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节日能在跳舞的线大教堂视频的祭台上唱歌跳午吗?听说祭台是恭敬天主神圣的地方.可不可以用作午台?

弥撒的结构、要素与部分作者:&&&&&&&&来源:《弥撒经书总论》&&&&&&&&发布于:
一、弥撒的基本结构
在主的圣筵──弥撒中,天主的子民共聚一堂,由司祭主礼,代表基督,举行对吾主的纪念──感恩祭。因此,基督的许诺:「那里有两、三个人,因我的名聚在一起,我就在他们中间」(玛18:20),就是特别指圣教会的这项地方聚会而言。在弥撒圣祭中,十字架的祭献得以永垂万世,基督实在亲临于因祂的名而聚会的团体内、在司祭身上、在祂的圣言内,祂也更是实体地(substantialiter)与继续不断地(continenter)亲临于祝谢过的面酒形下。
弥撒是由两个部分组成:即「圣道礼仪」(liturgia verbi)和「感恩礼仪」(liturgia eucharistica亦译「圣祭礼仪」)。这两部分密切结合,形成一个敬礼行动。的确,信友在弥撒中,享用天主之圣言和基督之圣体的圣筵,能使他们获得教导和滋养。此外,弥撒尚有开始及礼成的仪式。
二、弥撒的各项要素
诵读及解释天主之圣言
在教会中诵读圣经时,是天主亲自向祂的子民讲话,基督也藉自己的话亲临其间,宣布福音。
所以,诵读天主之圣言是礼仪中非常重要的一项要素,在场的人都应倾耳恭听。在宣读圣经时,天主向各时代的一切人发言,并愿他们领悟。而讲道时所作的生动阐释,则有助于加深对天主之圣言的领悟,并充分发挥它的效力;讲道实为礼仪行为的一部分。
祷词及其他属于主祭职务的部分
在属于主祭的部分中,感恩经居于首位,是整个弥撒圣礼的高峰。其次是祷词:即集祷经、献礼经及领圣体后经。主祭代表基督,主持聚会,以全体神圣子民及所有在场者的名义,以这些祷词祈求天主;所以,这些祷词理应称为「主礼祷词」(orationes praesidentiales)。
主祭以聚会团体主礼者的职分,可按礼节中所提供的,给予会众一些「提示」(劝言)。如礼规有指定的「提示」,主祭可视参礼团体的了解能力,予以适应;然而,主祭该常保存弥撒经书所提供之「提示」的原意,并简明扼要地表达出来。宣讲天主之圣言及给予礼成祝福,也属主祭的职务。主祭可在弥撒开始的致候词及忏悔礼之间,以极简短的词句向信友介绍本日弥撒要义;在读经前,介绍圣道礼仪;在感恩经的颂谢词前,简短说明感恩经(但总不可在感恩经当中);礼成前,再说几句训勉的话,以总结全部礼仪。
「主礼经文」(praesidentialium)按其性质,要求主祭以清晰、响亮的声音诵念,使人人可以留心聆听。因此,主祭念这些祷词时,别人不可念其他祷词或唱歌,也不许弹奏风琴或其他乐器。
确实,主祭是以教会及整个团体的主礼者名义祈祷,但有时也以其个人名义祈祷,期能更专心、更虔诚地克尽职务。这类祷词置于宣读福音前、预备礼品时、及主祭领受共融的圣事前后,皆以「默念」(secreto dicuntur)方式行之。
弥撒中的其他经文
由于弥撒庆典的本质是「团体」(communitaria)行动,主祭与参礼信友之间的「对话」以及「欢呼」便格外重要。它不仅是团体庆典的外在标记,而且能培养并促成主祭与会众间的交流合一。
信友们对主祭的致候与祷词所作的「欢呼」与「响应」,构成主动参礼的基本要求;参礼信友在任何方式的弥撒中都应这样做,好能清楚表达并促进整个团体的行动。
还有其他有助于表达和促进信友积极参与的,且属于全体会众的部分:特别是忏悔词、信经、信友祷词和天主经。
最后,还有其他经文:
a)构成独立的礼节或行动的一些经文:例如光荣颂、答唱咏、阿肋路亚及福音前欢呼词、圣圣圣、祝圣圣体圣血后欢呼词(acclamatio anamneseos)和领受共融的圣事后的歌咏。
b)伴随着某项礼节进行的一些经文:例如进堂咏、奉献咏、分饼咏(羔羊颂)和领主咏。
诵念各种经文的方式
应以清晰和响亮的声音(clara et elata voce)来诵念的经文,不论是属司祭、执事、读经员或全体会众的部分,均应以符合经文性质的声调来诵念:即按它们是读经、祷词、提示、欢呼或歌咏而定;声调也应适合庆典的形式及其隆重性。并且也要注意各语言的特性及各民族的禀赋。
所以,在礼规及以下规范中所说的「念」(dicere)或「诵」(proferre),意指「歌唱」或「诵读」,均应遵守上述原则。
歌唱的重要
保禄宗徒劝勉那些共聚一堂,以期待主来临的基督信友,应同声歌唱「圣咏、圣诗、和圣歌」(参看哥3:16)。因为歌唱是心灵喜乐的表现(参看宗2:46)。因此圣奥思定说得对:「有情人才歌唱。」自古以来,就有这句名言:「歌唱得好,是双倍祈祷。」
所以应依照各民族的禀赋及各礼仪团体的能力,在弥撒庆典中尽量歌唱是极其重要的。虽然不必常唱所有可歌唱的经文(例如在平日弥撒中),但在主日或当守的法定庆节,应极力避免在弥撒庆典中完全缺少礼仪服务人员及会众的歌唱。
但在选择实际要歌唱的经文时,应将较重要的,特别是由主祭、执事或读经员歌唱而由会众答应的部分,或由主祭与会众一同歌唱的部分,列为优先。
额我略歌咏(cantus gregorianus)既是罗马礼仪的固有部分,因此,应在平等中享有特殊地位。其余各类圣乐,尤其是复曲调圣乐,只要符合礼仪精神,并有助于信友参与,均不应禁止。
由于不同国籍的信友共聚一堂的机会正日益增加,谨望大家至少能以拉丁文及简单的曲调,一同咏唱「弥撒常用经文」(Ordinarium Missae)的某些部分,特别是信经和天主经。
身体姿势举止
主祭、执事、辅礼人员以及会众的动作和姿态,应促使整个庆典显得高贵简单,既能完全彰显各部分的真义,又能促进每个人的参与。因此,为了天主子民的神益,应放弃一己的偏好或意见,而应留意本「总论」和罗马礼传统习惯所订定的一切。
参礼者共同的姿势是参礼团体之各成员间合一的标记,表达并培养参礼者心灵的态度与意识。
信友应起立:
&自唱「进堂咏」开始,或当主祭步向祭台时,直到念完「集祷经」止;
&福音前唱「阿肋路亚」时;
&恭读福音时;
&念「信经」与「信友祷词」时;
&自「献礼经」前的引言「各位兄弟姊妹,请你们祈祷&&」,到弥撒结束止;
以下另有规定者除外。
信友应坐下:
&福音前的读经及「答唱咏」时;
&讲道及预备礼品时;
&视情况,如果适合,亦可在领受共融的圣事后静默时。
信友应跪下:
&祝圣圣体圣血时;除非因健康理由,或因地方狭小,或参礼者人数众多,或有其他正当理由。不过若在祝圣圣体圣血时不跪下,也须在主祭祝圣圣体圣血后跪下时作深鞠躬。
但主教团依法(normam iuris)可使「弥撒规程」中所列明的举止姿态,适应当地人民的禀性;但应符合弥撒各部分的意义和性质。
若当地信友习惯在「圣圣圣」后跪下,直至「感恩经」结束,并在领受共融的圣事前,主祭念:「请看天主的羔羊&&」时也跪下,是可取的并宜加保持。
在圣礼中为保持举止姿势的一致,信友应遵从执事、平信徒辅礼人员或主祭按弥撒经书所作的提示。
所谓举止姿势也包括主祭联同执事及辅礼人员游行进堂、执事在恭读福音前手持福音书游行至读经台,以及信友列队前来奉献礼品及前来领受共融的圣事等行动。这些行动及列队游行,应按个别的规定,庄重得体地进行,并伴以适宜的歌咏。
神圣的静默是庆典的一部分,应在指定的时刻加以遵守。其性质按庆典的不同时刻而有所不同:在忏悔礼及祷词前,是要每人收敛心神;读经或讲道后,是为简扼地默想所听到的圣道;领受共融的圣事后,是让各人能在心中赞美并祈求天主。举行弥撒前,在圣堂、祭衣室(sacristia)、更衣厅(secretario)及四周围保持静默是值得称赞的,好让大家预备心灵,虔诚及合宜地参与圣礼。
三、弥撒的各部分
甲)进堂式(开始礼)(Ritus initiales)
圣道礼仪之前的仪式,包括进堂咏、致候词、忏悔礼、垂怜经、光荣颂和集祷经,具有开端、引导与准备的作用。
开始礼的目的是要帮助共聚一堂的信友形成一个团体,准备自己,妥善地恭听天主之圣言,合宜地举行感恩圣祭。
当有些礼仪依照礼书规则而与弥撒连着举行时,开始礼或被略去,或以特殊方式举行。
进堂咏(Introitus)
会众集合后,主祭联同执事及辅礼人员进堂时,开始唱「进堂咏」。进堂咏的作用是开始圣礼,并促进参礼者间的团结,以及将他们的心灵导入该礼仪时期或庆节的奥迹中,它又同时伴随主祭与辅礼人员的进堂游行。
进堂咏由歌咏团与会众对唱,或唱经员(cantor)与会众对唱,也可只由全体会众,或只由歌咏团歌唱。歌咏可取自《罗马升阶经集》(Graduale Romanum)或《简要升阶经集》(Graduale simplex)中的对经及圣咏,或用适于弥撒该部分、同时适合于该日或该时期的其他圣歌,其歌词应是主教团批准的。
若进堂时不唱「进堂咏」,则由全体信友或当中的几位,或读经员,诵念弥撒经书所提供的对经;否则由主祭本人诵念,他亦可把此对经与开始礼的导言配合在一起。
向祭台致敬及向会众致候(Salutatio)
主祭、执事和辅礼人员到达圣所(presbyterium)时,向祭台深鞠躬致敬。
主祭与执事口亲祭台,表示敬意。主祭斟酌情形,也可向十字架及祭台奉香。
「进堂咏」之后,主祭站在其座位前,与全体会众一起划十字圣号。然后,主祭向共聚一堂的会众致候,宣示主亲临于他们之间。主祭的致候及会众的回应,彰显出教会团聚的奥迹。
向会众致候既毕,主祭或执事、或另一位辅礼人员,可以极简短的词句向信友介绍本日弥撒要义。
忏悔礼(Actus Paenitentialis)
然后,主祭邀请大家行忏悔礼。全体静默片刻后,一起诵念集体悔罪的经文(忏悔词)。主祭以赦罪经文作结束;但这赦罪经文并不具忏悔圣事的实效。
在主日,尤其在复活期内,可举行祝福圣水及洒圣水礼来代替常用的忏悔礼,以纪念圣洗圣事。
垂怜经(Kyrie)
忏悔礼后,开始「垂怜经」,除非「垂怜经」已包括在忏悔礼中。垂怜经是信友向上主的呼号,并祈求上主怜悯,通常由全体会众与歌咏团或唱经员对唱。
垂怜经每句通常重复一次,但因不同语言的性质、曲调的美化、与场合的关系,亦可重复多次。「垂怜经」用于忏悔礼时,可在每句前加一「附加短句」(tropus)。
光荣颂(Gloria)
「光荣颂」是一篇非常古老及备受尊崇的「赞美诗」(hymnus);是在圣神内聚集的教会,藉以光荣并祈求天主圣父和天主的羔羊(基督)。这篇赞美诗的诗句内容不得更改。光荣颂由主祭启唱,或有需要时,由唱经员或歌咏团启唱。这赞美诗由全体会众歌唱,或会众与歌咏团对唱,或只由歌咏团歌唱。若不歌唱,则大家一起诵念,或把会众分成两部分对念。
在主日(将临期、四旬期除外)、节日(solle-mnitas)、庆日(festum)以及其他较隆重的特殊庆典,应唱或念「光荣颂」。
集祷经(Collecta)
然后,主祭邀请会众祈祷;全体与主祭一起先静默片刻,使各人意识到自己站在天主台前,并在心中提出自己的意向。然后主祭诵念这通常称为「集祷经」(collecta)的祷词,此祷词说明所举行之庆典的特性。依照教会古老的传统,这祷词惯常是借着基督,在圣神内,呈于天主圣父的。集祷经用以下提及天主圣三的较长结语作结束:
&若祷词是向圣父祈求的:则念「因祢的圣子(或:以上所求是靠祢的圣子),我们的主耶稣基督,祂和祢及圣神,是唯一天主,永生永王」(Per Dominum nostrum Iesum Christum Filiumtuum, qui tecum vivit et regnat in unitate Spiritus Sancti,Deus, per omnia saecula saeculorum);
&若祷词是向圣父祈求的,但结束时提及圣子:则念「祂和祢及圣神,是唯一天主,永生永王」(Qui tecum vivit et regnat in unitate Spiritus Sancti, Deus, per omnia saecula saeculorum);
&若祷词是向圣子祈求的:则念「祢和圣父及圣神,是唯一天主,永生永王」(Qui vivis et regnas cum Deo Patre in unitate Spiritus Sancti, Deus, per omnia saecula saeculorum);
会众连合于主祭的祈祷,一同高呼:「阿们」(Amen),使之成为自己的祷词。一台弥撒常只念一篇集祷经。
乙)圣道礼仪(Liturgia Verbi)
圣道礼仪的主要部分是由恭读圣经及读经间的歌咏所组成。讲道、信经与信友祷词,则是圣道礼仪的发挥和总结。在恭读圣经、及以讲道阐释读经时,天主向祂的子民讲话,向他们揭示救赎和救恩的奥迹,并提供精神的食粮。基督借着自己的话,亲临于信友之中。会众以静默和歌咏来汲取天主之圣言,并藉信仰宣誓(信经)肯定他们忠于天主之圣言。他们因圣言而获得滋养后,便为整个教会的需要和全世界的得救而诵念信友祷词。
静 默(Silentium)
圣道礼仪应以有助于「默想」的方式来举行。因此,应避免任何有碍收敛心神的仓促方式。圣道礼仪中宜有片刻的静默。这静默要切合参礼团体,让他们在圣神的推动下,汲取天主之圣言,并以祈祷作回应。这些静默时刻,宜于圣道礼仪开始前、第一篇与第二篇读经后,以及在讲道后予以遵守。
读 经(Lectiones biblicae)
恭读圣经,就是为信友提供天主之圣言的筵席,并为他们敞开圣经的宝库。
因此,必须遵循圣经选读的安排,藉以彰显新约、旧约及救恩史的统一性。
以非圣经作品来取代载有天主之圣言的圣经选读和答唱咏是绝对禁止的。
在有会众参与的弥撒中,常应在读经台上读经。
依照传统,读经并不是主礼而是辅礼人员(ministri)的职务。福音通常由执事宣读,若无执事,则由另一位非主礼的司铎宣读;读经员(lector)宣读其他的圣经选读。若无执事,也无其他司铎,则由主祭宣读福音。若无适合的读经员,主祭也兼读其他读经。
每篇读经后,读经者欢呼结束词(profert acclamationem):「上主的圣言」,参礼会众予以回应,藉此对以信德和感恩之情接受的天主之圣言,表示敬意。
恭读福音是圣道礼仪的高峰。礼仪本身教导,应以极大的虔敬恭读福音,好能在多方面显示出它有别于其他读经:被委派去恭读福音的辅礼人员,先请求降福,或以祈祷作准备;信友同时予以欢呼,藉以承认并宣示基督临在向他们讲话,并且肃立聆听;又以特别的仪式,对《福音书》(Evangeliarium)表示恭敬。
答唱咏(Psalmus responsorius)
第一篇读经后有答唱咏,它是圣道礼仪的一部分。答唱咏具有重要的礼仪及牧灵价值,因为它协助人们默想天主之圣言。
答唱咏要与所读的圣经配合,通常应取自《读经集》(Lectionarium)。
答唱咏最好能采用歌唱方式,或至少咏唱会众回答的那部分。圣咏员(psalmista)或唱经员,于读经台或其他适宜的地方领唱圣咏诗节,参礼会众坐下恭听,亦常以答句(responsum)答唱(除非该圣咏是一气呵成,而无需答唱)。为使会众便于答唱,可按礼仪年各时期及圣人类别,选一些答唱咏和答句,作为歌唱答唱咏时之用,以取代每篇读经后所答唱的经文。若不能咏唱圣咏时,则用有助于默想天主之圣言的适当方式来诵念。
若采用歌唱方式,除《读经集》中的答唱咏外,亦可取用《罗马升阶经集》(Graduale Romanum)中的升阶咏(responsorium graduale),或《简要升阶经集》(Graduale Simplex)中的答唱咏(psalmus responsorius)或「阿肋路亚圣咏」(psalmus alleluiaticus),一如这些书中所列出的。
福音前欢呼(Acclamatio ante lectionem Evangelii)
福音前的读经宣读完毕,唱「阿肋路亚」(Alleluia),或依照礼仪时期,按礼规选唱另一圣歌。这项欢呼本身构成一项仪式或行动,参礼会众藉此迎接那位即将在福音中向他们发言的主,并以歌咏宣认他们的信德。大家站立咏唱福音前欢呼,可由歌咏团或唱经员领唱,若有需要,亦可重复咏唱。欢呼词的短句(versus)可由歌咏团或唱经员咏唱。
a)四旬期外,常唱「阿肋路亚」。短句取自《读经集》或《升阶经集》。
b)四旬期内,唱《读经集》列出的另一系列「福音前短句」(versus ante Evangelium)以代替「阿肋路亚」;也可唱《升阶经集》内的其他圣咏或「连唱咏」(tractus)。
福音前只读一篇圣经时:
a)应咏唱「阿肋路亚」的时期:可唱「阿肋路亚圣咏」(psalmus alleluiaticus),或唱答唱咏与「阿肋路亚」及其短句。
b)不许唱「阿肋路亚」的时期:可唱答唱咏及「福音前短句」,或只唱答唱咏。
c)若不唱「阿肋路亚」或「福音前短句」,则可省略之。
除复活节及五旬节(圣神降临主日)的「继抒咏」(sequentia)外,其他继抒咏,可自由选择念或不念。继抒咏在「阿肋路亚」前咏唱。
讲 道(Homilia)
讲道是礼仪的一部分,为滋养信友生活是需要的,应极力推崇。应按所庆祝的奥迹及听众的特殊需要,阐释所读的圣经、弥撒常用经文、或本日弥撒的专用经文。
讲道通常是主祭的职务;他也可委托一位共祭司铎讲道,或斟酌情况,也可委托一位执事讲道,但决不可由一位平信徒讲道。在特殊情况下,因合理原因,也可由在场但未能参与共祭的主教或司铎讲道。
在主日及法定庆节,有会众参与的弥撒中应该讲道,除非有严重理由,不得省略。其他日子,尤其在将临期、四旬期及复活期的平日,以及其他有较多会众到教堂参礼的庆节或庆典,亦极宜讲道。讲道完毕,宜静默片刻。
信仰宣誓(信经)(Professio fidei)
参礼会众于读经及阐释圣经的讲道中,聆听天主的圣言后,一起以「信经」(symbolum)或「宣信」(professio fidei)作出回应。透过这准用的礼仪经文(formula)来宣明信德的规范,是为了在感恩礼中庆祝此伟大的信德奥迹之前,先予以重温并宣认。
主祭和会众于主日和节日,应一同咏唱或诵念信经;在比较隆重的特殊庆典中亦可诵念。
若唱「信经」,由主祭启唱,或有需要时由唱经员或歌咏团启唱;然后全体一起歌唱,或会众与歌咏团轮流对唱。
若不咏唱,则须由全体一起诵念,或把会众分成两部分轮流对念。
信友祷词(Oratio universalis)
在「公祷」(oratio universalis)或称「信友祷词」(oratio fidelium)里,会众以某种方式对那以信德接受了的天主之圣言作响应,并执行他们藉洗礼领受的司祭职务,为众人的得救向天主呈上祈祷。在有会众参与的弥撒中,通常宜有信友祷词,一同为圣教会、为执政者、为有各种急需的人,并为全世界、全人类的得救,同声祈祷。
祈祷意向的顺序通常是:
a)为教会的需要;
b)为政府,为全世界的得救;
c)为遭受各种困难的人;
d)为地方团体。
然而,在某些特殊庆典中,如坚振、婚礼、殡葬礼仪等,宜有更切合特殊情况的祈祷意向。
主祭在自己的座位领导念信友祷词,他以简短的劝言邀请信友祈祷,并以祈祷文(oratio)结束信友祷词。
所提出的祈祷意向,应适度有节、言词简洁、既自由又审慎,能表达出整个团体的需要。
祈祷意向在读经台或在其他合适的位置,由执事、唱经员、读经员或另一位信友诵念或诵唱。
会众站立,于每端祈祷意向后,以共同的答句,或以静默的心祷,表达出自己的祈求。
丙)感恩(圣祭)礼仪(Liturgia eucharistica)
基督在最后晚餐中制定了逾越节的「祭献」(sacrificium)与「圣筵」(convivium),藉此使十字架上的祭献得以在教会内继续临现,因主祭是代表主基督,举行主基督亲自所举行的,并传授给门徒们,为纪念祂而举行的(祭宴)。
基督拿起面饼和爵杯,感谢了,并分给祂的门徒说:「你们大家拿去吃&&喝;这就是我的身体&&这一杯就是我的血;你们要这样做,来纪念我。」因此教会按照基督所说和所做的,安排了整个感恩礼仪。即:
a)预备礼品:将饼和搀合了水的酒送上祭台,这就是基督拿在手中的物品。
b)感恩经:在感恩经中,为整个救恩大业感谢天主,并使礼品成为基督的圣体圣血。
c)擘饼及共融礼(领圣体圣血):藉擘饼及共融礼,信友虽多,但都从同一个饼领受主的体,并由同一个杯领受主的血,宗徒们就是以这同一方式从基督手中领受的。
预备礼品(Praeparatio donorum)
在感恩(圣祭)礼仪开始,把即将成为基督圣体圣血的礼品送上祭台。
首先,准备祭台。这祭台是主的餐桌,是整个感恩礼仪的中心。将圣体布(corporale九折布)、圣爵布(purificatorium)、弥撒经书(Missale)及圣爵放置在祭台上(除非圣爵是在祭器桌abacus上准备)。
然后送上礼品:最好由信友献上饼和酒,并由主祭或执事于适宜的位置接受,然后送到祭台上。虽然信友不再像往昔一样,献上自己为庆典带来的饼酒,但这呈献礼品的仪式,仍具有同样意义和精神价值。
此刻也可以接受或收集信友为济贫,或为教会所带来的献仪和其他礼物;但不可将它们放在祭台上,而应置于其他适宜的地方。
呈送礼品列队游行时唱奉献咏,至少唱至礼品放在祭台上为止。其歌唱方式与进堂咏同。奉献咏常可在整个准备礼品的同时咏唱,即使无礼品游行时亦然。
主祭把饼酒置于祭台上,同时念指定的经文;主祭可向置于祭台上的礼品奉香,然后向十字架和祭台奉香,表示教会的献礼和祈祷犹如馨香,上升到天主台前。其后,主祭基于他的圣职,而会众也基于由圣洗所获得的身分,可接受执事或其他辅礼人员奉香。
然后,主祭在祭台旁洗手,以表达他洁净内心的愿望。
献礼经(Oratio super oblata)
把礼品安放好,并完成相关的礼节后,主祭便邀请信友与他一同祈祷,并以「献礼经」结束预备礼品仪式,并准备念「感恩经」。
弥撒中只念一篇献礼经。献礼经以短式「结语」结束:
&「因主耶稣基督之名,求祢俯听我们的祈祷」,或:「以上所求是靠我们的主基督」(Per Christum Dominum nostrum);
&若在结束时提及圣子:则念「祂是天主,永生永王」(Qui vivit et regnat in saecula saecu- lorum)。
会众连合于主祭的祈祷,一起欢呼「阿们」,使之成为自己的祈祷。
感恩经(Prex eucharistica)
现在开始整个感恩祭的中心与高峰,即「感恩经」(Prex eucharistica)。这是感谢与祝圣的经文。主祭邀请会众举心向上,祈求和感谢天主,并请他们与自己联合祈祷。主祭是以整个团体的名义,经由耶稣基督,在圣神内,向天父祈求。感恩经的意义,是要整个信友团体,偕同基督,颂扬天主的伟大工程,并奉献圣祭。感恩经要求会众以恭敬及肃静的态度聆听。
感恩经由下列基本要素所组成:
a)感谢(gratiarum actio):尤其表达于「颂谢词」(praefatio)内。主祭以全体神圣子民的名义,为整个救恩工程,或依照不同日子、礼节或时期为庆祝救恩工程的某一特殊层面,而赞颂并感谢天主圣父。
b)欢呼(acclamatio):整个信友团体,联合天上神圣,同声咏唱:「圣、圣、圣」。这欢呼歌构成感恩经的一部分,应由全体会众偕同主祭齐声咏唱。
c)呼求圣神(epiclesis):这是教会的特别祈祷文,祈求天主赐以圣神的德能,圣化人类所献上的礼品,使之成为基督的圣体圣血,并使这无玷的祭品,为我们领受的人,成为救恩的泉源。
d)建立圣事(祭)的叙述及祝圣饼酒(narratio institutionis et consecratio):藉基督的言语和行动,举行基督在最后晚餐中所制定的祭献,祂当时就是藉饼酒的形体,奉献了自己的体血,并交给宗徒们吃喝,而且命令他们要不断举行这项奥迹。
e)纪念(anamnesis):教会为履行主基督藉宗徒传下来的命令,藉此经文纪念基督,特别纪念祂的神圣苦难,及祂光荣的复活与升天。
f)奉献(oblatio):教会──特别是此时此地集会的信友团体,在纪念主的时候,藉此奉献,在圣神内,将这无玷的牺牲献于天主父。教会的意愿是要信友不但奉献此无玷的牺牲,而且学习自我奉献,如此,经由中保基督,与天主日渐契合,并彼此团结一致,最后使天主成为万有中的万有。
g)转求(intercessiones):藉此显示出,感恩祭礼是联合天上和人间的整个教会而举行的,而且这祭品也是为了教会,及其全体成员&&生者及亡者而奉献的,因为他们都是蒙召来分享藉基督的体血而获得的救赎与救恩。
h)结语的圣三颂(光荣颂doxologia finalis):是光荣天主的表达;会众欢呼「阿们」,予以认同和总结。
共融礼(领圣体礼)(Ritus Communionis)
弥撒圣祭既是逾越圣筵,便应遵照主的命令,让准备妥当的信友,领受主的体血,作为精神的食粮。擘饼和其他预备的礼节,都是为了直接引导信友领受共融的圣事。
天主经(Oratio dominica)
我们在天主经中祈求日用的食粮,这对信友而言,尤指基督圣体。我们也求主宽免罪过,为能以真正圣洁的心灵领受那圣洁者。主祭邀请众信友祈祷,信友与他一起念天主经。然后主祭一人继续念「附祷经」(embolismus),会众则以赞颂词作结束。附祷经是把天主经的最后一项祈求加以发挥,为全体信友祈求脱免凶恶的权势。
应咏唱或高声诵念:天主经前的邀请句、天主经、天主经后的「附祷经」,以及信友的赞颂词。
平安礼(Ritus pacis)
接着是「平安礼」,教会藉此为自己及普世人类祝祷和平与团结,而信友在藉领圣事共融之前,也以此礼表达教会内的共融和相亲相爱。
有关平安礼的举行方式,应由主教团依照当地传统习惯而制定。但各人宜只向自己身旁的人,恭谨地(sobrie)行平安礼。
擘 饼(Fractio panis)
主祭擘开祝谢过的饼,如有需要,可由执事或共祭司铎协助。基督在最后晚餐中擘饼的行动,成为宗徒时代整个感恩祭的名称。这仪式显示,信友虽多,却因领受同一个生命之粮,即为拯救世人死而复活的基督,而成为一体(格前10:17)。擘饼礼于平安礼后开始,宜庄重行之,勿作不必要的延长,也不可视为不重要。此礼只由主祭或执事行之。
主祭将一小分圣体放入圣爵内,为表示在救赎工程中主的体血的合一,亦即耶稣基督生活及光荣之身体的合一。「羔羊颂」(Agnus Dei)由歌咏团或唱经员领唱,而会众则答唱,否则,应高声诵念。
羔羊颂是为伴随擘饼礼而唱的,因此有需要时可重复多次,直至擘饼礼完成为止;最后一句常以「求祢赐给我们平安」结束。
共 融(领圣体)(Communio)
主祭默念祈祷文,自作准备,为能有实益地领受基督的圣体圣血。信友也同样静默祈祷,善作准备。
然后主祭面向信友,在圣盘或圣爵上举起圣体,向信友显示,邀请他们来赴基督的圣筵,并与他们同念所指定的福音中的话语,以激发谦虚之情。
信友最好能如同主祭应做的,领受该弥撒中所祝圣的圣体,并在礼规容许的情况下,兼领圣血。这样,藉由兼领圣体圣血的标记,来领受共融的圣事,亦更能显示出是在参与当时举行的圣祭。
主祭领受圣事时,开始唱领主咏。信友借着同声歌唱,表达他们心神的合一,内心的喜悦,并更能显示出列队前去领受感恩(圣体)圣事的「团体」性。信友领受圣事时,继续唱领主咏。领主后,若还唱其他歌咏,则领主咏适可而止。
应注意让歌咏员也能方便地去领圣事。
领主咏可选用《罗马升阶经集》(Graduale Romanum)内的对经及其圣咏,或只唱对经;也可选用《简要升阶经集》(Graduale simplex)内的对经及其圣咏;或选用主教团批准的其他合适圣歌。可由歌咏团独唱,也可由歌咏团或唱经员与会众同唱。
若不唱领主咏,则由信友全体或当中几位,或由读经员,诵念《弥撒经书》所提供的对经。否则,主祭在领主后,给信友分送共融的圣事前,诵念领主咏。
分送共融的圣事后,主祭斟酌情形,与信友一同默祷片刻。若愿意,全体也可一起歌唱圣咏、赞美诗或圣歌。
主祭念领圣体后经(Oratio post Communionem)祈求由所举行的奥迹得到实效,如此完成天主子民的祈祷,并结束整个共融礼。
弥撒中只念一篇领圣体后经。领圣体后经的「结语」较短:
&若祷词指向圣父:则念「因主耶稣基督之名,求祢俯听我们的祈祷」,或:「以上所求是靠我们的主基督」(per Christum Dominum nostrum );
&若祷词指向圣父,但在结束时提及圣子:则念「祂是天主,永生永王」(qui vivit et regnat in saecula saeculorum);
&若祷词指向圣子:则念「祢是天主,永生永王」(qui vivis et regnas in saecula saeculorum)。会众一同欢呼:「阿们」,使之成为自己的祈祷。
丁)礼成式(Ritus conclusionis)
礼成式包括:
a)(若有需要)简短报告事项;
b)主祭的致候和祝福;在某些日子或庆典,可采用「为信友祝祷」(oratio super populum)或其他「隆重祝福礼」(formula benedictionis sollemnis)。
c)执事或主祭遣散会众,使每个人怀着赞美、颂谢天主之情离去,以从事善工。
d)主祭和执事亲吻祭台,然后主祭、执事和其他辅礼人员一起向祭台行深鞠躬礼。
&前一则: 后一则:
版权与免责声明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传真、邮寄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本网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一旦刊登,版权虽属本网,但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为转载的内容,为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 5、本网无商业目的,若我们上传的资料侵犯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撤下。延伸阅读
2011 Catholic Church in China
备案号:京ICP备号-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跳舞的线远古版大教堂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