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一切佛经 心经心要义 是清净见 还是出离心

分享给朋友:04一切佛经心要义 是清净见 还是出离心?下载至电脑扫码用手机看用或微信扫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二维码2小时内有效04一切佛经心要义 是清净见 还是出离心?扫码用手机继续看用或微信扫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二维码2小时内有效,扫码后可分享给好友没有优酷APP?立即下载请根据您的设备选择下载版本选集
药品服务许可证(京)-经营- 请使用者仔细阅读优酷、、、Copyright(C)2017 优酷
版权所有不良信息举报电话: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三主要道》讲记-帕绷喀大师讲授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历史上有哪些佛经实是伪经?佛经鉴伪的判断依据有哪些? - 知乎455被浏览90296分享邀请回答11139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5219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查看更多回答2 个回答被折叠()当前位置: >>
菩提道灯论、三主要道颂、道次第摄颂与三士道对照表
菩提道灯论、三主要道颂、 道次第摄颂与三士道对照表法 宝 作 者 译 者 皈 敬 礼法尊法师 法尊法师 能海上师 能海上师 法尊法师 无边福聚所生身, 无量众生乐闻语, 正观无尽所知意, 释迦尊王我敬礼。 无上大师最胜子, 荷负如来事业担, 遍游佛刹利有情, 慈氏文殊我敬礼。 极难悟解大般若, 如义善释赡部严, 名称遍满三世间, 龙猛无着我敬礼。 从二大士
善传来, 深见广行二种道,菩提道灯论 三主要道颂菩提道次第摄 颂(略本)菩提道次第摄颂 (中本)宗喀巴大师菩提道次第摄颂 (广本)阿底峡尊者敬 礼 曼 殊 室 利 童 敬礼诸至尊上师 子菩萨南无第二法王无上悲 智雪山善巧贤慧普闻 文殊应化根本大师宗 一切佛经心要义, 喀 巴 尊 足 下 恭 敬 顶 礼 敬礼三世一切佛, 是诸菩萨所赞道, 伏 乞 一 切 时 处 普 垂 摄 及彼正法与众僧。 有缘求解脱津梁, 护 应贤弟子菩提光, 我今随力而宣说。 赞劝请善显觉道灯。 具德根本无上大宝师, 安住于我顶尖莲月轮, 大恩难得门中随摄引, 身口意三悉地使我成。遍摄圆满无错谬, 敬礼教藏阿底峡。 能视无边圣教眼, 趣向解脱最胜道, 哀愍权巧勤开演, 敬礼一切善知识。(传承上师祈请文)一切智者顶上严, 名称幢幡极显耀, 龙猛无着善传来, 圆满菩提道次第。 能满一切众生愿, 故名如意摩尼王, 遍摄一切正法流, 是故亦名善说海。 通达圣教无相违, 能知佛语皆教授, 速得如来甚深意, 极大罪恶自消亡。 是故印藏诸大德, 咸共依此胜教授, 由此三士道次第, 宁有智人不欢喜。道 前 基 础由下中及上, 应知有三士, 当书彼等相, 各各之差别。于三有乐不贪着, 为暇满义而精进, 志依胜者所喜道, 诸有缘者净意听。能成众德之体具恩师, 如理依止道之初步正, 善观察已恒时奋殷勤, 作大恭敬依止求加持。偶一获此圆满有暇身, 最极难得大事了知竟, 日夜恒时决择心坚固, 生起相续不绝求加持。总摄佛经心藏义, 能得一次善讲闻, 说听一切正法福, 悉能摄尽应思惟。 众善妙乐根本正士师, 所有现后诸福聚, 其能最初成就者, 如理依止遍生诸利乐, 谓由意乐及加行, 如法亲近善知识。 不尔即断一切善聚本, 纵至命缘终不舍, 如教修行法供养, 如理依止善士愿加持。(一) 至尊恩师如是修, 欲解脱者如是行。 诸善知识应知即真佛, 灭除分别一切过失心, 愿见一切善聚功德品, 暇身胜过如意宝, 唯有今生始获得, 具足无量大恩求加持。(二) 难得易失如空电, 思已则觉世间事, 由猛信教恭敬意乐心, 徒劳无益如扬糠, 故应昼夜取坚实, 加行供养身财诸受用, 至尊恩师如是修, 欲解脱者如是行。 特以如教修行殊胜供, 成就专一欢喜愿加持。(三) 远离无暇内外顺缘满, 下 士 道若以何方便, 唯于生死乐, 但求自利益, 知为下士夫。无出离心无息灭, 希求有海乐果法, 由贪有乐缚众生, 故先寻求出离心。暇满难得寿无常, 串习能除此生欲, 业果不虚轮回苦, 勤思消除后世贪。修已于轮回盛事, 不生刹那之希望, 昼夜唯求解脱心, 起时是生出离心。中 士 道背弃三有乐, 遮止诸恶业, 但求自寂灭, 彼名为中士。堪生别解脱戒至双运, 后极难得故应于此身, 摄取心要清净求加持。(四) 身命动摇犹如水中泡, 无常死没怨敌决定至, 死后难保不堕落, 能救此畏唯三宝, 迅急灭坏必死应思惟, 故应勤修正皈依, 终不毁犯诸学处。 彼复今日亦可骤然来, 死已如影随形黑白业, 引起后果决定获不异。 故应弃舍此世修临终, 成办正法利益求加持。(五) 复应善思诸业果, 如理取舍乃能办, 从无始时所集诸恶业, 至尊恩师如是修, 欲解脱者如是行。 如是知已一切诸恶业, 死后自无主宰生恶趣, 细而又细亦复令断离, 应念将受难忍寒热等, 众善资粮究竟能修成, 极重暴恶诸苦求加持。(六) 若未获得众德身, 欲修胜道亦难达, 恒常具足殷勤求加持。 大怖畏中无有馀可依, 故应学此圆满因, 净修三业诸垢染。 无欺三宝殊胜皈依处, 至心皈后依止勤修学, 粗细学处遍持愿加持。(七) 忏悔业障尤切要, 故应恒时依四力, 从黑白业领受苦乐果, 至尊恩师如是修, 欲解脱者如是行。 故断恶业精勤修众善, 特从无始所集诸恶业, 依止四力对治求加持。(八) 受用无厌一切众苦门, 励力精勤修习善趣因, 若不思惟苦谛失, 终不能发解脱欲, 世间满足深险罪业坑, 虽能仅得一次善趣位, 若不思惟集流转, 则不能断生死根。 坚意远离解脱安乐永, 然未能越自性诸苦故, 义乐广大生起求加持。 生起出离生死愿加持。(九) 三有无主能作逼迫者, 应厌三有希出离, 了达生死系缚因, 是惑及业然业依惑生, 至尊恩师如是修, 欲解脱者如是行。 即此清净出离慧引起, 故于烦恼怨敌大仇人, 正知正见大大不放逸, 勤修对治依止求加持。(十) 圣教根本别别解脱戒, 若离惑业力故于生死, 坚持修行能作求加持。 结生相续坚牢大系缚, 当生欲受解脱无漏乐, 猛利解脱心生愿加持。 (十一) 解脱三有依止三学处, 大赞德依出家律仪戒, 唯愿一切生生勤护持, 犹如眼珠守护求加持。 (十二)上 士 道若以自身苦, 比他一切苦, 欲求永尽者, 彼是上士夫。若无菩提心摄持, 出离不成无上觉, 圆满安乐之因故, 智者应发菩提心。如我沦落生死固如是, 一切父母众生陷溺亦 如之, 见已解脱诸趣担负荷, 发起菩提胜心求加持。为诸胜有情, 求大菩提者, 当说诸师长, 所示正方便。四瀑流冲难阻止, 业力绳索紧密系, 仅唯发心不受菩萨戒, 投入我执铁笼中, 或受不修亦难成菩提, 无明黑暗笼罩之。 能善观已佛子三聚戒, 起大精进受学求加持。??(详见全本) 无边有中生又生, 三苦逼迫常无断, 诸母情状与处境, 如是勤清净, 思已发起殊胜心。 菩萨诸律仪, 便当能圆满, 大菩提资粮。精勤修习虽能得解脱, 然尚未能圆满自利乐, 故当趣入殊胜大乘道, 成办二利圆满求加持。 (十三) 现虽各显亲怨与中庸, 然实究竟各别不决定, 故莫分党趣向于贪嗔, 悉住等舍生起求加持。 (十四) 无始流转生死轮回中, 故受胎生相续亦无始, 故知一切有情皆是母, 生知有情是母愿加持。 (十五) 凡为母时皆如现世母, 最极爱惜如是善养护, 一切将养恩深最难报, 生起忆念恩心求加持。 (十六) 如是具足正知正忆意, 若故弃舍谁过此更恶, 是故报恩应解脱诸苦, 安立胜解脱乐求加持。 (十七) 有恩诸母安乐极匮乏,大乘道命为发心, 是菩萨行根本依, 能转资粮如金汁, 摄纳众善为福藏, 菩萨如是善了知, 以菩提心为心要, 至尊恩师如是修, 欲解脱者如是行。施满众愿如意珠, 斩除悭结最胜剑, 无怯勇悍佛子行, 扬名十方此为本, 如是知已身财善, 布施妙道智应学, 至尊恩师如是修, 欲解脱者如是行。尸罗如水洗恶行, 亦如月光除热恼, 处众威严如须弥, 不作恐怖众生敬, 如是知已正受戒, 智者应护如眼目, 至尊恩师如是修, 欲解脱者如是行。忍为力士妙庄严, 除烦恼炎胜难行, 如金翅鸟降嗔蛇, 遮粗语刀为甲伲 如是知已胜忍铠, 种种方便应擐披, 施身受用善根诸利乐, 唯愿一切有情皆具足, 生起圆满安乐求加持。 (十八) 慈母有情遭遇重苦逼, 所受一切苦因及苦果, 我当尽取唯愿彼等苦, 悉皆远离忧苦求加持。 (十九) 我当定令一切诸众生, 具足成就圆满无漏乐, 永远断除一切重苦根, 速能如是生起求加持。 (二十) 任运能满自他二利者, 除正等觉馀无有堪能, 是故为利一切有情故, 速急证得佛位愿加持。 (二一) 自他俱不希求诸痛苦, 同求安乐是故应了知, 如自求乐他人亦如是, 执持自他平等求加持。 (二二) 执爱自己一切众苦因, 执爱有情一切功德基, 胜劣差别一切从此分, 是故自他相换求加持。 (二三) 将自善乐一切诸因果, 与他感苦无馀诸因果, 以乘取舍一切风教持, 生起菩提胜心求加持。 (二四) 为令发心增长不退故, 忆念胜利每日六次发, 离四黑法增长四白法,至尊恩师如是修, 欲解脱者如是行。若擐精进不退铠, 教证德增如初月, 一切威仪不唐捐, 随所作事悉成办, 如是知已遣懈怠, 应发菩萨大精进, 至尊恩师如是修, 欲解脱者如是行。 止 观福智为自性, 资粮圆满因, 一切佛共许, 为引发神通。不具通达真理慧, 虽修出离菩提心, 不能断除有根故, 应勤通达缘起法。心趋倒境动摇能作止, 且于正义如理起寻思, 由是引发止观双运道, 速急相续生起求加持。依止如理策励求加持。 (二五) 如是利他所立诸誓愿, 为令诸誓速急圆满故, 于广大行受取行心戒, 勇猛精勤修学求加持。 (二六) 于诸众生各随其所欲, 身及受用三时诸善根, 转变实物增长施教授, 广大施心生起愿加持。 (二七) 别解脱等止息恶行戒, 虽至命难亦不故思违, 具于制戒各各微细罪, 深生羞耻谨慎求加持。 (二八) 人及非人大种损害等, 不乐忧苦烦恼所逼迫, 观为业果断除诸恚怨, 安然忍受生起求加持。 (二九) 为利他故修习胜菩提, 最极难行无量经劫海, 愿披无怯及无疲劳苦, 擐大甲倬蠹映帧 (三十) 以施摄受有情成眷属, 顺法爱语令其行善行, 自亦与彼同事能修行, 四摄利他成就求加持。 (三三) 坚固念知遮沉掉动, 专一所缘安住引轻安, 身心堪能于诸善境界, 随欲安住生起求加持。 (三一) 善见一切诸法真实性,静虑转心如轮王, 安住无动如山岳, 起定遍缘一切善, 能引身心轻安乐, 如是知已瑜伽王, 摧伏散乱常修定, 至尊恩师如是修, 欲解脱者如是行。 / 定 慧如鸟未生翼, 不能腾虚空, 若离神通力, 不能利有情。 能见轮涅一切法, 从因生果皆不虚, 且能破诸所执境, 彼入佛陀所喜道。以妙观慧般若思择力, 引发堪能轻安所摄持, 生起甚深观见求加持。 (三二) 慧照深性如眼目, 能出生死最胜道, 超一切经功德藏, 能除痴暗第一灯, 如是知已诸智者, 应当勤修此妙道, 至尊恩师如是修, 欲解脱者如是行。??(详见全本) 现相缘起不虚妄, 离执空性二了解, 何时见为相违者, 如是修真性, 尚未通达佛密意。 渐得暖等已, 当得极喜等, 佛菩提非遥。 不复轮替而同时, 甫见不欺缘起已, 普灭实执所执境, 彼时见观察圆满。若唯修习专住定, 终不能断生死本, 若离寂止但修观, 亦不能除诸烦恼, 故须通达真实慧, 乘以无动寂止马, 执持离边中观剑, 破除一切边执阵。 如理观察广大慧, 通达真实令增长, 至尊恩师如是修, 欲解脱者如是行。非仅专住能引定, 即由如理正观察, 亦见能引真实义, 无动坚固三摩地, 故诸智者应勤修, 止观双运最希有, 至尊恩师如是修, 欲解脱者如是行。又由现相除有边, 及由空性除无边, 若知空性现因果, 不为边执见所夺。金 刚由咒力成就, 静增等事业, 及修宝瓶等, 八大悉地力。共同道熟密器成就已, 一切乘中最胜金刚乘, 堪能士夫契入正习修, 决定稳速入道求加持。如是由共同道净相续, 成法器已依止具德师, 方入无上胜乘之大密, 受学四大灌顶求加持。 (三四)在定修空如太虚, 后得观空同幻事, 称赞双运慧方便, 能往菩萨行彼岸, 如是知已诸智者, 不以少分道自满, 至尊恩师如是修, 欲解脱者如是行。 如是因果二大乘, 胜道所须共行道, 如实生已依导师, 趣入续部广大海。 乘??(详见全本) 此时二种悉地成就体, 宣说清净誓语三昧耶, 无谄诳心决定获得已, 胜于生命守护求加持。发 愿 证 果如是三主道诸要, 子能如实通达时, 当依静处起精进, 速疾成办究竟愿。此后密部心要二次第, 凡诸津要观行务精勤, 胜义瑜伽四次不动摇, 准如师教修行求加持。 如此妙道依止善知识, 如理修行善友能常依, 一切内外魔障中断类, 随即消灭清净求加持。尔时所受三昧诸律仪, 若善守护易得诸成就, 不尔决堕地狱定烧煮, 故如爱命护惜求加持。 (三五) 若凡死中生有能炼习, 于道果位二时之中间, 速能证得法报化三身, 于初次第生起求加持。 (三六) 一切业风悉入心不坏, 现证幻身光明双运道, 并及第二甚深圆成次, 圆满诸行生起求加持。 (三七) 诸根如虹澄净金刚身, 离障俱生乐空无分意, 和合俱生双运金刚持, 唯愿速急证得求加持。 (三八)修习圆满胜教授, 得此暇身不唐捐, 至尊恩师如是修, 欲解脱者如是行。正为自心修习故, 兼为利益余善士, 诸佛所爱圆满道, 浅易宣说所获福, 维愿一切诸有情, 永不离此清净道, 至尊恩师发是愿, 欲解脱者如是发。出生万善恩师永不离, 诸法资财受用悉具备, 地道一切功德圆满已, 持金刚位唯愿稳速登。法王宗喀巴,圣教日兴隆,违缘俱消灭,顺缘悉增长, 自他三世善,回向二资粮,无垢亦无染,法炬常明耀!注: 1、摄颂略本别名:菩提道次第摄修求加持颂/功德之本颂/圣道启门颂/普善德根本/加被聚化论?? 2、摄颂中本别名:三十八颂。表中根据道次第调整了“四摄法”(三三颂)与“止观”(三一、三二颂)的位置。根据 考证,其作者应为章嘉阿旺罗桑却登尊者(http://www.gelu.org/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7323)。 3、因摄颂广本中无单列“止观”部分,将“六度”中后二项列入。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copyright &copyright 。文档资料库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客服。明心斋功课【清河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483,516贴子:
明心斋功课收藏
我们从今天开始学习掌中解脱,下面会慢慢介绍的
学特色小吃哪家好? 找苏味轩 包教包会 一费到底 学2送2 自己创业做老板!
强势插入!
不好意思,这个百度不让贴
第一天、纠正动机与观察所修之法&&&& (作为引导的加行,无等法王帕绷喀大师首先开示如何纠正我们的听法动机。)&&&& 哦!是啊!正如三界法王宗喀巴大师(1)所说:「暇身胜过如意宝,唯有今生始获得。]&&&& 难得易失如空电,思已则觉世间事,&&&& 纵劳无益如扬糠,故应昼夜取坚实。&&&& 至尊恩师如是修,欲解脱者如是行。](2)&&&& 从无始以来直至现在的一切生中,我们在轮回中没有哪一种痛苦未曾经历过,也没有哪一种快乐未曾享受过。虽然受取过那么多的身体,但它从来不曾使我们获得任何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如今值此获得清净暇满身之际,我们必须要作一些有真正价值的事。(3)&&&& 我们在不作观察的时候,对获得这样的妙身,一点也感觉不到特别的欣喜,还不如得到一、二两银子感到更高兴些;对於浪费我们的暇满,一点也不觉得惋惜,还不如失去一,二两银子感到更可惜些。&&&& 然而,我们所得的这个身体:其价值远胜如意摩尼宝十万倍!如果净如意摩尼宝洗三次,擦三次使之干净后,安置在幢顶上作供养,那么衣食等现世的快乐都能不劳而获。但是即使获得这样的如意摩尼宝一百个、一千个、一万个甚至十万个,它们也无法使我们后世不入恶趣,而这还只是暇满身所能为我们办到的最小利益。&&&& 依赖此暇满身,如果我们想要不入恶趣,它就能为我们办到。同样地,如果我们想成就梵天、帝释等身,它也能为我们办到。不仅如此,我们现在没有获得解脱与一切智位,仅仅是因为我们未去修罢了,事实上,依靠此身同样能办到。尤其是用别的方法(4)需要修三大阿僧只劫才能获得的双运金刚持位(5),依靠此身却能在浊世短暂的一生中获得成就。&&&& 我们现在的人身远胜於十万俱胝个如意摩尼宝,所以如果这样的妙身得到后又白白浪费的话,那将比白白扔掉十万俱胝个如意摩尼宝更为可惜,再没有比这个更亏损、更愚痴、更自欺的事了!怙主寂天曾说:&&&& [得此闲暇身,我若不修善,&&&& 自欺莫胜此,亦无过此愚。](6)
法王大宗喀巴说:&&&& “一切佛经心要义,是诸菩萨所赞道, &&&& 有缘求解脱津梁,我今随力而宣说。(2)”&&&& 一切佛经的心要精华是“出离心”。下士道中,这意味着厌恶三恶趣 ;中士道中,这意味着厌恶轮回中的一切。如果不依靠像“道次第”这样的教授,是生不出“出离心”来的。&&&& 诸菩萨大士所赞之道是大宝“菩提心”,求解脱的津梁是“离边见”。如果不依靠像“道次第”这样的引导法,这些也是不可能生起的。&&&& 所以,为了成佛,就必须在相续中生起这“三主要道”,要生起这三个主要道,就必须依靠道次第才行。因此,诸位在听法前,请你们先认真检查一下所有的动机和威仪,正确的动机应该是: &&&& “为了利益一切有情,我应获得佛位,为此我来听受三士道次第经验引导,而后去做实修。 ”&&&& 你们将要听到的法,是有缘者趣向佛位的大乘法范、是龙猛和无著二位大车(3)的轨辙、是吉祥无等阿 底峡尊者和三界法王大宗喀巴心髓般的甚深教授,是八万四千法蕴一切关要无不具足、经过编排整理而成的修持次第,也是任何一个补特伽罗成佛所必需的修法。&&&& 讲[菩提道次第]简略经验引导必须根据科判,即必须以正行的某一科为基础,在这之上做到“道次第”的体性决定、数量决定和次序决定;再决定此科内什么是所缘、什么是相关的解释 、什么是教理、什么是故事 、什么是教授口诀,然后才去修。如果听闻和修习不依科判,胡乱地混一起,便很难利益自心;这好比把茶、酥油、盐和碱混放在一个器皿中饮用,味道肯定不佳 。&&&& “道次第”科判有很多种,如 《道次第广、略论 》科判等。修持应以自己获得的某种“道次第”科判为基础。现在呢,是照我大宝上师的轨矩,以 《速道 》为主,另以众多教授为庄严所造的科判来讲。&&&& 这一科判(4)以前未写成文字,我曾郑重地在大会上或私下向上师(5)请求,花了很大的功夫才将它编写成文字。这个科判广略适中,生起体验的方法十分特别、与众不同,具有很多的关要。现在我就按这个科判来讲。&&&& 印度两大佛学中心之一的吉祥那兰陀寺诸位智者,主张由[三清净门]说法,即:阿阇黎语清净、弟子相续清净和所说法清净。止迦摩罗室罗寺的智者们认为以下三事为最重要的前导:正法作者殊胜、正法殊胜,以及如何闻说该法之理。这里按后者讲。&&&& “菩提道次第”引导分四大科:(甲一)为显其法根源净故开示作者殊胜;(甲二)令于教授起敬重故开示其法殊胜:(甲三)如何闻说具二殊胜法之理;(甲四)如何正以教授引导弟子之次第 。&&&& 这四条是《道次第广论》的科判,按照口传,不论讲哪一种广 、略“道次第”教授都要有这四科,否则,听者便生不起决定,所以现在从第一大科讲起。 &&&& 甲一、为显其法根源净故开示作者殊胜&&&& 如昨天已说的那般,我们在观察所修之法时,应该按照印度智者的规炬,看看它们是否符合以下三个条件:必须是佛陀所说的,必须是经班智达抉择过的,必须是经诸成就自在者修习后在心相续中生起证悟的。从修行者自己这方面来讲,如果信心、智慧和精进不足,便不会有收获;但从法这方面来讲,如果修的是相似法,也绝对不会有结果。我们见过不少有智慧,肯精进的人,因为这个原因而浪费了一生。&&&& 其他所谓甚深的教授,诸如“净相”等等,不管它们是什么,大都如我前面说过的那样,不外乎是些“本尊成就法”以及依此而修的各种“事业法”。在这些教授中,有的时候甚至连三宝都没有明确提及,更不要说有生起[三主要道]体验的方法了。
&&&& 正如一切江河的源头应该出自雪山一样,正法的源头也必须出自大师佛陀。如果上师有时间并且知道如何详细解说的话,应该从大师佛陀开始,讲解「道次第」所有传承上师的传记,亦即上师们如何依此道获得果位的情况。由於传承上师数量太多、内容又很长,所以现在没有时间详谈,在此我只能简单地介绍一下。&&&& (随后嘉杰?帕绷喀仁波切简单讲述了从大师佛陀至阿底峡尊者之间两种不同传承的更替,以及从阿底峡尊者开始传承合流的一些情况。)&&&& 像这样,从阿底峡尊者那时开始,传承便合流了,尊者在西藏造《菩提道灯论),从而将这些教授引入西藏。「道次第]这个名字也是从那时起开始有的。由於《菩提道灯论)是此后《道次第》、《胜道》(6)、《圣教次第)等一切相关著作的根本文,所以,阿底峡尊者实际上也是这些著作的作者。宗喀巴大师也说:「故彼《菩提道灯论)之造者,亦即此(菩提道次第广论)之造者。」&&&& 虽然在此应详述阿底峡尊者的传记(7),但因条件不允许,故而只能简单地讲一下,此传记分三部分:&&&& 乙一、圆满种姓中受生之理。&&&& 阿底峡尊者的诞生地位於东印度萨霍尔境内的榜噶拉城。这个城市很大,约有三万五千名居民,周围属民达十万户。王宫名「金幢」,具有十三层金顶和二万五千座金幢。是个财富众多,权势强大的王国。国王名「善吉祥」,王后名;[吉祥光],阿底峡是他们的幼子,诞生时伴有众多稀有的徵兆。&&&& 乙二、其身获得功德之理&&&& 尊者诞生后满十八个月时,父母带他前往附近毗札麻拉城中的寺院。一路上,全城百姓争相瞻仰小王子的风采。王子看见人山人海的场面,问父母道:「这些人是谁?」父母回答说:「他们是你的臣民,」王子便以大悲心看著他们,最稀奇的,他还用悦耳的声音说道:&&&& 「愿此等众悉如我,常生王家父母贤,&&&& 国政权势福德盛,皆为正法所长养。』&&&& 抵寺后,父母等其他人均发愿今生长寿无病,受用圆满,后世不堕恶趣,生於善趣等等,这位王子却发愿道:&&&& 「我得暇满人王身,诸根无过见三宝,&&&& 常敬顶戴三宝尊,今后 请作皈依处。&&&& 愿终不为家法缚,处僧伽中获法财,&&&& 远离我慢供三宝,悲心观照诸有情。」&&&& 尊者诞生为王子后满十八个月,便能说出皈依和发心这样的话,仅此就足以令人对他生起极大的信心。随著年龄的增长,王子逐渐成长为一位智者,如《噶当宝籍》中所说:&&&& 「王子三岁时,善历算、字、声,&&&& 年甫六岁时,能辨内、外道。]&&&& 知道如何分辨内、外道的差别是件很困难的事,尊者自己曾说:「在印度只有我、那若巴和辛底巴三人知道分辨内、外道的差别。现在那若巴已去世,我来了西藏,所以目前印度的形势是很艰险的。]尊者在六岁时就能分辨内,外道的差别,表明从那时开始他已经是个极为善巧的智者了。&&&& 王子十一岁时,许多有望成为王妃的王女们用唱歌跳舞等各种方法,试图唤起王子贪欲,但这反而增强了王子的厌离心。另外,度母也化作一名 绀色童女前来劝请:&&&& 「莫贪莫贪有缘者,如象沉溺芦苇塘,&&&& 勇士若溺欲泥中,清净戒衣岂不毁?]&&&& 第一个「莫贪」是指莫贪现世,第二个「莫贪」是指莫贪轮回 ;就如同大象沉溺一样,身躯庞大的动物要比其他动物更难从淤泥中拔出。由此比喻看来,「勇士若溺]也就说明:如果普通人作恶,除他自己之外,对圣教和众生不会有大的损害;但是如果大活佛的行为有所闪失,那么将会导致整个地区圣教的衰败。相对的,如果大活佛凡事都能如理而行,也将使该地区的圣教得到宏扬。所以,对你们这些大活佛来讲,具备智、尊、贤三德(8)和守护甘丹派清净见、修是很重要的。这些是别义,现在接著讲阿底峡的故事。
&&&& 小王子很高兴地对上述劝请作了回答。不久,他身披戎装,由一百三十名骑士陪同外出巡游,表面上是游山,实际上是寻访上师,作善巧方便之行。他遇到了住山的胜敌婆罗门,婆罗门授以皈依发心,并告之应往那烂陀寺,寻访其无始生中之师菩提贤。然后他又遇到了菩提贤上师,供上珍宝,令上师欢喜,上师入三摩地加持王子身语意三门,授与许多发心教诫,又遣送王子至其前生之师阿瓦都帝巴(9)处。&&&& 王子与上师会面时,上师说:[今日回到你的王国去吧,观察了家室的过患后再回来,]&&&& 王子的父母看到王子回到家中十分高兴,便问:「月藏(10),你到哪里去了?走得不累吧?心里没有厌烦吧?你能回来真是太好了!」王子回答说:&&&& 「往求能仁皈依师,遍访山中阿兰若,&&&& 所至皆见轮回过,所遇亦说轮回失。&&&& 任作何事心不快,愿许出离求正法。]&&&& 父母告诉他说:「你虽厌恶轮回,但仍然可以主持国政,供养三宝,惠施贫穷,建立伽蓝,迎请僧众,这样做也能让一切人众获得安乐。」&&&& 王子答道:「我长时间观察轮回,已没有丝毫贪恋国政之念。对我而言,金殿和 牢狱无异,妃子和魔女无异,三甜饮食(11)和狗肉脓血无异,宝饰锦衣和垃圾堆中的粗毛毡没有丝毫的区别。所以,我要去密林中修习禅定。今天我准备带一点肉、奶、蜂蜜和糖,回到至尊阿瓦都帝巴跟前去。」&&&& 接著又唱了一首歌,双亲也只好由他去了。&&&& 王子随后携带一千名骑士返回森林,顶礼於阿瓦都帝巴足下,上师为他作发心大乘灌顶,并说:「去黑山寺见吉祥罗怙罗,他也是你前世的上师。」 &&&& 王于随后去见罗怙罗上师,当时上师正在宣说密续,遥见王子,知其为求法而来。为了使众人生起敬畏,便向王子身上降下一道霹雳,那道霹雳转而落到了外道的黑塔山上。上师的瑜伽师弟子们看到这一情况,便问上师来者是谁,上师答道:「此人於五百五十二世前生中,一直都是大班智达身。现在为榜噶拉法王善吉祥之子,但他却不贪恋王位而前来求善行。大家都感到可贵,忙从座位上站起来迎接,才刚见面,王子便请求道:&&&&&&& [上师正士请存念!虽欲离家修解脱,&&&& 然因种姓高贵故,终遭系缚榜噶拉。&&&& 虽依胜敌、菩提贤,阿瓦都帝巴,明杜鹃,&&&& 诸得悉地之上师,然犹未能离王位。&&&& 今日受教至师前,请赐大乘发心灌。&&&& 决定解脱此系缚! ]&&&& 上师闻言极为喜悦,单独为他授「喜金刚」灌顶和全部教诫,经十三日圆满,并立密号为[智密金刚」。罗怙罗上师随后计画派遣八位赤身裸体,形状可畏的男女成就者,随同王子返回榜噶拉,以改变国王准备让他继承王位的想法,然后再将王子护送到阿瓦都帝巴上师那里。王子便改换[嘿汝嘎]装回国。当他走近王宫时,被众人认了出来,大家都很害怕。这些男女瑜伽师作疯狂相,奔跑跳跃历时三个月。大家知道王子已决意舍弃王位,都悲伤地流泪。特别是王子的父亲说:&&&& [噫唏我儿初诞时,见诸瑞相自思量,&&&& 能绍王位心欢喜,为何今欲依林薮? ]&&&& 王子答道:&&&& [倘我如言继王位,虽能须臾与父聚,&&&& 然非诸生皆父子,无大利益铸大错。
&&&& 若我舍弃大王位,修习解脱菩提道,&&&& 一切生中安乐伴,故请听许今得便。 ]&&&& 王子母亲便对国王言道:&&&& [虽甚爱顾有何益? 众生首为业力牵,&&&& 今可放舍如其愿,愿后生生永相聚。 ] &&&& 王子最后得蒙父母开许,於次日清晨由那些男女瑜伽师陪同,前往密林中阿瓦都帝巴上师处,学习[中观法],并获得微细业果的教诫。从二十一岁至二十九岁间,专勤修行。简言之,尊者能在上师跟前於一座上同时作闻、思、修三者。《蓝色小册》(12)中也说:「追随阿瓦都帝巴七年。」&&&& 金幢王宫下统辖十万户民众,拥有二万二千个浴池、七百二十座花园及五万六千棵椰子树。王城属民有三万五千名,城墙共计七重,中间有三百三十座桥相连。王宫有二万五千个金幢,中央殿顶有十三层,国王受用富甲汉地「东君」王。然而像这样拥有无上财富和权力的王位,却被尊者弃之如唾尘而往求正法。我们的大师释迦牟尼佛,得转轮王位如掌中之物,但佛也弃之如唾尘而出家。对於这些事迹,我们应该仰慕学习。&&&&&& 现在,如果有人对我们说:「放弃你的梵行吧,我将委任你做一个宗本。(13)]有多少人能毫不迟疑地加以拒绝呢?许多人甚至连暗小寮房里的杂物都难以割舍,更何况是王位呢? &&&& 如唾尘般抛弃王位后,尊者主要依止阿瓦都帝巴上师共计七年,并在许多其他得悉地的上师前学金刚乘,对全部经论和教诫均获得善巧。当他萌发只有我最善巧密咒之念时,众空行母在梦中向他出示了许多他以前从未见过的密典,从而将他的慢心破除。&&&& 当尊者自恃:「现在我应该作密咒梵行,以期即生获得大印殊胜悉地。(14)」时,罗怙罗鞠多上师以神通力穿墙无碍,来到他的面前说道:「你为何想舍弃有情去求成就?你必须出家,对圣教和许多众生会有大利益。]吉祥嘿汝嘎(15)也在面前虚空中显现来劝请。我们的大师释迦佛和怙主弥勒也在梦中劝其出家。就这样,尊者於二十九岁时,请获得加行道忍位的大众部戒护上座为亲教师,出家受近圆戒。&&&& 尊者随后依止一百五十七位上师,研习一切明处和显密教典、教诫,特别是在法钟 (?该字见52页第一行第一字)上师前,十二年中听受并通晓八百卷(大 毘婆沙论)(16),此论总摄 毘奈耶四部等微细轨矩一切关要。此外,尊者对十八部各自的受食法、净水法等微细规矩能 遍知无余,从而成为印度十八部一切大众的顶上摩尼宝。&&&& 听受并掌握了当时印度所有的显密正法之后,尊者经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是成佛的速道?」住在黑山秘窟的罗怙罗鞠多上师以神通力知道后,来到尊者的面前说:&&&& 「能亲见到本尊和众多曼茶罗天众,获得许多共同悉地,三摩地不动如山,光是这些算不上什么大成就。你应该专修慈心、悲心和菩提心,[大悲观自在]是悲心之本尊,所以当依之为本尊,并立下誓言:在轮回未空之前,我当利益有情。」&&&& 后来,尊者绕金刚座(17)时,在旋绕道上,见到有二尊泥像作问答状。金刚座南方虚空中,出现二位童女,相貌胜过凡人身、如同天女,其中一位问道:「要想速疾成佛,当学何法?」另一位回答:「应学菩提心!」并说了一种很妙的修菩提心方法。尊者见状便停止旋绕、侧耳倾听,像将水从一个器皿注入另一个器皿一样,对他们的谈话全能了解,当尊者住在阿阇黎龙猛所建的石院附近时,出现一老一少两位妇女,老的对少的说:「要想迅速成佛,就应学菩提心!」在绕金刚座主殿时,寺檐下一座佛像出声道:「喂,大德!要想速疾成佛,就应学慈心、悲心与菩提心!」在绕石院小屋时,一座象牙释迦牟尼像也开口说道:「瑜伽师!一个人要想迅速成佛,就应学菩提心!」
&&&& 随后,尊者想知道,到底谁有全部的教授能使大宝菩提心未生令生、已生增长以臻究竟,於是作了探访。当时,大金洲上师(18)被称为「菩提心之主」,为了到金洲上师跟前去听受全部的菩提心教授,尊者决定到金洲(19)去。&&&& 尊者随一群从瞻部洲去金洲经商并熟知航海路线的商人出发,坐船在海上漂泊了十三个月始抵目的地,当时,「极喜自在魔」对将来佛教的宏扬难以忍受,为了阻止尊者获得菩提心教授,他兴风作浪使船偏离航道,并化作如山一般大的摩羯鱼挡住去路,又从空中落下霹雳等等,造成很多严重的损害。为此班智达乞叉底蘖沙向阿阇峡尊者猛力启请,尊者便入[红降阎摩]三摩地调伏魔王与魔军,如此方渐次抵达金洲。即使是像阿底峡尊者这样才十八个月大,便能脱口说出精通菩提心的话的智者成就师,尚且要以这样的苦行再加努力去求发菩提心教授。由此观之,大乘道最主要的因素,除此大宝菩提心外再没有别的,我们对此应获得确定。&&&& 虽然在途中滞留达十三个月之久,但尊者始终保持出家相未曾稍有破坏,不像我们这些人,出了寺院就换俗装。出家人离寺外出,应该一直穿著出家装,当知即使是这种外相也能利益圣教。现在的僧人朝山,一出寺院外墙便改著俗装,手持长枪:不认识的人看到,还以为是杀人越货的强盗,不免令人心生忧惧。克珠一切智(20)曾说:&&&& 「袈裟法衣二件套,诸出家众庄严身,&&&& 出家反作在家相,斯乃灭教之行径。」&&&& 有些人说,我们只要重视内在的修心即可,在外表上随心所欲亦无妨,但这种作法有损圣教整体的典范;因此,僧伽大众的外表威仪必须做到寂静、调柔。例如,圣阿说是(21)就是以他的威仪,将舍利弗置于真理之中的。&&&& 现在再接著讲阿底峡尊者的故事。尊者到达金洲之后,遇见一些住在岸边的禅师,他们是金洲大师的弟子。於是,师徒一行在那里停留了十四天,并向那些禅师请教金洲上师的传记。如果换作是我们的话,也许会立即到上师跟前去;尊者非但不这么作,反而还去请教上师的传记,这是向我们表明认真观察上师的重要性。&&&& 禅师中有些人急忙地跑到金洲上师跟前,向上师禀告说:「最近,在东、西印度无人能比的大智者燃灯吉祥智(22)和他的一百二十五名弟子,经过十三个月的艰难航行来到这里,目的是为了在师尊前,听受 《能生三世一切佛之母》(23)和发愿心与行心的大乘修心教授」。金洲说:「像这样的大智者能降临我们这个地方实在是太好了,应该出去迎接他。」当尊者师徒一行走近金洲上师所住的宫殿时,远远地看到一队出家人,由金洲上师率领前来迎接。他们总共有五百九十七位,其中五百三十五位是比丘,全穿著同样颜色的三法衣,拿著滤水瓶,优雅地持著锡杖,犹如阿罗汉一般,能引发人们的信心。他们由六十二位沙弥陪同,这一景象宛如世尊在世,罗汉围绕,引发尊者师徒极大的信心,令大家感到欢喜之至。&&&& 尊者与乞叉底蘖沙班智达等善巧五明的班智达和善巧三藏的比丘众,如大众部所赞叹的那样,脚穿[真米玛](24)鞋,身著克什米尔红花所染的三法衣。一切以缘起(25)为重故,他们手托著最大的、无有漏孔的铁钵,可容下摩揭陀量制一升之水的铜滤水瓶,并持教主佛陀所赞叹时锡杖,如是等等,一切佳兆都妥善地具足了。所有人都带著班智达帽,手持白拂,毫无我慢。一百二十五名弟子跟在尊者后面,不疏不密,中间保持可容一人的距离,宛如五彩霞帐,逐渐走近怙主金洲所在的地方。由於一切都很圆满,这使善品天神们很高兴,从空中降下缤纷的花雨。金洲所有的百姓,对於二位上师的事业心感希有、生大信心。&&&& 随后,尊者将一只盛满金、银、珍珠、珊瑚、吠琉璃等宝物,内外透明的宝瓶作为供养,献到大金洲上师手中,这便构成了尊者能如瓶满注地听受修菩提心教授的缘起。&&&& 见面之后,金洲上师将尊者带人「银伞」寝宫中。为重缘起,上师先授以《现观庄严论》及教授,花十五座时间妥善解释圆满。师徒双方相互间极为尊重,连枕共居。(26)十二年中,尊者对弥勒传给无著的《佛母般若波罗蜜经》(27)中的全部隐义,以及文殊传给寂天的修自他相换菩提心的教授进行听闻、思惟和修习,并达到究竟。在上师跟前,尊者心中生起了无造作的自他相换菩提心。上师也宣布他为圣教之主,并授记他将前往藏地,培养那里的弟子,上师说:&&&& 「勿住於此往北方,应往北方之雪域,」
执业药师证在手,从业挂靠全都行,简直人生赢家!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平复心情 佛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