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发现疑似红军遗骸一天一夜奔袭行军240里算是军史奇迹吗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2亿+学生的选择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2亿+学生的选择
从红军长征中你可以得到哪些启示?就是这个
熊猫000AE寂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2亿+学生的选择
一旦胸中的火焰被理想点燃,即便是死亡也不能够阻止信念的步伐
一条长征路,是一条鲜血浸透的红飘带.
包括红一、二、四方面军和红25军在内的4支长征大军,出发时总人数为20.6万,沿途补充兵力1.7万,到长征结束仅剩5.7万人,有16.6万名红军将士战死或失散在长征途中.
张震将军长征中在红3军团10团任营长.老人回忆湘江之战时说,仅他们一个团,就顶住了敌人一个师又一个团的兵力.战斗最激烈的11月30日,团长沈述清牺牲,几个小时后,继任团长杜宗美也阵亡了……
鲜血,染红了湘江,染红了岸边的一座又一座山头.突破包括湘江在内的四道封锁线后,在不到50天的时间内,出发时8.6万人的中央红军,锐减到3万人.
“再大的牺牲,也不能阻止我们前进!”与张震一样,从赣南一直征战到陕北的老红军唐进新回忆说,每一战都有大批的战友倒下,“但活下来的人毫不退缩,因为我们有红色的理想.”
唐进新所说的红色理想,就是建立人民当家做主的政权,就是北上抗日实现民族独立.在赣南闽西,在鄂豫皖,在湘鄂川黔,在川陕边界,共产党人创建的红色政权,点燃了像唐进新一样的劳苦大众心中的理想之火,也激发了他们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
雪山草地,这是许多老红军至今难以忘怀的地方.多少从枪林弹雨中闯过来的勇敢生命,倒在了川西水草地上.
老红军李中权的4位亲人就死在了草地中.老人回忆说:“饿得摇摇晃晃,连抬腿的力气都没有.可一旦爬起来,就向前走,向着党中央的方向走!”
向着党指引的方向走,向着离日寇最近的地方走.这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使红军战士的生命意志和生命能量空前迸发:粉碎了3倍、5倍乃至10倍于己的强敌的围追堵截,翻过了雪山、穿过了草地……在他们身后,留下的是这样一组惊人的数字:
红一方面军翻越山脉18座,其中5座经年被积雪覆盖,跨过大河24条,历经11个省份行程二万五千里;红二方面军行程约一万九千里,攻占县城92座;红四方面军行程一万里,三过纵深近1000里的水草地;红25军行程近一万里.长征途中,进行重要战役战斗近600次,仅师以上规模的战斗就有120余次,几乎每天都有一次遭遇战,平均走365里才休息一次,日均行军74里……正是这样的磨砺,产生了伟大的军队、伟大的精神和伟大的奇迹.
一旦开创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本国实际相结合的航道,再大的浪涛也无法阻挡中国革命的航船乘风向前
一条湍急的河流横亘在红军北上的路上.这,就是大渡河.
1863年五六月间,就是这条河挡住了太平天国骁将石达开的去路,7000名强悍的太平军惨死在了清军刀下.72年后的同一个季节,蒋介石在大渡河布下了20万大军,企图让红军成为“石达开第二”.
此时的中央红军只剩2万余人.如果仅仅在5个月之前,蒋介石的如意算盘也许能够得逞——湘江之战,由于错误指挥,中央红军险些全军覆没.但现在,党和红军已经选择了正确的领路人,随着毛泽东重掌指挥权,那支灵活机动、敢打必胜的红军又回来了.
杨得志率领的红1团,从数百里之外突然出现在安顺场渡口.枪林弹雨中,驾着从敌人手里夺回的小船,17勇士从浪尖上突向对岸.
但船少人多,大队人马无法迅速渡过大渡河.杨成武指挥的红4团以昼夜行军240里的神速,奔袭到几百里外的泸定桥,在敌人还未来得及毁掉这座桥时,22名突击队员已冒死爬上了摇摇晃晃的铁索:一个战士中弹跌入河中,紧接着又一个……其余的人仍在奋力前进.随着一片欢声雷动,红军终于冲到了对岸.
相隔72年,两支走过同样道路的队伍有了截然不同的结局.
历史的昭示在于,在党和红军濒临生死绝境的关头,成立14年的共产党人终于在痛定思痛之后,行使了独立解决中国革命重大问题的权力.从此,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之路的共产党人,将中国革命的命运牢牢地掌握在了自己手里.
长征,推动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参加过遵义会议的邓小平后来说,遵义会议之前,我们党没有形成一个成熟的党中央.我们党的领导集体是从遵义会议开始逐步形成的.
长征,奠定了毛泽东军事思想在中国革命战争全局上的指导地位.
3万:40万,面对长征以来兵力对比最为悬殊的局面,重新把舵的毛泽东,以一系列军事史上罕见的手笔,指挥红军在川黔滇万水千山间纵横驰骋:四渡赤水、虚指贵阳、威逼昆明、巧渡金沙江……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实现了遵义会议确定的渡江北上的战略方针.
“长征,为毛泽东军事思想在整个中国革命战争全局范围内得到检验与公认,提供了广阔舞台.”军事科学院战略教研部教授姚有志认为,正是通过长征,全党全军真正认识和理解了毛泽东和他的军事思想.
长征,检验了共产党人的先进性;长征,密切了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官兵关系、军民关系……
长征途中,党的领袖与普通的红军士兵生死相依、情同手足;红军指挥员一马当先,冲锋在前.担任过红1军团政委的聂荣臻生前回忆,红军打仗打的是干部,打的是党团员.每一仗下来,党团员伤亡之数,常常占到伤亡数的25%,甚至50%.
在彝族聚居的大凉山,红军总参谋长刘伯承与彝族首领小叶丹歃血为盟,结为兄弟,不仅使红军通过了这方多少年来没有一支汉族军队通过的地方,而且点燃了民族解放的火把.长征途中,红军先后经过了瑶、苗、回、藏、裕固、东乡等10多个少数民族聚居区,成千上万的民族兄弟加入了红军的队伍.后来担任过四川省委书记的天宝,就是那时起踏上革命征程的.
参加红军的情景,仍清晰地印在这位89岁的藏族老人脑海中.1935年,红军来到川西阿坝,当地群众受谣言蒙蔽四处躲避.后来他们发现,这支被称作“红军”的队伍,宁冒风雪冰霜,也不住进寺院和民房.“红军真是穷人的队伍啊!”老人说,从那时起,他就下定了跟着党和红军走的决心.
军事科学院研究员陈力说,红军的模范行动,使沿途的2亿群众耳目一新,认识到了共产党领导的红军是完全不同于任何旧军队的人民军队,懂得了“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
一旦长征的精神注入血液,中华民族就一定能创造新的奇迹
在毛泽东及其战友们奠基陕北的第3年,史沫特莱来到了延安.是时,由长征大军改编的八路军正浴血奋战在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场上.这位著名的美国女记者在她《伟大的道路》一书中充满信心地写道:长征虽已结束,红军仍在创造历史.
“第一仗,我们就给了鬼子一个下马威.”当年吹响平型关之战进攻号的老红军强勇还清楚地记得,“激战一天,歼敌1000余人,击毁汽车100余辆,马车200余辆,缴获的呢子大衣够115师每人一件.”
全面侵华之初,日军并没有将共产党领导的队伍视为对手.然而,骄横的日军忽视了这是一支经历过千锤百炼的钢铁队伍.经过长征考验,他们的意志、毅力,他们的信念和精神,都发生了巨大的飞跃.正是这些人,成为民族独立的中流砥柱;正是这些人,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命运.
曾思玉将军回忆,抗战爆发后,连参加过长征的炊事员、卫生员都能到敌后发动起一片群众.
此后,无论是与国民党逐鹿天下,或是与以美国为首的所谓联合国军厮杀在三千里江山,从长征队伍中走来的人,始终是这支越战越强的军队的中坚.
长征路上走出了决定中国命运的两代伟人:毛泽东和邓小平.前者在长征中被确立为党和红军的实际核心后,用不到15年的时间,率领人民创造了一个新中国.后者用了几乎相同的时间,指引中国走向繁荣富强.
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成员都参加过长征;中华人民共和国5位国家主席、代主席是长征干部.1955年授衔的十大元帅中的9位,10位大将中的8位,以及90%以上的上将、中将和少将,经历过长征的考验.
翻开中外历史,很难发现会有任何事件像长征这样,在一个短暂的时空里,锤炼出了如此群星璀璨的一代精英.
70年过去,那场伟大远征的亲历者,正带着他们的红色记忆一个个离去.但他们所创造的伟大精神,早已融进中华民族的血液.从延安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到三峡精神、青藏铁路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它们的源头,无不来自于独立自主、实事求是、百折不挠、敢于胜利的长征精神.
事实上,从长征结束的那天起,长征及其精神的影响,就开始超越国度.美国前总统罗斯福看过斯诺的《西行漫记》后,曾3次约见这位与毛泽东打过交道的年轻人.今天,在长征路上,仍有众多的外国人,沿着红军的足迹一路追寻.在他们的眼中,跨越中国西部的长征和横穿中国北部的长城一样,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强渡大渡河的勇士孙继先,新中国成立后做了我军第一个导弹试验基地的司令员.而指挥那场战斗的聂荣臻,则成了我国尖端科技事业的开拓者.长征胜利35周年的时候,聂帅亲自选址,把卫星发射场建在了当年刘伯承与彝族首领小叶丹会盟的大凉山中.
当一枚枚火箭从这方千百年来只有火把的地方直射云霄时,全世界都看到了乳白色尾翼上两团鲜明的标记:长征.
长征,已经留在了人类的史册上.长征精神,将继续闪耀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进程中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神舟十一号飞船发射升空
张春贤在陕西调研
刘延东调研革命老区社会事业发展情况
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在延安开幕
? ? ? ? ? ? ? ?您好!请!
华夏收藏APP天天拍卖,就等你捡漏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创造人间奇迹的深刻启示
13:36:17中国经济网 浏览0次/0评论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最壮烈、最惊心动魄、最富有神奇色彩的一页。在长达一年的长征途中,红军将士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表现出来的不怕艰难困苦、英勇奋斗的精神,紧密团结、一致对敌的精神,舍己为人、自我牺牲的精神,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精神,创造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人间奇迹。他们为解放人民而战,为正义事业而战,为了一个共同的崇高理想而战。这是一种什么精神?这就是长征精神。有了这种精神,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还有什么敌人不能战胜?还有什么压力不能顶住?长征,80年过去了,中国早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今天重温这段历史,仍然感受到一种震撼的力量,一种鼓舞的力量,一种催人奋进的力量,一种对党和人民的事业充满信心的力量。一支不大而且装备很差的红军队伍,却能在几十万敌人日夜的围追堵截之中,跨越无数的天险,走过人迹罕至的雪山草地,忍饥受寒,边打边走了整整二万五千里,终于取得最后的胜利。这不是人间奇迹吗?红军何以能够创造这样的人间奇迹?分析其原因,对今天仍然有现实意义,有教育作用,给我们很多启示。首先,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是最根本的一条。中国共产党是由马克思主义科学思想武装起来的党,是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奋斗的党,是由具有高度政治觉悟的先进分子组成的党。它有自上而下一直到最基层的严密组织和铁的纪律,是凝聚红军队伍的坚强力量。每个共产党员起着模范带头作用,是冲锋在前、吃苦在前的尖兵。正如毛泽东所说的:“谁使长征胜利的呢?是共产党。没有共产党,这样的长征是不可能设想的。中国共产党,它的领导机关,它的干部,它的党员,是不怕任何艰难困苦的。”其次,由于共产党实行了正确的路线和正确的军事指挥。路线正确与否是决定一切的。遵义会议纠正了“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和军事上的瞎指挥,实际上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这是保证长征胜利直接的决定性的因素。没有正确的路线特别是没有正确的军事指挥,这样的长征同样是不可设想的。所谓在实际上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是指毛泽东在遵义会议上当选政治局常委、进入党的核心领导之后,他的主张,他的意见,他对战争的指挥,在党中央处于主导地位。尽管党中央内部还有不同意见的争论,但最终总是按照毛泽东的意见办事。照毛泽东的意见办,红军就能料敌如神,出奇制胜,化险为夷,变被动为主动,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遵义会议之后,相继召开的扎西会议、苟坝会议、会理会议等一系列政治局扩大会议,进一步巩固了遵义会议的成果,进一步巩固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同时,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指导下,采取正确的方针和方法,比较圆满地解决了党内各种不同性质的矛盾。一方面克服了“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另一方面反对了张国焘的右倾分裂主义的行径,达到了党和红军的团结和统一。第三,由于党和红军具有共同的坚定的理想信念。正如《长征组歌》里所写的:“革命理想高于天。”有了共同的坚定的理想信念,红军将士们就不怕任何艰难困苦,表现出一种压倒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屈服的大无畏精神;就有舍己为人、宁可牺牲自己而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的集体主义精神;就有紧密地团结一致、英勇杀敌的英雄气概。红军将士们,为什么在体力不断下降的情况下,能够在大山峡谷的崎岖山路上,一天行军120里,在紧急时甚至一天行军240里?那已经是超出了人的体能极限了!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的精神支撑,能够做到吗?显然是做不到的。恰恰是这120里、240里的日行军速度,争取了最宝贵的时间,赢得战胜敌人的先机。长征途中也有极少数叛逃离队而去的人,就是因为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用今天的话说,就是精神上缺“钙”。第四,由于有人民的支持。红军同自己的对手国民党军队有着本质的区别。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军队,是解放人民而不压迫人民的军队,是有严格军纪、对人民秋毫无犯的军队,因而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在遵义会议陈列馆里,人们可以看到这里珍藏着许多当年红军送给穷苦百姓的衣物、器具等。在红军烈士陵园里,有一尊高大的铜像,塑造的是一位红军女战士,怀里抱着一个骨瘦如柴、鼓着大肚皮的患病儿童,形象十分感人。这位女战士是一名军医,为老百姓治病,牺牲了。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据说这位军医实际是男性,有真实姓名,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把他作为长征中第一位牺牲的医生,载入了名册。这尊塑像,极具典型意义和象征意义,是红军与老百姓鱼水情的真实写照。没有人民的拥护和支持,红军要取得长征的胜利也是不可能的。经过长征,红军队伍人数是大大地减少了。但是,经过长征的洗礼,如毛泽东所指出的,这支队伍不是更弱了而是更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就是在这支队伍的基础上发展壮大起来的,他们是人民解放军的精华和骨干力量。在这里,我们还要对长征中牺牲的将士们,致以崇高的敬礼,缅怀他们为革命立下的功绩!今天,我国人民正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有条不紊地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当今的情况,同红军长征时的情况,可以说是天悬地隔。环境、条件、任务都不同了。但是,从长征中得到启示,从长征精神中汲取营养,仍然有重要意义。如果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比作新的长征,那么,就让我们发扬长征精神,走好新的长征路,去创造新的奇迹,争取新的伟大胜利。(原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逄先知)
更多相关资讯
华夏收藏网声明:
此消息系转载自华夏收藏网合作媒体,华夏收藏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华夏收藏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 联系电话:5 邮箱:
发表评论 如果没有账号,可以先免费
请您注意: 如果还没有注册,请先免费注册为华夏收藏网的会员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华夏收藏网以及交流评论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您在华夏收藏网发表的作品,其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参与本留言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中国领先收藏品交易平台
14年收藏行业专营
200万用户口碑信任
行家云集帮你鉴定估价
7天无理由退货,购物无忧90年冰封的记忆 我们不会忘记_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_新闻频道_福州新闻网
||||||||||||
90年冰封的记忆 我们不会忘记
16:23:37  来源:
您看完此新闻的心情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红军长征行军速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