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建生 那年任中南民族大学教务系统付校长

中南民族大学第五次教职工代表大会暨工会会员代表大会胜利闭幕
中南民族大学第五次教职工代表大会暨工会会员代表大会胜利闭幕
文章作者: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
&&&&&& 5月21日下午,中南民族大学第五次教职工代表大会暨工会会员代表大会,在选举产生新一届&两代会&委员会委员,通过校长工作报告决议、工会工作报告决议后,于我校学术会堂胜利闭幕。校领导陈达云、雷召海、徐柏才、雷振扬、罗建生、常一青、李金林、白江源、段超出席大会。会议由校党委副书记白江源主持。&
&&&&&&大会在认真审议校长雷召海所作的《勇于改革创新&坚持科学发展&努力开创建设特色鲜明、人民更加满意的高水平民族大学的新局面》工作报告的基础上,通过了《关于中南民族大学第五次&两代会&校长工作报告的决议》。大会认为校长工作报告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事求是地总结了中南民族大学过去五年来学校各项事业所取得的成绩,认真查找了学校当前发展面临的问题,提出了未来五年办学的主要任务和举措,谋划学校科学发展的大计,是贯彻落实学校第六次党代会精神,团结和带领全校各族师生员工建设特色鲜明、人民更加满意的高水平民族大学的重要文件。&
&&&&& 大会对校长工作报告中总结的学校五年来所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认为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始终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和办学宗旨,坚持科学发展,学校办学规模稳步扩大,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围绕建设特色鲜明、人民更加满意的高水平民族大学的奋斗目标,以提高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为重点,办学思路进一步明确,办学水平显著提高;加强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深入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学校办学声誉与办学效益进一步提升,学校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高。&
&&&&& 大会还对校长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学校发展面临的十大问题和对今后五年学校主要工作任务的部署也作了高度评价,认为这些问题查找准确,实事求是,符合学校发展实际,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要成果,相信经过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够顺利解决;报告中对未来五年学校的建设与发展作出的全面部署、提出的未来五年发展的总体要求和规划是切实可行的,关键要认真抓落实,强化措施的执行力;同时,还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抢抓机遇,创新发展思路,采取切实有力措施,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坚持&以人为本&,更加关注民生,全面推进学校各项建设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 大会同时在认真审议校党委副书记、校工会主席徐柏才代表学校第四届&两代会&委员会所作的《围绕中心 服务大局&为实现学校又好又快发展作贡献》工作报告的基础上,通过了《关于中南民族大学第五届&两代会&工会工作报告的决议》。大会认为,工会工作报告实事求是地总结了我校自第四届&两代会&召开五年来所取得的工作成绩,认真分析了当前我校工会所面临的任务,客观地指出了工会工作存在的不足,明确提出了今后五年工会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为进一步推进学校的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 大会认为,第四届&两代会&以来,学校工会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在学校党委和上级工会组织的领导下,在学校行政的大力支持下,紧紧依靠基层工会干部和广大教职工、工会会员,围绕学校中心工作,不断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充分发挥工会桥梁和纽带作用,全面履行工会职能,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会工作,圆满地完成了第四届教代会、工代会的各项任务,为学校的改革、发展、稳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 大会同意工会工作报告提出的未来五年工会工作的主要任务,表示要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全面履行各项职能,围绕学校中心工作,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促进校园团结和谐,动员广大教职工为实现第六次党代会提出的各项奋斗目标作贡献。&
&&&&& 大会还通过了选举办法、监票人和计票人建议名单,介绍了&教代会执行委员会(工会委员会)&委员候选人基本情况,经差额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两代会&委员会委员。工会常务副主席冉春桃对本次大会提案征集工作的情况进行了说明。&
&&&&& 完成大会各项议程后,校党委副书记、校工会主席徐柏才致闭幕词。徐柏才说,中南民族大学第五届教职工代表大会暨工会会员代表大会,在各位代表的共同努力下,已圆满地完成了会议的各项议程。会议始终充满着团结、和谐、热烈的气氛,进一步增强了全校教职工的凝聚力,对促进我校又好又快发展必将发挥重大作用。他代表学校党委、行政对各位代表、各级工会组织、有关职能部门和工作人员为本次大会顺利召开所付出的辛勤劳动表示衷心的感谢!&
&&&&& 徐柏才表示,新当选的委员一定不会辜负代表们的期望与重托,将继承和发扬上届委员会的光荣传统,贯彻落实好我校第六次党代会精神,努力开创我校教代会、工会工作的新局面。他号召全校教职工在学校党委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团结奋进,开拓创新,同心同德,扎实工作,为实现学校第六次党代会提出的把我校建设成特色鲜明、人民更加满意的高水平民族大学而努力奋斗。&
&&&&& 闭幕式结束后,新一届的&两代会&委员会召开了第一次全体会议。& 学校概况 &
2003年大事记
文章来源:本站
点击数:5147 次
更新时间:
2003年>>>
&&& 2月,中南民族大学国际工商学院董事会任命邹继康同志为中南民族大学国际工商学院董事、副院长,同时免去鲁国红同志副院长一职,盛耀旗同志不再担任董事。
&3月,经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湖北省教育厅批准,中南民族大学弘博学院更名为中南民族大学国际工商学院。
3月7日,国家民委科教司、各兄弟民族院校及省教育厅的有关领导莅临中南民族大学国际工商学院检查办学情况。到校的领导有国家民委规划财务司司长李文亮、国家民委教育司副司长俸兰、国家民委高教处处长张京泽、省教育厅副厅长陈传德及5所兄弟民族院校领导。
3月30日,中南民族大学国际工商学院&五个学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动员大会在中南民大校礼堂召开。中南民大副校长罗建生副教授就&学会英语&作了专题报告,中南民族大学国际工商学院全体师生参会。
11月24日,舒服明调回中南民族大学任校团委书记,中南民族大学校党委任命龚志伟为中南民族大学国际工商学院党总支书记。
校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黄家湖西路3号
邮政编码:430065 联系电话:027- 传真027-
版权所有:武汉工商学院鄂ICP备号查看: 12445|回复: 21
[讨论]走近中南民族大学学术名人
主题帖子积分
小精灵, 积分 126, 距离下一级还需 74 积分
小精灵, 积分 126, 距离下一级还需 74 积分
彭英明教授
男,1941年2月出生,土家族,1964年7月毕业于中央民族学院中南分院(现中南民族学院)历史系,我国著名民族理论学家,原中南民族学院院长,现任中南民族大学顾问,教授,兼任国家民委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民族理论学会副理事长、湖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副主席、湖北省民族学会常务副会长,湖北省人大常委、武汉市第十届人大常委会委员。主要民族研究成果有:著作《民族新论》、《从原始群到民族——人们共同体通论》、《邓小平民族理论研究》(主编),《土家族通史》(副主编)、《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史·土家族卷》(撰写者之一);教材:《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民族问题》(主编)、《新编民族理论教程》(主编)、《中国的民族理论与实践》(副主编)以及主持编写土家族问题研究丛书共15本,其中主编著作《土家族文化通志新编》,计划撰写著作《同源异支,一体多元——土家族族源族支和识别认定综议》,发表民族专业论文计40多篇。获专业研究项目三项:1995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中国南方少数民族扶贫研究》、1998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研究》,均已结题。湖北省民族研究资助项目《土家族问题研究丛书》计划正在实施中,预计年内完成。获奖成果有:教材《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民族问题》获国家民委教材二等奖,著作《从原始群到民族——人们共同体通论》获广西社科三等奖、湖北社科提名奖,系列论文《关于中国民族概念历史的初步考察》和《关于民族发展规律理论研究的几个问题》获国家民委社科一等奖,《试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族理论》获国家民委民族政策论文二等奖。个人主要研究方向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兼及民族学、民族史和中国近代史。
罗秉武(罗漫)教授
  1956年4月生,贵州贵定人,中南民族大学文学院院长,湖北省政协常委,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副理事长,湖北省古典文学学会副会长,湖北省知识分子联谊会理事。主要研究文艺学、中国文学史和中国诗学,曾主编《宋词新选》等著作,主编《长江文化大学·艺文神韵》,为长江流域的少数民族文学卷的主要参撰者,在中英文版《中国社会科学》、《文学遗产》、《文艺研究》、《文史》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70余篇,其中多篇受中外学者关注并先后获省部级奖4项。1997年被批准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9年获湖北省第四届文艺明星奖,2000年获国家民委社会科学奖一等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雷振扬教授
1954年出生,湖北省天门市人。1979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并留校任教。现任中南民族大学党委常委兼副校长、教授。主要从事政治学、法学理论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为湖北省学科带头人。兼任中国民族学会副会长、湖北省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副主席、湖北省政治学会副会长、中国国际共运史学会理事并担任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主编。曾多次承担并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课题。出版专者、合著10余部,在《政治学研究》、《中国行政管理》、《教学与研究》、《东欧中亚研究》、《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社会科学》等刊物上发表论文50余篇,成果数次获省部级奖励。
吴永章教授
广东梅县人,1936年11月生。
现为中南民族大学返聘教授、博士生导师。1992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是我国著名的民族史学家。主要研究南方民族史,瑶族,畲族,苗族,黎族史研究是其科研重点,对客家与南方民族文化,楚文化有深刻的论述和理解。
吴教授从教多年,论著颇丰,具体有:
吴永章论著:
(1)《楚令尹浅说》,《江汉论坛》1980-6,登记号:SL80026
(2)《从楚的历史发展看楚与中原地区的关系》,《江汉论坛》1980-1,登记号:SL80025
(3)《关于汉文帝的&文政&》,《光明日报(史学版) 》,登记号:SL80024
(4)《论楚刑法越文化新探》,湖北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登记号:SL81040
(5)《论南越王赵佗的历史作用》,《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81-1,登记号:SL81039
(6)《山越非濮后裔辨》,《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82-2,登记号:SL82050
(7)《楚赋税制初探》,《江汉论坛》1982-2,登记号:SL82051
(8)《楚官考》,《中华文史论丛》1982-1,
(9)《&白公之乱&析》,《武汉师范学院学报》1983-1,登记号:SL83078
(10)《从云梦秦简看秦代的民族政策》,《江汉考古》1983-2,登记号:SL83072
(11)《楚役制初议》,《江汉论坛》1983-12,登记号:SL83077
(12)《南朝对&蛮&族的统治与&抚纳&政策》,《江汉论坛》1983-6,登记号:SL83075
(13)《论宋代对南方民族的&羁麽&政策》,《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83-3,登记号:SL83074
(14)《明代广西土司制度述略》,《文术论坛》1983-3,登记号:SL83073
(15)《明代贵州土司制度》,《贵州社会科学》1983-6,登记号:SL83076
(16)《清代广西土司制度》,《学术论坛》1984-4,登记铮篠L84080
(17)《从秦汉时期的民族政策看我国土司制度的渊源》,《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84-3,登记号:SL84079
(18)《楚辞与楚俗》,《楚辞研究论集》长江文艺出版社1984年版,登记号:SL84081
(19)《楚庄王》,《中国古代著名军事家评传》,湖北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登记号:SL85076
(20)《试论解放前黎族&合亩&制地区的社会形态》,《民族学研究》1985,登记号:SL85075
(21)《论元代土司制度》,《广西民族研究参考资料》1985,登记号:SL85074
(22)《论晋代的南方民族问题》,《湖南民族研究》1985-1,登记号:SL85073
(23)《达斡尔族社会历史调查(国家民委问题五种丛书之一)》,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登记号:SL85077
(24)《解放前贵州苗族地区中的族外群婚制习索隐》,《贵州史学丛刊》1986-1,登记号:SL86096
(25)《论楚与杨越、夷越、于越的关系》,《中南民族学院学报》登记号:SL86098
(26)《明代鄂西土司制度》,《江汉论坛》1986-1,登记号:SL86095
(27)《司马懿》,《中国古代著名军事家评传》,湖北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登记号:SL86094
(28)《隋代南方诸族概况》,《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86-2,登记号:SL86097
(29)《隋唐五代时期湖北民族散论》,《湖北少数民族》1987-3,登记号:SL87111
(30)《我国南方少数民族的母系氏族婚姻遗习初探》,《婚姻与家庭(人类研究之三)》,江西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登记号:SL87113
(31)《元代对鄂西民族地区的治理》,《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87-1,登记号:SL87108
(32)《论鄂西土司的改土归流》,《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87-5,登记号:SL87112
(33)《三苗综议》,《民族研究》1987-2,登记号:SL87110
(34)《北朝与蛮族》,《民族论坛》1987-1,登记号:SL87109
(35)《楚官制》,《楚文化志》,湖北少数民族出版社1988年版,登记号:SL88169
(36)《楚法制》,《楚文化志》,湖北少数民族出版社1988年版,登记号:SL88170
(37)《楚礼制》,湖北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登记号:SL88171
(38)《论楚国的民族关系》,《广西民族学院学报》1988-1,登记号:SL88165
(39)《孙吴政权与岭南关系述略》,《江海学刊》1988-1,登记号:SL88168
(40)《宋代鄂西民族综论》,《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88-2,登记号:SL88166
(41)《元王朝对广西民族地区的统治》,《学术论坛》1988-5,登记号:SL88167
(42)《中国土司制度渊源与发展史》,四川民族出版社1988年版,《》登记号:SZ88012
(43)《越、楚文化异同研究》,《民族研究》1989-6,登记号:SL89163
(44)《黎族土官综述》,《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89-5,登记号:SL89162
(45)《两湖地区古代越人遗踪通述》,《江汉考古》1990-1,登记号:SL90134
(46)《古代南方民族法制述略》,《云南社会科学》1990-3,登记号:SL90138
(47)《论楚国与其境内诸族的关系》,《楚史论丛》1990,登记号:SL9014
(48)《评&中国民族史新编&》,《民族研究动态》1990-2,登记号:SL90136
(49)《南朝岭南俚僚概论》,《百越民族研究》,江西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登记号:SL90140
(50)《南方民族虎图腾遗俗浅说》,《吉首大学学报》1990-2,登记号:SL90137
(51)《南方民族原始记事法论略》,《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90-4,登记号:SL90139
(52)《凿齿与里齿、全齿、银齿考述》,《贵州民族学院学报》1990-2,登记号:SL90135
(53)《中国土司制度的渊源与其发展述略》,《中国民族史学会第二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1990,登记号:SL90142
(54)《我国古代南方民族交通工具述略》,《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90-6,登记号:SL90143
(55)《湖北民族史》,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登记号:SZ90021
(56)《论江汉之濮》,《湖北省考古学会文选》1991,登记号:SL91091
(57)《元代瑶族论略》,《广西民族研究》1991-1,登记号:SL91092
(58)《中国南方民族史志要籍题解》,民族出版社1991年版,登记号:SZ91015
(59)《中国南方民族史志要籍题解》,民族出版社1991年版,登记号:SZ91004
(60)《中国南方民族文化源流史》,广西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登记号:SZ91011
(61)《中国民族关系史》,民族出版社1992年版,登记号:SZ92030
(62)《明代瑶族分布》,《广西民族研究》1993-1,登记号:SL93133
(63)《明代治瑶政策》,《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93-1,登记号:SL93132
(64)《汉民族历史文化的历史画卷》,《民族研究动态》1993-1,登记号:SL93127
(65)《苗族史评价》,《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93-1,登记号:SL93128
(66)《明代广西瑶族分布》,《瑶学研究》1994-3,登记号:SL94292
(67)《客家与南方民族文化交融论》,《福建民族》1994,登记号:SL94293
(68)《瑶族史》,四川民族出版社1994年版,登记号:SZ94029
(69)《吴泽霖——其人、其学》,《民族研究动态》1994-3,登记号:SL94291
(70)《客家人的宗教信仰述略》,《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94-4,登记号:SL94041
(71)《&;台湾历史与高山族文化&;评介》,《民族研究》1995-1,登记号:SL95111
(72)《明代黎民反抗斗争纵横谈》,《南方民族研究论丛》1996-1,登记号:SL96074
(73)《南北 人不同族属新说》,《南方民族研究论丛》1996-2,登记号:SL96251
(74)《瑶畲分流说新证》,《福建民族》1997-1,登记号:SL97189
(75)《黎族史》,广东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登记号:SZ97008
(76)《瑶族文化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贡献》,《瑶学研究》1997-4,登记号:SL97214
(77)《楚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炎黄》1997-4,登记号:SL97211
(78)《神话传说与南方民族关系研究谈片》,《南方民族研究论丛》1998-3,登记号:SL98016
(79)《试析闽、台、粤客家地区的“妈祖”崇拜》,《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98-4,登记号:SL98150
(80)《客家文化是以汉文化为主体的多元文化》,《客家与当代世界 第四届国际客家学研讨会》1998,登记号:SL98234
(81)《瑶族历史研究中若干重要问题新说》,《民族研究》1999-2,登记号:SL99174
(82)《黎族史新证拾零》,《南方民族研究论丛》1999-4,登记号:SL99203
(83)《武汉民族学发展的历程与展望》,《时代的回响》1999,登记号:SL99165
(84)《论客家传统丧葬礼俗中的蛮风》,《客家研究辑刊》2000,登记号:SL00127
(85)《客家传统文化概说》,广西教育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登记号:SZ00010
(86)《客家文化中心转移变迁说》,《客家与赣南——研究论文选辑》2000,登记号:SL00128
(87)《黎族史散论》,《民族研究》2000-6,登记号:SL00090
(88)《畲与瑶、苗的原始婚姻遗俗异同比较》,《南方民族研究论丛》2001-5,登记号:SL01032
(89)《神话传说与古代南方民族关系新解》,《文史》2000-4,登记号:SL01001
许宪隆教授
男,1964年11月生,安徽寿县人,中共党员,回族,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南民族大学党委委员,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院长,民族学博物馆馆长,民族研究所所长,南方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基地)主任,武汉大学博士后流动站研究员。年在中南民族大学历史系学习,获史学学士学位;年在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部学习,师从李师茂、胡振华、吴丰培教授,获中国民族史硕士学位;年在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所学习,师从章开沅、严昌洪、马敏、朱英、罗福惠教授,获中国近现代史博士学位。另有中国民族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回族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武汉市伊斯兰协会常委。  
1、《壮族人民起义领袖侬智高》,《历史知识》1984-1,登记号:SL84071
2、《也谈伊斯兰教传入中国的标志和时间》,《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87-4,登记号:SL87103
3、《布洛姆·霍尔与&;&;伊斯兰教在中?&;》,《民组研究情报资料选编》日,登记号:SL87104
4、《关于伊斯兰教产生诸问题的系统论反思》,《宁夏社会科学》1987-3,登记号:SL87102
5、《侬智高反宋性质评辨》,《开拓》1987-1,登记号:SL87101
6、《关于cinho Haw或chneseho等中国穆斯林在国外称谓的译法》,《民族译丛》1988-1登记号:SL88155
7、《豪(Ho)霍(Haw)秦和(cinho)小辨》,《民族译丛》1988-4,登记号:SL88156
8、《泰国北部的&秦和&穆斯林》,《宁夏社科通讯》1988-1,登记号:SL88154
9、《试论回族先民中的语言问题》,《甘肃民族研究》1989-1,登记号:SL89155
10、《回族古代史二题——族称、族源刍议》,《青海民族学院学报》1989-4,登记号:SL89156
11、《德州北营回民历史研究》,《宁夏社会科学》1990-4,登记号:SL90127
12、《东南沿海与西北地区回族历史文化比较研究》,《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91-6,登记号:SL91078
13、《欧坡杀鏊章欢?鹾笠嵩谥泄?br&;》,《中国回族研究》1991-1,登记号:SL91077
14、《丁竹园爱国民主思想初探》,《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93-1,登记号:SL93123
15、《近年来回族史研究述评》,《社会科学动态》1993-1,登记号:SL93122
16、《鄂豫皖乡村回汉民族关系的现状》,《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94-5,登记号:SL94055
17、《鄂豫皖地区民族关系对策研究》,《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94-6,登记号:SL94056
18、《菲律宾苏禄东王后裔在华五百年史(连载)》,《中国回教》95-2;95-4;1995-5;(连载) ,登记号:SL95354
19、,《&神圣&大躲债——战后日本战争赔偿纪实》,《新闻图片报》,1995?月13日,登记号:SL95226
20、《FROM MOORS TO MOROS:THE NORTH AFRICANHERITAGE OF THE HUI CHINESE》,《Muslim Minority Affairs》1996年十六卷1号(伦敦), 登记号:SL96307
21、《试论回族形成中的语言问题》,《南方民族研究论丛》1996-1,登记号:SL96070
22、《苏添福族籍传说及其考证》,《南方民族研究论丛》1996-2,登记号:SL96254
23、《苏添福族籍传说及其考证》,《回族研究》1996-4,登记号:SL96306
24、《论科技进步与民族关系》,《甘肃民族研究》96-4,登记号:SL96290
25、《论改革开放后民族关系的动向与对策》,《黑龙江民族丛刊》1997-1,登记号:SL97206
26、《论少数民族人口与生态环境》,《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97-2,登记号:SL97029
27、《北方草原民族传统文化与生态环境保护》,《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97-2,登记号:SL97028
28、《试论回族在中国早期现代化进程中的理论与实践》,《回族研究》1997-3,登记号:SL97207
29、《患难夫妻将帅情》,《今古传奇》1997-5,登记号:SQ97001
30、《试论回族在中国早期现代化进程中理论与实践》,《南方民族研究论丛》1998-3,登记号:SL98022
31、《近现代回族经济发展中市场学思想初探》,《黑龙江民族丛刊》1998-3,登记号:SL98413
32、《曾听醋鼓知春生——评&;中国鼓文化研究&;》,《黑龙江民族丛刊》1998-4,登记号:SL98412
33、《外联内聚 顺时励精——世纪末台湾中国回教协会活动评析》,《回族研究》1999-1,登记号:SL99169
1、《德州苏禄东王墓研究》(合著),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登记号:SZ92032
2、《明实录类纂·河北天津卷》,李国祥等主编,武汉出版社1995年版,登记号:SZ95004
3、《麻将修养与娱乐》(专著),长江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登记号:SZ97024
4、《血浓于水 》(中国少数民族爱国主义传统丛书)(编著),长江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登记号:SZ97010
5、《中华传统文化故事大全——神话故事》(合著)华艺出版社1999年版,登记号:SZ99046
6、《日月同辉——民族文化积淀与发展》(合著),广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登记号:SZ00004
7、《整合的魅力:少数民族上层人物与近代民族地区社会转型》(合著),四川民族出版社2000年版,登记号:SZ00015
8、《诸马军阀集团与西北穆斯林社会》(专著),宁夏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登记号:SZ00020
男,1964年生,湖北省来凤县人,土家族,中共党员,历史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年在华中师范大学学习,获学士、硕士学位。年在武汉大学学习,获博士学位,师从著名文化史学家冯天瑜教授。现为中南民族大学党委委员,学报(人文社科版)副主编,编辑部主任。湖北省民族学会、湖北省人口学会、湖北省民族法制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湖北省哲学史学会理事。主要从事民族学研究、明清文化史研究。承担科研项目主要有: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美育与素质教育思想》(与人合作)。国家民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民族文化中有关素质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独立承担)。湖北省政府委托研究项目:《土家族研究》(主要负责人)。湖北省政府落实民族政策项目:《湖北省神农架林区下谷坪土家族乡土家族问题研究》(专家组成员)。湖北省政府落实民族政策项目:《松滋市卸甲坪乡土家族问题研究》(专家组成员)。国家计生委、中国人口学会“九五”重点项目:《中国少数民族人口·土家族人口》。出版发表论著40多项,主要研究成果有:专著《土家族文化史》,著作《保家卫国》(第一作者)。论文《试论改土归流后土家族地区的开发》、《民族传统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土司时期土家族地区的农业开发》、《改土归流后土家族文化的变迁》等。其中论文《明清时期汉族与土家族的文化交流》获湖北省社会科学三等奖。
孟立军教授
男,1953年1月生,汉族。法学博士。现任中南民族大学校党委委员、管理学院院长、民族教育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北省研究生教育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民族教育研究会副秘书长,湖北省宗教研究会理事。2001年被评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参加或独立承担的主要项目有:全国哲学社会科学“七五”重点项目“民族教育研究”,国家教委“八五”重点项目“教育大词典·民族教育”,全国哲学社会科学“九五”项目“我国民族教育超常规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湖北省社会科学重点项目“湖北民族教育研究”,国家民委“十五”规划重点项目“新世纪民族教育研究”等。合作或独立出版著作14部,在《民族研究》、《贵州民族研究》、《黑龙江民族丛刊》、《民族论坛》等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已获奖的项目有:著作《中国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学》(副主编)获全国第二届教育科学成果奖一等奖(1999年);辞书《教育大词典》(顾明远主编,民族教育分册主要撰稿人)获全国第二届教育科学成果奖一等奖(1999年);著作《历史性跨越——民族教育超常规发展与民族地区发展研究 》获第二届全国教育图书奖二等奖(2001年);论文《我国民族教育理论的主要内容》获湖北省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2000年)。主要研究领域为民族教育学(教育人类学),兼及教育社会学、政治学等。
张群教授 
1942年1月生,1964年毕业于西北大学数学系数学专业,1981年于河南大学数学系代数拓扑专业获理学硕士学位,现为中国泛代数与双B代数研究协会副理事长、湖北与武汉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日本数理科学协会会员,以应用数学为研究方向。1998年以来完成国家外国专家局科研项目1项,论文11篇,目前正主持国家民委院校重点项目“机器证明在图式流形拓扑分类研究中的应用”。主编的《线性代数》被国家民委和教育部定为规划教材,论文《风险投资试论》获湖北省高校科研管理研究会二等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陆际光教授 
1943年1月生,1964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物理系无线电物理专业,1968年武汉大学物理无线电物理专业研究生毕业,现为中南民族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院长、湖北省暨武汉市计算机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计算机用户协会常务理事、湖北省机电一体化应用协会副理事长、武汉市科技专家委员会委员,其研究方向为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计算机网络。自1996年以来,3次承担国家机械工业发展基金会项目,发表论文多篇,其成果CAD网络系统通过国家机械工业发展基金会鉴定,属国内领先水平,其中“工作站、微机CAD网络系统?1999年被科技部等5部委评为“国家重点新产品”,2001年又被机械工业联合会评为“九五”机械工业优秀科技成果。荣获全国劳动模范、湖北省特等劳动模范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杨仲乐教授 
1948年9月生,1975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物理专业,1981年于华中师范大学粒子物理专业获硕士学位,1996年获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现为中国生物物理与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会员,主要研究神经生物学、认知心理学,主持过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曾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民委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各一次。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其主持的“提取事件直接相关脑电位的新构思新技术”的研究正在推广应用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孙奉娄教授 
1957年2月生,1981年于华中师范大学物理专业获学士学位,1990年于中南民族学院等离子体物理专业获硕士学位。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湖北省物理学会常务理事,现为我校党委常委,科研处处长。研究重点为电测与传感、等离子体技术。1997年以来发表论文11篇,其中《脉冲辉光放电的特点及应用》被收入《中国科学技术文库数理科学和化学卷》。其承担的科研项目CPD-I型冷离子体诊断仪1996年获国家民委科技进步二等奖,“MC75A大功率脉冲电源”于1997年获国家民委科技进步二等奖,由武汉市等离子体技术研究所推广应用,并于1998年被国家经贸委认定为国家级新产品,1999年又被国家科技部列入《“九五”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指南项目》。
陈亚光教授 
1951年10月生。1990年华中师范大学无线电电子学专业研究生毕业,获理学硕士学位。现为中南民族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院长、中国生物物理与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会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生物医学信号检测与处理。承担或主持的研究项目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针刺穴位诱发脑磁场的研究》、《受损周围神经干磁场的研究》、《提取事件直接相关脑电位的新构思、新技术研究》,国家民委八·五重点项目《智能动态脑电分析系统的研制》,国家民委九·五重点项目《开发视觉诱发事件相关脑电位中段信息的技术研究》,国家民委重点项目《远程医疗急救支援系统》。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曾获1993年国家民委科技进步一等奖,1997年国家民委科技进步二等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邓红蕾教授
女,1954年6月出生,汉族。1986年毕业于武汉大学,获哲学硕士学位。现任校党委委员、法学院院长、哲学研究所所长、硕士生导师,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湖北省法理学法史学学会理事,湖北省哲学史学会理事,湖北省伦理学会理事。与专业相一致的研究成果主要有:1987年第1期《哲学研究》上发表论文《论中国传统和谐理论的创造性转折——先秦儒家中庸观新探》,获国家民委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奖;1988年第2期《哲学动态》上发表论文《中庸思想研究》;1994年第2期《江汉论坛》上发表论文《儒化教育的“层次效应”理论及其现代意义》;1996年第3期《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上发表论文《“和谐”观探源》;1999年第1期《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上发表论文《法律道德化,道德法律化》;1998年8月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专著《从混沌到和谐——儒道理想与文化流变》,获国家民委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奖;2000年9月由民族出版社出版专著《道教与土家族文化》。与专业相一致的研究项目主要有:《儒道理想与文化流变》;《先秦法律观中的中庸思想研究》。本人研究方??泄??撤?晌幕??宓牢幕?取?br&
刘宝俊教授 
1958年1月生,1982年于华中师范大学中文专业获文学学士学位,1985年于华中理工大学汉语史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现为中南民族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民盟中南民族大学党支部书记、女书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硕士生导师、中国民族语言学会理事、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湖北省语言学会理事、中国音韵学研究会会员。1998年起被评为湖北省跨世纪学科带头人。主要从事汉语音韵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语言学理论、社会语言学、现代汉语方言等研究工作。公开发表研究论文近40篇,合编著作10余部。主要研究成果有《秦汉帛书音韵研究》、《论原始汉语“二”的语音形式》、《语言中异质共存的矛盾统一——谈词义羡余》、《民族语言学论纲》、《民族语言与文化生态》、《海南苗族·语言》、《比较词源学研究四例》等。为《中华大典·语言文字典·训诂分典·语法修辞部》的主要承担者。近年来从事《白话二十四史》的编撰工作,并完成《史记》、《旧五代史》的编写,发表社会语言学、古代汉语方面的论文多篇。其研究成果2000年获国家民委社会科学奖二等奖。
谢志民教授
谢志民,男,著名女书研究专家教授,中南民族大学女书文化研究中心顾问,1933年出生,四川资中县人,1952年9月考入北京大学东语系,同年底因院系调整转入中央民族学院语文系。1956年毕业后参加中国科大学语言调查第一工作队,到广西从事壮语调查和壮文研究,后留在广西壮文研究指导委员会研究室工作。1980年调到中南民族学院(现中南民族大学)至今。
谢志民先后从事壮语文和语言学研究与教学,土家语、江永女书及其流传区的语言调查和研究工作,成果颇丰。近10余年来,他主要偏重于女书文化的调查和研究,先后发表和宣读了《论女书文字体系的性质至》、《女书是一种与甲骨文有密切关系的商代古文学的孓孑遗和演变》、《女书是一种独立的自源文字》、《论女书字符构成中的崇鸟意识及其与古越人鸟图腾文化的关系》、《论女书字符构成反应的原始稻作文化现象及其与古越人的关系》、《女书系文字与古越文明》等等,论文20余篇。揭示并论证了,女书是一种与文学史上见到的所有其它文字均无发生学关系的女性书写符号体系,一种举世罕见的记号音节文字。揭示并论证了,女书是中华文化中又一个世界性古老文种,古越文字的孑遗和演变。所著《江永女书之谜》(一套三册,140万字。河南人民出版社,1991年),赶在女书传人去世之前,深入、细致、准确而系统地抢救了江永女书这一濒临失传的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并保存有全书的女书原文及女书传人的读解录音资料),在学术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并荣获第六届中国图书奖二等奖。
为了促进女书文化的科学研究,加速中国女书学的形成和女书流传的延续与发展,谢志民撰写了《中国女书文化抢救工程》一文并编撰了世界首部女书发声字典。《中国女书文化抢救工程》内容包括:(一)编撰出版一套全面而完整的中国女书文化研究资料丛书(14种,20册,约800万字);(二)创办女书文化博物馆;(三)召开中国女书国际学术研讨会;(四)开发以女书文化为龙头的特色文化旅游区(建设普美女书文化村、上江圩女书文化城、设置女书碑林)。目前,谢志民和中南民族大学女书文化研究中心的研究员们正在为完善和实施《中国女书文化抢救工程》的规划而繁忙地工作着。
向柏松教授
男,1956年3月出生,土家族。1982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任中南民族大学学科带头人,文学院教授,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副秘书长,湖北省民族学会理事,中南民族大学南方民族文化研究所、土家族文化研究所、女书文化研究中心、美学研究所等4个研究机构的成员,善于结合民俗学,古典文学,民间文艺,民族学,历史学,文化史学进行跨学科交叉式联合课题研究。指导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文学与文化。本专业主要研究成果:专著:《中国水崇拜》,《吉祥民俗》,《土家族民间信仰与文化》,与人合著《嬗变·互动·重构——土家族文化现象研究》。论文:《沈从文与巫风》,《哭嫁习俗的成年礼意义》,《中国蛋俗文化浅论》,《中国水崇拜文化初探》,《创作丰收又一年》,《中国水崇拜祈雨求丰年意义的演变》,《土家族洞穴崇拜初探》,《中国水崇拜与古代政治》,《水生型创世神话在现代民族习俗中的沉积》,《吉祥物与自然崇拜》,《牛神崇拜》,《道教与水崇拜》,《中国传统吉祥物的文化象征意义》,《元宵灯节的起源及文化内涵新论》,《清江流域的向王天子崇拜》,《巴土族神崇拜的演变与历史文化的变迁》等40余篇。研究项目:院管项目:《南方民族岁时民俗与乡镇文化建设》。获奖成果:与人合著专著《嬗变·互动·重构——土家族文化现象研究》获湖北民族学会优秀成果奖。系列论文《中国水崇拜》获湖北省社科三等奖。主要研究南方民族民间文学、民俗文化,特别集中研究民俗文化中的信仰民俗文化,以及与信仰民俗文化相关的神话、传说。
男,1954年出生,湖北省崇阳人,汉族。现为中南民族大学文学院教授,古典文学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为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与文化。出版著作有:《楚辞文化背景研究》、《六朝社会文化心态》,合作编著《历代诗话论诗经·楚辞》、《历代诗话论两汉诗赋》,参编《大中华文化知识宝库》等,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与人共同承担国家社科项目《魏晋文学与魏晋人格》。个人研究项目有:《先秦社会文化心态》,《中国诗歌的传播媒体及其对中国诗歌发展的影响》等。其中先秦社会文化心态已完成初稿。获奖著作有:《楚辞文化背景研究》(楚学文库一种),获第十届中国图书奖、第四届国家图书奖,湖北省社会科学著作三等奖(2000年)。《六朝社会文化心态》获国家民委社会科学著作三等奖(2000年)。
胡家祥教授
男,中南民族大学文学院教授,校学术带头人,校美学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华美学学会会员。他的主要研究方向为文艺美学,文艺心理学。个人专著《审美学》获年度湖北省社会科学著作三等奖。《&志&的字义诸说》一文入选世界文艺论丛,还先后在省级以上核心刊物上发表《也谈自然美》等几十篇学术论文。
叶绪民教授。
男,日生,中国共产党党员。现任中南民族大学图书馆馆长,文学院文艺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南民族大学女书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兼任湖北省外国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理事,中国少数民族比较文学研究会秘书长,国际比较文学协会会员,英国剑桥大学“国际传记中心”研究员。长期以来,从事外国文学、比较文学、西方文论和比较神话学的教学与研究,曾系统讲授《外国文学史》、《比较文学概论》、《文艺心理学概论》、《二十世纪西方文论》《马列文论》及《中国书法艺术》等专业及选修课程。出版并发表了一系列较有影响的著作及论文:①文学史类:《外国文学发展史》(参编,1986年,)、《八十年代中国通俗文学史》(参编,1995年)、《外国文学史》(参编,1999年)、《比较文学教程》(执行主编,2001年)。②辞书类:《现代西方艺术辞典》(参编,1988年)、《小说大辞典》(参编,1991年)、《文艺心理学辞典》(分卷主编,2001年)。③传记类:《中国开国宰相》(主编,1999年)、《毛泽东瞩目的世界政要》(主编,2001年)、《毛泽东瞩目的世界名流》(主编,2001年)。④论文类:《试论〈浮士德〉中糜菲斯特的辩证逻辑》(1985年)、《原始思维在英雄神话中的制约作用》(1986年)、《印度古代寓言在世界上的流传与变异——从佛本生故事谈起》(1989年)、《二十世纪西方文学中的原始意识》(1991年)、《原始文化的心理透视》(1991年)、《图腾崇拜与人类文化之初分》(1991年)、《文化视野中的女权主义文论》(1992年)、《神话的分类及其形态系统》(1994年)、《The Evolution of Primitive Thought and the Morphology of Myth》(《原始思维的进化与神话形态学》,1994年)、《面对文化转型的思考》(1995年)、《“两轴三通”论》(1999年)、《中西比较诗学的接合点:超文化阐释》(2000年)、《难解的中国“女书”之谜》(2000年)等,其中,有2篇论文在国外发表,5篇文章获院级和省、部级科研成果奖,有些论文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如有关神话学方面的论文就曾被《中国社会科学》、《民族文学研究》、《文艺研究》等国内权威性刊物提及、摘要和介绍。从80年代后期开始,曾多次受到国际学术界的邀请,1988年被邀请参加慕尼黑召开的“国际比较文学协会第十二届年会”;1991年被邀请参加东京召开的“国际比较文学协会第十三届年会”;1994年亲赴加拿大阿尔贝塔大学参加了“国际比较文学第十四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同年又受邀参加苏格兰召开的“第21届国际学术与交流大会”;1995年又被邀参加在澳大利亚悉尼召开的“第22届国际学术与交流大会”等。由于在国内外的学术影响,曾多次被提名列入世界多种名人录。
邹建军教授
又名邹岳奇,男,日生,四川省威远县人,汉族,中南民族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现当代文学与外国文学教研室主任。文艺学专业中国诗学与比较诗学方向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国闻一多学会理事、中国现代格律诗学会理事、中华台港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会理事,系武汉作家协会会员、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年鉴》编委、台北葡萄园诗刊特聘编委。曾在北京《文艺研究》、《求是》、《民族文学研究》、《人民日报》、《中国妇女》(英文版)、《民族文学》、《读书》、《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文艺理论》、《诗探索》、《诗刊》、《四川大学学报》、《西北大学学报》、《华中理工大学学报》、美国《中外论坛》和台北《文讯月刊》、《创世纪》等重要期刊发表中国诗学方向论文100多篇,出版《台港现代诗论十二家》、《中国新诗理论研究》、《大中华诗学》、《现代诗的意象结构》、《现代诗学》等专著,出版《中国新诗大辞典》、《中国朦胧诗纯情诗多解辞典》、《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文论精华 新诗卷》等编著。曾完成《美国华文文学与中国本土文学比较研究》、《中国现代诗歌理论研究》等学校和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正在进行中的有国家教委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百年中国新诗流派史》。专著《台港现代诗论十二家》曾获校第二届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系列论文《诗歌意象研究》曾获校第五届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湖北省优秀社会科学成果奖,论文《意象与汉语的诗性特质》获湖北省优秀文艺论文奖。曾获校第四届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998年曾获“中国当代十大杰出青年诗歌评论家”称号。从1998年开始招收中国诗学方向的研究生,已招收四届。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诗学与比较诗学,兼及中国女书与诗学有关的部分。
谢立俭教授
谢立俭,男,1948年生于四川泸州。先后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师范系油画专业和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第六届研修班。现为中南民族大学教授、女书文化研究中心成员、文学院副院长、美术系主任、湖北省美术教学指导委员会常务委员。
主要以具有东方民族特征的女性特别是我国少数民族女性为对象,通过刻画贤淑、文静、质朴的人物形象,展现东方女性的精神品质和性格内涵;通过独特个性的描绘,力求表达中国妇女特别是少数民族妇女“美”的类型和民族传统特有的美德。其作品《山风掠过》、《梁子湖畔》、《古都女子》、《苗女》、《肖像》、《摆金女》、《古画前的女子》、《感觉牧女》、《忆》、《弹琵琶的女子》、《索玛花开》、《红原藏女》等。曾参加《第八届全国美展》、《92’中国油画艺术展》、《第二届全国教师优秀美术作品汇展》及其它全国性美展,有的并获奖。还多次在《美术》、《中国油画》、台湾《艺术家》、《典藏》等艺术杂志上发表。作品还多次在日本、马来西亚、香港、台湾展出,并被收藏。
王朝彦教授
男,中南民族大学文学院教授、湖北省写作学会副会长。是湖北省作家协会、湖北省文艺理论家协会会员。在写作学方面,合作主编《写作新稿》、《高校写作学教程》和《写作学论稿》。出版《全国大学生佳作选评》(副主编)、《大学语言新编》(副主编,教育部、国家民委规划教材)、《普通写作学教程》(参编)、《应用文体写作概观》(参编)、《中国历代少数民族英才传》(参编)等。独撰专著《文笔训练》,编著《中国传统文化——爱国故事》等。在文艺学方面,参加《小说大词典》、《中国当代文学大词典》、《中国园林艺术大词典》、《文艺心理学大词典》等。独撰著作《苍凉的海上花——张爱玲创作心理研究》、《长江戏剧》(长江文化丛书之一)。与人合著《长江戏曲》(长江文化研究文库一种)。发表《画眉深浅入时无——读〈啼笑因缘〉》、《略论公安,竟陵“性灵论”》、《构思的心理功能》、《也说〈江南〉诗的“鱼”与“莲”——与魏文华先生商榷》、《渔枷及其他》、《读〈逍遥游〉兼评余光中的散文观》、《读张爱玲的〈十八春〉及〈半生缘〉》等。目前研究方向是文艺心理学,即运用古今中外文艺心理学理论和方法,研究文艺家、艺术家的创作,揭示其创作的艺术变形及心理因素。
何红一教授
何红一,女,汉族,文学硕士,中南民族大学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民俗学会理事、中国剪纸学会常务理事、亚细亚国际民俗学会会员、湖北省民间艺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南民族大学女书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辽宁大学民俗文化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
多年来积极从事民间妇女文化研究和民艺创作,公开发表包括《中国妇女在民间工艺美术领域的特殊贡献》、《中国“女书 ”现象的民俗价值》在内的学术论文30余万字;擅长剪纸等中国民间手工艺创作,1996年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
王延武教授
男,1946年11月生,湖南湘潭,中共党员。先后在海军二航校、武汉大学、中南民族学院从事专业学习和研究工作。1989年晋升副教授,1993年为硕士生导师,1987年晋升教授。1997年始任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院长,2000年始兼任民族学博物馆馆长。现为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党总支书记、湖北省史学会副秘书长。研究方向为民族关系(民族学二级学科)、政治制度(政治学二级学科)。代表作有《后赵政权胡汉分治政策再认识》等论文20余篇,独撰及主编、参编著作多部。
李步海教授 
1946年4月生,中共党员。1968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化学系,1982年于武汉大学化学系分析化学专业研究生毕业,获理学硕士学位。多次进行国际学术造访。现任中南民族大学党委书记、湖北省化学化工学会常务理事。长期从事分析化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持完成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多项省部级项目。所研究建立的&聚合物非有机溶剂液-固萃取体系?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多篇被SCI收录。1995年获国家民委科技进步二等奖,1994年被授予&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李步海教授著述甚丰,80年代以来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高等学校化学学报”、“科学通报”、“分析化学”、“化学试剂”、“Analytical Chemical Acta”、“Talata”,发表学术论文38篇。因成绩显著,95年获国家民委科技进步二等奖。从93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1.李步海等,分析化学,).;
2.李步海等,化学试剂,).155-157;
3.李步海等,Analytica Chemical Acta,;
4.李步海等,高校化学学报,).1293;
5.李步海等,科学通报,;
6.李步海等,Talanta,).885;
7.李步海等,高校化学学报,);
8.李步海等,分析试验室,)。
刘学群教授 
1957年1月生,1981年于华中农业大学农学专业获学士学位,博士。现为中南民族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学科带头人。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会员、中国植物生理学会会员,主攻生物分子学,生物化学,生化分析。曾主持或参加国家留学基金项目1项,湖北省科委重点科技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项、国家民委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转基因植物与产业化项目1项。已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30余篇,有2项研究成果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现从事&973&项目&细胞质雄性不育与良性恢复的分子机理&的研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中南民族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教授,1969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化学系,1981年武汉大学化学系分析化学专业研究生毕业,理学硕士学位,此后任教于中南民族大学。和年在美国新墨西哥州立大学化学系留学进修。1993年晋升为教授,现为校学科带头人。从事分析化学、仪器分析、电分析化学的教学和科学工作。J.Am.Chem.Soc.,Anal.Chem.,Anal.Chim.Acta,高等学校化学学报,分析化学,化学通报,大学化学等刊物,发表DNA电化学杂交及修饰电极、葡萄糖传感器、极谱催化波、药物分析、分析化学理论研究论文50多篇。其中多篇论文被国内外极有影响的专著《Laboratory Techniques in Eletroanalytical Chemisrty》、《极谱催化波》、《分析化学中的离子平衡》、《电化学原理和方法》引用。承担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一项,目前从事生物电分析化学研究。1991年被国家人事部等单位表彰为有突出贡献的留学回国人员,1992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1、&不受电极斜率限制的离子电极标准加入法算图&,高等学校化学学报,):971。
2、&浓度同倍数递减离子选择电极标准加入法&,高等学校化学学报,):447。
3、&铜-乙酰丙酮配合物极谱吸附波 &,分析化学,):1442。
4、&Determination of Folic Acid by Adsorptive Stripping Voltammetry at the Static Mercury Drop Electrode&,Anal.Chim.Acta,7.
5、&A study of the Polarographic Behaviour of Meso-tetra(4-trimethylammoniumphenyl)porphine and its Cu and Mg Complexes&,Mikrochim.Acta,:
陈栋华教授
男,出生于1946年10月,1970年7月毕业于武汉大学化学系物理化学专业获学士学位。1997年晋升为教授,1999年被授予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001被评为中南民族大学学科带头人。
长期从事《物理化学》、《物理化学实验》基础课,《应用电化学》、《新产品开发与研究》等专业课,《热分析导论》研究生课程的教学工作。教学深入浅出,深受学生欢迎。
长期从事的研究方向1)磁生物和磁化学;2)新产品的开发与研究;3)热分析和热分析动力学。1994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子课题&二氰基二硫纶邻菲罗林二酮合金属(Mn、Fe、Ni、Co、Cu、Zn)配合物的热分析动力学研究(项目编号:)。2001年至今主持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含磷和全氟磷查尔酮的光敏聚酰亚胺的合成与性能&课题(项目编号:2001ABA009),主要研究光敏材料的热稳定性和热分析动力学。先后开发研制出:纳米二氧化硅制备工艺;电渗析法分离植酸中钙、氯离子工艺(已达出口标准);MH-4消毒液发生器;糖宁康冲剂(糖尿病人的保健品);珍珠母液生产工艺等。
在热分析和热分析动力学研究方面,首次将差示扫描量热法用于名贵中草药材的鉴别上,得出满意的结果。首次提出求算热分析动力学三因子的&三结合法&,并将热分析动力学应用于药物稳定性的研究上,同时系统的研究了功能材料配合物和聚合物的热分析动力学,为其稳定性、使用寿命、工业生产中反应器的设计和最佳工艺条件评定提供了重要参数。先后在国内外刊物:《大分子科学》(美国)、《热化学学报》(荷兰)、《应用高聚物科学杂志》(美国)、《药学学报》、《中国药学杂志》、《中国药科大学学报》、《化学研究与应用》、《化学世界》、《中华生物磁学》、《精细化工》等发表论文58篇,其中被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美国《工程索引》(EI)收录4篇;俄罗斯《化学文摘》、英国《分析化学文摘》各收录1篇;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18篇。
近期发表的论文目录:
1. 一种新的非等温热分析动力学方法(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科版)2003.1)
2. Study on Non-Isothermal Decomposition Kinetics of Ephedrini Hydrochloridum (Wuhan
University Journal of Nature Sciences Vol.8 No.1 2003)
3. 药物贮存期的热分析动力学(中南民大学报(自科版)2002.4)
4. 阿斯匹林的热稳定性及其热解动力学(英文) 中南民大学报(自科版)2002.4
5. 热分析动力学处理方法现状及进展(中南民大学报(自科版)2002.3)
6. DSC822^e仪器精密度的研究(中南民大学报(自科版)2002.3)
7. 对-叔丁基杯[4]的热力学和热分析动力学(中南民大学报(自科版)2002.2)(被美国化学文摘(CA) Vol137. Number3转载)
8. 822^e型DSC测定纯度的影响因素(中南民大学报(自科版)2002.2)(被美国化学文摘(CA) Vol137. Number 6转载)
9. 热分析动力学参数的统计分析 (中南民大学报(自科版)2002.2)(美国化学文摘(CA) Vol137. Number 3转载)
10. 热分析动力学在配合物研究中的应用(中南民大学报(自科版)2002.2)(被美国化学文摘(CA) Vol137. Number3转载)
11. 依巴斯汀的热稳定性及其热解动力学(中国药学杂志 2001.12)
12. 二氰基二硫纶-1,10-邻菲罗啉的NiⅡ,CuⅡ,ZnⅡ配合物的热分解非等温热分析动力学研.(英) (中南民院学报(自科版)2001.4)
13. 含磷和全氟查尔酮的光敏聚亚胺的电荷转移研究(被美国化学文摘(CA) Vol137. Number 7转载)
14. 盐酸麻黄碱的非等温热分解动力学研究(解放军药学学报 2001.4)
15. 维生素B6的热分解过程和非等温热分解动力学研究(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2001.3)
16. 三氨唑核苷的热稳定性及其热分解动力学研究(被美国化学文摘(CA) Vol.136 Number 21转载)
17.安乃近的热分解过程和热分解非等温动力学 (中南民院学报(自科版)2001.2期)(被美国化学文摘(CA) Vol.136 Number 6转载)
18.替硝唑的非等温热分解动力学及热稳定性研究 (中南民院学报(自科版)2001.1期)(被美国化学文摘(CA) Vol.136 Number 6转载)
19.热分析技术在药物研究中的应用 (化学研究与应用 2001.1)(被美国化学文摘(CA) VOL.134 Number 18转载)
20.非等温热动力学参数求算及其机理函数判定的研究 (中南民院学报(自科版)2000.(被美国化学文摘(CA) VOL.135 Number 15转载)
21.甲硝唑的热分解动力学及其含量测定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2000.4)(被美国化学文摘(CA) VOL.134 Number 1转载)
22. Studies on Thermal Stability and Noniso-thmal Thermal Decomposion Kinetics..英文(高聚物科学杂志 2000.5)(被EI Compendex转载)
23.二氧基二硫纶·邻菲罗啉二酮合铜(Ⅱ)配合物的热分解非等温动力学研究(化学世界 2000.7)(被美国化学文摘(CA) VOL.134 Number 8转载)
24. 喹诺酮类药物的热稳定性及其热分解非等温动力学研究(药学学报 2000.6) (被美国化学文摘(CA),2000,7转载)
25.紫精聚氨酯的热稳定性和非等温热分解动力学研究 (中南民院学报(自科版)2000.1)(被美国化学文摘(CA) VOL.134 Number 12转载)
26. 吡咯在铁表面的吸附行为及其缓蚀作用(材料保护 2000.6)
27. 热重法研究头孢氨苄的热稳定性及其热分解动力学(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2000.2) (被美国化学文摘(CA) VOL.134 Number 4转载)
28. 微悬浮法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树酯的热降解反应动力学研究(化学研究与应用 2000.1) (被美国化学文摘(CA),2000,18转载)
29. 驰豫法测定铬酸根-重铬酸离子反应速率常数实验的数据处理(中南民院学报(自然)99.4)
30.几种参的差示扫描量热法研究(英文) (中南民院学报(自科版)99.2)
31. 二维聚硫杂酞青铜的非等温热解动力学和机理的研究(英文)(中南民院学报(自然版)98.4)
32. Thermal decomposition kinetics of M(mnt)(5-NO-2-phen) (M=CoII,CuII,ZnII) complexes(Thermochimica acta 98.4) (被Science Citation Index(SCI)收录)
33. 聚乙二醇改性聚乙烯醇超滤膜的性能(中南民院学报(自然版)98.2)
34. 二氯-邻菲罗啉-5,6-醌合镍、铜、锌配合物的非等温热解动力学(英文)(中南民院学报(自然版)98.1)
35. 微机在固体热分解动力学参数计算中的应用(中南民院学报(自然版)97.3)
36. 平板膜分离实验装置的建立(中南民院学报(自然版)97.3)
37. Conducting blend of poly(2-vinyl pyridine)and polyethylene oxide with high(CHINESE JOURNAL OF POLYMER SCINCE 97,5)
38. 几种生物大分子稀溶液的低温差示扫描量热法(英文)( 中南民院学报(自然版)97.1)
39. 图解贝克曼温度计快速调节法(中南民院学报96.4(自然版))
40. 竹叶绿色素稳定性的研究(精细化工 96.3)
41. Conductivities of poly(ethylene oxide)and poly
何宝林教授
男 日出生.中共党员。1977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化学系,同年留校任教。1982年12月调中南民族学院化学系任教至今。1983年3月至1984年1月在南开大学化学系访问学者;1984年9月至1985年12月在武汉大学无机化学助教班学习;1998年为硕士研究生导师2001年获湖北省政府专项津贴;现任教授,校党委委员。
从1977年至今一直在教学第一线工作,先后担任本科生和研究生的主要课程有:无机化学,无机化学实验,配位化学和化学化工文献等课程。科研工作2000年以前主要从事铝合金表面处理与精饰。此后,主要进行纳米材料的制备、表征和应用研究。发表论文20余篇;完成省级鉴定项目1项;获国家民委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获中南民族学院优秀成果一等奖2项。主要论文有:
1, 何宝林 洪宗国 铝及铝合金阳极氧化膜ZHF-I型冷封孔剂的研究《材料保护》Vol 21,5.1988.
2, 何宝林 单核配位化合物中央体的σ 轨道杂化方案《中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Vol 20,1.1992
3, He Baolin Hong Zhongguo Study on Cold Sealing Agent for Anodized film of Al and its Alloy 《Surface Treatment》Vol 25,1992
4, 何宝林等 铝合金化学抛光流痕成因及控制《材料保护》Vol 32,12.1999
5, 何宝林 氯负离子对铝合金表面砂面化的影响《中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Vol 18,3.1999
6, 何宝林 伍明 大麻籽油提取方法的研究《湖北化工》Vol 15,4.1999
7, 何宝林等 盐酸麻黄碱的非等温热分解动力学研究 《解放军药学学报》Vol 17,4.2001
8,洪盛志 何宝林* 赵燕熹 孙春桃 纳米钛酸钡粉体的溶胶-水热-凝胶法制备与表征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Vol.21,1,2002
9,He Baolin ect.Technology of Black Nickel Electroplating on Costing Aluminum Surface 《Finishing Science》 170th 1998
10,in press
主持完成的科研成果:
1, &铝及铝合金阳极氧化膜ZHF-I型冷封孔剂的研究&。1990年通过省教委组织的专家鉴定,专家们认为:&ZHF-I型冷封孔剂已超过目前进口同类产品水平,并居于国内领先地位&。该项成果先后被广西,湖南,湖北,河南等省市十余家厂使用。为厂家增收节支和创造利税数3200万元。
2, &铝及铝合金阳极氧化膜电解着色稳定剂的研究&。该技术先进,各项技术性能符合ISO3210等国际标准.先后被南宁铝厂,柳州铝材厂, 桂林有色型材加工厂,邵阳铝材厂,华中铝加工厂,中南铝材厂, 襄樊铝材厂,郑州中兴铝材厂,郑州和众铝业公司等十几家企业采用。为生产厂家新增产值约2000万元.
3, 近年又主持研究出了&仿不锈钢铝合金新材料&生产出的铝型材外观酷似不锈钢,具有不锈钢的质感和高的光泽度.耐腐蚀性能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目前已被武汉市中南铝材厂和郑州和众铝业公司采用。为生产厂家创造利税1600多万元。
获奖情况:
1,《铝及铝合金阳极氧化膜ZHF-I型冷封孔剂》获中南民族学院()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获奖排名第一)
n 2,《铝及铝合金阳极氧化膜电解着色稳定剂和冷封孔剂》获国家民委科技进步三等奖(1993年)(获奖排名第一)
3,《铝合金仿不锈钢技术》获中南民族学院(1999)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获奖排名第一)
李金林教授
1963年9月生,1983年毕业于中南工业大学化学系,获工学学士学位,1988年获武汉大学理学硕士学位,1999年获约翰内斯堡大学博士学位,1999年2月至2002年8月为美国肯塔基应用能源研究中心(CAER)博士后流动站研究员,现为我校化学生命学院副院长、学科带头人、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多相催化及色谱-质谱分析,现从事煤炭及天然气的催化转化,合成氨,水煤气变换催化剂的研究.
发表的有代表性的论文有:
1、Effect of boron on the catalyst reducibility and activity of Co/TiO2 Fischer-Tropsch catalysts, Jinlin Li and Neil J. Coville, Applied Catalysis, 181(.
2、The Fischer-Tropsch reaction: a catalyst perspective, Jinlin Li and Neil J. Coville, Chemical Technology, 1-2(1999)19.
3、Effect of boron and ruthenium on the catalytic property of Co/TiO2 Fischer-Tropsch catalysts, Jinlin Li, Liguang Xu, Robert Keogh and Burtron H. Davis, Prer.-Am.Chem.Soc.,Div.Pet.Chem, 45(2) (.
4、Fischer-Tropsch synthesis: effect of pretreatment on a ruthenium promoted Co/TiO2, Catalysis letters, Jinlin Li, Liguang Xu, Robert Keogh and Burtron H. Davis, 70(.
5、Effect of boron on the sulfur poisoning of Co/TiO2 Fischer-Tropsch catalysts, Jinlin Li and Neil J. Coville, Applied Catalysis, 208(.
6、Fischer-Tropsch synthesis: effect of small amounts of boron, ruthenium and ruenium on Co/TiO2 catalysts, Jinlin Li, Gary Jacobs, Yongqing Zhang, Tapan Das and Burtron H. Davis, Applied Catalysis, 223(.
7、Deactivation of a Ru promoted Co/Al2O3 catalyst for FT synthesis, Gary Jacobs, Yongqing Zhang, Jinlin Li, Tapan Das and Burtron H. Davis, Studies in Surface Science and Catalysis, 139(.
8、Effect of boron source on the catalyst reducibility and Fischer-Tropsch catalytic activity of Co/TiO2 catalyst, Neil J. Coville and Jinlin Li, Catalysis Today, 71(.
9、D2O tracer studies in cobalt catalyzed Fischer-Tropsch reaction, Buchang Shi, Jinlin Li, Robert Keogh and Burtron H. Davis, Applied Catalysis, 229(.
10、Fischer-Tropsch synthesis: effect of water on the deactivation of Pt promoted Co/Al2O3 catalyst, Jinlin Li, Xiaodong Zhan, Gary Jacobs, Yongqing Zhang, Tapan Das and Burtron H. Davis, Applied Catalysis, 228(.
11、Fischer-Tropsch synthesis: support, loading and promoter effects on the reducibility of supported cobalt catalysts, Gary Jacobs, Yongqing Zhang, Tapan Das, Jinlin Li,and Burtron H. Davis, Applied Catalysis, 233(.
12、Fischer-Tropsch synthesis: effect of water on the catalyst deactivation properties of Ru promoted Co/TiO2 catalysts, Jinlin Li, Gary Jacobs, Tapan Das and Burtron H. Davis, Applied Catalysis, 233(.
13、Fischer-Tropsch synthesis: deactivation of noble metal promoted Co/Al2O3 catalysts, Gary Jacobs, Yongqing Zhang, Tapan Das, Jinlin Li,and Burtron H. Davis, Applied Catalysis, 233(.
14、Fischer-Tropsch synthesis: effect of water on the catalytic properties of silica supported cobalt catalysts, Jinlin Li, Gary Jacobs, Tapan Das and Burtron H. Davis, Applied Catalysis, 236(.
15、Effect of boron source on the catalyst reducibility and Fischer-Tropsch activity of Co/TiO2 catalysts, Jinlin Li and Neil J. Coville, S. Afr. J. Chem, 56(2003) 1.
16、Fischer-Tropsch synthesis: characterization and catalytic properties of Re promoted cobalt alumina catalysts, Tapan Das, Gary Jacobs, Yongqing Zhang, Jinlin Li,and Burtron H. Davis, Fuel, 2003 in press.
17、Fischer-Tropsch synthesis: supercritical conversion using a Co/Al2O3 catalyst in a fixed bed reactor, Gary Jacobs, Yongqing Zhang, Tapan Das, Jinlin Li,and Burtron H. Davis, Fuel, 2003 in press.
18、Fischer-Tropsch synthesis: effect of support material on the catalytic properties of supported cobalt catalysts, Gary Jacobs, Tapan Das, Jinlin Li and Burtron H. Davis, Applied Catalysis, 2003 in press.
19、Fischer-Tropsch synthesis: characterizing the effect of water on a Pt promoted Co catalyst, Jinlin Li, Gary Jacobs, Tapan Das, and Burtron H. Davis, Applied Catalysis, 2003 in press.
20、Fischer-Tropsch synthesis: effect of magnesium on the catalytic properties of supported cobalt catalysts, Applied Catalysis, Jinlin Li, Gary Jacobs, Tapan Das, and Burtron H. Davis, 2003 in press.
杂志均为SCI,EI刊源。
国际会议论文:
1、Effect of boron on reduction and carburization of Co/TiO2 Fischer-Tropsch catalysts, Jinlin Li and Neil J. Coville, Poster at the Conference of Catalysis Society of South Africa, Midrand, South Africa, Jan 13 1997.
2、Reactor studies of boron modified Co/TiO2 catalysts for Fischer-Tropsch synthesis, Jinlin Li and Neil J. Coville, Oral presentation at Sasol Research Symposium, Sasolburg, South Africa, July 24 1997.
3、Effect of boron on dispersion and reducibility of Co/TiO2 catalysts, Jinlin Li and Neil J. Coville, Oral presentation at the First Conference of the Indo-Pacific Catalysis Association, Cape Town, South Africa, Jan 26 1998.
4、Effect of Boron and Ruthenium on the catalytic properties of Co/TiO2 Fischer-Tropach catalysts, Jinlin Li, Liguang Xu, Robert Keogh and Burtron H. Davis, Oral presentation at 219th ACS meeting, San Francisco, March 26 2000.
5、Study of Pr-promoted cobalt based Fischer-Tropsch synthesis catalysts, Jinlin Li, Yongqing Zhang, Tapan Das and Burtron H. Davis, Poster at 17th International Coal Conference, Pittsburgh, USA, Sept 2000.
6、Effect of boron source on the catalyst reducibility and Fischer-Tropsch activity of Co/TiO2 catalysts, Jinlin Li and Neil J. Coville, Oral presentation at the conference &Fischer-Tropsch on the Eve of XXI Century&, Nov.2000, Kruger, South Africa, Nov 2000.
7、TPR studies of promoter and support effects on the reducibility of supported cobalt Fischer-Tropsch catalysts, Gary Jacobs, Jinlin Li, Tapan Das, and Burtron H. Davis,Poster at 17th Meeting of the North American Catalysis Society, Toronto, Canada, Jun 4 2001.
8、Fischer-Tropsch synthesis:characterization of Re promoted cobalt alumina catalysts, Tapan Das, Jinlin Li, Gary Jacobs and Burtron H. Davis, Oral presentation at the symposium of the Tri-State Catalysis Society, Lexington, May 20 2002.
女,校学科带头人,教授,1946年生,汉族。1969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化学系分析化学专业。一直从事分析化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讲课程有“高等分析”、“有机试剂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富集与分离”等。主要从事分离和光度法测定金属离子的研究。主持了膜萃取富集和分离痕量组分的院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自90年后,由痕量分析的富集与分离,涉足于生物分析的提取与纯化。在用染料、螯合剂修饰聚合物形成的亲和萃取体系中,作了一系列选择性富集与分离金属离子的工作,并步于生物工程产物的分离与提取。由于工作的创新性,1995年获国家民委科技进步二等奖。发表学术论文32篇。
1.孙晓梅等,分析化学,).;
2.孙晓梅等,天然产物的研究与开发,199.11(6);
3.孙晓梅等,冶金分析,).36-38;
4.孙晓梅等,化学通报,-48;
5.孙晓梅等,分析化学,).;
6.孙晓梅等,分析科学学报,).43-46;
7.孙晓梅等,化学试剂,).367-369;
8.孙晓梅等,Mikcrochimica Acta,-106。
成凤桂教授
女,1946年11月生。1970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化学系,1.1考入武汉大学化学系进修班进修两年。1981.5调入中南民族学院化学系任教。主要从事有机波谱、有机分析、光谱分析等课程的本科生及研究生的教学。科研主攻方向为生物分析及药物分析,公开发表论文三十多篇。主要有:
★ 等速电泳法测定青风藤中青藤碱的含量。药物分析杂志, ),140~142
★ 应用水解还原铁(Ⅲ)-邻二氮菲光度法测定丙酮肟. 分析化学),551~554
★ 头孢氨苄的等速电泳法测定. 药物分析杂志),328~330
★ 水解氧化还原滴定法测定锅炉钝化液中的丙酮肟. 分析试验室 ),21~23
★ N-溴代丁二酰亚胺滴定法测定铁矿石中的铁.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498~499
★ 水解-Fe(Ⅲ)氧化-EDTA滴定法测定β-内酰胺类抗生素药物. 中国药学杂志 ), 627~628, 第一作者
★ 等速电泳法测定人齿菌斑培养液中乳酸含量. 分析测试学报),32~35
★ 水解-Fe(Ⅲ)氧化-VC滴定法测定β-内酰胺类抗生素药物.中南民族学院学报 ~ 46, 第一作者
★ 肟化法测定盐酸青藤碱.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56
★ 等电聚焦电泳法分离鉴定生漆中同工酶.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81
★ 南蛇藤中一种三萜成分的结构及其DSC研究.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 ),28~31
黄德盈教授 
湖北省化学学会会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主要致力于无机化学的研究。曾多次到日本京都大学、广岛大学、天然药物和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进行客座研究,主持了国家民委资助项目“稀土致DNA染色体畸变机理”的研究,参与了湖北省科委项目“蛋白质的电化学探针法”的研究,在各类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代表作有《20α-羟基孕酮对土拨鼠肾上腺微粒甾体羟基化反应的抑制作用》等。
戴小明教授
男,苗族,1965年11月出生。1987年毕业于中南民族学院政治系,并留校任教。1997年和2000年,经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师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评审,两度破格晋升为副教授、教授。现为中南民族大学教授、学科带头人、民族法制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委员,湖北省青年联合会委员、湖北省政治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民族法制学会理事和湖北省地方行政管理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2000年,曾应邀赴德国、荷兰等欧洲国家作学术交流。在大学期间,于1986年获湖北省大学生优秀科研成果奖。大学毕业后,一直在高校从事政治学、法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致力于法学人才的培养。在学术活动中,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关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着力于民族地区社会发展和社会政治稳定的研究,独立承担和参与了多项国家和省部级及国际合作科研项目, 出版个人专著2部、合作著作5部,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形成研究特色,在宪政与行政法治、特别是在宪政与民族区域自治的理论研究方面,在学术界产生了较好影响,获得学术界的高度评价,并应邀为国家立法机关提供法律建议。目前正在主持国家民委重点科研项目“中央与民族自治地方关系法制化研究”课题的研究。主要学术著作有:1.《中央与地方关系:民族自治地方财政自治研究》(独著);2.《国家职能与财税法》(独著);3.《少数民族地区行政管理研究》(主编);4.论文《新中国民族法制建设:世纪之交的回顾与前瞻》;5.Chinesische Regierung schutzt gesetzlich die finanzielle Autonomie in den Regionen mit nationaler Autonomie, Ludwigsburger Hochschulforum Band 3, 2000.曾获国家人事部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武汉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优秀奖、湖北青年五四奖章等。2000年7月出席了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九届一次全委会。
杨清震教授:
中南民族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经济学科学术带头人、学科评议组组长,中国少数民族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民族贸易经济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都市人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生态经济研究会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家协会理事等。
主要从事中国少数民族经济的教学与科研,在培养了中国少数民族经济的大批高级专门人才的同时,在民族经济的一些领域进行了开创性研究,促进了一些交叉新学科的形成和发展。主编的《民族贸易学》探讨了在改革开放新形势下,中国商品流通在民族地区的特殊规律及提高民贸经济效益的途径,该书被推荐为全国大学贸经类专业第一部通用教材,被国家民委评为民族政策研究专著二等奖,标志着这门新兴的边缘新学科的形成得到了社会的承认;主编的学术专著《中国边贸研究》、《中国少数民族地区边境贸易》及其一系列学术论文,站在一个新的高度,提出了通过大力发展边境经济贸易加快沿边和内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是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实现我国跨世纪发展战略任务的必由之路,《中国少数民族地区边境贸易》被国家教育部选定为国家九五规划国家级重点教材,并被评为国家民委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专著)三等奖,《中国边贸研究》获湖北省社会科学研究(专著)三等奖,促成了边境贸易学这门新学科的形成;主编的《民族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之路》第一次全面系统地论证了民族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道路;参与主编的《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管理学》,首次探讨了适合我国民族特点的民族地区经济管理现代化道路,填补了这一领域的空白。领导的中国少数民族经济专业(硕士点)被遴选为湖北省重点学科。此外,专著《企业横向经济联合技巧》为推向市场的民族地区企业指出了一条发展壮大的光明大道,该书获国家民委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专著)三等奖;论文“社会主义与股份制”获湖北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优秀论文三等奖;“论社会主义经济的市场化改造”获湖北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秀论文三等奖;“企业横向联合的目标要求:1+1&;2”获湖北省首届软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毛泽东的对外开放思想探析”获安徽省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征文优秀论文奖;“圩镇在农村经济大转变中的作用”获广西壮族自治区社科研究优秀成果奖;“论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获湖北省教学研究三等奖。被评为优秀教师和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其事迹被收入《中国改革之星》、《中国之星》、《中华科技精英大典》、《中华魂》等10多种辞书。
罗建生教授
女,1953年6月出生,英语教授,中共党员,中南民族大学党委常委兼副校长;中南民族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南民族学大学学科带头人,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高校功能语法研究会理事;湖北省外国文学会理事;湖北省翻译协会副会长;湖北省留学生联谊会理事。1993年,中南民院重点教学骨干;1995年,中南民院优秀教学一等奖;1998年湖北省优秀教师;1998年中南民院学术带头人;在《外语教学与研究》、《外语研究》、《外国文学研究》、《中南民族学院学报》等刊物共发表有关英语语言学研究与英语教学及管理研究论文20余篇,译著一部。1996年,湖北省外国文学优秀论文二等奖;1996年,中南民院科研成果三等奖。
主题帖子积分
哟,没有想到名人还不少啊,就是没有个院士级的人物,唉!!!!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主题帖子积分
圣骑士, 积分 13105, 距离下一级还需 1895 积分
圣骑士, 积分 13105, 距离下一级还需 1895 积分
有好多法学院的哦
又认识N多人了
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mouseover="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style.cursor='hand';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click="if(!this.resized) {} else {window.open('/bbs/UploadFace/.gif');}" onmousewheel="return imgzoom(this);" alt="" />
主题帖子积分
圣骑士, 积分 14338, 距离下一级还需 662 积分
圣骑士, 积分 14338, 距离下一级还需 662 积分
比上严重不足撒!
主题帖子积分
宝宝, 积分 47, 距离下一级还需 3 积分
宝宝, 积分 47, 距离下一级还需 3 积分
我知道罗秉武(罗漫)中南民族大学文学院院长是钟诚的老公!上思修的49!
社会残渣和民族败类当一砖拍死!!!
主题帖子积分
精灵王, 积分 1934, 距离下一级还需 66 积分
精灵王, 积分 1934, 距离下一级还需 66 积分
feasdsfdfsfsdfsfssffss
我的签名应该符合要求的吧!
主题帖子积分
光明使者, 积分 5223, 距离下一级还需 1777 积分
光明使者, 积分 5223, 距离下一级还需 1777 积分
化学的特别多
怎么有好几个?????博士生导师?????
世间没有恒定之事,青天长在必有卷云重来;
用心灵弹奏的曲子,才能让人与你同歌同哭。
主题帖子积分
暗夜精灵, 积分 947, 距离下一级还需 53 积分
暗夜精灵, 积分 947, 距离下一级还需 53 积分
那是&br&在这能不多吗?&br&要不怎么叫大学啊&br&
主题帖子积分
宝宝, 积分 45, 距离下一级还需 5 积分
宝宝, 积分 45, 距离下一级还需 5 积分
不是很有水平啊,呵呵,加油找啊
主题帖子积分
大精灵, 积分 483, 距离下一级还需 17 积分
大精灵, 积分 483, 距离下一级还需 17 积分
语言的好象很少啊
我只想过简单,快乐的生活!
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mouseover="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style.cursor='hand';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click="if(!this.resized) {} else {window.open('http://www.5016.net/bbs/images/upfile/.jpg');}" onmousewheel="return imgzoom(this);" alt="" />&nbsp&#59;
杰出贡献勋章
Powered by Discuz!
Comsenz Inc.}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南民族大学教务系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