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数学专业就业前景.有谁会嘛

浙江财经大学:新增金融数学专业,有多次转专业机会可以选读双专业
  校名: 浙江财经大学
  学校国家代码: 11482
  浙江省招生代码: 0016
  地址:杭州市下沙高教园区学源街18号
  学校简介
  浙江财经大学是一所以经济、管理学科为主体,经、管、文、法、理、工、艺多学科协调发展的财经类高校。学校是我省财经类高级专门人才培养和经济及管理学科学术研究的重要基地,是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优秀学校,具备博士、硕士、学士完整人才培养体系。
  学校围绕“建设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特色鲜明的创新创业型财经大学”目标,始终坚持把人才培养作为核心任务,已成为浙江省财经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学校自创办以来,为社会输送了10万余名毕业生。所培养的经管类毕业生人数列浙江省属高校前列,享有浙江财税系统的“黄埔军校”、会计师的摇篮、金融人才的沃土等美誉。
  招生政策变化
  今年的招生计划相比去年略有增加
  学校2016年预计招生6109人,比去年略有增加。校本部今年预计招生3556人,包含艺术类本科150人。艺术类本科按照美术省统考艺兼文、艺兼理录取。东方学院今年计划招生2553人。
  在浙分两个批次招生
  浙江省文理科分为两个录取批次。文理科第二批25个专业,市场营销(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在文理科第二批单列招生;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摄影、美术学专业列入艺术类第二批招生。
  新增金融数学本科专业
  学校今年新增了金融数学一个专业,招生专业为45个和3个中外合作项目,其中,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比例占60%。
  金融数学专业在我省高校本科专业设置中首次出现,本专业培养能适应互联网金融、大数据金融等新兴金融行业高速发展的,掌握数学和金融学理论知识,具有定量计算分析、数据处理能力和金融知识的高级专门人才。
  优势专业
  学校办学特色非常明显。拥有1个浙江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3个浙江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8个浙江省重点学科,2个浙江省重点实验室,1个浙江省重点创新团队、1个浙江省高校创新团队。
  设有45个本科专业,其中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1个省重点专业、6个省优势专业,9个省新兴特色专业。
  具体到专业:财政学、会计学、金融学、经济学等4个专业是国家特色专业,有税收学、工商管理、财务管理、金融工程、信用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工程管理、审计学、英语、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经济统计学、应用统计学等重点学科或重点专业。
  学生培养优势
  浙江财经大学在培养学生上非常具有财经类的特色,师资力量雄厚,学校在校教职工1428人,其中:专任教师962人,具有正高职称153人,副高级职称328人;高级职称教师占师资总量50%,具有博士学位占专职教师总量51.8%。学校先后有4位教师的独著或合著成果获得中国经济学界最高奖――孙冶方经济科学奖。在大学教师水平评价中,学校排名已连续三年进入全国财经类院校前8名。
  另外一方面,学校深入推进以新学分制为核心的教学改革,全面实施本科生综合导师制、学习型公寓建设和读“百本书”活动等校园文化活动载体,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良好的环境和制度保障。
  学校的“读百本书”活动、“学习型公寓建设”活动等为教育部校园文化品牌活动。近5年,学生在各类学科、科技竞赛中共获国际级16项,国家级100项,省级1200余项,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就业情况
  招生与就业,就像是入口与出口,说到招生,还得提提就业。学校历年来的毕业生就业率及就业质量在省属高校中名列前茅,近年来,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7%以上。大部分毕业生进入金融行业、世界500强企业、国内知名国有企业、公务员事业单位等相关岗位就业,四大国有银行在浙机构将浙财大列为职员录用的三所重点来源高校之一。
  在继续深造方面以今年为例,截止目前,2016届共计近500人考取研究生、出国本科毕业生,录取的学校有北京大学、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悉尼大学、曼彻斯特大学等国内外名校。
  学校的就业质量和就业层次不断提高,在《2014中国高校通用就业能力排行榜》上位列全国高校第12位、浙江省高校第1位,在中国高校毕业生基本工作能力排名中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和我校依次位居前三甲,在2015年《A股上市公司CFO毕业院校排行榜》上位列浙江省属高校首位, 在《2016大学毕业生薪酬排行榜》上位列全国高校86位(比2015年提升9位),浙江省属高校第一。
  单科成绩要求
  英语、商务英语、日语、国际经济与贸易、汉语国际教育、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摄影、美术学、会计学专业(中外合作项目)、金融学专业(中外合作项目)、市场营销专业(中外合作项目)12个专业和项目在录取时对英语单科成绩有要求:英语、商务英语专业要求110分(含)以上,国际经济与贸易、日语、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要求100分(含)以上,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摄影、美术学专业要求60分(含)以上,会计学专业(中外合作项目)、金融学专业(中外合作项目)、市场营销专业(中外合作项目)要求105分(含)以上,以上英语成绩按单科总分150分计,具体按各省普通高考实际英语单科总分等比例换算。
  在英语高考成绩达到单科录取线时,按高考总分排序,如遇英语成绩合格生源不足时,则适当降低英语单科录取线(按5分一档降分)至额满为止。
  转专业政策
  为了让考生在专业方面有更多的选择机会,也是为了让学生在校期间能够学习更多的专业知识,为在校生设置了转专业和选择双专业双学位的机会。
  具体来说学校的转专业制度:根据学校现行的转专业制度,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有3次申请转专业的机会,分别安排在第2、3、4学期,主要针对品学优良,并为发表论文、竞赛获奖等有某些特长的学生提供了转专业的机会。符合转专业申请条件的学生经本学院同意,拟转入二级学院考核,经全校公示后,确定转专业学生名单。转出的人数不超过该专业同年级学生人数的30%。
  学校为了充分发挥学校学科专业的整体优势,实行各学科专业间的交叉渗透,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学习第一专业的同时,攻读另一个本科专业和学士学位,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修完规定的学分,可取得相应的证书。
  奖学金制度
  学校现设有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新生双财奖学金、“才苑”奖学金、优秀学生奖学金、单项奖学金、“泰隆之星”奖学金和“浙农阳光”等各类奖学金。
  奖励面高达40%。新生双财奖学金最高奖励金额为100000元/人,其它奖学金最高奖励金额8000元/年?人。
  出国交流机会
  为了给学生创造更好的国际化环境,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现与美国、英国和日本等23个国家和地区的88所高校建立了良好的校际关系,开展教师互派、学生互换、学分互认等国际交流,经常组织学生到合作院校进行交流学习。
  此外,学校还举办ACCA、CGA、USCPA,以及中美市场营销专业、中加会计学专业、中英金融学专业等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会计学专业(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是由浙财大与加拿大劳伦森大学(Laurentian University)举办。该项目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和先进的教学管理模式,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通晓国际惯例、具有国际会计业务能力和经济、管理、法律等宽厚知识基础的高级财务会计人才。
  金融学专业(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是由浙财大与英国班戈大学(Bangor University )举办。该项目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和先进的教学管理模式,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通晓国际惯例、适应中国经济国际化进程、熟悉国际金融规则的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化高级金融管理人才。
  市场营销专业(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是由浙财大与美国托莱多大学(The University of Toledo)举办。该项目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和先进的教学管理模式,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通晓国际惯例、具有国际营销能力和经济、管理、法律等宽厚知识基础的高级营销人才。
  上述3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招生人数均为100人,在浙江省单列招生,代码为0166。
  近三年第二批文理科首轮投档线及名次号
  了解学校途径
  1.20门热线电话
  2.开通了网上咨询平台
  3.学校招生官网 http://zs./
  4.招生微信公众号(zufe_1974)
关注“教育网浙江”
掌握最新教育资讯
关注“浙江高考帮”
掌握最新高考资讯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 京ICP备号 |
CERNET Corporation209人正在关注
5374人正在关注
1042人正在关注
9591人正在关注
None人正在关注
5125人正在关注
521人正在关注
235人正在关注
None人正在关注
None人正在关注
1024人正在关注
444人正在关注
关注更多会议
更多“金融财经”会议一键订阅
活动家介绍:
找近期杭州金融财经会议,上活动家!专业商务会议平台,为中高端用户提供权威的近期杭州金融财经会议大全,包含金融财经会议的通知、时间、地点、简介、门票等全方位会议信息,是你高效筛选近期杭州金融财经会议的好选择。
热门关键词:
友情链接:
,蜀ICP备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川B2-(北京学为贵)
(对自己妥协)
第三方登录:中国还会出现第二个马云吗?
我的图书馆
中国还会出现第二个马云吗?
摘要 新华网思客  实体经济搞不好,多少还能剩下厂房和货物;金融搞不好,就是血本无归——而互联网金融搞不好,怎么死的都不知道。一夜暴富的时代已经过去,不要幻想自己成为第二个马云。△互联网金融“发烧”年代已经过去近日,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副院长王文在中国互联网金融国际论坛上做了演讲,本文根据演讲内容整理:演讲者/王文  早在2013年,我们研究院就投入到了互联网金融研究之中。那个时候,我们接到一些研究任务,讨论是否应该对互联网金融进行监管、如何监管,因为2013年已爆发出不少互联网金融的负面事件了。于是,我们开了数场研讨会、调研会,得出的结论与政策建议是:让子弹再飞一会儿。  因为我们感觉到,互联网金融的业态很脆弱,过早推出监管政策,可能整个业态就会死掉,说不定就没有余额宝、滴滴打车以及这两年巨火的“双十一”购物了,因为这背后的支付、清算、借贷等都与互联网金融相关。  我相信,那个时候,许多智库都是这么想的。这也正是2013年底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六十大条改革内容,却没有提“互联网金融”这个词的重要原因。要知道,2013年已被许多人称为“互联网金融元年”,阿里巴巴都要到美国上市了。  随着后面互联网金融负面事件的增多,比如,一些众筹变成了非法集资、越来越多的P2P公司跑路,互联网金融界越来越成为鱼龙混杂之地。2014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及互联网金融,接着还见了一些互联网金融大佬。2015年3月,李克强总理还用“异军突起”来形容互联网金融,提出“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这11个字。2015年10月中旬,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金融企业座谈会,对互联网金融提出更具体的要求:“鼓励互联网金融依托实体经济规范有序发展”,里面的两个具体要求是:一是“依托实体经济”,二是“规范有序发展”。  11月初,“十三五规划建议”全文公布,首次纳入“互联网金融”,共9个字,叫“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其中“规范”二字是重点,这实际上正式宣告了互联网金融野蛮生长年代的结束。  事实上,2015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等10个部门已经推出《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对互联网金融的主要业态,比如,股权众筹融资、互联网基金销售、P2P、互联网支付等概念进行了定义,这实际上正式宣布了整个互联网金融行业将迎来规范化、法制化的时代,标志着互联网金融进入了监管时代。  从社会的角度看,《指导意见》的根本目的在于,控制人性在行业野蛮生长中出现的贪婪,以及行业本身对未来的不确定性的恐惧。当然,更重要的是,《指导意见》非常明确地提出了“依法监管、适度监管、分类监管、协同监管、创新监管”的原则,给了整个行业一个宏观指导意见。  从很大程度上讲,中央和各个部委对互联网金融的认识,一直以底线思维的逻辑,持渐进的、包容的、整体上支持的态度。毕竟,近年来,互联网金融迅猛发展,部分填补了传统金融的市场空白,部分缓解了“金融抑制”现状,对促进小微企业发展和扩大就业的作用也是积极的,应该给予充分肯定。从中央的角度看,只要不真正伤害到社会公众的利益,还会让互联网金融的这粒“子弹飞得更久一些”,然而,今年夏季的那场股市振荡,场外融资高达数万亿,互联网金融到了不得不接受监管和规范的地步。  今天有五六百位企业家在,作为一名智库学者,在有限的时间里,除了分享宏观政策背景之外,我更愿意与大家分享几句粗浅的真心话。1互联网金融红利≠暴利  第一,互联网金融还会有大发展,但野蛮生长的时代已经过去,“发烧”年代已经过去。在互联网金融监管时代,仍然需要努力创新,但需要规范经营,更重要的是,要放弃通过互联网金融手段一夜暴富的幻想。  换句话说,通过投资、入股,企业家们还可以在互联网银行、互联网证券、互联网保险、互联网基金、互联网信托、互联网消费金融等方方面面享受到互联网金融带来的红利,毕竟,数千万个小微企业需要享受方便、快捷、高效的贷款,数亿人都享受着微信红包的快乐,广大农民工朋友对互联网金融的产品也不陌生。这些都是行业潜力所在。但是,互联网金融红利,不等于福利,更不等于暴利。要放弃幻想,中国已经不可能再出现第二个马云了,也不要幻想自己会成为马云。2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的“姓”,但还是金融的“娃”  第二,互联网金融的本质仍是金融,没有改变金融的核心特征,伴随着价值的时空转移,同样会出现风险以及风险防范。金融的基本内涵就是价值的时空转移和交易。异地存取,那叫这里的钱,那里花;按揭,那叫未来的钱,今天花;保险,那叫今天的钱,未来花;当然,还有证券,有可能是你的钱,别人花。互联网金融只是在渠道上借助了互联网的手段进行了拓展,比如,有了更广的交易范围、更高的交易频次、更多的交易人数等等,但在产品设计、结构和交易特征上,没有改变金融的本质。股票、债券、期货、信托、期权,加了一个“互联网”的姓,但还是金融的“娃”。3躺着赚钱的时代已经过去,搞不好就血本无归  所以,不要以为谁都能做金融。我在许多地方调研,一些原本实体经济做得不错的企业家,也来咨询我能不能开一家互联网银行、开一个P2P公司,我通常都劝阻。金融不好玩,互联网金融更不好玩。实体经济搞不好了,多少还能见个砖瓦厂房、货物资料;金融搞不好,就是血本无归,互联网金融搞不好,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我并不是让大家别玩互联网金融,而是说,要玩,就得花精力、时间和投入,要了解技术,了解市场,了解政策,了解规则,等等。这些投入丝毫不比搞好实体经济的投入更少。互联网金融不应也不会是资本暴利、非法集资的温床。  在中国,躺着赚钱的时代已经没有了。实体经济需要“工匠精神”,互联网金融恐怕也要有“工匠精神”。认真服务每一个对象,服务于真正有需求的人,做精做细每一个产品,这不仅是实体经济的要求,同样也是互联网金融的要求。(演讲者为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副院长)版权声明:本文为新华网思客首发稿件,转载须注明来源为新华网思客。授权合作请联系
馆藏&113760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金融数学专业就业前景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