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老是说说我的土豪老板没有16岁,只有7,8岁这时你该怎么回答

16岁儿子怒怼快递爸爸:没有iPhone7我就没你这个爹!|iPhone|儿子|快递_新浪科技_新浪网
16岁儿子怒怼快递爸爸:没有iPhone7我就没你这个爹!
  新浪手机讯 1月2日消息,2017年来了本来应该是阖家欢乐的日子,然而网上热传的一段视频却让很多人看着寒心。因为当快递员的父亲没给自己买iPhone 7,被16岁儿子赶出家门痛骂最后甚至逼其下跪!(视频:)
父亲没买iPhone7 儿子当场逼其下跪
  虽然这段视频被一些网友认为是炒作,但因为一部iPhone就让父亲下跪实在令人寒心。
  @Weather丶微凉:早知道是这样的种,还不如射在墙上
  @bluedangerous:炒作吧 谁会养这么个丧门儿子
  @香芭络-晴天麻麻:象在演小品。那说的字正腔圆
  @BUSY的老顺:有人怀疑在炒作,儿子这一连串顺溜骂简直是有剧本的,但前几天我看了一个东北男人在火车站暴打80岁老母亲引起群众愤怒的视频后,我感觉这事可能属实。落后与宠溺,造成了任性与无知。
  @抓狗就似你:曾经我也见过一个十六岁的孩子这样和他爸爸说话 现在了 五年过去了 这孩子依然是十六岁。节哀。
  不管视频是否真实,在现实生活中确实有很多因为买iPhone而引发的家庭矛盾。所以就算这段视频是假的,也能给大伙儿提个醒,不要因为一部iPhone或者一双Nike,就忘掉了父母养育之恩。(程远)
魅族公司和高通公司就专利问题达成和解,明天开始实行。
这一政策针对在原有截止日期仍未进行手机召回的用户。
从M2017身上都能看到哪些冯小刚或演或导的经典之作。
电池行业似乎从未如此严重地影响我们身边的电子产品。
参考价格4699元
麒麟960处理器
徕卡双摄第二代
EMUI 5.0系统
参考价格2999元
三星处理器
外观识别度不高
参考价格2699元
1600万摄像头
3400毫安时电池
采用一加3的设计
参考价格3999元《照亮你前程的七盏灯》
《照亮你前程的七盏灯》
一定要看《照亮你前程的七盏灯》,应该熟读,然后指导你的行动
《照亮你前程的七盏灯》是一本帮助青年提高职业素质及自我成长管理技能的实用书,书中将个人事业成长的七个要素喻为七盏灯。指导青年人从个人使命、成长战略、个人修炼等三个层面管理个人职业的生涯。
态度决定一切!
目标高于一切!
能力创造价值!
兴趣制造快乐!
方法决定速度!
行动成就事业!
环境蕴藏机遇!
本书致力于挖掘人们取得事业成功的充分条件。就是说,只要你认为自己的事业还不够成功,那么你在本书中一定可以找到你没有成功的原因。然后通过学习和行动来实现你的梦想。&
决定你事业成功的条件可以成千上万,然而,如果你将所有要素进行分类、合并、提炼,最后真正核心的要素只有七个。&
事业=F(态度、目标、能力、兴趣、方法、行动、环境)
态度决定一切
我们认为态度存在于这个函数的每个组合项中,也就是说如果态度这盏灯不亮,则其他所有灯的亮度几乎不起作用。个人事业是否成功,首先取决于态度,然后才取决于能力和目标,在我们的模型中,态度这盏灯通过两个箭头控制能力与目标两盏灯。
从前,有两个品学兼优的秀才一同进京赶考。就在他们进京的路上碰到一支出殡的队伍。其中一个秀才心里一惊,心想:坏了!我今天真不走运,考试路上碰到棺材,预示着考试不会顺利。后来他一路走一路在想棺材的事,一直到上了考场都无法集中精力,结果他文思枯竭,名落孙山。另外一个秀才一开始也是心里一惊,但转念又一想:棺材,棺材,这不是升“官”发“财”吗?于是他越想越高兴,觉得今天运气真好,预示着他考试会马到成功。后来他果然在考场上春风得意,文思如泉涌,最后金榜提名。从京城回到村里,他俩都对别人说:“这棺材真灵!”
态度如何影响工作
&&& 什么是态度?
翻开英文字典,我们可以找到attitude(态度)的解释为a manner of feeling and
behaving。就是说态度是情感与行为的表现方式。这其实是对态度外在表现的一种解释。实际上,在我们的头脑深处,有一种潜意识里存在的东西,那才是我们态度的根源,这个东西就是思维定式(mind-set),
既我们所说的观念与看法。
态度岂止影响我们的工作,其实态度每时每刻都影响我们的生活与人生。但是只要我们能从工作的视角理解掌握态度对我们的影响,那么它在其他方面的影响,道理也是相通的。
态度影响工作的三个层面
&&& 你工作快乐吗?
1.你也许会说,那要看做什么?要是做我喜欢的事我就会快乐。好了,假设你得到了你喜欢做的工作,但要求你做得很快,每天不停地做,你会怎样?
2.你也许会说,那要看要求多高?如果要求不高,做得快点儿我也快乐。好了,假设现在不仅要求你做得快,更要做得好,不准出差错,使你每天都超时作业,那你会怎样?
3.你也许会说,那要看给多少钱?只要钱多我做什么都会快乐。好了,假设这份工作给你很多钱,但同事们都很嫉妒你,你会怎样?
4.你也许会说,那要看老板对我好不好?只要老板对我好,同事嫉妒算什么。好了,假设老板不领你的情,每天都训斥你,你会怎样?
5.你也许会说,那我可受不了,我肯定不会快乐的,我也许会辞职不干了!
够了,我们不需要继续往下问。只要你认为你工作是否快乐取决于外部因素,我们就一定能找出一种理由让你不开心,就是说你永远都不会快乐。原因很简单:世界是不完美的,这种客观因素永远存在。
其实,你能够让自己工作快乐只有一个办法,就是你选择快乐地工作。这种选择来自你内心深处对工作的看法与观念,即你对待工作的态度。
只有你有了内在的快乐法则,才能使你在任何情况下都工作快乐;只有你工作快乐,你才能生活快乐,你的生命才有价值。就是说你要想工作快乐,你必须先做一个快乐的人。
下面让我们看看快乐的人是怎么看待工作的:
1.虽然这个工作我暂时还不感兴趣,这么复杂、枯燥、费力不讨好的事很多人都不愿意做,但这种事竟然落到我头上,真是太好了!我一定要找到一个改进的方法,使这个工作变得简单、有趣,并能为公司创造价值。成功者就是要做别人不愿意做的事,我有这样的机会真是太开心了!
2.虽然工作这么忙,我还是很庆幸,因为如果工作不忙,我能学到什么呢?这样的事竟落到我头上,真是太好了!工作量大是对我个人时间管理技能的考验,成功者就是要比别人多做一点儿,我这么年轻就能有机会学习高效率工作,真是太开心了!
3.虽然工作标准要求这么高,我还是很高兴,因为如果不难,还要我干什么呢?这种事竟然落到我头上,真是太好了!我一定要面对挑战,成功者就是要做别人做不到的事,我太走运了。
4.虽然这份工作收入不算多,但我还是很开心。因为这个收入对我是合理的,能够有合理的收入就是幸运的。其实收入是否合理很好评估,你不能和同事比,和别人比你永远都不会觉得合理。只要你还不能找到一份比现在收入更高且又让你喜欢的工作,那么你现在的收入就是合理的。收入能够合理难道还不开心吗?
5.虽然老板经常训斥我,我还是很开心。老板训斥我的时候确实有我做得不够好的地方;我做得好的时候老板不是也表扬我吗?这么好的老板上哪儿去找,难道每天只分配给你工作,对你不理不睬的才是好老板?我无法选择老板如何对我,但我可以选择如何对待工作!
想一想,如果我们对待工作能选择这样的态度,我们的工作能够不快乐吗?
你工作有效率吗?
如果说工作效率也由态度决定,一定会有不少人提出疑问:“如果态度就能决定效率,我们还要能力干什么?”没错,如果你有方法,你可以做得快;如果你有能力,你可以做得更快!但如果你什么都不想做,你会比谁做得都慢!
为什么很多有能力的人无法成功?为什么很多聪明的人无法成功?你有没有做好一件事首先取决于是否想做好这件事,然后才取决于你是否能做好这件事。
我们说态度决定你工作的效率,并不是说我们不需要能力与方法。而事实上,对于企业中绝大多数岗位,员工都有足够的能力与方法完成他们的工作,而我们真正缺乏的是对工作的一种热情,甚至是激情。也就是缺乏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
有人会说,只要我工作快乐,我工作就有效率;只要我工作有目标、有动力,我也会有效率;只要我真的想有效率,我就一定能找到方法。这就对了,你已经知道怎样才能工作有效率了。只要你选择做一个快乐的人,你就能快乐的工作;只要你选择积极向上,你就会找到工作的动力;只要你想把工作做好,你就会找到方法。这些“只要”都是你内心的选择,都是你的态度。
所以我们应该这样问:“你想工作有效率吗?只要你真的想,你就一定能做到!”
你工作有质量吗?
如果你同意前面的观点,你也一定会相信:只要你想工作有质量,你就一定能做到!是的,工作的怎样首先取决于想做到怎么样,取决于对工作的观念和看法。对一些人来讲,这些是自己内在的价值观和信念,是不会轻易动摇的。对另一些人来讲,他们的态度会随外部因素变化而变化:天气好他们心情就好;多给钱他们就好好干;有难度他们就退;有责任他们就推;有好处他们就上。一个人如果选择了这样的态度,无论他多么有能力,他的工作是无法真正有质量的。
如果你丢了钱,你的损失很少;如果你失去了朋友,你的损失巨大;如果你没有了信念,你就损失了一切。因此,态度就是你的一切,它可以是你的无价之财富,也可以是你成长的最大障碍,这一切在于你如何把握,如何选择!
目标高于一切
很多人将成功定义为实现自己预定的目标,个人事业成长本身就是相对于自己的事业目标而言。在我们的模型中,目标这盏灯是态度、能力、兴趣三盏灯的汇聚点,是我们事业成长要达到的高度。但这个高度在我们人生不同阶段是不同的。
目标的力量——哈佛实验
哈佛大学曾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在一群智力与年龄都相近的优秀青年人之中进行了一次关于人生目标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如下:
&&& ●
3%的人有自己清晰的长远目标
&&& ●
10%的人有清晰但比较短期的目标
&&& ●
60%的人只有一些模糊的目标
&&& ●
27%的人没有目标
25年后,哈佛大学再次对他们做了跟踪调查,结果却令人吃惊。
那3%的人几乎都成了社会各界的精英,行业领袖。
那10%的人也都是各专业领域的成功人士,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事业有成。
那60%的人基本上属于社会大众群体,生活在社会中下层,事业平平。
那27%的人过得很不如意,工作不安定,常常抱怨社会、抱怨政府、怨天尤人。
&&积极的人看到这个实验会想起自己的目标,更加坚信自己对未来事业成功的信心,从而以更多的激情投入自己的工作。
消极的人看到这个实验会更加相信命运,自认为不属于那13%的有成就的青年,于是可能对自己的工作更加缺乏动力。
我们为什么需要目标?
小牟和小吴一起出差坐在同一架飞机上。这时服务员推着餐车走了过来。
服务员:“请问先生需要牛肉面还是鸡肉饭?”
小牟:“请给我来一份鸡肉饭,谢谢!”
小吴:“我也不知道该吃什么,随便给我一份好了。”
接下来就听小吴开始发牢骚:“这哪是人吃的牛肉啊?一点儿味道都没有,还有这面条也这么凉,我看这家航空公司太有问题了……”小吴嘟囔了20多分钟,
终于怨气慢慢消散了。这时小牟开始和他搭话。
小牟:“我的这份味道还是挺不错的,谁让你说随便给一份都可以的?”
小吴有点儿不服气:“我怎么知道牛肉面会这么烂?”
小牟:“那别人吃牛肉面不是都挺好的吗?”
小吴抬杠地说:“我看这些人是一辈子没吃过牛肉!”
小牟觉得小吴还挺固执就不出声了。
两小时过去了,飞机已开始降低高度。小牟突然问:“咱们出差是到哪儿?”
小吴有点儿被问住了,“咱们不是去广州拜见客户吗?”
“那么飞机是到广州降落了?”小牟接着问。
小吴:“你这个人有点儿逗,要到哪儿都不知道,你出来干什么?”
小牟:“这有什么奇怪,有的人不是连想吃什么饭都不清楚吗?我想是不是也有随便去什么地方的飞机。”
小吴一下子明白过来,原来小牟终于找了个机会给自己“上了一课”。
小吴一笑:“好了,我明白了。下次在飞机上我不吃饭就是了!”
“那就更不行了,就像我们要到广州出差,如果不肯登上飞机的话,我们怎么能到达呢?”想不到自己又被抓住了话柄,小吴于是陪着笑脸说:“我知道你说得对,下次听你的总行了吧?”
不料小牟真的认真起来了:“那就更加错误了,你怎么能放弃选择,将命运让别人安排呢?”小吴心想这个人真没趣,就开始应付小牟:“好了,我说不过你,快整理一下东西,飞机就要降落了,我们还是想一想下飞机后住哪儿吧!”
“哈哈,你终于需要目标了!”小牟的表情一下子兴奋起来。
小吴先是一愣,然后也笑了。心想小牟的话还真的有道理,在生活中是无法摆脱目标的,不面对目标的结果就只有抱怨和牢骚了。
目标对我们有什么好处?
如果你去找工作,人家问你想做什么,你说只要能要我,随便什么都行。如果让你做门卫保安,你做吗?你可能会说:“我可是大学生哎!怎么能这样对我?”其实是你自己这样对待自己。不是吗?
如果你在街上打的士,司机问你去哪?你说不知道,随便去哪都行。你猜司机会怎样?如果你猜不到,不妨你上街找几辆的士试验一下。祝你好运!
如果你到商场买东西,服务员问你要买什么?你说我有500块钱,你看着卖吧。如果服务员给你200瓶酱油,你要么?如果不要,难道你能怪服务员吗?
生活中的事太多太多,如果你完全没有目标,你可以每天不用上班,也不需要出门,甚至每天都没必要起床,那么,你也就失去了生存的目的。好了,还是让我们告诉你目标有什么好处吧:
&&& ●
目标是你成长的动力,使你的行动变得有意义
&&& ●
目标使你快乐,使你面对困难能从容不迫
&&& ●
目标产生压力,能激发你的潜能,让你实现生命价值
&&& ●
目标让你能制定具体的行动计划与方案
&&& ●
目标让他人帮助你成为可能
既然目标有这么多好处,那你还等什么?还不想一下你的目标到底是什么?
&&& 能力创造价值
员工只有通过给企业创造价值才能实现自我价值,企业只有通过给社会创造价值才能实现股东价值。企业创造价值依靠核心竞争力,员工创造价值依靠自己的贴身能力。在我们的模型中,能力来自态度与行动两盏灯。当然,我们不排除天生的能力,但我们关注的重点是通过自己后天的行动而获得的能力。
&你有哪些天赋
天赋是什么?天赋是与生俱来的,是上帝赐予给你的,所以在英文中,天赋叫“Gift”。Gift
在英文中的解释既是天赋、才能,又有礼物的意思。所以我们说天赋是上帝的礼物,人人都有份的。
如果有人说,我为什么没有天赋?上帝为什么没有将礼物赐予我?以致使我事业一事无成。其实,通常这样说的人不是真的没有天赋,而是他们没有发现自己的天赋。天赋虽然是与生俱来,但并不是显而易见的,它和你的潜能一样需要你用心去挖掘,也需要通过后天努力去雕琢,只有这样天赋才能发挥作用。
哈佛大学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博士在1983年就通过自己的研究向人们揭示了人类多元化智慧中心理论,并指出人类至少有七个智慧中心。
语文智慧:一般来讲,每个人在成长中都至少要使用一种语文。有语文天分的人可以非常容易掌握人类智慧中这个最独特的表现方式,他们擅长于用流畅的话语表达事情、表达看法、解释现象等。
数理智慧:对数字、逻辑关系、推理、计算、抽象思维等方面有独特的天分。
空间智慧:对空间认识敏锐,对方向非常敏感,对距离判断准确,这是一项主要依赖视觉来认知外界的能力。很多著名画家、建筑设计师都具有这方面的天赋。
动觉智慧:擅长以肢体的灵活性与协调性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及对世界的认识。很多运动员、舞蹈家都有这方面的天赋。
音乐智慧:一种天生的对声音的感应能力,对声音内容的辨别、记忆、编辑、演绎的先天素质。很多大音乐家拥有这方面的天赋。
人际智慧:对他人的动机、情绪、行为有特别敏锐的观察力、理解力,容易与他人沟通相处并对他人造成影响的能力。很多政治家、外交家、企业家都是一流的人际大师。
内省智慧:能够明察自己的情绪变化、需求、行为状态并能进行相应调整的能力。很多哲学家、思想家都拥有很高的内省智慧。
在这七个智慧中心当中,“语文智慧”与“数理智慧”就是我们在学校教育中所关注的智商(IQ),而哈佛大学的另一位心理学家丹尼尔·弋尔曼(Daniel
Goleman)博士在研究多元智慧的学术理论中,找到了一直被教育界所疏忽的领域“人际智慧”与“内省智慧”,而这两种智慧就是目前教育界以及心理学界称为
EQ 的情商。
我不具备某些天赋怎么办?
我们常常见到这样的事:许多优秀的运动员智商并不是很高,我们称之为小脑发达;许多顶尖的技术人才的管理水平却马马虎虎,我们称之为技术怪才;很多文学大师对数学却毫无建树,我们可称之为偏科。所以,如果我们不具备某种天赋,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其实,一个人不太可能在七个领域同时拥有很高的天赋。实际上,只要我们能发现自己的一种天赋,并在此基础上努力,都有可能成就一番事业。而我们坚信,任何一个正常的人都至少拥有一种以上的天赋。如果不信,你可以做一下本章的自我测试题,试试看?
因此,你的重点不是去担心你不具备哪些天赋,而是去用心了解属于你自己的那份天赋,然后以此为基础打造你的核心能力,成就你的事业。
我真的没有任何天赋怎么办?
如果你真的认为你一点儿天赋也没有,那么只有两个可能:或者是你太谦虚了,或者是你太没有自信了。无论是哪种情况,让我们告诉你一个事实:那就是很多很有天赋的人并不成功;而很多很成功的人也并没有很高天赋。与你的努力与行动相比,天赋显得苍白无力。
美国EQ大师丹尼尔·弋尔曼(Daniel
Goleman)博士认为,人类的IQ有80%来自遗传,20%来自后天努力;然而EQ则只有20%来自遗传,80%来自后天努力。但从一个人成功的角度来讲,80%依赖EQ,20%依赖IQ。这也是为什么在企业中和EQ有关的“沟通技巧”、“领导能力”、“团队建设”等培训课程大行其道,而和IQ有关的培训却没有什么市场的原因。
所以,无论你认为自己有天赋也好,没有天赋也好,天赋只代表你在起点的优势,不代表到终点的结果。而在从你起点到终点的成长道路上,还有很多比天赋更重要的因素会影响你的成长速度。
大师的思想给我们所有渴望成功的青年增强了信心,尤其是那些天生理科不好的青年,完全不需要自暴自弃。理科不好可以是事实,但如何对待理科不好却取决于你的态度。如果你渴望成功,拥有目标,努力学习,你完全可以从EQ领域开始修炼,同样可以追求你事业的成功。
你的贴身能力是什么
成功的人一定要具备很高的天赋吗?事实是很多成功的人并没有很高的天赋;很有能力的人就一定能成功吗?事实是很多非常有能力的人仍然一事无成。那么成功的秘诀在哪里?难道天赋和能力都不重要吗?天赋与能力当然重要,而且还非常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你要找到你最强的能力,并能正确运用你最强的能力。就像“新龟兔赛跑”的故事一样,乌龟要不是找到了自己的“水上功夫”,然后改变比赛规则让“水上功夫”得以发挥的话,它又怎么能够战胜精明灵活的兔子呢?
什么叫贴身能力?
我们认为这是一种属于你个人最擅长的、不依赖具体行业背景知识的一种能力,就是英文中我们常说的Transferable
Skills。这种能力可以让你在一个企业内部或在不同企业之间跨行业胜任同类的职位。比如说,如果你具备做一个优秀销售人员的贴身能力,你基本上可以在任何行业成为优秀的销售人员。而一旦你真正掌握了自己的贴身能力,你不必返回学校重读学位,也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设计你的事业成长轨迹。
怎样快速找到你的贴身能力?
贴身能力可以通过回答下面的问题来发现,如果难以确定,也可以向亲人、朋友求助。
&&& ●
我会做哪些周围人不会做的事?
&&& ●
我自己最拿手的事是什么?
&&& ●
我曾做过什么最得意的事?
&&& ●
别人认为我做什么事最出色?
&&& ●
我最喜欢和人打交道、与数字打交道、还是与物体打交道?
当然,用这种方法找到的贴身能力还很粗略。比如你通过回答问题发现了你有分析能力,那么你还要确定是分析什么的能力?怎样的分析能力?假设你通过概括将其明确描述为“快速—分析—数据的能力”。这样就能更加准确和清晰了。
怎样深刻了解你的贴身能力?
找一个安静的地方,铺开一张大纸,带上你最喜欢的笔,开始回顾你过去的成长过程。
&&& ●
你做过的最得意的一件事是什么?(较详细描述过程)
&&& ●
做这件事之前你想达到什么样的目标?(最好用第二章的SMART方法)
&&& ●
你做这件事遇到的最大的三个困难是什么?(按顺序)
&&& ●
你最后采取了什么样的行动?(较详细描述)
&&& ●
你最后达到了什么样的结果?(具体或量化描述)
然后再回到你采取的具体行动上,这里就蕴涵着你的贴身能力。如果你能做出
5~10个这样的回顾,你基本上可以理出你几乎所有的贴身能力。
这里说的你认为最得意的事并不一定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只要在那个时候,对你算是一件很有难度的事就足以说明问题。
邹正想起一件十几年前让他最得意的事。那是1987年,他打算出国留学,却无论如何也没有能力支付29美金的 TOEFL
报名费。按当时的标准,这笔钱差不多相当于一个大学生一年的伙食费,而能付得起这笔费用的同学,不是家里资助的就是向先出国的同学借的。但对于邹正,这两条路都不通。
当时,他想起了一年前在街上聊天练口语时认识的美国老外,一张保存了一年的名片竟成了他当时惟一可以求救的希望了。然而,让一个仅有一面之交又在大洋彼岸的外国人出资让你考试却没有多少偿还的希望谈何容易!为此,邹正思考了几天,终于写了一封真诚的求助信,几个星期后一张支票寄到了邹正手上。他顺利地通过了考试并成功留学加拿大。
邹正通过对这件事的回顾与分析,终于发现他具备一种“用文字以书面的方式与人交流”的贴身能力。这个发现让他这个作为当年高考语文刚刚及格的理科学生多少有些意外,但后来发生在邹正身上的一系列经历证实了他的这种能力。
在国外读MBA期间,他的口语虽没有任何优势,但他运用了这种书面交流的贴身能力顺利地完成了学业。后来,在几家跨国企业的事业生涯中,他都能充分利用这种贴身能力来沟通与表达他的理念,展示他的才能而使事业不断发展。
&&& 兴趣制造快乐
成功即关注结果,也关注过程。目标让我们的结果不断提高,兴趣让我们的过程充满快乐。在我们的模型中,兴趣一方面影响我们的目标设定,另一方面点亮行动这盏灯,通过行动获得能力,再通过能力创造价值,从而实现我们的事业目标。
兴趣让你快乐工作——青年教师买菜
有一位年轻的教师差不多每天都到一个固定的菜摊买菜,因为这个菜摊的主人总是笑呵呵地接待每个客人,似乎从来没有过不高兴的事,也从不极力推销自己的蔬菜。有时这家菜摊的蔬菜看上去也不是最新鲜的,但来买菜的人却总是不断。
这一天,教师又来到了这个菜摊,菜摊的主人和往日一样以微笑迎接他的到来。教师有些好奇地问卖菜的大姐:“你的蔬菜并不比别人的便宜,为什么你的生意总是比其他的菜摊好?”卖菜大姐有点儿不好意思地说道:“我们乡下人从小就和蔬菜打交道,这些菜都是我亲手种的,我们对生活没有太高的期望,但看着自己种的菜一天一天长大,然后又一批一批送到城里来卖,我打心眼儿里感到高兴。我高兴,来我这儿买菜的人也就开心。我们乡下人没有什么文化,做不了什么大事情,如果再不开心那还怎么活呀?”
这以后的几天里,卖菜大姐的话常常浮现在教师的脑海里,想想自己这两年因为没有被提成副教授而始终郁郁不乐,与系里的教师也渐渐少了往来,每周除了上课、辅导、完成本职工作,就在家里打发时间。他开始觉得有些惭愧,因为他看到一个卖菜大姐都能够因为喜欢蔬菜而变得每天快乐,自己却还不能对自己的工作产生热情。
几天后,教师又来到了大姐的菜摊,但这次他好像变了一个人,离老远就跟卖菜的大姐打招呼,大姐显然察觉到了教师的变化,不过她并没有多问什么,看到教师买菜时开心的样子她也乐得合不拢嘴。这次教师真的改变不小,以前很悠闲的他变得匆忙而快乐,走起路来也比以前有力多了。
三年后,这位教师被提升为副教授,还经常应邀出国参加一些国际学术会议。他从卖菜大姐身上悟出了一个简单道理,那就是卖菜也好,做学问也好,必须首先对自己做的事情感兴趣,只有对自己做的事感兴趣才能快乐,如果能够快乐工作,就没有做不好的工作了。虽然,大姐不知道是她的一番话改变了这位青年学者的命运,依然和过去一样每天笑迎买菜的顾客,而这位教师却在心里对卖菜大姐怀有无限的感激,并依然光顾她的菜摊。
&兴趣的二维矩阵模型
兴趣是个意思很广的词,我们有必要将兴趣的含义细分一下,从而使我们的讨论更加明确。根据兴趣的性质与兴趣的深度对兴趣进行二维分解,这样就可以很清楚地知道我们应该关注的重点。
按照兴趣的性质我们可以将兴趣分成消耗型、平衡型、成长型、超越型。按照兴趣的程度我们可以将兴趣分成有趣、乐趣、志趣三个阶段。根据这样的拆分我们可以画出下面的二维矩阵。
有些兴趣是天生有普及性的,比如看电视,大多数人都喜欢。但如果一个人什么娱乐节目都不想错过,孜孜不倦,发展到志趣的深度,那么他就危险了。除非他对电视有研究,除了看以外,还开发出评论、写作,甚至是制作等与电视行业相关的技能并以电视为事业,不然如果只是纯娱乐性质的无限度看电视则进入了玩物丧志的误区。
有些兴趣是天生有偶然性的,比如学外语。因为外语本身就有难度,即使天生喜欢的人都需要克服困难才能学好,这对大部分不喜欢的人就是相当大的挑战。所以才会有很多外语培训班,你见过有教人如何看电视娱乐节目的培训班吗?
兴趣的发展类型
&&& 消耗型
消耗型属于过度娱乐、玩物丧志、虚度光阴的一种,比如日日醉酒、夜夜码长城、整天打游戏、无节制地追求各种时尚等。当然这些事很容易让人感兴趣,但如果沉湎于此,则对自己的事业成长是有害而无利的。
&&& 平衡型
平衡型指的是适度娱乐、适度的时尚追求,包括修身养性的个人修炼等,比如养花、钓鱼、健身、旅游、看书、弹琴、聚会等各种多姿多彩、丰富人们生活的活动。这个类型的兴趣对我们是健康有益的,对一些过度投入工作的人们来说也是非常需要的。对这类兴趣的追求可以帮助你找到生活的平衡,做到生活事业两不误。
&&& 成长型
成长型对自己的活动不仅感兴趣,更重要的是还要做得好,带有明确的目标性。比如下棋,如果是下着玩就属于平衡型;如果认真下,并追求提高棋艺和培养思维能力就明显属于成长型。像打保龄球不仅是为了健身,而且是为了练出水平获得高分;读书不只是消遣,更是为了求知与获得人生体验,这些都属于成长型的兴趣。另外,像学外语、学电脑、学技术、学演讲,甚至学烹饪等都明显带有目标性,因此也属于成长型的兴趣。总之,这类兴趣的追求者不是简单地消耗时间、平衡生活,最主要是为了取得一定水平,获得认可,增强自信,益体益智,也可以为以后的事业发展做准备。
&&& 超越型
投入这类兴趣的人都有明确的目标与使命感,甚至已经将他的兴趣当做自己事业的一部分。一个人一旦进入了这个类型的兴趣领域,他会非常专注而避开其他事情的干扰。当然,不是所有人都能将自己的兴趣当成事业,也不应该都是这样。但是如果反过来,一个人能将他的事业当做他最感兴趣的事来做却是可行的。如果你能做到,你的事业一定会成功。
兴趣的三层境界
著名物理学家丁肇中教授说过:“兴趣比天才重要!”比尔·盖茨也说过:“在你最感兴趣的领域里,隐藏着人生最大的秘密。”从事职业规划的人都知道,对员工的职业兴趣分析是帮助员工设计职业发展轨迹的重要依据之一。如果能为员工提供一份感兴趣的工作,员工更容易从工作中找到快乐,提高工作效率,企业也更能保持优秀员工的稳定性。
员工的兴趣发展同样可以分成三层境界,即有趣、乐趣、志趣。员工的兴趣只有发展到志趣层面才能真正称得上职业兴趣。
有趣是兴趣发展的第一层境界。其实在这个时候还谈不上什么境界,在这个个性张扬的时代,员工很容易对什么新鲜事都觉得有趣。然而这时的兴趣还不稳定,所以还不能将员工觉得有趣的事就作为未来职业发展的方向。这种初级的兴趣通常来自员工对一些事情的想像和好奇,以为很体面、很好玩,一旦真的让他去做才感到苦不堪言。就像有的工程师羡慕销售人员一样,看他们整天跟客户泡在一起有吃有喝,可真的让他去做却未必吃得消。
乐趣是兴趣发展的第二层境界。当员工对某项工作产生了乐趣,这时他的兴趣就会相对稳定下来。而此时的关键是让员工产生绩效,有成就感,如果老不出结果容易打击员工的自信心。要让员工这种乐趣坚持下去不再反复,还要注意引导员工的兴趣不要过于广泛,因为对一个领域钻得不够深,最终在哪一领域也无法突破,所以对一些兴趣应该放弃或先放在次要位置上。
志趣是兴趣发展的最高境界。到了这一步,员工对工作就到了着迷的地步,并真正找到了工作的快乐感与成就感,因为这时员工通常已做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并引以为自豪。达到了这个境界,工作对员工来讲已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也就是说员工找到了自己的职业锚。
&&& 方法决定速度
方法这盏灯指导我们的行动,影响我们行动的效率,控制着我们事业成长的速度。在我们的模型中,方法处于事业成长的最基本层面,主要通过行动来形成职业能力。
&你最需要什么方法
&&& 阿东的财富
阿东破产了,几年前还风风火火地做生意,如今只是一家超市的兼职理货员。阿东的临时工作多半是在晚上,所以他白天都在街上闲逛打发时间,偶尔也想起几年前辉煌的日子。如今生意垮了,老婆跑了,朋友散了,他孤独无助,觉得日子是那样漫长。
一天,阿东的同事不小心被叉车压伤了脚,阿东陪着他一起去了医院。医院里有各种各样受伤的病人,有的胳膊打着绷带,有的拄着拐杖,有的坐着轮椅,有的头上还打着石膏。阿东被医院的环境一下子震撼了,突然之间他觉得人是这样脆弱,转而开始庆幸自己是多么幸运。他不能想像如果自己被关在医院里几个月会是什么情形,他开始觉得自己其实并不是一无所有,这些病人可以有很多金钱,但当他们躺在医院的床上时就等于什么也没有,因为他们的时间被暂时剥夺了,而自己却有时间和自由。
从医院回来后,阿东不再到街上闲逛了,他下决心要找回属于他的财富——“时间”。他买了很多关于营销方面的书重新开始学习,几个月后他找到一家大型消费品厂家,应聘去做业务员,专门向各大超市供货。由于他做理货员时对超市内部情况有一些了解,所以很快就打开了局面。阿东业绩非常出色,不到两年就当上了公司的大区销售经理,负责管理100多名业务员和给几十家超市供货。阿东又开始富有了。其实他自己最清楚,物质上富有只是表面的,他最大的财富是他的“时间”,他经常跟别人讲:“不要等到躺在医院的床上时才开始认识时间的价值。”
&&& 阿方的苦恼
阿方上学时就是好学生,每天都是按时起床、按时上学、按时写作业。后来参加了工作,在一家海运公司做文员,阿方一直觉得不适应,因为工作任务从来都不是每天平均的。海运公司为了保持竞争力,都尽量将船期安排在周末以方便货主工厂出货,致使每周三、四、五要加班加点儿,而周一、二又比较轻闲。
为了减少加班费,公司允许一些员工弹性工作以应付任务高峰期,但阿方却一直坚持按正常时间上下班。尽管如此,他还是不完全适应现在的工作节奏。阿方的体能周期是周一、周二属“奔腾”,周三、周四、周五属“微软”,正好和工作量周期成反比。再有他的情绪也跟体能变化一样,周一、周二满面笑容,周三、周四、周五表情沉重。最主要的是他一到后半周,思路也不敏捷,有时还出错,一次因为打错了单,差点儿把到新加坡的货柜运到欧洲去,幸好后来货主自己发现,才得以纠正。为此,阿方非常苦恼,他希望能快乐工作,高效率工作,但不知为什么就是力不从心。
为了能找到一份每天工作量均衡的工作,阿方也想过跳槽,但一打听才知道这样的工作当今已不多,于是他开始想办法调整自己,因为他还是很喜欢目前这份工作的。后来他看了一些书开始明白了自己的问题。
原来,每个人都有三种能量,既体能(Physical-Energy)、情能(Emotional-Energy)、智能(Intellectual-Energy),只有将这三种能量与工作量及工作性质协调好,才能够得心应手地完成工作。有些简单的工作只需要一些体能就可以处理得不错,但有一些重要的工作却一定需要很高的智能才能高质量地执行。阿方觉得这下有救了,于是他开始学习调节管理自己的能量,他要让自己的生命充满活力!
&&& 阿洪的醒悟
阿洪升职做了主管,同事们都来恭喜,但只有阿洪自己清楚升职以后的压力。原来他工作是很出色的,但作为合资公司的业务主管,美中不足的是英文还需要提高。其实,早在两年前他就开始自己补习英文了,他坚持每周末都去一家大学上补习课,平时也买了很多英文歌曲和学英语的CD来听,但就是进步不明显。
有时阿洪在想是不是因为自己年龄大了,但他周围确实有很多人30多岁才开始补习英文,而且进步不小。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有朋友向他谈起神经语言程式学(NLP),他第一次听说人的学习方法也可以分类,后来他果然找到了一些书籍介绍这方面的知识。他了解到,人在成长过程中不知不觉地会形成某种最适合自己的学习习惯,使自己成为有倾向性的视觉学习者(Visual
Learner),或是听觉学习者(Auditory Learner),或是动觉学习者(Kinesthetic
Learner)。
阿洪做了一些简单的测试,发现自己最不擅长的就是听觉学习,怪不得他一上课就犯困,而自己竟一直以为学英语最好的方法就是听课、听磁带。后来阿洪将学英语的方法做了调整,他放弃了周末大学里以老师讲课为主的课程,到北京参加了一次李阳疯狂英语训练,回来后坚持每天用英文写日记、写EMAIL、写留言条,下班回家后自己对着镜子大声念英文报纸。两年后,阿洪可以自如地与外方职员用英文交流了。
世界上的学习方法有很多,为什么我们一定要学习这三种方法呢?道理很简单,其他任何方法都是以这三个方法为基础的,时间代表生命的长度,能量代表生命的活力,学习代表生命的意义。在本章中我们对每一种方法只做简单的介绍,其实每一种方法本身都是几本书也写不完的,但这里介绍的简单概念和工具足以帮助你起步,并开始在这方面进行探索与尝试。
行动成就事业
没有行动,就没有能力,没有能力,就不能实现目标。仅靠态度与兴趣支撑的目标是虚幻的梦想,只有脚踏实地地去做,才能打造个人职业竞争力,才能创造价值,实现个人事业的不断成长。在我们的模型中,态度决定能力是指能力的发挥方面,而行动形成能力是指能力积累方面,一个人如果即能不断积累能力,又能积极自信地发挥能力,那么他的事业目标就有希望了。
&战胜懒惰——“坚持”与“放弃”
很多人都想学好外语,学好了没有?没有!很多人都说要减肥,减肥了没有?没有!很多人每年都有几个大的计划,完成了没有?没有!这些没有做到的原因有很多,而最常见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懒惰!
懒惰是行动最大的敌人。古往今来,很多人都想成功,他们有的不乏聪明才智,有的不乏良好的机遇,但最终未能取得成就,原因就是因为没有坚持行动到最后。
在人的潜意识里永远有两个朋友,一个叫“坚持”,一个叫“放弃”,这两个朋友时时伴随你出现在任何你要选择的关口。
比如你刚刚开始了每天早晨的跑步计划,因为你找到了足够的理由要实施这项计划,于是你挑了一个有纪念意义的日子开始了你的行动。头三天你一切顺利,觉得很兴奋,你的“坚持”朋友也在鼓励你:“好样的!万事开头难,你已经开了个好头。”可第四天碰上下雨,望着窗外不大不小的雨花,你的“放弃”朋友开始出来说话了:“下雨了,你可以休息一天了,劳逸结合吗!”于是你听了她的话,又回到了舒适的床上。第五天你感觉有点儿内疚,因为你的“坚持”朋友开始说话了……
这样不知不觉过去了一个月,你数一数,共有19天是你的“坚持”朋友占了上风;而11天你的“放弃”朋友占了上风,帮你找到了不起床的借口,其中包括“下雨”、“头天晚上睡得太迟”、“有点儿不舒服”、“出差在外”等。到了第二个月,你的“放弃”朋友彻底占了上风,因为你又开始了一项阅读计划,所以这个月你总共晨跑了5次。到了第三个月,你已经不再去想跑步的事,因为你的“放弃”朋友已经在和你每周读两本书的计划过不去。
终于,你没能战胜懒惰,你的“坚持”朋友离开了你,你又回到从前惯性的生活状态。想想自己,是不是也经常被这两个朋友搞得忽东忽西,最后使很多计划搁浅了呢?
其实,要战胜懒惰,我们不能同时拥有这两个朋友。我们必须选择放弃“放弃”朋友,选择拥有“坚持”朋友。
正确看待你的行动计划
能否战胜懒惰首先取决于你的态度,就是说你是否真的想战胜懒惰。对于任何一项行动计划,你需要作出以下评估:
如果你对以上的评估都选择第3项,就将你的行动计划写出来,贴在卧室的墙上。然后每天早上念一遍,晚上念一遍,不管是否能坚持完成行动计划,你必须坚持每天早晚各念一遍你的行动计划,这样坚持下去,你终将战胜懒惰。
如果你说每天念两遍都坚持不了,那你实在是太懒了,可能再没有什么适合你的方法了。这时你可能真的需要巨大的外部环境变化才能改变你的现状,或者某个特别的人能让你振奋起来。这本书讲的七盏灯有六盏灯是你的内因,一盏灯是外因。这六盏灯有一盏熄灭了,你的成长就停止了。当然你不需要六盏灯都达到最亮才能成功,但至少要足够亮,你的前程才有希望。当然如果你能做到六盏灯都点到最亮,那么第七盏灯“环境”也自然会亮的,你的事业将会非常非常的成功。
找到你行动的动力
你的行动计划要达成的目标是什么?这个目标是你真的想要的吗?这个目标和你其他目标有大的冲突吗?每当想起这个目标你会激动吗?
目标是你行动最大的动力,有了动力,你的“坚持”朋友就会再回到你身边,惰性就会不见踪影了。但是,要使目标成为你持续的动力,你还必须为你的目标找到足够的好处,这些好处的每一样都是你非常想要的。比如你刚刚确定了一个减肥健身计划,在行动之前你列出以下七大好处:
&&& ●
重塑自己健美的身材,大大提高自信心。
&&& ●
保持自己的身体健康,预防重大疾病,少去医院。
&&& ●
改变老板对你的看法,让他相信你是能够改变自己的人。
&&& ●
可以更好地选择职业服装,树立自己的专业人士形象。
&&& ●
坐飞机不再需要特别安排过道位置。
&&& ●
可以体面地和朋友一起参加游泳、爬山等活动。
&&& ●
可以避免每次和新朋友吃饭时总是有人问到你的饭量。
如果这些好处真的是你梦寐以求的,那么你的行动就真的有动力了。当然,如果这些对你没有多大吸引力,你最好不要开始你的行动,因为即使你开始了,你的“放弃”朋友也会来找你的麻烦,让你痛苦和内疚。
为自己选择环境
虽然你的外语可能不尽人意,但在你的朋友当中,你的水平是最高的,那么你学外语的行动就缺乏压力;虽然你觉得自己有些发胖,但在你的同事当中,你却是最“苗条”的,那么你的减肥行动同样缺乏动力。
如果你要做什么事,你自己又没有足够的定力,那么你最好和你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我们不鼓励你为了学外语或减肥而离开你的朋友或同事,但你完全可以为自己重新选择一个有利于你行动的环境。比如,学外语你可以参加外语沙龙;练武术你可以参加训练班结伴行动;关注个人事业成长你可以加入成长俱乐部。只要你能找到志趣相投的人一起行动,互相激励,你会不自觉地忘记了“懒惰”,你的“放弃”朋友也会远离你而去的。
我们每个人都在不知不觉中受环境的影响,有些敏感的人可以一开始就察觉到这种影响,并能调整自己接受正确的影响,朝积极的方向改变自己;有些人忽视环境对自己的影响,结果是被动地被环境影响,如果不小心接受了消极的思维定式,就会对事业成长带来障碍。
你今天和什么人在一起,决定了你五年以后成为什么样的人。如果你追求事业成功,就应该跟事业成功的人在一起,系统地学习他们的态度、方法和习惯,这就是你走向成功的捷径。
要实现事业成功,你首先要实现事业成长,不断成长就一定会成功。
你可以选择创造一个小的人际环境,在这个知己圈中你们共同学习、分享心得与经验,这要比你一个人奋斗有效得多。我们不是经常有这样的同学吗,在大学时虽然功课一般但很有组织能力,能够调动同学一起做某项事情,后来在工作岗位上果然干得有声有色。
对行动来讲,环境就像风。如果你懂得选择顺风,你的行动就可以借风势而持续;如果你不小心选择了逆风,你注定要付出更多努力才能坚持到底。
&将行动变成习惯
一个人做点儿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都做好事,不做坏事。很多伟大的目标看上去都不算伟大,但做起来才会知道其真正的含义。
世界上有两类事情,一类是每一次行动都不难,但坚持长久就需要毅力。比如每天背10个英文单词,很多人都能做到,但能坚持十年如一日却非常人所能为,所以当我们听说某某人有3万单词量时,不能不让你肃然起敬。尽管考虑到单词的内在规律和技巧因素,3万单词量也绝不是一个小数目。
另一类是做一次非常困难,但做到了,以后就不算是挑战了。比如你通过努力获得一个硕士学位,那么你再获得另外一个硕士学位,对你已不再困难,虽然专业可能不同,但相信你很容易找到一个领域去攻读第二个硕士学位,只是很多时候并不需要这样做而已。
如果我们仔细想想,世界上其实只有第一类事情。上面讲的另一类事情其实就是很多很多第一类事情合起来罢了。无论多么复杂的事情,只要用心去考察,我们都可以将其分解成多个日常可以完成的小事情。因此,只有我们懂得了如何将小的事情做好,才有机会做大的事业。
做好小事情的秘诀就是每一次不要将目标定得太难,但要每天坚持做,当你养成了习惯你就已经战胜了惰性,当你具备了很多很多好的习惯,你就成功了!
习惯的力量
我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但性格是什么呢?用大众语言来解释性格就是我们日常行为的表现形式而已。然而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人类行为的95%都是习惯,因此,如果说习惯决定命运也是不为过的。当然习惯也不是永久不变的,没有改变不了的习惯,只有你不怎么想改的习惯,只要你的态度足够坚定,你就有办法改变习惯。因此,在潜意识的最深层面,我们也可以说态度决定命运!
形成习惯的过程实际上是有意识的行动的不断重复,从有意识的不熟悉到有意识的熟悉,再到无意识熟悉,就进入潜意识而变成习惯了。养成习惯是一个很辛苦的过程,但一旦养成了习惯要想改掉也同样是一个辛苦的过程。因此,如果养成了很多成功者的习惯,想不成功也很难!养成习惯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习的过程,当完成了整个学习过程,形成了潜意识里的习惯,就已经战胜懒惰了。
有一次苏格拉底给学生上课。第一堂课教学生怎么抡胳膊,学生们很快就学会了,但却不知道老师葫芦里卖的什么药,结果苏格拉底就宣布下课了,而留的作业就是每天按照要求抡胳膊。
一年后,苏格拉底又来到了教室,问同学们作业完成得怎么样,结果大家都面面相觑,只有一个学生坚持每天按着要求做了,这个学生就是后来也成为古希腊大哲学家的柏拉图。
习惯了就不难了
我们每天都要刷牙,却没有觉得困难;但每天念一段英文却觉得那么困难,其实做这两种事情要花的力气是一样的,前者没觉得难是因为你养成了习惯,后者觉得难是因为你还没有习惯。
我们问很多事业成功的人,他们是不是每一天的行动都要下定决心、排除万难?其实并不需要,因为他们已经养成了习惯,他们在潜意识里早就将“懒惰”给消化了。
怎样养成好的习惯
虽然说当你习惯了就不难了,但要养成习惯却是很难的,你必须坚持行动达到质变的临界值,这时你就突破了原来的舒适区而进入新的习惯形成阶段。
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一项看似简单的行动,如果你能坚持重复21天以上,你就会形成习惯;如果坚持重复90天以上就会形成稳定习惯;如果能坚持重复365天以上,你想改变都很困难。
那么我们怎么才能坚持21天以上呢?
坚信习惯是可以改变和重新形成的
如果你戴手表,你会注意到你每天是固定戴在同一只手上的。从今天起,你将手表戴在另外一只手上,如果你怕忘记,你可以用粘纸做个提示标签贴在手表上,这样做头几天你会觉得不自然、不舒服,但你一定要坚持下去。一周以后,你应该不再需要标签提示了,21天后你会觉得将表戴在另外一只手上没什么不自然。90天后你已经不用去想就将表戴在另外一只手上。如果你不信,请试试看?
想想改变习惯能给你带来哪些好处
如果改变习惯对你没有什么影响,你就不会坚持去做;如果你相信某一习惯对你的成长正面影响非常大,那你一定会想办法坚持,直到形成习惯。
和具有好习惯的人在一起
如果你喜欢英文,就和喜欢英文的人在一起;如果你喜欢电脑,就和喜欢电脑的人在一起;如果你喜欢阅读,就和喜欢阅读的人在一起。当你自己的好习惯稳固了,你就可以影响别人了。
冲出舒适区——吃“苦”
&&& 每个人都有舒适区
每个人都有自己感觉舒适的领域与范围。在生活上,你有自己喜欢的话题、固定的朋友圈、百听不厌的歌曲;在工作上,你清楚自己的职责,知道哪些同事负责哪些业务,应该参与哪些与你职责相关的会议。这一切你做起来都得心应手,一点儿也不会让你紧张,当然也不会让你激动,因为这些活动都是你非常熟悉的。
每当人们处在舒适区中,就会有安全感、自信心,觉得自己能够胜任所担当的一切。但如果长时间
处于这样的状态,就像留恋在温水盆里游泳的青蛙一样,等有一天自己想跳出来时却已经太迟了!
只有少数人愿意自找“苦”吃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不再需要为穿衣吃饭而发愁。于是,知足长乐的人自然会多起来。他们中很多人不愿意冒险,不愿意给自己一个更高的目标,不愿意自找“苦”吃,就像《谁动了我的奶酪》中的小矮人哼哼,宁愿守着已开始渐渐减少的奶酪,也不肯迈出寻找新奶酪的第一步。
企业里也同样有很多有资历的员工,长期满足工作的现状,不求进取,但求无过,少做份外的事,因为他们相信多做多错的逻辑,就像本书开头讲的爬楼故事里的张明。
&为什么人们不愿意离开舒适区呢?因为舒适区外围有一层宽宽的压力区。人一离开舒适区就即刻进入了压力区,就开始面对困难,开始接触自己并不在行的领域,开始担心风险并承受压力。
自找“苦”吃,终将获得回报
能够自找“苦”吃、冲出舒适区的人,就开始了他们在压力区的历练。压力区往往是人们学习收获最大、能力提高最突出的时期;也是考验人们是环境的主人还是环境的奴隶的分界区域。对那些虽然想自找“苦”吃、但态度不够坚定的人,可能会在这个区域打退堂鼓,又回到原来的舒适区;那些认定要吃大“苦”、迎接挑战的人,终将跨越压力区而进入成长区。
当你进入了成长区,你会为自己的进步感到惊喜,为自己能够战胜困难而感到骄傲。你会更加自信,因为你有了新的让你更加自信的资本;你会更加积极,因为你已经真正感受到了积极心态的魔力。在这个时候,你在压力区所付出的努力以及你所吃的“苦”都会给你带来丰厚的回报,将你的事业推向一个新的台阶,你会确实体会到自找“苦”吃才是通向成功的大道。
如果你不想吃“苦”,你就不要抱怨!
我们总是有很多人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但同时又有很多工作找不到合适的人做。很多人宁愿呆在家里也不愿意先做一份吃“苦”的工作,却总是抱怨环境不好,机会太少。这些人常常幻想将自己命运的改变寄托于机遇的降临,但自己从来没有想到主动去为周边环境的改变做些什么。
在企业中也总有很多费力不讨好的苦差事,常常需要经理们的苦心安排才得以落实,而又有很多露脸的工作不少人争着去做。虽然说环境蕴藏机遇,但机遇其实不在舒适的环境里,只有那些肯吃“苦”的人,才能点亮“环境”这盏灯,找到自己事业发展的机会。
&&& 成长的烦恼
在成长区的时间久了,会渐渐忘记了吃“苦”;当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就时,惰性可能开始滋长;过多享受成长带来的喜悦会使我们又开始留恋舒适区的“成功”感觉。如果开始意识到了这种感觉,成长区实际上快结束了,表示我们又要进入舒适区了,不过是在更高一个层面的舒适区而已。
到了更高一层舒适区时,我们已经体验了一个成长周期的全过程。要继续成长,又需要从吃“苦”开始,重新冲出舒适区进入压力区,再跨越压力区进入成长区。其实事业的成长轨迹就是这样螺旋型向上、反复循环、永无止境的。当然,对于那些不愿意吃“苦”的人,他们的事业发展轨迹是没有什么向上发展规律的。
&环境蕴藏机遇
和前六盏灯不同,环境这盏灯是我们个人事业成长管理模型中惟一的外因。但又是个人事业成长离不开的核心因素。另外,在本书的第二部分,我们将前六盏灯分为个人使命、成长战略、自我修炼三个层次来研究,而每个层次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是不同的。总之,环境这盏灯在我们模型中的角色是不可替代的。
大环境与小环境
环境虽是事业成长的外因,但又对事业成长影响重大。从一般人对环境的影响能力角度,我们可以将环境分为大环境、小环境两种。
&&& 大环境
大环境是一种宏观环境。像国际环境、国家的政治、经济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环境、技术环境以及自然环境等。这些是我们平常人不可以控制的,我们必须去适应这些环境的变化,与时俱进,利用这些环境,并从中发现事业成长的机遇。
大环境对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但每个人能适应和利用大环境的程度却是不同的。如果一个人点亮了自己内因的第一盏灯“态度”,那么大的环境对他来说是机遇无限;否则,大环境对他来说总是各种借口的来源。
虽然我们这些平常人不能直接影响和控制大环境,但不是说我们完全不能影响。只要我们积极关注、不断学习,我们完全可以理解大环境的变化规律,因此我们还是可以找到办法适应、利用、甚至间接影响到大环境的改变。关于个人对大环境的影响,中国自古就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
&&& 小环境
小环境是一种微观环境。像你的朋友圈、你的事业圈、你的邻居、你工作的企业等,这些都是能够由你自己选择决定的。事业圈和朋友圈中的人是对你个人事业成长影响最大的群体。小环境完全可以自己来营造,只是很多人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却还抱怨他人。比如说你想考英语六级,却整天与拖你打麻将的人在一起,最后没有考好,你能抱怨别人吗?
小环境对每个人也都是平等的,因为对小环境的选择权永远在你手里,但每个人所选择的小环境确实各不相同。选择小环境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兴趣主导型;一种是目标主导型。
兴趣可以引导你加入“臭味相投”的朋友圈中,比如说大学的各种社团,企业中各种志趣相投的同事群体等。当然,这时你自己要掌握好兴趣的种类,如果进入了消耗型的(或不务正业)兴趣小组,那么这种兴趣的发展对你的事业前程将危害无穷。
目标也很容易引导你加入“志同道合”的事业圈中,比如说企业里的项目小组,各种跨部门工作小组,同行的各种协会、沙龙、俱乐部等。这些都是明显受目标主导而形成的各种小环境。
怎样界定你的环境?
每个人对大环境与小环境的界定是不同的,这主要取决于他对环境的态度。对于态度积极坚定的人来说,他可决定的小环境范围是相当大的。正像肖伯纳所说:明智的人让自己适应世界,不明智的人让世界适应自己,因此,社会的进步都是由不明智的人推动的。
一般来讲,对于一个在事业上刚要起步或起步不久的青年人,最重要的是分清楚在目前阶段,哪些是自己的大环境,哪些是自己的小环境;然后懂得去适应利用大环境,去创造自己的小环境。这样坚持下去,就会不断扩大自己小环境的范围,就会不断地成长。最后,界定环境可以参照下面的“三有”法则。
&&& ●
有度量去适应那些无法改变的环境
&&& ●
有勇气去改造那些你应该改变的环境
&&& ●
有智慧去区分以上两种环境
突破成长的障碍
个人事业成长的路从来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即使你目标得当,方法正确,在行动中也会遇到各种障碍。比如能力障碍、兴趣障碍、环境障碍等,但最重要的障碍通常来自你的心态。这种心态就是你对自己、对他人、对事情的态度。
对失败的恐惧是最常见的障碍。目标越伟大,你对不能达到目标的恐惧就会越大,过往失败的经历往往是恐惧的根源。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方法是将目标分解成一系列阶段性的子目标,通过逐步实现子目标来建立实现总体目标的信心。改变对失败的态度,正确看待失败,能有效减少你的恐惧。
&&如果行动不够,坚持不持久,你的梦想不会变成现实。懒惰的最大根源就是你对个人事业成长的态度不够坚定,意愿不够强烈。
人们常常在确定了一个目标之后,又有机会面对很多其他的目标,使自己对已确定的目标产生了怀疑。如果禁不住诱惑,久而久之养成了习惯,就会将大量的时间浪费在转换目标上,而不是在完成目标上。目标是一种选择,转换目标也是一种选择。转换的原因来自你对原来目标态度的改变。
嫉妒往往来自与他人的攀比,嫉妒会让自己迷失方向,忘记自己的目标,当然也就无法成长。嫉妒是你对他人持有的错误态度,消除的方法是培养双赢思维与团队精神,将对他人的嫉妒变成对他人的称赞。
自负会让你低估成长中的实际困难,会让你失去别人的帮助。如果一个人长期自负,则碰壁是难免的;如果挫折难以承受,很容易跌向自卑。自负是一种错误对待自己的态度。
&&& 坏习惯
这一条就足以让人无法成长。以上五条一旦经常性出现则表示已形成了习惯。习惯是进入人的潜意识里的东西,必须付出很大代价才能改正。人的大脑从来都是满载的,避免坏习惯的最好方法就是有意识地不断养成并积累好习惯。习惯来自行为,行为来自动机,动机来自价值观,价值观本身就是一种态度。
相信如果我们都能克服以上成长中的障碍,我们的成长将会顺利很多。但人们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成长障碍呢?那就是我们的个人使命还是不够明确,我们的成长动力还是不够强大,如果不信,我们来看一下下面的故事。
从前印度有一位老人,每当他和别人生气的时候就绕自己的房子跑三圈,据说这是他年轻时就养成的习惯。孙子们看到老人跑得这样辛苦,就不断地追问老人为什么这么大年纪还要这样做。老人耐不住追问就告诉了孩子们。原来老人年轻时很气盛,一发脾气就会惹些麻烦,所以每当和别人生气时就回家绕自己的房子跑三圈,一边跑一边想:我的房子这么小,地这么少,哪还有时间和他们生气呀!这样想着想着气就消了,又开始工作了。
后来老了,有时候也会和别人生气,这时他还是会回家绕房子跑三圈。一边跑一边想:我的房子这么大,地这么多,哪犯得着跟他们生气呀!这样想着想着气就消了,又开始工作了。
其实,故事里的“房子”和“土地”只不过是个比喻,就像是奶酪一样,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奶酪,有自己的梦想。如果我们真正将个人使命装在心中,其实就不用再担心有什么障碍,难道还会有使命战胜不了的困难吗?
个人SWOT分析与应用
在企业战略管理中我们经常使用SWOT分析工具,其实这个工具也可以用来帮助我们做成长分析。这个工具一方面向内对自己进行分析,找出强项(Strength)和弱项(Weakness),同时向外对环境进行分析,确定机会(Opportunity)与威胁(Threat)。
你的强项是什么?
不是每一个人都清楚自己最擅长什么。在企业招聘员工的面试中这是一道经常被问到的题,尽管你可以任意回答这样的问题,但是如果你不能清楚自己到底做什么最擅长,即使你过了面试这一关,也过不了绩效考核这一关。
找到你的贴身能力是你选择职业与岗位的重要依据,从本书的第三章中读者可以回顾怎样去挖掘自己的贴身能力,并利用贴身能力帮助你设计未来职业发展方向。
你的弱项是什么?
同样有很多人不清楚自己的弱项,有时候你的弱项已经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一种思维的定式,如果不专心去挖掘,已经很难发现。如果说一只木桶盛多少水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而你连哪块木板最短都不清楚的话,你想将这块木板换掉都做不到。
如果你满怀激情地去面对机会,却屡遭失败,你就应该想一想是否在试着做自己不擅长的事,你是否被不属于自己的机会迷惑了。
环境中有什么机会?
机会永远都存在,但机会只光顾那些有准备的人。你是否抱怨过机会太少,公司里没有你发展的空间,但你是否想过,公司一年提升那么多经理怎么都与你无缘呢?
你永远都可以创造机会,但只有你积极主动、自动自发地做好现有的工作,你才有条件去创造进一步上升的事业轨道。你是否抱怨过现在的工作枯燥,你是否从不愿意做份外的事,但机会只会属于那些愿意多做事并把事做好的员工。
如果你的态度正确了,你在企业中将有无穷的机会,这时你需要清楚自己的强项是什么,如果你具有独特的能力结构,那么很多机会只有你才可以把握。
环境中有什么威胁?
很多人都知道奶酪的故事,奶酪是你的梦想、你的追求,但是你知道奶酪不会永远都那么多。环境中有各种各样的威胁,这些威胁都来自变化。如果你像在温水里游荡的青蛙一样,察觉不到水温在上升的话,那么在威胁来临的时候,你的事业就会陷入困境。
&对环境中威胁的认识来自你的危机意识,只有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职业竞争力才能真正让你在威胁来到时泰然处之。这种危机意识表现在工作中,就是一种不断进取的紧迫感,一种不断自我学习的习惯。
&&& SWOT应用
田忌赛马的故事我们都很熟悉,其实SWOT分析的应用就可以从这个故事中演绎出来。故事讲的是齐国大将田忌,很喜欢赛马,有一回,他和齐威王约了一场比赛。
他与齐王上马对上马,中马对中马,下马对下马,结果比赛了几次,田忌都输了。
后来孙膑给田忌出主意,要他与齐王再比一次。不过这回他改为与齐王下马对上马,上马对中马,中马对下马,结果三局两胜赢了齐王。双方还是同样的马匹,田忌只是改变了一下策略就取得了不同的结果。
这个故事用SWOT演绎出来就是田忌的上、中马是自己的强项,下马是自己的弱项;齐王的上马是田忌的威胁,中、下马是他的机会。田忌用上、中马对齐王的中、下马是用自己的强项捕捉机会,属于进攻战略;用自己的下马对齐王的上马是用自己的弱项丢卒保车,属于支持战略。田忌不用自己的弱项(下马)去捕捉机会(齐王的下马)属于放弃战略;不用自己的强项(上马)去应对威胁(齐王的上马)属于保护战略。
在企业中,一名员工的成长战略也可以同样演绎出来。比如一名销售主管,他的强项是与人打交道,具有优秀的沟通能力,他的弱项是动手能力和对技术的理解;这时公司中新产生的公关经理空缺很可能是他的机会,而正在酝酿的电子交易平台项目可能对他目前工作是一个威胁。这时如果你是这名销售主管,你将如何应用这四种战略呢?
&&& 进攻战略
你的强项是与人打交道,所以公司任何需要这方面能力的职位都可以是你的机会,为了使你的职业生涯更具发展潜力,除了沟通能力,你还应该注意培养管理技能,学习如何带队伍,如何管理团队。如果你能为自己打造全面的人际能力,那么企业中将有很多供你发展的机会。当然,如果你觉得时机成熟了,你可以考虑争取公关经理的职位。
&&& 支持战略
你应该积极配合公司的电子交易平台项目,不要回避新技术对你的岗位带来的威胁,反正技术也是你的弱项,通过参与这个项目也许还能让你的技术素质大大提高呢!
&&& 放弃战略
不需要用你的技术背景去竞争公关经理的职位,这是毫无希望的努力。
&&& 保护战略
不要去考IT认证,不要去做电子商务专家,远离技术岗位,在属于你的机会岗位继续发挥你的优势。
企业中的个人学习
在开始学习之前我们必须先解决三个问题,如果不能明确回答这三个问题,我们的学习就会有很大的盲目性。
&&& 为何学习?
很多忙于学习的青年没有好好思考这个问题就开始学习,他们的逻辑就是技多不压身,多学点儿本事没有坏处。但是如果学习的内容不能为自己的事业目标服务,学习动力又来自哪里?遇到困难怎么办?学会了用不上怎么办?再有如果时间都用在学习和自己目标不相关的东西上,自己的目标还能实现吗?因此最没有价值的学习就是盲目学习。
&&& 学习什么?
学习什么是战略问题。一个人不是学习什么都会同样的容易,也不是学习什么都有同样的激情。在有了清楚的目标以后,学习什么要为自己的事业目标服务,在这个大前提下还要使学习内容符合自己的专长与兴趣。不幸的是,一个人的目标、能力与兴趣有时并不能相互协调一致,这时你必须做出取舍。
如果你的目标、能力、兴趣都非常相符,那么恭喜你!成功对你来说重在行动。如果你的目标与能力非常相符,但与兴趣不符,那么建议你放弃兴趣。如果你的目标与能力、兴趣都不相符,那么你必须放下身段,重新审视你的目标,不然你的目标很容易变成空中楼阁。当协调好了目标、能力、兴趣这三盏灯之间的关系,你就应该知道该学什么,不该学什么了。
&&& 怎样学习?
如果我们清楚了“为何学习”与“学习什么”,那么怎样学习只是方法问题。在第五章中我们介绍了一般性的学习方法:左右脑记忆、画脑图及AVK学习。这里我们再介绍三种特别适合在企业环境中应用的个人学习方法。
实践学习法(learning by doing)
成人学习是一个自主领导的可控制过程,而选择不同的学习方法所产生的效果通常是不同的。研究表明我们会掌握阅读内容的10%、听到内容的15%、亲身经历内容的80%。因此,如果我们能够在做事情的过程中多留心学习,经常总结,其实是收获最大的学习方法。
在企业中我们有无数可以多做事情多学习的机会,但是如果你抱着多做事多吃亏的心态,你就失去了宝贵的学习机会。企业中的员工成长在某种意义上没有秘诀,大部分进步较快的员工是那些不计较多做事情的员工。
当然,如果你努力做事,收益最大的是企业,但是如果你不努力做事,损失最大的是你自己。能够让企业获得最大收益,同时自己又能学到更多本事难道不是最合乎逻辑的吗?
思考学习法(learning by thinking)
记得十几年前我在刚参加工作时,做的是电器连锁店业务员,每天在开店前所有业务员都要做今天如何做好销售的角色扮演。当时分店的经理经常给我们讲一个故事,说的是有两个篮球队采用两种不同的训练方法,其中一个队的教练每天都带领队员训练,他相信最好的球队需要不停的实战练习;而另一个队的教练每天都带领队员在屋里冥想,所有队员在一个房间里按照教练的指引,闭上眼睛假想与对手交锋的各种情形,同时假想自己的各种应对方案,然后每周只做一天的实战练习。经理经常让我们猜哪个队最后获得了胜利,但答案是最终两个队打了个平手。
当时我们用第二个教练的方法每天假想客户走入店面的各种可能情况、可能心情、可能动机,到开店时间后就开始“实战”,后来我们店的销售额果然大幅上升。在企业中很多岗位其实不允许我们一天坐在那里发呆冥想,但我们不能忽视思考问题、总结经验的机会。有的时候想清楚再做比多花时间做更有成效。企业中也有很多岗位,特别是白领岗位的很多工作内容可以应用思考学习法,把事情想通想透再开始行动。
解决问题法(learning by solving problems)
企业界与学术界最大的区别之一就是对于问题的解决方式不同。在学术界,如果一个问题得不到准确的阐述,问题的答案或推理得不到严谨论证,那么这个问题基本上还没有解决,学者们还需要继续努力。但在企业中我们每天都面对大量无法准确描述的问题,这些问题又需要我们必须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所以我们不能按照学术界的标准来解决问题。对于企业中的问题,经常是没有正确的答案,只有合适的答案。
无论在企业中什么样的岗位上,我们都有可能遇到难题。怕担责任的员工往往尽量回避这些问题。由于企业文化的不同,也可能令一些员工不敢越雷池一步或者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但企业中实际的情况是,那些快速升职到重要岗位的员工都是那些敢于承担责任、努力帮助企业解决问题的人。
解决问题的方法很多。是否能够解决问题是能力问题,有没有去尝试解决问题是态度问题。在企业中学习没有捷径,不像在学校里只要会考试就能过关。在企业中学习也不困难,只要敢于面对问题就可以了。而且如果你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所获得的能力决不是你在学校里可以得到的。
企业中的团队学习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彼德·圣吉(Peter
Senge)在《第五项修炼》一书中倡导的学习型组织有两项重要的修炼就是个人学习与团队学习。
团队学习首先需要基础条件。如果员工之间很少有沟通活动、很少有团队合作,那么团队学习还提不到日程上来。
团队学习还需要一种意识。如果大家有很多团队协作的机会,但是员工之间缺乏信任,彼此思想封闭,那么团队学习也无法深入。
团队学习更需要一种行为,必须将愿望变成行动,才能相学互长。
企业中的团队学习是企业巨大的财富,也是员工最好的学习资源。到外边学习通常是需要付费的,而企业中员工之间通过团队交流相互学习,却是免费的。
对于个人意志力弱、毅力不强的员工,如果能在团队中学习成长也是扬长避短的方法。
团队学习永远是相互的。即使你向大家传授你的经验,你的传授本身就是对你个人沟通能力的再一次学习与提高,而且其他人的反馈又是你对传授内容的再次学习与提高。
团队学习还可以是跨部门的,各种项目小组通常是最好的团队学习机会。
从知识到能力
当今是信息爆炸的时代,也是信息免费的时代。如果能将信息进行过滤和有效集成就会形成有价值的知识。但是在企业中,只有知识还不够,企业需要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更需要有能力的人。因此我们在企业中的学习就必须能够做到从知识到能力的提升。
比如,你是企业的一名律师,无论你法律知识多么丰富,如果你不懂企业的业务,没有企业所在行业的背景,缺少务实的人际沟通能力,那么你对企业的贡献是极其有限的。而要将知识提升为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能力,最好的办法就是融入企业中的各种项目小组中,在团队合作中相互学习。
企业中的团队学习与在学校里的学习不同,前者通常从实际问题入手,而后者通常是从书本知识开始。企业中的团队学习一般经历下面四个阶段。
工作小组被任命负责一个项目,很多情况下这是一个没有成熟方法的新任务或是对旧问题提出了新的高标准要求。这时大家开始初级实践,尝试各种已知方法。
小组很快遇到困难,原有方法无法解决问题,于是整个小组开动脑筋,进入深度思考阶段。
无论采用了什么样的思考方法,要解决问题通常需要突破原有的思维定式,在问题概念上得到升华,这时小组可以在新的概念基础上构思解决问题的方案。
将基于新概念的解决方案进行实施就发展到了应用阶段,这时我们已经实现了从低级能力到知识引用与拓展、再到高级能力的提升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一名队员的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头脑风暴法
这是企业中解决问题最常用的方法。由于这种方法以激发发散型思维为主要手段,因此对企业中常见的低结构性、非技术性问题非常有效。
头脑风暴首先需要一个小组和一个要解决的问题,通常这是一个没有正确与错误答案的非技术性问题,大家在一起就是要用集体的智慧找出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案。
什么是个人事业成长管理
个人事业成长管理是一个持续的学习与实践过程。即通过高效利用自身的时间与能量资源,不断自我修炼,打造个人核心优势,准确定位事业发展道路,以达成事业目标,从而实现有价值的人生梦想。这个定义包含了下面几层内容:
持续的过程:这是一个终身学习与实践的过程。这里强调的是行动,面对各种环境而能持之以恒的行动。行动是事业的起点,环境是事业的成长土壤。
时间与能量:时间是生命的组成单位,体能、情能、智能是完整生命所需要的最基本能量。管理自己的时间与能量的方法决定了事业成长的速度;方法与行动的有机结合使我们不断得到自我修炼。
事业定位:根据贴身能力选择职业;根据个人兴趣选择行业。从人生梦想的目标中分解出自己的事业目标,再利用能力与兴趣的有机组合确定最佳的事业成长战略。
人生梦想:事业是生命的基础,但不是生命的全部。人生应该精彩,应该让生命中所有有意义的梦想成为现实。而决定这一切的是我们的态度与目标,即我们的个人使命。
学习个人事业成长管理是一个有意识的过程,开始踏入这个领域通常是从开始意识到这门学科的价值时开始的。
个人事业成长有规律吗
我们将个人事业的发展分为五个阶段,并分析了每一阶段里个人事业成长的一般规律。
少年期(16岁以前):事业成长属将来时。学习与成长的需求主要来自外力驱动。这个阶段家长、老师及周围的生活环境对将来的个人事业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
青年期(16~36岁):事业成长进入现在时,成长的动力通常来自个人独立生活的压力。这个时期既是事业发展的起点,也是事业发展的分叉点,同班同学迈出校园后就各奔东西。周围人对自身的影响仍然很大,自我成长意识亦开始觉醒。这个时期如能正确地给自己事业定位,并对前程作出战略性规划,则今后会受益终生。另外,爱情的发展及家庭的建立亦会给事业成长带来很多变数。
中年期(36~56岁):事业成长需求靠自我意识驱动,外部因素影响减弱。繁重的家庭负担既是事业发展的动力也是成长的包袱。这时20年前的同班同学已经很难全体聚会。人们开始对自我在社会中的地位非常敏感。事业成功者已高高在上,平淡者安于现状,自弃者怨天尤人,人生之千变万化在这时开始充分体现。
老年期(56~72岁):事业成长需求主要取决于上一阶段的事业状态。成功者很容易再创辉煌,平淡者已开始退休养老,自弃者已大都不可救药。能在这时从平淡与自弃中崛起而取得事业成功的是那些少数的大器晚成者。
晚年期(72岁以后):对大多数人来讲,事业成长早已是过去时。仍然活跃在自己事业领域的只有那些实现了自身最伟大人生梦想的社会精英分子。
我属于什么成长类型
我们重点研究青年期(16~36岁)的个人事业成长管理,根据青年人的态度取向与态度强度将事业成长分为四个类型。
安逸型:以安稳舒适为人生追求目标。没有太大野心,以做好本职工作为主,不喜欢挑战,不愿意变化。选择职业看重稳定性与福利待遇,依赖性强。安逸型到了青年期,很多人会成为企业的负担,他们不如意时容易变得消极,不思进取。
功利型:通常野心不小,但以利益驱动为主。成长目标着重现实与物质标准,职业选择看重高收入、快速成长。能够承担风险,适应变化,通常不安于现状。
平衡型:既愿意奉献,也要求回报;既看重名誉,也需要利益。事业方面追求平衡发展。既有丰富的精神世界,又要达到一定的物质标准。事业选择现实与长远发展相结合,通常有一定野心,属安逸型的升级版。
超越型:追求自我价值实现,事业成长重在长远目标,人生态度积极坚定。职业选择重在能力发挥,行业领域符合个人兴趣,属功利型的反转版。
天生的超越型是很少的。大多数人都因自己少年期的成长历程不同,到青年期就初步形成了其他三种类型之一,但随着自我事业成长意识的觉醒,很多人都能够经过学习与实践而发展成超越型。
需要强调两点,首先是每种类型并无好坏之分。每个人都有理由选择任何适合自己的事业发展类型。其次,说某人是属于什么类型,绝不表示他就是100%的某种类型,通常一个人同时具备所有类型的某些特征,只是在某一时期某一种类型表现突出而已。
如何改变你的态度
让态度积极
1.相信态度是一种选择!
2.同态度积极的人在一起!
3.了解态度积极的好处!
4.建立远大的个人目标!
5.自我激励与亲身实践法!
6.通过丰富生活使态度积极!
让态度坚定
1.建立信念!
2.迎接挑战!
3.千锤百炼!
为什么我们需要目标?
哈佛大学对毕业生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在 一群优秀的毕业生即将走出校门之前,哈佛对他们进行了一次关于人生目标的调查:
& 3%的人有自己清晰的长远目标,
& 10%的人有清晰但比较短期的目标,
& 60%人只有一些模糊的目标,
& 27%的人没有目标。
25年过后,哈佛再次对这群学生做了跟踪调查,结果却令人吃惊。那3%的学生几乎都成了社会各界的精英,行业领袖。那10%的学生也都是各领域的专业成功人士,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事业有成。那60%的学生基本上属于社会大众群体,生活
在社会中下层,事业平平。 那27%的学生过得很不如意,工作不安定,常
常抱怨社会、抱怨政府、怨天尤人。
如何制定你的目标?(SMART方法)
S(specific)“具体”:不要设定“我要减肥”这类含糊的目标,而应定下具体目标,如“我要减重五公斤”。
M(measurable)“可以量度”:
不要设定“加强体力”或“减轻压力”之类无法测量的愿望,最好要有明确的数字,这样才有可量度的目标。例如,设定每星期上健身房三次,每次一小时;每星期探访祖母,并共进晚餐;或每星期吃巧克力不超过20颗等。
A(achievable)“力所能及”:要是你平时不运动,就别妄想参加2012年的奥运会。不如买一个计步器,开始每天走几步。不要好高骛远,就算跨出一小步也是好的开始。
R(relevant)“契合的”:如果选择了不符合自己习性的目标,刚开始实行时也许兴致勃勃,但几星期后难免失去热情、半途而废。不要一错再错,务必选择和自己真正“契合”的目标。
T(time-conscious)“时间观念”:最后,明确设定给自己多少时间来达到目标,这样就可以衡量成败,或是提醒自己,得加紧脚步赶上预定的进度了。
如何实现你的目标?(DREAM方法)
Define your goal:明确目标
Realize your& Current
position:认识现实位置
Engineer your action plan:规划行动计划
Act:去行动,去实现
Monitor your Progress &
goal:检测进步、追踪进度
你的目标一定是一个直观的内在实体,针对你的目标,你可以制作你如何达成这一目标的个人“梦想板”,将你要达成目标的计划与方式方法,以及实现这一目标的内在因素明确地记录下来,你所希望达成的梦想目标在哪里,是什么,你将如何去向它靠近,直至最终将它抓握在你的手心。
1、列梦想清单“dream
列出你一个月、一年或一生中所最想要达成的每一个目标。
2、排梦想目标的优先顺序。
例如:你现在想在同一个月内要房子,要车子,要业绩上升……那时间一定无法分配。
3、为目标设立期限。
没有期限的目标只是梦想,如果是长期目标,一定要分成短期行动步骤。
4、找出核心目标。
自我设问:“当我实现了哪一个目标梦想之后,那其他的目标都可跟着实现?”如此,你就能明白自己的核心目标在哪里。
5、明确达成目标的原因和理由。
我为什么要达成这个目标,为了达成这目标,我必须成为怎样一个人?在哪些方面必须要改变?
6、找出达成目标的最大障碍。
当你克服了达成目标中最大的障碍,其他一切都将变得简单。
7、制作“梦想板”图画。
潜意识的运作来自于明确的画面。假如你梦想在某年某月买一辆车,请你把这辆车的颜色、款式等描述得一清二楚,并找来具体的照片,贴到你的“梦想板”上,来引导自己的思维从这方面思考。
8、经常复习目标。
随时念着你的目标,浏览自己的“梦想板”,来刺激你的目标意识,不要有负面抗拒思想,遇到困难的时候,念你的目标;想与别人吵架的时候,马上念你的目标……
9、制定方法与步骤,并付诸行动。
为你的梦想制定好正确的方法和步骤,并采取大量的行动。计划越详细,你成功的机率越高。有好的方法和步骤,不付诸行动,一切的一切都毫无意义。
开发七种智能中心
数学逻辑智能
语言文字智能
视觉空间智能
身体运动智能
音乐旋律智能
人际关系智能
自我认知智能
挖掘你的贴身能力 (Transferable
Skills),贴身能力决定职位
发掘你的兴趣和志趣,加以区分,志趣决定工作领域
按照兴趣的性质我们可以将兴趣分成消耗型、平衡型、成长型、超越型。按照兴趣的程度我们可以将兴趣分成有趣、乐趣、志趣三个阶段。&
兴趣的发展类型
1.让你个人使命服从公司使命,
2.将公司目标作为你个人目标的指引,
3.想象你出色完成工作后的成就感,
4.把工作当作你自己的私事,
5.要有责任心、上进心、事业心!
6.让工作成为你生活的一部分,
7.改变你的工作方法,
8.让你的工作有明确的目的,
9.让你的工作有足够的挑战,
10.对工作抱积极乐观的态度,
11.相信努力工作是你获得财富与快乐的唯一途径!
个人时间管理方法(象限分类法)
如果你能做好第二象限——重要而不紧急的事,你就不需要常常救火似的忙第一象限——重要而紧急的事。
你80%的时间都应用在第一、二象限的事,杜绝第四象限——无关紧要的事,控制第三象限——紧急而不重要的事。
个人能量管理方法
情能优先,智能至上,体能置后
在企业环境中的学习方法(团队学习)
在企业环境中的学习方法(个人学习)
让行动成为习惯
了解行动过程中的四个发展阶段
工作热情高,盲目性大,目标设定任意
性较大,态度积极,方法随意。
工作激情降低,遇到困难容易产生惰性,
易转换目标或降低目标标准,急需时间
管理与能量管理。
大多数人已思想动摇,开始怀疑自己能
力,或是怀疑自己目标的可行性。很多
人会在这期间放弃原来行动。
只有少数持之以恒的人可以达到这个境
界,获得阶段性成功!
行动计划的制定(ACTION PLAN / FIRST)
创造环境实现个人事业成长
利用环境规划个人事业生涯
适应环境让自己融入工作岗位
《照亮你前程的七盏灯》
一定要看《照亮你前程的七盏灯》,应该熟读,然后指导你的行动
《照亮你前程的七盏灯》是一本帮助青年提高职业素质及自我成长管理技能的实用书,书中将个人事业成长的七个要素喻为七盏灯。指导青年人从个人使命、成长战略、个人修炼等三个层面管理个人职业的生涯。
态度决定一切!
目标高于一切!
能力创造价值!
兴趣制造快乐!
方法决定速度!
行动成就事业!
环境蕴藏机遇!
本书致力于挖掘人们取得事业成功的充分条件。就是说,只要你认为自己的事业还不够成功,那么你在本书中一定可以找到你没有成功的原因。然后通过学习和行动来实现你的梦想。&
决定你事业成功的条件可以成千上万,然而,如果你将所有要素进行分类、合并、提炼,最后真正核心的要素只有七个。&
事业=F(态度、目标、能力、兴趣、方法、行动、环境)
态度决定一切
我们认为态度存在于这个函数的每个组合项中,也就是说如果态度这盏灯不亮,则其他所有灯的亮度几乎不起作用。个人事业是否成功,首先取决于态度,然后才取决于能力和目标,在我们的模型中,态度这盏灯通过两个箭头控制能力与目标两盏灯。
从前,有两个品学兼优的秀才一同进京赶考。就在他们进京的路上碰到一支出殡的队伍。其中一个秀才心里一惊,心想:坏了!我今天真不走运,考试路上碰到棺材,预示着考试不会顺利。后来他一路走一路在想棺材的事,一直到上了考场都无法集中精力,结果他文思枯竭,名落孙山。另外一个秀才一开始也是心里一惊,但转念又一想:棺材,棺材,这不是升“官”发“财”吗?于是他越想越高兴,觉得今天运气真好,预示着他考试会马到成功。后来他果然在考场上春风得意,文思如泉涌,最后金榜提名。从京城回到村里,他俩都对别人说:“这棺材真灵!”
态度如何影响工作
&&& 什么是态度?
翻开英文字典,我们可以找到attitude(态度)的解释为a manner of feeling and
behaving。就是说态度是情感与行为的表现方式。这其实是对态度外在表现的一种解释。实际上,在我们的头脑深处,有一种潜意识里存在的东西,那才是我们态度的根源,这个东西就是思维定式(mind-set),
既我们所说的观念与看法。
态度岂止影响我们的工作,其实态度每时每刻都影响我们的生活与人生。但是只要我们能从工作的视角理解掌握态度对我们的影响,那么它在其他方面的影响,道理也是相通的。
态度影响工作的三个层面
&&& 你工作快乐吗?
1.你也许会说,那要看做什么?要是做我喜欢的事我就会快乐。好了,假设你得到了你喜欢做的工作,但要求你做得很快,每天不停地做,你会怎样?
2.你也许会说,那要看要求多高?如果要求不高,做得快点儿我也快乐。好了,假设现在不仅要求你做得快,更要做得好,不准出差错,使你每天都超时作业,那你会怎样?
3.你也许会说,那要看给多少钱?只要钱多我做什么都会快乐。好了,假设这份工作给你很多钱,但同事们都很嫉妒你,你会怎样?
4.你也许会说,那要看老板对我好不好?只要老板对我好,同事嫉妒算什么。好了,假设老板不领你的情,每天都训斥你,你会怎样?
5.你也许会说,那我可受不了,我肯定不会快乐的,我也许会辞职不干了!
够了,我们不需要继续往下问。只要你认为你工作是否快乐取决于外部因素,我们就一定能找出一种理由让你不开心,就是说你永远都不会快乐。原因很简单:世界是不完美的,这种客观因素永远存在。
其实,你能够让自己工作快乐只有一个办法,就是你选择快乐地工作。这种选择来自你内心深处对工作的看法与观念,即你对待工作的态度。
只有你有了内在的快乐法则,才能使你在任何情况下都工作快乐;只有你工作快乐,你才能生活快乐,你的生命才有价值。就是说你要想工作快乐,你必须先做一个快乐的人。
下面让我们看看快乐的人是怎么看待工作的:
1.虽然这个工作我暂时还不感兴趣,这么复杂、枯燥、费力不讨好的事很多人都不愿意做,但这种事竟然落到我头上,真是太好了!我一定要找到一个改进的方法,使这个工作变得简单、有趣,并能为公司创造价值。成功者就是要做别人不愿意做的事,我有这样的机会真是太开心了!
2.虽然工作这么忙,我还是很庆幸,因为如果工作不忙,我能学到什么呢?这样的事竟落到我头上,真是太好了!工作量大是对我个人时间管理技能的考验,成功者就是要比别人多做一点儿,我这么年轻就能有机会学习高效率工作,真是太开心了!
3.虽然工作标准要求这么高,我还是很高兴,因为如果不难,还要我干什么呢?这种事竟然落到我头上,真是太好了!我一定要面对挑战,成功者就是要做别人做不到的事,我太走运了。
4.虽然这份工作收入不算多,但我还是很开心。因为这个收入对我是合理的,能够有合理的收入就是幸运的。其实收入是否合理很好评估,你不能和同事比,和别人比你永远都不会觉得合理。只要你还不能找到一份比现在收入更高且又让你喜欢的工作,那么你现在的收入就是合理的。收入能够合理难道还不开心吗?
5.虽然老板经常训斥我,我还是很开心。老板训斥我的时候确实有我做得不够好的地方;我做得好的时候老板不是也表扬我吗?这么好的老板上哪儿去找,难道每天只分配给你工作,对你不理不睬的才是好老板?我无法选择老板如何对我,但我可以选择如何对待工作!
想一想,如果我们对待工作能选择这样的态度,我们的工作能够不快乐吗?
你工作有效率吗?
如果说工作效率也由态度决定,一定会有不少人提出疑问:“如果态度就能决定效率,我们还要能力干什么?”没错,如果你有方法,你可以做得快;如果你有能力,你可以做得更快!但如果你什么都不想做,你会比谁做得都慢!
为什么很多有能力的人无法成功?为什么很多聪明的人无法成功?你有没有做好一件事首先取决于是否想做好这件事,然后才取决于你是否能做好这件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女老板坐我脸上尿小说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