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中,当时中国人素质世界第一差认识的世界是怎样的

您所在的位置:
中国怎么想:中国人对世界的88个看法
日09:25  
新周刊2009011期:中国怎么想中国怎么想:中国人对世界的88个看法中国强大,有更多钱,周游世界,这是排前三位的“中国欲望”。三年前如此,今天仍是。中国强大了,GDP坐三望二,金融危机之中世界倾听中国的声音。中国的崛起为世界提供一个可贵的范例。中国欲望的风筝高高飘扬,但需要一根线拉住才能飞得更高更远。中国人急功近利,讲成功学,亲朋疏离;中国人有了点钱,却失去了耐心。中国人自以为越来越西化,可骨子里却还是那个不改的中国人。中国在变,中国脸在变,中国形象漂移。中国人是谁?中国人怎么看世界?随着中国崛起,这两个问题对世界很重要。狭义中国人,指一切拥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和国籍的人(包括台湾)。广义中国人,则不局限于地理和国籍概念,涉及遍布全球的海外华人、唐人、ABC或“香蕉人”。在人种概念上,只要具有中华民族血统的人,包括汉族及其他各少数民族,均可称Chinese。只是今天的中国人不同于两千多年前的中国人,不同于改革开放之前的中国人。两千多年前的中国人,将宇宙分为金木水火土,人与宇宙,心物合一,不可分割。一部《黄帝内经》解密宇宙信息与身体密码,一部《易经》阐释天行健、君子自强的道理,山水是中国艺术之魂。他们是安土重迁乡土人,靠人情与礼维系,传统乡村没有一个警察但仍井然有序。他们在世界中看见和谐。曾经的中国人,与天斗与人斗其乐无穷,他们站在砸烂一切的废墟上却企图拯救天下三分之二的受苦人。他们的思想一片红彤彤,大脑成为一个声音的跑马场。他们在世界中看见冲突与斗争。今天的中国人,将世界切分为分子原子中子,将人生投入大都市的怀抱。国家发展等于个人成功,个人成功等于有更多钱,有更多钱等于可以周游世界。他们生活方式西化,身体成为西式欲望的跑马场。头脑却在西化与固守之间徘徊。他们在世界中看见诱惑与混乱。一个民族不能失去自己的秉性,失去秉性就会失去民族活力。食洋不化,盲目嫁接西方流行快餐文化,离灭亡不远。一味固守传统文化家底,拒绝与国际潮流并轨,离灭亡不远。中国人,大陆人、港澳台人、华人、唐人或“香蕉人”,都是“龙的传人”。那个发明包括指南针、算盘、造纸术、印刷术、火药的中国人,那个礼仪之邦的中国人。文化中国从来就是,以后仍将是统一的、连根的、共享的。文化不只是器物和书籍,其根本是一套价值观,一套对这个世界的态度。传统中国人的价值列表是:礼、仁、和;西方人的价值列表是:民主、自由、人权。一个开放的电脑系统,须同时具有较强的兼容性和杀毒功能才能升级,中国需要兼容其他文明优良的软件,又要抗拒外来病毒。中国迫切需要文化修复、回归与再造。走向强大的外表背后,中国怎么想?——中国曾经怎么想?中国今天怎么想?中国应该怎么想?我们在中国社会的语境里,打捞了88句话,它们代表着中国人对世界的真实看法。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有的陈规陋见仍顽固地存在于国人脑中,有的想法则印证了中国的进步。你怎么想?爱拼才会赢这首卡拉OK口水歌,映照新时代人们典型心态。时代赋予我们太多机会,每个人都想赌一把,所谓“人生能有几回搏,此时不搏何时搏?”拼搏成为理所当然的主旋律,不拼的人是可耻的。《爱拼才会赢》这首卡拉OK口水歌,不经意间成为社会主旋律,映照新时代人们心态。在传统社会里,要想获得上层社会地位异常困难,但值得欣慰的是,这类身份一旦获得,也就意味着不易失去。子承父业,阶层分化,权贵者的子孙一般还是权贵,底层民众也一般难以摆脱生就带来的社会身份。一个人能不能跻身上流,很大一块在于出身,而不在于一生中通过发挥才智获得成就。也就是说,关键是你是谁,而不是你做了些什么。现代社会的主要欲望和激励因素使得这一情形完全颠倒过来了,世袭身份被废除,社会身份不再只取决于家庭出身,还有个人成就——主要是经济方面的成就。在这个发展迅速变化莫测的经济体系中,只要肯于能力,善于经营,巧抓机遇,定会有让人激动人心的个人飞跃。那些白手起家的企业主,那些勤奋学习的知本家,那些宦海沉浮的权力精英,那些天降大运的速成明星,都成为这个崇尚个人奋斗时代的鲜活教科书。于是,你争我夺,弱肉强食,丛林法则和潜规则成为支配社会运行的主要规章。在社会达尔文主义者眼里,人,或者说有能力的人,只要生而健全,智商稳定,就一定能适应社会,生存发展,就一定要拼搏努力,赢得成功。这个流行于19世纪中叶的生物理论,认为所有人在一开始都是一样的,但社会精英敢于拼搏,成功致富,是这个人类丛林里的老虎。如上观点,在今天同样受欢迎,特别是在“土壤肥沃”的中国。爱拼是一种个人态度,更是这个上行社会的价值观。当中国拼到全球第三大经济实体时,少数人的爱拼精神更应激发多数人的奔富行为,更应兼顾社会公正与公平。如是,爱拼才会有共赢结果。 (文/潘滨)
关于“”的更多新闻
( 10:01:08)
( 08:39:00)
( 18:51:13)
( 09:04:10)
( 10:31:17)
( 17:03:59)
( 10:34:45)
腾讯微博:
同时更新资讯所属地
暂无更新,休息一会儿
白羊座(03.21-04.19)
金牛座(04.20-05.20)
双子座(05.21-06.21)
巨蟹座(06.22-07.22)
狮子座(07.23-08.22)
处女座(08.23-09.22)
天秤座(09.23-10.23)
天蝎座(10.24-11.22)
射手座(11.23-12.21)
摩羯座(12.22-01.19)
水瓶座(01.20-02.18)
双鱼座(02.19-03.20)
今日运势:
本日可多参与公众事务,将自己的意见与兴趣结合,提供同好们做参考,让欢乐的气氛添加一些趣味性...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问题详情
当时第一部由中国人编撰的最详备的世界史地著作是 ()A.《四洲志》B.《海国图志》 C.《天演论》D.《华事夷言》
悬赏:0&答案豆
提问人:匿名网友
发布时间:
当时第一部由中国人编撰的最详备的世界史地著作是 (&&&&)A.《四洲志》B.《海国图志》C.《天演论》D.《华事夷言》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1历史学家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那时候,天下滔滔,多是泥古而顽梗之人……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他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对此以下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西用”思想最早是由地主阶级提出的B.“西用”以“中体”为前提主要是天下“多为泥古而顽梗之人”C.“中体西用”的观点受传统的夷夏之辨的影响D.由于缺乏依托“西用”最终没有进入中国的大门2(13分)“中体西用”思想是近代以来,中国学习和借鉴西方文明的一种政治文化理念。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今欲强中国,存中学,则不得不讲西学。然不先以中学固其根柢,端其识趣,则强者为乱首,弱者为人奴,其祸更烈于不通西学者矣……今之学者,必先通经以明我中国先圣先师立教之旨,考史以识我中国历代之治乱、九州之风土,涉猎子、集以通我中国之学术文章,然后择西学之可以补吾阙者用之。”“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不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悖于经义。”——张之洞《劝学篇》&材料二&……在梁启超看来,“中体西用”论者所要学习的西方技艺,都是不值一提的末枝小节;相反,被他们视为“本”或“体”而不愿加以改变的……才是应该先变、大变的。——吴一泉《“中体西用”说及其历史作用》材料三&“中体西用”没有引导中华文化成功地进行转型,一方面是“中体西用”模式下的“中体”已不具有先进的凝聚核心作用,在现实中成为阻碍中西文化交流与融合的障碍。……另一方面,“中体”在吸收代表资本主义文化的“西用”之后,并没有实现“中体”本身的更新和发展,使中国封建文化形成一个新质的文化肌体。相反,中国文化在封建主义的故道上苟延残喘。——王艳华《从“多元一体”文化发展模式角度评析“中体西用”》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指出张之洞提出“中体西用”思想的直接目的。(2分)(2)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文化两方面理解材料一中的“中学为内学”的主张。(4分)(3)概括说明材料二、三分别从什么角度去否定“中体西用”思想的?(4分)(4)面对当今全球化的趋势,你能从“中体西用”思想的借鉴中得到哪些有益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启示?(3分)3洋务派官员说:“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于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下列各项对洋务派的主张理解不正确的是A.提倡学习西方科技B.“中体西用”C.不变革封建制度D.君主立宪4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部开始发生分化,出现了洋务派和顽固派,他们之间的意见分歧主要在于?A.是否继续实行闭关锁国政策B.是否对外采取妥协退让政策?C.是否学习西方国家的先进技术D.是否学习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
我有更好的答案
请先输入下方的验证码查看最佳答案
图形验证:
验证码提交中……
找答案会员
享三项特权
找答案会员
享三项特权
找答案会员
享三项特权
选择支付方式:
支付宝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QQ:
请您不要关闭此页面,支付完成后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QQ:
恭喜您!升级VIP会员成功
常用邮箱:
用于找回密码
确认密码:(32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数千年来,中国人都以“中国”与“四夷”(即周围世界)相对称,也就是用“中国中心”的世界坐标轴来认识世界,并而构成自己的自足发展的大陆帝国体系。……核心价值观是“天下国家”观和“夷夏之防”的儒家理论,它们转化为中国人的“自我形象”意识,成为支配从中国统治者一直到普通人的思维定势。当近代西方商人、传教士、外国使节来叩击中华帝国大门时,我国朝廷对当时国际社会懵然不知,仍然一概视为传统的“藩属”。采取卑视和抚绥的政策……为了适应中国的“以夏变夷”的观念,早期东来的聪明的耶稣会士打开进入中国大门传教的方法是,首先自我“中国化”,然后再使中国人“基督教化”。为迎合中国人的“中国中心”的意识,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向明廷所献的世界地图,就精心设计,把中国的地理位置安排在“中心”。材料二:(中国)在门户被打开之后,清廷力图维持封闭的体制的残局……清政府坚持祖宗规定的皇朝体制的一个最突出例子是关于“觐见”礼仪问题。……咸丰年间,理藩院仍要求俄使普提雅廷按贡使礼节到午门行三跪九叩礼……外国公使要求驻京,咸丰皇帝甚至有意以全免英国商品的关税为条件,换取英法撤消这项要求。1858年与英法所订的天津条约写明今后外国公使觐见中国皇帝时,不可行“有碍于国体之礼”,但清政府为了维护天朝皇帝至尊无上的虚假“形象”,仍然纠缠不让步。……割地赔款可以不争,这个“体制”问题却非争不可。材料三:中国士大夫知识分子是背着沉重的传统儒学包袱,从“经世之学”的观点出发去学习西洋技术的。根深蒂固的华夏文化优越感使当时人们对西技的认识产生种种歪曲图象。1866年被派遣出使欧洲的第一个清廷官员斌椿,在法国首次见到自行车,视为中国古代“木牛流马”之遗意。洋务派首领奕?认为西方的天文算学“实本于中术之天元”。由此而形成一套“西学源于中学”的说法。当时倡导附合此说的人,包括著名的维新派人士冯桂芬、曾纪泽、郭嵩涛、郑观应、薛福成、黄遵宪在内。
——以上材料均摘自罗荣渠著《现代化新论》⑴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利玛窦等西方传教士在中国的传教策略是什么?(3分)早期传教士在中国传教的最终结果如何?(3分)⑵罗荣渠认为,中国的现代化是“被延误的现代化”。概括以上材料,说明中国人的哪些思想认识延误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12分)⑶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鸦片战争后至甲午战争前,中国人的这种思想认识延误了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主要表现是什么?(12分)⑷综合以上材料,从根本上说是必须先实现哪方面的现代化,才能保证其他方面现代化的顺利实现?(2分) - 跟谁学
跟谁学学生版:genshuixue_student精品好课等你领在线咨询下载客户端关注微信公众号
搜索你想学的科目、老师试试搜索无锡
跟谁学学生版:genshuixue_student精品好课等你领在线咨询下载客户端关注微信公众号&&&分类:
(32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数千年来,中国人都以“中国”与“四夷”(即周围世界)相对称,也就是用“中国中心”的世界坐标轴来认识世界,并而构成自己的自足发展的大陆帝国体系。……核心价值观是“天下国家”观和“夷夏之防”的儒家理论,它们转化为中国人的“自我形象”意识,成为支配从中国统治者一直到普通人的思维定势。当近代西方商人、传教士、外国使节来叩击中华帝国大门时,我国朝廷对当时国际社会懵然不知,仍然一概视为传统的“藩属”。采取卑视和抚绥的政策……为了适应中国的“以夏变夷”的观念,早期东来的聪明的耶稣会士打开进入中国大门传教的方法是,首先自我“中国化”,然后再使中国人“基督教化”。为迎合中国人的“中国中心”的意识,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向明廷所献的世界地图,就精心设计,把中国的地理位置安排在“中心”。材料二:(中国)在门户被打开之后,清廷力图维持封闭的体制的残局……清政府坚持祖宗规定的皇朝体制的一个最突出例子是关于“觐见”礼仪问题。……咸丰年间,理藩院仍要求俄使普提雅廷按贡使礼节到午门行三跪九叩礼……外国公使要求驻京,咸丰皇帝甚至有意以全免英国商品的关税为条件,换取英法撤消这项要求。1858年与英法所订的天津条约写明今后外国公使觐见中国皇帝时,不可行“有碍于国体之礼”,但清政府为了维护天朝皇帝至尊无上的虚假“形象”,仍然纠缠不让步。……割地赔款可以不争,这个“体制”问题却非争不可。材料三:中国士大夫知识分子是背着沉重的传统儒学包袱,从“经世之学”的观点出发去学习西洋技术的。根深蒂固的华夏文化优越感使当时人们对西技的认识产生种种歪曲图象。1866年被派遣出使欧洲的第一个清廷官员斌椿,在法国首次见到自行车,视为中国古代“木牛流马”之遗意。洋务派首领奕?认为西方的天文算学“实本于中术之天元”。由此而形成一套“西学源于中学”的说法。当时倡导附合此说的人,包括著名的维新派人士冯桂芬、曾纪泽、郭嵩涛、郑观应、薛福成、黄遵宪在内。
——以上材料均摘自罗荣渠著《现代化新论》⑴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利玛窦等西方传教士在中国的传教策略是什么?(3分)早期传教士在中国传教的最终结果如何?(3分)⑵罗荣渠认为,中国的现代化是“被延误的现代化”。概括以上材料,说明中国人的哪些思想认识延误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12分)⑶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鸦片战争后至甲午战争前,中国人的这种思想认识延误了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主要表现是什么?(12分)⑷综合以上材料,从根本上说是必须先实现哪方面的现代化,才能保证其他方面现代化的顺利实现?(2分)
(32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数千年来,中国人都以“中国”与“四夷”(即周围世界)相对称,也就是用“中国中心”的世界坐标轴来认识世界,并而构成自己的自足发展的大陆帝国体系。……核心价值观是“天下国家”观和“夷夏之防”的儒家理论,它们转化为中国人的“自我形象”意识,成为支配从中国统治者一直到普通人的思维定势。当近代西方商人、传教士、外国使节来叩击中华帝国大门时,我国朝廷对当时国际社会懵然不知,仍然一概视为传统的“藩属”。采取卑视和抚绥的政策……为了适应中国的“以夏变夷”的观念,早期东来的聪明的耶稣会士打开进入中国大门传教的方法是,首先自我“中国化”,然后再使中国人“基督教化”。为迎合中国人的“中国中心”的意识,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向明廷所献的世界地图,就精心设计,把中国的地理位置安排在“中心”。材料二:(中国)在门户被打开之后,清廷力图维持封闭的体制的残局……清政府坚持祖宗规定的皇朝体制的一个最突出例子是关于“觐见”礼仪问题。……咸丰年间,理藩院仍要求俄使普提雅廷按贡使礼节到午门行三跪九叩礼……外国公使要求驻京,咸丰皇帝甚至有意以全免英国商品的关税为条件,换取英法撤消这项要求。1858年与英法所订的天津条约写明今后外国公使觐见中国皇帝时,不可行“有碍于国体之礼”,但清政府为了维护天朝皇帝至尊无上的虚假“形象”,仍然纠缠不让步。……割地赔款可以不争,这个“体制”问题却非争不可。材料三:中国士大夫知识分子是背着沉重的传统儒学包袱,从“经世之学”的观点出发去学习西洋技术的。根深蒂固的华夏文化优越感使当时人们对西技的认识产生种种歪曲图象。1866年被派遣出使欧洲的第一个清廷官员斌椿,在法国首次见到自行车,视为中国古代“木牛流马”之遗意。洋务派首领奕?认为西方的天文算学“实本于中术之天元”。由此而形成一套“西学源于中学”的说法。当时倡导附合此说的人,包括著名的维新派人士冯桂芬、曾纪泽、郭嵩涛、郑观应、薛福成、黄遵宪在内。
——以上材料均摘自罗荣渠著《现代化新论》⑴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利玛窦等西方传教士在中国的传教策略是什么?(3分)早期传教士在中国传教的最终结果如何?(3分)⑵罗荣渠认为,中国的现代化是“被延误的现代化”。概括以上材料,说明中国人的哪些思想认识延误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12分)⑶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鸦片战争后至甲午战争前,中国人的这种思想认识延误了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主要表现是什么?(12分)⑷综合以上材料,从根本上说是必须先实现哪方面的现代化,才能保证其他方面现代化的顺利实现?(2分)科目:难易度:最佳答案
⑶①鸦片战争至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先进中国人看到西方的“船坚炮利”,只主张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清政府则对学习西方问题无动于衷。②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企图通过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来抱残守缺,维护腐朽的封建制度。③早期维新派亦只在一些具体问题上主张向西方学习,以纠正洋务的偏颇,缺乏系统的思考和行动。⑷实现人自身(思想)的现代化

知识点:&&基础试题拔高试题热门知识点最新试题
关注我们官方微信关于跟谁学服务支持帮助中心如图,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使先进的中国人开始抛弃虚骄自大的陈腐观念,放眼世界,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图片,回答问题:(14分)
(1)甲图的作者是谁?(1分)他在书中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1分) (2)指出乙图和丙图反映的主要思想是什么?(2分)分别体现了哪两个派别的救国方案?(2分) (3)以丁图为主要阵地发起了什么运动?(1分)代表人物有哪些?(3分)对中国社会的思想解放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2分) (4)概括指出以上图片所反映思想的共同点。(1分)从甲图
试题及解析
学段:初中 学科:历史 浏览:16
如图,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使先进的中国人开始抛弃虚骄自大的陈腐观念,放眼世界,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图片,回答问题:(14分)
(1)甲图的作者是谁?(1分)他在书中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1分)
(2)指出乙图和丙图反映的主要思想是什么?(2分)分别体现了哪两个派别的救国方案?(2分)
(3)以丁图为主要阵地发起了什么运动?(1分)代表人物有哪些?(3分)对中国社会的思想解放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2分)
(4)概括指出以上图片所反映思想的共同点。(1分)从甲图到丁图可以看出救国救民的方式发生了什么变化?(1分)
点击隐藏试题答案:
(1) 魏源(1分)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1分)
(2)乙图:维新变法思想或君主立宪;丙图:三民主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2分)
资产阶级维新派和资产阶级革命派(2分)
(3)新文化运动(1分)陈独秀、鲁迅、胡适、李大钊(任意3个3分)
影响:新文化运动激发了广大青年追求新思想的热情,促使人们冲破封建思想的罗网,探索救国救民的新出路,在近代中国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的风暴。(2分)
(4)共同点:向西方学习(1分)变化:学习技术—学习制度—学习思想文化(1分)
该试题的相关试卷
试卷名称:学年江苏泰州永安初级中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解析版)
请选择你的理由
答案不给力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上述四幅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体现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一种怎样的追求
閁錒0098琞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体现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放眼世界,学习先进知识与技术的强烈愿望,“师夷长技以制夷”,要求变革、推行民主、发展科学、强盛国家的追求.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人的自我认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