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苏宁智慧科技小镇小镇什么样

清华同衡王鹏:智慧小镇的辨析
&&文丨宋彦成(方塘智库文旅中国研究中心研究员)
&&传统意义上的规划更多体现的是物理空间层面的规划,但是到了互联网时代,其互联互通的属性使得人与人、人与物以及物与物之间的连接成为可能。相比于物理层面的空间,互联网延展到的空间所承载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但也出现许多新的问题。
&&智慧城市、智慧小镇和智慧旅游成为普遍关注的问题,尤其是随着特色小镇概念的火爆,对于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智慧小镇的规划、设计、运营等问题,成为方塘智库基于对城市、文旅与特色小镇的持续关注,为此特别对话方塘智库学术委员、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技术创新中心副总工王鹏先生,解析智慧小镇的逻辑,探析云上空间的价值所在,兼论以互联网为首的科技在城市规划中的位置。
&&在王鹏先生看来,无论是智慧城市、智慧旅游还是智慧小镇,都是基于解决问题,对空间及其内部存量资源的优化、体验感与效率的提升以及管理成本的有效控制。
&&所有特色小镇都要匹配一个智慧小镇& &
&&方塘智库:你是如何理解智慧城市和智慧旅游的?
&&王鹏:智慧城市不是是典型的城市规划的概念。智慧城市的概念,有两个来源,其一是行业信息化,这已经做了很多年,尤其是基于政府公共服务与管理层面业务流的信息化,有了“智慧城市”这个概念以后,就称之为智慧城市了;其二是依托于互联网,更多偏向公共服务的内容,也会称之为“智慧城市”,比如OTO的模式,二者共同构成今天讨论的智慧城市的主体。
&&智慧旅游其实也是类似的情况,旅游相对来说是比较市场化的行业,所以更多是基于OTO的模式,或者是行业的信息化,比如说景区内部运营管理的平台、售票系统以及游客管理系统等,现在可能也称之为智慧旅游。
&&现在往往将它们混合在一起,事实上,有些是由政府或景区委托做的项目,有些是基于市场化的方式去做一些运营。由于政府与市场的主体牵扯不清,这也是智慧城市或智慧旅游现在做得效果不太好的原因,问题在于二者分得不是太清晰。
&&整体来说,依托这些新的ICT技术去改善传统的业务流程或提升效率,或改善服务,都是有必要的,在各个行业都是一样的价值。
&&方塘智库:现在又有人提出了云上小镇或智慧小镇的概念,这应该是和智慧城市一脉相承的吧?
&&王鹏:确实,现在所有的景区都要配套智慧旅游的系统,所有的特色小镇也提出了都要匹配一个智慧小镇,或者是云上小镇,但不光是景区或特色小镇,包括所有的城市规划,都要有智慧城市的配套。我觉得这个认知是对的,就是所有的行业都在根据ICT技术大幅度提升原有模式、管理水平和效率,所以和ICT技术结合肯定是有必要的,所有环节也都能提升这种效率,改善它的效果,甚至说降低它的成本。
&&特色小镇,或者比较新的场景,尤其重要,大家对特色小镇本身就寄予厚望,希望它能引领新经济或新的城市形态或产业形态,必然是和最新的技术能够有所结合。在互联网时代和大数据时代,最新的IT技术,以及最新的业态和空间形态结合,大家一想肯定是有前景的,但是具体怎么做,现在也没有说是谁做得特别好。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我们以前的城市规划或空间的规划,更多是从物质空间角度来考虑,但是现在,包括我们规划背景团队也是一样。我认为,城市规划的核心并不是说你把这房子盖得多么好看,这个城市画得多么好看,尤其是随着城市慢慢建成之后,我们这个专业慢慢变成一个来解决问题的角色,城市里发生的问题有效地或高效地解决,或改善它的运行状态,这成为我们越来越多的一个任务。
&&现在,用一块白地(空地)建一个新的城市的机会越来越少了,所以说在这种场景下,以前我们解决城市问题的手段都是空间手段,在新的背景下,用ICT的手段,或智慧城市的手段,联合空间手段一起去解决问题,是非常必要的,并且是一种需求。
&&所以,我们必须有足够的数据获取能力,问题分析的能力,才能更好地去解决问题。所以,在规划或空间的谋划这种领域必须要熟悉新的技术手段。
&&方塘智库:这也就是最近几年较多提到的针对存量城市的规划。
&&王鹏:因为这个城市已经建成,我们再画图就没有什么意义了,不可能说把房子拆了,只能去优化空间。优化空间很重要的一个手段就是通过数据,包括你能通过数据知道人是怎么使用它的,你去优化人的使用,而不是优化空间本身,通过一些技术手段让人的体验更好。
&&我们楼下的有个商场,现在商场已经倒闭了,现在这个空间干嘛用?我们说把那个空间做共享办公。那么,共享办公需要什么手段?除了空间上设计得好一点,现在大家需要更多的是IT的方式,其实很大程度上用IT方式去改善它的体验,比如说有更舒适的共享系统环境,包括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人与机器之间的交流,这种互动,包括智能家居,慢慢地都需要去跨界融合。
&&并不认为乌镇是智慧旅游的一个标杆
&&方塘智库:乌镇的智慧旅游系统被认为是业界的一个标杆,你和清华同衡是直接参与到规划中的,现在再看,有什么值得反思的地方吗?
&&王鹏:现在有很多城市都在进行智慧城市的规划或设计,但是在多大程度上规划得以实施也很难说。事实上很少,还是一些IT公司在做智慧城市的规划。现在的城市规划并不是在政府有序指导下去做的事情,我并不认为乌镇智慧旅游具有代表性或作为一个典范,当然,在国内乌镇的智慧旅游还是做得比较好的。
&&乌镇是因为做了一个世界性的互联网大会,全球各地互联网的资源或厂商来此做示范,并实现落地,在这个意义上来说,做得很成功,但是整体的规划还没有实现,更多的是单独的技术在支撑,并没有真正做到智慧城市或者说智慧小镇应有的样子。
&&智慧小镇更多的是自上而上地通过互联网化的产品或技术去做,在有一个整体的考虑之后,我们推荐用一些市场化的技术去解决问题。而不是原来做个顶层设计,但也就止步于此。
&&我们可能直接推荐他们应用智能路灯、各类传感器以及互联网厕所等等,构成整个城市的传感物联网,但它也是为城市提供公共服务,为街上的行人提供便利,这些是比较实在的,也是城市比较现实需要的。
&&现在比较典型的是共享单车,共享单车原本应该是政府去做的事,但是现在企业代替政府去做公共服务。此外,还有很多的场景都可以有类似的应用,慢慢地出现智慧街道这种自上而下的产品或技术。
&&方塘智库:你不认为乌镇是智慧旅游或者智慧小镇的典范,那么,你接触到的有没有一些更好的智慧小镇或者智慧城市的典范?
&&王鹏:我觉得目前全世界都不可能有一个智慧城市的样板,最多有一两个系统能看就不错了,国内也没有哪个城市敢说已经建成了智慧城市。其中,有些好的案例正在建设,其中某一系统比较理想,但是正在建设当中。
&&我觉得像乌镇以及古北水镇对IT的应用做得还是挺好的,至少在便捷支付服务这一块不错。当然,还是腾讯和阿里巴巴的服务更有价值。
&&虚拟体验的时代正在来临
&&方塘智库:你怎么看智慧旅游对旅游行业的改变?
&&王鹏:在我看来,就旅游体验来说,从前也未必有多好,今天出现了智慧旅游,肯定是大家觉得以前的模式有问题,成本过高,不划算,这也是市场的需求,我觉得是有必要的。
&&不过,原来需要人来服务这种成本比较高的方式,其实也会有它的市场,但是慢慢会变成一个奢侈品,也会往高端走。但是,在当今社会,大多数事情可以通过机器的方式来解决,就像是制造业,百分之八十可以由机器代劳。
&&技术可以解决以前好多导游/人解决不了的问题,包括VR与AR,可以做情景复原。假如,一个景区里面房子没了,像大同一样盖一个新的么?完全可以通过这种虚拟技术给人一个很好的体验,也能进行各个时代的对比。你说复原一个元代的建筑,游客想看唐代的怎么办?这个还是解决不了。我觉得这种东西还是适合用虚拟的方式去解决。
&&方塘智库:但是,这种应该更多的是视觉的体验,而不属于身体的体验,假如复原一个元代的建筑或清代的建筑,或者更早以前,人的身体是置身于那个场域之中去感知的。
&&王鹏:现在的体感技术也是可以去模拟的,但实际上,更核心的旅游还是视觉和听觉的感受,这个东西就是可以通过ICT的方式去解决。拆了重建是一种成本很高,但往往是收益极其低的一种方式。
&&当然,现在VR技术还没有那么成熟,体验确实还没有那么好,这只是时间的问题。所以,不应该是对一个城市或建筑不可逆地修复,这是怎么都说不过去的。
&&方塘智库:但是,城市空间或建筑其本身一直就在变化,我们要说把它拆了肯定是不可能的,在这个基础之上,进行改进,是否可能?
&&王鹏:这种就是我们说的存量的优化,就是前面提到的那个商城,不拆它一样可以变成别的功能。
&&方塘智库:这是否说明只是一种功能的改变,而不能说是孰优孰劣?
&&王鹏:你说的优劣和谁比?
&&方塘智库:就是在一个空间中,比如我们此刻置身的这个空间之内,现在是将其作为一个咖啡厅,但是假如有一天换了招牌做其他的行当,空间的功能转变。那么,可能从历史上来说,这曾是一个咖啡厅,但是赋予其另外一种意义的话,那么又不可能了。
&&城市其实也一样,就比如它是一个工业城市,但是工业衰落之后,我们要进行经济转型,依赖于工业是不行了,现在比如说要搞旅游,这种改变城市形貌,是否可行?
&&王鹏:这肯定是城市发展的必然,所有城市都是一个过程。产业无法脱离城市,包括我们现在说腾笼换鸟,迁出一种产业,换一种产业进来。其实,一个产业在城市中产生、发展,然后慢慢衰落,是一个生命的过程,是和整个城市人的生活联系在一起的。
&&但是,突然说把这些人和产业一并置换出去,这是不可能的。我们分析过西直门的批发市场,关停了那么多批发市场,政府说已经疏解了,这些人回老家去了。但是,我们看这些人的手机信号,一年以后,百分之八十的人还在北京,只是到了其他的批发市场。
&&北京这个城市是需要这些人和这些产业的,不可能说把房子拆了这个产业就没了,包括凭空空降一个产业进来,也并不是说建一些旅游设施,就能完成一个旅游城市的打造,这需要综合行业的提升,且在短期内无法实现。
编辑:未闻
来源:中国新闻网  15:57
来源:新华社  14:24
来源:未来网  13:20
来源:中新网  11:27
来源:齐鲁网  07:26
来源:中国青年网  19:57
版权所有: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号-1
&&|&&&&|&&客服电话:010-世界互联网大会的 “在地”经验:特色小镇智慧化转型|小镇|特色|互联网_新浪科技_新浪网
世界互联网大会的 “在地”经验:特色小镇智慧化转型
  原标题:世界互联网大会的 “在地”经验: 特色小镇智慧化转型
  见习记者 宋兴国 北京报道
  “浙江省有10个省级的特色小镇,在互联网细分领域呈现错位发展,比如说我们今天所在的乌镇就是按照互联网小镇而进行培育和打造的。”11月17日,浙江省委副书记袁家军说。
  今年下半年渐入风口的特色小镇建设,在本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内涵进一步丰富。
  11月17日,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数字经济论坛议题锁定互联网引领特色小镇发展。内容涉及特色小镇建设的智慧化转型,互联网如何发挥引领作用,特色小镇建设如何推动智慧城市发展等各个方面,受到中外政企各方热议。
  互联网已经成为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先导力量。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副主任任贤良指出,互联网引领特色小镇创新发展的关键是推动智慧化转型。
  任贤良提出,特色小镇建设要顺应历史大势,以信息化改造提升传统动能,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助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转型升级,加快实现镇域经济的产业信息化和信息产业化,形成特色小镇与大中小城市横向错位发展、纵向分工协作的良好格局。
  业内专家也指出,信息的交流和互通,则是智慧小镇建设的难点。
  特色小镇智慧化转型
  目前,虽然各方对特色小镇的认识不一,但一个受到各方承认的观点是,特色产业是特色小城镇的灵魂。因此,如何发挥互联网在小城镇特色产业发展中的作用,成为会议讨论的第一个焦点。
  浙江省委副书记袁家军介绍,在推进特色小镇与互联网的融合发展上,浙江主要有两方面思路。
  一是聚焦培育与互联网相关的产业。目前浙江有10个省级的特色小镇,在互联网细分领域呈现错位发展。二是积极利用“互联网+”来改造、提升传统的产业。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杭州市未来科技城的梦想小镇,是一个较为典型的案例。当地通过政府主推,集聚部分创业人口,再以创业项目为核心,结合孵化器等市场主体,实现有核无边的辐射带动,形成了一批小镇的产业拓展区,如电商村、健康村、手游村、互联网村等。
  这种思路在中央政策层面亦有体现。住建部等部委7月发布的《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中,就明确要求建立特色鲜明的产业形态,产业向做特、做精、做强发展,新兴产业成长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效果明显,充分利用“互联网+”等新兴手段,推动产业链向研发、营销延伸。
  而在随后,国家发改委在10月发布的《关于加快美丽特色小(城)镇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指出,要建设高速通畅、质优价廉、服务便捷的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以人为本推动信息惠民,加强小城镇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速光纤入户进程,建设智慧小镇。
  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教授刘士林认为,特色小镇作为一个新事物,其内涵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从这个角度而言,上述《意见》中对互联网在信息化建设中作用的补充,有益于特色小镇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智慧小镇探路智慧城市
  不仅如此,在当前新型城镇化加速的情况下,特色小镇的智慧化建设,被认为是为智慧城市的探路。
  11月17日举行的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分论坛上,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副主任任贤良指出,互联网引领特色小镇创新发展的关键是推动智慧化转型。
  他指出,当前,世界经济加速向以网络信息技术产业为重要内容的经济活动转变。特色小镇建设要顺应历史大势,以信息化改造提升传统动能,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助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转型升级,加快实现镇域经济的产业信息化和信息产业化,形成特色小镇与大中小城市横向错位发展、纵向分工协作的良好格局。
  中电海康集团董事长陈宗年认为,新型智慧小镇是新型智慧城市理念的延伸和拓展,也是建设新型智慧城市的落脚点。
  陈宗年总结,特色智慧小镇建设有三大特点。第一是全,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全意味着复杂,意味着能够发现问题,有示范作用。第二是小,小意味着好办,易切入,容易把原本孤立的东西打通。第三,对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建设,整个的基层政权组织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智慧特色小镇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是一种最有价值的探索。
  刘士林指出,智慧小镇建设也有难点,在于信息的交流和互通。与智慧城市相比,推动小城镇建设的智慧化转型,需要完成的工作更多、更复杂。从农业、水利,到公共服务、环境保护,小城镇和农村需要完成的信息统一口径更多,流通更困难。
  他认为,再加上缺少专业的信息管理人员和信息服务平台,要实现城市与农村信息一体化,达到城乡统一的信息设施技术标准和信息服务水平与质量,还任重道远。(编辑:王峰,如有意见或建议请联系:songxg@@,wangfeng@@)
双11销售创新高,但未来发展不仅看销售,还需提升其作为购物节日...
Facebook将一则美国大选的假新闻置顶,引发热议。
G胖是谁?应该说,对于80后、90后这两代年轻人来说,有关游戏最棒...“智慧小镇”:创设未来生活实验室
第A02版:校园新闻
“智慧小镇”:创设未来生活实验室
满足好奇心 创建“智慧小镇”开设创客课程 学生玩转实验室开设创客课程 学生玩转实验室
记者 朱筱丽
在2016年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附属初级中学的学生斩获了12项市级一等奖。华二附中负责创新实验室的老师告诉记者,学校科技创新小课题的研究所获得的成绩与“智慧小镇”有着密切的关系。今天,记者走进华二附中,揭开“智慧小镇”的神秘面纱。记者&朱筱丽满足好奇心&创建“智慧小镇”负责创新实验室的老师介绍说,学校建设创新实验室就是因为“好奇”。一次科技活动中,华东师大信息科技的吴老师来学校做科技创新活动的指导。他和他的团队带来一台能够自己转弯回避障碍物的“智慧小车”、一台用于无人照料情况下的自动控制为花浇水的“自动补水器”。这样的创新产品赚足了师生们的眼球。负责老师说,就是这次科技活动令校方萌发了创建创客工作室的想法,“这引起了我们的好奇,联想到华二附中学生吴亭欧的小课题研究成果——在无人照料下,独居老人在室内摔倒的报警数字腕表;以及一些老师家中正在使用的第二代干湿两用拖地板机器人;房间或走廊灯光以及路灯的自动控制系统等等。”于是,学校创新实验室紧锣密鼓地张罗起来。实验室也有了具体的分工表,华东师大信息科技团队老师负责指导,黄婕老师负责具体操作。为了与学校附近规划中的未来“紫竹小镇”合拍,团队给实验室取了一个响亮的名字——“智慧小镇”。“智慧小镇”的确让人脑洞大开,但负责老师说,实验室并非已经建成的一个小镇的模型,而是一个基于不断创建的未来社区家庭生活模式中可电子化、数字化改进的创新实验室。为了积极打造“智慧小镇”,手持三维扫描仪、3D打印机、精密车床和铣床、激光雕刻机、LED辅助放大镜、创意机器人教学套件、小镇气象站套件、智能垃圾桶套件、传感器套装等一系列先进的设施设备“走进了”实验室。开设创客课程&学生玩转实验室实验室因课程而充满活力。在华二附中有多个实验室,数码互动显微观察实验室、分子生物学实验室、3D打印实验室、机器人实验室等等。目前,在“智慧小镇”里形成了三大课程。第一大课程是“STEAM”课程。作为实验室使用的前端,为学生普及融合性课程学习。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问题解决模式的思维能力。通过一年的学习,学生们孵化出28项小课题。其中3项获得了2016年上海市中学生科技创新竞赛的奖项,另外25项课题将参加今年科技创新活动的展示、交流和比赛。第二大课程是“3D打印”课程。学校在2015年上半年开始运用3D打印设备,华二附中美术老师高田与黄婕合作,用3D打印技术制作了3D熊猫,高田老师用计算机模拟,制作4格动画,然后,再制成动态的熊猫主题的校园动漫短片。学生在情景中学习3D设备打印技术,用于进一步的创客活动。第三大课程是“我的智慧小镇”课程。“我的智慧小镇”课程是基于模块化设计的实践课程。其中包括“我的智慧小灯”、“小镇气象站”、“智能垃圾桶”、“创意机器人”等部分。在实施过程中,这门课程受到了学生们的欢迎。据了解,“ST&EAM”课程、“3D打印”课程、“我的智慧小镇”三大课程均为双向选择。教师选择学生,主要是关注学生对发展小课题研究的意向。“选择这些课程的学生大多喜爱科技创新。这些课程需要有一定的科普基础和动手能力。既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普及,又面向有兴趣研究的学生,实验室支持他们深入研究。”负责老师说,为了给予学生更多的支持,实验室形成了以华东师大博士团队为指导,以中学信息组教师和创新团队为主体的复合型指导团队,“希望学生们在实验室里构想未来的生活,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INPUT type=checkbox value=0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丁兰智慧小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