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李超想让人看不透的人是,那些抢房的都是什么人?个个高薪吗

当前位置: &
绝望,悔恨,困惑:新一代华为员工被高房价压倒(3)
13:40:02 & & &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精彩高清图推荐:华为有员工绝望:房价涨得太疯 工作十年也买不起房
中国证券报
2015年初李超回国休假,这次在深圳停留的时间比较长。他去看了几个楼盘,发现房价比半年前涨了一些,犹犹豫豫中,他最终没有选择出手。李超返回非洲后,从国内的新闻中获知,深圳的房价涨疯了,但他在国外感受不到抢房的氛围,也就没太紧张。李超盼着深圳房价回调,但尴尬的是,一直到现在,深圳房价也没有出现明显下降。因为在非洲工作补贴比较高,李超月薪已过4万。但他很快要回国了,少了海外补贴,李超的收入会降一截。“买一套400万左右的房子,首付3成我还是付得起的,但贷款280万,月供压力太大了。”让李超想不透的是,那些抢房的都是什么人?个个高薪吗?连相对高薪的华为人买房都感到吃力,还有哪家企业的员工买房会感到轻松?▲ 纠结:不甘心回老家,苦等房价下跌张康,28岁,入职华为6年2011年张康如愿以偿进入华为工作,虽然平时经常加班,工作强度大,但对比同行业,他认为华为给予的薪酬是最高的。这几年他的绩效不错,工资每年增长约20%,最多的一年加薪加了50%。即便如此,想凭一己之力买房也非常吃力。张康同样错过了2014年最佳出手时机。当时他嫌华为周边2万多的房价太贵,想等房价降一降再买,但他的想法很快被现实狠狠地打了脸。在深圳买不起房的压力,让张康感到非常纠结,还要不要继续留在深圳发展?父母催他回老家贵州,他有时也想依照父母的意愿,回老家找个工作。但是找了一段时间,他发现薪资待遇的落差实在太大,所以至今仍犹豫不决。张康觉得,相比老家,深圳更开放、包容,不需要事事找关系。如果能买得起房,他还是倾向在深圳打拼一下。“一位同事结婚前买不起深圳的房子,只好跑到东莞买了套婚房。”张康说,最近也有同事在看房,担心2018年再这么涨一波就真的买不起了。总体来说,上了车的同事对深圳更有归属感,没上车的都活在焦虑中。(应采访对象要求,以上人物均为化名)华为员工哭诉,工作十年却买不起房!
关注公众号鸣金网
综合:财经午评资料:90度地产(dc90du) 陈小瑛、青蓝妙微近日有一篇报道,让我们陷入深思,说华为员工抱怨深圳房价涨太快,工作十年还买不起房。作为此轮上涨周期领跑的城市,深圳房价一路狂飙。2014年均价每平米仅2万出头,目前已飙至每平米逾5.5万,而好地段房子的价格远高于上述均价。华为是中国著名制造业企业。如果连看上去最能挣钱的华为人都买不起房,那我们是不是该思考一下,是这个社会出了问题吗?华为工资有多高?华为的工资结构,主要由基本工资+年终奖+分红组成。如果常驻海外条件恶劣的国家,还有艰苦补助和离家补助,补助的具体标准,因国家的艰苦级别而不同。比如肯尼亚,目前每天的艰苦补助约为70美元/天,而每个月的离家补助税后约9000元人民币。华为员工是按级别来算薪酬,应届毕业生刚进华为都是13级,每一级又分ABC三个小等级,正常情况下是每一年升一小级。目前,在华为内部系统可公开查询到别人的最高级别是22级,23级以上则属于级别非常高的boss,在系统上查不到。与BAT相比,华为的基本工资不算高。如今刚毕业的本科生基本工资约1万,研究生1.2万,工作七八年的员工也就两万多。收入差距主要体现在股票分红,其次是奖金,但新员工三年以内一股都分不到。实际上,2010年后进入华为的员工股票分的都很少。华为每年按考评(分AB+BC)计算年终奖,考评越高,年终奖越多,得C的员工很可能被淘汰。从今年开始,13级员工每个月增加3000元月度奖金(与考勤相关),14级每个月则增加4000元月度奖金。年度奖金计算也更简单化:A 即4个月工资,B+ 即3个月工资,B 即2个月工资,以此类推。公司的人力导向是,3个人拿4个人的工资,干5个人的活。华为每年都会给员工涨工资,基本工资平均涨幅在20%左右。年终奖涨幅不固定,与公司整体利润、部门总营收和利润相关,每人的年终奖会因考评不同而存在较大差异。通常,在华为工作十年的普通员工,大概在16-17级,一年拿到的薪酬税前在60万-70万元。刨去税费、社保,以及在深圳较高的生活成本,一年能够积攒下来的钱,不过二三十万。而工作四五年的年轻人,薪酬远远达不到这个水平。四位华为员工的讲述:绝望:“工作十年买房都够呛”王海,27岁,入职华为5年王海来自西安,2012年本科毕业后进入深圳华为总部,头两年在运营商BG研发岗,后三年转做GTS服务工程师,经常四处出差。入职五年来,王海一直没有分到股票。他在华为的第一年,算上工资、年终奖及补助,税前收入不到十万;第二年,税前收入涨到十五六万;第三年收入达到税前二十多万;今年税前总收入可能有三十多万。他目前是14级,正准备升15级,在华为属于比较普通的员工,代表了华为大部分员工的收入增幅。刚毕业时,王海记得华为周边的房价在2万元/平米左右,但刚工作的他手里没什么钱。到2014年下半年,他好不容易攒下十几万,不过这点钱根本不够付首付。“当时也想过咬咬牙买房,但我家里条件一般,凑够首付不仅需要倾尽全家所有,还要向亲友借钱。即使凑够首付,还贷压力也很大。”王海叹了口气。王海决定继续租房住,等自己多攒点钱再买房。谁知2015年“330信贷新政”颁布后,深圳房价开启了暴涨模式,短短一年多时间,如脱缰野马般狂奔,所有地段的房价均翻番,有的地段甚至飙涨了三四倍。“买房的事现在连想都不敢想,感到很绝望。”王海说,如果没有父母支持,靠自己攒钱在深圳买房,工作十年都够呛。而华为的员工,大多来自农村,父母根本帮不上忙。悔恨:房子成年薪百万夫妻心头的痛赵玲,31岁,入职华为9年赵玲和老公都是东北人,夫妻俩均在华为工作。31岁的赵玲毕业后就进了华为,她33岁的老公通过社招进入华为,迄今在华为也呆了9年,目前被派驻到非洲某国工作。尽管两人这些年赚了些钱,但因种种原因,他们错过了深圳楼市大涨之前购房的良机,为此两人时常陷入悔恨中。有段时间,房子变成了夫妻两人心头上的伤疤,一碰就疼。目前,夫妻俩一年税后赚100万没问题。即便是这样的高薪,由于家里养了三个孩子,留在深圳也让赵玲望而却步。赵玲考虑到在深圳生活成本太高,决定回东北安家,去年9月她在最好地段买了套**房。赵玲坦言,在经济整体不景气的情况下,华为给的钱真不少,但也把人“虐得够惨”。目前,赵玲又要工作又要带孩子,有些力不从心,感觉跟不上公司的快节奏,这份工作对她而言“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以她和老公现在的资产情况,回到沈阳找个相对稳定的工作,日子可以过得很滋润。但夫妻两人手头还有些余钱,却找不到好的投资渠道,在钱会贬值的担忧下,还是把在深圳贷款买房提上了日程。“真后悔早几年没在。打算为了孩子再逼自己一次,背个几百万房贷。”赵玲说。困惑:那些抢房的都是什么人?李超,30岁,入职华为5年李超研究生毕业后加入华为,2012年被外派到非洲。尽管他还没成家,但这几年他一直想在深圳买套房子。无奈的是,他每次回国休假都只有短短的两三周时间,在深圳停留的时间也就一两天,根本没时间去看房。2015年初李超回国休假,这次在深圳停留的时间比较长。他去看了几个楼盘,发价比半年前涨了一些,犹犹豫豫中,他最终没有选择出手。李超返回非洲后,从国内的新闻中获知,深圳的房价涨疯了,但他在国外感受不到抢房的氛围,也就没太紧张。李超盼着深圳房价回调,但尴尬的是,一直到现在,深圳房价也没有出现明显下降。因为在非洲工作补贴比较高,李超月薪已过4万。但他很快要回国了,少了海外补贴,李超的收入会降一截。“买一套400万左右的房子,首付3成我还是付得起的,但贷款280万,月供压力太大了。”让李超想不透的是,那些抢房的都是什么人?个个高薪吗?连相对高薪的华为人买房都感到吃力,还有哪家企业的员工买房会感到轻松?纠结:不甘心回老家,苦等房价下跌张康,28岁,入职华为6年2011年张康如愿以偿进入华为工作,虽然平时经常加班,工作强度大,但对比同行业,他认为华为给予的薪酬是最高的。这几年他的绩效不错,工资每年增长约20%,最多的一年加薪加了50%。即便如此,想凭一己之力买房也非常吃力。张康同样错过了2014年最佳出手时机。当时他嫌华为周边2万多的房价太贵,想等房价降一降再买,但他的想法很快被现实狠狠地打了脸。在深圳买不起房的压力,让张康感到非常纠结,还要不要继续留在深圳发展?父母催他回老家贵州,他有时也想依照父母的意愿,回老家找个工作。但是找了一段时间,他发现薪资待遇的落差实在太大,所以至今仍犹豫不决。张康觉得,相比老家,深圳更开放、包容,不需要事事找关系。如果能买得起房,他还是倾向在深圳打拼一下。“一位同事结婚前买不起深圳的房子,只好跑到东莞买了套婚房。”张康说,最近也有同事在,担心2018年再这么涨一波就真的买不起了。总体来说,上了车的同事对深圳更有归属感,没上车的都活在焦虑中。要说没在房价还不算太高的时候上车是后悔,那在房价还没涨上来的时候把唯一的房子卖了就是把肠子都悔青了!8年前为留学卖掉深圳房子,如今不吃不喝260个月才能买回来留学圈里流传这这样一个老梗,说有一个人当年砸锅卖铁的去美国读了博士,就为了光宗耀祖,好好挣钱。当他终于博士毕业攒够了一百万人民币,准备衣锦还乡的时候发现自己连家乡的一个厕所都买不起了。当时我们听了就只是哈哈一笑,觉得这个博士真是倒霉催的。但是完全没想过这种事情将会发生在我们身上。8年前,小浩的爸爸为了给小浩出国留学卖掉了深圳的一套房子。当年的房价是一万多一平,房子一共卖了60万。如今小浩学成归来,还在美国有两年的工作经验,整个人的感觉都不一样了。回国后小浩进了外企,做了一个小小的头目,在深圳税后8000,本来还可以更高,但是因为在国内没有工龄,外企也只能给他开这么多。但是当初他爹为了他卖掉的房子,现在已经翻了好几倍,标价是208万。以小浩现在的工资,要不吃不喝260个月,也就是21年半才能买回来。“房价之下,我不配为人”前两天有篇文章,标题叫《房价之下,我不配为人》,作者讲述了自己在青岛买房的焦虑与困惑,她正在看房,但是“越看越绝望”。她去年想过买房,但首付不够没有买,今年再去看同样的房已经涨了一百万,更买不起了。而且就算凑出首付,每个月的月供也是难以承受之重。作者的心情,我十二万分地理解。然而,这仅仅只是因为房价吗?身边买房如买菜的可大有人在。一个同学,夫妻都是大牌国企退休干部,女儿在四大银行之一上班,一家三口名下深圳加武汉的房产有七八套之多;另外一个深圳土著朋友,在城中村有一栋二十多层的楼专门用来收租,如果哪一天,可能就成为了又一个传说中的青年......朋友番茄一针见血地说,说到底,现今买不起房无非就是三点原因:1、家世不好;2、能力不行;3、家世不好,能力也不行。这句话听起来很残酷,也颇有些伤自尊,但真的就是那么回事。但凡家世好一点的,父母帮忙凑个首付提前上了车,又或者家世虽然不好但是能力不错,凭自己收入也能买得起。但是假如像我等出身普通又资质平庸之辈,想在一城市买房,谈何容易。买房吧,很累。不买吧,永远上不了车。“房子代表了你的阶层”既然这么累,那可以不买房吗?高晓松不是说了,他就不买房,生活不止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然而事实证明,他后来也买房了——就算他没有买房,他也具备随时想买就能买的能力,和我们已经完全不是一个层次了。那么,我来告诉你一个残酷的事实,有房和没房,到底差别在哪里?首先房产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你在这座城市的阶级——有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城市在用高房价无声地驱赶着你,无时不刻地提醒你,你并不属于这里。如果你能力并不比别人差,别人买了房而你却买不起,那说明拉开你们差距的是你的父辈;如果你这辈子都买不起房,而别人已经在一线城市有了多套房,那么你的孩子又与他的同龄人拉开了差距。一代又一代的差距,累积起来,就叫阶级。高房价,残酷无情地炸出了你的阶级,让你无法回避。知道我们为什么活得这么累吗?因为我们都出身社会底层,想要上升就得付出别别人更多的努力。想起多年前看过一张《和谐拯救危机》的光碟,是净空法师的讲座,其中有一句话印象极为深刻:现代人之所以活得累,因为他们总是想改变自己的命运。改变命运,哪有不累的呢?一线城市去还是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去留的结果也得当事人自己承担。人往高处走,水往地处流,选择你能选择的,承受你能承受的——毕竟我们所做的一切选择,都是为了追求更美好的生活。↓↓快点击“阅读原文”,小编给您说个事
买房精选专题
新世界四季山水
深圳住房限购2016新政
阅读下一篇
Copyright (C)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让人看不透的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