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圣经 上帝说要有光中的问题问在所罗门王给上帝建好圣殿后在圣殿中歌唱的人是谁的后裔代领歌唱的人是谁

[转载]从祭坛到会幕到圣殿到教会与上帝与人类所立之约
从祭坛到会幕到圣殿到教会
在旧约时代,先民开始敬拜神,是为神筑一座坛,坛就是人敬拜神的地方。但那是不够给神做居所的。
大约在主(公元)前1450年,摩西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以色列人开始在旷野漂流,没有固定的居所,所以上帝就让他们建立一个会幕,它可以像一个大大的帐篷收起来抬着走,每到一个营地,就可以把它支起来,这样神就借着这个流动的会幕住在其间,与以色列民在一起。白天他们行走时,神成为云柱在前面带路,晚上成为火柱在前面带路;在驻扎地时,云柱就停留在会幕之上,让以色列人时时看到神与他们同在。
后来百姓进入迦南地,有了固定的居所,神就选择锡安做他的居所,并指示所罗门王要在那里建立圣殿。上帝为何不让大卫王建立圣殿呢?其实大卫很有心要建立圣殿,但大卫王是个争战的王,手上流过很多血,而所罗门是个和平的君王(希伯莱语所罗门就是和平的意思),所以上帝更愿意让大卫的儿子所罗门来达成这个心意。会幕和圣殿的蓝图都由神亲自设计,充满了智慧。
约在主(公元)前970年,所罗门王开始建圣殿,用了七年时间才落成。这圣殿是一项既辉煌又耗资的庞大工程。圣殿的内部,包括墙、天花板和地板,全部是用精金包裹的。圣殿的摆设基本上和会幕差不多,但却宏伟得多。里面建有圣所和至圣所,里面的圣物比以前会幕时更大更多。例如以前会幕圣所里有一盏金灯台和一张陈设饼桌子,现在圣殿裹有十盏金灯台和十张陈设饼桌子。所罗门又造了十个铜盆座和其上的铜盆,是用来洗祭物的。另外又造了一个巨形的铜海给祭司沐浴用,和背铜海的十二只铜牛。殿前的两根铜柱,亦是所罗门圣殿的标记。所罗门完成圣殿之后祈祷,得神悦纳,神的荣耀充满圣殿。
约柜放在圣殿的至圣所里,约柜里藏有上帝给摩西的写有"十诫"的两块石板,有一根亚伦用过的发芽的手杖,还有一罐吗哪(上帝在旷野时从天上降下给以色列人吃的食物),约柜的下落至今不明。至圣所是没有人可以进去的,只有大祭司一年一度可以进去献祭赎罪,他进去时人要在他身上系一根线和绑上一些响铃,以便人可以了解他的动静,万不得已时,可以将绑着的绳子往外扯,将大祭司拖出来。
圣殿经历过两次抢劫和火烧,主(公元)前516年,圣殿经过了一次重建,主后(公元)70年圣殿被罗马军队毁坏。
第一圣殿:又称所罗门圣殿,在时代,第二代国王大卫为建殿的材料作预备,由继位的国王在耶路撒冷()兴建,
圣殿长约30米,宽约10米,高约15米。直到公元,摧毁耶路撒冷,圣殿被毁。
第二圣殿: 公元,推翻了新巴比伦王国。波斯王颁旨,让犹太人在公元回耶路撒冷重建圣殿。由于重建过程并不顺利,第二座圣殿于公元前515年完工。在公元前37年,圣殿由得到扩建。直至公元,犹太人反抗暴政,结果提多将军率军围攻耶路撒冷,圣殿被焚毁,仅留下西边一道围墙()。焚毁第二圣殿后,曾在圣殿遗址上盖一座的最高神祇之,将改名为。公元637年,的兴起,占领巴勒斯坦后,在圣殿遗址上兴建,在毗邻处兴建。公元691年,西墙被纳为的奥玛清真寺和阿克萨清真寺的围墙,圣殿原址现已是伊斯兰教。而现今的西墙则成为是露天的。
第三圣殿: 日,极端团体“圣殿山忠诚者”在老城马格里布门外的一个停车场举行简短仪式,纪念第一和第二圣殿遭到外族毁灭,并象征性地为重建“第三圣殿”举行奠基。结果奠基仪式引发了以、巴的暴力冲突。
但神的心意并未与此停止,到了新约时代,他又道成肉身,借着地上的教会,与他的儿女同在。地上的第一所教会是在使徒时代由耶稣的门徒彼得在五旬节时所建立的,那一次一下次就有3千人蒙召接受圣灵的洗,这就是为何信徒要去教会敬拜的道理。
可以这么说,教会发展的完全过程,要经历五个阶段:原始时代的祭坛、律法时代的会幕、王朝时代的圣殿、恩典时代的教会、基督再来时代的人心。我们目前所处的阶段是恩典时代。
从会幕到圣殿到教会
会幕、圣殿、教会,是一个阶段性的发展,把神在救赎中的奥秘显明。而呈现出神的帐幕在人间,所带给人的一切安慰、生命、权柄(启廿一3~5)。在发展教会上,务必体认神这旨意。免得在发展上,看起来是有些成果,但教会的保障却渐渐打破(葡萄园的墙)(耶五10)。
在教会发展的整个过程中,可细分为五个阶段:原始时代的祭坛、律法时代的会幕、王朝时代的圣殿、恩典时代的教会、基督再临时代的人心。从这个过程可很清楚的看到,神在救赎中的奥秘。神如何用这样的我们,显明祂一切的权柄、作为。如耶稣说:「信我的人要和我一样,行我一切所行的,并且要行的比我还多」(约十四12)。而会幕、圣殿、教会,是这一个规模的缩影。其概念如下:
从「无私、无我」(祭坛的精神)受洗以后(归入主的死),显出基督的香气(祭坛),转型进入「会幕」后,就把如何用「祭坛」的精神,完成服事,显出全备的救赎,更清楚的表达出来;过程中或者人有软弱,但可有什么引导方向,也很具体的呈现了。
会幕的构造:
周围是院帷,院帷外面是外邦之地,里面十地,当院帷立起来之后,圣地和外邦之地,就很清楚分开。所以院帷的主题是:分别为圣。他本身有很多配件,借着通通结合在一起之后,才能立起来,而显出分别为圣的力量。以此教训我们,信徒在真理上,靠着圣灵合而为一的重要;教会若不能分别为圣,则沦为一般的宗教团体,这种存在是对神的耻辱。
在会幕东边有「院门」。用蓝色、紫色、朱红色捻成的细麻布幔挂在其上,进入院门要掀开这布幔。用掀开动作说明:自我突破,对自己该有的承担。以此说明在生命上要觉悟的属灵(蓝色)、权柄(紫色)、牺牲(朱红色)立场,而进入会幕。
进入会幕有铜祭坛和洗濯盆,这是外院的二个圣具,也是说明「因信称义」的二大纲要。铜祭坛预表耶稣的救赎,当耶稣在十字架上断气,救恩就成全了。那么如何使救恩成全在人的身上,要如「祭物」。放在空坛里面是空的,置放「火」在其中,若没有「火」,祭坛的存在没有功用;故要有乐意接受「火洗」的精神。
洗濯盆的预表是:完成圣洁,预备进入圣所,因有神的救赎,才能完成圣洁。我们必须看明救赎中的圣洁,以使人性(皂夹木的预表)得升华。务必在圣洁中,人性才能升华,而不会造成信仰生活的僵化,圣洁变成为样板。
再一次掀开布幔(再一次自我的突破),进入圣所。圣所的总结是「服事」。用陈设桌、金灯台、金香坛三件,说明教会在服事上的三大纲要。在教会历史上,看到神以「灵修」成为力量,解决所有的问题,这是很奇妙的方式。使所有问题的处理中,处处看到神的见证。所以要思考、学习这三件圣具所表达的服事,来发展教会。
陈设桌以预表的方式说明:在结合信心(金牙边)的人性(皂夹木),所呈现出的分享(饼)。这个分享(陈设饼)按神的规定作成,按神的规定摆列,表达教会服事上的规范,非自己想怎样作,就怎样作。金灯台要放上清静的橄榄油(圣灵更新的品格)以点灯发光。金灯台是一块金子锤成的。从它的构造、形状,可见制作功夫的仔细,以此说明:维护一体的用心。在服事上,团契上必须很注意「一体」这件事。金香坛如中保代求的祷告,这是信仰中,又奇妙又完备的服事。以作「香」的材料,指出在灵修的方向,而达成这种服事。
进入至圣所的路,耶稣为我们打开了。乃用祂的血(来九11~12;十19~20),成就一条又新又活的道路。在至圣所里,有基路伯(cherubim)高张翅膀,遮盖施恩座。施恩座下面有法柜,法柜中放了两块法版、亚伦发芽的杖、装吗哪的金罐子。至圣所是神向人说话的地方。站在这里,就清楚明白神的旨意(法版),彰显被称义(外院主题)的权柄,如亚伦发芽的杖(罗八10~11)、享受灵粮(吗哪)。至圣所也是显明救赎奥秘的最高点。施恩座原文作「蔽罪」之地。罪在这里是体验救赎的机会(基路伯(cherubim)高张翅膀,遮盖施恩座)。因救赎的应许,成为心灵上的力量,不再有软弱、辖制的痛苦。因不再被神称为有罪(已称义),赐生命圣灵的律,在基督里释放了我们。至圣所的圣具是皂夹木,里外包金作成的。到了这里预表我们的性情就如神的性情一样,人虽有肉体上的软弱,因着施恩座的应许,却可以和神相似,也就是神要用这样的我们显明祂一切的作为,这是救赎中的奥秘。
借着会幕中,各部分的圣具,在材料上、构造上、功用上的预表,使我们深知这奥秘,彰显神一切的荣耀。这是神在今日,为我们成就的旨意,而且也要用这奥秘坚固我们的心(罗十六25~27)。主内同灵当认识:神以命令的方式,为我们显明了奥秘。我们应有积极的心,勇敢面对神的奥秘,以显明神在拣选中,所应许的恩典。
大卫发起为耶和华建造圣殿的心,但神不悦纳。大卫不灰心丧志,转为积极的预备材料,使所罗门在建造圣殿上更顺利。这是圣殿历史的开始,说明了从过犯中回转的人,在事奉上要学习的方式。
所罗门按照神启示大卫的规格、样式(代上廿八9~19),用七年的时间完成圣殿的阶段。各部分的圣具都有,将会幕末期消失的圣具补足,并弃除在会幕里喝酒作乐这些变质的动作,重新出发。在这个阶段强调铜,如铜坛、铜海、铜盆。有些从本来的一个,转型为十个(王上七27、38),这是完全(十)、光明(铜)的预表。并且在柱子上、墙壁上,都刻上基路伯(cherubim),表达着「属灵」的恩典,充满中拥有完全的光明,以属灵的恩典涵盖一切。
所罗门完成圣殿之后祈祷,得神悦纳,神的荣耀充满圣殿,百姓因此在列国中享有崇高的地位,展现出属灵恩典涵盖一切的奇妙。此事是当今教会必须看到,再次建立起来的事情。
圣殿用许多金银宝石建造。这些贵重的材料,后来成为引诱百姓犯罪的原因。群众为了拿到「宝物」,开挖圣殿,使圣殿被毁。圣经的历史以此教训后代,在建设教会、发展圣工上,必须脱离「物质化」的观念。此事也是在圣殿这个阶段很大的重点,我们必须引以为鉴,注重灵修,维护神设立圣殿(教会)的特质,展现有神同在的恩典,见证属灵恩典能涵盖一切的奇妙。
综合了会幕各个圣具的教训,并结合从祭坛到会幕、到圣殿的整个历史,进入了「教会」的阶段,这是神救赎的奥秘显明的阶段。在「教会」的定义上,第一句话就说:教会是基督的身体(弗一23)。身体只有一个,如圣餐上的教训;一个饼在说明一个身体(林前十17),得救的教会是唯一的。虽说:主另外有羊在别处,但主的羊会听主的声音。主会把他们带过来,合成一群、归于一牧(约十16)。
昔日「人意」介入教会,使属灵的恩典渐失,又因神学思想不同,宗教权威的意识影响,形成「教会」非常多,但这个状况更显出「一个」身体的奇妙。非常多的教派,和神旨意中的教会不同。因此,被称为「宗教团体」。这并不是基督的身体,可见按神旨意所建立的教会是多么的独特。教会是基督的身体,不列在万民中,不与宗教团体并列的,原来「教会」一词,是圣经中专有的名词,是得救的门,是真理的柱石、根基之所在,是神的家。神用教会显明救赎的奥秘(弗三8~11),不是用宗教团体,这是很严肃的问题,是神的子民必须清楚,懂得分别为圣的地方。近年来在主张进入社会的口号中,不少地方为了迎合群众,而淡化属灵的规范。我们似乎失去了教会应有的信心,忘记了神的智能,因此在服事上,虽得一些成果,但教会的「保障」渐失。这是不能不儆醒的事。所以要看到会幕和圣殿的教训,来发展「教会」。
使徒时代教会初期,那时因为圣灵的充满,门徒得更新,展现了很完美的属灵生活,藉此满足了各人的需要,也藉此发展福音事工,使救赎进入外邦,神的工作就这样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本会早期的时候,信徒有一个「共同的经验」,借着注重灵修、追求属灵的造就,结果心里得帮助、有了力量。自己在生活上的艰难、问题,就被解决了。这个经验再一次应验了会幕、圣殿中所预表:属灵的恩典能涵盖一切的奇妙。当教会的发展进入最后一个阶段:「人的心,就是神的殿」这时候,虽然会堂在各种的迫害下被毁,但是教会却进入完全的时代。这时候要完全展现教赎的奥秘。主应许得胜的圣徒如同耶稣一样,行出耶稣所行的一切,并且要行的比耶稣还要多。在这完全的时代,只要「我」在,教会就在,这是神的旨意。为了完成神在教会中所应许的旨意,我们必须追求圣灵的充满,造就全备的根基,显出「血」的见证。如同耶稣,用自己的血,显明了会幕所预备的奥秘(来九章)。
造就此发展的根基
从会幕到圣殿到教会的发展,要将神在救赎上的奥秘完全显明。「因信称义」是这个发展上的根基。我们务必用圣经的观念,看到因信称义的规模,好让我们体验耶稣所成全的信,是多么深重、多么奇妙。
「新约」是耶稣用自己的血,把救赎的预表显明的时代。在新约中,每一卷的主题和因信称义都有关系,如果把因信称义拿掉,整个新约差不多都要拿掉了。足可见因信称义在「新约」是多么重要的根基。
既然要得「称义」,就必须很诚实面对自己身上的罪。我们借着各种服事的机会,找出自己身上罪存在的行为。而在服事中,更具体的体验救赎,这是「圣工」的意义。尤其今天耶稣的血已为我们流出来了,我们更有机会领受这个体验,然而若藉服事的成果,作各人自我的肯定,掩饰罪性,这就失去圣工的意义了。不要忘了得「称义」的见证,所造就出来的信,是发展神设立教会的旨意,很重要的根基。
雅各提醒我们不要看错了从神而来的赏赐,既从众光之父、从上头来的,必是美善的、全备的(雅一16~18)。「信」也是一样,雅各为什么说:没有行为是死的(雅二17、20、26)?意义在哪里?就是要借着行为得称义的机会(雅二23、25;罗二13),在信心上既从行为领受被称义的见证。那个信里面,必有从神而来的生命,所以不是死的。此时这个信就奇妙了,必如圣经所应许的,展现在我们身上。我们真的要提醒自己,不要看错了。
因信称义的概念是:罗马书、加拉太书、希伯来书,若结合五祭、七节期,会幕则更清楚。因信称义是打开救赎奥秘的钥匙,因为新约每一卷的主题和因信称义都有关系,新约就是救赎奥秘的显明。因信称义这种灵修的增长,所结出来的果子─神的主权,是显明奥秘的力量,这更是当代基督徒要看清楚的,不能用字面的意思去解释神的主权。所以「信」的检讨成为教会发展上很重大的主题,若没有「称义的见证」信很容易成为几个教条的意识、传统的坚持,这和耶稣所成全的信就不一样了。
在会幕中,以「铜祭坛」、「洗濯盆」说明「因信称义」的内涵。这两者在教义上说明了十字架救赎的内涵,和耶稣所成全的圣洁。在灵修上,以「皂夹木」来说明「人性」提升的主题。关于「信心」的问题,一定要注意人性的提升,免得因为信心而不懂得做人,这就不是圣经的道理了。但愿我们有一颗安静的心,追求圣灵的充满,来造就因信称义,以发展神设立教会的旨意。
近年来,在教会的发展上我们是否太急躁,忘记圣经的引导,使血气介入,常在「成果」中弄巧成拙,而陷入个人意识的坚持,迷失自己,还认为是为教会大发热心。所以我们要重申「会幕」、「圣殿」、「教会」,以找回神的方式,振兴教会的发展。
出廿五~卅一章;王上六~八章;代下二
所罗门的殿  
所罗门建造(约公元前940年),被巴比伦人毁灭(公元前586年)。当以色列民作为一个国定居下来后,他们用耶路撒冷一座永久性的殿取代了会幕。大卫王从神那里得知殿的样式,他收集了建造的各种材料,但由他的儿子所罗门国王负责殿的建造、设备并制定程序。它是以允列拜神的热门地方(见列代志下6:7-10)。
以斯拉的殿
以斯拉返回巴比伦后重建。在巴比伦人毁坏所罗门的殿后,七十年后被流放者根据古列的意思用一座小建筑代替殿(见以拉斯记6)。
希律王的殿
在耶稣生活期间,由大希律王建建造的一座宏伟的新殿,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断增建,一直到公元70年罗马军队围攻耶路撒冷时被毁灭(见马太福音24:1)。当耶稣在彼拉多面前受审时,对耶稣的第一项指控是他说过会在三天之内毁坏和重建神殿(马太福音26:61),但约翰在他的福音中告诉我们说耶稣说的是他身体的殿(翰福音2:18-22)。
以西结的殿
未来神国的殿,见于以西结预言。先知以西结在他书的最后部分说殿会在将来建立,即在以色列复兴他们地的时候。有些人会从字面上理解成当耶稣再次来到地球上时将进行的未来工程。它指导了在神的领导下的详细仪式及实际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方法,但对其解释五花八门,因为先知和使徒们在其它地方表示神不需要建筑居住,而会居住在他信徒的内里:“主说:天是我的座位,地是我的脚凳;你们要为我造何等的殿宇?那里是我安息的地方呢?”(使徒行传7:49;引自以赛亚书66:1-2)。使徒约翰在看见新耶路撒冷象征性异象时说:“我未见城内有殿,因主神全能者和羔羊为城的殿”(启示录21:22)。
教会被比喻成圣殿
“这样,你们不再作外人和客旅,是与圣徒同国,是神家里的人了;并且被建造在使徒和先知的根基上,有基督耶稣自己为房角石,各房靠他联络得合式,渐渐成为主的圣殿。你们也靠他同被建造,成为神借着圣灵居住的所在”(以弗所书2:19-22)。使徒彼得写道:“你们来到主面前,也就像活石,被建造成为灵宫……”(彼得前书2:5)。
根据圣经的记载圣殿曾经三次建立又三次毁坏。圣殿虽然是旧约时代的事,但与我们却有很大的关系。旧约的圣殿只是一个预表,新约的教会才是实体。神从前拣选了以色列人,但以色列人失败了,远离了神。当主耶穌来的时候,神就放弃了旧约时代;而新约时代的中心就是教会。今天神主要的工作和祝福是在教会中,所以我们有了主的生命,还要活在教会中,这种福气是任何事物都不能比的。
圣殿的兴建与毁坏
第一个圣殿是大卫起意所罗门建造的。神也告诉大卫,他要在地上得著一个居所,好与以色列人同住;这就是圣殿,而且指定要建造在耶路撒冷。大卫很迫切也很愿意為神建造圣殿,这是他毕生的盼望,但神没有答应;因為大卫一生争战太多。大卫不能為神建造圣殿,他就在有生之年為圣殿预备材料。他告诉儿子所罗门要将圣殿建造起来,好叫神临到他们中间,并嘱咐他要完全照著神吩咐的样子建造。所罗门是个很有智慧的王,他登基后就照著大卫的吩咐开始建殿。圣殿裡的木料是用贵重的香柏木,石头是一大块一大块凿出来的,黄金更是不计其数,殿建成后,神的荣耀充满圣殿,甚至人不敢睁眼。
第一个圣殿毁在巴比伦王手中,巴比伦王攻陷了耶路撒冷并毁坏了圣殿,又将以色列人掳去巴比伦,耶路撒冷变成荒凉。第一个圣殿所遭遇的,令人迷惘。我们不禁要问,圣殿既然是神要建造的,為甚麼又将它毁掉呢?
以色列人被掳七十年后,觉悟到遭此下场是因為得罪了神,於是认罪悔改,决定重建圣殿再来敬拜神。从巴比伦到耶路撒冷虽然路途遥远,必须付出极大的代价,但是第一批回归的以色列人甘愿抛弃一切,千里迢迢回到耶路撒冷。那时耶路撒冷一片荒凉,只有野狗和狐狸居住。这些人来到耶路撒冷首先寻找圣殿的根基,找到后,就在原来的根基上建立圣殿。建殿的时候,大家一起动手,当立根基时祭司敲鈸吹号,曾见过圣殿的老人,就感动得痛哭,没见过圣殿的青年人则大声欢呼。哭声欢呼声打成一片,场面非常感人。最后终於将圣殿建好,那是第二个圣殿。
不久第二个圣殿又遭毁坏,怎样毁坏的,圣经没有记载,大概是自然毁坏,因為第二个圣殿十分简陋,没有香柏木也没有大理石。虽然第二个殿毁坏了,但他们建殿时神很喜悦。神告诉他们说,这殿后来的荣耀要大过先前的;可是神又让它毁坏了。
后来以色列又亡在罗马人手中,亡国后,希律王為了统治犹太人,要讨犹太人的欢喜,不希望他们造反动乱,就给他们起了第三个圣殿,让他们可以到圣殿裡敬拜他们的神。
神的百姓与圣殿
今天我们要看的就是第三个圣殿。因為第三个圣殿是以色列人的转换时期,主耶穌的降生就在那时。若当时的犹太人知道主耶穌是神的儿子,那以色列人就有另一种光景。可是他们反对耶穌,将他钉了十字架,就形成了现在的局面。
第三个圣殿就是圣经记载的主耶穌进进出出的圣殿。根据圣殿三起三落的经过,可见神并不注重建筑物,他不注重地方有多大,房子多豪华宏伟,乃注重人。人的光景好,神的荣耀就充满,就要蒙福,否则神不在,连殿都不要了。所以圣殿的兴衰不在乎外表的辉煌,乃在乎人在神面前的光景。
圣殿裡的主持人有很多等级。大体说来,圣殿最高的主持人是大祭司,大祭司之下有祭司长,祭司长之下还有祭司。所有的祭司都是全职的,是替百姓办理属神的事。大祭司有极高的权柄,祭司长也有他们的地位。人来到圣殿先要献赎罪祭,或按圣殿的规条行事,而所有这些事都是由祭司判断。祭司就成了神和人的中间人,因此他们有至高的权柄。在这些人之外,还有文士或叫教法师,他们对旧约圣经非常熟练,也精通摩西的律法,有关律法的事他们是权威。另有一班人是上层阶级,有撒都该人、法利赛人等。我们对祭司可能不很认识,但对法利赛人却很熟悉;因為圣经多处提到,法利赛人给我们的印象大概都是矮矮胖胖,腹大便便,眼睛朝天,这些就是圣殿裡主要的人物。当这些人光景好时,圣殿就有意义;当这些人堕落时,整个以色列人也跟著堕落,圣殿也就没有意义了。所以神说,「这百姓用嘴唇尊敬我,心却远离我。」神是看人的内心,当神的子民光景不好时,神就让仇敌来,把圣殿毁坏,表示神弃绝了他们。由此看来,圣殿的兴衰实际是以色列人的兴衰。
耶穌降生时的圣殿
主耶穌就是在第三个圣殿时降生的,那时圣殿已动工二十多年,几近完成,但还要加工扩建一些地方。
主耶穌降生后,约瑟和马利亚抱著孩子到圣殿,按著律法的要求,将头生的儿子献给神。当他们来到圣殿,只有两个老人家知道这是神的儿子降世為人。这两个老人男的是西面,女的是亚拿。西面天天盼望救主降临,他得了圣灵的啟示,知道自己未死以前,必看见主所立的基督。但一年一年的过去,救主还没有来。当他一见到约瑟和马利亚抱著孩子进来,欢欣若狂,就用手接过孩子说,主阿,如今可以照你的话,释放僕人安然去世。亚拿是个女先知,她天天在殿裡祈求,昼夜事奉神。她见到婴孩耶穌,知道这是神给他们的救主(参:路二25-34)。这麼大的圣殿,这麼多的祭司,没有一个盼望主来,这说明当时的圣殿已经没落了。
以后圣经记载耶穌十二岁时跟著父母来圣殿过节。过完节回去,走到半路,孩子的父母发现孩子不见了,赶快回耶路撒冷去找。结果见耶穌在圣殿裡,坐在教法师中间,一面听一面问。凡听见他的,都希奇他的聪明,和他的应对。他母亲对他说:看哪,你父亲和我伤心来找你。耶穌说,為甚麼找我呢;岂不知我应当以我父的事為念吗(参:路二40-49)?主耶穌不注重形式,他乃注重神的旨意,他的反问不过是要显明神的旨意。
主耶穌三十岁出来传道,他先在北部加利利一带,以后又回到耶路撒冷,也进过圣殿。
神的殿是祷告的殿
有一次主耶穌来到圣殿,看见圣殿裡有卖牛羊鸽子的,还有兑换银钱的。当时犹太人来到圣殿,必须按圣殿裡的规定,若要献祭一定要买圣殿裡的牛羊,自己带来的不行;用钱也是一样,外面带来的钱不行,都要换成圣殿裡的钱,於是圣殿就成了买卖牛羊和兑换银钱的地方;可能是一个一个摊位,而且还讨价还价。所以主耶穌看见了就发怒,用鞭子将牛羊赶出去,推倒兑换银钱的桌子。对他们说,我的殿必称為祷告的殿,你们倒使他成為贼窝了(参:太廿一
当初盖第一个圣殿时,所罗门当著以色列会眾,站在耶和华的坛前,向天举手祷告:「神果真住在地上麼,看哪,天和天上的天,尚且不足你居住的,何麘我所建的这殿呢。惟求耶和华我的神垂顾僕人的祷告祈求,俯听僕人今日在你面前的祈祷呼吁;愿你昼夜看顾这殿,就是你应许立為你名的居所;求你垂听僕人向此处祷告的话。你僕人和你民以色列向此处祈祷的时候,求你在天上你的居所垂听,垂听而赦免。」(王上八27-30)这就是為甚麼主耶穌说,我的殿必称為祷告的殿。
主耶穌进圣殿其实是来宣佈一件重要的事,就是旧约时代已经过去,神已废弃了圣殿,现在是新约时代,一切都转到主耶穌身上。那天他其实不单是洁净圣殿,乃是一个宣告。主耶穌此举把圣殿裡那些主要人物都吓坏了。他们就来问耶穌,你仗著甚麼权柄做这些事;给你这权柄的是谁呢?那知主耶穌反过来问他们一个问题说,你们若告诉我,我就告诉你们,结果他们不能回答
(参:太二十一23-27)。
在主快要上十字架的前几天,主耶穌又带著门徒进到圣殿,门徒还糊里糊涂地说,「夫子,请看,这是何等的石头,何等的殿宇。耶穌对他说,你看见这大殿宇麼;将来在这裡没有一块石头留在石头上,不被拆毁了。」儘管主浇冷水,但是门徒还是莫名其妙。
主被弃与圣殿被毁
又有一处记载主耶穌来到圣殿,他四周围看了圣殿裡的东西。祭坛是犹太人献祭的地方,相信主耶穌看了祭坛,他会想这真是烧牛羊给神的地方吗?献牛献羊不能赎人的罪,流牲畜的血只是把人的罪遮盖而已。主耶穌来了,他上十字架就是上祭坛,他為我们死,献在神的面前,完成了救赎,我们的罪才得著赦免。物质的祭坛不是赎罪的地方,真正的燔祭和赎罪祭是主耶穌,他在十字架上完全献给神,為我们成為祭物,他十字架捨命的爱,使我们的罪不但得著赦免,而且也感动我们,愿意将自己献给他。
这时主耶穌和圣殿裡的人的衝突已经到了极点,百姓都喜欢耶穌,要跟他走,大祭司就非把他除灭不可,於是就想办法要捉拿耶穌。他们在客西马尼园捉了耶穌,先把耶穌带到大祭司那裡连夜审问。第二天一早又送到罗马官府的手下。本来彼拉多要释放耶穌,因為查不出他犯该死的罪。可是大祭司那帮人带头说要他死,钉他十字架。彼拉多怕了,说这个人没有罪,我怎能流他的血呢?犹太人说没有关系,这个罪归到我们和我们的子孙身上。就凭这句话,以后单是德国希特勒就杀了犹太人几百万。所以钉主耶穌十字架的元兄乃是圣殿裡的这批人。他们把主杀死后,主就藉著死完成了救赎,不但如此,旧约圣殿律法时代也就过去了。
主洁净圣殿后,过了三十多年,罗马太子提多,攻打耶路撒冷,他们付了沉重的代价,死伤惨重才攻陷那城。他老羞成怒,就大肆破坏,放火烧了圣殿。圣殿的四壁是一块块石头垒成,表面再用金子装饰,金遇火溶化后流到石头缝裡,罗马兵丁敲石取金,於是没有一块石头留在第二块石头上。这就应验了主耶穌说的,没有一块石头留在石头上。这大概是主后七十年。
圣殿带头的人因著嫉妒,杀了神的儿子,完全拒绝了神的带领,从那时起,神的祝福就转到主耶穌的身上,主耶穌又建立他的教会。弟兄姊妹,教会是主耶穌亲自建立的,他说我要把我的教会建造在这磐石上,是阴间的门不能胜过的,他不但说了,他也建造了。教会到现在差不多两千年了,世上许多国家兴起来又衰落,罗马大帝国兴盛时逼迫教会,结果帝国没有了,教会仍然存在。不幸的是,圣殿没有了,圣殿裡的那批人也没有了,但是他们的流毒仍在。
防止犹太教的流毒
主耶穌升天后,门徒出来继续传道,建立教会。第一批出去的就遇到难处。有一次彼得和约翰到圣殿,在美门有一个生来是瘸腿的,天天坐在那裡讨饭。当他看见彼得约翰就求他们賙济。彼得说,金银我都没有,只把我所有的给你,我奉拿撒勒人耶穌基督的名,叫你起来行走。这个人立刻健壮了;就跳起来,站著,又行走;同他们进了殿,走著,跳著讚美神。这个人到圣殿裡去作见证,说治好我的乃是拿撒勒人耶穌(参徒三1-26)。这事惊动了圣殿裡那些带头的,那些人一听到耶穌的名字就战慄。前些日子他们才把耶穌钉死,现在怎麼又有人打著耶穌的名字在那裡行神蹟?他们就把彼得、约翰和那瘸腿的都抓起来;但彼得、约翰说:﹁听从你们,不听从神,这在神面前合理不合理?
﹂弟兄姊妹,若不是主在彼得、约翰裡面,他们那来这鼓勇气。两个加利利的渔夫竟敢敌对圣殿裡的人?
犹太教的思想一直拦阻神的教会,若读行传,使徒们出来传道,从彼得开始一直到保罗,无论走到那裡,抵挡他们的就是犹太教,就是圣殿裡的人的思想。在保罗的书信裡也可以见到犹太教思想对教会的破坏,但是教会一直用真理胜过它,用生命彰显神。
圣经的每段歷史都有它深远的意义。教会在今天好像看不到犹太教的拦阻,但有一个危机仍然存在。基督是教会的元首,我们都是跟随元首的一班人,但是人总是人,总有人想做元首,想高抬自己,而眾人又欢喜拥护某个人,这对教会是很大的伤害。有时是罪恶进到教会中,叫教会中弟兄姊妹犯罪;有时是教会本身的人居高自傲,再加上群眾的拥护,结果走错路,失去神的祝福和同在。今天教会还不怕罪恶来侵蚀,也不怕有甚麼逼迫,当然金钱的诱惑是一个难处,但需要警惕和最可怕的还是我们自己走错了路,就像大祭司祭司长所走的那样。
圣殿的起落是我们的警惕和鑑戒。我们要回到主的心意裡,一直持守主的话,愿神的祝福继续留给我们。
上帝与人类所立之约
考旧新两约所记,神与人立约的关系,前后计有八个重要的圣约,藉以显示上帝与人之关系,并定下得救之恩许。其中前四约是记在之内,即之约,之约,之约,之约。此四约乃后四约之基础,就是之约,巴勒斯坦之约,大卫之约,耶稣。全部系包括在此八次圣约之内,是以圣经有称为约书或圣约之名,有以致之(但十一28,30;路一72)。
(1)伊甸园之约(创一~;二)
本约是圣经八大圣约之首约,规定了生活及救恩的条件,这约使全部圣经形成七种要素,使伊甸园中之男女负其责任。一、将大地全新配置给人。二、治服大地供人使用。三、有权管理一切动物。四、以菜蔬作为食物。五、修理看守伊甸园。六、禁止食分别善恶树上的。七、是死亡的刑罚。
(2)亚当之约(创三15,19)
本约注定了堕落之人生活的条件,这些条件直存留到国度时代为止,其立约时间,于人类受造之后,约在主前四千年。此约之要点,一、撒但的工具,蛇受了咒诅(创三14),成为神对罪恶的一种说明。二、神首次恩典之应许,为女人的后裔(创三15),一位救赎者(太一1,20~23;约壹三8)。三、改变了妇女之地位,增加了怀胎的苦楚(创三16),以丈夫为首领,受他的管辖(提前二11~14;弗五22~25)。四、因人的缘故,地受了咒诅,生活苦难临到(创三17~18)。五、繁重的苦工,身体的死亡(创三18~19;罗五12~21)。
(3)挪亚之约(创九9~13)
本约是于挪亚一家出方舟之后,约在主前二三二○年,于附近所立之约。此约之要点:一、人在亚当的约下,对地不再受咒诅(创八21)。二、自然界秩序之安排(创八22)。三、对于人类赐福昌盛,与百物不再受洪水灭绝的保证(创九1~19)。四、凡一切神旨的,必受刑罚和咒诅(创九4~6;20~25)。
(4)亚伯拉罕之约(创十五18;十七1~8)
本约是于亚伯拉罕被召之后,约在主前二一○○年,约在幔利的下所立之约(创十三18)。此约之要点:一、我必叫你成为大国,立你作多国的父(创十二2;十七4)。二、我必赐福给你(创十二2;十三14~5;十五5~18;廿四34~35)。三、叫你的名为大(十二2;十七5)。四、你也要叫别人得福(创十二2;加三14)。五、为你祝福的,我必赐福与他,那咒诅你的,我必咒阻他(创十二3)。六、地上的万族都要因你得福(创十二3)。
(5)摩西之约(出十九4~6,申五1~3)
本约是于人出后漂流之时,约在主前一五○○年前后,于何烈山上所立之约,此约之要点:一、是神赐给以色列人之圣律,与从违的赏罚(出十九3~25;廿5~6)。二、分为显神公义旨意的诫命(出廿1~26),管理以色列社会生活的典章(出廿一1~廿四11),与律例(出廿四12~卅一18),这三种要素彼此之间,互有极重要的关系,而组成了摩西之约。三、诫命和律法组成了一种系统,诫命是定罪和死的执事(林后三7~9),律例是给选民在神面前的大祭司,藉着祭物为民赎罪(利十五15~30;十六6~11)。
(6)巴勒斯坦之约(申廿八1~卅10)
本约为进入应许地之约,说出以色列人在该约之下,进入应许之后所应有的条件,于他们进之前,约在主前一五○○年之后,于约但河东所立的约。此约之要点,一、因不信被分散在万民中(申廿八63~68,卅1)。二、以色列人将来要在分散中归向上帝(申卅2~3)。三、主要回来,复兴以色列民归回本地(申卅3~5;摩九9~14;赛十一11~12)。四、全国百姓悔改,凡迫害以色列民的要受审判(申卅6~7;赛十四1~2)。五、遵行诫命,选民蒙福,国度复兴(申廿八1~13;卅9~10;摩九11~14)。
(7)大卫之约(撒下七16)
本约为神示以色列王国与国度存亡兴替之应许,按肉体说,大卫的后裔基会(太一1;罗一3),那永远荣耀的国度,即根据此约而建立的。其立约时间,于以色列人建国之后,约在主前一○○○年,于所立的。此约的保证:一、建立大卫的家室,就是后裔子孙接续王位(撒下七11,12,16)。二、坚定国度,直到永远(撒下七12,13,16)。
(8)基督的新约(太28,路20,来八8)
本约是以基督为立约之主,以宝血洪恩为信者得救之源。其立约时间,于主被钉十字架之前,在耶路撒冷城外山上所立的约。此约之概论:一、比摩西之约更美,为更美之约的(来七19~22)。二、立在更美的应许上,永远不废(来七24,25,28;八6)。三、保证以色列人永远存在,并要悔改得享大福(来八8~12,耶卅一30~40)。四、本约为众约之总结,永不改变,永远完全(来七20~28;九12;十14;罗十4)。
上列旧约所立的诸约,乃完全实现于基督所立的新约,因基督是圣经的中心,是圣经的主题,是八大圣约的归趋,以基督宝血的功效,来造成最后永远完美的恩约,无论是或外邦人,凡是相信基督悔改的人,都要能在这个条件的新约恩典之下得救,得着永远的福气。
旧约以割礼成为上帝的百姓。出生第8天要行割礼。新约是受洗礼为上帝百姓的记号。但是要奉父、子、圣灵的名受洗礼才行。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圣经上帝说的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