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考试孩子初三成绩差如何办,父母该怎么做

家长如何正确看待孩子的成绩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家长如何正确看待孩子的成绩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剩2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 家长应该如何面对?
[摘要]就孩子的学习成绩而言,其实它只是一个外显的结果,内在的本质原因还需要认真地查找、分析。在初中阶段,大数据表明初二的学生最容易形成两极分化现象。随着初三的到来暂时的落后是可以改变的。案例我们家孩子今年初二了,成绩一直都不太好,每次考试基本都是班里的倒数,我每次看到试卷的时候都特别生气,特别想发火,但是又不知道这个时候该如何和孩子进行交流,该怎么帮助他?专家观点北京市朝阳区教研中心附属学校教师孙凤利:就孩子的学习成绩而言,其实它只是一个外显的结果,内在的本质原因还需要认真地查找、分析。在初中阶段,大数据表明初二的学生最容易形成两极分化现象。随着初三的到来,随着孩子的成长及教师与家长的通力配合,暂时的落后是可以改变的,所以您不必过度担心。首先我们要静下心来认真分析孩子的现状成因。成长在学校的大环境里,来自分数的压力会无形地作用在每个学生身上,而差的成绩会使之产生自卑感,重复的挫败感会使孩子逐渐丧失学习的兴趣,导致对学习失去信心。一旦兴趣与信心倒塌,其他的消极行为就会随之产生,就会出现不认真听课、不完成作业、怕考试、恨老师、恨学校、旷课逃学、迷恋上网、过度关注异性等等行为。面对孩子的问题,希望您从焦虑中走出来,用积极带动积极。您要学会躲避孩子的缺点,挖掘他其他的闪光点。教育的艺术不在于教会孩子多少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励。首先,一定要记住自己是个妈妈,学着欣赏、理解自己的孩子。孩子由于学习不好,在学校里老师不能理解,可能被学生们冷落,在家里再受到家长的训斥,您想一想孩子是不是很可怜,让人心疼。您一定要让孩子知道,无论他遇到多大的困难,您都会对他不离不弃,微笑着共同面对。我在陪伴孩子学习的过程中也出现过严重的失误,总是认为自己是过来人,有很多的经验,为了避免孩子走弯路,总是站在一定的高度讲道理。在孩子要上初二的时候我都要崩溃了。现在我很感谢最难的时候自己冷静了下来,没有让消极情绪控制自己。从此我不吝惜“你努力就行”、“你真好”、“好样的”、“我为你而骄傲”等温暖的话语。我热情的鼓励让他获得了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半个学期后,他的成绩由班上的倒数变成了中等。我相信只要您坚持2至3个月,孩子就会愿意和您分享他的喜怒哀乐。在分享过程中,及时积极的引领、鼓励,会让孩子改变很大。其次,孩子遇到的困难不是鼓励就能完全解决的,我建议您和孩子一起学习,这比找家教有用。家教一般都从知识层面上解决问题,但初中的孩子成绩不及格与学习方法是否合理、基础知识是否牢固关系不是特别的紧密,简单地说就是学与不学的问题。只要稍稍动动脑筋,初中及格是很容易的。我那个时候与孩子一起背公式、古诗、()单词等简单的基础知识,有时自己还和孩子竞争背古诗,让他浅浅地感觉到学习是一种乐趣,而不是一种负担。一个赞许的目光,一个恰当的表扬,会使孩子感到成功的喜悦,增长自信心,并对学习逐渐感兴趣。在一起的学习时间,您会发现孩子相对喜欢的科目,就以此为突破口,与学校的这个科目的老师联系。一般来说,孩子有变化老师能感觉到,老师的鼓励至关重要。如果孩子有需要再请家教,孩子的单科成绩会突飞猛进。单科成绩的好转会有多米诺效应,不妨一试。还有,要注意沟通方法的灵活性。如果自己是一个急脾气家长,尤其是家长会后,不要进行口头交流,最好简短地给孩子写一封信,主要是鼓励其不要灰心丧气,放下包袱。如果有哪个老师表扬了您的孩子某一点,一定要反复地强调,并表现出引以为傲。您的耐心而又充满希望的鼓励,对孩子来说非常的重要。最后,现在最著名的一种方法是采用契约法。契约上对孩子的要求不能一下子太多太高,要注意帮助孩子逐步地纠正其问题。多用诸如有什么样的好行为就给予什么样的具体奖励的语句。孩子出现符合契约的行为,要立即给予奖励或鼓励、表扬,不要借故拖延。适用一段时间比较成功之后再加入适当的惩罚,尤其要商定娱乐与学习的时间要明确,不能随意侵犯孩子的权益。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搜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腾讯教育官方微信
扫描左侧二维码或添加qq_edu
总有一种力量推动教育前行
校园好时光
扫描左侧二维码添加“小园同学”
交朋友长知识收礼物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judycai]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下面哪项不属于国学?
课程提供:
恭喜您,答对了!看一下您是不是和老师们的思路一样
每位回答正确的答题者,都将进入本期抽奖池。每期抽取1名幸运答题者,奖励10Q币。
上期答题获奖者:QQ
很遗憾,答案错误。赶快看看正确答案和思路是怎么样的吧
每位回答正确的答题者,都将进入本期抽奖池。每期抽取1名幸运答题者,奖励10Q币。
上期答题获奖者:QQ
答对啦,看看老师的思路吧!
有问有答&&Oct 6, :13 PM
Oct 6, :13 PM
Oct 6, :54 PM
Oct 6, :30 PM
Oct 6, :30 PM
Oct 6, :30 PM
Oct 6, :30 PM
Oct 6, :55 PM
Oct 6, :55 PM
Oct 6, :55 PM
Oct 6, :55 PM
Oct 6, :10 PM
Oct 6, :43 PM
Oct 6, :43 PM
Oct 6, :43 PM
Oct 6, :43 PM
Oct 6, :43 PM
Oct 6, :22 PM
Oct 6, :54 PM
Oct 6, :40 PM
大家还关注
Copyright &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孩子成绩差,家长怎么办?(附详细的辅导方法)
在和很多家长的咨询中,都提到一个相同的问题:为什么我的孩子学习成绩差?这个问题使家长很烦陆,备受折磨。
他们得出的结论往往是:我的孩子笨,天生就不是学习的料;我的孩子不用功,不喜欢学习。
抑或是不解的迷惘:我的孩子非常聪明,可不知为什么就是学习成绩上不去?
为此,我们采访了一位已有30年教龄的资深的小学教师,请她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与想法。
刘老师说:“没有天生不喜欢学习的孩子。每个孩子都有努力学习、渴望成功的心愿。”
他们不是不想学,是想学学不会,想学学不好,慢慢地变成“差生”。
成了“差生”以后,家长骂、老师批评,同学们也看不起他们,于是,形成恶性循环。
孩子因此失去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更加不爱学习,逃课、上网吧,变成家长和老师心目中的“坏孩子”。
孩于学习成绩不好,问题出现在孩子身上,根子却在家长和老师身上。
刘老师的话给了我们很大启发,很多家长只看到自己的孩子学习成绩差,恼火、生气,却没有想去了解孩子的内心,他们究竟怎么想,有没有苦恼?
三位“差生”的倾诉
下面让我们先听听三位所谓拘“差生”发自内心的倾诉——李砚平(化名,小学六年级,女):我的爸爸离开家已经有两年了,他不要我和妈妈了。
爸爸没有离开家的时候,天天晚上都和妈妈吵架,什么事都吵。
有一次,妈妈炒豆角盐放多了,爸爸说太咸,妈妈说咸了你就不要吃,不做饭还挑三拣四,爸爸火了,把那一盘子菜随手打翻,妈妈扬起汤勺就和他扭打起来。
他们越闹越凶,我也想劝他们,可他们都是大人,怎么会听我均话呢?
每天晚上,我心里都怕怕的,无法安心写作业。我也想好好学习、好好写作业,成为老师心目中的好学生,可是我做不到。
爸爸走了以后,妈妈的脾气更坏了,一天到晚盯着我。有一次,我数学考了50分,老师批评了我,我心里真的很难过。
可是回到家里,妈妈又把我骂了一顿,骂我笨,不争气。那天晚上我很想哭,很想爸爸。后来,不及格的次数多了,我也就无所谓了。
我现在不想上学,反正我也学不好。
陈冬旭(化名,高二,男):我学习成绩不好。但我体育很好,喜欢打篮球、滑冰、跳远、长跑,我均个子也高,一米九二。
但我父母不支持我参加体育活动,他们都是数学教师,认为搞体育没出息。上了高中,我开始是校篮球队的主力。
但我母亲坚决不让我参加比赛,说会影响学习成绩,为这事她竟然找到学校,找到我们班主任,我只好退出。
可是,退出篮球队后,我的学习成绩不但没有进步,反而退步了。本来,虽然我学习成绩不好。
但体育好,班里的同学还对我列目相看,自从我退出体育活动后,同学们更加看不起我,明年就要高考了,以我现在的成绩,是肯定考不上的。
加上老妈成天埋怨我,我觉得活着真是没意思,丢了池们的脸,是个多余的人。
刘伟强(化名,初二,男):我爸我妈都是农民工,我们家很穷。
我爸做瓦工,我妈给人家打扫卫生,每天要干三四家。我小学是在农村念的,上初中才进的城。
为了我能进城读书,我爸我妈花了8000块钱。他们希望我好好读书,将来念大学,挣大钱,不要再像他们这样穷,这样苦,还被城里人瞧不起。
我小学成绩很好,老师也很喜欢我,还是老师说服我爸我妈,带我到城里来读书的。
进城后,我很不习惯,周围的同学都比我见得多懂得多,我显得很老土。
我其他功课都跟得上,有的功课还不错,比如数学,每回都能在班里考前10名,可就是英语成绩差。
我在农村没有学过英语,听也没听过,所以特别吃力。
我很恨英语老师,她是个女的,跟我妈差不多年龄,可她每天都打扮得花枝招展,描眉毛涂口红,脖子上挂着项链,一副有钱人的派头。
她上课从来不让我发言,我不举手她不提问,我举手她也不让我回答,就像根本不存在我这个人。
开始,我很努力,我想我成绩提高了,老师就会改变对我的态度。有一次,期中考试,我考了90分。
她不但没有表扬我,发卷子的时候就像怕脏一样,把卷子往我桌子上一扔。
还有一次,我迟到了,站在门口喊报告,她回头瞟了我一眼,见是我,就像没看到一样。我在门口整整站了一节课。我恨她,就不想上她的课,我的英语成绩越来越差。
老师讲述的“差生”故事
听了孩子的倾诉,再让我们听听两位老师所讲述的“差生”故事——
“差生”的哭声
刚踏上讲台时,曾教过一名“差生”,他念了5年书,仍坐在一年级教室后面的墙角边。
由于他在别的老师眼中是一块“朽木”,已没有什么“雕刻价值”,所以每逢开学,他便成了老师们的皮球,踢过来,踹过去,没人再愿意教他。
初来乍到时,一位老师就曾给我指点过“迷津”,并嘱咐再三。我第一次走进教室,从他眼中搜索到的除了不屑一顾之外还有迷惑。
经过一段时间的留心观察,我发现他虽然学习成绩极差,但人却很勤快,每次大扫除总是抢着干。
哪里最脏、哪里任务最重,哪里就有他忙碌的身影,可是同学们仍熟视无睹、无动于衷,都不愿与他来往,任课老师也提不起表扬他的兴趣来。
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开发学生潜在能力,我常常会在讲完一节课之后利用多余的时间出一些诸如“脑筋急转弯”之类的题目来考考他们。
“一斤铁和一斤棉花,哪一个要重些?”这是一个比较简单的题目,但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还存在一定的难度。
我一说完题目,同学们都像麻雀一样叽叽喳喳地讨论起来,很快就有人说铁要重些,并且附和声一阵高过一阵,只有少部分同学瞪着眼睛迷惑地望着我。
我正准备亮出答案时,坐在后面高高的他霍地站起来,大声说:“老师,我知道。”他的话音刚落,同学们轰然大笑,并都将鄙夷的目光刺向自卑的他。
他的脸涨得通红,在我的一再鼓励下,他怯怯地答道:“一样重。”他一说完,我就大声宣布:“完全正确!”教室里一片沉寂。
同学们你看我,我看你,似乎不太相信自己的耳朵,目光一下子都聚集在他的身上。我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带头鼓了一下掌。
顿时,掌声像暴风雨般在教室响起,经久不息。刚坐下的他,突然大吼了一声,之后,就趴在桌子上呜咽了起来。
我已离开了那所学校,我也不知道教过多少名学生,但最让我难忘、给我印象最深的却是这个“差生”的哭声。
“优生”与“差生”的故事
“徐明,98!”我一边报期中试卷的分数,一边用疑惑的目光望着徐明高高兴兴地来领试卷,同学们也都疑惑地望着徐明。
这时徐明发现大家都望着他,他不禁感到耳根发烧。我接着往下报分:“李小明97.5分,叶嘉琳97……”当我报到周洋的分数时,眉头皱成了一个“川”字。
“周洋,怎么你才考了69分?”周洋一听,垂头丧气地领回了试卷。
分数一报完,同学们就议论了起来,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周洋是班里的优等生,什么样的难题都难不倒他,这次期中考试……有谁会相信?
徐明是班里最差的同学,每次考试他都是全班最后一名,而这次期中考试,他怎会考得这么好呢?
有的同学说:“一定是徐明考试时作弊了,因为凭他的脑瓜子,不会考得这么好的!”也有的说:“周洋自以为学习成绩好,不用功才会降下来的,
因为,我在做作业的时候见他在玩皮球,我问他作业完成没有,他竟说‘我这么聪明,还用做吗?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班里像赶集似的,乱哄哄的。
“啪!啪!”我用教棒敲着讲台,说:“你们都听到了,今天公布的成绩竟爆了冷门,你们也不用再议论了,还是让徐明自己说说他为什么会考得这么好吧!”
这时,徐明红着脸,站起来说:“我在上学期的期末考试中才考了46分,心里十分难过,就下定块心要好好学习,经过了半个学期的努力,我终于如愿以偿了。
但这其中离不开老师和妈妈对我无微不至的关心,我非常感谢他们。”徐明的一番话,博得了大家的阵阵掌声。大家都被徐明努力向上的精神感动了。
而此时此刻,周洋趴在桌子上,满脸的羞愧,眼泪都快流出来了。我走过去,抚抚他的肩,他郑重地点点头,我明白那是什么意思。
专家分析与建议
听了孩子与老师的诉说,我们可以明确地认识到孩子学习成绩差,不是一个简单的考试操作层面上的问题,它涉及到与学习相关的方方面面。
河北省教育厅中考中心的赵秀娟老师执教12年,从事心理教育工作亦近10年,对这个问题颇有研究,请我们的家长朋友耐心听听她的分析与建议。
赵老师认为孩子学习成绩不好,家长首先要明确两个问题,关注三个过程。
问题一:孩子挺聪明的,怎么就学习不好?
这可能是困扰不少家长的问题。聪明是智力好的表现,但是智力和学习成绩不能简单地划等号。
智力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像力五个基本因素。在智力结构中,注意力是智力活动的“组织者”和“维持者”。
正是由于注意力的组织和维持,人们才能进行正常的学习活动。
虽然,智力是影响学业成绩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并不是影响学业成绩的惟一因素,因为学业成绩除了智力因素外,还受到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影响。
一次,一位家长找到我问:“赵老师,我专门带儿子去测了智商,得了123(智商),专家说是相当优秀的人才。可他怎么老是不及格呢?”
经过咨询发现,她的孩子非智力因素发展水平很低,缺乏学习的动机和目标,对学习提不起兴趣。
情绪也不稳定,而且患得患失,任性,多疑;意志力薄弱,自控力差等。现在绝大多数孩子学业不良,都是非智力因素“惹的祸”!
问题二:孩子学习不好,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
可以说,从小学到中学,每个孩子或多或少的都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只是学业水平高的学生方法更科学、更实用。
学业水平低的学生也有自己的方法,但往往在执行的过程中打了折扣,没有严格执行,总是“缺斤短两”。
说孩子没有学习方法其实是对学习的误解。
以听课为例,每个学生都知道,听课是学习环节中最重要的一环,是最简捷、最主要、最高效的学习方式。可是,有的孩子就听不好:
●不注意老师的开头和结尾——开头往往是老师在概括上节课内容的同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结尾则是一节课的高度概括和总结。
可以说开头和结尾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偏偏有的孩子对此不重视,刚上课安静不下来,快下课心又浮躁,结果忽略了两头的作用。
●思维不活跃,听课被动——很多孩子上课时只将注意力集中到老师的“讲”上,忽略了积极思考和对问题的探索,因此大脑始终处在抑制状态。
●受兴趣支配——喜欢的就听,不合胃口就不听,不管内容是否重要。
●钻“牛角尖”——有的孩子一旦一个问题没听懂,就左思右想,思维和老师脱节。
●注意力特别容易分散——比如老师随便举个例子,有的孩子就开始浮想联翩,控制不住自己的思绪而分神。
过程之一:学习过程
很多家长容易犯的一个错误是“重结果,轻过程”。一旦看到孩子成绩不理想,就焦虑、紧张,讽刺、挖苦甚至殴打孩子。
学习过程中需要改进的问题很多,比如前文提到的不会听课、不会理解记忆、总是不求甚解地死记硬背;不懂装懂,不善于提问;
本末倒置,课本束之高阁,却大量看参考书;
学习环节不科学,大多不复习,先做作业;好高骛远,忽视基本功,一味追求偏题、怪题、难题,而课本上的原题甚至是例题却不会做;
基础知识不牢固,形成知识缺陷;自学能力差;学习效率低;马虎、不认真等等。
除此之外,学习过程中还存在几个最影响学习成绩提高的因素:
比如常有孩子苦恼地询问:“我听懂了,怎么一遇到实际问题还是无从下手?”或者“我觉得自己理解了,怎么一考试就不会?”
这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对知识并没有真正的理解,只是“蜻蜓点水”般的肤浅,低级的理解,换言之是一种表面化、简单的理解,一旦遇到实际问题就容易“穿帮”。
二是虽然理解了,但在实际学习生活中不会灵活地加以运用。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知识应用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学习新知识过程中的知识应用。
每次课后老师布置课后练习、同步训练,就是考查学生对新知识运用的情况;
二是综合知识过程中的知识运用,就是把已经学过的概念、原理、理论等有机组合起来去分析、解决问题。
期中、期末、中考,高中会考、高考等考题,多是综合知识应用的具体体现;
三是创造性的知识应用,就是总结所学的知识去发现问题、探索规律、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属性,是一种更高级的创造学习过程,更能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
未来考试走向,更多的是考查学生综合知识和创新知识的应用。
学生学习知识应该分为三阶段:“听课”为“第一次学习”,属于接受性学习;
“作业”是“第二次学习”,是针对课堂学习的消化与记忆。
经过这两次学习,学生能够初步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并能简单应用。但仅有这两次学习是不够的,知识还只是机械、零碎的贮存在学生的大脑。
“第三次学习”才是真正形成能力的关键一环。
所谓“第三次学习”,是在听课、作业的基础上,对知识的深化过程。
不是靠死记硬背,而是对基本概念、定理在清楚基础上的深化理解过程,就是理解记忆。
之后还要将第一、二次学习中获得的知识“穿线连面”,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达到真正的融会贯通,从而形成学生自己的综合能力。
孩子和家长往往意识不到“第三次学习”的重要性,以为上课听好了,作业做完了,就算完成学习任务了。
这是对学习浮浅的认识,实在是万里长征迈出的一小步呀!
过程之二:考试过程
从年,中科院心理所研究员王极盛对每年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高考状元共计300多人进行了追踪研究。
他总结出与考试相关的20个重要因素请状元们选择,哪些因素真正制约考试水平的发挥。
结果,状元们不约而同地把考试心态是否平和放在第一位。
可见心态好就等于考试成功了一大半!
现实呢?我们的孩子往往背负着极大的心理压力步人考场,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下面摘录的是每年中、高考前夕孩子们对我说过的话:
1.我爸说,你考上了,全家光荣;你考不上,我们可丢不起这人!考不上(大学)别来见我,爱上哪儿上哪儿。
2.我妈整天对我说,再不好好学,你这辈子就完了,就你这副德行,也就是扫大街的料。
3.我妈说,咱们家的荣誉就寄托在你身上了,你可不能让我们失望呀!你要考不上,我(指妈妈)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4.自从我上了高三,父母在家走路都蹑手蹑脚,生怕弄出动静影响我。电视成了摆设,我爸是足球迷,每逢有精彩球赛,他都骑几十分钟车子到奶奶家看。
我最爱吃苹果,怕耽误我的(学习)时间,妈妈就把苹果削成小块,站在我旁边,用牙签一块块往我嘴里送。其实我心里特想哭,万一考不好,怎么对得起父母?
5.打初二起,我成了家里重点保护对象,打个喷嚏家长都会紧张好一阵子。整天看我脸色,我稍微不高兴,他们就会如临大敌,如履薄冰。
家务活就不提了,连我的内裤他们都不许我洗,说我的任务就是学习。
孩子戴着沉重的枷锁进考场,怎么可能指望他们保持一颗平常心,怎么可能有出色的发挥?
除了压力带来的紧张和焦虑外,很多孩子缺乏考试技巧,不会合理安排考试时间,不知道先易后难,不会审题等,无形中限制了考试水平的发挥。
过程之三:考试总结
考试是手段不是目的,它的真正意义在于通过考试,检测老师的教学情况和孩子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很多孩子拿到成绩,一看及格了,或者八九十分就认为万事大吉;一看分数不理想,就揉成团塞进抽屉或者干脆扔到垃圾桶里。
而家长呢?也在重复着孩子们的错误:考好了,家长奖励;考砸了,用孩子们的话,“暴风雨就要来了”,从而忽视了学习中重要的一个环节:考试总结。
针对这种不良的现象,家长首先要树立正确的考试理念,并指导孩子做好以下实实在在的工作:
指导孩子听好试卷讲评课
每次考试完毕后,各科老师都要专门对试卷进行讲评。有的孩子对此不重视,认为就是简单地对对答案。
结果做对的题没有兴趣听,做错的题没有耐心听,最后导致一错再错的现象。
其实,试卷讲评课针对性和概括性极强,涉及内容广泛,一节课下来,就能对考试涉及的知识点、自己的解题水平、知识掌握情况做到心中有数,非常有利于学习能力的提高。
指导孩子动手制作错题集
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如果每次考试结束后,孩子都能动手制作“错题集”,就能从错题中得到启发,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做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指导孩子做好试卷分析
分析试卷的方法有很多种,一般从“失分率”人手。比如说,这次数学考试得了78分(卷面分值为100分),那么失分率为(100—78)/100二22%。
然后分别算出单选、多选、填空、论述等题上扣分的比例;
这些数据出来后,再进一步分析失分的原因,过失性失分(审题粗心,大意,笔误等)、知识性失分(概念混淆,公式利用错误)、技能性失分(运算不对,步骤不全,格式不规范)各占的比例,对学习进行初步地诊断。
家长还要让孩子学会回忆做错题的过程,就是如何思维才会出现错误的发生,寻找自己知识掌握上的盲点。
粗心不是挡箭牌
孩子成绩不理想,最爱总结的原因就是“粗心”。从心理学角:度上讲,粗心是指明明:会做的事情,由于不仔细而造成的差错。
不可否认,的确有的孩子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和学习习惯,存在下列现象:
漏看或者错看——明明问题有三问,可是孩子就看到一问,结果白白失分。还有一种情况是错看,比如把“+”看成“—”号、把“6”看成“8”等。
还有的孩子容易发生这样的错误,比如题目是“请从下列答案中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结果有的孩子却看成“选出正确的一项”,因此导致该题的“全军覆灭”。
计算不规范——尤其是数学,每一步有这一步的运算步骤,而在考试中,每一步骤都有相应的成绩。
但是很多孩子直接写出结果,或者计算时该进位的不进位,该错位的时候不错位,或者小数点没有标对地方,等等,从而造成计算上的错误。
抄写错误——有的孩子在草稿纸上做对了,可是具体往试卷上誊写时,反而抄错。
书写不规范——字写得不规范,让老师无法辨识;或者“缺胳膊少腿”。
其实,粗心不是理由,粗心的背后往往是对知识断章取义、一知半解的掌握。孩子的“粗心”,家长也是要负一定责任的。
认识的错误——很多孩子认为粗心不是大事。很多家长总爱这么评价孩子:“他挺聪明的,就是有点粗心。”
无形中,把粗心和聪明联系在一起,让孩子感到粗心和聪明是一对孪生兄弟,并不把粗心当回事儿,甚至把粗心当成成绩不好的挡箭牌,越发强化孩子粗心大意的行为。
思想松懈——我们家长肯定都有这样的体会,难题孩子倒是错不了,可是错的偏偏是闭着眼睛都能做对的试题。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反差呢?心理学家认为,人们对较难的问题,心理上往往比较重视。
因此在大脑皮层就会形成强烈的兴奋灶,而且不容易受其他兴奋灶的干扰,因而不易形成差错。
反过来,对于比较容易的问题,人们在心理上往往不太重视,因此在大脑皮层形成的兴奋就减弱,容易受其他兴奋灶的干扰,反而容易出现差错。
对于这类孩子,家长应该加强对学习重要性的认识,提高责任心。告诉孩子,不管是难题还是容易的,都要一视同仁,不能厚此薄彼,越是容易越要重视。
好大喜功——看到别的孩子交卷子,就开始蠢蠢欲动,坐不住。心情一浮躁,于是答题开始草率,有的根本顾不上检查。
针对这样的粗心,家长要教育孩子不要和别人比,哪怕全班同学都交卷了,只要还没响结束铃,自己就要认真答卷。
紧张焦虑——有的孩子平时写作业和一些不重要的测试,均能做到细致不粗心。可是一到大考,就开始紧张。
因为心情的不平静,最终导致心慌意乱,注意力降低,思维混沌,结果看错题、写错答案,等等。这样的粗心就应该从优化心理素质人手。
视觉分辨能力差——有的孩子由于视觉分辨能力差,经常这个字少一笔,那个字多一划,计算上常常丢三落四,生活上也是稀里糊涂。
这样的孩子,家长应该带到医院检查,在大夫的指导下进行校正。
缺乏基本技能技巧——有的孩子平时忽视基本功的训练。
比如说数学题,有的孩子仅仅看看题目,心算一下就过了;有的孩子常常是列出式子就认为万事大吉,省略了计算过程;有的孩子图省事,平时依赖计算器或者直接抄同学的得数,自认为这样节省时间。
由于平时练习少,导致考场上错误百出。针对这样的孩子,家长一定要强化其基本功的训练,不让他们偷懒耍滑。
如此说来,要想让孩子由“差生”转变为“优等生”,家长从大局从细微处对孩子进行“保驾护航”,是何等重要。
--------------------------
如果您正在为孩子的以下问题操心:叛逆、中高考提分、不喜欢学习、勤奋但是成绩不高.......
那么,请加QQ/微信:(长按复制),或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平台:jiaoyu-guanjia(长按复制).
学之道——善学者,事半而功倍,又从而悦之。不善学者,事倍而功半,又从而厌之。
名师诊断+科学学习方法,帮您解决孩子提分及家庭教育问题。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世界记忆大师免费授课,8小时让孩子成为记忆天才!!!
世界记忆大师免费授课,8小时让孩子成为记忆天才!!!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孩子成绩差怎么办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