8·15是日本宣布投降无条件投降多少周年?

国际在线官方微信
国际在线趣新闻
【抗战史上的今天】日 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
& | & 来源:国际在线 & | & 编辑:苏泽旭 & | &
  今天是8月15日,1945年的今天,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
  1945年8月,中国战场的全面反攻、苏联参加对日作战和美国在广岛、长崎投掷原子弹,逼迫日本统治集团不得不接受中、美、英、苏四国政府签发的《波茨坦公告》。8月9日10时30分,日本召开最高战争指导会议,讨论战与降的问题。军方与外务省意见对立,双方相持不下,一直到10日凌晨3时,才以“天皇的决断”,即以不变更天皇统治国家大权为附带条件通过决定接受《波茨坦公告》的决议。8月10日7时15分,日本外务省将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的照会电报,发给驻瑞士公使加濑和驻瑞典公使冈本,令其转达给中、美、英、苏四国。8月12日零时45分左右,日本军政要员从美国广播中听到了中、美、英、苏四国对日照会的答复。8月14日10时50分,日本召开最后一次御前会议,天皇鉴于大势已去,才作出接受同盟国答复的决定,并让政府起草“停战诏书”。
  正当日本政府准备接受同盟国投降条件时,少数最顽固的法西斯分子,阴谋发动政变,妄图以武力阻止日本政府投降。14日午夜至15日凌晨,一些少壮派军人发动兵变,枪杀近卫师团师团长,下达假命令,包围皇宫,搜查天皇的诏书录音盘,企图阻止录音的播放,并企图镇压主和派,但终因日本的投降大势不可逆转,没有得到军部上层的赞同,立即被镇压下去。陆相阿南惟几于8月15日凌晨畏罪自杀。8月15日正午,日本天皇裕仁亲自宣读的“终战诏书”录音向日本全国播放,日本以此形式宣布无条件投降。
  8月15日,铃木内阁总辞职。17日,成立了以陆军大将东久迩宫稔彦亲王为首的新内阁,重光葵任外相。这一天,天皇还向国内外的日本陆海军人颁布一项“敕谕”,命令他们遵照“终战诏书”投降。到9月中旬,远东、东南亚各国、南太平洋地区和太平洋诸岛的300多万日军,先后陆续向同盟国投降。
  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消息传遍中华大地,坚持长期抗战、深受战争苦难的中国人民激动万分,纷纷以各种方式庆祝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更多新闻v&& 15:30:19v&& 16:36:30v&& 14:54:15v&& 15:46:438·15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72周年 不忘夺取胜利的人们_中国江苏网
&&&&&&&&&&正文
8·15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72周年 不忘夺取胜利的人们
“我要多活几年,替他们多看看祖国的强盛。”“8·15”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72周年之际,103岁的抗战老兵孙庭江在接受采访时戴上了抗战胜利纪念章,他说,“这份荣誉不是我自己的,是我那些倒在战场上的战友的”。
  “我要多活几年,替他们多看看祖国的强盛。”“8&15”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72周年之际,103岁的抗战老兵孙庭江在接受采访时戴上了抗战胜利纪念章,他说,“这份荣誉不是我自己的,是我那些倒在战场上的战友的”。
  勋章无言,精神不朽。抗战胜利,不仅是河山光复,更是民族重塑。战争残酷,和平无价。我们今天可以信步走进抗战纪念馆,缅怀争取民族独立和自由的先烈,可以动动鼠标就点开网站,播放那用鲜血写就的抗日歌曲,都因为这一份来之不易的安定与和平。不忘中国人民在东方主战场的浴血奋战,不忘中国共产党在抗战艰危时刻的砥柱中流,更不能忘用青春和鲜血击败了侵略者、夺取抗战胜利的前辈。无论你在何处,让我们一起向牺牲的中国军民致哀致敬。
  “战争是一面镜子,能够让人更好认识和平的珍贵。”今天的世界,珍爱和平、捍卫和平、维护和平已经深入人心。偏见与歧视解不了冲突,仇恨与扩张带不来发展。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走上“相互尊重、平等相处、和平发展、共同繁荣”的人间正道,我们才能不让战争重演。(姜 赟)
标签:无条件投降,抗战老兵,8·15
责任编辑:中江网编辑
中国江苏网(江苏中江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1,B2-军事历史中心出品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
【8·15日本投降日】那些文化名人他们这样说…
导读日,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70周年的纪念日。70年前的这一天,日本天皇广播《停战诏书》,宣布无条件投降。美联社在这一天向全球发出的电文是:“最惨烈的死亡与毁灭的汇集,今天随着日本投降而告终。”
  战败日为日本右翼敲响警钟:8月15日是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战败日。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已过去70年,但日本右翼势力一再否认和美化侵略历史。特别是安倍再度出任首相以来,右翼势力更加明目张胆。右翼势力如果一意孤行,只能将日本引入歧途,国际社会必须对日本走向保持高度警觉。
张颐武:抗战凸显中国以德报怨品质 自信没有垮
张颐武,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评论家,文化学者。
抗战其实对中国现代史来说是影响特别巨大的事情,持续的时间并不是最长,只有八年时间,改革开放都三十多年,但是这八年对中国现代史来说是最关键的八年,它其实是中华民族现遇到的最大的挑战,它面临亡国的巨大危机,也是中华民族在他的近现代历史中发展的最低点,你看那个时候政府都跑到重庆了,都已经马上就不行了,它也是一个中华民族由衰转盛的一个历史临界点,这个意义是特别巨大的,他对中国人的心理,文化,精神。中国人的现代化,其实抗战有个特别重要的关键就是他把中国人的现代民族国家的意识唤醒了。普通人都有了现代国家的意识,这对中华民族来说是个很关键的。是在观念和思想上,就是这个意义是由衰转盛,衰到极点了,就是到头了,到头了然后就由衰转盛了,中华民族走的线就是上升的曲线。
抗战后,中国人走的都是上升的曲线。抗战胜利,进入了五大国,然后就是由衰转盛了,这个其实是最关键的历史,它深入到中国人人们的现代民族意识中。你说抗战为什么有这么多的文学作品,就是因为它把中国的现代民族意识一直深入到普通人。中国近代,现代国家意识对县一级以下的村庄的人并不是很强烈,那么看到日本人的占领,他是深入到每个人的感觉里,深入到中国的基层了,感受到中国社会的巨大压力,你像那个维持会呀,伪军呀都是深入到中国的基层去,这个其实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中华民族意识到这儿完成,中国凝聚成一个民族国家。传统社会到一个民族国家的转型是很艰难的,经过那么复杂的时期,这其实抗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点,其实他的意义怎么估计都不算低的,其实中华民族从这个时候现代以来到鸦片战争啊,就是19世纪中期以来就是下降的一个趋势,垮到那时是后也就是极点,也就在那个时候就开始转运了,这个意义特别重大。
这个其实也不是文化的问题,中国现代化转型的过程非常艰难,你看像日本是个岛国他的现代化就走向了扩张的道路,他的转型的时间其实是跟中国相差不多的,就是在19世纪中叶,它大概比中国大概早个十几到二十年接触到西方的很多年东西,但是中国这个转型因为太大,人口多,转型不是很顺利。但日本转型顺利的反而走向了侵略了,它就觉得自己是东亚,东南亚的头,他其实一直欺压这些个国家,我带领你们去做事,他是这么个想法,他其实就是掠夺这些民族,像在东亚,东南亚发动战争,想在世界上称霸,最终遭到了挫败。
中华民族走的路是光荣的现代化之路,我们从来没欺负过其他民族和社会,从这个方面来讲,我们中华民族奋斗的历史是光荣的。抗日战争就更突显了中华民族在人类历史上的独特地位,我们的国家主权从来没中断过,比如说印度等国家都曾经有过被全面殖民的历史,现代的民族国家分两种,一种是被其他人欺负就亡国了,一种是没转型就被其他殖民,就亡国了,要不然就是转型成功了就去欺负别人了。日本转型成功了,就去把韩国也占了,把朝鲜也占了。把中国的台湾也割让了,然后就是在二战的时候,就是称霸整个世界,你看他转型成了,就跟西方走的是扩张的道路。中华民族现代化转型有个独特的地方就是,国家从来就没亡过,你看政府到重庆了,但国家没亡过,中国的合法政府一直有,中国的合法政府一直没亡过,从满清就一直存在。中华民族就从来就没有亡过,我们也从来没有去欺负别人,中国转型现在走向了一个复兴之路,发展的路,中国人从来没有想说去欺负人,去压迫人。
当然我们也有也有很多值得反思的地方,转型不成功的地方,但在另一方面也有光荣的一面,中国从来也没有欺负过人吗,也没有把别人的国家给灭了,这是我们历史上最为光荣的,像我们的转型,我们的现代化在国际上是没有负债的,中国在现代化方面其实是有优势的,我认为这个优势三个方面,一个就是说和而不同,就是尊重其他国家,我们不是侵略,扩张,而是尊重其他国家,就是和而不同,文化上具有一种更高的智慧,中国就要求和而不同,和平共处,不强加于人。第二个就是以德报怨,这个抗日战争其实也是凸显了中国以德报怨的品质,日本对中国人这么凶残,但你看日本的孤残儿童在中国受到了中国老百姓和中国社会广泛的关照,所以中国人是一种以德抱怨的精神,第三个现代化上的优势就是我们扶弱抑强,和被压迫的人站在一起,我们始终和弱者站在一起。我们在文化上和现代化上其实有光荣的一面,像说我们的现代化不行,说我们现代化是羞愧的,但现在看看,其实是有自己光荣的一面的。
中国现代化有个最大的好处就是,我们没有任何历史的欠账,你像日本对东亚各国都有历史的欠账。像日本侵略韩国,这次反对日本工业遗址进入非遗的反对最强烈的就是韩国,那时有很多韩国劳工,当然也有中国劳工。它对东亚人民有历史的负账,你看像中华民族就没有,其实从这个角度来看的话,中国的现代化其实是个光荣的现代化,就是从文化这个角度,所以说我们从文化角度,我们好像很自卑,我们有很多原罪,像缠那个小脚啊,现在那些问题像五四那些先驱者的反思,但是从抗日战争来看的话,中华民族的现代化是有他的光荣的一面,把我们传统文明的光辉现在凸显出来了,所以说原来都说中华民族有原罪,其实中华民族没有原罪的,是光荣的历史,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光荣的历史。不是说我们像被人打败了就是屈辱的,我们不能这么说,虽然说打败了我们最终赢得了胜利,我们经历的那个过程对世界都是没有任何愧疚的,对人类没有愧疚的,这是中华民族的现代化不是我们的负资产,而是我们的正资产。
抗战胜利后,当时日本那个大量的孤残儿童都是中国人来照料的,那个时候日本就垮掉了,垮的一塌糊涂,都是中国人来照料的,以德报怨那种博大的胸怀就体现了中华文化文明那种自信力,你看在国外还是有着的那种自信力,你看像以德报怨,扶弱抑强,是和弱小民族站在一起,是和小民族站在一起,所以你看像以德报怨,扶弱抑强,和而不同这三点就是中华民族现代化具有很大的意义,我们过去就是反思我们中华民族由很大的不足,有国民劣根性觉得日本人比我们强大,把我们都打垮了,,因此有一种“原罪意识”,我们要超越这种原罪意识。
另外,你看像抗战时期那些思想家就和五四时期的思想家就不一样了,你看像抗战时期的思想家像冯友兰,李长之,抗战时期的思想家和五四时期的思想家包括鲁迅啊,胡适啊都不一样,中国在抗战时期的表现出来的高贵品质,他反而凸显了中国传统的光荣,你看像抗战思想家像冯友兰在抗战时写的那个《贞元六书》,《贞元六书》思想是贞下起元,就是等到最没落的时候就是开始往上走了,你看中国亡国都逼到重庆去了,那个事再也不能有了,你看那个时候像国民政府垮到重庆,中国大半领土都被占领,这个情况不会再有。所以说那个时候,抗战时期的思想家和五四时期的思想家都有贡献,但是抗战时期的思想家讲中国人的高贵,中国人的勇敢自信,我们失败的很惨,但我们的高贵自信在伦理上是比日本要强的,在伦理上和价值观上是有优势的,从这个点上来说,中华文化毕竟是东亚文化的源头,他所产生的文化有他很强的自信力,这种自信力没有垮掉,经过这样艰难过程都没有垮掉。这为中国未来的发展,为中国人为世界作出更大的贡献提供了历史的条件。抗战是中华民族光荣的一页,也是中国文明新的起点。其意义是非常巨大的。
隋丽娟:东北地区是中国抗日战争最炽热的地方
隋丽娟,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与历史学院副院长、硕士生导师。
东北地区,它是整个中国抗日战争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因为东北受到日本的侵略是最早的——号,随后建立了伪满洲国,整个东北三省在十余年的时间里一直受到日本的统治,给民众带来的灾难是十分巨大的。
在我们讲抗日的时候,作为东北人,有一种非常直观的抗日感受。比如说解放战争,对于东北地区来说,人们的印象并不深,但抗日战争可以说是比比皆是,比如说731部队、东北地区抗战要塞、抗日英雄。我们知道东北地区冰天雪地,抗战联军完全生活在无人区。在我们小的时候,这些抗战英雄的名字,都成为广场、街道这样值得纪念的命名称呼。所以作为东北地区,我认为,这里是中国抗日战争最炽热的地方,也是非常重要的战场。
今年高规格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的意义是巨大的。在每一年抗战胜利纪念日时,从学术界到文化界,到政府到国家,都会有一些相应的抗战纪念活动。在近代,日本侵华一直是中华民族难以忘怀的伤痛。因为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的侵略的苦痛,以及由侵略所带来的反思都是非常深重的。我认为,今年70周年纪念在某种程度上可能超过了50周年,这更彰显着我们抗日战争胜利的一种怀念和反思。
一个国家强大了,对于我们来说,不仅仅在于彰显我们的国力,更在于彰显我们不能忘却一段历史,这段历史就是落后挨打的过程。所以高规格纪念抗战,意义在于我们记住这场战争给人们带来的伤害。国家强大不意味着我们要去侵略谁,中国在任何一个时候都是主张和平的,所以纪念战争不是在彰显什么,而是让我们在战争胜利之后去反思什么。所以我认为这种高规格的纪念,对于我们国家和民众来说,纪念的意义是巨大的。
陆川:南京大屠杀中最恐怖的一个“细节”
陆川,电影导演、编剧、执行制片人,中国青年导演先锋人物,第六代导演的杰出代表。
大家好,我是陆川。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年份,很容易把人的思绪拉回到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我也并不例外。
70年前那段历史,印象最深的无疑是惨无人道的“南京大屠杀”。我时常在想,什么样的一群人或者什么状态下的一群人能干出“屠城”之举。
2009年,我拍摄的电影《南京!南京!》公映,它给了我一个表达对战争思考的机会。
在人类的战争编年史中,几乎每一页都可以看到“屠杀”或者“大屠杀”这触目惊心的字眼;战争不仅仅是受难者的地狱,也是施害者的地狱;因为人性会在战场上被异化被扭曲,内心的欲望会轻易粉碎几千年人类社会发展沉淀固化的文明法则,在战场上成为彻底的兽性。在可以被文字记载的人类战争史中,我们可以发现,一直是人类自己,在屠杀自己的同胞,这是最恐怖的事情。
反对战争,这也是我在电影中核心表达的观点。
张道宇:十分期待习主席在纪念日当天的讲话
张道宇,国民革命军74师师长张灵甫之子。
今年是抗战胜利70周年,我们胜利了,国家变强壮了,我们应该庆祝自己的胜利,我们十分期待习主席在纪念日当天的讲话。纪念日当天应该有更多的老兵出席,这是我们的胜利,更是他们的胜利。
中国在二战时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才取得胜利,中国人不怕牺牲,许多参加抗战的军官、士兵被问及胜利之后想做什么的时候,大家都没有考虑过,因为他们已经为胜利赌上了自己的性命,我的父亲张灵甫是在预备战的时候去世的,他当时就没有想过会回来,视死如归。老兵是群可敬的人,他们为中国付出了一切。这是我们自己的胜利,我们应该正视我们的胜利,正视我们的历史。
刘建:日本右翼欲复辟军国主义 解放军必须警惕
刘建将军,朱德元帅外孙、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装备学院原副院长。
在我的印象中,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一、积极倡导、建立并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了能够团结的一切力量,举国上下,齐心协力抗击日寇。
二、研究探索抗日战争的战略战术,制定了坚持持久战和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的战略决策。
三、“爷爷”朱德率领八路军挺进敌后,团结友军,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游击战争。指导和推动大生产运动,打破了敌人的封锁,培育了“南泥湾精神”。
总的来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在全民族抗日统一战线的领导下,国共双方带领中华民族全体优秀爱国儿女浴血奋战取得的胜利。这个胜利值得中华民族全体优秀爱国儿女共同来纪念与铭记。
但同时,日本右翼分子,至今没有完全承认侵略历史,他们有着狂热地复辟军国主义情结。特别是他们近期修改和平宪法,不继承爱好和平的领导人关于承认侵略历史、悔罪的态度,特别是在集体自卫权使用的理由中以“当日本国内发生物资匮乏时可以对外使用集体自卫权。”这回到了七十年前的军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时的理由。因此要求我国军队与军人必须了解历史,提高警惕。同时也警告右翼分子,不承认这段侵略历史,也是抹不掉的。
邓欣:那些对中国打主意的国家你们要掂量掂量
邓华夫妇。
我对父亲的印象中,他是一个淡泊名利的人:
一、积极倡导、建立晋察冀革命根据地,团结了能够团结的一切力量,开展思想宣传,团结人民。
二、邓江军在一分区、四分区、五分区工作期间,帮助当地农民开坑荒地、多次阻击日军大扫荡,用血水保护后方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三、父亲在晋察冀根据地参加组织发动20万农民大暴动,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发动群众,跟日本鬼子宣战。指导和推动大生产运动,打破了敌人的封锁。
总的来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全国人民用血和生命换回来的,我们要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和平,但是不能忘记历史,不能忘记老一辈的革命家他们的付出。
但是现在,日本有些人,至今没有完全承认当年的侵华战争,还有很多历史遗留问题没有解决,我希望媒体能帮忙呼吁能早日解决这些问题。
邓欣女士对这次70周年大阅兵活动非常支持,“这足够能证明我们强大了,有力量了,那些对中国打这主意的国家,你们要掂量掂量了。”这能让我国军队与人民记住这段历史,提高警惕。同时也警告右翼分子,不承认这段侵略历史,也是抹不掉的。
白烨:日本遮盖历史复活军国主义 中国有法对付
白烨,著名文学评论家,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
1今年是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70周年。70年前的抗战胜利,不仅改变了中国的现代历史和世界的主要格局,也改写了中国现代和当代文学的基本面目。因此,梳理有关抗战文学的脉络,寻绎其发展演进的轨迹,在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既很有其纪念意义,也颇具其现实意义。
抗战是历史节点,更是精神宝库
从1937年发生于卢沟桥的“七七事变”起始,到1945年的日本宣布投降,中国人民历经八年的抗日战争,最终取得全面的胜利,这被人们习称为“八年抗战”。但实际上,日本军国主义正式入侵中国,是从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开始的,在半年不到的时间,便侵占了整个东北三省,扶持起伪满傀儡政权。从这个时候起,中国人民尤其是东北人民,就已经开始了对日本侵略者的顽强反抗与坚决斗争。因此,中国人民的抗战,是从1931年到1945年,进行了整整14年。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和民族解放战争,它捍卫了国家的主权与领土的完整,洗雪了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遭受的奴役与压迫的耻辱,极大地推进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为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夺取胜利,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作出了自己的巨大贡献。
八年抗战的终获胜利,不只是改变了中国历史总的进程,建构了世界版图新的格局,而且它还以社会运势、历史经验和民族精神等多方面的内容,构成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宝库。比如,民族的觉醒与团结,爱国主义的焕发与凝聚,遭受外侵的以万众一心、血战到底,民族图强的自力更生,自强不息等意志与品质的持守与弘扬,等等。同时,也是经由抗日战争,中国人民充分认识到八路军、新四军是出自人民、为了人民的人民军队,中国共产党是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的领导核心。也是因为抗战,全国从上到下都更为清醒而深刻地认识到,落后必要挨打,贫弱必遭人欺,从而对清明的政治,繁荣的经济,强盛的国力,更为渴望和期盼。
这样一些丰盈又充沛的精神元素的集合,使得抗日战争,远远地超越了战争本身,而具有包含了文化的启蒙,思想的洗礼,斗志的磨砺、精神的冶炼的熔炉性功效与宝库性意义。而正是这种在战争的故事中包孕了诸多精神的内涵,抗战题材成为中国作家们常写常出新,中国读者们常读常爱读的重要题材。
抗战写作与抗战历史同步行进
一般说来,创作因为写作者需要一个观察、浸润与把握的过程,文学很难做到与现实同步,与历史同行。但抗战题材显然是个例外,因为事件本身的紧要性与重大性,更因为作家自身的敏感性与责任心,几乎是在抗战爆发的同时,反映它的作品就接踵而至,从此就文学就与抗战相随相伴,同频共振。
在抗战文学的写作上,深受东北沦亡之苦痛的东北作家走在了最前列。1935年间,萧红的《生死场》与肖军的《八月的乡村》列入“奴隶丛书”一同出版,使得这一年的抗战文学在当时格外耀眼。随后,又有舒群的短篇《没有祖国的孩子》等作品相继问世,。自1937年之后,全国的抗战版图与政治格局大致分为沦陷区、国统区和根据地,有关抗战题材的写作,也分别表现了出不同的情形。
国统区的抗战写作,以丘东平的《一个连长的战斗遭遇》、萧乾的《刘粹刚之死》、姚雪垠的《差半车麦秸》、李辉英的《北运河上》、骆宾基的《东战场的别动队》等中短篇小说,吴组缃的《山洪》,老舍的《四世同堂》,端木蕻良的《科尔沁旗草原》,齐同的《新生代》,谷斯范的《新水浒》等长篇,着力于揭示沦陷区人民的悲情生活及其精神苦闷,着力于表现它们在重压之下的生活自救与精神觉醒。这些作品有的因为反映现实的快捷,带有战地速写的意味;有的因为纠结于苦难的倾泻,调子相对低沉,但却以其几近无距离的及时与真实,而具有无以替代的现场性与纪实性。
根据地的抗战写作,以马烽、西戎的《吕梁英雄传》、孔厥、袁静的《新儿女英雄传》,柯蓝的《洋铁桶的故事》,邵子南的《李勇大摆地雷阵》,华山的《鸡毛信》,管桦的《雨来没有死》,孙犁的《荷花淀》,丁玲的《一颗未出膛的枪弹》,刘白羽的《五台山下》等作品为代表,对处于抗战前沿的战斗者的斗争生活予以了跟踪式的描写,正面表现了抗战斗争的艰苦卓绝与军队和人民的同仇敌忾。相较于国统区的抗战作品,出自根据地的抗战小说,因为多是战斗英雄和英雄群体的纵情歌吟,在格调上显得更为明丽。
抗战时期的抗战小说,总体来看,因为近距离地反映了抗战“进行时”的场景与画面,虽然不免带有新闻性强于文学性的不足,但又因为具有“在场性”、及时性,使得这些作品以自己的方式记述了抗战过程,成为抗战历史的一个重要构成。
抗战写作成就了红色题材
在建国之后乃至整个“十七年”时期,小说创作特别是长篇小说创作,一直形成革命历史题材与农村现实题材两类写作双峰对峙的格局,支撑起了当代文学小说创作的偌大天空。而在革命历史题材写作中,抗战题材的小说写作,又占据了主要的地位。
这一时期的抗战题材小说写作,以出自河北、山东两地的作家作品数量最为众多,质量也较为上乘。出自河北的抗战名作有:徐光耀的《平原烈火》、李晓明、韩安庆的《平原枪声》,刘流的《烈火金刚》、雪克的《战斗的青春》,冯志的《敌后武工队》、李英儒的《野火春风斗古城》等;出自山东的抗战名作有:冯德英的《苦菜花》,刘知侠的《铁道游击队》,赛时礼的《三进山城》,曲波的《桥隆飚》等。这些作品再加上高云览的《小城春秋》,孙犁的《风云初记》,玛拉沁夫的《茫茫的草原》,等作品,一起汇聚为抗战题材的滚滚洪流,构成革命历史题材写作的最大板块。
由于从事这些题材写作的作家,自身多有抗战生活的经历,作品的写作带有亲历者的充沛激情;又由于他们的文化熏染多来自于传统的话本小说,文学趣味偏于大众读者,作品普遍具有较强的半自传性,浓厚的故事性,乃至相当的传奇性。同时,由于当代文艺创作较多地受制于当时的政治要求,这也不可避免地在这些作品里打上一定的印记,也使这一时期的抗战小说,在反映的内容上多为根据地军民的政治化生活形态与军事类人物形象,在表现形式上也显现出一定的模式化与单一性。
在十年“文革”期间,文艺领域整体萧条,而样板戏一枝独秀。但在为数只有八个的革命样板戏当中,就有京剧《红灯记》,《沙家浜》,交响音乐《沙家浜》三种作品与抗战题材有关,几近占居了数量的一半。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抗战的题材,在整个“十七年”时期和“文革”时期,都是占据着首位,在唱着主角。由此来看,说抗战题材成就了红色文学,当属实事求是,是并不为过的。
抗战题材在新时期的渐次突破
新时期以来的三十多年,是中国社会进入划时代的巨大变迁的时期,也是当代文学发生历史性演变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文学创作的发展与演进中,抗战题材的写作,依然在其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并在表现对象与表现手法等方面,体现出有力的突破与明显的进取,使得抗战这一老牌题材,又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新的光彩。
在新时期到九十年代的抗战小说中,有两种现象值得人们加以关注。
一种现象是,依然健在的老作家们体康笔健,挥发余热,继续书写自己的抗战故事,使得他们以抗战为主题的文学生涯再度焕发出新的青春,如管桦的《将军河》,曲波的《山呼海啸》,艾煊的《乡关何处》,刘知侠的《沂蒙飞虎》,马加的《《北国风云录》,黎汝清的《皖南事变》,李尔重的《新战争与和平》,王火的《战争与人》等。老作家们的抗战新作,都在自己生活体验的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的艺术提炼,较之他们以前的作品,这些作品的故事营构与语言运用也更为老到,作品普遍闪耀着一种现实主义精神的炽烈光芒,显示出了雄浑深沉的思想与艺术风貌。
另外一种现象是,一些未有抗战经历的年轻作家在依托某些史料与史实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艺术想象来切近历史和表现抗战。这一类作品有:莫言的《红高粱》,周梅森的《军歌》,《孤旅》与《国殇》,张廷竹的《泪洒江天》,叶兆言的《追月楼》,刘恒的《东之门》,池莉在《预谋杀人》等。这些作品有的写土匪的抗战,有的写国军的抗战,有的写不屈的士绅,有的写人性的变异,虽然都是抗战背景下的人物与故事,但却普遍摆脱了传统的抗战题材小说的写法,在描写对象与叙事手法上,或有新的突破,或有新的开掘,有力地填补了抗战题材小说写作中的不少空白。
如果说老一辈作家的抗战书写,仍是旨在反映抗战中共产党与人民军队的英豪与先烈,从亲历者的角度去尽力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的话,那么,新一代作家笔下的抗战故事,已不再专注于抗战的过程本身,而是在这样一个大的历史背景与战争场景之下,去探悉多种形态与方式的抗战,以及着意挖掘战争对于人性的压抑与扭曲,表现出更为宏阔的艺术视野与富于个性的文化思索。
新世纪以来抗战题材的种种新变
在新世纪以来的小说写作中,抗战题材不仅未有丝毫减退,而且在描写对象、塑造人物和题旨营造诸多方面,都有极大的拓展。而且由于网络写作与网络传播的迅猛发展,与抗战有关的军事小说、谍战小说、特战小说纷至沓来。与过去相比,抗战小说在新世纪,又迎来它发展演进中的一个全新阶段。
在描写对象上超越红色抗战的既有模式的,有宗璞的《野葫芦引》,主写抗战时期知识分子的失落与抗争;温靖邦的《虎啸八年》,以广角镜头宏观展现国共之间既合作又斗争的政治较量与军事运作;石钟山的《遍地英雄VS遍地鬼子》,写精于内斗的各路“胡子”面对鬼子这个共同敌人时,识大体地捐弃前嫌,顾大局地合力抗战的故事;常芳的《第五战区》,描写开明士绅与地主阶层在危难之时的深明大义与积极抗战;严歌苓的《金陵十三钗》,则以柔里含刚的手法,让人们看到了都底层妓女的血性迸发与奋起抗争;范稳的《吾血吾土》,以一个国军远征兵的命运颠簸,书写了一个传统学人不变的民族气节。把这些作品总合起来看,抗战的场面不仅陡然拉大,变得宏阔而壮观,而且,置身其中的人们也三教九流,形形色色,充分展现了民族在觉醒,全民在抗战的生动而宏大的历史画卷。
在书写共产党及其八路军、新四军的抗战斗争方面,新世纪的一些作品也超出了既有的模式,翻新出别的花样,令人耳目为之一新。如都梁的《亮剑》,写了八路军的艰苦抗战,更塑造了李云龙由农民到将军的个人成长与战火冶炼;衣向东的《向日葵》,以胶东八路军某兵工厂险象环生的斗争故事为依托,着力塑造了一个不问政治的科技人才从绅士变为斗士的经过;而海飞的《回家》,则由新四军的伤兵、国民党的溃兵,老鼠山的匪兵为了截击日军通力合作,表现了民族战争对于民族精神的感召;何顿的《来生再见》,由一个唯唯诺诺、事事被动的小人物被抗战改写人生的经历,揭悉了战争中普通人的复杂性格与隐秘心理。而铁凝的《笨花》,张者的《零炮楼》,尤凤伟的《生命通道》,闫欣宁的《走入1937》等作品,则以战争背景与乡土场景的有机融合,写出了并非军人的普通乡民以民间方式进行的乡土抗战,并深入探析了抗战既激发民族性又暴露国民性的双面镜特性。
总起来看,抗战这个老牌的文学题材,由抗战时期的如实反映抗日斗争的现状与实情,到“十七年”和“文革”时期的着意表现革命精神与“红色”情结,再到新时期的渐次突破与超越,新世纪的多方拓新与进取,在70多年的发展演进中,从选择性和有限度的文学反映,到更多样、更全面的文学表现,走出了从狭窄到宽阔,从一元到多元的文学创新之路。
抗战的硝烟早已褪去,抗战的故事并未完结。事实上,在中国人民庆祝抗战胜利,世界人民庆祝反法西斯胜利的时候,战争策源地的日本不仅未对侵略的历史有任何反省,反而顽固不化地遮盖历史,变本加厉地复活军国主义。从这个意义上说,抗战的意识不能减敛,抗战的警钟仍需长鸣。因此,抗战题材的书写还需继续延宕和努力创新。这是对难忘的历史的最好祭奠,也是对有意抹杀历史的最好回应。
戴澄东:中国军力强大就能对付帝国主义“喽啰”
戴澄东,抗日名将戴安澜之子。
七十周年确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日子,是中央做的一个非常正确的决策,抗日战争对中国人民来讲是个非常重要的事件,因为就抗日战争来讲,中国人民是经过很大的磨难之后才取得胜利的,抗日战争胜利了,当然我们也很高兴,但是抗日战争对我们来讲,对中国人民来讲并不是一件好事,过程不是一个欢快的过程,而是痛苦的,是一场灾难吧。
但是在这场灾难里面呢,我们中华人民团结起来了,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发扬了什么优良传统呢,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自强不息,不怕牺牲,勇往直前这样一个精神,就是我们每个中华名族的人都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国家的使命就是自己的使命,过去我碰到很多老一辈的人讲,他们年纪轻轻的就出来参加革命,十几二十岁,他们出来参加革命,他们的母亲和家人就说你们走了这个家庭怎么办,他说国都没有还有什么家啊,这种精神就反映了国人的那种精神自强不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样一种精神。另外,在这场抗日战争中,中华民族团结起来,有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整个中国的国土就成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坟墓,日本帝国主义的象征就淹死掉了,最终我们取得了很大的胜利,非常得不容易。
我父亲戴安澜1982年牺牲40周年的时候,郑洞国将军发言时讲,1935年我父亲到了第二百师,后来第二百师扩展为第五军,我父亲任师长,经过半年时间,他把这个师训练的很好。第五军后来就去打了昆仑关战役,把昆仑关给攻占下来了,把日本90%的军官和士兵都打死了,取得了很大的胜利,取得了很大的胜利之后,父亲就跟郑洞国将军说了一句话,由于在华北地区,八路军打游击,牵制住大量日军,要不是他们在牵制住日军的话,我们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所以我父亲就意识到,在整个抗日战场,一个战役胜利的累计,对整个战场的战斗是个支持,正因为全民抗战的形成,中华民族最终取得了胜利,这也是我们纪念中华民族主义的精神和中华民族革命英雄主义的要好好纪念一下。
此外,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一定要认清楚日本军国主义的本质,日本军国主义的手段极其残忍,没有一点人性的,比如在华北地区采取三光政策,烧光、杀光、抢光,见到老百姓就杀,活埋,还有就是南京大屠杀,三十万同胞生灵涂炭,其中很多都是手无寸铁的妇女儿童啊,那么残忍的都把他们杀掉,还有就是在东北搞细菌弹战,搞活体实验。我最近去云南腾冲,当地老百姓说日本人坏死了,把老百姓杀了以后,把心脏挖出来炒菜吃,这是人做的事情吗?为了杀人方便,日本把老百姓捆起来,放在汽油桶里倒上汽油活活烧死了。
这个时候一方面要讲我们很了不起的样子,但另一方面要揭露日本军国主义的残忍,现在日本恐怖主义不是一样的吗?如今,我们还要警惕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不能让他死灰复燃,因为让他死灰复燃对亚洲乃至整个世界都是一种危害。现在国家形势很好,过去被侵略是因为我们太弱了,太贫穷了,自从新中国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开始慢慢强大,咱们要全面建设小康,全面依法治国,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从严治党,如果这四项都可以做起来,每个人都能做起来,国家的经济就能得到发展,科学技术就能得到进步,人民生活就能得到提高,我们综合国力就能强大,军力就能强大。军队强大之后,我们就能来对付那些世界帝国主义的“喽啰”,为世界和平作出贡献。
另外中国远征军应该被看做是中国参加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个正义的具体的体现,中国远征军出征了,我们为了保卫、掩护英美做了贡献。这一战在过去宣传的不够,现在更要宣传,由于中国远征军出去以后,中国后才成了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在之前,这是没有可能的,因此我们要正确的评价、正确的估量。
搜狐军事历史中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日本无条件投降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