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中国城市发展水平指标综合发展指标2016的排名

您现在的位置:
2016年中国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排行榜【完整榜单】
  2016年中国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排行榜【完整榜单】
  【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排行榜】最近,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在港发布2016年中国城市综合竞争力排行榜,现在的上海继续就是排名第一,香港及深圳的话就是位居第二及第三名。
  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会长桂强芳在当日的记者会上表示,本次发布的榜单是该机构历时一年、对中国358个地级以上城市的综合竞争力进行分析比较后的最新研究成果。
  他表示,2016年香港经济持续保持平稳增长,在全球范围内仍显现出比较优势,但社会内耗在一定程度上阻滞了香港经济增长的速度。此外,在全球经济萎缩的背景下,深圳坚持创新驱动、转型升级及绿色低碳等发展方向,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GDP增速为8.7%,表现优异。
  位列第四至第十名的城市分别是北京、广州、重庆、天津、苏州、杭州及南京。上海在该评比中已是连续4年排名首位。
  &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经济、社会、环境和文化4个系统,由综合经济竞争力、人力资本教育竞争力等10项一级指标、50项二级指标和216项三级指标等综合计算而成。
  该机构当日还发布了其它15项排行榜,包括6项中国城市的分类榜单及9项全球国家与城市的分类榜单。其中,全球国家(经济体)竞争力排行榜中,美国、中国及日本分列前三名;中国城市成长竞争力排行榜中,深圳、天津及重庆分别位列前三名;香港在全球最开放城市排名中位列第三,在中国最安全城市排名中位列第一。
  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1998年在香港注册成立,是中国较早涉足城市竞争力研究领域的学术机构,2002年推出第一份中国城市竞争力排行榜。   南方财富网微信号:南财
南方财富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48小时排行2016年城市竞争力排行榜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2016年城市竞争力排行榜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剩7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登录人民网通行证 &&&
2016中国智慧城市建设与发展综合影响力评估指标发布
日13:45&&来源:
中国网11月23日讯 日,中国信息化研究与促进网、中国人民大学智慧城市研究中心、国衡智慧城市科技研究院在“2016中国信息资源管理论坛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与大数据资源管理研讨会”上联合发布了《2016年度中国智慧城市建设与发展综合影响力评估指标体系》。本次大会由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中国信息化推进联盟信息化协同创新专委会主办,中国人民大学智慧城市研究中心、国衡智慧城市科技研究院承办,会议在人民大学逸夫楼二层圆满闭幕。
出席大会的领导和嘉宾有工业和信息化部原副部长、北京大学教授杨学山、中国人民大学原常务副校长冯惠玲、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会委员、信息惠民国家试点城市建设指导专家组组长宁家骏、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院长张斌、信息学院院长文继荣、统计与大数据研究院院长艾春荣、大数据与信息资源协同创新共同体主任赵国俊、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智慧城市联合实验室首席科学家万碧玉、北京信息资源管理中心副主任穆勇、中国信息化推进联盟信息化协同创新专委会副主任教授安小米、中国信息化推进联盟信息化协同创新专委会秘书长王金祥、中国人民大学智慧城市研究中心副主任许伟、复旦大学数字与移动治理实验室主任郑磊、中国科技产业化促进会新型智慧城市研究院院长王学德、国衡智慧城市科技研究院院长曾勇以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山大学、华为、EMC等国内外知名智慧城市、大数据学术和运营机构参加。
图为大会合影
图为2016年中国智慧城市建设与发展综合影响力评估指标体系
会议最大的亮点是由中国信息化研究与促进网、国衡智慧城市科技研究院院长曾勇代表中国信息化研究与促进网、中国人民大学智慧城市研究中心、国衡智慧城市科技研究院发布了《2016年度中国智慧城市建设与发展综合影响力评估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充分运用系统化思维,参照国务院、国家发改委、中央网信办、住建部、工信部等权威机构的指标,创新性提出包含智慧基础运营、智慧管理服务、智慧经济人文、智慧综合保障等四大类五十八小类的综合评估指标,并首次确立了智慧城市建设必须围绕智慧经济人文为中心的运营理念,把先进的网络大数据信息技术与城市建设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推动全国建设真正以人为本、各具特色的智慧城市。通过综合影响力评估,引导我国智慧城市发展的唯一方向就是提升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使得人民安居乐业,产业兴旺发达、社会富足和谐。本次由国际级评估权威中国信息化研究与促进网、国衡智慧城市科技研究院联手全国顶级学府中国人民大学智慧城市研究中心的强强合作,必将为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注入全新的动力与活动!
(责编:李楠楠、张雨)
全国范围内摸底排查:农村留守儿童902万今年3月,民政部、教育部、公安部印发通知,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农村留守儿童摸底排查工作。从总体规模看,全国共摸底排查出农村留守儿童902万人。
环保部公布东北地区大气污染物涉嫌超标企业名单针对东北地区近期持续出现的重污染天气过程,环境保护部网站5日公布了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发现的东北地区大气污染物排放数据异常、涉嫌超标的企业名单。《中国城市综合发展指标2016》简评: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有益参考
字体:[][][]
  国家发改委发展规划司和云河都市研究院共同编制的《中国城市综合发展指标2016》一书,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从环境、经济、社会三个维度对城市发展进行测评,体现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年)》关于“把生态文明理念全面融入城镇化进程”的要求,对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该书在指标设置方面,在社会、经济、环境三个维度下分别设置3个二级指标,每个二级指标又包含3个三级指标,27个三级指标由133条细分指标支撑,形成了比较明晰的金字塔结构,便于对城市状况进行定量分析。在数据采集方面,充分利用各级政府部门的统计数据、互联网大数据和地理空间数据,全面覆盖我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在评价方法方面,引入国际通用的“偏差值”概念,将庞杂的数据换算成可比较的指标,并形成对各个层级指标的评价,翔实而又立体地分析各个城市的发展状况。
  对于城镇化中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该书给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比如,对于城镇建设中出现的环境污染、交通拥堵、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等问题,该书认为,局部人口密度与城市基础设施和管理能力不匹配是造成诸多“城市病”的重要因素。因此,需要对城市和区域空间进行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合理布局生产力,积极发展城市群。(李昕)
上一篇:已是第一篇
已是最后一篇
责任编辑:王文宇
用户昵称: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中国城市综合发展指标2016《大城市群发展战略》读书笔记 - 简书
中国城市综合发展指标2016《大城市群发展战略》读书笔记
用指标体系来直观而数据化的审视城市,以城市群的思维方式来研判断一个城市的未来走向,这是一本简单易读清晰流畅的书。这篇笔记更偏见于摘要,不涉及思考,适用于没时间精读这本书的小伙伴,在10分钟内了解这本书的核心内容。一、从项目组成员构成看报告指标指向从其项目成员组成来看,其专家组成员由经济学家、环境学家、信息专家和发改系统为代表的政府官员为主,其中包括四位日本学者(含环境卫生线2位、咨询专家、森大厦会长),考虑其组成原因或基于日本近年极为成功的城市更新经验。专家组组长及主编由东京经济大学教授周牧之、国家发改委发展规划司司长徐林组成。周在序言中的核心观点为:城镇化在宏观上最重要的是通盘考量的顶层设计。特别强调城市规划制度和建设机制。建议从发展规划、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交通规划、环境规划、产业规划上实行多规合一。并特别强调数字分析与管理能力。值得注意的是,他在序言中用“三维视角审视绿色”一节,概括了本书对中国城市综合发展三项核心指标(环境、社会、经济)。认为整个指标体系设置都具备强列的””绿”,这个“绿”字,实际上与德思勤长期坚持创新探索的还城市碧水蓝天的目标统一,可以理解为德思勤所追寻的环境友好、社会生活有文化而美好、产业创新更可持续的理念,前瞻了中国城市发展指标,我们在方向上,走在了政策的前列,处于国内甚至国际领先水平。而我们通过实践所建设成功的“10分钟生活圈”,正是契合了环境、社会、经济的三项综合指标的要求,才成功将传统的红星商圈提质为德思勤商圈,成为湖南省现代服务业聚集示范区。二、指标体系构成全书采用的是以指标体系量化评价指标城市的研究报告方式。其指标对象城市涵盖了四个直辖市、27个省会城市、5个计划单列市(大连、青岛、宁波、厦门、深圳)及259个地级市,指标数量完整涵盖国内所有城市(不含港澳台)。其指标结构设计为3*3*3结构,顶层大项为环境、经济、社会,具体为环境自然生态水土禀赋气候条件自然灾害环境质量污染负荷环境努力资源效率空间结构紧凑城区交通网络城市设施社会生活品质人居环境消费水平生活服务传承与交流历史遗存文化场所交流社会治理人口素质社会秩序社会管理经济经济质量经济总量经济结构经济效率发展活力商务环境开放度创新创业城市影响城乡一体广域设施广域辐射依据这套评价指标结构,前三甲排名如下:综合排名:北京、上海、深圳环境排名:深圳、宁德(福建省内城市)、呼伦贝尔(内蒙省内城市)社会排名:北京、上海、天津经济排名:上海、北京、深圳综合排名前十城市: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天津、苏州、杭州、重庆、南京、武汉。值得注意的是长期的北上广深转变为北上深广,广州跌出前三,是因为其在环境及经济两项指标上,均与深圳产生了差距。G20后杭州崛起,其在社会指标一项表现出众。在这四项排名中,长沙仅两项上榜前20,其中综合榜单排名第18,经济排名第17。整体来看,表现尚可。但远逊于直接竞争城市武汉(综合第10、社会第9、经济第11)三、全球大城市概述城市排名之后,全书重点讲述“大城市群战略”。介绍到截止2015年全球城镇化率上升至54%,城市人口达到39.6亿人。预计到2050年发达国家将达到85.4%,发展中国家将达到63.4%。其中中国2015年已达到56.1%。到2015年,全球千万级人口的超大城市全球达29个,居住人口4.7亿,占全球人口的6.4%,其中亚洲17个,南美4个,非洲3个,欧洲3个,北美2个。预计至2050年将增加至41个。周牧之陈述,超大城市的特征有二,其一是人口规划巨大化,其二是发展中国家化,预计至2030年,前十超大城市除东京外,均为发展中国家城市,尤其是东亚城市。中国上榜的为上海、北京。书中图表显示2015年全球人口前30城市中中国上榜城市依次为:上海、北京、重庆、广州、天津、深圳。四、大城市群战略有超大城市以后,城市群的发展是必然的。大城市群,指以超大城市为中心,通过高速交通网将复数城市连接成一体的城市连绵地带。具有巨大的人口规模和众多各具特色的产业集聚,是国际交易和交流的重要平台,在政治、经济、文化、信息、科技、金融等功能上引领国家甚至世界。首倡大城市群概念的人是法国地理学家戈特曼,将大城市群的成因总结为凭借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交通区位条件吸引大量移民,形成大规划工业集聚、消费市场和商业金融功能的体系化的城市群组,可谓恰当。六、大城市群重要特征值得注意的一个城市群发展的重要特征是:临海城市大发展。截至2015年,全球千级国际经合组织成员国中,千万级超大城市有6座:东京大都市圈、大阪近畿都市圈、纽约、洛杉矶、巴黎和伦敦,其中除巴黎外均为临海的“港口城市”。本书将全球29座超大城市划分为三种类型:1、依托港口发展的“临海型”城市;2、在内陆地区作为国家政治文化中心发展起来的“首都型”城市;3、在内陆农业人口密集地区作为中心城市发展起来的“农区型”城市。可以看出临海占绝对强势,达19座,占比超七成。首都型8座。农区仅2座,均位于发展中国家。发源于海洋经济时代的“临海型”城市,大交流、大交易、大物流功能在信息化、全球化时代港口功能虽弱化,但其长期蓄积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为其在全球化时代成功打造了信息、科技、文化和艺术的交流港,优势可持续,并成功形成了港口城市与其腹地在功能与空间上逐渐扩张成一体化的大城市群。复杂的大城市圈和众多周边中小城市通过集聚和互动,深化为“大城市群”。全球最具代表性的大城市群有以纽约、华盛顿、波士顿为中心的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东京、大阪、名古屋为中心的日本太平洋城市群。而中国则有以江浙沪为中心的长三角城市群(26城),以港广深为中心的珠三角城市群(9城),以北京、天津、河北为中心的京津冀城市群(10城),三大经济引擎,2014年即贡献了全国GDP的36%,全国货物出口占比73.2%,实际利用外资占比44.4%。全球三大城市群中个人认为最有意思的是日本环太平洋城市群,又称东海道大城市群。这个城市群由东京大都市圈、名古屋都市圈、大阪近畿都市圈3大都市圈,,由东海道新干线、东名高速公路及正在建设中的磁悬浮中央新干线连接为一个整体的大城市群,以占全国21.4%的国土面积,生活着60%的人口,创造了日本66%的GDP和62.4%的制造业附加值。海运、填海造地、城市更新、快速交通网功不可没。七、中国三大城市群的形成原因报告认为,中国的三大城市群形成,得益于优厚区位条件,善用世界资源,新型产业聚集的巨大化,文化科技和高端服务业中心地位凸显四大条件。其中区位条件为三大城市群带来生产、物流、库存和时间成本上的低成本,占据了对接全球供应链各环节的专业性和灵活性条件。具体体现为1、港口建设:当前全球前10位的集装箱港口中,中国占7席。除第7位的青岛,冠军上海、季军深圳、4名香港、6名宁波-舟山、8名广州、10名天津均位于三大城市群。2、机场建设:报告指出,三大城市群是中国航空最便捷的地区,全国旅客吞吐量占比43.6%。货邮吞吐67.8%。两项表现更为突出的是长三角。全国城市中“机场便利性”排名前30城市中,三大城市群占12席,其中前4的上海、北京、深圳、广州均为三大城市群成员。珠三角目前建有以广州白云、深圳宝安为核心的7机场航空体系。其中白云机场旅客吞吐、货邮吞吐均排全国第三,航班数亚洲第5(香港国际机场此项亚洲第7)。长三角拥有上海浦东、虹桥等16机场,其中浦东旅客吞吐全国排第2,货邮吞吐全国排第1,航班数亚洲第4。京津冀拥有首都国际等7机场,首都国际机场旅客吞吐全国第1、货邮吞吐全国第2,航班数亚洲第1。便捷的航空运输条件支持了全球供应链在三大城市群的高速运转,成为促进其交流经济发展的重要推手。3、高速、高铁:三大城市群拥有占全国总长24.3%的高速公路网,是全国密度最高的地区。拥有占全国总长19.3%的高铁网,密度全国第一。报告指出,“高铁运行车次”排名前30城市中,三大城市群占10席。其中前6位的广州、上海、北京、深圳、天津、南京均为三大城市群成员。高速、高铁优势不仅大幅度压缩了三大城市群与全国各地的时间、空间和经济距离,更将三大城市内部紧密相连成一个高速互动的有机体。世界资源的大规模利用,集中阐述的是三大城市群凭借临海型城市优势,尤其深水港大规模高效率利用海外优质石油和天然气等的能源效率优势。认为能源利用效率的增大不仅提高了其经济效率,更拉大了其与内陆地区的效益差距。更导致了中国的国土利用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未深入阐述为HOW、WHY)。新型产业集聚的巨大化,集中阐述的是信息技术发展,供应链跨国境扩展,发展中国家获得工业化发展弯道超车机遇,尤其是全球供应链构筑过程中,谋求全球最优生产和最优配套的机遇。三大城市群基于交通区位优势,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电子产业、汽车产业和机械产业集聚地。中国的出口工业高度集中在三大城市群,报告指出工业总产值排名前30的城市所占份额为42.4%,而三大城市群所占份额为全国的37.7%,但在全国货物出口中,排名前30的城市占比高达80.4%,三大城市群的份额为73.2%。货物出品向三大城市群和排名前30城市收敛的程度远高于工业总产的现象说明,三大城市群工业经济的品质远超国内其他地区,可以预见,以出口工业为代表的高品质工业经济将会越来越向三大城市群为主的工业经济上位城市收敛。文化科技和高端服务业,特别是高端服务业,三大城市群领跑全国。报告重点对零售业、医疗、文化、体育、金融、高等教育、科学技术等领域进行测评,结果指出三大城市群在这些领域发挥着向全国提供高端现代服务业的中心作用。城市通过核心竞争力吸引外部的人才、资金、信息壮大自身的机制被称为“吸管效应”。以上测评领域均为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元素,三大城市群在此板块将进一步发挥吸管效应。八、大城市群时代的挑战和课题报告认为,当代大城市群的基本概念可以定义为,由多个大城市圈聚合而成的关联紧密的高密度城市连绵空间。在这个空间里除核心城市外,存在着众多的大中小城市,不同层次的城市功能在密集的空间范围内有机地相互联动。城市间的时间距离和经济距离被高密度的高速交通网络缩短,城市间交流和交易所产生的活力是其效益所在。报告指出的挑战集中在人口大流动、城市加密与缓密、知识经济发展、服务经济高度化、生态环境挑战、内陆城市群发展6个方面。其中1、报告中针对影响城市发展的人口研究板块,将每平方公里4000人以上的连片地区定义为人口密集地区(简称DID)。深圳DID人口比率居全国榜首为90.4%,报告指出,中国城市群发展存在着明显的人口密度过高造成的“局部过密”和DID人口比率偏低城镇化水平落后的结构性问题,更进一步指出这些结构性矛盾是造成中国城市交通问题、环境问题、生活不便、服务业经济欠发达等诸多问题的重要根源。其中人口密度过疏是拉低产业,特别是服务业生产性的重要原因。也是增加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成本,加大财政负担和能源消费的要因。而过度密度造成的城市病则挑战城市的组织能力和基础设施水平。指明中国未来大城市群发展所面临的重大挑战是提高城市的建设管理水平,建设科学的高密度社会,在整体提高密度的前提下,规避局部过密,形成城市管理和基础设施水平与人口密度的匹配。这个部分涉及到DID人口比率和DID人口密度两个概念。我个人的理解DID人口比率是指达到DID标准的人口密集地区在整个城市群中的面积占比,DID人口密度是指单一DID区内人口密度,对此没有100%的把握,请各位集思广义。2、知识经济发展带来的挑战,指的是信息革命背景下中国面临全球性工业产品持续贬值、知识产品价值飙升的局面,面临迎接世界财富分配基准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移的挑战。其核心观点为工业产品贬值是供应链全球扩张带来的工业化全球红利衰退,知识经济占比成为世界财富的创造和分配机制新基准。服务经济、知识经济成为发达国家城市经济的主体。相较工业经济,知识经济更促使人口和产业向大城市集聚。信息革命更推高超级大城市的作用。这一节提到的重要概念:接触经济效益(补充材料《中国经济论:崛起的机制与课题》)。指出知识经济的根本是作为信息载体的人本身,人通过交流进行信息判断和知识生产是其本质。认为信息交流和创造的效率决定知识经济的生产率。由此得出结论,即“接触经济效益”决定知识经济效益(相对应的是“规模经济效益”决定工业经济效益),简单理解就是人与人之间接触交流的效率是知识经济生产率的决定因素。在这个层面上,强调不同知识和文化背景人员之间的交流,即信息载体的多样性、接触的便捷性和意外性决定其生产率。就此而言,大城市群是最佳平台。也由此导致经济和人口的进一步向大城市群集中,形成正向循环。报告进一步指出,中国三大城市群在知识经济领域的领先。2012年中国专利申请数超美国跃居世界首位,其中58.9%为三大城市群所有,这里集中了全国49.6%的科研人员。以工业经济起家的三大城市群更好向知识经济进化决定着中国的未来 。3、服务经济高度化。报告指出在发达国家服务经济取代工业经济成为城市经济主体。中国在钢铁、汽车、电子等许多领域产能过剩,但在教育、医疗、养老、文化、娱乐等服务领域却存在严重供给缺位。4、报告认为,内陆发展城市群是经济必然,可以说内陆城市的发展取决于大城市、城市群的发展。但其区位条件不如三大城市群,需要更注意运输成本不敏感、环境友好型的知识经济、服务经济,在此层面,内陆城市群的交通枢纽功能,商业、金融、教育、科技、医疗、文化、娱乐等的中心功能水平直接影响区域发展水平。报告特别指出,在评价指标中的一些小项具有重大的变革参考性,“商务环境”、“开放度”、“交流”三个小项尤其值得关注。为此需大城市群需要综合诱发社会活力、强化发展内生机制,打造知识经济引擎,提高城市生活品质,构建充满知性和魅力的开放城市空间。九、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成渝四大城市群概述这节内容以四个代表性城市群为研究样本,为快速了解中国城市群提供指导意见。其中1、珠三角城市群特别提及其作为改革开放政策试验区,及受全球供应链展开启爆的重要历程。大规模外来人口的被吸引是其对接全球产业链的重要素质。并分析了其基础设施对接全球供应链高效运转要求的能力。在空间结构上,是中国人口城镇化率最高的地区。报告通过分析珠三角空间结构和产业结构特色,指出此地区下一程挑战如下:?在空间结构上,DID人口比率集中度不够,还有约22。6%的人口生活在非DID地区,需加强加速推进城镇化进程;,DID人口密度相较其城市组织能力和基础设施水平相对偏高;?此地区内存在相当数量的低密度开发现象,物别是工业开发区、新区。另一方面,又有大量DID分散在建成区外,导致这些地区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配套及社会管理都存在相当滞后的问题;认为,其急需通过深化城镇化,改变工场经济的土地开发模式,加速从工厂经济走向工业经济、城市经济。具体办法为大力发展服务业经济,提升城市生活品质和经济活动效率,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和基础设施水平,打造高密度大规模的城市社会。2、长三角城市群,爆点源于浦东新区开发,及由此推行的积极招商引资政策和国企改革。报告指出其下一程挑战集中?DID人口比率低,还有5850万人口生活在非DID地区,城镇化任务重;,DID人口局部过密,达到9125人每平方公里,比日本太平洋大城市群都高出1132人。对城市管理和基础设施水平提出大挑战;?同样存在着严重低密度开发现象,DID在建成区外分散问题。其解决方案同上。3、京津冀城市群的分析内容同上,特别需指出的是此地区为京津双核,在三大群市群中城镇化水平最低,空间结构上呈现内部10城发展水平差距显著的特点。同时,地区缺水严重。问题与解决方案同上。4、成渝城市群,指四川省和重庆市,成渝双核发展,此双核人口集聚能力相对有限,导致大规模人口外流,是中国人口外流规模最大的地区之一。空间结构上呈现人口规模大、城镇率低,交通网络连接率低,除双核外其他城市DID面积小而散的特征。全书精要内容如上,四个典型样本分析,以罗列陈述为主。全书最重要的内容,在于对中国的城市群发展战略提供了一个以指标体系的维度的战略思考方法,其关键词为:环境、社会、经济。对我们的城市战略提供了具体的参照系,而其交通理念及产业理念具备指导性,也高度印证了德思勤模式强调发展现代服务业、交通设计和产业布局的前瞻性。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城市经济发展指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