舰船科学技术 7A 是不是表示是参考文献增刊怎么表示?

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同心筒式发射装置燃气排导研究.(何朝勋;戴宗妙.2007).pdf 5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需要金币:100 &&
同心筒式发射装置燃气排导研究.(何朝勋;戴宗妙.2007).pdf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第29卷增刊1舰船科学技术Vo1.29,Supplement12007正SHIPSCIENCEANDTECHNOLOGY2007文章编号:(71—05同心筒式发射装置燃气排导研究何朝勋,戴宗妙(郑州机电工程研究所,河南郑州450015)摘要:采用FLUENT软件通过求解二维N-S方程,利用二方程紊流模型,对不同燃气排导结构的同心筒发射装置的筒内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流场的参数分布,并给出了一些特性曲线,为深入研究这种复杂现象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同时对同心筒式发射装置燃气排导系统的结构优化设计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关键词:同心筒式发射装置;计算流体力学;数值计算;FLUENT软件中图分类号:TJ0l1.5文献标识码:AResearchintothejetexhaustofconcentriccanisterlauncherHEChao—xun,DAIZong—miao(ZhengzhouElectromechanicalEngineeringResearchInstitute,Zhengzhou450015,China)Abstract:Tosimulationaflowofdifferentstructureofconcentriccanisterlauncher.atwo—dimen.sionalNavier—StokesequationiSsolvedwithaRealizablek一mode1.TheparameterdistributionoftheflowiSobtainedbasedonthesimulation.Somecontoursandinformationarementionedtostudythisietflowdeeply.TheresultsofsimulationareofgreatvaluetotheoptimizationofCCL.Keywords:concentriccanisterlauncher;computationalfluiddynamics;numericalcalculation;FII7ENT放产生的推力。同心筒式发射装置技术为导弹、发射0引言装置及舰艇的设计提供了新的通用性,不仅质量轻,同心筒式发射装置是美国NSWCDD(NavalSur—结构简单、造价低,而且可以显著地提高发射系统的faceWarfareCenter,DahlgrenDivision)的一项高级技性能。术验证项目(AdvancedTechnologyDemonstration简称oATD),这种新概念导弹发射装置可为任何一种舰载战术导弹(NATACMS)提供独立的发射系统。其中的关键技术是独立式燃气排导系统和分布式发射控制电子设备,每个同心筒式发射装置(CCL)完全独立,几乎无需维护,主要由2个同心圆筒构成,内筒起支撑、导向作用,底部装有推力增大器,内外筒之间的图1同心筒式发射装置结构示意图环形的空间是燃气的排导通道,外筒的筒底是半球形Fig.1ThestructureofCCL的导流端盖,其结构如图1所示。当导弹发射时,发动机产生的燃气流通过发射筒底板的开孑L,在导流端通过对CCL的筒内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可以获盖的作用下可使燃气偏转180。反流向上,进入环形得筒内流场参数分布,为整个发射装置的结构设计提空间向上排出,改变底板上孔口的大小可控制燃气排供理论依据,也为CCL结构的强度、刚度计算提供压收稿日期:作者简介:何朝勋(1976一),男,硕士,工程师,现从事导弹发射装置的研究。72·舰船科学技术第29卷lflpu2\、●●●,:Jfpu2ulIpu,;+PI(+p)HfE=图2导流格栅Fig.2Thejetguidegrille力及温度载荷。本文所用的同心筒式发射装置的结一Ff,1构与图1有所不同,在发射筒的底部增加了导流格栅=II'Tx2x2JJ,结构,如图2所示。本文采用FLUENT软件从N.S方(r。Hl+~'x2x2H2)一q/l程出发,利用有限体积法对二维轴对称的CCL同心筒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CCL在内外筒不同&l'X=lXl(2一一),间隙、不同导流格栅结构、不同导流型面及底座不同/.t.高度4种情况下的流场参数分布,为CCL排导系统~~'xlx2一…(Ou2一+),r的结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H~'x1控制方程+2x2盎(2薏一鲁一n、二正‘aT非定常可压缩流体的轴对称流动满足如下N.SH—商’方程:“T—,T一一————--·———---————-‘—————-—————’-————一一g“(r一1)ReLPrOx2+堡+一一+至:Oof1)a£ala2alOx22、2湍流模式式中,Q为求解变量;E,F分别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技术引进中的专利策略浅探.pdf 3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需要金币:100 &&
技术引进中的专利策略浅探.pdf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第29卷增刊2舰船科学技术Vo1.29,Supplement22007_q-SHIPSCIENCEANDTECHN0L0GY2007文章编号:(16—02技术引进中的专利策略浅探李云(昆明船舶设备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云南昆明650051)摘要:伴随着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中国的企业在技术引进中,必须学会科学运用专利制度,采取有效的专利策略,顺利实现技术引进的目的。从技术谈判前的专利检索,技术谈判中的谈判技巧,签订合同中的注意事项等方面,阐述了如何采取正确的专利策略,防范技术引进中的专利风险。关键词:技术引进;专利;策略中图分类号:G306文献标识码:A益。特别是在日益增加的技术引进活动中积极采取1概述有效的专利策略,才能确保在技术引进中免遭利益损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与国外的国际间技术交流失,使引进的先进技术真正能为企业带来最大的利越来越多,国外的先进技术也被源源不断地引人国益,并维护市场的稳定和健康有序发展。内,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的技术进步。然而,随着经济2正确实施专利策略全球化的形成,特别是伴随着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市场的竞争已逐渐演变成知识由于专利权具有明显的时间性和地域性特点,在的竞争。特别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必须遵守不同国家或地区产生或申请的专利权只在其地域内世贸组织的规则,兑现对保护知识产权的承诺。具有法律效力,并且只在该国专利相关法律规定的时目前,世界发达国家的专利制度多数已有上百年间期限内有效,再加之各个国家专利审批的制度不的历史,这些国家的知识产权制度已经比较完善和成同,在运用专利策略时,我们要特别注意专利权特有熟,其企业和国民专利保护的意识较强,运用专利制的特点。在引进技术的全过程中,专利策略应按如下度保护其知识成果的水平也较高。而我国的专利制步骤分步实施。度只有20年的历史,全民保护专利的意识还较薄弱,2.1做好专利的事前检索对专利制度的了解甚少,运用专利制度保护知识成果在技术引进之前,企业一般都对输出技术的外方的水平和技巧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的企业和国民,有企业的背景进行过相关的调查和了解。企业一旦有的企业和个人还根本不知道什么是专利,更不知道在了引进技术的想法,应在与外方企业接洽前对其专利国际交流和技术引进中防范专利风险,以至于在技术权状况进行检索和调查,包括检索该企业及其子公司引进中的专利纠纷越来越多。中国企业和个人在花(或总公司)在其本国、中国以及世界其他国家和地钱引进技术的同时,也引来了一些技术和法律纠纷,区申请专利的情况。通过检索,可以对外方企业的技给企业造成较大的损失。在国家的大力宣传和推动术水平和专利保护状况有一个概括的了解,尤其是通下,特别是经历了越来越多的专利纠纷血的教训后,过检索出的专利文献,可以分析出该企业的重点研发国人的专利保护意识正在觉醒并不断加强,专利保护方向、主导产品、核心技术及其技术水平,还可以根据水平逐步提高。专利文献中的一些附属信息分析其研发实力,分析准要参与市场竞争尤其是国际市场竞争,中国的企备引进的技术在其企业的整体技术中处于什么水平业必须学会在遵守市场规则的前提下,科学运用专利(是先进技术、比较先进的技术还是即将过时淘汰的制度来保护自己并争取以最低的成本获取最大的利技术),从而指导技术引进策略的制定。收稿日期:作者简介:李云(1963一),女,高级工程师,专利代理人,从事情报研究和专利代理工作10余年。增刊2李云:技术引进中的专利策略浅探-17·此外,我们还可以开展更深一步的检索,即在中通许可、独家许可还是独占许可。如果是普通许可,国专利数据库中和相关国家与地区的专利库中,从拟而且在中国境内还许可过他人,根据被许可者数量的引进的技术人手,检索在该技术领域还有哪些企业申增加,技术引进的费用也应相应降低。请过专利,从而进一步了解涉足在该技术领域的主要因此,在与外方的技术谈判中,技术引进方应主企业名单,再根据这些企业名单以及专利文献中披露动提出并明晰引进技术中可能涉及的专利权问题。的发明人名单到有关论文数据库检索其所发表过的2.3合同订立中注意明确与专利相关的条款论文,到相关企业网站和产品网站进一步查询有关资在与外方谈判后订立技术引进合同时,一定要特讯。通过这些逐层深入和具体的检索查询,我们可以别注意明确有关专利的条款。一般包括:结合本身已掌握的情况,较全面地了解在拟引进技术1)明确引进技术和设备中是否包含专利权,如的技术领域实力较强、技术较领先的企业以及各自的果包含,列出相关的专利名称、专利号。技术水平,甚至可以预先多方询价,准备尽量充分的2)明确外方承诺其专利权真实性和有效性的条背景资料,为日后谈判做好准备。款。2.2注意谈判过程中的专利策略3)明确专利权的许可方式,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流场中环肋圆柱壳的自由振动特性研究--《舰船科学技术》2005年S1期
流场中环肋圆柱壳的自由振动特性研究
【摘要】:采用能量法分析了流场中环肋圆柱壳的自由振动问题,讨论肋骨布置型式、流场压力对环肋圆柱壳自由振动频率的影响,给出了附加质量和振动波数之间的关系曲线。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TH113.1【正文快照】:
0引言加筋圆柱壳结构在工程实际中应用广泛,有很多作者对圆柱壳的振动问题进行了研究[1]。加筋圆柱壳在水中的静态和动态特性更是得到了持续不断的研究[2]。加筋圆柱壳在水下的振动问题是研究冲击和声辐射问题的基础。Junger[3-5]分析了浸没在声场中圆柱壳的自由振动和强迫振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甘霖;李学斌;;[J];舰船科学技术;2009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马旭;[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参考文献】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朱学康;李学斌;马建军;;[A];2005年船舶结构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丁海旭;[J];船舶力学;2001年01期
俞孟萨,叶剑平,吴有生,吕世金;[J];船舶力学;2002年05期
杨少红,王安稳;[J];船舶力学;2003年04期
皇甫塨;[J];大连工学院学报;1984年04期
张玉红;[J];佛山大学学报;1995年04期
李国栋;尚新春;;[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7年05期
袁卫锋,吴连元;[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年04期
胡宇达,邱家俊;[J];工程力学;2005年02期
李国栋;尚新春;;[J];工程力学;2007年09期
郭明;[J];固体火箭技术;200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朝骏;杨宇华;;[A];纪念徐秉汉院士船舶与海洋结构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张明利;黄诚;杨庆生;;[A];第十五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8年
靳庆华;张明利;;[A];北京力学会第15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张明利;靳庆华;;[A];北京力学会第15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张明利;靳庆华;;[A];北京力学会第15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陈忱;李天匀;朱翔;陈浩森;;[A];第十四届船舶水下噪声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余晓菲;[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李志敏;[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方海峰;[D];中国矿业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郭博;[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李晶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舒恪晟;[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黄志亮;[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麻海燕;[D];湖南大学;2001年
江创宏;[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1年
何煌;[D];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3年
王珂晟;[D];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2年
姜学宜;[D];天津大学;2004年
卢保红;[D];暨南大学;2005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学斌;[J];船舶力学;2001年02期
严谨;李天匀;刘土光;张维衡;;[J];船舶力学;2006年04期
陈志坚,徐顺祺;[J];海军工程学院学报;1996年01期
陈正翔,陈维衡;[J];华中理工大学学报;1997年11期
李学斌,刘土光,朱学康;[J];舰船科学技术;2004年S1期
李学斌;;[J];舰船科学技术;2009年05期
谢官模;[J];武汉工业大学学报;1998年02期
钱斌,杨世兴,盛美萍;[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汤渭霖,何兵蓉;[J];声学学报;2001年01期
毛崎波,姜哲;[J];声学学报;2001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华;[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黄志亮;[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学斌;[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杨春宝;闫小林;陈伟;;[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陈拥军;朱永伟;邵建兵;朱昌洪;;[J];机械制造与自动化;2009年05期
李洪亮;王海洋;王务林;;[J];汽车技术;2010年01期
谢勇;袁鹏;王巧霞;;[J];水电能源科学;2011年04期
惠兆森;吉桂明;;[J];热能动力工程;1986年06期
刘超群,唐豪;[J];空气动力学学报;1987年04期
,周中灵;[J];推进技术;1988年06期
胡志伟,黄淑娟,邹林;[J];工程热物理学报;1991年04期
孙文胜,祁功道;[J];飞机设计;1998年01期
杨杰,孙刚,文国军;[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04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吴苏州;张炯明;;[A];中国金属学会特钢分会,特钢冶炼学术委员会2009年会论文集[C];2009年
邵明天;李士波;;[A];板坯连铸技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6年
于逢源;余炜;周持兴;张洪斌;;[A];2007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7年
郭仁宁;王若旭;陈扬;;[A];中国化工学会2009年年会暨第三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节水减排技术论坛会议论文集(上)[C];2009年
陈济轮;;[A];第八届全国电加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王兴勇;郭军;刘树坤;谢省宗;;[A];计算流体力学研究进展——第十二届全国计算流体力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王蕾;朱荻;;[A];2005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第11届全国特种加工学术会议专辑[C];2005年
王蕾;朱荻;;[A];2005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第11届全国特种加工学术会议专辑[C];2005年
严根华;陈发展;胡去劣;;[A];第三届全国水力学与水利信息学大会论文集[C];2007年
李勋;刁永发;李浩;;[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龚坚;[N];市场报;2003年
特约记者 许家帅;[N];中国交通报;2010年
策束;[N];中国水利报;2003年
王建一;[N];北京人才市场报;2008年
竞容;[N];中国贸易报;2005年
翟扬;[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2年
王建高;[N];科技日报;2008年
熊兴文 廖雪扬;[N];广安日报;2006年
;[N];人民邮电;2006年
常盟 整理;[N];中国冶金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柴博森;[D];吉林大学;2012年
周勇;[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张京平;[D];浙江大学;2001年
徐华勋;[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姜昌伟;[D];中南大学;2003年
姚红兵;[D];南京理工大学;2005年
吴金锋;[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2004年
王龙;[D];清华大学;2009年
李枫;[D];大庆石油学院;2008年
李福宝;[D];东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海红;[D];郑州大学;2004年
刘耀林;[D];武汉科技大学;2005年
罗辉;[D];兰州理工大学;2009年
琚娟;[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林建国;[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耿卫明;[D];扬州大学;2005年
段学友;[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5年
张秀芳;[D];天津大学;2005年
姚福锋;[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6年
刘春宝;[D];吉林大学;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搞好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pdf 3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需要金币:100 &&
搞好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pdf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第29卷增刊2舰船科学技术Vo1.29,Supplement22007盘SHIPSCIENCEANDTECHN0L0GY2007文章编号:(05—02搞好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郑兴富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科技部,副主任0引言技术创新是企业新产品产生的起源,是企业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是提升企业竞争能力的最佳手段,更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没有技术创新就不可能有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新方法的产生,企业离开了技术创新就失去了生存与发展的灵魂。只有重视技术创新的企业,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等等才会层出不穷,就会形成企业发展永不枯竭的源泉。如何做好技术创新工作,是摆在企业发展面前的重大课题,也是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根据多年来从事技术创新工作的体会,促进企业持续发展,我认为应重点做好如下几方面的工作。1企业领导要高度重视技术创新工作企业主要领导,特别是一把对技术创新工作的重视程度很重要。只有领导能够清醒地认识到技术创新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长期性、艰巨性,就会亲自过问、关心、支持技术创新工作。在领导的支持下,技术创新队伍建设、组织机构建设、资源安排、经费落实等方面的工作才能得到顺利进行,企业技术创新工作就有了很深的根基,企业技术创新工作就会开展得红红火火,技术创新成果就会硕果累累,市场经营就会有条不紊,竞争能力就会显著增强,经济效益就会直线上升,职工生活质量就会得到明显改善,职工积极性就会得到极大提高,就能造就人气兴旺的企业发展环境。如果企业领导不重视技术创新工作,企业很难有新产品推向市场,老产品逐步被市场淘汰。企业的市场基础不牢,抗风险能力弱,经营惨淡,竞争能力弱,产品质量不高,经济效益差,职工生活质量下降,企业发展失去了职工的支持,这种局面将严重困扰着企业的发展,市场竞争的最终结果就是把落后、缺乏竞争能力的企业淘汰出局。一个企业一届、二届领导重视技术创新工作容易做到,届届领导要在企业长期发展中,能够高度重视技术创新工作可不是件容易的事。2要建立一套完整、科学的技术创新体系技术创新体系应包括组织体系、结构体系、研究体系、学科体系、产品质量体系以及管理体系的建立,并相应建立起完整的技术创新管理制度、技术创新人员薪酬制度、技术创新激励制度、技术创新经费保障制度、知识产权管理制度、成果转化制度等等。通过体系和制度的建立营造一个有利于开展技术创新的良好环境和条件,造就一个人人参与创新、在创新中受益的氛围,尊重科学、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意识更加浓厚,学科学、用科学、崇尚科学环境已经形成。企业技术创新要从市场信息分析、技术查新、研究论证、专家评审、领导决策、项目立项、经费落实、研究开发、专利查新、知识产权管理、技术总结、成果鉴定、成果转化应用、技术奖励、技术参与分配等工作,都能够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地向前推进。建立科学的技术创新体系和有利于技术创新发展的制度,从政策、制度上确定了技术创新的地位,才能极大地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科技人员能自觉地为企业的发展一心一意搞发明创造,全心全意为企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3确立企业技术创新发展目标,制定企业技术创新中长期规划技术创新中长期规划是实现企业经济发展规划的重要支撑计划,计划中确立开发的新产品是能够推向市场的,开发的新技术也是能够转化为经济效益的,所以这个技术创新规划定要符合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而·6·舰船科学技术第29卷且保持技术引领作用。制定中长期技术创新发展规划应包括的内容有:1)要系统、全面地总结上一个技术创新中长期计划的执行情况,包括技术创新研发、管理、成果产业化、知识产权、制度建设、制度实施等方面取得地成绩、经验以及存在的问题,目的是为了发扬光大,修正错误;2)研究分析企业所涉及的技术发展现状、发展趋势、面临的市场环境和条件,确立企业发展的技术和产品方向;3)确定未来技术创新的发展思路、方针及目标,做到技术创新有的放矢;4)确定技术创新的重点内容与工作任务,要突出重点项目、关键技术,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所选择的项目和技术经过努力是能够实现的;5)实施技术创新所需要的条件和措施,包括经费、手段、组织、政策、人员、合资合作、加强产学研结合、建立开放的研究开发平台、研发机构的调整、争取国家支持等多方面所需要的条件和措施,确保技术创新规划项目的实现,为保障企业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4抓好重点项目的技术开发工作企业作为市场经营的主体,就必须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其技术创新的重点、重大项目、关键技术是创新工作的核心,主要应反映2个方面:1)新产品开发,是市场需求的、具有很强生命力的,其产品必须做3个一代,即:研发一代、储备一代、生产一代。要通过技术开发的不断优化,形成产品的系列化、规格化、标准化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正刊和增刊的区别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