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放下我执是什么意思?

佛家所说的“放下我执”该如何理解 冯树英
&&&&&佛法说:&世间诸灾害,怖畏及众生,悉由我执生,留彼何所为?&又曰:&由内心执取自我,所以在家人执取五欲,出家人执取种种错误之见解与毫无意义之禁戒。&执取,又名执著,我执,乃是导致世人产生种种烦恼困苦的根源,然而世人往往难以远离苦海,可见执取于人心的束缚是如此之大!!至今还记得小时候上山游玩的时候,山路两旁的&粘头芒&总是经常&死死&地粘到我的衣袖、裤腿还有头发上,想甩也不容易甩掉,确实很烦人。有时搞&恶作剧&,会偷偷地把&粘头芒&神不知鬼不觉地粘在小伙伴的身上,让他在大人面前&出洋相&,后来等大了点,才懂得这叫&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自觉惭愧,也没再故伎重施了。成年以后,当自己接触到佛法的时候,不禁很自然地回忆起童年时那恼人的&粘头芒&,想想我们自己内心深处时常挥之不去的&执著&,乃尤胜于当年那恼人的&粘头芒&,一个人好端端地,往往因为过不了自己内心的&执著&,而做出了许许多多害人害己的傻事,浪费了青春,更浪费了生命。佛法曾告诉世人,每个人都蕴涵着&五欲&,食、性、名、利、睡。从而,我们都习惯于拼命地向外追求这些东西,于是,执著,便在这种毫无止境的追求中自然而然地产生了。然而更为重要的一点却是,世间的一切皆为&无常&,正所谓&人无百日红,花无百日香&,一切的事物都在因缘结合时生起,又在因缘离别时消灭,当我们以为追求到了的时候,其实因缘已经流变了,我们又是否意识到此时的东西已不再是自己之前所追求的东西了呢;又或者因缘际遇让我们始终无法追求到自己想得到的东西了呢?此时,我们是不是会因此臭骂:&为什么上天要如此对我呢?!!&从而,一切的烦恼和痛苦都将纷至沓来,难道这样的生命状态,便是我们想要的吗?!!于是,佛法便这样启发世人,最重要的并不是&得不到&和&已失去&,而是眼前你所拥有的。在我们的人生路上,很多东西本来就是由&风&带来的,即便他们曾和我们有数面之缘,但到了最后,他们始终还是要被&风&带走。随缘,其实应有两重含义,不挣扎停留于过去,把握目前与当下,是为第一重含义;随着因缘的流变而适时调整自己,不断向前,是为第二重含义。由此,过去人们常常说&随缘&便是代表消极,其实只不过是没有正确理解佛法所说的&随缘&的真正含义罢了。当一个人真正懂得了&无常&和&随缘&的道理以后,整个人的心态便有了脱胎换骨的可喜变化。原本,世间的一切色相均是通过人们的&六识&(视、听、嗅、味、触、意)进入我们的内心世界,从而激起内心对外界对象的渴求与执取,然而,当我们通过佛法认识到&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时候,原来所有的色相都不是永恒不变的,只不过随着因缘的离合而生灭流变,于是,过去建立在他们身上的一切渴求和执取便成为了不再具有永恒意义的挣扎与停滞,烦恼与困苦也就因此而不断缠绕着自己的内心了。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会为&爱别离&而痛苦万分,其实,我们是否可以换一种角度去看呢,人们对失去爱人时的那份执著,其实只是源于自己内心的一份自私。因为,他或她已经离你而去,从此,你不再得到他或她对自己的关怀和呵护了,于是,你觉得这是自己利益的重大损失,对于这种利益损失,你始终耿耿于怀,你无法接受这样的利益损失,于是,你越来越执著,越来越伤心,越来越愤怒,最后,你开始报复,以至于作出一些害人害己的愚蠢行为。所以,佛法是不讲&爱&的,因为爱会产生无尽的执取,于是,爱也会转变为恨。佛法讲&慈悲&,对众生平等的慈悲,不强调众生的回报,一切以平常心待之。从前不曾明白佛法的道理,面对一段失败的感情,自觉无法释怀,心中只觉一股怨气即将炸裂心肺,后来因缘际遇得到了佛法的启示,才逐渐放下
分享这篇日志的人也喜欢
我好像满月了???时间真快
嗨,哈喽……
请带上你的小板凳
二人转不动
我要冲任务……
热门日志推荐
人人最热标签
北京千橡网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文网文[号··京公网安备号·甲测资字
文化部监督电子邮箱:wlwh@··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举报电话: 举报邮箱:&&&&&&&&&&&&
请输入手机号,完成注册
请输入验证码
密码必须由6-20个字符组成
下载人人客户端
品评校花校草,体验校园广场一日禅:放下我执 感受快乐
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综合
作者:学诚法师
放下我执(图片来源:资料图)
不是因为多付出才会受伤,而是期待回报的心让自己受伤。所谓的感情,只是一场交换,一场&我执&与&我执&的较量,所以总是在伤害别人或被人伤害。痛苦的根源不是感情,而是我执,只有逐步放下我执,才能感受到真正的快乐。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凡注明 “凤凰网”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或音视频),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凤凰网(010-)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用户名&&密码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佛教名博: |
48小时点击排行
财经 · 房产
娱乐 · 时尚
汽车 · 旅游
科技 · 健康顶礼师父上人:
师父啊,自己的“我执”很重,也常常为此而苦恼。明明知道该放下.....,有时放下了,过后提起此事时心里又不平了,感觉一波一波的,最后问自己真的放下了么?答案是心里还会有痕迹。这个过程为什么会这么难?请师父开示
不要心急。放下就像剥洋葱,一层剥掉了,还有一层。人的认识是经过久远劫来形成的,在阿赖耶识中储存着。虽然认识到了,但是习气是很难完全断除干净的。就像装过酒的容器,酒就是倒掉了,也洗刷好几遍了,还是闻着有酒味。要有信心,最后一定能够证得圆满的智慧和福德。
因为开悟了,是悟到了,还没有完全证得。证道是历事炼心的过程。没有经历磨炼你的事情,怎么能验证自己的这颗真心是否已经返本归真了呢?
其他答案(共3个回答)
,尽可能不随之转,尤其不要在心中反复串习,那样会使烦恼增长广大。平时要多闻思、串习佛法,心中佛法的力量强盛了,烦恼的力量自然微弱。
多念佛诵经行善就好,即使有不好的命运,也可转变,可参看《了凡四训》、《俞净意公遇灶神记》
出家要看因缘,万事皆有因果,不必强求极端。在家居士受菩萨戒也是有的,所以要看发心,不然“身虽出家,心不悟道”也是不行的。常守五戒八斋,以戒为师。常亲近经典与善知...
读净土五经一论十万或百万遍以后再看其他的。要一门深入。
打坐念佛就是调身、调心的。最好要有师父指导。
佛语“初心”指初发心愿学习佛法者。《景德传灯录·弘教大师》:“初心后学,近入丛林;方便门中,乞师指示。”
禅修的心应该始终是一颗初心(初学...
尖锐湿疣如果怀孕了孩子能要吗
答: 您好本病主要在性关系紊乱的人群中发生一般一夫一妻制是保证性关系的和谐发展但是可能由于婚姻状况不佳导致分居、离婚又或者是单身、丧偶等原因可能会产生婚姻以外的性行为...
答: 根据你说的症状主要是病毒引起尖锐湿疣表现,治疗应该抗病毒,可以激光微创治疗配合干扰素,饮食以清淡为主,忌辛辣刺激食物。
答: 艾滋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咽痛、盗汗、恶心、呕吐、腹泻、皮疹、关节痛、淋巴结肿大及神经系统症状
大家还关注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磕头就是放下我执
&&&&&&&平时我们把这个心当什么呢?我们看不到这个心无量光的一面,我们只看到执着我的那一面。我们学佛为什么要磕头?为什么?磕头就是放下我执,就像那个山倒下来一样。我们每一个人我执像不像一座高山?磕头的时候就是要把我执的这座山倒下来,一切恶就是从我执、从自私自利里面产生出来的;一切善都是从无我的利他里面产生出来的。如果一个人不能把“我”降服、降低,那这个恶因缘就潜伏在心里面很深,苦难也就特别深重,我执越重苦难越重。反过来越是无我,快乐越多。我执放下,业障放下,之后智慧就能开发出来。智慧是什么?就是我们心的伟大的一面,成佛做主都是它。
&&摘自传喜法师《佛光遍照大草原》甘肃合作法会开示
原文:.cn/Article/Content/8574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登陆名密码社区团购
提升自我修养,这四种执念要放下
来源:映象网-1074绿色频道
  主观臆断,会带来妄念;绝对肯定,会干扰决策;固执己见,会动失人心;自以为是,会扼杀良言,此四者皆为待人处事之大忌。
  在孔子看来,一个人提高自我修养最重要的就是要懂得化解自我执念,而放下我执则应学会这四个“毋”: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毋意:不主观臆测
  毋意,这是说孔子做人处世,很少以自己的主观感受去妄加判定。
  每个人都有想象力,而且都乐于与善于依据自己的猜测来定度事理,我们总是想当然地选取有利于自己的一面去说,自动删去不利于自己的内容去听。
  对一件事的看法,每个人都不同,十个人会有几十种看法、观点。所谓观点,就是观察的只是一、二点,而不是全部全面。可是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是客观的,人与人之间就有了误会,也就需要沟通。
  世人常说: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对正反面的意见都要听,不要先入为主,主观就容易犯错。进一步说,自己曾经坚持的任何看法、观点,也都是相对的,会变化的。
  毋必:不绝对肯定
  毋必,是指不全盘肯定,坚持一定要如何,不会在别人跟自己意见不一样时,认为我就一定是对的。
  孔子并不要求一件事必然要得到怎样的结果。这一点也是人生哲学的修养,天下事没有一个“必然”的,所谓:吾欲于世,而世未吾之欲。
  而在一段时间内、一定范围内,我们可以把握的因素是有限的,有时甚至对自己的身心状态还难以把握好,更不用说把握其他外在因素了。务实的态度、原则,是尽心尽力做好自己能做的,然后可以随缘安心了。
  毋固,是说不要固执己见。我们常犯固执己见的毛病,有时候是认为自己对,有时候是面子问题。
  毋固:不固执己见
  “毋固”,在于不固守自己的成见。
  人的习惯,不论在思想上还是行为处事上,一旦形成后,就难以改变,甚至僵化而不知变通,因为每一个人内心都存在着惰性,安于固有的现状能让人感到安全与舒适,但是时代变了,趋势变了,如果仍旧一味坚持以前的老做法自然是在坐以待毙。
  孔子提出“毋固”,就是想告诉众人要懂得变通,要主动跳出舒适但腐朽的温床去不断探索、思考与学习,因为“学则不固”,见多识广后,自然得以避免顽固执着,思维眼界也自然不同于他人。
  毋我:不自以为是
  毋我,指的是不以自我为中心,懂得推己及人。
  一个人在社会上与他人相处来往,稍微获得些成就与赞赏就容易自我膨胀,认为自己超过了别人。
  而在孔子看来,自以为是,儒家对于人我关系首重“恕”字,“如心为恕”就是将心比心,为人设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但凡牵扯到他人的言论都应有谨慎之心,以免盲目自我膨胀而否定别人,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不必要的困境。
  老子《道德经》中的另一句话“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与“毋意、毋必、毋固、毋我”,也有相通的道理。
  真有智慧的人,不论普通人对待自己,还是做领袖带领别人,先把自己的主观放下,把自我放下,内心空灵清净,为人处事时,看清自己、看清别人、看清大家的真实心理取向,看清时间空间的因缘;因势利导,导引自己、导引别人、导引事情、导引大家步入正轨正道,使之各得其所,而不是一味地站在主观、自我的立场与自己、与别人、与事情相争。
责编:农村广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放下我执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