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达佛学院住宿(教)中佛为黄竹园老婆罗门说学经是什么意思

佛为优填王说王法政论经;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试鸿胪卿肃国公食邑三千户;赐紫赠司空谥大鉴正号大广智;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奉诏译;尔时优填王;良久思已;世尊,云何诸王真实过失?云何诸王真实功德?;作是请已;大王今者应当了知:;王之过失;王之功德;王衰损门;王可爱法;及能起发王可爱之法;云何王之过失?;大王当知王过失者略有十种;一种姓不高;二不得自在;三立性暴恶;四
佛为优填王说王法政论经
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试鸿胪卿肃国公食邑三千户
赐紫赠司空谥大鉴正号大广智
大兴善寺三藏沙门
尔时优填王。独处空闲静室而坐。生如是心:当云何知诸帝王真实过失及真实功德?我若知者当舍其失。当修其德。谁有沙门净行者能了?为我广宣开示?
良久思已。便作是念:唯我世尊三界大师。具一切智。定知诸王所有真实过失。及真实功德。我今当往佛世尊所请问斯义。故我今者来至佛所。惟愿如来为我开示。
世尊,云何诸王真实过失?云何诸王真实功德?
作是请已。尔时世尊告优填王曰。
大王今者应当了知:
王之过失。
王之功德。
王衰损门。
王可爱法。
及能起发王可爱之法。
云何王之过失?
大王当知王过失者略有十种。王若成就如是过失。虽有大府库有大臣佐有大军众而不可归仰。何等为十?
一种姓不高。
二不得自在。
三立性暴恶。
四猛利愤发。
五恩惠赊薄。
六受邪佞言。
七所作不顺古先王制。
八不顾善法。
九不鉴是非胜之与劣。
十所向纵荡专行放逸。
云何名王种姓不高?
谓有庶臣下类而生。非宿尊贵纂zuan3绍王位。是名种姓不高。
云何名王不得自在?
谓有帝王。被诸大臣辅相官僚所制。不随所欲。所作常有谏约。于妙五欲亦不如意欢娱游戏。如是名王不得自在。
云何名王立性暴恶?
谓有帝王。见诸臣类或余人等犯小愆过。即便对面发粗恶言。咆悖忿恚颦蹙贬黜。设不对面背彼向余。而作于前黜骂等事。或不长时嗔恚。或于长时不舍。如是对面暴恶。背面暴恶。是名帝王立性暴恶。
云何名王猛利愤发?
谓有国王。见诸群臣有小愆过有少违越。便削封禄 夺去妻妾。即以重法而刑罚之。如是名王猛利愤发。
云何名王 恩惠赊薄?
谓有国王。诸群臣等 亲近侍卫。虽极清白善称其心。而以微劣软言慰喻。其颁赐爵禄酬赏勋庸。不能圆满。不顺常式。或损耗已。或稽留已。然后方与。如是名为王恩赊薄。
云何名王受邪佞言?
若有帝王。见诸群臣 实非忠正。不闲宪式。潜谋辅佐。佞心偏党。不修善政。ゼ迪土肌P庞萌缡堑热怂砸椤S纱艘蛟怠M跷瘛⒉票Α⒚啤⑸普⒔运ニ稹H缡敲跏苄柏浴
云何名王不顺先王所制?
谓有国王不能究察。不审拣择诸群臣等。于种种务国法事中。不堪委任而委任之。堪委任者不委任之。应赏赉者而刑罚之。应刑罚者而赏赉之。又此群臣处大朝会。余论未终发言间绝。不敬不惮而兴谏诤。不能依法而善奉行。不能正住先王教命。如是即名不顺先王所制之法。
云何名王不顾善法?
谓有国王不信因果。不悟当来善不善业人天果报。随情造作身语意业三种恶行。不能以时惠施修福持斋学戒。受陀罗尼业灌顶法门。于四无量心不兴广济。如是名王不顾善法。
云何名王不鉴是非胜之与劣?
谓有国王。于诸大臣辅相官僚。用心颠倒。不善了知忠信技艺。智慧差别。以不知故。非忠信生忠信想。非技艺生技艺想。于恶慧所生善慧想。于善慧所生恶慧想。又诸臣等年耆衰迈。曾于久时亲近侍卫。知其无势。遂不敬爱。不赐爵禄。不酬其赏。被他陵蔑。舍而不问。如是名王不鉴是非胜之与劣。
云何名王一向纵荡。专行放逸?
谓有帝王。于妙五欲一向沉没。耽著嬉戏。不能时时诫慎。如是名为一向纵荡。专行放逸。
若有国王成就如是十种过失。虽有大府库有大辅佐有大军众。不久国界自然灾乱。而不可归仰。当知此十过失。初一是王种姓过失。余九是王自性过失。
云何名王之功德?
大王。王功德者略有十种。
一者种姓尊高。
二者得大自在。
三者性不暴恶。
四愤发轻微。
五恩惠猛利。
六受正直言。
七所作谛思善顺先教。
八顾恋善法。
九善知差别。
十不自纵荡不行放逸。
云何名王种姓尊高?
谓有国王宿植善根。以大愿力故生王族。绍继国位。恩养万姓。净信三宝。如是名王种姓尊高。
云何名王得大自在?
谓有帝王自随所欲。于妙五欲欢娱游戏。所应赏赐随意而作。于百僚等所出教命宣布无滞。如是名王得大自在。
云何名王性不暴恶?
谓有国王见诸群臣。虽违少小愆犯等事。而能容忍。不即贬黜。不发粗言。亦不对面愤发。亦不内意秘匿。如是名王性不暴恶。
云何名王愤发轻微?
谓有国王。诸群臣等虽有大愆。有大违越。而不一切削其封禄夺其妻妾。不以重法而刑罚之。随过轻重而行矜降。如是名王愤发轻微。
云何名王恩惠猛利?
有诸群臣亲近侍卫。其心清白。其心调顺。王即时时以正圆满。软言慰喻。颁赐勋庸。而不令彼损耗稽留。劬qu2劳怨恨。易可亲近。不难承事。如是名王恩惠猛利。
云何名王受正直言?
谓有国王。诸群臣等实有忠正。无浊无偏。善闲宪式。情无违叛。其王信用如是人等所进言议。国务财宝悉皆成就。名称远布黎庶咸欢。如是名王受正直言。
云何名王所作谛思顺先王教?
谓有国王性能究察。审能拣择诸群臣等。于种种务。公法事中。不堪委任者而不任之。堪委任者而委任之。应赏赉者而正赏赉。应刑罚者而正刑罚。凡有所为。审思审择。然后方作。亦不卒暴。其王群臣等虽处朝会。终不发言间绝余论。要待言终而兴谏诤。如其王教而善奉行。如是即名顺先王教。
云何名王顾恋善法?
谓有帝王。信有因果。善不善业。人天果报。具足惭耻。而不恣情作身语意三种恶行。时时惠施。修福持斋。建立曼罗。受灌顶法。而设护摩供养圣众。四无量心。常怀广济。如是名王顾恋善法。
云何名王能鉴是非胜之与劣?
谓有国王。于诸大臣辅相百僚心无颠倒。能善了知忠信技艺智慧差别。若有若无并如实知。于其无者轻而远之。于其有者敬而爱之。又诸臣等年耆衰迈。曾于久时亲近侍卫。虽知无势无力。然念昔恩。转怀敬爱而不轻贱。爵禄勋庸分赏无替。如是名王能鉴是非胜之与劣。
云何名王不自纵荡不行放逸?
谓有国王。于妙五欲而不沉没。傲慢嬉戏而不耽著。能于时时诫慎方便。作所应作。慰劳群臣。如是名王不自纵荡不行放逸。
若王成就如是功德。虽无府库无大辅佐无大军众。不久国界自然丰饶而可归仰。
大王当知。如是十种王之功德。初一名为种族功德。余九自性功德。
云何名为王衰损门?
大王当知。衰损门略有五种。
一不善观察而摄群臣。
二虽善观察而无恩惠。纵有恩惠不得及时。
三专行放逸不思国务。
四专行放逸不守府库。
五专行放逸不修善法。
如是五种皆悉名为王衰损门。
云何名王不善观察而摄群臣?
谓有国王于群臣等。不能究察。不审拣择忠信技艺智慧差别。摄为亲侍加以宠爱。厚赐爵禄。重委寄处而相委任。数以软言而相慰喻。然此群臣所付财宝多有损费。若遇冤敌恶友军阵而先退败。以惧破散。便生奔背。无恋于主。如是名王不善观察而摄群臣。
云何名王虽善观察而无恩惠纵有非时?
谓有国王。性能究察。审能拣择。知是忠信技艺智慧。摄为亲侍而不宠爱。不量其材。不赐爵禄。于形要处而不委任。忽于一时王遇冤敌恶友军阵大怖畏事。临急难时于诸臣等方行宠爵。而以软言慰喻。时群臣等共相谓曰。王于今者危迫因缘。方于我等暂行恩惠。非长久心。知此事已。虽有忠信、技艺、智慧悉隐不现。如是名王虽善观察而摄群臣。无恩惠行。纵有非时。
云何名王专行放逸不思国务?
谓有国王。于应和好。所作所成。国务等事。而不时时独处空闲。或与智士共正思惟。和好方便。乖绝等事。及应赏赉。乃至军阵。所作所成。要务等事。不勤在意。如是名王专行放逸。不思国务。
云何名王专行放逸不守府库?
谓有国王寡营事业。不观诸务。不禁王门。宫庭库藏。国家密要说向妇人。乃于捕猎博戏事中。费损财宝而不慎护。如是名王专行放逸。不守府库。
云何名王专行放逸不修善法?
谓有国王。于世所知柔和淳质。聪慧辩才。得理解脱。所有沙门婆罗门。不能数近。礼敬咨询。云何是善?云何不善?云何有罪?云何无罪?云何有福?吉祥法门。远离诸恶。设得闻已不依修行。如是名王专行放逸。不修善法。
若有国王成就如是五衰损门。当知此王退失现世果报。乃至来生失人天福。谓前四门退现受福利。最后一门退来生果报。
云何名为王可爱法?大王当知。略有五种。谓王可爱、可乐、可欣、可意之法。何等为五?
一者人所敬爱。
二自在增上。
三能摧冤敌。
四善摄养身。
五能修善事。
如是五种是王可意之法。
云何善能发起王可爱法?大王当知。略有五种。善能发起王可爱法。可等为五?
一恩养世间。
二英勇具足。
三善权方便。
四正受境界。
五勤修善法。
云何名王恩养苍生?
三亿文库包含各类专业文献、行业资料、文学作品欣赏、幼儿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外语学习资料、《佛为优填王说王法政论经》13等内容。 
 《佛为优填王说王法政论经》_经管营销_专业资料。佛为优填王说王法政论经》佛为优填王说王法政论经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试鸿胪卿肃国公食邑三千户 赐紫赠司空...  《佛为优填王说王法政论经... 6页 8财富值 佛为优填王说王法政论经 暂无...佛为优填王说王法政论经佛为优填王说王法政论经隐藏&& 佛为优填王说王法政...  宋元入藏诸大小乘经?第 1001 部佛为优填王说王法政论经一卷唐三藏沙门 大...我们依据《佛说优填王经》来说吧。 因为全文有接近 3000 字,我们挑一些来说...  佛为优填王说王法政论经【唐 不空译】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唐 玄奘译】 ...《大通方广经》,《圣大解脱 经》】 瑜伽师地论持瑜伽处戒品【弥勒菩萨说 ...第0603部~佛为黄竹园老婆罗门说学经一卷
小乘阿含部·第0603部
佛为黄竹园老婆罗门说学经一卷
失译人名今附宋录
· 经名 · 卷数 · 跋序· 品名 · 品数 · 译作者
  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鞞兰若黄竹园。彼时鞞兰若婆罗门。年老耆宿命趣后世。生年百二十。手执杖中食后行彷徉。而行至世尊所。到已共世尊面相慰劳。世尊面相慰劳已。柱杖世尊前立。鞞兰若却住一面已。白世尊曰。此瞿昙。我闻沙门瞿昙年幼学亦初。谓有大沙门婆罗门。彼来到亦不随时恭敬。亦不从坐起而不请坐。此瞿昙。我不然可汝。此婆罗门我亦不见天及世间魔梵沙门婆罗门众天及人。令如来恭敬从坐起而请者。此婆罗门。谓如来若恭敬从坐起者。彼人头破为七分。此沙门瞿昙。但懈怠慢。此婆罗门。有方便我可有慢。不如汝所说。此婆罗门。有色之味声之味香之味细滑之味。是如来已尽已知断除根本。当来恐怖不复生法。此婆罗门。有是方便令我有慢。不如汝所说。沙门瞿昙。无有恐怖。此婆罗门。复有方便。令我无有恐怖。不如汝所说。谓婆罗门诸有色恐怖声恐怖香恐怖味恐怖细滑恐怖。彼如来已尽已知断除根本。当来恐怖不复生。此婆罗门。有是方便令我无有恐怖。不如汝所说。此沙门瞿昙。不复入胎。此婆罗门。有方便令我不入胎。不如汝所说。此婆罗门。诸有沙门婆罗门。当还于有入于胎。我已尽已知断除根本。当来恐怖不复生。我说不入胎。此婆罗门。如来无所著等正觉。不复还入有于胎。已尽已知断除根本。当来恐怖不复生。我不入胎。此婆罗门。有是方便令我不入胎。不如汝所说。复次婆罗门。我者于世皆有愚痴乐于愚痴为愚痴所缠裹。我初分别法。我于众生最在前说。犹若婆罗门有鸡产。或十或二十卵。以时随时在上伏。以时随时伏。以时随时转侧。谓彼鸡有所行。彼在卵中。以嘴以足破卵已。安隐自出。是彼初之行。如是婆罗门。为愚痴所缠裹以愚痴为阴覆。我初分别法。我于众生最上说。此婆罗门。手抱草至道场树下。到已于道场树下以草敷之。依敷尼师坛结加趺坐。要不破坐至成有漏尽。此婆罗门。我不坏坐至有漏尽。此婆罗门。于淫解脱。于诸恶不善法得解脱。自觉自行得爱喜。于初禅正受住。此婆罗门。我于彼时得初思惟。见法安乐住有乐行。不失安隐住乘于涅槃。此婆罗门。息自觉自行。内有信乐意应一心。无觉无行得定欢喜。于二禅正受住。此婆罗门。于彼时得二思惟。见法安乐住乐行。不失安隐住乘于涅槃。此婆罗门。爱喜无染。作于护意念等知。身得安乐。谓圣所观所护念安乐住。于三禅正受住。此婆罗门。我于彼时得三思惟。见法安乐住乐行。不失安乐住乘于涅槃。此婆罗门。止乐止苦弃前欢喜爱灭。无苦无乐护意清净。于四禅正受住。此婆罗门。我于彼时得四思惟。见法安乐住乐行。不失安乐住乘于涅槃。此婆罗门。以此三昧意清净白无有结。除诸结柔濡行。常住不变异。念宿命智为证以自御意。此婆罗门。有行有说。念无量宿所受。若一生二生百生千生。若一劫半劫无量诸劫。彼彼众生字是姓是。作性如是。食如是。苦乐如是。命长短。此间终生彼间。彼间终生此间。在此间字是姓是。食如是食。命如是长短。此婆罗门。我于彼时于夜半得初圣明。本无放逸行。今为定行。谓无智灭智得生。闇冥除明得生。无明尽明得成。谓念宿命明智为证。此婆罗门。以三昧意清净白无有结。除诸结柔濡行。常住无变异。得天眼智为证以自御意。此婆罗门。我以天眼见清净出过于人。众生生者终者。有好有恶有妙有丑。生善处恶处。随众生所作行。我知如真。此众生与身恶行俱。口恶行俱。意恶行俱。圣所不美。邪见与邪见俱。彼因彼缘。彼身坏死时生恶趣泥犁中。有众生身与善俱口善行意善行。信有善行。等见与等行俱。彼因彼缘。彼身坏死时生善处天上。此婆罗门。我于彼时于夜过半。得二明。本无放逸行。今得定行。谓弃无智得于智。闇得除明得成。无明尽得有明。谓得天眼明智为证。此婆罗门。我以此三昧意清净白无有结。除诸结柔濡行。常住无变异。有漏尽智为证明。以自御意。此婆罗门。有此苦知如真。苦习苦尽苦尽住处。知如真。此有漏有漏习有漏尽有漏尽住处。知如真。彼知彼见。漏有漏意解脱。有有漏。痴有漏意解脱。解脱已得解脱知。生以尽。梵行以成。所作以办。名色已有。知如真。此婆罗门。我于彼时夜欲晓得于三明。本无放逸行。今得定行。无智尽得有智。无明尽得有明。谓有漏尽智为证得明。此婆罗门。谓有等说而说无愚痴。人生世间于众生鲜得离苦乐。此婆罗门。有说我等而说。何以故。此婆罗门。我非愚痴人出于世于此世间最为妙无有苦乐。于是鞞兰若婆罗门放杖着地。头面礼世尊足。在世尊前赞世尊。世尊为最世尊为妙。世尊为最妙。世尊无与等。无有与世尊等者。世尊无有患。世尊于人亦无恚。此世尊。我今自归法及比丘僧。惟世尊我今持优婆塞从今日始尽命离于杀。今自归。佛如是说。鞞兰若婆罗门闻世尊所说。欢喜而乐。
乾隆大藏经·小乘阿含部·佛为黄竹园老婆罗门说学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色达五明佛学院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