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的经济好还是四川的经济好

主要是GDP和各省的综合实力来讲!
论面积湖南大,湖南省的面积为21.18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土地面积的2.21%,排名第10位;河南省的面积为16.7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74%,排名第1...
当然是四川美女多啊,相信我,没错的!!!
        “五方之民”造就成都美女
  四川美女古已有之:武则天、卓文君、薛涛、花蕊夫人等大家都...
四川不定那天地震 湖北的明星不够湖南多 而且湖南小吃多
世界银行公布全球去年GDP排名
--------------------------------------------------------------...
本溪水洞冬天有雾淞吗
大家还关注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看四川和河南的经济增速不错 人家就是依靠人口多【东北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91,490贴子:
看四川和河南的经济增速不错 人家就是依靠人口多收藏
咱们又不是北京 上海 广东 浙江 江苏 人家有更多政策 咱们就应该学四川河南 增加人口出生率 壮大经济规模 要不就经济增长完了
没那么简单,东北人自立型的,没那么容易结婚。
这都不是实质。现在是国家想让你发展你就发展。
他们是接受沿海产业转移
吉黑应该回去相信为啥没人去投资
靠人口数目发展经济的产业,是农业或者劳动密集型产业!我只说这么多
啥逼楼主,那你解释一下2400万人口的澳大利亚怎么成为发达国家的
12亿人口的印度怎么没成为发达国家
这两地方是超生最严重的地方。
四川河南如果不出省打工他们能活,全国工地一半是四川人!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从江苏河南和四川看我国今年以来的经济形势_研究分析_新浪财经_新浪网
从江苏河南和四川看我国今年以来的经济形势
  ◎ 国家统计局综合司课题组
  我们选取了东部的江苏、中部的河南和西部的四川作为分析的对象,为准确判断全国经济形势提供依据。从经济发展的动力看,江苏经济增长回落的可能性大,但由于内需依然保持较快增长,可以支撑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河南、四川的内需和外需增长均比较强劲,发展的后劲较大。综合以上情况及影响经济增长的各种国内外因素,全年国民经济有望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但面对挑战,宏观调控应把防止经济增速过度回落作为重点,同时兼顾控制通货膨胀水平,特别是控制生产价格的过快上涨。
  今年上半年,我国经济发展遇到了国内严重的自然灾害、世界经济复杂多变因素的不利影响,经济增速有所回落,通胀压力较大。
  针对国内外环境的变化和走势,我国政府对下半年宏观经济政策适时进行了调整,把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由“防过热、防通胀”调整为“一保一控”,即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
  从7、8两个月经济运行的实际结果看,我国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物价过快上涨的势头得到了有效控制,“一保一控”政策措施的效应进一步显现,经济形势总体来说是好的。
  但在充分肯定当前经济形势的同时,也必须看到不同地区在运行特点、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上尽管存在一定的共性,但也存在相当程度的差异。毫无疑问,各地区的不同表现既加大了经济形势的复杂性,也加大了宏观调控的难度。
  为了对全国的经济形势有更透彻的分析和把握,我们选取了有代表性的3个地区,即东部的江苏、中部的河南和西部的四川作为分析的对象,通过比较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为准确判断全国经济形势提供依据。
  今年以来江苏、河南、四川经济运行情况
  一、江苏:仍处在较快增长区间
  江苏是一个综合实力雄厚,工农业均得到长足发展,经济外向程度高的省份,在东部地区具有相当的代表性。 2007年,江苏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5560亿元,占全国的10.2%,在全国列第3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33689元,列第5位(如果不考虑上海、北京和天津三大直辖市,仅次于浙江,列第2位)。
  江苏一直是我国重要农业产区,同时作为我国现代工业发祥地之一,江苏是全国纺织、机械、电子、石化和建材工业生产基地,工业增加值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2006年重工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67.2%,表明江苏工业已经进入重化工业化新阶段。江苏经济对外开放程度非常高,2006年经济贸易依存度高达105.1%,比全国平均水平高38.1个百分点。实际外商直接投资达174.3亿美元,总量占全国的1/4以上,连续四年保持全国第一(表1)。
  今年以来,江苏投资、消费需求保持较快增长,但外需减弱,工业经济增速也有所减缓,但总体而言,仍处在较快增长区间。
  农业:全省夏粮总产量达219亿斤,创2000年以来最好水平,比上年增长2.2%。油料扭转了连续三年下滑的局面,增长2.8%。上半年全省生猪存栏数同比增长7.8%,累计出栏肉猪增长6.3%。农业生产形势与全国基本一致。
  工业:1~7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3%,增幅同比回落3.6个百分点,高于全国0.2个百分点。重点行业支撑能力较强:1~7月,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产值同比分别增长29.0%、28.7%和31.8%,同比加快10.2、1.8和0.8个百分点。
  固定资产投资:1~7月,全省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2.5%,增幅与去年同期持平,但低于全国4.8个百分点。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30.3%,同比回落2.8个百分点,低于全国0.6个百分点。分产业看,一二产投资增幅加快,三产投资有所减速。新开工项目个数及计划总投资均呈下降态势,但平均规模有所扩大。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月份,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4%,比上年同期加快7个百分点,高于全国2.3个百分点。
  对外贸易:1~7月,全省进出口贸易总额同比增长21.9%,比上年同期回落3个百分点,低于全国4.5个百分点。出口总额1351亿美元,增长24.6%,回落5个百分点,高于全国2个百分点;进口总额944亿美元,增长18.2%,回落0.9个百分点,低于全国12.9个百分点。
  价格:1~7月,全省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7.0%,涨幅比全国低0.7个百分点。分类别看,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7.6%。其中,粮食上涨6.4%,油脂类上涨42.2%,肉禽及其制品上涨33.1%。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上涨3.7%,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价格上涨2.8%,居住价格上涨5.6%。1~7月,全省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7.1%,高于全国5.4个百分点;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6%,低于全国2个百分点。
  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1~7月,全省财政总收入同比增长38.6%,高于全国增速8.1个百分点。 1~7月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181元,同比增长13.8%,增速低于上半年全国0.6个百分点。上半年全省农民人均现金收入4389元,增长17.6%,增幅同比提高2.3个百分点,比全国低2.2个百分点。
  二、河南:经济保持快速增长
  河南经济具有明显的内陆型经济特征,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外开放程度相对不够高。依托,“十五”以来,河南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007年,河南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5058亿元,占全国的6.0%,在全国列第5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16060元,列第17位。
  河南是我国第一人口大省,农村人口多,农业比重大,是第一产粮大省。河南耕地面积占全国比重达6.24%,2007年河南粮食加工转化能力达3450万吨,为全国之首,是全国最大的面粉及面制品加工基地。近几年来,河南经济发展比较快,已形成了以建筑建材、食品加工、有色金属、纺织、机械制造、电子工业等为支柱的工业体系。2006年经济贸易依存度只有6.3%,比全国平均水平低60.7个百分点(表2)。
  今年以来,在内外需比较旺盛的拉动下,河南经济保持快速增长。
  农业:今年全省夏粮总产量首次突破600亿斤大关,连续六年增产、连续五年创历史最高纪录。今年以来,我国粮食生产形势比较好,河南作为粮食主产区功不可没。
  工业:1~7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2.7%,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1.3个百分点,高于全国6.6个百分点。 全省39个行业大类中38个同比增长,23个行业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也高于全国。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其中,原煤增长26.6%,发电量增长18.8%,化肥增长26.2%,水泥增长18.9%。无论是分行业还是分产品,其增长速度均明显高于全国。
  固定资产投资:1~7月,全省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3.5%,比上年同期回落3.8个百分点,高于全国6.2个百分点。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49.4%,高于全国18.5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增长39.2%,对城镇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2.7%,占城镇投资的比重为55.9%,同比提高2.3个百分点;其中,电子、建材、机械、冶金等行业投资分别增长223.2%、74.0%、44.3%和44.2%。全省新开工投资项目14021个,同比增加2379个;新开工项目投资规模增长38.0%,占施工项目投资规模的比重由上年同期的39.0%提高到44.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月,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3.4%,比上年同期加快6.4个百分点,高于全国1.7个百分点。
  对外贸易:1~7月,全省进出口总值100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0.8%,高于全国14.4个百分点。其中,出口总值62亿美元,增长33.5%,高于全国10.9个百分点;进口总值38亿美元,增长54.4%,高于全国23.3个百分点。
  价格:1~7月,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同比上涨8.9%,涨幅比上年同期上升4.9个百分点,比全国高1.2个百分点。八大类商品中,食品类上涨22.3%,其中肉禽及制品上涨41.4%,鲜菜上涨26.0%;居住类上涨7.7%。1~7月,工业品出厂价格总指数同比上涨13.2%,涨幅比全国高5.2个百分点;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总指数上涨12.6%,涨幅比全国高0.9个百分点。
  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1~7月,全省地方财政收入同比增长40.7%,高出全国10.2个百分点。上半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778.7元,增长14.4%,与全国增幅一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161.7元,增长25.5%,高出全国5.7个百分点。
  三、四川:地震后经济稳步回升
  四川的主要经济总量指标自2000年来在西部地区一直保持首位。2007年,四川生产总值达10505亿元,列全国第9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2893元,列第24位。
  四川素有“农业大省、粮猪安天下”之地位,粮食产量占全国的7%左右,油料产量占7%以上,2007年生猪出栏、猪肉产量均列全国第1位。四川又是我国内地综合性工业基地,钢、水泥、平板玻璃、化肥、农药、白酒等产品产量均名列西部第1位;机械、电子、冶金、化工、建筑、建材、食品、医药等行业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在中西部承接这一轮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四川良好的投资环境也吸引着众多国内外企业前来投资。近几年来,四川外向型经济也得到一定程度发展,四川对外贸易依存度为10.2%,高于河南6.3%的水平,但比全国低56.8个百分点(表3)。
  今年前4个月,四川经济保持平稳快速发展态势,5月份受地震影响增速明显回落,进入6月以后,四川工业生产迅速恢复回升,投资平稳增长,消费品零售市场增幅回升,财政增收,金融平稳运行,国民经济保持稳步回升的基本态势(表4)。
  农业:受地震灾害的影响,农业增速有所降低。但小春粮油单产提高、产量增加。油料产量创历史最好水平,其中油菜籽产量增长10%;畜牧业生产稳定增长。上半年,全省生猪存栏增长2.1%,其中能繁母猪增长4.8%。肉类总产量增长3.7%。
  工业:1~7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9.7%,高于全国3.6个百分点。其中,7月份增长18.4%,分别比6月份和5月份提高2.4和14.8个百分点。
  固定资产投资:1~7月,全省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6.6%,比上年同期回落3.0个百分点,低于全国增幅0.7个百分点。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月,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8.8%,增速比全国低2.9个百分点。
  对外贸易:1~7月份,全省进出口总额118亿美元,增长58.4%,高于全国32个百分点。其中,出口68亿美元,增长50.9%,高于全国28.3个百分点;进口50亿美元,增长69.8%,高于全国38.7个百分点。
  价格:1~7月,全省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6.9%,涨幅比全国低0.8个百分点。八大类消费品价格“五涨三跌”,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7.9%,仍居涨幅榜首。服务项目价格温和上涨,涨价面扩大。1~7月,服务项目价格上涨2.2%,涨价面达68%,涨价面比1月扩大11个百分点。1~7月,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10.0%,涨幅比全国高2个百分点;原材料、燃料及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3.3%,涨幅比全国高1.6个百分点。
  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1~7月,全省地方财政收入增长24.3%,比全国低6.2个百分点。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589元,增长14.1%,比全国低0.3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147元,增长15.5%,比全国低4.3个百分点。
  三省经济运行情况及存在问题的比较
  一、经济运行情况的比较
  由于江苏、河南、四川三省资源禀赋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不同,今年以来的经济运行既表现出一些共性,也呈现出一些各自不同的特点。
  从共同点看,三省与全国基本相同:农业生产形势比较好,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国内需求依然较强,物价呈高位回落态势,经济增长的基本面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总体经济保持平稳运行。
  不同之处则主要表现在:
  1.上游产品价格涨幅格局不同
  今年以来,全国工业品出厂价格与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涨幅之间差距呈现扩大趋势。1~7月,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8.0%,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1.7%,两者差距为3.7个百分点,比上年末扩大2.4个百分点。
  江苏与全国情况相同但程度更为严重,两者涨幅差距达到11.1个百分点。四川两者涨幅差距为3.3个百分点,与全国相差不大。河南则呈现相反格局,1~7月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13.2%,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2.6%,出厂价反超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0.6个百分点。
  这种格局反映了资源输入省和资源输出省的差别,也是今年以来三省工业企业效益情况差别较大的一个重要因素。江苏、河南、四川1~5月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分别增长17.5%、44.9%和14.8%,利润增幅相差较大。
  2.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增长方向不同
  今年以来,全国新开工项目及计划总投资增长持续低迷。1~7月,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同比下降2.9%。
  江苏与全国趋势一致,上半年,江苏省新开工项目个数同比下降10.1%;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同比下降3.9%(一季度下降5.8%)。而位于中西部的河南和四川则呈现新开工项目快速增长的态势。河南上半年新开工项目同比增加2234个,新开工项目投资增长42.2%。四川上半年新开工项目个数仅增加28个,但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增长64.5%。
  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是反映投资走向的重要先行指标,中西部新开工项目的快速增长反映了该地区经济增长的后劲较足,而全国和东部新开工规模低迷则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投资项目储备不足的问题。
  3.出口增长趋势不同
  今年以来,全国出口增速有所减缓。1~7月,出口总额增长22.6%,比上年同期回落6个百分点。
  江苏与全国趋势一致,1~7月出口增长24.6%,增幅回落5个百分点。而河南和四川出口则呈加快趋势。1~7月,河南出口同比增长33.5%,四川出口增长50.9%,分别比上年同期加快6和12.5个百分点。这反映出以加工贸易为主的东部外向型经济受外需减弱、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等不利因素的影响更大一些。
  这几方面的不同也反映了地区间经济增长存在冷热不均的问题。从江苏情况看,东部地区由于外向型和资源输入型的特征,企业受冲击较大,工业增速回落较多,企业效益状况不佳,投资意愿较低,如果外需继续减弱,经济增长面临继续减缓的可能。而从河南和四川情况看,中西部受外需减弱影响较小,虽然部分企业由于从紧货币政策的实施出现资金紧张局面,但整体上看投资意愿较强,出口保持较快增长,经济可望继续保持较快增长。这种地区性差异也为宏观调控的实施增加了难度。
  当然,从总体上看,仍然可以对全国经济运行情况得出一个总体的判断:即在外需减弱、从紧宏观调控措施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经济增速逐步回落;在供给改善、去年基数较高的作用下,居民消费价格涨幅逐步回落。总体上看,经济仍是平稳较快增长的格局。
电话:010-
不支持Flash}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四川经济日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