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水县2017年河南省粮食补贴贴下来没有?2017年

还有一个月,2017年粮食补贴就发完,你的一卡通账户发钱了吗
阅读(56199)
就要到最后的期限咯,2017年粮食补贴的发放就直接到6月底就完事了。你的一卡通账户里面收到补贴了吗?
就要到最后的期限咯,2017年粮食补贴的发放就直接到6月底就完事了。你的一卡通账户里面收到补贴了吗?关于粮食补贴下发的时间是這样的:华中在3到5月份,华东地区在6月份。按照实际的发放情况来看的话,最先领取到补贴的是云南省的部分地区,据说是早在4月底之前就领取了!而最晚的要到6月底了咯!其实,有很多在外打工的农民朋友们并没有把这件事情当作一回事来搞!他们最主要的还是想着过年回家的时候再看吧!而还有一些人就对此有些不放心了,特别是一些已经把自己的土地流转给他人来耕作的人,他们心中就想要知道,这粮食补贴是归他所有呢还是别人呢?在這里明确一下:国家政策明确规定,耕地承包权属于谁,粮食补贴就归谁。即便是土地已经流转出去,粮食补贴钱还是你的。那么到底会发给咱们多少钱呢?很清楚的帐在這里摆着在:小麦每亩地补贴110元,青贮苜蓿每亩地补贴70元,玉米每亩地补贴105元。其他农作物每亩地100元!记住,钱都是通过一卡通直接汇到你的手中,有空了,你们可以去银行查查帐!当然,各地的标准可能由于政策的不一样,差别是有的,甚至有的地方没有补贴,那就需要看当地的政策了!
名称:吾谷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9号金桥天阶大厦7层
电话:010-
email:.cn
反馈内容(*必填)
欢迎提出您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宝贵建议(400字以内),感谢您的支持。
联系方式(*必填)2017年的粮食补贴在什么时候下来?_艺术人文_题目百科网
2017年的粮食补贴在什么时候下来?
编辑: 题目百科网 &&&来源:用户发表&&&发布时间:&&&点击次数:287
2017年的粮食补贴在什么时候下来闹呀呀?在线等。
【知识探讨】
2017年农村粮食补贴什么时候发放
具体时间问当地信用社,补贴发放时间信用社知道的信息最早
2017年农村粮食补贴什么时候发
暂时还没有发放,多看新闻,一般是6月底之前会发放完毕,如果你有开通短信提示的话,只要打入账号就知道了。望采纳
2017年粮食补贴什么时候下来
2017年粮食补贴什么时候下来还没有下来,因为我的卡开通了手机短信,什么时候到位,一清二楚。望纳
2017年粮食补贴下来了吗
按照相关规定,粮食补贴下来的时间是:日到10日。每亩面积的补贴标准各地可能不同,我们乡镇是粮食直补是:*综合补贴是:*。各地应该相差不很大。
2017年粮食补助什么时候能下来
具体时间问当地信用社,补贴发放时间信用社知道的信息最早
艺术人文相关
更多相关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网友发布,本站无法保证其部分内容的正确性,请用户一定仔细辨别。
[] &&[联系QQ:885&971&98] &
沪ICP备号&您所在的位置:
& 河南 & 正文
周口种粮补贴比去年涨了一半 6月20日前发放
日08:52  
  商水县城关乡大井村农民喜领直补款
  □记者于扬通讯员王宇飞焦改荣文图
  本报周口讯麦收时节传佳讯,今年周口市种粮补贴达4.89亿元,比去年的3.24亿元增加1.65亿元,占全省种粮补贴资金总量的12%,在18个省辖市中位居首位。这笔惠农款项将于6月20日前全部下发到周口市223万农户手中。
  据了解,今年是实施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政策的第四年,为进一步稳定粮食生产和促进农民增收,国家继续加大支农、惠农和农资综合直补力度。今年我省拨付给周口市直补资金4.89亿元,比去年增加了1.65亿元,增长了51%。周口市粮农亩均补贴在去年的基础上增加了14.42元,为每亩42.84元。截至目前,4.89亿元直补资金已拨付到各县(市、区),6月20日前,补贴资金将全部发放到农民手中。
  周口市财政局局长、市直补办主任赵天冉表示,今年该市直补资金数额大,标准高,发放任务艰巨。全市广大财政工作人员将带着感情和责任扎实工作,制定发放计划,将直补存折直接按时发放到农民手中,严禁村组干部代领、代发,确保补贴资金安全有序地兑现到户。
  (大河网-大河报)
腾讯微博:
同时更新资讯所属地
暂无更新,休息一会儿
白羊座(03.21-04.19)
金牛座(04.20-05.20)
双子座(05.21-06.21)
巨蟹座(06.22-07.22)
狮子座(07.23-08.22)
处女座(08.23-09.22)
天秤座(09.23-10.23)
天蝎座(10.24-11.22)
射手座(11.23-12.21)
摩羯座(12.22-01.19)
水瓶座(01.20-02.18)
双鱼座(02.19-03.20)
今日运势:
本日可多参与公众事务,将自己的意见与兴趣结合,提供同好们做参考,让欢乐的气氛添加一些趣味性...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河南商水县未来几年发展县域经济的思考与建议-中国农村综合改革研究中心
河南商水县未来几年发展县域经济的思考与建议
河南商水县统计局商水县位于豫东南部华北平原,属淮河流域,地处北纬33°18′-33°45′,东径114°15′-114°53′,东接项城市,南邻上蔡县,西接漯河市召陵区,北与西华县隔沙河相望,与周口市川汇区、经济开发区接壤。总面积1270平方公里,耕地139万亩(土地详查数),下辖20个乡镇、三个办事处、一个产业集聚区和一个国营农场,2009年总人口115.71万人(公安户籍人口),常住人口105.75万人,城镇化率25.49%,是“全国粮食生产百强县”、“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河南省生猪调出大县”。商水属温带季风型气候,雨量适中,光照充沛,土壤肥沃,早在6000年前先民即在这里生息繁衍,从事农耕,播种五谷于章华台,历史悠久、人文厚重,文化名胜古迹众多。一、商水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十一五”以来,商水县委、县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强力实施工业强县、农业稳县、城建靓县、旅游兴县、民生惠县发展战略,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大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力度,县域经济取得较快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1、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十一五”以来,商水生产总值(GDP)从2005年的46.48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93.04亿元,年平均增长11.6%,人均GDP达到8798.3元(按2009年常住人口105.75万人计算,以下同)。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从2005年的36.03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64.79亿元,年平均增长7.0%。工业增加值从2005年的10.52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23.54亿元,年平均增长14.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由2005年的2.38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12.47亿元,年均增长26.4%,人均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178.9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从2005年的14.76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61.17亿元,年均增长42.7%,人均固定资产投资达到5784.4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005年的15.46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30.54亿元,年平均增长18.5%。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从2005年的0.70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1.81亿元,年平均增长26.7%,人均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71.06元。2、经济结构有所优化。从产业结构看,商水县域一、二、三产业增加值比重由“十五”期末2005年的45.01:27.53:27.46变化为:28.95:29.00,二、三产业比重增加2.96个百分点,经济结构有所优化。3、粮食生产成绩喜人。“十一五”以来,商水夏粮连年获得丰收,全年粮食总产量连创新高,全年粮食总产量由2005年的14.79亿斤增加到2009年的20.19亿斤,年均增长8.1%,人均粮食产量达到954.47公斤。4、农业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商水县农机总动力由2005年的84.15万千瓦增加到2009年的102.86万千瓦,年均增长5.1%,2009年全县耕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91.69万亩,机电井达到1.74万眼,农村用电量12507万度,地膜覆盖面积达到8.52万亩。5、招商引资成绩喜人。2009年,商水新增招商引资18.5亿元,实际利用外资850万美元,外贸出口总额402万美元。6、人民生活全面改善。商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由2005年的4833.76元增加到2009年的10579.33元,年均增长21.6%;年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由2005年的3539.45元增加到2009年的8203.19元,年均增长23.4%。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5年的2005.12元增加到2009年的3477.3元,年均增长14.7%;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由2005年的1624.45元增加到2009年的3123.22元,年均增长32.1%。7、社会保障进一步加强。2009年,商水城市社会保障覆盖率达到80%,农村社会保障覆盖率达到8%,城市低保覆盖率10.5%,农村低保覆盖率5%,全县人均社会保障支出较08年增长12%,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发放率达到100%。8、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2009年,商水人口出生率10.83‰,城镇新增就业人数848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9%,科教文卫等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支出占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达到56.8%,农村标准化卫生室建设覆盖率达到33.7%,农村中小学老师缺编补充率达到100%,新增新农村建设村13个,新增农村沼气用户9000户。9、生态环境不断优化。2009年,商水新增造林绿化面积7.48万亩,耕地保有量9.44万公顷,基本农田保护面积8.037万公顷,万元GDP能耗下降率4.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率8.5%,全县二氧化硫排放量消减量198吨,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消减量59吨。10、社会安全稳定。2009年,商水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0.119,全年无重大火灾和重大安全事故发生,无赴京赴市恶性上访事件发生,市以上交办信访案件按期结案率达到100%,万人刑事案件发案控制在11.91,公共安全指数达到97.5%。二、商水县域经济发展的内外环境1、重要机遇。一是国家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宏观调控政策进一步收紧的可能性降低,保增长、防下滑的因素在上升。二是国家促进中部崛起战略的深入实施将给予商水经济加快发展更大的支持。同时,全省乃至全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性转移加快,区域经济合作加强,商水拥有要素成本、地理区位和市场综合优势。因此,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将是商水县逐步积聚的发展能量的显现期,是全县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黄金期。三是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和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农民生产积极性得到提高,将成为影响经济增长的积极因素。四是从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增长趋势看,最近两三年来每年都保持较高的增速发展,2008年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比2007年增长30.8%,2009年历史上首次突破1.8亿元大关。五是近两年商水在产业集聚区等方面所做的基础性工作,使商水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不断提高,形成了初步的群体规模和协作效应,具备了一定的市场竞争能力。2、严峻挑战。一是国家已经出台的扩内需政策随着时限到期,刺激效应将进一步衰减,加之节能减排、房地产调控、投融资平台规范等一系列政策效应的叠加影响,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有可能进一步回落,需求动力不足问题有可能再次凸显,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二是经过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商水财政收入的基数越来越大,要在高基数上实现持续快速增长,难度更大;从商水的财政需求来看,财政刚性支出的压力将越来越大,完善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和农村综合改革、支持县里重大项目建设等都需要增加支出;新农村建设、教育、科技、文化等支出也要确保一定程度的增长,财政负担较重。三是建设用地的审批受到更加严格的控制、信贷资金的投放规模受到一定的制约、环评的审查更加严格,加大了争取项目的难度。三、商水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制约因素商水县域经济虽然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从总体看,仍处于低水平发展阶段,还存在诸多的困难和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经济总量小,三次产业结构不合理。商水县是农业大县,经济总量小,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小。2009年商水县生产总值只有93.04亿元,在周口10个县市区中排名第8位。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57.95%。低于周口市71.3%13.35个百分点,低于河南省85.7%27.75个百分点,低于全国89.4%31.45个百分点。2、工业发展水平低、基础薄弱。2009年商水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2.47亿元,仅为周口市287.41亿元的4.3%。全市有大型企业9家,商水没有一家;全市中型企业54家,商水仅有普爱、佳利达、湘湖、电业局4家,且规模偏小,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在全市处最后一位,在全省也处落后位次;产业聚集区处于起步阶段,规模以上企业少,对县域经济发展带动作用有限。3、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大。2009年商水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3477.3元,周口市为3907.8元,河南省为4806.95元,全国为5153元,我县农民人均纯收入比周口市、河南省、全国分别低430.5元、1329.65元、1675.7元。影响农民增收的原因一是商水农业产业化程度低、规模化程度低,传统农业仍占主导地位,普通农产品多,名优特新农产品少,市场竞争力低,制约农民增收;二是农业基础薄弱,虽然农业连年丰收,但农业基础薄弱的问题仍然存在,粮食持续增产增收难度大;三是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减缓,农民外出务工工资水平的提升难度加大。4、招商引资实效差。一是与外县市相比,商水招商引资项目数量偏少,规模偏小,引资质量不高,经济外向度总体偏低;二是投资结构不尽合理,基础性、公益性大项目多,产业性项目少,投资效应不高,对经济拉动力弱;三是项目建设进度较慢。5、财政收支矛盾突出。从年,商水县财政收入虽然保持持续增长趋势,但产业的培育和建设还未形成新的增长点。新的增长点和新增税源少,财政资金总量小、自给率低,刚性支出增长过快,收支缺口大,制约了对水利、基础设施、环境等社会事业的投入。6、城镇化水平低。2009年商水县城镇化率为25.49%,周口市为29.49%,河南省为37.7%,商水县分别低于全市4个百分点和全省12.21个百分点。工业化、城镇化水平低,基础设施薄弱,城镇对县域经济的带动作用不强。7、发展环境不优化。一是县级政府缺少必要的发展经济主动权;二是县乡财政困难,县级是吃饭财政,乡级是负债财政,沉重的包袱已经严重影响了县域经济的发展;三是企业融资难问题突出;四是高层次人才匮缺,县城与省会、地级市相比在综合配套、发展空间等方面存在着先天差距,对人才的吸引力不强,高层次人才匮乏、高素质劳动力短缺,由此影响到县域经济发展的后劲。四、商水县域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由于商水县城1975年由周口迁至商水的客观历史原因,再加上地下资源匮乏,长期以农业为主,工业发展基础薄弱等原因,县域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但与河南省其他县市相比,商水县域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还是很明显的。1、农产品资源优势。自2004年以来,国家连续出台“1号文件”给予种粮农民各种扶持政策,如发放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农机购置补贴,采取保护价收购农民余粮等,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同时,历届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生产,始终坚持把“三农”问题做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团结带领全县人民狠抓国家惠农政策的落实,积极推广农业科技项目,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兴修水利,落实基本农田保护政策,全年粮食播种面积常年保持在250万亩左右,促进了我县粮食生产,全年粮食总产量自2005年以来连续6年取得大丰收。2004年全县粮食总产量72.7万吨,万吨,万吨,万吨,2008年突破100万吨达到100.8万吨,2009年达到100.9万吨。2009年商水县粮食总产占周口市的14%,河南省的2%,全国的0.2%;2009年人均粮食产量954.47公斤,在周口市排名第一。粮食除满足本县115.71万人消费外,余粮可养活180万人,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2、特色农业优势。城关乡花卉,魏集镇名木园,姚集、东城大棚蔬菜,练集、胡吉、张庄有机瓜、桃、葡萄,张明、郝岗、袁老烟叶种植,白寺、舒庄板材加工,邓城、固墙特色食品及面粉加工、饲料加工形成规模。3、畜产品资源优势。近年来,商水县畜牧业发展总体态势良好,成绩喜人,尤其是生猪生产,2007年、2008年、2009年连续3年被评为“河南省生猪调出大县”。商水县2005年畜牧业产值13.3亿元,亿元,亿元,亿元,亿元;生猪存栏2005年到2009年分别为62.4万头、67.7万头、57.9万头、65.5万头、69万头;生猪出栏2005年到2009年分别为79.8万头,86.7万头、65.1万头、75万头、79万头;生猪规模养殖场(小区)2009年达到3560个,为丰富城乡居民的餐桌做出了巨大贡献。4、区位优势。商水县地处豫东华北平原,境内高速公路、省道、铁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交通优势明显。随着周商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商水县城已与周口市连为一体,地产、商贸、物流、休闲观光农业、住宿餐饮服务业发展迅猛,为商水招商引资和三产发展创造了坚实的基础。5、生态文化旅游优势。2009年商水县成功举办了“沙颖河一日游”启动仪式、商水美人指葡萄文化节、商水生态美食文化旅游活动月等系列生态文化旅游活动,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全年旅游人数达到9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性收入2000万元,极大地推动了商水第三产业的发展。6、劳务输出打工经济优势。商水县是农业大县、人口大县,2009年商水外出务工人员达到36.5万人,重点分布在广东、福建、浙江、山东、上海、北京等沿海发达地区,主要从事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电子、服装、玩具加工)、建筑业以及商业服务业。其中袁老、白寺、平店等乡镇的建筑、室内装修,位集、白寺的防水防火涂料,邓城、谭庄的运输,化河的三粉加工、废品收购,胡吉、位集的印刷、工艺品等形成特色。36.5万外出务工人员每年带回30多亿元的经济收入,其中输往新疆的近2000名拾棉农民每年可带回近600万元的收入。在大力发展劳务输出打工经济的同时,商水积极制定各项优惠政策和措施,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鼓励引导商水在外人员返乡创业,山西的彭加力回乡创办佳利达纺织、郑州刘宏伟创办宏大织业、青岛訾三飞创办湘湖纺织、北京戚书太创办安泰公司、北京朱希兰创办人合医院等,这些商水能人回乡创业为商水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在请进来的同时积极走出去,巴村人娄备战在新疆承包土地2000多亩,每年创收100多万元,并带动乡邻近亲百余户在新疆包地、运输及从事其他三产服务业。7、工业经济发展比较优势。随着“工业强县”目标的提出,商水规模以上工业快速发展,整体工业水平稳步提高。一批市场潜力大、经济效益好、带动和关联性强的企业逐步发展壮大,对增强商水工业发展后劲起到了主导作用,为商水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打造出普爱饲料、佳利达纺织、鲁王面粉、恒昌计量、福音建材等亿元企业,形成饲料、面粉、板材、纺织、印刷五大支柱工业。产业集聚区、新城工业区、城西工业区、谭庄工业区、黄寨工业区、袁老工业区、魏集工业区、胡吉工业区已成为工业经济发展培育的载体,一大批外来和本地投资的企业正在逐步形成生产能力和规模,商水工业正在步入快速发展阶段。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98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009年达到12.47亿元,是亿元的5.42倍。五、加快商水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措施1、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任务。民以食为天,农业是商水县域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根本,我们要坚持用发展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用现代科技改造农业,用现代装备提升农业,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重点围绕“粮、养、园、转、特、工”六个字做文章。一是抓好“粮”。加大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力度,改善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加快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巩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地位,确保全县今后六年粮食产量稳定在21亿斤以上。二是壮大“养”。切实发挥商水畜牧业优势,采取大户集中养殖和个人散养相结合,以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为重点,全面提升商水畜牧业总量和质量,努力建设畜牧业强县。三是建好“园”。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注重塑造农业品牌,提升农业示范园区的辐射带动功能,力争形成一乡一园、一乡一品高效农业发展格局。四是加快“转”。充分发挥农业专业合作社和农村经济能人的作用,通过整合土地资源,加快土地流转步伐,推行订单化生产,引导种粮大户、农村能人连片种植、集约经营,鼓励和扶持农业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生产。五是突出“特”。根据群众的种植习惯和传统,发挥比较优势,抓好特色经济和特色农业,着力抓好美人指葡萄、无公害蔬菜、花卉、烟叶、辣椒等特色农业基本建设。六是抓紧“工”。一方面把农民和工人联系到一块,加快把农民转移到工厂;另一方面把农业和工业联系到一块,就是要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联姻,用工业的理念经营管理农业,大力推广“企业+基地”、“公司+农户”的种、养、加一体化的模式,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2、坚持把新型工业化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途径。工业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撑。我们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进一步壮大规模,优化结构,提升层次,改进管理,使县域工业的整体实力和发展水平实现大幅提升。一是要优化招商引资环境。围绕商水环境是全市一流,出真招、出实招,打造服务的高地、投资的洼地。二是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坚持项目带动战略不动摇,坚持围绕中央新增投资项目、省重点项目、市重点项目和县重点项目,优化项目建设环境,完善项目协调推进机制和联审联批机制,推进投融资平台建设,保持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持续拉动。三是要优化政策环境。优惠的政策是招商引资的前提,要在土地、税收、收费、服务等方面出台优惠政策,扩大招商引资规模,提升招商引资水平。四是解决制约工业经济和项目建设的瓶颈问题。主要是土地、金融、环境问题,为工业经济和项目建设提供良好的保障。五是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关于加快产业集聚区科学发展的意见》,积极整合资源,提升功能,强化特色、增强竞争力。3、坚持把三产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方略。第三产业发展水平是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要积极发展交通运输业,培育壮大现代物流业,着力打造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要认真研究和落实好中央、省、市鼓励三产发展和刺激消费的各项政策措施,鼓励全民在广阔的城乡发展包括农村流通、社会化服务、商贸休闲、文化娱乐、托幼养老、家政服务、各类中介服务等传统和新型服务业。4、坚持把加快发展旅游业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要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科学制定全县旅游发展规划和景区规划,保护、开发叶氏庄园、陈胜故里、寿圣寺塔、魏集白鹭寺森林公园等文化景区,叫响“史记阳城、清秀山水”生态文化旅游形象品牌,逐步把商水打造成周口市的南花园和旅游休闲观光区。5、坚持把加快推进周商一体化进程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活力点。要紧紧围绕县城总体规划,北部新区5.3平方公里控制性详规、周商一体化平面规划,继续加快城市用地功能布局、城市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方面的统一规划建设,为实现周商一体化打好基础。一是加快产业对接。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重点推进周商产业带建设,逐步实现与周口中心城区的产业对接。二是加快交通对接。按照周口中心城市道路标准,继续完善周商大道配套工程,争取上级政府支持,对接周口城区大闸路、八一路等主干道,尽快形成两条新的联系轴线,拉大城市框架。三是加快功能对接。进一步提高城市化水平,逐步形成功能明确,空间布局合理、管理规范有序、设施完善高效的城镇体系。要按照目前县城框架,突出西拓、东扩、北接、中改(西拓工业产业区、东扩行政办公区、北接市区、中改县城改造区)县城发展重点。6、坚持把民营经济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力量。要充分调动民资民力,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使之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体力量。要充分发挥民营经济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主力军作用,进一步壮大规模,提升实力,实现民营经济大发展、大繁荣。一是强化企业服务。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好国家、省、市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强化对民营企业的服务,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和体制环境。二是由政府出面协调金融部门做好民营经济发展的资金保障。三是鼓励民营企业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加快技术进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着力培植一批规模大、效益好、有竞争力的民营企业。7、坚持把城镇化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城镇化是实现强县与富民的有效结合点,我们要借助难得的历史机遇,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科学制定城镇规划,准确把握功能定位,不断推进城镇化发展。一是抓好城市建设这个活力点。进一步提升建设理念和标准,提升城市品位,在水上下功夫,规划实施商水水城发展战略;在绿上做文章,打造绿色商水、生态商水;在框架上想办法,进一步扩大城市框架;在县城改造上`定措施。二是高标准编制城乡规划,用规划指导新农村建设。三是抓好县城和小城镇扩容提质。四是推进城乡统筹发展。8、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根本目标。要始终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突出改善民生,促进社会生态和谐。一是千方百计扩大就业。继续开展全民创业活动,鼓励发展就业容量大的服务业、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及个体私营和中小企业,多渠道多方式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以创业带动就业。继续实施“阳光工程”、扶贫培训“雨露计划”和“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计划”,落实农民工回乡创业的各项政策,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回乡创业。二是健全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城乡低保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临时求助机制,继续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健全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三是积级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千方百计加大对各项社会事业的投入,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推进城乡教育质量均衡发展,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健全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四是进一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五是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积级化解社会矛盾,认真做好信访稳定工作,积极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来源:河南商水县统计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7商水县教师招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