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还说工人伟大 劳动光荣光荣?

6927 好笑 &
6362 好笑 &
175 评论 &
4762 好笑 &
4762 好笑 &
4762 好笑 &
2441 好笑 &
2833 好笑 &
186 好笑 &
7060 好笑 &
64710 好笑 &
10449 评论 &
595 好笑 &
1246 好笑 &
4045 好笑 &
123 评论 &
4800 好笑 &
294 好笑 &
糗事精选:0
星座:巨蟹座
职业:手艺汪
故乡:国外 · 沙特阿拉伯
糗龄:1257天煤矿工人爱岗敬业演讲:光荣的煤矿工人-我心中的骄傲
||||||||||||||||||||||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阅读次数:555人次煤矿工人爱岗敬业演讲:光荣的煤矿工人-我心中的骄傲1.VIP俱乐部2.查看资料3.订阅资料4.在线投稿5.免费阅读6.会员好评7.原创检测8.教材赠送9.联系我们10.常见问题
在很久很久以前,天上有十个太阳炙烤着大地。后羿射日以后,那被射落的九个太阳落到很深很深的地里,变成乌黑闪亮的岩石,人们给他起了个名字----太阳石。后来,人间能源短缺,人们生存于危难之时,于是上帝又旨意一群怀着解放人类这一远大理想的使者,去开采那些被射落的太阳。在巍巍中华大地,豪杰涌现,期间叱咤风云者、安邦定国者、为民请命者、埋头苦干者……,若贯虹金乌,星辉霄汉,他们,永远是中华民族引以为骄傲自豪的中间脊梁。百里煤海矿区,英雄不断辈出,从挖出第一锹乌金的老一代创业者,到勇猛善战特别能战斗的工人队伍;从安于奉献足智多谋的科技工作者,到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的西山公司各代各级领导群体;从五十年前这片荒漠贫疾的地方到如今全国榜上有名的特大型现代化煤炭集团的变化中,我们无不感到西山人这个英雄群体的丰功伟业,我们无不为此而骄傲、而自豪。我们不会忘记,在西山各个矿井试生产之初,青年的矿工怀着一颗颗赤诚了心走到了一起,这些铁骨铮铮的硬汉子们,把满腔的热忱,化作工作中的动力,以坚毅的性格和对事业的忠诚,默默地奉献着在千尺井下。山西省劳模,东曲矿职工刘建虎,眉宇间透露出煤矿工人特有的坚韧和质朴。身为一班之长的他坚信着这样一个理:喊得响不如干得实,只有自己带头干,才有号召力,才能带好班。在千尺井下沸腾的掌子面,刘建虎干起活来总有一股拼劲。遇到最危险的活他总是冲在最前面。一次,工作面出现了大面积掉顶,刘建虎与工友们迅速搭好架子后,便第一个冲上去处理掉顶。当时工友们拉住他说,队长,你都累了大半个班了,这回就让我们上去吧。刘建虎挣脱了工友们的手,“不行,这次很危险,干这样的活我有经验,还是我上”。此时此刻,上面的零碎还不时噼噼叭叭地往下掉,他何尝不知道当时危险的存在,可他心里更清楚,他是一队之长,又是一名共产党员,关键时刻更需要自己。刘建虎凭借着多年的经验和沉稳的工作作风,担木梁,搭梁棚,有条不紊地处理着。就这样,掉顶很快被刘建虎处理好了。自从队组组建之今,刘建虎全队没有发生一起轻伤以上人身事故。刘建虎也以他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染和带动着队里的每一个人,让这一群体始终保持着高昂的斗志。工作面接近收尾时,由于顶板压力大,底鼓严重,使支护棚的底梁弯曲变形严重,眼见着鼓起的底梁就快刮到了运输皮带。为了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他们要在不影响正常出煤的情况下,把变形的底梁一根一根的拽出来,并将多余的清除。这项工作说起来简单,可干起来却不是那么容易。由于顶板的压力和底鼓的严重,使掌子面变得非常狭窄。全队的弟兄们面对如此艰苦的工作,没有一个叫苦叫累的,刘建虎更是冲锋在前,身先士卒。这些弟兄们就像铆钉牢牢的铆在了工作面上,扛梁的扛梁,攉货的攉货,这一干就是一个月,终于在全队的共同努力下,保证了工作面的顺利推进。俗话说:人心齐,泰山移。刘建虎队正是靠着这种团结向上,奋力拼搏的团队精神,从组队至今,把成吨的乌金从千尺井下输送上来。全国劳模—官地矿采煤机修理工的栗俊平,最初连26个英文字母也读不出来,但他常说,只要下功夫,就没有学不会的东西。到检修班当上采煤机专职修理工后,他在学中干、干中学,缺什么,补什么。他东找西借,把所有能找到的资料全部找齐,下班后一有时间就一字一句地认真研读。为了更加系统地学习掌握采煤机检修专业理论,他省吃俭用,先后购买了《液压传动》、《机械基础》等8种100多本专业教材和书籍,26年来他始终坚持战斗在井下一线,承担着全矿采煤机维修和故障抢修工作,逐步掌握了全矿先后使用的10多种型号采煤机的工作原理和技术性能,总结出了听声音、摸温度、看运行、量数据的故障判断法,很快就能准确找到故障的部位和原因,从而使常见故障的抢修效率较原来提高了60倍,抢修成功率达100%,职工们都称他为采煤机“神医”。小陈老师工作室版权所有全国煤炭行业模范班长—马兰矿综采一队的彭有生,一个矮胖墩实的南方汉子。1983年,马兰矿正值筹备投产。在投产前紧张的生产中,他常常连轴转,上完白班,又连上晚班,在井下度过了许多个不眠之夜。一次,他左腿生了个疮,肿得象鸡蛋那么大,疮口火烧火燎的疼,引起腿根部的淋巴肿大,连行走也很困难,医生给他开了病假条,让他好好的休息治疗,他想到班里人手少,工作任务又重,自己休息很可能影响本班的生产,于是,他带上医生给开的消炎止痛药又坚持下了井。下班时,伤口流出的血水已经与工作裤紧紧粘连,这位南方汉子硬是咬着牙撕开工作裤,匆匆洗刷后,一瘸一拐地回到家,当爱人流着泪给他清洗伤口时,他靠着墙已经打起了呼噜。“没有井下职工,就没有我们的矿山,井下职工最辛苦、最危险,我们作为家属,也是为了矿上安全生产、为了亲人平平安安,我们辛苦点,为井下职工做点力所能及的事,也算是为矿里的安全生产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陈腊英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说起陈腊英,在西山矿区广大职工家属中可谓是大名鼎鼎,特别是那些从事井下作业的单身职工,更是对她有着深厚的感情,他们亲切地称她为“陈阿姨”,并把陈阿姨视为自己的贴心人。就是这个陈阿姨,她自己掏钱从商店里面买来针线和钮扣,为工人们缝衣钉扣。看着工人穿着自己亲手缝好工作服走进入井下,她觉得心里觉得踏实了许多。从那时起,陈腊英心里就萌发了一个念头:要用自己的双手,让井下工人体会的家的温暖;要用自己的双手,去温暖井下工人的心。就是这样一个信念,支撑着她风风雨雨走过了二十几年。我们不会忘记,在马兰矿智能化刨煤机使用开始,由于地质条件差、液压系统配件质量不合格,再加上支架和刨体处于磨合阶段,同时刨煤机在不同采场也有不同的调试过程等等,这些都给生产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困难,面对困难,全队广大干部职工没有退缩,更没有等着靠着上边来解决。队长一句话:“只在我们齐心合力,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一句话鼓舞了全队人的士气。在全队上下共同努力下,终于解决了生产上一个又一个难题,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刨煤机生产线在西山的成功应用与推广,不仅填补了我省薄煤层开采技术的空白,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拥有全自动化刨煤机开采技术的国家,而且这一成果的应用,开采效率十几倍的提高,大大减轻了工人劳动强度,改善了井下安全生产环境,解放了过去普通综采设备难以逾越的薄煤层,开发了老煤矿更大的生产潜力和空间。可以说刨煤机的应用,为西山做大做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不会忘记,为了刨煤机在西山的正常生产,从集团公司领导到矿区的每一名职工都浸注了大量的心血。集团公司领导多次视察,对此给予了很高的关注;矿领导经常深入井下跟班现场指挥生产;队长经常是几天几夜不回家。正是因为有这么一支“敢于吃苦,敢打硬仗”的刨煤队伍,我们西山的刨煤事业才会在国内乃至国际的煤炭企业中绽放奇葩。这支英雄的队伍,此时正迈着坚毅的步子,向更高更远的目标迈进。太阳之所以燃烧,是因为它选择了辉煌;而我们的兄弟们之所以无所畏惧,忘我奉献,是因为他们选择了矿山,选择了开采太阳的事业,他们用钢铁般的脊梁和坚韧不拔的意志担负起矿山发展的使命。一个英雄的时代,铸就一段英雄的历史;一个具有生命力的企业,铸就一支顽强拼搏的职工队伍,“团结奉献求实进取”,这就是西山精神的写照,成长在这样一个企业里,我们感到由衷的自豪。在我们的事业里,西山人是无所不能、无往而不胜的,西山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亲爱的朋友们,在这里请允许我高唱一首催人奋进的奉献者之歌吧,献给我心中的骄傲――光荣的煤矿工人。献给我心中的骄傲――西山。朋友,亲爱的朋友,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开创西山更加美好的未来!小陈老师工作室版权所有
本文永久链接:上一篇范文: 下一篇范文:
关于本站:中国最大的权威的公务员门户网站-公务员之家创建历经7年多的发展与广大会员的积极参与,现已成为全国会员最多(95.4万名会员)、文章最多、口碑最好的公务员日常网站。荣膺搜狐、新浪等门户网站与权威媒体推荐,荣登最具商业价值网站排行榜第六位,深受广大会员好评。公务员之家VIP会员俱乐部在公务员之家您可以分享到最新,最具有时事和代表性的各类文章,帮助你更加方便的学习和了解公文写作技巧,我们愿与您一同锐意进取,不懈的追求卓越。如何加入公务员之家VIP会员第一步:先了解公务员之家,查看第二步:或在线支付,汇款即时到帐第三步:汇款后立刻,将您的汇款金额和流水号告诉客服老师,3分钟内系统核查完毕并发送VIP会员帐号到您的手机中,直接登陆即可。百度推广我们是光荣的“80后”产业工人_新闻中心_新浪网
我们是光荣的“80后”产业工人
  本版撰文/本报记者 赵琳 黄晏君 慕海燕 本版摄影/尤志强 本报记者 张大巍
  0.013毫米误差的精准人生
  顾 涛 哈电集团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汽发分厂的高级技工。生于1982年,2000年技校毕业成为哈电集团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的一名一线技术工人,现在是汽发分厂12米数控卧车车床的“主操作”。连续多年被企业评为“优秀青年岗位能手”、“青年岗位能手标兵”、“十大杰出青年”、“哈尔滨市优秀团员”。
  “一个月能赚多少钱?”记者以这样直言不讳的问题开始了对顾涛的采访。
  “高的时候上万,平均6000多元。”顾涛回答得直接。对于自己的月薪,顾涛表现得很自豪、很满意,“我上了大学的同学现在大都没我挣得多,当初没能上大学我觉得挺遗憾,现在反过来有很多同学羡慕我。几天前,一个大学毕业在事业单位工作的同学还和我开玩笑说:‘哥们儿,咱能不能回回炉,从初中开始重来一遍,你去上大学,我来当工人!’”
  顾涛说,自己当年初中毕业考技校时,真是不甘心。看着别的同学进高中的门,自己进了技校门,看着别的同学进了大学门,而自己进了工厂门,那时的心情就是一个字“衰”。但既然干了这行,那就爱这行吧。于是,18岁进厂的顾涛用心、用功、用情、用力,在车床上一点一点地把自己从一个小学徒“打磨”成了全厂的技术骨干。
  从5米普通车床到12米数控车床―――顾涛说:操控机床要做到操之在我
  “我刚毕业的时候,‘数控’技术还刚刚起步,那时我每天操作的是一台5米的普通卧车车床,手柄操控,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也较低,生产出来的部件不论是工艺还是质量都没法和现在的数控设备比。2006年12月,我在普通车床上‘磨’了6年之后,终于站到了这台12米数控卧车车床旁。”顾涛说自己第一次站在这台数控机床前的感觉,和儿时终于得到了心仪的遥控汽车的感受一样:它是我的了,我得把它研究明白,我得备加珍惜它。
  顾涛在这个12米数控车床上工作,主要任务是加工汽轮发电机组的核心部件―――转子。记者来到顾涛工作的车间,看到更多的时候他都是在一个电子屏前按电钮。他说现在一个部件能加工到什么程度,精确到什么程度,需要多长时间,关键就看怎么来按这些电钮,用他们的话就是怎么“编程”。不同的人操控同一个车床,干同一种活,都会有不同的程序,加工出来的部件工艺和质量也不一样。
  0.013毫米,发丝的五分之一,这就是顾涛加工的重60多吨的转子的误差,超出了这个范围就被视为不合格产品,而顾涛还从来没有过失误。对于新一代数控机床的技术工人来说,“技术革新”更多是钻研怎么“编程”,什么样的程序能让部件更精确,什么样的程序能更节约时间。喜爱武侠小说的顾涛说,我要和机床合而为一,做到操之在我。
  从“小学徒”到“小师傅”―――顾涛说:离开企业就会失去生命力
  虽然是“80后”的产业工人,但是进厂9年的顾涛已经是四个“小辈儿”的“师傅”了。这位带着近视镜,文质彬彬的“小师傅”也少有“80后”的自负。作为车床的“主操作”,程序怎么编,部件怎么加工,都由他决定,他毫无保留地把自己多年的钻研成果全都“倒”给了徒弟。徒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会常常会给他提些“建议”。对于这些合理化建议,顾涛每一个都认真研究,从没轻易否定。他说这就是教学相长。
  在这个企业里,每年都会有人“消失”,沿海、南方一些企业高薪“挖”走老工业基地成熟的技术工人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顾涛同样也面临着这样的选择。能在现在这个企业里工作,顾涛一直觉得自己很幸运,因为他现在干的“大活”不是每一个车工都有机会尝试的,他加工的汽轮发电机的转子,每一个的造价都要上千万元。
  2008年他们一共生产了78台发电机组,相当于上世纪八十年代10年的总量。“这就是一种责任,让我时时感到压力,也时时在接受着挑战。从18岁刚刚进厂的‘小学徒’到现在我能操控这台数控车床加工发电机组的核心部件,我深深地感到我是在企业这棵大树下的培养和庇护下,从一片嫩叶,长成了树上的一枚鲜果。虽然总有人想摘走,但我知道离开了大树,我这枚果子就不会再有生命力。”说完这番话,顾涛神情凝重。
  “低”学历师傅带出“高”学历徒弟
  屈永振 哈电集团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水电分厂高级技工。1981年出生,1997年以全校第二名的成绩考入哈电集团哈尔滨电机厂技工学校学习,2000年毕业进入哈尔滨电机厂水电分厂。现在是水电分厂12.5米立式车镗床机台长,连续多年被企业评为“优秀青年岗位能手”、“十大杰出青年”等光荣称号。
  28岁,便实现了从一名普通的中级工破格晋升为技师的飞跃,屈永振充分尝到了苦练本领、钻研技术的甜头。作为一名普通的技工,要按传统的晋级标准,至少要等十几个年头,才能从一名中级工连升二级(技工职级分为五级: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晋升为技师,屈永振却只用了4年。
  少年时屈永振就有极强的动手能力,加上身为技术工人的父亲影响,让从小在工厂大院长大的屈永振对当一名技术工人有一份特殊的向往。在屈永振第一个人生路口的抉择中,面对着考大学还是走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时,他毅然选择了当时都不被看好的技校。同学的猜忌和家人的不解让屈永振曾经彷徨过,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技校学习后,屈永振更加坚信:自己的选择是对的。
  2000年,屈永振以一名优秀技校毕业生的身份踏进了哈尔滨电机厂的大门。凭借着哈市第一批数控机床技术工人的身份,他站在了当时较为先进的机床操作台前,看着眼前全新的电脑显示屏,屈永振开始在这小小的机床操作台上实现着自己的人生梦想。
  现代工人就要拥有现代技能
  “当工人就要当最优秀的,学技术就要学最先进的!”屈永振常用这句话激励自己。
  凭借扎实的基本功和极强的动手能力,屈永振进入工厂的9年时间里,在全厂技能大赛中,多次获得岗位能手的称号,并用4年的时间完成了从中级技工到技师的蜕变。面对时代的飞速前进,屈永振总有一种知识上的“饥饿感”,他对记者说:“与世界接轨不仅需要技术装备的接轨,更需要人的素质的接轨。”他养成了一个习惯:只要走下操作台回到家,就习惯性地捧起各类技能图书和外语书,他凭着顽强的毅力掌握了常用的专业外语。电脑是屈永振的另一“伙伴”,他操作鼠标和键盘的熟练程度令人惊叹,打印资料、跟踪国内外技术信息、搞简单的编程设计,他都能熟练地在电脑上独立完成。
  技术工人就要用技术“说话”
  “学技术就要敢于冒尖,干工作就要敢超人先。”这是屈永振的座右铭。几年来,屈永振参与和带领自己的班组曾先后作为主力加入到三峡建设和全国各大水电站的建设过程中。每当一次新的任务接下来的时候,屈永振总是跟班组的成员讨论程序应该怎样设计,四处搜集资料与同事一起编制程序,或是利用工厂里的废料制作合手的工具。
  28岁的屈永振凭借着高超的技术赢得了省内外同行的尊敬。走出厂子到外地去交流和传授技术是屈永振的“课外作业”,一位从技校走出的技师,却带出了一批批比自己年龄大、工龄长、学历高的徒弟。
  “我去外地交流时,开始的几天其实都不是传授技能而是和那里的技工们进行交流,白眼和不信任是常有的事情”。谈起外出交流,屈永振感受颇深。由于年龄小,很多当地工厂里的技工师傅都不屑向这位“小师傅”学习,可一旦到了实际操作时,屈永振熟练的编程和对机器的掌控能力折服了在场的所有人,所有参与学习的技工都对这位“小技师”刮目相看。
  屈永振不但走出去传授技能,还要负责每年分到他们班组的大专以上毕业生和实习生的技能传授。“现在我就带着四五名刚刚从高级职业学校毕业的大专生实习和工作,他们都是我的徒弟”,屈永振略带自豪地说。虽然学历比师傅高,但对于师傅的技能,徒弟们还是非常佩服。屈永振说,现在的高学历技工,虽然具备了学历,但是上手能力还是不强,还需要一段时间传、帮、带的过程,而自己就是这套“程序”中的一个环节,他会把自己的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需要的人。
  大专毕业的攻关能手
  王明吉 哈尔滨飞机制造有限公司第23车间钣金工段工人。生于1980年,1998年入厂。连续多年获得“市优秀共青团员”称号;2007年获“市杰出青年岗位技术能手”称号;连续多年荣获“公司级先进职工”称号;2007年获“公司级先进职工标兵”称号。
  还有半个月王明吉就要当新郎了,可婚礼的准备工作他还一点没做,每天窝在车间里搞他的钻研和革新,把结婚的事一股脑全都推给了新娘。“不怕媳妇生气不和你结婚了?”记者调侃着说,王明吉却幸福地说:“这些她都能理解。”
  哈尔滨飞机制造有限公司第23车间钣金工段的王明吉今年不满29岁,小伙子肯于钻研技术,干活勤于动脑,又是“哈飞工学院”的高才生,年纪轻轻就成了哈飞青年技术能手中的领军人物。
  坚持下来就是胜利
  1998年10月,职高毕业的王明吉进入了哈尔滨飞机制造有限公司当了一名产业工人,不久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哈飞工学院。
  “当年和我一起毕业的23个同学,现在还留在车间当一线产业工人的屈指可数。”王明吉说:“我也有机会到办公室工作,但我更喜欢车间。”王明吉的“喜欢”实实在在地表现在了他的工作中:入厂11年每天都有成绩和收获。2008年完成工时6812小时,全年无废品、无超差,一次交检合格率达100%;全年提出车间内部技术攻关11项,仅EC-120钣金件划轨自制样板一项,可节省工时一倍以上,全年预计节约价值2万余元。
  王明吉说,自己刚入厂当工人时没想过要干得多么出色,只是记住了父母的叮嘱。当了一辈子技术工人的父亲对他说:“要当一名优秀的技术工人,当天应该完成的工作必须完成,没有极特殊情况,绝不能脱岗!”11年来,王明吉在父亲简单又朴实话语的激励下,出色地完成了每一项工作任务,别人在工作间隙聊天或吸烟时,他都在细心地研究每道工序的流程,琢磨如何能够做到精益求精。
  技改能手带动车间新风
  钻研、改进、攻关,是对王明吉工作最贴切的形容。王明吉在工作中多次提出改进意见和合理化建议,使车间的产品质量和生产环节得到显著改善和提升。如今,王明吉所在的23车间钣金工段的员工中形成了人人动脑、钻研业务、多提合理化建议的良好氛围,青年技术工人的工作热情和干劲异常高涨。
  说到攻关,王明吉的很多同事都向记者提到了去年奥运期间王明吉没日没夜地科技攻关的事。那时,23车间钣金工段承担了直十五系列机型的部分零件设计加工任务,由于这个项目是与法国合作的,双方合作的每道工序都有严格期限规定。为了按期完成预定任务,王明吉与部分员工连续半个多月吃住在车间。王明吉说:“全国人民都在看奥运,我们虽连一眼都没看上,不过换来的是出色地完成了这项重要工作,值!”
  王明吉在直九系列机型加工任务中,对难度较大的Z9WA弹箱盖板的工艺环节进行攻关,取得了成绩,并开始承担钣金件中技术含量最高、难度最大的任务。经过钻研和努力,他不负众望,再次圆满地完成了任务;在Z15PT1架机机身加强连接带板的研制过程中,他潜心攻关,经过7天的摸索实验,终于成功确立了一整套的加工流程,产品顺利交付……“把攻关项目交给王明吉,心里就有底,这小伙子保证出彩儿。”车间的负责人这样说。
  四年从学徒变技师
  秦世俊 1982年6月出生,现任哈尔滨飞机制造有限公司第15车间的一线数控铣工、高级技师,先后获得“哈尔滨市同工种技术比武”数控铣工第一名、“黑龙江省同工种技术比武”数控铣工第四名、“哈尔滨市技术能手”、“黑龙江省技术能手”、“哈尔滨市新一代创业人”、哈尔滨市知识型职工优秀个人、中航二集团十佳青年等多项荣誉,当选2008年北京奥运会哈尔滨火炬手。
  2008年,在哈飞集团与法国合作研制直15型飞机过程中,用于相关零件的生产夹具的精细标准程度成为合作成功的关键,也是法方关注的焦点。当秦世俊和员工们按期完成夹具的设计生产任务时,赢得了法国专家的钦佩。
  “在制作夹具时,你们是如何达到让法国专家团满意的呢?”面对记者的提问,秦世俊自豪地说:“起初法国专家希望采用他们的方案来选择夹具,但是我们觉得不但耗时过长,成本也很高,后来我们就利用业余时间自己设计制作夹具,结果制作的夹具精度非常准,用料还都是边角废料,法国专家非常满意,同时也为工厂降低了成本。”据了解,仅秦世俊自己制作的三十余套夹具就为企业节约各项开支达30余万元。
  当年进厂时的秦世俊年仅19岁,如今他已经在数控大力铣床旁边度过了8年的时光,从一个初出茅庐、一脸稚气的磨具钳工历练成为一名卓有建树、业绩非凡的数控铣工高级技师。8年的时光,秦世俊由青涩变得成熟,但却始终不改他对铣工技术的执著钻研。
  “哈飞”最年轻的数控高级技师
  2001年,秦世俊从哈飞工学院毕业后分配到哈飞集团第15车间成为一名数控铣工。在秦世俊分配到数控工段之前,他的师傅先后带过几个徒弟,通过一段时间的传授,都无法掌握加工起落架的精髓,更别说有新的建树。
  秦世俊却很快进入了“角色”。师傅的倾囊传授,加之他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使秦世俊的铣工技术突飞猛进,三个月时间他提前出徒,6个月完全独立操作,不断的学习和孜孜以求的精神,使秦世俊很快脱颖而出,在工作的第11个月里他参加了哈尔滨团市委组织的数控技术工人比武,以第三名的成绩获得晋升高级工人的资格。同年他被评为公司级的青年岗位能手。他精湛的技术和谦和的为人不仅为他赢得了荣誉,更赢得了车间领导和广大同行的赞许。2005年又被晋升为高级技师,那一年他23岁,成为当年哈飞集团内最年轻的数控高级技师。
  半米高学习笔记练就真功
  面对如此多的荣誉,有些人在脑子里也画出问号,为什么一个学磨具钳工的技校生能在短时间内取得如此多的荣誉呢?当你打开秦世俊的工具箱的那一刻,一切答案都在其中:几十本数控加工方面的书籍,被翻阅了近百遍,几乎每一个字、每一个段落他都精心研读过,仅学习笔记就有半米多高。工作8年时间,秦世俊从来没有休过一个完整的休息日,每天晚上都要加班到九十点钟。
  为了能让自己的数控技术与世界发展先进方向接轨,秦世俊自学电脑,利用网络来了解最新的数控铣工技术,并反复在实践中加以应用并进行提高。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秦世俊能够不断攻克技术难关并练就一手好“手艺”呢?“干活要肯动脑筋,舍得付出,勇于实践,不能见硬就回,要有硬碰硬的精神。”秦世俊的回答如此简单明了。
电话:010-
不支持Flash}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劳动人民最光荣谁说的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