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2反映中印战争的小说了哪场战争后出现的什么世界格局

503 Service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503 Service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openresty/1.11.2.4欢迎来到高考学习网,
免费咨询热线:010-
今日:1530套总数:5885151套专访:3372部会员:401265位
当前位置:
& 2015届高考历史一轮课时训练:《 第2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人教版)
2015届高考历史一轮课时训练:《 第2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人教版)
资料类别: /
所属版本: 通用
上传时间:
下载次数:69次
资料类型:工作计划
文档大小:258KB
所属点数: 0点
【下载此资源需要登录并付出 0 点,】
资料概述与简介
课时提升作业(十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A组·素能全练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传统的权力斗争中新增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争端权力关系再调整的进行变得更复杂、更危险。”下列现象能证明上述说法的是   
A.美苏“冷战”形成世界多极化出现
不结盟运动兴起苏联解体
南京、盐城三模右图中飞机的驾驶员是美国人霍尔沃森。年到年苏联封锁西柏林英美两国联合救援向西柏林空运各类生活物资。霍尔沃森每次执行任务时都会给孩子们空投糖果为了让孩子们能辨认出自己便摇晃几下飞机的翅膀。因此西柏林孩子称他为“摇翅膀的叔叔”。此事发生的背景是   
A.杜鲁门主义实施东德建成“柏林墙”
北约与华约对峙欧洲共同体的成立3.(2014·湖北百校模拟关于右图漫画所反映的对外政策在美国国内也有不少批评意见认为它“开了使用本国纳税人金钱援助他国的先例”。批评者的理由是   
A.无视欧共体力量的壮大
主观上排斥东欧国家加入
公开叫嚣遏制共产主义
扶植了潜在的竞争对手
有西方媒体认为在战后几十年林林总总“蓝图式”的国际设计中作为成功的典范它达到了预期的目标花的时间比预计的要短而付出的代价要低得多它必将作为美国对世界和平的最大贡献载入史册。“它”是指   
A.经济互助委员会杜鲁门主义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马歇尔计划
无锡高三期中《奥巴马执政百日》一文对中美关系的概述美国是中国之民国立宪的榜样第二次世界大战抗日的盟军朝鲜战争的对手七十年代制衡苏联的新盟友改革开放的模仿对象九十年代制裁中国的牵头人世贸组织的介绍者台湾现状的维持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据材料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维新派主张以美国式政体改造中国政治
②朝鲜战争是“冷战”背景下的局部“热战”
③美国的干涉是台湾问题的重要国际因素
④制衡苏联是中美关系正常化的重要因素
6.(2014·哈尔滨模拟年法国外长发表声明称“法国政府提议将法德两国的煤钢生产置于共同的高级机构的管理之下这一机构同时向欧洲其他国家开放”。联邦德国总理也说该计划“是法国及其外交部长舒曼对德国和欧洲问题所采取的一个宽宏大量的步骤”。这表明   
A.法德两国都倾向于联合
法德两国的矛盾彻底消除
法德以此来与美苏抗衡
法德两国摆脱了美国控制
右图漫画反映的内容是   
A.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
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日本成为联合国支柱
美国控制联合国
烟台模拟年月南斯拉夫总统铁托说“当我们走上独立的道路而不同两个对立阵营的国家集团结盟的时候当我们反对分裂世界的政策和拒绝这个政策所带来的一切时我们选择了一条艰苦的道路。”这条“艰苦的道路”就是   
A.“求同存异”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多边外交”独立、自主、非集团化基辛格说“世界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就是因为它不由超级大国主宰而是有很多中心每一个都独立活动。美国既是超级大国也不是超级大国。”这表明   
A.当今世界格局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
“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发生了革命性变革
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美国难以独霸世界
美国的国际地位非常矛盾
烟台模拟美国前国务卿贝克曾说“苏联的崩溃产生了一个世纪才有一次的机会即在全世界推行美国的利益和价值观念。”这反映出   
A.苏联的解体使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
苏联的利益和价值观念曾击溃了美国
美国企图构筑以自己为主导的单极世界
当今世界不得不赞成美国领导下的单极世界格局
两极格局瓦解后与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相伴随的还有“非极化”趋势。就是“极”以外的力量不断发展壮大导致“极”在世界政治中的地位下降、影响减弱的过程。这是因为   
①第三世界开始兴起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②全球化总体上有利于中小国家
③新的科技革命给中小国家带来机遇
④国际关系朝着民主化发展
12.(2014·黑龙江模拟《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中对当代世界秩序这样描述“意识形态不再重要各国开始发展新的对抗和协调模式。为此人们需要一个新的框架来理解世界政治而‘文明的冲突’模式似乎满足了这一需要。”这里“新的框架”可以理解为   
A.两极格局单极世界
多极化和多元化“一超多强”
1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风云变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1971年7月理查德·尼克松在堪萨斯城重申他的意见,认为现在已有几个世界实力中心——西欧、日本、中国以及苏联和美国,在本世纪1/3时间里这五支力量将成为决定未来的中心。
——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材料三 在旧的世界格局已经打破,新的格局尚未形成之际,中国积极开展外交活动,活跃在国际外交舞台上。2000年中国倡导联合国5个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首脑举行会晤。中国还积极参与联合国的维和、裁军等活动。2001年,中国在上海成功举办了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同年,也是在上海中国倡导建立了上海合作组织,并发挥着主导作用。
——《新形势下的国际观察》
(1)材料一认为“欧洲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的理由是什么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尼克松提出“决定未来的中心”的时代背景。分
(3)材料三中“旧的世界格局已经打破”指什么根据材料三概括新时期我国外交活动的特点。分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美国科技史学家内森·罗森堡
《技术与美国经济的增长》
  欧化所涉及的不仅仅是政治统治或文化渗透。它还包括实际的生物取代即一个民族对另一民族的有形的取代……带着他们的政治制度、谋生方法和文化传统蜂拥而入,占据了土著居民的领土。因此,随海外地区种族上的欧化而来的必然是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欧化。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现代金融市场起源于西方。以粗略的线条勾勒,那就是从以佛罗伦萨等独立城市为中心的“北意大利金融”,发展到以阿姆斯特丹为中心的“荷兰金融”,然后发展到以伦敦为中心的“英国金融”,最后到达以纽约华尔街为中心的“美国金融”。
——《国家强盛之道:怎样做大国》
材料三 事实的真相是这样的,欧洲今后三年到四年对于国外食品和其他生活必需品的需要——主要是从美国……是如此巨大,以至于以它现今的能力是无法支付的而必须获得巨大的额外的帮助,否则它将面临经济、社会和政治的恶化这种非常可怕的状况。
——马歇尔在哈佛大学毕业典礼上的演讲(1947年)
材料四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不得不承认西欧的伙伴地位,表示“决心用一种新的彬彬有礼的态度来很好地倾听北约伙伴的意见”,并把1972年定为“欧洲年”,以示对西欧的重视。1974年,出任欧共体执行主席的联邦德国外长谢尔说:“在‘九国’商谈有关政治行动、组织结构和自己前途的每一个谈判桌上,我们不能保证都有美国的座位。”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大不列颠早已指明的道路”是怎样的道路。并简要指出当时美、欧的关系。分
(2)根据材料二可看出欧洲国际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分析变化的原因。分
(3)根据材料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欧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其变化的背景是什么分
(4)材料四反映美、欧之间的关系又有什么变化这种变化对世界格局有何影响分
(5)根据以上近现代以来美欧关系的演变历史你从中可得出什么认识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3·南京、盐城一模美国总统杜鲁门上台后曾一再声称“我们赢得的胜利是把领导世界的持续重担放到了美国人民的肩头”“全世界应该采取美国制度”“不管我们喜欢与否未来的国际经济格局将取决于我们”这主要表明   
A.“冷战”局面已经形成
国际经济新秩序亟待确立
美国试图建立全球霸权
战后世界经济体系已经建立
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全球扩张中高喊着美英有义务和责任“保卫‘自由世界’免受共产主义的影响”基辛格认为斯大林的“最高原则还是装上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的苏联国家利益”。上述观点表明   
①美苏对抗中意识形态色彩浓厚
②维护国家利益是美苏的根本目的
③美苏为其对外扩张寻找合适借口
④这种行为促进了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政府在一份文件中宣称“其目的不是同共产主义作斗争而是同经济失调作斗争因为经济失调很容易使一切极权主义运动在欧洲社会浑水摸鱼现在苏联共产主义正要钻这个空子。”下列最能体现材料中这一“目的”的措施是   
A.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推行杜鲁门主义
实施马歇尔计划缔结关贸总协定
米洛万德吉拉斯在《与斯大林谈话录》一书中有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形势的记载“这场战争与以往有所不同。无论是哪一方占领了一块领土都会在该地区推行自己的社会制度。”以下各项中能为这一观点提供最佳佐证的是   
A.北约、华约成立两个德国分立
抗美援朝古巴导弹危机
对于朝鲜战争苏联报纸说“南朝鲜军队开始了美国预谋的对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侵略”同一天的美国报纸则说“几个小时之内北朝鲜人迫使南朝鲜边防人员丢弃了广阔的前沿地带向后撤退美国似乎对这一进攻感到惊讶”。从双方对朝鲜战争的不同表述中可以看出当时国际关系的显著特点是   
A.美苏媒体的对立
缓和与动荡并存
两大阵营的尖锐对立和激烈斗争
“热战”是主要的对抗形式
扬州二模古巴导弹危机已经走过多个春秋。危机时的美国国防部长罗伯特麦克纳马拉曾说“导弹危机充满了错误信息、错误判断、错误计算的例子……这必定会导致这样的结论我们必须在可能的范围内寻求回到无核的世界。”这表明古巴导弹危机   
A.客观上缓解了“冷战”期间的国际紧张局势
美苏核均势下的一次争锋
由美国发起并以苏联妥协告终
拉开了美苏双方“冷战”的序幕
盐城高三期中世纪年代初美国不得不承认西欧的伙伴地位表示“决心用一种新的彬彬有礼的态度来很好地倾听北约伙伴的意见”。年出任欧共体执行主席的联邦德国外长谢尔说“在‘九国’商谈有关政治行动、组织结构和自己前途的每一个谈判桌上我们不能保证都有美国的座位。”这说明   
A.西欧力图摆脱雅尔塔体系的束缚
美国丧失了世界霸主地位
美欧同盟关系趋于解体
多极化趋势已经出现
盐城摸底年月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指出“面向世纪在日本人一致同意的前提下大胆触动过去意见纷纭或回避触及的问题重新形成统一看法以促进日本作为一个国家和民族在世界上堂堂正正地前进推动国家的发展。”这表明日本   
①企图摆脱雅尔塔体系的束缚
②奉行相对独立的外交政策
③积极谋求世界政治大国地位
④政府将正视历史勇担责任
D.①②③④
9.一位西方的外交官说“它不结盟运动在重大问题上敢于直言它不是一个只作出消极反应的运动它太有用了因此不会消失。”这说明不结盟运动   
A.改变了超级大国控制世界的局面
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宗旨
促进了第三世界国家经济发展
积极帮助亚非国家获得“独立”
无锡高三期中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试图对“世界史中国梦”这一主题进行探究经过查阅资料、分析比较和讨论总结大家认识到“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和社会和谐它符合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与人类的进步紧密相连。据此你认为“中国梦”   
①有别于近代主要西方国家的大国之梦
②同“冷战”时期苏联的大国之梦基本一致
③有助于推动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发展
④意味着中国对人类的贡献将越来越大
11.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中红旗取代了三色旗。年后这一幕又重演了一次。有所不同的是带有镰刀和锤子图案的红旗徐徐降下俄罗斯的白、蓝、红三色旗冉冉升上克里姆林宫。这反映了俄国人民   
A.对十月革命的彻底否定
追求民主政治与民生幸福
对传统政治体制的认同
探索符合国情的社会制度
湖州模拟自“”事件以来一方面恐怖主义再次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另一方面国际社会对恐怖主义的认识不断提高。下列与此相关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A.恐怖组织所造成的伤害有所显现
恐怖主义是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
部分国家强烈谴责恐怖主义活动
恐怖主义是世纪的政治瘟疫
13.(2013·盐城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刘金质《关于冷战的几点思考》
评价材料中关于“冷战”起源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分
14.(2013·济南模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日,杜鲁门在国会众、参两院发表咨文,他把世界政治分为自由民主和极权主义两个对立的营垒,不指名地将苏联称为“极权政体”,并以援助希腊和土耳其为名,宣布美国将支持和帮助世界上所有抵抗“共产主义威胁”的力量。这便是人所熟知的“杜鲁门主义”的问世。杜鲁门主义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
——徐蓝《试论“冷战”的爆发与两极格局的形成》
材料二 在黄金年代(年),美国的GDP增长显著落后于除英国外的所有主要发达国家;特别是德国和日本,它们的GDP年均增长率竟分别是美国的1.5倍和2.4倍。至于人均GDP增长率,美国则慢于所有西欧国家和日本,仅相当于西欧国家人均GDP年增长率的63%。
——高峰《二十世纪世界资本
主义经济的发展与演变》
材料三 我们正在经历着世界近代历史上第三次重大的力量转移。第一次转移是15世纪前后西方世界的崛起,由此推动了科学和技术、商业和资本主义、工业和农业革命。第二次转移是发生在19世纪末的美国崛起,其迅速成为世界头号强国。第三次就是正在发生着的世界的崛起,即“后美国时代”。在产业、金融、社会、文化等其他方面,世界力量的分配正在发生着转移,正在偏离美国的统治地位。这不是一个美国衰落的世界,而是一个其他国家崛起的世界,一个由许多地方和许多人定义的世界。
——美国著名学者法里德·扎卡里亚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杜鲁门主义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的理解。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史实说明世纪六七十年代多极化趋势出现的原因。分
(3)材料三中说当今世界已经进入“后美国时代”。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分
A组·素能全练
1.【解析】选A。从材料中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传统的权力斗争中新增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争端”可以判断是美苏“冷战”的形成。
2.【解析】选A。从“1948年到1949年”可知当时处于“冷战”初期,“救援”表明是进行救助,选A。B时间是1961年,C对峙出现在1955年,D是1967年,时间均不符合,排除。
【名师指津】“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特点
(1)从对峙冲突的地区上看,涉及欧洲、亚洲、美洲等主要战略地区;从对峙的情况和对抗的程度上看,可以表现为政治冲突和军事冲突两种主要形式。
(2)就对峙地区而言,欧洲是美苏双方最重要的争夺地区;亚洲是各自势力范围的交界地区,特别是处于美国对苏联进行全球性遏制的范围上;美洲则直接触及美国的国家利益与国家安全。
(3)就对峙情况和对抗程度而言:双方在欧洲地区的对峙主要采取了政治、经济、外交手段,在亚洲的对峙则表现为从政治对峙上升到非直接性的武装较量,在美洲地区更接近发生武装对抗下的摩擦。
3.【解析】选D。由材料中美国“使用本国纳税人金钱”援助欧洲,可知是马歇尔计划。美国希望通过该计划扶植和控制西欧国家,但也使西欧国家经济实力增强,成为自己的竞争对手,因此出现了“批评”。故选D。欧共体成立于1967年,马歇尔计划提出于1947年,可排除A;B与史实不符,C表述不当,马歇尔计划以隐蔽的经济手段遏制共产主义。
4.【解析】选D。由于美国马歇尔计划的实施,使得西欧在短时间内恢复了经济,从而稳定了欧洲的社会秩序,因此说“它必将作为美国对世界和平的最大贡献载入史册”,其他选项与题目内容不符。
5.【解析】选A。以美国式政体改造中国政治应该是革命派。资产阶级革命派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仿效美国民主政治,故①不正确。②③④说法正确。
6.【解析】选A。题干反映法国政府主张法德加强经济合作,而联邦德国总理认为“是法国及其外交部长舒曼对德国和欧洲问题所采取的一个宽宏大量的步骤”,说明两国都倾向于联合,A正确;B“彻底”说法过于绝对,错误;法德倾向联合是为了在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下维护自身的利益,C“与美苏抗衡”说法错误,D说法与史实不符。
7.【解题提示】解题时注意漫画中日本的要求是“进入”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而日本经济实力的增强是其基础。
【解析】选B。漫画反映的是日本以撤走“会费”为要挟,要求成为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说明日本以强大的经济实力为基础,积极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
8.【解析】选D。20世纪60年代正处于美苏两极对峙时期,世界形成了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材料中“当我们反对分裂世界的政策和拒绝这个政策所带来的一切时”反映了不结盟运动“独立、自主、非集团化”的原则。
9.【解析】选C。从材料“世界秩序……不由超级大国主宰……有很多中心”“美国既是超级大国,也不是超级大国”等均可反映选C。
【误区警示】本题易误选B,主要是片面理解了材料的意思。“冷战”结束后,世界形势尚在发展变化中,还没有形成新的世界格局,因此还不能说世界格局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
10.【解析】选C。两极世界瓦解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材料中的“在全世界推行美国的利益和价值观念”反映了美国在两极格局瓦解后建立单极世界的企图。故选C。
【加固训练】新华网发表《国际关系的三重镜像》一文,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的演变概括为“见山是山,界线分明;见山不是山,世界变平;见山还是山,利益优先”三重镜像。由“界线分明”到“世界变平”的标志是 (  )
A.美、日、西欧三足鼎立
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
D.苏联解体
【解析】选D。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见山是山,界线分明”是指两极格局的对峙,“见山不是山,世界变平”指的是两极格局的解体,两极格局解体的标志是苏联解体,故选D。
11.【解析】选B。两极格局瓦解后,“极”以外的力量即中小国家由于科技的迅速发展,国际强权势力一定程度上受到制约而迅速发展,③④正确。①②与史实不符。
12.【解析】选C。由“意识形态不再重要,各国开始发展新的对抗和协调模式”分析可知,世界政治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以及题干材料强调“文明的冲突”,说明众多文明形成下的多元化特征。故C正确,排除A、B。“一超多强”是多极化加强的体现,但题干并没有涉及世界主要国家的实力问题,排除D。
【加固训练】有人评价:“当今世界,巨人林立。美国是萎缩的巨人,日本是独脚巨人,俄罗斯是生病的巨人,欧洲是缺乏凝聚力的巨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如果说这一评论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概括性的话,说明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基本特点是 (  )
A.当今世界是美、日、欧、俄、中共同主导的多极世界
B.众多“巨人”的出现标志世界多极化格局的最终形成
C.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开始呈现多极化趋势
D.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正在发展之中,而且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解析】选D。当今世界,巨人林立,目前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但整个世界的多极化格局并未形成,仍是一种多极化趋势,据此排除A、B。C表述有误,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已开始出现多极化趋势。由材料信息可知,当今世界的巨人还有待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所以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将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D正确。
13.【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的理解能力。第(1)题可结合第二次世界大战概况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大国情况回答即可。第(2)题可结合20世纪70年代多个实力中心崛起,回答尼克松提出“决定未来的中心”。第(3)题中“旧的世界格局已经打破”是指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结合材料信息及课本知识可知我国外交活动的特点。
答案:(1)两次世界大战使欧洲遭到严重削弱;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对欧洲的经济渗透和政治控制不断加强;受到来自苏联和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威胁。(9分)
(2)中国和第三世界的崛起,西欧、日本的崛起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在国际关系中发挥了重大影响;苏联在美苏“冷战”中占有一定的优势,形成对美国霸权的遏制。(7分)
(3)打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4分)
特点: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跃在地区性国际组织中。(6分)
14.【解析】第(1)题,考查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从政治、经济和思想三个方面分析,以及理解英国资本主义发展对美国的影响。第(2)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变迁及其原因。第(3)题,考查两极格局下的“冷战”政策,阐述马歇尔计划的影响以及“冷战”出现的原因。第(4)题,考查世界政治多极化知识点,关键信息:“美国不得不承认西欧的伙伴地位”“在‘九国’商谈有关政治行动、组织结构和自己前途的每一个谈判桌上,我们不能保证都有美国的座位”。第(5)题,运用经济与政治的辩证关系来分析。
答案:(1)道路:政治上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与发展;经济上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思想上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广泛传播。(4分)
关系:英国是世界工业化的源头。而美国的工业化在很大程度上模仿英国,欧化特点很明显。(2分)
(2)变化:欧洲以往作为国际关系中心的传统地位发生了改变。(2分)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使得欧洲国家力量受到严重削弱;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兴起,导致西欧原有的殖民地资本主义的模式彻底崩溃。(4分)
(3)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各国唯美国马首是瞻。为了遏制苏联,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援助欧洲,对欧洲资本主义国家进行扶植和控制。(2分)背景: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成为世界头号强国,苏联成为政治军事大国,西欧各国普遍衰落。②国际关系格局发生变化,美苏两极格局形成。(2分)
(4)关系变化:①随着西欧由经济联合走向政治联合,其实力越来越大,在各个领域与美国展开激烈的竞争,日益要求摆脱美国的控制,不再唯美国马首是瞻。②美国承认西欧伙伴地位。(2分)影响:逐渐形成了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有力地冲击了美苏的两极格局,使世界格局走向多极化。(2分)
(5)认识:①经济是外交的后盾。②在世界近现代历史上,谁的经济实力强,谁就在争夺世界的斗争中居于主导地位。③国家间之所以出现分离聚合、亲疏冷暖的复杂关系主要是由各国的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决定的。④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决定它的国际影响力和国际地位。(6分)
B组·提升专练
1.【解析】选C。“全世界应该采取美国制度”“未来的国际经济格局将取决于我们”,这表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美国凭借着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试图在全球建立霸权。故选C。材料没有体现A、B、D,均可排除。
2.【解析】选B。本题考查的是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冷战”的原因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由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反法西斯盟友转变为“冷战”对峙、全面对抗的局面,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其中美国针对苏联以外的热战更是使世界充满了战争的乌云。故应该排除④。所以本题应该选择B。
3.【解析】选C。依据材料信息“同经济失调作斗争”“苏联共产主义正要钻这个空子”可以看出,美国力图稳定资本主义经济以遏制苏联,马歇尔计划正符合这一点。A、B、D都与题意不符。
4.【解析】选B。本题考查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政治格局演变的理解。据题干信息“哪一方占领了一块领土,都会在该地区推行自己的社会制度”,这表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盟国对这个国家进行了分区占领,推行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结合所学知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英、法、苏四国对德国实行了分区占领,1949年东、西德国成立,由此可以判断B符合题意。
5.【解析】选C。美苏媒体对朝鲜战争的不同表述说明了政治立场的差异,也说明了其对不同政权的态度是针锋相对的,C符合题意。
6.【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对两极格局之下的美苏关系的理解能力。根据所学史实可知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发生的直接原因是苏联在古巴部署导弹,故排除C;拉开“冷战”序幕的是杜鲁门主义,故排除D;古巴导弹危机是以苏联最终撤回导弹美国胜利而告终,说明当时战略优势是在美国方面,故应排除B。由“回到无核的世界”可知选A。
7.【解析】选D。结合材料“决心用一种新的彬彬有礼的态度来很好地倾听北约伙伴的意见”和“在‘九国’商谈有关政治行动、组织结构和自己前途的每一个谈判桌上,我们不能保证都有美国的座位”,充分表明随着欧洲的重新崛起,已经不再唯美国马首是瞻,加上日本的崛起,逐渐形成美欧日三足鼎立之势,表明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答案选D。从材料可以看出美欧依然是伙伴,是同盟关系,排除A、C,结合所学可知美国霸权削弱但不是丧失,排除B。注意B本身说法也错误,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霸主而非整个世界的霸主。
8.【解析】选A。20世纪80年代,随着日本经济实力增强,日本开始奉行相对独立的外交政策,积极谋求世界政治大国地位。④说法不正确。
9.【解析】选B。不结盟运动敢于直言,表明了它在世界舞台上的立场是独立、自主、不结盟,又体现了非集团,因此B符合题意。
10.【解析】选C。近代主要西方国家的大国之梦是争夺殖民霸权,“冷战”时期苏联的大国之梦是与美国争霸,而“中国梦”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和社会和谐,故①正确,②不正确。从“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可以说明③正确。“它符合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与人类的进步紧密相连”说明④正确。
11.【解析】选B。材料反映的是苏联解体,这与苏联长期以来体制的严重弊端有关。但苏联的解体不是彻底否定十月革命的结果,也不是探索一条符合国情的社会制度,更与历史上的沙皇体制无关,这体现了俄国人民追求民主政治与民生幸福的一种变革。
12.【解析】选B。恐怖主义威胁全人类的安全,故B说法正确。A、C、D表述都不准确。
13.【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找准观点,然后围绕观点进行评述。注意题目要求,评述一种或两种观点。
答案:第一种观点:苏联认为美国应该负主要责任。理由:为遏制苏联、对抗共产主义运动、稳定资本主义制度,美国实行对苏“冷战”政策。依据:1947年提出杜鲁门主义,发动“冷战”;1948年实施马歇尔计划,是“冷战”在经济方面的表现;1949年分裂德国;1949年建立北约军事集团,使“冷战”恶性发展。(26分)
第二种观点:美国认为苏联应该负主要责任。理由: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在东欧强推社会主义,引发西方国家发起“冷战”,而苏联对西方政策又做出强烈反应,推行扩张主义政策。依据:1949年导致德国分裂;同年成立经互会;1955年建立华约组织,与北约对峙;1962年在古巴引发导弹危机。(26分)
第三种观点:中国学者认为美苏均有责任(或美苏共振)。理由:答出美国实行“冷战”政策和苏联实行强硬对应政策,并分别举出两例史实说明即可。(26分)
14.【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格局的理解。第(1)题分析杜鲁门主义是美国对外政策转变的重大标志。尤其是在处理与当时的苏联的关系上。第(2)题20世纪六七十年代多极化出现的原因,要从政治、经济、国际关系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第(3)题具有开放性,可以回答同意,然后结合相关史实来说明;也可以回答不同意,并组织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答案:(1)第一,这表明美国战后对外政策实现了从孤立主义向全球扩张主义的转变;第二,这成为美国对苏联进行“冷战”的重要标志,并具有明显的意识形态色彩;第三,这表明美国越来越以两极思维来看待整个世界。(8分)
(2)经济多极化推动了政治多极化的发展,资本主义阵营由美国一家独大演变为美、欧、日三足鼎立;政治关系变化推动了多极化,社会主义阵营分裂(中苏关系恶化);国家利益冲突,经济全球化、文明多样性的发展都反对单边力量控制世界,使相互尊重、合作发展成为国际共识,“第三世界”国家的不结盟运动兴起。(10分)
(3)同意。(2分)理由:当今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出现“一超多强”的局面,多个力量中心相互制约,相互竞争;美国当前出现许多问题,如经济衰退、恐怖主义威胁等。(6分)
不同意。(2分)理由:两极格局解体,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的经济、政治、军事、科技等实力依然强大。(6分)
高考学习网-中国最大高考学习网站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联系并提供证据(),三个工作日内删除。
其他相关资源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06 - 2016 高考学习网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战争世界网游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