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如此宏观的2017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大学生该怎么做

2016年宏观经济形势及钢铁行业展望
      --冶金工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郑玉春
&&&&&发表日期: 16:59:23&
&&&&目前的国内宏观经济形势&&& “两会”刚开完,把总理报告里列的指标和前几年的指标做个对比。一个是今年GDP增长给了一个6.5%-7%的区间,怎么理解?7%以上基本不可能,6.5%以下不可接受。虽然我们钢铁行业感觉经济不是那么好,但从国家角度看,在消费领域里,轻工、纺织包括新兴产业现在确实不错,效益很好,所以从总的方向看6.5%还是能够完成的,大概今年能够保6.7%左右。&&& 另外一个是CPI。今年CPI还是定在3%左右,和去年一样。但是去年实际CPI是1.4%,实际数跟目标数差别越来越大。为什么今年还搞3%?日本一直在通缩,增长不起来,安倍上台以后搞了安倍经济学,说白了就是一件事,搞量化宽松,就是要把CPI搞到2%以上。但搞了这几年也没有完成目标,现在搞成负利率。欧盟现在也出现这个问题,陷入通缩的境地,有人预计欧盟有可能步日本的后尘。所以欧盟也提出一个目标,要把CPI搞到2%左右,包括加大投资。中国是1.4-3%,空间比较大。去年中央经济会议给今年定五项任务――“三去”、“一降”、“一补”。“三去”就是去杠杆、去产能、去库存。当时杠杆率很高,占GDP250%,怎么去杠杆?大家比较担心。去产能、去库存都有路线图,都有具体安排,包括降成本、补短板,但是,去杠杆到现在为止还没有见到具体的措施。虽然中央讲稳健的政策,但是,稳健本身也有区别,偏紧还是偏松?搞偏紧对需求可能产生一定影响。今年的政府报告出来以后,现在有两个数据:一个是赤字率,从去年的2.3%提高到今年的3%;另外,M2去年目标是12%,今年目标是13%,去年实际完成13.3%,今年肯定在13%以上。可以看出,中央这一级现在不是搞紧缩,而是搞宽松,从宏观上讲,对钢铁行业是好消息,这是值得我们关注的。&&& 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是就业。这次开人代会,很多人跟各个部长提这个问题,包括总理回答时也提这个问题,我们去产能,但是不能导致大量职工失业。如果去产能1.5亿吨,钢铁行业50万职工面临分流,这不是个小数,对我们的影响很大。今年中央民革搞了一个提案,调查了一下涉及产能过剩的行业,如果去产能化,一千万职工可能面临分流,这个问题确实比较严重,这些人所处的地点相对比较集中,比如钢铁行业,唐山地区大概40万人搞钢铁,武钢将近7万人,这些地区哪怕1万人下岗,就受不了。总数可能不是很大,对某一个地区来讲是很严重的问题,牵扯到去产能是不是能够顺利进行。当然,就业这个事还跟中央经济政策有关,稳定是头位的,是最大的大事,稳定就要稳就业,怎么稳就业?就是稳增长。&&& 国内需求分析&&& 首先看房地产。为什么选房地产?因为房地产业是钢铁行业最大的消费行业,简单算一下,40%钢材消费在房地产业,房地产的变化决定了未来钢铁行业的变化。房地产业的现在是调整阶段。过去房地产业也经历了几轮调整,这轮调整跟前几轮调整有所不同,最大的不同是现在的变化不仅仅是周期性变化引起的,更主要的是结构性的变化引起的。过去房地产之所以有这么快的发展,这么大的需求量,跟我国快速工业化所带动的快速城镇化有关。现在工业化已经到了后期,过去快速的工业化、大量的制造业要发展,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很多农村富裕劳动力进入城市,带动相关服务业的大发展。现在制造业去产能,不会有过去那么大的发展,再吸引这么多人来不可能了,整个结构发生了变化。&&& 房地产本身需求也在发生变化。去年物业协会搞了一个统计,物业管理下面的房产大数200亿平米,户均1套以上,现在实际上已经度过了房地产饥渴年代。过去住房紧张,既要解决城市里住房非常紧张的需求,还要解决大量的入城的居住需求。现在基本已经满足了每户有一套住房的需求。&&& 另外,人口在变化,2014年劳动力人口首次减少。过去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到2014年,20年了,年轻人成长起来了,对房地产产生影响,决定了未来房地产需求。房地产施工面积从2014年开始出现拐点,从2014年开始,钢铁行业需求、表观消费量逐渐下降。现在允许生二胎,即使大家都生二胎,20年之后可能有影响。&&& 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情况,今年前两个月的房地产市场,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去年房地产的投资增长1%,原来我预计今年弄不好零增长或者负增长。由于去产能政策,地方政府蛮拼的,出台了各种优惠政策,像沈阳,大学生零首付可以买房子,有的地方直接现金奖励买房,把房地产市场需求一下做起来了。今年前两个月,新房销售同比增长40%多,房地产新开工面积一改过去两年下降的趋势,前两个月增长13.7%。未来还是不是前两个月这样的趋势?现在要打问号。现在用各种优惠政策拉动去库存,效果越好,后果越严重,这跟前几年搞的钢铁行业振兴规划一样。用各种优惠政策拉动,把未来几年的消费提前预支了,未来如果没有鼓励政策之后,可能出现大量的人不买。现在的兴旺,预示着未来几年有更深的调整、更大的下跌。如果大量透支未来消费,不排除未来几年房地产崩盘的可能性。当然,我也同意不可能崩盘。不能光看眼前的市场,还要看未来几年市场的变化。&&& 固定资产投资也是拉动钢材消费很大的一个因素。今年是“十三五”的头一年,我们对今年的固定资产投资比较看好,大量施工项目要开始施工。举一个铁路的例子,按照总理报告的要求,今年保持在8000亿元以上,过去两年铁路投资都在8000亿以上。过去两年,铁路投资保持8000亿,但我们感觉没有那么明显,因为大量资金用于补窟窿。今年铁路项目的大量投资可能进入实质性开工阶段。但是,这里面有一个不确定的因素,那就是地方政府的配套,去年之所以有很多项目没有开工,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地方政府的配套资金不够,没钱,这次中央政府搞预算的时候也要求严控地方政府的融资,融资要进入预算,加起来大概一万一千多亿。现在项目不少,能不能开工投入建设受资金的约束比较大,资金问题怎么解决,特别是地方政府配套资金怎么解决是个重要因素。&&& 下游行业的需求。受固定资产特别是房地产市场调整的影响,去年投资类的产品需求下降,消费类产品需求上涨。以机械行业为例,2015年统计局统计的64种主要机械产品当中,增长的是18种,下降的是46种,严重过剩的普通机械类产品在下降,而跟消费、民生、节能减排、产业升级密切相关的产品是增长的。但是,由于投资类的设备都是重型装备,因为它的下降,机械行业的用钢量去年是下降的,预计今年也是下降的趋势。汽车也是用钢大户。汽车行业过去也是高速发展,跟城镇化高速发展密切相关。城镇化也遇到结构调整,增速要下降,今年包括未来几年汽车行业的市场需求可能也是缓慢的增长趋势,有人预计今年3%,未来几年要零增长甚至负增长。汽车行业的下降对钢铁行业直接带来很大影响。现在唯一的高附加值产品是汽车板,过去宝钢生产汽车板的利润非常高,汽车行业竞争加剧以后,对上游的议价能力也在增加,宝钢跟下游谈价格时候也比较难,而且能生产汽车板的企业也多,过去很少,现在慢慢越来越多,竞争越来越激烈,汽车板的利润也在下降。家电市场处于饱和,新增的很少,基本都是更新。造船过去是大户,现在世界贸易增长缓慢。过去韩国造船业盈利很高,据说去年亏损。电力也如此,火力发电受到电力需求增长不旺的影响,包括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等等,核电、风电在增加。总的来讲,今年钢材消费量比去年下降4%。&&& 国际经济形势。OECD2月18号发布了一个新的报告,把今年和明年的经济增长预期下调了,认为今年的经济增长不会高于去年。最近IMF副行长发表了一个谈话,包括今年一月份公布的预测,可能要下调。所以,现在看,今年世界经济增长前景不乐观,特别是对欧洲和美国的经济看法。OECD下调之后,分别下调0.5个点和0.4个点,下调之后,欧洲和美国经济增长跟原来的经济增长方向相反了,原来认为欧洲和美国今年经济增长好于去年,但是,下调之后,这两个地区今年的经济增长要低于去年。所以,今年经济情况现在看来仍然不容乐观。未来几个月,我们可能看到越来越多的机构要下调今年经济增长指标。&&& 世界钢材需求预测。去年十月份认为世界钢材消费今年会增长0.7%,现在看,这个预测可能过于乐观了,今年还能不能增长0.7%?现在还有很大的问号。欧盟预测今年增长大概2.2%,但欧盟自己现在发布的报告认为只能增长1.4%。中国可能下降到2.0%。现在世界钢铁行业的需求也不乐观,比如东南亚地区,印尼出台一项政策,国家投资的项目原则上只使用国产钢材,这是针对中国的。在这种需求形势下,我们还能不能出口?现在还不清楚。&&& 钢材出口形势。出口现在面临的形势用一句话概括,叫“国际竞争国内化”,就是我们出口的时候,竞争对手已经不是当地所在国家的生产商,而是我们自己企业在那打架。以印度为例,去年年底,我们出口到印度的钢材300美元,印度出口价400美元以上,我们出口到当地的钢材跟人家差100美元以上,如果跟当地钢厂竞争,没必要降这么多的价格,唯一解释就是自己钢铁企业在那打架。国际压力加大,钢铁行业国际贸易已经从行业层面上升到国家层面,从贸易摩擦领域已经上升到政治领域,为什么这么说?去年习主席到英国访问的时候,英国人当着习主席的面提钢材出口的事,包括欧盟各国5000千多名钢铁工人示威,要求不要给中国市场经济地位,这个事情闹得很大。我算了一下,去年出口到欧盟的钢材是850万吨,占钢材出口量的7.6%,占钢材总出口额8.6%。如果跟欧盟贸易额相比更低,去年大数是3560亿美元,只占1.5%,为了1.5%,搞这么大的动静。如果压力加大的话,国家会不会进行出口政策的调整?现在不排除。&&& 另外,退税的事现在没有具体定案。现在企业拿着退税,以更低的价格出口,打价格战,打完价格战,效益给了被出口意向国,因为有退税,人家拿到更低的价格进口你的产品,反过来还不念你好,还说你低价倾销。我们要考虑退税政策是否保留。过去搞退税是因为没有竞争优势,所以鼓励出口。现在大家钻空子。有人主张取消,取消之后并没有多大影响,涨点价就行了,现在这个事情还在争论,没有定案。&&& 今年出口的形势现在看不清。国际两大机构最近对我们的预测相反,一家机构认为我们会增加出口,一家机构认为我们会减少出口。我觉得有两方面情况要注意:一个是看国际市场的需求,另外,就是国外反制到底到什么程度。还要看国内的需求,如果国内需求下降比较多的话,企业压力会很大,出口意愿就很强,如果下降不是很厉害的话,出口意愿可能就不会那么强。我们认为今年的出口水平可能在去年水平上上下波动,波动幅度不是很大。&&& 去产能政策&&& 今年国发6号文,叫《国务院关于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这是纲领性意见,后面还有8个配套文件,相关部委发的,包括环保的、土地的、质量的、安全的、金融的、财政的。其实还有一个文件在起作用。2013年,国发41号文,叫《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列了三个目标:经过五年努力,第一,产能规模基本合理;第二,发展质量明显改善;第三,长效机制初步建立。规定了八项任务、九项措施,专门给钢铁行业列了一项,提出钢铁产能总量压缩8000万吨以上,基本上应该完成了。习主席在英国表态,我们淘汰了9000万吨。对照一下三项目标:第一,产能规模基本合理。现在产能规模甭说基本合理,是很不合理,产能严重过剩,措施中有一条是严控新增产能,实际上这几年产能是增加的。第二,发展质量明显改善。跟2013年相比,不仅没有改善,全行业亏损,质量越来越差。第三,长效机制初步建立。我们专门做了长效机制建立的课题,当时我列了三个目标,这三个目标达到了才能算化解过剩产能取得成功。一,产能利用率要恢复到80%以上;二,行业利润率达到或接近制造业平均水平;三,资产的回报率也要接近或达到行业平均水平。这些文件出台之后,能不能达到目标?现在打问号。&&& 为什么打问号?做一些的解读。政策的时限期是5年,5年里减1亿吨到1.5亿吨,平均下来,一年2000万到3000万吨。1亿吨到1.5亿吨指标怎么分解?没有细则。宏观上讲,谁都承认产能过剩,但是,一到微观上,到每一个地区,谁都不承认自己产能过剩我们讲去产能有两大障碍:一大障碍是地方政府,地方政府关注两个问题,一是税收,二是人怎么安置?另外一个障碍是金融系统,现在出台了债转股,只对个别企业适用,不是对所有企业都适用。这也是打问号的一个原因。还有一个原因,依靠去产能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去产能并不等于减产,去年河北省公布的淘汰压减炼冶产能557万吨、炼钢产能630万吨,但去年河北省产量在全国产量下降的情况下还增产了1.29%。对市场起作用的是产量,不是产能。产能不能决定产量,还有人利润率问题,去产能去到一定程度,只要有边际效益,去产能工作就会停止。另外,从道理上讲,市场经济都是产能过剩的,靠去产能方法,想人为的达到供需平衡,这是不可能的。还有一个原因,政策问题。一手稳增长,一手去产能,稳增长和去产能两个政策是打架的,去产能一定形成市场倒逼机制。现在看,发改委的方法不错,只能靠行政法律,到底能做到什么程度?现在打问号,2013年政策就出台了,到现在没有效果。&&& 怎么办?解决之道就是兼并重组。我们要大规模兼并重组,不是小范围的,不是几个企业之间要干的事情,兼并重组必须是在大范围内做。但是,这项工作不可能依靠企业干,现在企业没有重组的意愿,也没有这个能力搞行业性的重组。靠什么?靠两只手,一只手是政府这只手,另外一只手是银行。政府这只手是通过国有资产大规模重组与国有企业的改制结合起来,先重组再改制,然后搞混合所有制;另一只手是金融系统这只手,如果从股份角度讲,金融系统是钢铁行业绝对控股的股东,占70%以上,金融系统如果出手搞这件事情,有可能做成。&&& 国外去产能有三个模式。第一,欧洲模式,市场主导型。但是有个前提,欧洲前提是先国有化再私有化。当初欧洲也是很多小钢厂,遇到困难怎么办?国家出面整合在一起,搞国有化,整合完之后进行私有化。第二,金融主导的,以美国为例,1910年左右,美国钢铁行业进行大范围的重组,推手是谁呢?大银行家。后来美国几次大重组,都是金融在起作用,华尔街在起作用。当然,这也很难。第三,日本的模式,政府主导、企业实施。日本钢铁行业的重组,实际上是政府在主导,大企业在实施。日本模式对社会的冲击是最小的,失业人数很少。日本模式由政府主导,企业实施,必须有顶层设计才可以做,现在靠企业、靠国资委、靠个别银行都做不到。&&& 大家很关注供给侧改革,我想说几句我对这个事情的理解。供给侧改革全称应该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改革出台以后,很多学者、理论家开始讲要减税。减税有没有作用?对钢铁行业没有用,给一个企业减税有用,给所有企业的减税没有用。这句话怎么讲?现在的竞争是完全自由式的竞争,是最低级的竞争,高一级的竞争叫垄断竞争,从完全自由竞争变成垄断竞争,形成龙头,龙头形成之后,通过调整自己的生产节奏就可以控制市场的供需平衡,保证盈利,竞争再上一阶段。在不解决恶性竞争情况下,今天给你降10块钱成本,明天市场价格就会再降10块钱,给所有人平均降成本等于没降成本。反过来也一样,在平均情况下,给大家增成本,也等于没有增成本。喊减税实际上没有意义。比如我们盖房子,不会因为降价之后多用钢筋、涨价之后少用钢筋,使多少钢筋不是由价格决定的,而是由建筑规范决定的,价格弹性非常低。但是,减税对什么行业管用?对钢铁行业里的矿山行业管用,矿石价格不是我们自己说了算,国际市场定的,给矿石行业减税,就可以提高竞争力,减税对于矿山行业是有用的,可以提高矿山行业竞争力。&&& 结论,今年世界经济形势仍不乐观,发达国家经济恢复依然缓慢,新兴及发展中经济体面临自身结构调整的问题,使得我国面临的外部环境仍然严峻。钢材贸易摩擦呈上升趋势,出口增长难度加大。&&& 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仍然很大,供给侧改革(去产能、兼并重组等)短期内难见实效。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会有所加大,但受房地产市场去库存压力的影响,今年钢材整体需求仍呈现下降趋势。&&& 谢谢大家!不对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文章编辑:【兰格钢铁网】
【相关文章】您还可以使用以下方式登录
当前位置:&>&&>& > 中国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及其路径选择
中国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及其路径选择
中国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及其路径选择&?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作者:常欣 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宏观研究室主任& 今天借这个机会跟大家交流一下中国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与可能的政策选择。主要想讲三方面的内容,第一个是对当前经济运行的基本态势做一下介绍,这个运行的态势主要是从两个方面来介绍。一个是从经济增长的角度来看,一个是从物价水平来看。第二个方面我想介绍一下,在这样一个基本态势下的宏观调控政策,未来可能会有一个怎样的走向?我把它概括为六个字,基本的政策走向是“不刺激,调结构”。第三个,我想对进一步扩大内需的路径选择来做一下分析。一、经济运行的基本态势(一)经济增长层面首先来看一下经济增长的基本态势,我刚才说了包括两个层面,首先是关于经济增长的态势。经济增长的态势可以包括两个层面,一个叫供给层面,一个叫需求层面。基本的态势我把它概括为“温和的复苏”。如果进一步从这两个层面来看,供给层面主要是工业生产和制造业的PMI,这是国民经济的一个先行指标,它反映制造业的景气程度,它的全程叫采购经理人指数,制造业PMI,工业生产和制造业PMI这两个方面来介绍一下供给面的情况。总的态势的判断是叫“弱势增长”。从需求层面的“三驾马车”来看,我把它概括为“低位增长”,也是一种相对比较低的增长态势,整个的经济形势就是这样一个基本的态势,经济形势面临着这样一种下行的压力。1.供给层面1)经济增长指标:GDP首先是经济增长里最重要的一个指标就是GDP。2008年下半年中国遭遇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之后,中国的GDP增长率有一个非常显著的下降, 2008年的下半年开始推出大规模的经济刺激政策之后,GDP增长率开始有一个明显的回升,我们可以看出非常明显的一个V字型走势,显著下降,然后又明显地回升,之后保持了一个相对平稳的运行态势。因为政策力度的不断减弱,包括国内和国际环境不太有力,在大规模刺激政策推出之后,又出现了一个小幅的下降趋势。从过去的五个季度来看,从2012年的第三季度开始,连续五个季度GDP增长率是低于8%,中国过去改革开放1978年开始,到2011年这32年的时间里,中国的GDP保持了“高速增长时期”,平均的增长速度能达到9.9%,将近10%的平均增长速度。但是,我们看到进入2012年开始经济增长速度就开始面临下行,8%多一些。2012年的时候经济增长速度进一步下降到7.7%。刚刚公布的最终核实的数据是比年初的最初核算的数据调低了1%个百分点,年初时大家看公报时说2012年GDP是7.8%,前几天调低了0.1%个百分点,就变成了7.7%。我们来看这7.7%的速度在过去的整个经济增长的过程当中处于一个什么态势呢?至少是从1999年开始过去13年最低的一个增长水平,由此可见中国的经济增长的速度无论从季度角度还是从年度的角度,都有比较明显的弱势增长态势。这是关于GDP增长的一个基本态势。正是由于中国的经济增长这样一种减速运行的态势,国际上一些机构,像国际货币基金组织、OECD他们对中国2013年的GDP增长率的预测数就做了一个调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原来预测中国在2013年是8%,现在调到7.75%。OECD原来预测是8.5%,后来又调整到7.8%,都从8以上的位置调到8以下的水平,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基本态势从这些数据当中,大家也多少能够感受得到。2)经济增长指标:PMI首先是看工业生产。我们可以看出在过去的几个月当中,特别是二季度以来,应该是处于一个下滑的态势。到了7月份有不少数据出现了一定的回升,包括像工业生产的数据也有所回升,到了9.7%,下滑这个态势稍微止住一些,有所回升,处于一个温和回升的状态,这是工业生产。这种回升的术语叫做“去库存”,如果经济形势不太好的话就有一个去库存的过程,过去生产了很多产品因为形势不好,它卖的不太好,销售不太顺畅,所以有一个去库存的过程,这样就会影响到工业的生产。所以工业生产形势就属于这样一种比较平稳的、温和的,不是一个强劲的生产态势,这是关于工业生产。其次,我再详细地给大家介绍一下制造业PMI。中国实际上有两种PMI:一个叫汇丰PMI,汇丰PMI是由汇丰银行它所发布的,它主要反映的是民营企业和一些中小企业景气程度的情况。还有一个叫做官方的PMI,它是由一个国家统计局,还有一个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联合发布,它主要反映的是国有企业和一些大型企业的情况。两个不同的PMI反映的企业的情况是不一样的。一个是关注着中小企业,一个关注大型企业。一般来说50是PMI荣枯的一个分界线,50以上就表示经济处于相对比较活跃或者扩张的状态。低于50就表示经济处于一个相对收缩的、衰退的状态。有了一个对PMI的基本背景知识以后,我们来看一下。汇丰PMI今年以来的情况,5、6、7这三个月都是低于50的属于经济不太景气的状态。到了8月份有很多指标都有所回升,这个回升只有一个月的数据,是不是代表中国经济的一个转折点?我们还是有必要观察的,我们更多的要看过去几个月大的趋势。大的趋势就是刚刚说的连续几个月下降。我们再来看官方的PMI,官方PMI刚才说了中国大型企业的经营状况,国有企业、大型企业的状况要比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要好一些,这个PMI的值要比汇丰的PMI高一些。尽管如此,它也就略高于50,这个分水岭稍微高一点点。8月份是51,不是很强劲的一个数值。从PMI的指数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整个中国经济的基本态势,这是供给面。2.需求层面: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然后我们再来看需求面。需求面首先我们来看消费的情况,我们衡量消费用什么指标来衡量呢?大家关注一些宏观形势的话就会知道有个叫“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这样一个指标,从这个指标的月度增长率的变动情况来看,大概是处在12%—13%的增长率水平。因为我们国家每年3月开两会的时候,政府工作报告当中会对当年经济的一些主要的宏观经济勾勒一个基本的目标值。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当中,对消费指标它所设定的年度增长目标是多少呢?是14.5%,从今年上半年的情况来看大概只有12%—13%,应该是低于年度增长目标的,从消费这个角度来看内需还是不足的。我们再来看投资,三驾马车的第二驾马车——投资。投资有两个指标,一个叫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一个叫城镇固定资产投资,这两个区别在于是不是包括农户的投资?我们更多关注的是城镇的情况,就不考虑农户。我们看一下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月度增长率,也可以看出今年比较明显的一个下滑的态势,6、7月份的时候增长率大概是20.1%。从这个投资当中不同部门的情况还不太一样,今年上半年的情况来看房地产行业的投资,还有一些基础设施行业的投资,像铁路的投资增长还是比较快的。但尽管如此,从供给面的工业情况来看有些去库存的压力,所以制造业的投资比较低迷,导致整个投资的态势是一个下行的压力。我概括整个制造业投资乏力,投资面临下行的压力,这是投资。第三驾马车就是外贸,我们看今年以来的情况,它的波动是比较大一些,趋势不是很明显。年初的时候,特别是3、4月份的时候进出口的增长率还应该是比较高的,是双位数的增长,但是到了5、6月份就有了一个明显的下滑,到了6月份时无论是出口还是进口,都是一个负增长的态势。大家可能就会有疑问,为什么在月度之间会有这么一个明显的波动?这里有一些特殊的因素在里面。这个因素是什么呢?就是虚假贸易,我给大家解释一下什么叫虚假贸易。因为中国现在整个的形势同国际上相比,第一个大的背景是中国的利率水平与汇率水平和国际上有一个差额。高于国际的平均水平,有一个利差和汇差。同时中国的人民币是处于升值的通道,所以有一些国际上的热钱(流动性比较大的钱),就看中了中国这种利差、汇差和人民币升值所带来的收益,想进入中国。但是中国的资本项目要想进来,这些热钱要想进来的话又面临着资本项目的管制,所以就没有渠道,而中国的贸易渠道是开放的,他就想假借贸易这个渠道进来,这样就形成了所谓的虚假贸易。这就等于有些钱是通过贸易这个渠道进来,实际上它并没有真实的贸易背景,这就叫虚假贸易。那么我们怎么来看这个虚假贸易?我为什么会怀疑有虚假贸易呢?因为4月份的时候中国的进出口都是双位数的增长,但是中国海关所统计的出口数据和我们那些贸易伙伴所统计的进口数据中有不一致的地方,就表明我们的数据可能会存在虚高的成分。据有些专家估计,如果我们把这个虚假贸易因素剔除出去的话,前四个月出口的实际增长率大概只有7%,而官方公布的增长率是17.4%,也就是差了10个百分点。进口实际增长只有6%,官方统计的是10.6%,也相差了4个百分点,所以说虚假贸易对整个贸易的波动是起了很大影响的。到了5月份之后,海关总署、国家外管局就开始对所谓的套利的贸易进行打击,所以就导致贸易又回归了正常的状态,这样增幅就稍微下来了,回归它本来的增长状态,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因素,大家需要关注。另外,当前的外贸形势和过去高速增长的外贸形势相比,并不是特别理想的一个因素,因素里还有一些基本面的因素,这些基本面因素包括像不太有利的国际环境的因素,人民币升值的因素。人民币升值等于是提高了出口商品的价格,这就是人民币升值的一个影响。再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影响是劳动力成本上升,过去中国出口很多是靠人口红利,大量的人口所带来的低成本的要素,特殊的要素禀赋优势,随着中国劳动力供求结构的一个变化,劳动力成本在这几年上升非常明显,导致整个中国的国际竞争力,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下降,特别是和周边的一些国家相比,这个也是影响出口的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还有就是国际贸易保护,在全球经济都不太景气的大背景下,这种贸易保护的氛围是越来越明显,对中国出口产品也形成一个不太有利的影响。这是一些主要的因素。(二)物价变动情况刚才我第一大部分主要是介绍了经济增长的态势情况,谈到宏观形势还有一个层面的形势,比较重要的方面就是物价变动的情况。物价大家过去比较关注的话会听说两个指标,一个叫CPI,一个叫PPI。CPI它反映了消费者价格指数,或者叫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它反映了消费端或销售端价格水平的变动情况。PPI它叫做生产价格指数,在我们国家主要是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来代表,它主要代表的是生产这个环节价格变动的情况。整个中国目前的价格变动的一个基本态势是什么呢?从通货膨胀压力来看,大家会问中国当前物价通货膨胀压力是不是大?我的回答是压力并不大,这是一个基本的判断。从CPI(消费者价格)来看,它的运行是基本稳定的。生产者价格不仅没有所谓的通货膨胀压力,而且还面临通货紧缩的压力。什么叫通货紧缩?它是和通货膨胀相对应的一个概念,如果通货膨胀表示的是一般价格水平的上升,通货紧缩是表示一般价格水平的下降,是处于一个负增长的通道,所以叫通货紧缩。这是一个基本的态势。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也是从2008年来看它的月度增长率,从这几个月的情况来看基本上是一个相对低速的增长态势,连续几个月只是略高于2%。历史上我们也可以看出金融危机爆发之前中国的通货膨胀,消费者价格CPI它的增长率一度曾达到8%以上,这么一个非常高的水平,之后下降,然后又有上升,现在的水平只有2%,连续几个月都是这样一个态势。那这样一个态势是什么样水平呢?我们还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一下在政府工作报告当中,给今年的CPI设定的指标是多少呢?是3.5%,现在2%多一些,距离3.5%的年度增长目标还是明显低于这个目标的。1.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下面我想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这个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里到底包括什么?我们在统计局里它叫商品篮子,这个篮子里它有八类商品,在统计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的时候会关注八大类商品。第一大类最主要的就是食品价格。第二大类烟酒这些用品价格。第三类就是服装、衣着的价格。第四类是一些家庭设备用品,像电子产品这些家庭设备用品的价格。第五类是医疗保健方面的价格。第六类是交通和通讯的价格。第七类叫娱乐、教育、文化方面的价格。第八类是居住价格。居住价格我想跟大家强调一下,这里的居住价格不是现在大家比较关注的房价,房价在一般的统计当中,房屋他不认为是一种消费品,是一种投资品,在统计居民消费价格的时候这个房价是不计入CPI当中。那么既然房价不计入,这里又提到居住方面的价格?那这个居住是用什么来衡量呢?是用房租来代表的,这个不是房价,是房租,这个大家需要注意。食品篮子当中每一类都有一个权重,因为有的比重占的多一点,有的比重占的少一点,它会给每一大类赋予一个权重。这个权重根据我们城乡居民家庭的消费支出构成来确定的。我们要从现在的城乡居民家庭消费支出的构成来确定一个权数。从目前来看食品占的权数应该是比较大的,大约能占到三分之一。所以食品价格的波动对CPI的波动具有一个非常重要和直接的影响。我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七月份的时候居民消费价格是上涨了2.7%,在2.7%当中食品价格上涨多少呢?食品价格上涨了5%,在2.7个百分点的上涨当中,大概有1.6个百分点,将近一半还要多是来自于食品价格。在食品价格当中像肉禽是上涨了5.9%,猪肉上涨3.0%,蔬菜价格上涨比较多,大概是11.8%,粮食是5.1%,水果、鲜果是7.3%,水产品是3.1%。这个季度蔬菜的影响,不同的季节蔬菜影响不一样,但是从七月份的情况来看有些季节性的波动,鲜菜价格的上涨是11.8%,这个增长还是比较大的。整个来讲食品价格对CPI的影响是这么一个基本的态势。2.PPI:生产价格指数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一个生产者价格,生产者价格主要是用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来表示。从月度变化情况来看,它属于通货紧缩的状态,为什么是通货紧缩呢?下面有一个0的位置,连续17个月是处于0以下的,增长率是负增长,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态?刚才在介绍工业生产情况时我也说了一个去库存的压力,生产者价格这种通缩状态和去库存的压力也是直接关联的。中国现在在制造业部门,工业部门面临着比较明显的产能过剩。什么叫产能过剩?一般是企业有这个生产能力,但是这个生产能力的利润率并不特别充足,它就会剩余一部分生产能力,就会形成过剩,就是产能过剩。今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一季度时工业领域的产能利润率是多少呢?是78.2%,这个利润率水平是2009年以来最低水平,总的是78.2%,如果看一些个别部门实际上更低,只有72%到73%,这是什么概念呢?如果我们和国际的一些经验值做比较,我们看国际上一些比较合理的产能利润率水平的要达到80%以上,81%、82%是比较合理的水平。而我们刚刚说了只有70%多,甚至个别部门刚刚超过70%,产能过剩的情况在工业部门还是比较明显的。这是整个物价的基本态势。我刚才简单介绍了一下PPI和CPI的关系,一般情况下PPI它的变化会传导到CPI,它是上游的生产环节,CPI处于下游的消费环节,上游生产环节的变化可能会传导到下游的消费环节,从我们过去的研究过程来看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在过六个月以后会影响到居民消费上扬的态势。当然了,市场环境的变化,统一口径的变化两者之间并不一定直接相关,但总的还是有这么一个趋势的。我刚才说了,PPI是处于通货紧缩的状态,从这个传导渠道来看,传导链条来看,它对CPI的影响不会有特别大的影响。从这个传导渠道来看,整个物价上涨的压力也不是特别大。过去我们的研究表明影响价格变动的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是经济增长的基本态势,经济增长处于比较活跃的状态,经过半年的滞后期以后价格也会有一个明显的上升。经济增长是处于一个比较温和的,增长比较乏力的状态的话,价格上涨压力也不会太大。从这么几个角度来看,至少短期价格上涨的压力并不是特别大。当然可能会有些季节性的波动,食品价格的波动,还有一些地缘政治的影响,现在叙利亚的不确定性带动一些大宗商品会对价格有些影响,但是总的来讲这样一种基本态势大家心里会有一个基本的判断,压力在短期内并不是太大的,这是关于物价形式的判断。&二、基本态势下的宏观调控政策我花了一些时间给大家介绍了经济运行的基本态势了,接下来就想给大家介绍一下在这样一个经济运行的基本态势之下,作为我们的调控当局他会出台一个什么样的政策呢?在一开始我介绍的时候,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那个时候冲击是非常大的,为了应对当时金融危机的冲击出台了一个四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是一个相当大规模的经济刺激计划。(一)大规模刺激政策可能性不大的原因现在整个中国经济态势,经济增长处于一种低位运行的态势,通货膨胀压力又不是特别大,通货膨胀压力不大就可以通过降低利率,这种扩张性的政策来刺激增长,提供一定的空间。尽管有这样一个条件,但是我们所研究得出的结论认为,基本的判断是像2008年那样再推出一轮大规模刺激政策的可能性不是特别大了,这是一个基本的判断。那么为什么会有这么一个判断呢?有三个理由。第一个理由,决策层对低速增长容忍度提高了。如果说2008年金融危机的时候经济增长下滑这么明显,当时那一届领导,我从一开始介绍整个从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处于非常高速的增长态势,金融危机冲击之后经济增长速度一下掉下来,各方面都没有一个准备,在那种情况下它的容忍度并不太高,所以就出台了大规模刺激政策。那么现在决策层对低速增长容忍度提高了,新一届的领导班子可能会和上一届的领导班子并不一样,这是对增长的基本判断上会有这么一个判断。这是第一个理由。第二个理由是担心如果再推出新一轮的大规模经济刺激政策会带来更大的问题。因为这些问题在随着上一轮经济刺激政策的推出,已经在慢慢地产生,那都有什么问题呢?有这么几个问题。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这个是国际、国内都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房地产价格泡沫的问题。银行不良资产的问题。作为决策者来讲,他不希望通过进一步的扩张会使这些问题加剧,这是第二个理由。第三个理由,从过去一段时间,特别是今年以来整个货币政策的一个基本的态势来看,是已经处于一个相对宽松的状态了。无论是从货币供应量还是从银行信贷,社会融资总量,哪个指标来看,货币供应已经处于一个相对宽松的状态,再推出大规模的、宽松货币政策的可能性就并不太大了,这是三个理由。1.决策层对低速增长的容忍度提高1)经济阶段特征:“三期”首先,我在详细介绍这些理由之前给大家介绍一下,作为决策层中央领导对当前经济阶段性特征的一个基本判断,可以概括为“三期”,这是在今年七月底的政治局会议当中所释放出来的一个基本的判断。这个判断大家对于理解当前中国经济的基本的态势会有非常好的帮助,希望大家能够关注这个“三期”的判断。这三期是什么呢?第一个,经济增长速度的“换挡期”,过去如果是高档位的话现在会调到中档位,叫“换挡期”。第二个,经济结构调整的“阵痛期”。我们中国经济现在面临着,高速增长时期之后特别是在前一轮大规模自然政策之后,带来很多结构性的问题,各种各样结构不平衡,结构失衡的问题,我们必须要进行结构调整。那么在这个结构调整的过程当中,必然会对经济增长有一个冲击,这个叫做经济结构调整的“镇痛期”,必须要经历这么一个“镇痛期”。第三个,前期刺激政策的“消化期”,前期刺激政策带来这么多问题,你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要消化这些问题,应对这些问题,所以叫前期刺激政策的消化期。这就是三期,“换挡期”、“镇痛期”、“消化期”,大家如果要判断当前形势的话,对理解政府会出台什么样政策的时候,这三期判断是非常重要的。同样是在那次政治局的会议当中,释放出对把握宏观政策取向的一个基本原则,这个原则可以概括为三句话,三个短语,一个叫“静观其变”,一个叫“心平气和”、一个叫“小心翼翼”。从这几个词的概括我们可以看出来新一届领导层对当前的判断,他并不轻易地会出台一些政策,他认为如果力度过大会带来很多的问题,而且他要观察,不是像金融危机之后马上就推出大力度的刺激政策,他是要先观察,先看一看再说,而且要保持一个比较平和的心态,不要动不动就要调整,调整的时候要注意好力度、节奏、时间点,要小心翼翼。它是在这样一个基本的原则之下来把握政策取向的。有了这么一个基本的原则,有了这样一个基本判断我们就可以理解,对新的领导层而言第一个理由他的容忍度提高,那么他的容忍度提高到什么程度?对领导层来讲多高的经济增长率他认为可以承受?可以容忍的呢?一般来说大家关注的话在最近的常务会议上,在七月份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出一个上下限理论,上限主要关注的是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有一个上限。下限指的是GDP的增长率,GDP增长率的下限,底限大概是多少呢?是7%到7.5%这样一个水平。我们现在还是超过这个水平的,我们和过去相比速度在下降,但如果和这个底限相比速度还是高于它的。只有低于7.5%,或者是7%以下的时候才会出台非常大力的刺激政策。那中国的经济增长怎么来判断呢?中国的经济增长率的下行,中国现在面临了连续几年下行的态度你怎么看?有人认为就是经济危机冲击的因素,危机一过,这个周期性因素一过中国经济增长还会回到一个比较高的增长状态,还是会回到接近两位数的增长状态,9%、10%,甚至10%以上的增长速度可能还会出现。但是实际上我想告诉大家,可能这个判断并不准确,中国经济增长没有冲击的因素,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也会面临一个下行的压力,这种下行更多是结构性的,而不是外部的,周期性的。也就是说目前的中国经济和过去三十多年相比,它已经发生了一个变化,就是刚才我说的这个换挡期。换挡期的意思是从过去的高速增长,接近两位数的双数增长的态势进入了一个中速增长区间,这是一个基本的判断,大家对此要有一个基本的理解和把握。中国经济叫“新常态”,什么叫“新常态”?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率低于8%可能就是一个常态,这不是一个短期的变化,外部的冲击因素,它就是一个常态的因素,这个对我们理解当前经济形势的一个基本判断。我刚才说了有这么几个判断不是周期性的,是结构性的,中国经济要进入中度增长区间,要进行换挡,有一个新的常态。2)潜在增长率下降为什么中国经济在经历30多年高速增长之后会进入这样一个区间?会有这么一个运行的态势?我们在研究的过程中会提出一个说法,叫潜在增长率下降。潜在增长率,或者叫趋势增长率,这个是我们在研究过程中使用比较多的一个概念,大家理解起来并不太容易,我给大家介绍一下。一个国家,一个经济体它要实现增长一定是面临着各种各样资源的约束,在中国主要的资源是劳动力资源、土地资源、资金的要素、资金的供给,各种各样的要素资源,在增长的过程当中他要面临着各种各样资金供给的制约,增长不是无限的,不是我想增长多少就增长多少,它要面临这样一个资源的制约。在你这个国家,在这个经济体资源约束的条件下所能实现的增长就叫“潜在增长率/趋势增长率”。我们一个基本判断认为中国的潜在增长率从最近几年,包括在未来几年会面临一个下降的趋势,为什么会有这么一个下降的趋势?因为中国的要素供给的格局发生了一个根本性的改变。那么这个要素供给格局当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格局是什么?是劳动力要素。因为中国实施了30多年的人口政策,计划生育计划,一胎化政策等等。在这个政策影响之下中国的劳动力结构已经发生了一个根本性的变化,这个变化从两个方面反映出来。一个是中国的老年人口的比重增长非常明显,就是所谓的老龄化社会到来了,我们叫未富先老,国际上发达国家像日本非常典型,像欧洲等其他一些国家,包括俄罗斯等等都面临着老龄化,少子化的挑战。但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在我们这个发展阶段还没有达到发达国家的发展水平时,也面临着非常严重的老龄化问题的挑战,这是老年人口快速增加。另外一个和老年人口对应的叫劳动年龄人口,劳动年龄人口主要是指多少岁到多少岁呢?是15—59岁之间的人口。中国在过去几年劳动年龄人口的规模,特别是在去年也开始出现了下降的态势。1964年开始,改革开放以前就开始了,老年人口所占的比重在缓慢地上升,之前还不是这么明显。但在过去的几年当中上涨的速度是非常明显的,最新的数据是六普的数据,截止到2010年,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比是8.87%,将近8.9%,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时候做一个对比,从7%到8.9%,在十年当中上升了1.9个百分点,这个上升幅度还是非常快的。这是关于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另外还有一个劳动年龄人口,我刚才地道了“人口红利”这个词,中国过去因为有丰富的劳动力供给,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享受了人口规模所带来的经济增长的好处,我们把它称为“人口红利”。但是从去年开始,2012年中国15到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首次出现了绝对量的减少,从这个图中可以看出2012年比上年劳动年龄人口减少了345万人,这个是有史以来首次出现下降,这个是值得大家关注的。一方面老年人口在上升,一方面劳动年龄人口在减少,从劳动要素供给的情况来看,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就不会像过去这样有一个非常正面的影响了,我们认为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中国这种潜在的增长率就面临这样一种下行的趋势。我刚才解释了为什么认为中国的潜在增长率会面临这样一种下降。3.)结构性减速那作为决策者,作为领导层,他已经看到了潜在增长率下降这样一种趋势,作为我们中国社科院在过去几年当中一直在提一个词叫“结构性减速”,认识到潜在增长率下降所带来的结构减速,通过我们的报告,在上报的过程当中,当然也包括其他一些研究机构提出了类似的一种理念,领导层也认识到潜在增长率下降和结构性减速这样一种基本的趋势,他能够容忍更低的经济增长速度,他认为这样一种态势不可逆转,你要相应的就要承受这样一种态势,你要适应这样一种态势,他的容忍度在提高。为什么我说领导层对这个增长的速度容忍度提高呢?我们可以从领导的一些讲话当中来体悟一下他的容忍度是不是提高了。刚才我介绍了中国经济增长面临着比较明显的下行压力,即便面临这样一种下行的压力,领导层的基本判断还是认为中国经济增长仍在一个适度的、合理的区间平稳地运行,特别是考虑到就业形势相对稳定。虽然我们说了很多指标无论从供给面也好,从需求面也好,有一个下滑的趋势,但是作为决策者他的一个基本判断,他认为经济增长还是在一个比较适度、合理的区间内,还是处于一个平稳运行的态势。从这个判断来看,我们可以认为他并不认为现在的形势有多么不好,从这个角度来看他确实是对低增长的容忍度在提高。之所以说容忍度提高,实际上作为决策者来讲,他考虑到非常重要的一个趋势就是所谓就业的形势,因为就业是关乎社会稳定的,就业形势好与不好直接影响到他会不会,对经济增长的速度有没有一个好的容忍情况出现?从今年以来的情况来看,整个的劳动力市场应该是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上半年统计的数据表明,新增就业是725万人,和去年同期相比大概是多增了31万人。近年以来是比较高的一个同比的增长。全年的增长目标是多少万呢?当时政府工作报告时设定全年新增城镇就业的指标目标是900万人,刚刚过了半年就新增了725万人,全年实现这个目标是没有什么悬念的。我们再看城镇登记失业率这个指标,城镇登记失业率最近一段时间一直维持在4.1%的水平,也是低于政府工作报告中所设定的4.6%的这样一个年度目标,而且也比中期规划,十二五规划所设定的5%以内的目标,这个中期目标也是比较低的。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就业的形势压力并不这么大,大家可能会说了,现在不是有大学生就业问题吗?叫最难就业季,七八月份的时候大学生毕业,那个时候就业形势比较紧张。个别一些群体,大学生这个群体会面临着就业的问题,但是从整体数据来看就业的压力并不太大,只要就业压力不太大对于决策者来讲,经济增长的压力也不是这么大。所以我说容忍度提高和就业形势也有很大的关系,这是第一个理由。2.大规模经济刺激的后遗症颇多1)地方政府债务第二个理由是进一步货币扩张所带来的问题。在前一轮大规模刺激政策之后会带来一些比较明显的问题,其中一个问题是地方政府债务,这个是审计署所公布的中国的地方政府债务的增长率的变动情况。2009年出台了大规模刺激政策之后,地方政府债务的增长率有一个非常明显的上升,达到了61.9%,这是一个非常高的增长态势。根据审计署的报告,到2010年底的时候地方政府债务是10.7万亿,大概占到GDP的26.6%,是这样一个水平。之后考虑到地方政府债务所带来的风险,从2010年年中开始就控制地方政府债务,2011年基本控制住了,到2012年的二、三季度,随着经济增长率的下行,因为我们要稳增长,当时就推出了一些基础设施项目,而地方政府在这个过程当中要承担基础设施项目的融资。大家如果听说的话,有一个叫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地方融资平台的主要任务就是为基础设施建设融资。在稳增长的背景下地方政府融资的需求也相应处于一个比较旺盛的状态。在这样一种态势下,地方政府的债务又开始进一步增长,在2011年稳住的情况下2012年又上来了,审计署最近又对36个地方政府有一个审计,这个审计表明年这两年间,36个地方政府的地方债务增长了12.94%,它也就提示要关注债务过快增长,和比较大的偿债压力背后所带来的风险。地方政府债务包括两块,一块叫地方融资平台债务,这是最主要的一个债务;还有一个是地方融资平台以外的债务。地方融资平台债务前一段时间,我们在过去两年一直在做一个国家资产负债表的项目,对我们国家的资产、负债从国家整体的角度来看一下资产负债表的状况。地方融资平台,我们做了这么一个项目叫国家资产负债表,在这个项目之下对整个国家的债务,包括政府部门的债务做了一个估算。地方政府债务包括这么几块,银行贷款是一块,发行城投债是一块,还有一个是信托贷款。在2012年末的时候地方融资平台的债务是13.45万亿,这是我们估算的。如果再把非融资平台的债务加在一起,非融资平台的债务是6.49万亿,两者加在一起整个地方政府的债务到2012年底,我们估算结果表明是将近20万亿,19.94万亿,已经达到这样一个规模了。地方政府有这么大一个债务的盘子,同时它的财政收入,因为要还债,政府借债要还债,还债主要靠什么?主要靠财政收入,这个主要考虑的是一般预算收入,还有一些预算外收入,像土地出让金是反映在预算外收入当中,叫基金性收入,这里我们没有反映。一般预算收入肯定是作为偿债收入的主要来源,从一般收入来看可以看出在过去一段时间,整个的财政收入增幅是比较缓慢的,在过去个别年份财政收入增长率能达到30%、40%,后来降到10%、20%。进入今年以来基本上已经处于单位数的增长,一位数的增长态势,财政收入的增幅是相对比较缓慢的,这样就会影响地方政府的偿债能力。地方政府债务是大家比较关注的,除了政府部门的债务,中国的部门概括的话有这么几个部门,一个是居民部门,一个政府部门,一个企业部门,还有一个金融机构部门,这几个部门的债务都是在金融危机之后处于比较明显扩张的趋势,这里叫杠杆率,这个杠杆率是比较学术化的说法。它的意思是什么呢?指的是债务占GDP的比例叫杠杆率。这是我们估算的结果,政府债务增长比较快以外,居民的债务在08年以后也非常迅速地增长,超过30%了,企业债务增长也是非常明显的,将近140%,政府部门的债务,这里除了地方政府之外还有中央政府,两者加在一起大概是50%多一些,这些金融机构部门的债务相对低一点,是18%,这是全社会的杠杆,各个部门加总整个的杠杆水平。到2012年,从金融危机发生前的2008年的170%增加到2012年的215%,增长了45%的水平,在五年当中增长了45%是非常迅速的增长率。这是从债务这个角度,特别是地方政府债务。2)资产泡沫的问题那进一步刺激政策带来另外一个问题就是资产价格泡沫的问题,这个是大家比较关注的,资产价格主要是房价了,这个大家比较关注,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政府对房价已经实施了几轮调控,一直想控制中国的房价过快上涨这样一种局面,实施了几轮调控。这个房价有一个相对平稳的增长,上涨的气势得到一定的扼制。去年二三季度开始房价上涨趋势重新又出现了,为了遏制房价上涨,今年年初的时候推出了一个国五条,以国五条为代表的新一轮的调控措施。那调控效果怎么样?从年初开始到现在几个月过去了,调控效果怎么样?七月份,最新的数据,现在统计局主要发布的房价指数是70个大中城市的房价,新建商品住宅价格70个城市当中有69个城市是在上涨的,平均涨幅是多少呢?是7.11%,这是近年来非常高的一个水平,是新高,其中有10个城市的涨幅超过了10%。我们来看一个一线城市,大型城市,北京和上海新建住宅价格的涨幅,从2011年,这个数据是从2011年开始发布的。在这个图中非常明显,蓝色表示的是北京的情况,粉色表示的是上海的情况,可以从这个图中非常明显地看出。从去年的二三季度开始房价出现了一个非常、非常明显的上升态势。现在上海和北京的房价的涨幅都接近了14%这样一个水平,价格上涨的压力还是比较大的。这个就不宜再进一步出台扩充政策,特别是货币扩张政策的主要理由,就是资产价格泡沫的问题。另外一个就是不良贷款,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问题。新兴产业也会出现产能过剩。这些行业带来了一个不良贷款,随着它的产能过剩的加剧,银行的不良贷款问题也相应的变得比较明显。这是从不良贷款的情况来看。3.现有货币政策已经于较宽松状态第三个从货币供应的角度来看,我刚才说了,第三个理由是不可能再推出新一轮的刺激政策理由,是因为现在的货币政策已经处在比较宽松的一个状态了,有这么几个指标。一个是货币供应量的指标,货币供应量的指标这里叫广义货币供应量M2,这个指标在前五个月大概保持15%—16%的水平,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水平呢?我们年初在政府工作报告当中所设定的M2增长率是多少呢?是13%,现在15—16%的水平是大大高于13%的目标值。从M2这个指标来看货币政策并不紧,是比较宽松的。我们来看M2跟GDP的一个比例,在研究过程中看一个国家的流动性是不是宽松,就可以用这个比例来看。由于我们国家在金融危机之后大幅度的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使得M2比GDP的比例上升非常明显,从1990年的0.8%上升到2012年的1.8%这样一个水平。如果我们进行一下国际比较,把这个比例和国际上做一个比较,无论是和国家发达国家相比,还是和发展中国家相比中国的这个比例都是最高的,最上面那条线就是中国,和中国比较接近的下面那条线是日本,不管是和哪个国家相比,中国的这个水平都是最高的。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的货币供应量/流动性已经是相对比较充足的。另外,从这个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角度来看就是银行信贷,我们可以看新增人民币贷款规模,今年以来的运行态势,前七个月新增人民币贷款规模我做了一个累加,前七个月的累加贷款规模是比去年同期,今年七个月跟去年前七个月相比,大概增加了3800多亿元,这是银行贷款。另外一个是社会融资总量,我刚才提到了这个词,我想介绍一下什么叫社会融资总量?社会融资总量是这两年大家比较关注的,它实际上是使实体经济从整个金融系统所获得的一个融资规模,过去我们从金融部门得到资金主要是靠银行信贷这个渠道,那社会融资总量它考察的不仅仅是银行信贷,除了信贷之外,它还包括其他一些银行叫表外业内,表内业务是贷款,银行表外业内包括信托贷款、委托贷款、银行承兑汇票等等。在社会融资总量当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是直接融资这一块,发行债券,发行股票等等,社会融资总量是比银行贷款是一个更宽泛的概念,从社会融资总量这个角度来看,前七个月我也算了一下,前七个月比去年同期,与去年前七个月相比多了两万多亿,我们看这个图是非常、非常明显的两个高柱子,今年一月和三月月度的社会融资总量达到了二点五万亿,这是一个非常高的水平。四月份也接近了一点八万亿,这是非常高的。从这几个指标来看,从M2,从广义货币供应量,从银行信贷还是从更广泛从更广泛的社会融资总量的角度来看,整个货币政策处于一个比较宽松的状态。那在这样一种情况下也不太可能再进一步地来推出新一轮的扩张政策。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继续依靠大规模刺激政策的空间有限,同时这样的情况之下这个政策重点就会从需求管理转向供给管理。(二)以供给管理代替需求管理从未来政策前景来看大规模刺激政策的可能性不大,那未来我们靠什么?我们主要能靠的是从需求管理到供给管理,供给管理的核心要义是什么?就指的要进一步通过改革,通过结构调整来培育新的增长动力,来化解各种结构性失衡的矛盾。实际上对于决策层来讲,在短期的增速下滑和中期的结构性改革当中,它要保持一种平衡,在一定意义上说增速下滑是这个结构改革所必须付出的代价,刚才我提到了三期当中所谓镇痛期的实质性含义。这里提到一个词叫“李克强经济学”,“李克强经济学”是国际上一个投行-巴克莱银行提出这么一个说法。“李克强经济学”的实质是什么呢?概括为九个字,“不刺激 去杠杆 调结构”。不刺激,因为中国面临这么多问题不可能再推行大规模的刺激政策,所以叫不刺激。去杠杆,刚才我也介绍了,中国的债务增长非常明显,无论从哪个部门来看,债务的扩张都非常明显,所以他要去杠杆。还有就是调结构,调结构内容很多,中国的结构性矛盾有很多,有城乡结构,有区域结构,有产业结构,我觉得从扩大内需这个视角来看,这里主要指的是需求层面的经济增长动力结构。1.高投资和高出口的不可持续性那什么叫经济增长动力结构?过去中国的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主要是靠投资和出口的话,形成一种过度依赖的局面,现在就要转向更多地依靠消费来拉动,要实现这个需求层面的动力转换。对于出口和投资依赖的不可持续性问题,为什么我们在未来不能再依靠高投资、高出口了?这里我提出叫做不可持续,不可持续主要有这么几个原因。第一,外部环境的不容乐观。那主要面临了什么挑战呢?一个是未来全球经济将进入一个相对缓慢的增长期,中国经济的新常态是经济增长率低于8%,潜在增长率下降,从全球的视野来看无论是发达经济体,还是发展中经济体,它都面临着潜在增长率,或者说趋势增长率下降这样一个格局,全球所有的经济体都面临着这样一个局面,这是一个挑战。第二,发达经济体的主权债务问题。刚才我介绍了中国的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从全球范围来看主要经济体,无论是欧洲、美国,特别是像日本债务占GDP的比例超过200%,中国只有50%,它已经超过了200%,这些发达国家的主权债务问题是非常突出的。第三,经过全球性的量化宽松政策,英文简称叫QE,许多国家都推出了这种多轮的量化宽松政策,美国推出了三轮,QE1,QE2,QE3,三轮的量化宽松造成了全球性的流动泛滥。现在这个量化宽松政策要退出了,美国现在大家都比较关注美国的美联储什么时候退出QE,退出这个量化宽松?包括安倍经济学,安倍上台以后就推行大力度的这样一种货币扩张,安倍经济学背后也是带来了这样一种流动性的泛滥,也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现在在这样一种格局下,在全球整个量化宽松政策要退出,退出之后必定会对全球经济带来一个负面的影响和冲击,这也是外部环境的一个不确定性因素。第四,因为国际经济衰退所引发的贸易保护主义,中国在面临贸易保护的压力是非常大的,前一段时间欧盟针对光伏产业的贸易纠纷就可以看出,中国在这方面面临了比较大的贸易保护主义的态势。所以,外部环境不容乐观。第五,劳动力成本上升,出口和投资依赖的不可持续。刚才我多少也提到了,随着中国人口结构的变化,劳动年龄人口的不断减少带来的工资增长率在近几年上升非常明显,我们把中国和一些新兴经济体,和我们有明显的竞争关系的国家的工资增长率,国际劳工组织的数据所提供的。和印度比,和东南亚比,跟这些国家比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在过去几年工资增长率上升是非常明显的,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压力。第六,资源环境约束,你要保持高投资、高出口在资源环境方面也面临了比较大的约束,一个是资源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我们国家在过去几年资源的消费量开始大大超过资源的生产量,所以有一个缺口,消费和生产的缺口,这样为了弥补这个缺口只能是从国际上来进口,导致了这个资源的对外依存度不断攀升。中国在资源方面非常明显的对外依存度比较高的像石油,铁矿石、煤炭等等。像煤炭,中国是煤炭大国,是煤炭的生产大国,中国从2010年、2011年开始就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煤炭进口国。由此可见,我们在资源的约束方面压力还是非常大的。环境压力也是在不断加大的,中国现在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大概是世界水平的两倍,随着中国提出碳减排的目标作为约束性指标,进入十二五规划,在这方面的环境压力也是非常大的。从资源环境约束这个角度来看也是不可持续的。2.扩大消费的问题刚才说了三个层面的不可持续,你不能再依靠高投资了,不能再依靠高出口,那么我们必须转向消费,但是扩张消费,扩大消费这个命题不是现在才提出来的,这个命题应该是从上一轮东亚金融危机之后,1998年就提出来了,这么多年过去了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并没有破题,扩大消费的效果并不明显。我梳理了一下大概有几个原因。1)收入分配体制方面的原因这可能是最直接的原因是大家的收入增长比较缓慢。这里可以看出无论是初次分配,劳动者报酬在过去的十多年当中处于一个比较明显的下降,应该有一个下降的态势,初次分配当中劳动者报酬是在下降的。年间GDP增长多少呢?GDP扩大了21.5倍,21.5倍折算成年均增长速度是多少呢?是9.9。而同一时期,从年城镇居民收入,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家庭的人均纯收入它的增长多少呢?是9.5倍和9.6倍,折算成每年的年度增长率是多少?都是7.4%。GDP增长率是9.9%,而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率是7.4%,大概差了2.5个百分点。如果过去大家关注的话是国富与民富之间的不匹配,我们创造了这么多的居民财富,但是老百姓在这个过程当中并没有充分的分享经济增长的成果,就造成了这个喇叭口在扩大,这个就叫做民富与国富的差距。从这个角度我们也看出居民收入增长在过去来讲,是构成消费不足的一个主要原因。2)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相对比较弱客观来说,我们在提出科学发展观之后,政府在教育支出,医疗卫生支出,社会保障支出的支出水平上在过去几年,从2003年以来,十一五以来还是有了一个比较明显的上升,咱们在街道工作的同志这方面有了最直接的了解,这方面的信息比较充分一些。在这几个方面支出的增长速度还是可以的,我们不能光看纵向的增长的比较,我们还要和国际上的国际标准做比较,看一看中国目前无论是教育支出,医疗卫生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和GDP这个比例和国际标准做一个对比的话,大概是一个什么标准呢?总的判断,这几大支出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和国际标准来比都是处于一个比较低的水平。比如说教育支出占GDP的比例,在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就提出要实现教育支出占GDP比例达到4%,可是多少年过去了这个目标一直没有实现。国际上这个标准一般是能达到,低收入国家也能达到4.5%,世界平均水平是4.6%,我们是不到4%,所以这个水平是比较低的。医疗卫生支出占GDP的比例,世界平均大概是6%左右,而我们是1%,预算内卫生支出占GDP的比例只有1%,这和国际水平相比也是比较低的。社会保障支出,这几年社保支出占GDP比例大概在2%左右,国际上像高收入国家能达到12%,中等收入国家也能达到4%、5%,我们的水平跟他们比还是比较低的。所以无论是教育、医疗、社保应该说是有进步,这个上升的空间还很大。因为政府在这方面的投入相对来说还有上升的空间,什么叫预防性储蓄?我要考虑到我的子女教育问题,看病的问题,养老的问题等等,大家都不敢花钱。如果说收入的问题是你没有能力去消费的话,这个是没有更多的胆量去消费,因为你要考虑到预防性储蓄,这个也是影响消费的一个主要的因素。3)房价的上涨过快房价上涨过快会抑制住房需求,同时会挤出其他需求。现在很多都是一代人、两代人,全家人的钱给孩子买房,这样省吃俭用其他方面的需求消费就会受到影响,所以就叫挤出其他方面的需求。当然这个住房价格的上涨原因会有很多,我这里概括为两个因素,一个是土地的资源垄断的因素,现在的土地是由各级政府来垄断的,在这种土地资源垄断的一种体制之下会造成两个机制,一个我把它概括为扭曲的市场化机制,政府垄断会造成垄断高价。还有一个是权力资本化机制,寻租,开发商为了向政府寻租,权力资本化机制。无论是扭曲的市场化机制还是权力资本化机制,它都会造成一定的成本,这个成本都会转嫁到住房价格上,这个就是土地资源垄断带来的住房价格上涨的压力。再有就是物业税的缺失,现在叫房产税,房产税现在是2011年开始在上海和重庆进行两个地方的试点,从试点来看它对房价的影响并不太大,本来是想通过物业税的推出来抑制房价的上涨,为什么物业税的推出能够抑制房价上涨呢?因为推出物业税之后他是在你住房的保有环节,根据你持有住房的市场价值来增税,相继就提高你住房的持有成本。通过提高住房的持有成本来抑制住房的需求,特别是像一些投机性的需求来缓解住房价格上涨,想达到这样一个目标。现在从上海和重庆所实施的效果来看,物业税的规模非常、非常小,它并没有达到所预期的效果。而且现在只有两个地方,下一步肯定要扩大试点,本来说今年要进一步扩大试点,大家在议论哪些城市会进入下一轮试点城市的范围,目前又没有进一步的消息,物业税的缺失也是影响房价上涨的因素。4)不完全的城市化什么叫不完全的城市化?中国现在按常住人口,中国城市化率2011年达到了51.27%,这个统计的城市化率是按照常住人口统计的,如果按照公安部它所发布的,按户籍人口来统计的话,实际上城市化率并没有这么高,只有35%,大概是有16.27%的差距,这个差距我们就把它概括为不完全的城市化。因为16.27%代表了两亿多人的非城镇户籍的常住人口。现在因为户籍制度是和整个福利待遇直接相关的,这些常住人口并没有享受到城镇居民,真正的城镇居民所应该享受到的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基本公共服务的基本化问题,并没有有效实现。因为他们在这个方面并没有享受,农产品在非常住人口方面,公共服务的缺失,所以就影响到这个非常、非常庞大的群体消费。本来这是一个潜在消费能力比较大的群体,但是由于户籍制度的制约,影响了一个庞大群体的消费能力,所以这叫不完全城市化所带来的消费不足。三、扩大内需的路径选择最后我想简单地说一下扩大消费的对策思考,是自己的一些建议了。第一步针对我刚才所提出的这些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这么几个思考对策。(一)提高居民收入一个是怎么样进一步地方居民的收入,这个还是有各种各样的途径,从政府来做像最低保障制度、工资指导线制度,集体谈判协商制度等等,推行一些具体的制度来增加居民的收入。(二)税收改革另外一个考虑是税收这个环节,个人所得税方面还可以进行改革。现在我们的征税叫做单项征税,未来可以考虑叫综合增税,不是以个人做单位,是以家庭成员整体来做征税,这在国际上有一些比较成熟的做法,如果是以家庭整体来征税的话,会使这个税负更公平一些,可能会减轻一些家庭的税收负担,从这个税制改革方面还是有一些空间的。这是从税收角度来看。(三)扩大公共收入再分配还有一点政府可以扩大公共收入的再分配力度,所谓的公共收入主要就是国有企业的红利上涨的问题,国企的红利,我们知道国有企业应该属于全民所有,国企的红利应该是为我们全民所享有的。但实际上目前我们看的2011年财政,红利用于社会保障支出,相关支出的比例是非常低的,我们觉得在这个领域未来可以进一步扩大国企上缴的水平,扩大国企上缴的主体,现在只是在央企这个层面来实行,未来可以扩大进一步扩大主体。像地方这个层面进一步扩大,水平可以进一步提高,现在大概只有5%—10%的上缴水平,可以考虑进一步货币。国际上有些国家国有企业的红利上涨能达到40%,我们现在只有10%,这个空间也是很大的。通过国企红利的上缴来提高居民的收入,这也是一个渠道。第二个提高政府的社会性支出规模,所谓社会性支出就是刚才说的教育、医疗、社会保障这方面还有很大的空间,可以进一步来进行努力。(四)打破土地垄断改革土地和房地产税收制度,土地制度,要打破各级政府对土地的垄断,要切断政府通过土地财政来拉高房价这样一种渠道,为了弱化地方政府这样一种土地财政,我们就必须培养地方新的财政来源。现在地方政府的财政很多是靠土地出让金,特别出让金占了很大一部分,地方有非常强大的动机要通过控制土地,通过开发房地产,控制房地产价格,控制土地价格来获得更多土地方面的收入。我们调整一下相关的税收制度,未来推出一些新的以物业税为代表的新的地方主体税种,物业税是在保有环节,它不是在交易环节,不是在生产环节征收的,它对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的动机会有弱化。未来可以考虑培育新的地方政府的主体税种,房地产税,或者叫物业税来减少这方面的压力,土地价格上涨进而带动房地产价格上涨的压力。这是一个考虑。(五)加大城镇化步伐再有就是推动农民工的市民化,这方面还应该进一步松动户籍制度改革,户籍制度改革背后又回到了财政问题,现在很多地方它没有冬季来推动这个户籍,还是考虑到财政的问题。我刚才说了,有这么庞大的农民工群体,你要给他们实现所谓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这里要负担很大一部分成本支出,这笔支出要由谁来支付?最终是需要政府支付,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匹配度都需要一些考虑,都需要进一步的举措来使得地方政府有这个动力,来为这些农民工群体在市民化的过程中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真正使他们成为一个比较大的消费群体。从这几个角度可能还有很多需要做的。&——来源《宣讲家》
欢迎转载:
推荐: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7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