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后什么级别的军官可以住北京部队大院排名??

部队军官什么级别可以退休 享受哪些待遇
  师以上干部服役要到最高的服役年限,团职干部可以在部队退休,一般都是年满五十周岁。六期士官要到服役期满可以直接在部队退休。退休后的待遇和以前不一样,没有过节费。退休有转业费,但是还拿工资,跟地方退休的程序和待遇一样。【更多相关内容推荐】
  不分您的级别,只要是干部或者高级士官,只要是在部队干满30年,都可以退休!!对于一切离休退休的老干部,他们的政治待遇,包括阅读文件、听重要报告、参加某些重要会议和重要政治活动等等,应当一律不变。在举行重大庆祝会、纪念会等,要请离休干部的代表上主席台或荣誉席就座。   为了体现党和国家对离休干部政治上的关怀,使他们及时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大好形势,有利于发挥力所能及的作用,根据各地经验,在他们健康条件允许和本人自愿的情况下,可以适当组织参观工农业建设项目的一些活动   退休费待遇   退休人员的退休费,基础工资和工龄工资按本人原标准的全额计发,职务工资和级别工资按本人原标准的一定比例计发。其中,工作满35年的,职务工资、级别工资两项之和按88%计发;工作满30年不满35年的,职务工资、级别工资两项之和按82%计发;工作满20年不满30年的,职务工资、级别工资两项之和按 75%。   退休工人增加退休费的计算办法,日前已办理退休手续和已到达退休年龄的工人(经组织批准继续工作的除外),按照同等条件在职工人平均增资额的90%增加退休费。其中,建国前参加工作并按原劳动人事部《关于建国前参加工作的老工人退休待遇的通知》(劳人险[1983]3号)的规定,享受原工资100%退休费的退休工人,按同等条件在职工人平均增资额增加退休费。(国办发(1993)85号)   国办发[1999]69号)   特殊贡献待遇   获得全国劳动英雄、劳动模范称号,在退休时仍然保持其荣誉的干部;省、市、自治区革命委员会认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的各条战线上有特殊贡献的干部;部队军以上单位授予战斗英雄称号和认为对作战、军队建设有特殊贡献的转业、复员军人,在退休时仍然保持其荣誉的,其退休费可以酌情高于本办法所定标准的5%-15%,但提高标准后的退休费,不得超过本人原标准工资。(国发[号)   有重大贡献的高级专家,经省、市、自治区人民政府或中央、国家机关的部委批准,其退休费标准可以酌情提高5%-15%,提高标准后的退休费,不得超过本人原标准工资。(国发[号)   “有重大贡献的高级专家”,一般系指:国家统一颁发的各种奖(如自然科学奖、发明奖等)获得者,集体奖指主要发明人或作者;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劳动英雄、全国先进工作者;各省、市、自治区,中央、国家机关各部委一级授予的劳动模范、劳动英雄、先进工作者或被省、市、自治区和中央、国家机关部委一级确认为在生产、科研、文教、卫生、管理等方面做出优异成绩者。上述专家提高退休费比例的幅度(5%-15%),由各省市、各部委具体确定。(劳人科 [号)
  一般都是正师基本以上   参军满30年
  根据军队建设的需要,每年将有一定数量的干部要退出现役作退休安置。这些干部,在长期革命斗争中,英勇作战,努力工作,对革命战争胜利和军队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妥善安置军队退休干部,是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关怀和爱护,也是各级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为了安置好军队退休干部,特作如下规定。   第一条 军队的现役干部,男年满五十五周岁、女年满五十周岁,或因战、因公致残,积劳成疾,基本丧失工作能力的,可办理退休。已达上述年龄的专业技术干部以及其他干部,因工作需要,身体又能坚持正常工作的,退休时间可以适当推迟。   第二条 干部退休后,按下列标准发给生活费   (一)因年老、积劳成疾退休的干部:   抗日战争时期入伍的(含参加地方革命工作时间,下同),发给本人原工资(按照安置地区军队同职级干部的月工资额计算,下同)的百分之九十五。   解放战争时期入伍的,发给本人原工资的百分之九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入伍的,军龄(含参加地方革命工作年限,下同)满三十年以上的,发给本人原工资的百分之八十五;军龄满二十年不满三十年的,发给本人原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军龄满十五年不满二十年的,发给本人原工资的百分之七十五;军龄满十年不满十五年的,发给本人原工资的百分之七十;军龄不满十年的,发给本人原工资的百分之六十五。   (二)因战、因公负伤致残者因患二、三期矽肺病而基本丧失工作能力退休的干部,发给本人原工资的百分之九十五。生活不能自理、饮食起居需要人扶助的,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每月发给护理费。护理费标准不得超过当地一般机械行业二级工的标准工资。   第三条 对具备下列条件的干部,可酌情提高其退休生活费。   (一)荣获军以上单位授予英雄、模范称号的,荣立一等功、特等功或相当奖励的,提高百分之十五;荣立二等功、大功或相当奖励的,提高百分之十;荣立三等功或相当奖励的,提高百分之五。符合本项中两个条件以上的,按其中最高的一项标准发给。   (二)在高原缺氧、特别艰苦的边防、海岛等地区连续工作十年以上的,提高百分之五;连续工作十五年以上的,提高百分之十;连续工作二十年以上的,提高百分之十五。   (一)、(二)两项同时具备的,提高部分可合并计算,但提高的结果,其总的退休生活费不得超过本人的原工资。需要提高退休生活费的具体数额,由批准其退休的单位确定。   第四条 干部经批准退休后,由军以上政治机关填发退休干部证明书和介绍信,并将干部个人档案材料转至退休安置地区的民政部门。退休干部证明书所填项目在退休后的变动,由安置地区的民政部门负责填写。   退休干部的交接工作,由军以上单位派人到安置地区的省、市、自治区民政部门办理。   第五条 退休干部的安置要从实际出发,有的可以就地安置,有的可以回本人或配偶原籍安置,有的可以到配偶、子女、父母居住地区安置。从外地到北京、上海、天津安置的要从严掌握。自愿回农村安置的给予鼓励。   第六条 退休干部的住房,经费和建筑材料由国家计委负责解决。   退休干部的职级和安置地点(县、市),由军队各大单位每年六月底以前上报总政治部,经民政部和总政治部报国务院批准后纳入国家计划,由国家计委向有关省、市、自治区下达建房任务。   各省、市、自治区人民政府根据国家计委下达的建房任务,由建委承担建房,也可按当年下达的建房数量,先调拨相等数量的住房,给接收安置的军队退休干部居住。军队退休干部的住房,由当地民政部门负责分配,房管部门负责管理和维修。回农村安置的,可参照当地县、市军队退体干部的建房标准将建房费交给本人,由所在县、市人民政府、公社、生产大队帮助建房或买房,节约归已,产权归已。   退休干部的家具,由军队按规定标准发给家具费。需要地方供应购置家具的,安置地区商业部门负责照顾解决。   第七条 易地安置的退休干部,其配偶、未成年的和待业的子女,可随同前往;易地后身边无子女照顾的,可准许调一个已工作的子女随迁。有工作的配偶、子女,随迁后由安置地区的人事或劳动部门负责分配。退休干部和家属的户口,由安置地区民政部门开具证明,公安部门办理落户手续。家属原为市镇户口的,包括随退休干部到农村安置的,随迁后不改变,仍吃商品粮,一切都按当地市镇户口办理。   第八条 退休干部离队安置时,由军队一次发给相当于本人六个月工资的安家补助费。到农村安置的,一次发给相当于本人八个月工资的安家补助费。退休干部交地方安置时,由原单位按军队供应标准发给六个月的全国通用粮票。从第七个月起,由地方按当地标准供应。   第九条 退休干部和随迁的家属,前往居住地点途中所需的车船费、旅馆费、行李托运费和伙食补助费,由原单位按照军队现行标准发给。   第十条 退休干部离队安置时,当月的工资由原单位发给,从下个月起,由安置地区民政部门发给退休生活费。退休当年的生活费,由军队一次拨给安置地区的民政部门,从下一年起,其退休生活费,由安置地区的民政部门列入预算并按月发给。残废金由安置地区民政部门按规定标准发给。   第十一条 退休干部的生活供应标准、公费医疗等与当地相当职级的国家机关干部相同。取暖补贴费、粮价补贴、副食品价格补贴及其它补贴等,由民政部门按照居住地区规定标准发给。福利费按照当地在职干部的标准提取,由民政部门掌握,以解决军队退休干部的生活困难问题。   第十二条 退休干部去世后,当月的退休生活费照发,从下个月起停发退休生活费。其丧事处理,丧葬补助费,一次抚恤费和供养直系亲属生活补助费等,由当地民政部门按国家机关相当职级干部有关规定办理。   第十三条 军队退休干部的退休生活费、困难补助费和各种补贴费以及退休干部去世后的遗属生活补助费等,由安置地区的民政部门向同级财政部门编造预算列支。   第十四条 各级民政部门,在党委领导下,认真做好军队退休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管理工作。按照规定阅读文件、听报告。要关心他们的身体健康和物质、文化生活。要及时研究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鼓励他们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社会活动。总结交流工作经验,宣扬退休干部中的好人好事。对资历较深,贡献较大,有一定影响的退休干部,可由组织、人事部门安排他们担任荣誉职务。   第十五条 本规定自公布之月起执行。本规定公布前已交政府安置的军队退休干部,退休生活费标准低于本规定第二条规定的,由所在地区民政部门改按本规定第二条规定的标准,从一九七八年六月起补发其差额部分;符合离职休养条件的,由当地组织、人事部门和民政部门按照《国务院关于老干部离职休养的暂行规定》改为离职休养。   第十六条 本规定的实施细则,由民政部、总政治部制定。本规定的贯彻执行中,遇有特殊问题,由民政部、总政治部共同商量处理。
  副师级,或者技术7级,总之是相当于副师
下页更精彩:1
本文已影响人老猫,本名程赤兵,著名作家、媒体人。出版有作品《我的故乡在1980》《喵了个咪》《风月有痕》等。
在北京,你的级别与你住的房子紧密相联
开奥迪车的别想买北京最顶级的房
以前人们为分套房子争斗,现在为买套房子拼命。痛点不一样,但痛是永存的。
过年了,买肉、买油、买香烟带鱼、买花生瓜子……这些曾经需要划本、凭票供应的东西,如今都算不得紧缺了。依旧紧缺的是房子。要在北京买下一个像样的、能安居乐业的房子,对于普通人来说,依旧是件难事。印象中,北京的房子从来没有宽裕过,无论是现在,还是五十年前。两年前,一位过去的领导买下一座郊区养老园的四合院,从此再不为房子操心。我去看了,院子布置得精心,灰砖灰瓦,花树掩映,但严格说不是四合院,而是三合院,因为缺少了东厢房。那个园子基本都是这种设置,仿四合院的三合院。真正的四合院,还是在城里,二三十万一平米的那种。能买下那种房子的,基本两类人,一种是巨款,一种是外国人。有文章说,五十年代,艾青、张恨水、老舍、赵树理那样的作家,能拿稿费买四合院,现在是做梦了。现在一本书,只值一两个月的房供。很多人对北京住房的印象,都是影视剧造成的,但影视剧曲解的成分很多。比如很多年轻人小时候看过的《小龙人》,故事发生在四合院中。那种朱漆碧瓦、安安静静的四合院,北京确实有,但是少数,也肯定不是老百姓能住的。这类房子,多为官员、名人所住,在“文革”期间幸存寥寥。我曾经见过两次,都是在东城区。一座坐落在一大片普通民宅之中,周边其他普通住宅都墙矮门窄,唯有这座,高墙阔门,能看到巨大的树冠从墙上探出,透着一种神秘感。奇特的是,在它门前走来走去多年,从来没有看到过大门开启,也没有警卫,也没有汽车出入。大家都传这是某某某(当年一位高官)的宅子,却无从证实,也就由着它继续神秘。另一处,是十几年前办杂志的时候见到的。杂志社本就设在四合院中,有天看见同事在墙头朝隔壁张望,过去一看,旁边的四合院正在施工,地面建筑已经被拆除殆尽,地下挖了个巨大的深坑,有四五米深了。这是要按照四合院的格局重新造一套有地下室的院子。至于它的房主,则依旧神秘。据我们院子里的老人说,这院子本是一位名人祖上传下的,但因为是买给小老婆住的,名人自己并不知道,稀里糊涂的,年代久远,也就闹不清楚落到谁手里。所以说,在北京,那些买郊区别墅大宅的,顶多也就是土豪。真正起范儿的,一要在市中心,二要有神秘感,追求的是不接地气。电视剧当然拍不出来。真正的老百姓住什么样的四合院呢?北京房产的产权,从国民党那阵就乱,到了解放后,又经过五十年代后期和“文革”的两次洗礼,许多私产都归了公了,一个四合院,会住进很多居民,他们会向所在单位交房租,房租再有一部分给房主(也许不给)。居民们又生小居民,房子不够住,就在院子里盖,于是四合院被改造成为许多的大杂院,一进门,里边曲里拐弯的,都难转身。大家共用一个水龙头,共用一个电路,至于上厕所,只能去胡同里的公厕。生活条件远远没有《小龙人》里描述得那么好。住的人多了,磕着碰着的也难免,邻里们可以仗义得互相帮助,转眼间也会为谁先洗菜反目成仇。这种住房条件几十年没改善,想想也够糟心的。有许多反映八九十年代改革开放的电视剧,故事背景都在大杂院中。电视剧《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中的大杂院另一类的住房,比大杂院还要糟糕些,比如在三里屯附近的幸福三村,据说是五十年代大量农民进城当工人,给盖的临时宿舍。说是临时,一住就到了九十年代,直奔棚户区的路子去了,有一阵子,媒体揶揄它是“新时代的龙须沟”。最要命的是,幸福三村毗邻工体北路,那阵外宾的车队从机场过来,必须要由此经过,实在是太过有损脸面。于是,索性就在路边修了一堵墙,上面有标语和彩绘,把里面的村子遮住,就这样对付了好些日子。再后来,就拆迁了,这里一部分变成居民楼,一部分变成了高档公寓,地段黄金,住的大多也是高端人士。北京另一种带有特色的住宅,是部队大院的住宅楼。最为典型的部队大院,在电影《唐山大地震》中出现过,就是军人王德清收养孤女之后住的地方。部队大院主要集中在北京西郊西长安街一线,空司、海司、总装、总后等等一路排下去,都有院墙圈着,几个大门有卫兵把守。除了有若干办公楼,内中还有食堂、学校、幼儿园、操场、小公园、体育馆、门诊部和军人服务社(商店),甚至有些菜地,可以说每个大院都是个自给自足的小社会。后来一些大院在外面设立了子弟学校和幼儿园,但也是封闭式的,不会对外招生,院子里的孩子坐班车往返。部队大院中的宿舍楼部队大院的老住宅楼,似乎都有着苏联传来的风格,宽大、结实,不仅楼层高,而且楼梯宽大,楼梯拐角处有落地玻璃可以远眺,有的还带有些拱门。它们都是砖楼,相当结实。另外一个特色,就是级别分明。级别较低的干部和家属,住的虽然是单间,但面积不大,一层楼能住四五户,两端是大家共用的厕所,每层楼还有一个共用的厨房。高级一点的军官则可以住单元房,家里有两到三间屋子,还有阳台及独立的卫浴、厨房。当然,首长们是不住楼的。在部队大院,有一个区域,一溜排开的单独院落,另有一层院墙院门,有卫兵站岗,所谓院中院、园中园。即便对大院的孩子们来说,那些小院也是神秘的,不可能进去。现在在京郊的别墅区,就有一些建有这样的园中园,售价极其高昂,估计是大院遗风传出来了,或许,是从小生活在大院里的孩子发达了,想圆一下首长梦,也未可知。我和一个中介聊天,她跟我讲,有次有人开着奥迪,想看看某园中园的房子,被售楼处直接拒绝,开奥迪的,级别太不够了。其实,在六七十年代的北京,远远不止部队有大院,部委有大院,各个企业也有自己的家属区。比如三里河一带,有一大片灰灰的居民楼,格式模样都一致,那就是部委的家属区。再比如东郊,有很多国有企业的家属院。大家既是同事,也是邻居,生活圈子就这么大,多一层亲密感,当然也容易产生这样那样的矛盾,单位的“宫斗”也有可能转移到家属中,彼此纠缠连结,说不清道不明的。室内剧《我爱我家》中的傅老,似乎就是住在部委大院这样的环境中。人退下来了,闲来生事,处处都摆一副老干部教育人的姿态。为了解决住房,还有些地方盖了不少简易筒子楼。所谓筒子楼,就是一条直走廊,一边或两边是小小的住房,每层楼共用卫生间和水房,没有厨房。本意,是当宿舍用的,大家可以吃食堂,但食堂的饭是能长吃的吗?于是大家就在楼道里置煤气罐或煤炉,各类蔬菜肉蛋碗柜,也都直接放在楼道里。谁家做个红烧肉,全楼都能闻到味儿。由于年轻人增多,大量筒子楼都由临时宿舍变成永久居室,人们在此安营扎寨,凑凑合合过上了日子。现在所谓的商住两用房,楼道长长的、黑黑的,两边是住房,就颇有筒子楼遗风,只是都有了独立卫浴,有的还全是复式跃层,档次高多了。北大校园内建于50年代的筒子楼到了八十年代,北京面临着住房严重紧缺的状况,返城知青结婚生子需要住房,改革开放人口增加也需要住房。几十年住房没有改善的账需要还了。于是从城里到三环一带,狠狠地盖了批楼。这些楼要么是板楼,要么是塔楼,多为单元房,以六层为界。楼高六层以上带了电梯。给人印象比较深的,是前三门、复兴门外以及双榆树那种气势磅礴绵延数百米的大平板楼,顺着楼道,可以从一个单元走到另一个单元。这个时候,北京才初步有了居民小区的概念,只不过这些小区,要么属于某个单位,或者是几个单位合建,要么属于房管机构,大家还是交租金。室内剧《家有儿女》,大约就是这种房子。在当时,这类房子可真是让人感觉生活有了奔头,有燃气管道,不用扛煤气罐,多大的福利啊。现在,在三环以内,这些房子还都是主力住房。只不过,能看出质量不怎么样,不隔音、老漏水,不少厕所还是蹲坑,厨房没有烟道,抽油烟机直接顺到窗外,谁家炒个辣椒炸个鱼,味道楼上楼下窜,电路什么的,也老化了。只是,城市里不再增加住宅用地,这些破旧的老房子,现在成了有限资源,都是宝了。九十年代中后期进行了一次房改,这些住房产权大多到了个人手里,人们一次性交上一笔钱,有了房产本,就不再交租金。与此同时,商品房、经适房什么的开始在郊区出现了,先富起来的一拨人,比如明星啊、大款啊什么的,率先买了房。后来很多人学会了贷款,也开始买房了,北京开始了商品房时代。那个年代有房子的人,现在都是赚的,几千元一平米啊,好多人是咬牙买房,觉得太贵,做梦也想不到,没有最贵,只有更贵。现实题材的电视剧里,对住房的美化到了极点,个个窗明几净,总裁们无论霸道不霸道,都住豪宅。当然,现在的电视剧,大多起的是造梦的作用。单从北京的住房来看,总有一种被现实生活赶着跑的感觉,无论是五十年代、八九十年代以及后来的商品房狂飙,都是几次大规模的城市改造、人口扩张引发的,相当被动。在政府、单位统管的时代,能够提供给大家的,顶多算是栖身之所,官本位的阶层感觉也十分强烈。到了商品房时代,看上去供应丰富了,但对于大众来说,依旧是沉重的压力。以前人们为分套房子争斗,现在为买套房子拼命。痛点不一样,但痛是永存的。
【责任编辑:陈小远】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查看: 1827|回复: 2
军人世家 普通家属院不等于部队大院
上士, 积分 865, 距离下一级还需 35 积分
阅读权限30
在线时间36 小时
部队院子弟大多城府不深,较为单纯,
因为他们面对的环境比较单一,部队里的管理体系和人际关系相对于地方较为简单,加上生活条件相对丰足,同时大家的待遇都是按规定有的,争也没用,不争也罢,很自然地映射到子弟们身上。不管院子多大,大家可说都属于一个单位或称系统中的,各家的情况虽然不见得都了解但大家确实都生活在明处,想知道就都能对彼此有个基本的了解,谁是谁家的孩子也知道,孩子们见了男的叫叔叔,见了女的叫阿姨,简单的称呼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家相互间关系的简单。这些简单,造就了这些单纯。
人重义气不重钱·
熏陶于部队的环境,人来自天南海北,重义气毫不在话,相对于其它子弟来说不重钱重权,一是因为没受过穷,二是部队供给制为主的环境下,各安于其待遇争也没用;三是需求也不多,在当时的制度和生活水平下,衣食住行,靠的主要不是钱,家具是营房配的、电灯泡是领的,大米白面花生瓜子苹果到了秋天统一拉来供应,文化娱乐更不靠钱。小孩子们就更如此了,凡是大院有的,还有这帮孩子搞不到的?就拿俱乐部来说罢,有钱不一定会有票,但没票也不一定进不去,看本事呗。至于果园、瓜地里偷个嘴,那是游戏,更不需要钱喽。
家教相对特殊·
军人们及他们的家属们,对自己的道德定位较高,似乎如果定低了就对不起所穿的那身军装和红领章红帽徽,对子女更是灌输大公无私艰苦奋斗英雄主义思想多,家教大多较严。但家教偏严之余,对孩子的管理却是不太放在心上,认为没必要,让他们摔打呗;加上那年代整体上也不重视,所以孩子在大院这样的人文、自然环境下,也就正好摸爬滚打撒了欢地自己玩吧,到饭点不回家大人也不会不放心,哪像现在的孩子,玩个小滑梯还有大人守着怕摔了怕嗑了地。
部队子弟由于这些特点,赋予了大院子弟这一群体的特征。有好也有坏。总体上说,人品较正直,但不善于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求上进但不善争强,不甘居人后但又有点哈不下腰低不下头,因此在人群中处于中上的居多,露头拔尖的少;综合素质不错,但和知识分子大院比差距也不小。部队子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人数众多,甚至有千万。没有经历过部队大院生活的人很难真正了解他们,应该承认部队子弟是一个优秀的群体。
部队子弟一般只有两种人,一种特别优秀,一种特别坏,平庸的很少。他们不同于城市和农村的年轻人,城里人聪明,但缺乏真诚。见多识广,又比较市民气。农村人朴实,善良忠厚,但目光不夠长远。吃苦耐劳,但容易变化。而部队子弟恰恰介于两者之间。部队大院有良好的文化环境,不落后城里,但又单纯。它会改变你,所以说部队是大学校、大熔炉、同化你,不管你是城里的,还是农村来的,都会改变你。语言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不管部队大院周围讲什么话,或者什么方言,在大院里通通变成八一话,也就是普通话。北京人讲的不是普通话,东北人讲的也不是普通话,惟有电台、电视台的播音员和部队子弟讲得才是标准的普通话。当你和一个陌生人交流时,同是部队子弟就可以马上通过语言判断出是否是部队子弟。可见部队大院环境的特殊性,那种父辈是军人但自己没在大院生活的,或在城市、或在农村,都不能算真正的部队子弟
8181永远是您的家!也是我们大家的家!欢迎经常回家看看!
中将, 积分 53696, 距离下一级还需 46304 积分
阅读权限140
在线时间9229 小时
部队子弟笨蛋比较多& && &
8181永远是您的家!也是我们大家的家!欢迎经常回家看看!
中尉, 积分 4003, 距离下一级还需 1997 积分
阅读权限70
在线时间529 小时
表示从未遇到过,不了解
我想一路慢慢走,慢慢看,在合适的时候停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级别能住省委大院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