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通满族自治县政府网三道乡杀小孩的逮住了?

您现在的位置:
连任31年——记伊通县三道乡曹家村党支部书记赵光武
日期: 13:58
作者:刘桂云
来源:吉林日报
点击次数:0
下载文件:&&
  叫他老支书不仅仅因为他的年龄,而是今年63岁的他担任曹家村党支部书记已31年。能连续任村书记31年,这在农村已不多见,足见百姓对他的信任。他任党支部书记30多年来,脚踏实地,靠着多为老百姓办点实事的信念,带领全体党员、群众埋头苦干,把一个原本贫穷落后的薄弱村,建设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大家小家一个样。村里的工作也像农民居家过日子一样,只要不懒惰,有个一心过日子的家长,今年建鸡舍、明年套院墙……慢慢积累,日子自然就过起来了。曹家村的日子就是在赵光武这位过日子的“家长”的带领下,一天天过起来的。
  走进曹家村村部,走廊的墙壁黑板上写着村里今年要为老百姓办的五件事:安装五个屯路灯80盏;两个屯建统一标准化围墙1000延长米;完成四个屯自来水建设;完善两个屯的文化广场后续工作;完成全村各屯通往河流的七座桥涵。
  多年来,赵光武带领村班子一班人,每年坚持为百姓办几件实事,日积月累把曹家村的日子就这样过起来了。
  曹家村过去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为把全村领向致富的道路,赵光武他们没少摸索。1998年,村里投入3万元,帮助村民建大棚种蔬菜,当年建成大棚15栋,当年收回全部投资。2002年,经过认真考察和充分论证,他确信制种能增加农民收入,便多次与省原种场协调。他反复动员干部带头试种,苦口婆心劝村民串地,以自己的人格和财产做担保同村民签风险合同。他不但自己带头试种,还动员亲属朋友试种。经过不懈努力,全村共试种大豆、高粱、玉米制种220多公顷,每公顷增收2000多元。这不仅给村民带来了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解放了村民的思想,对今后调整农村种植结构,发展多种经营都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几年后,在赵光武的带领下,曹家村不断扩大蔬菜、香瓜、万寿菊等高效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传统农业的发展也大大地促进了养殖业、运输业、劳务输出业的迅速发展,曹家村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村民个体经济的发展,推动了集体经济的壮大,村里的公共积累不断增加。几年工夫下来,曹家村已悄悄地跨进了全县首批小康村的行列。
  赵光武说:“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管花多少钱,有多大难度,我们都应该努力去办,而且一定办好,绝不能图名图利。”
  把基础设施建设当成建设美丽乡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创造村民生产生活便利条件的角度出发,加大投入,把道路建设放在首要位置来抓。村里通过“争取外援协调一点儿、村集体经济筹集一点、动员和组织村民自筹一点”的办法,累计投入960万元,修建高标准水泥路10公里,将连接各屯的道路全部进行了硬面化,硬面化率达到了100%,实现了屯屯通水泥路。同时,修建路边沟4.5公里,达到了顺水流畅。
  长白县构建“三个体系”推动农村党员创业带富
  吉林日报& 刘金英 方锦 申哲君
  在深入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三项工程”过程中,长白县大力实施农村党员“创业带富工程”,不断提升农村党员创业带富能力、动力和活力,逐步形成“党员带头勤创业、带领群众共致富”局面。
  构建教育培训体系,提高农村党员创业带富能力。建立2个县级多媒体培训基地、8个乡级标准培训基地和77个村级培训场所,采取“创业培训+技能培训”模式,开展各种创业技能培训、专业化培训。去年,县本级培训农村党员428人次,组织100名农村党员到市农村党员创业培训中心参加培训。依托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设置创业指导、政策解读、创业项目等内容,打造党员创业培训“空中课堂”。目前已累计开设党员创业培训班15期,培训党员500多人。
  构建创业服务体系,增强农村党员创业带富动力。聘请畜牧业专家和相关涉农部门领导、党员创业示范户共26人,成立农村党员创业服务团队,深入到乡镇、村屯,进行“菜单式”培训。目前,已对4个乡镇25个村的近700名党员群众进行了面对面技术传授。实行重点党员创业实践基地包保机制,明确农业、财政等相关部门在技术培训、资金扶持等方面的责任,严格落实各级领导的包保责任。从“三项工程”专项资金拿出100万元,设立党员创业担保基金,为农村党员创业提供无息贷款,用于扶持鼓励农民党员发展优势项目。
  构建激励帮扶体系,激发农村党员创业带富活力。设立“农村党员践诺基金”,用于奖励创业能力强、带富效果好的党员典型,激发农村党员创业带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完善出台创业扶持政策,扶持党员创业带富。目前,已对70名参加创业培训并投身创业实践的农村党员分别在税费减免、创业补贴、技术支持等方面给予了优惠。
字体:&&&&
您最近浏览的新闻盘活资产 挖掘潜力——伊通三道乡曹家村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
您现在的位置:&&
--生活休闲
字体选择:
盘活资产 挖掘潜力——伊通三道乡曹家村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
日期: 14:31
作者:王俊
来源:四平日报
下载文件:&&
  曹家村位于伊通满族自治县三道乡东北部,距乡4公里处,主要有玉米种植业、养殖业、香瓜产业、运输业、化肥生产、糠醛等产业。近年来,曹家村在村党总支书记赵光武的带领下,真抓实干,充分利用地域优势,因地制宜,以盘活资产、整合资源、合作带动为突破口,走出了一条富民强村之路。
  清查资源合理利用,招商引资带来实惠。2013年换届后,新班子在赵光武的带领下,全面开展村级土地、房屋资产清查,积极开展宅基地、农用地整理,增加有效用地面积,最大限度地拓展集体资源运作空间。依法经营土地资产,在长期稳定土地承包关系的前提下,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股份合作、专业承包、招标经营等形式,搞活集体土地经营。村集体林地重新确权后,采用公开招标的形式进行发包,村闲置校舍得到合理利用,35公顷机动地正常发包,通过招商引资、资产资源入股,合作经营,招商引资来糠醛厂、化肥厂落户到曹家村。为村集体带来收益,使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带动了当地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再就业。通过一系列扎实稳健的招商引资活动,村清偿了村上债务20万元,近年来累计取得发包性收入530万元,经营性收入42万元,总计572万元。
  发展合作经济好处多,农民经济收入稳步增。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曹家村发展经济的又一法宝。曹家村充分发挥村党组织、村委会的组织优势和村屯的地域优势,团结带领农民群众,以农户为基础,以产业为依托,以富民为目的,大力发展专业经济合作社,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整合土地、技术、资金等各种资源,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通过远程教育平台、采取走出去实地参观等多种学习手段,开拓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更换了头脑,党员干部“带富”、“致富”能力得到加强。发展特色产业。村书记赵光武原来就有栽种香瓜技术,只是方法传统技术落后,通过远程教育平台,他掌握了先进的香瓜栽培技术,自己有了可观经济收入,利用这个技术带动他人致富,增加村集体收入的想法浮现出来,在与村“两委”班子研究后达成共识,成立香瓜合作社,村里负责土地协调,技术指导,合作社大棚由最初的10栋,发展到60栋,年利润达30万元,村集体收入1.5万元。增加村集体收入。曹家村成功引进汇丰化肥厂,化肥厂建成后每年给村里1.5万元土地出让金,由于产品质优价廉,化肥厂效益可观。村“两委”成员依靠“两委”班子成员的影响力,在全村、全乡销售化肥产品,既方便了群众,又促进了企业的发展,同时也增加了村集体收入2万元。发挥人才优势。由村里牵头成立养猪合作社。充分发挥书记助理赵伟,无职党员吴英、郑辉的养猪技术优势,成立养猪合作社,带领周边群众一起发展养猪业。现在全村已有规模养猪户12户,猪存栏3000头。
  经过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曹家村逐渐摸到了致富“门道儿”,并先后被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省级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三项工程”标兵村。2014年曹家村实现集体积累1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0.82万元,取得了经济和社会双重效益。}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伊通满族自治县邮编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