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兄弟还是华为p10竞争对手是谁

双品牌:兄弟还是对手?
&&欢迎回来
双品牌:兄弟还是对手?
双品牌差异化竞争看似简单,实际操作中并非易事。同一集团,不同品牌、定位相近的两个产品,想要避免市场上的内耗,实现相得益彰相辅相成,着实是一个难题。 采用“一个集团、两个品牌、共用平台”战略的汽车企业不在少数,从标致/雪铁龙到现代/起亚,从大众/奥迪到丰田/雷克萨斯,甚至国内的上汽集团也开始营造荣威/名爵的双品牌布局。 双品牌共平台布局的优势很明显,节省研发生产费用、挤占竞争对手空间、分散市场风险、彼此相得益彰……采用这种布局的上述跨国企业,规模最小的标致雪铁龙也在全球车企排名第6。毫无疑问,采用双品牌甚至多品牌,正是企业做强做大的捷径。 但双品牌并不等于双保险,一旦布局失误,则难免左右互搏,互相倾轧。就像坐跷跷板,此消方能彼长。 值得警醒的是,类似迹象已经在国内出现端倪。就在C4/307之前,PSA集团内另一对共用平台、不同品牌的车型C2/206表现不尽如人意。2008年上半年,C2和206加在一起的销量不足1.5万辆,而它们的竞争对手Polo一款就超过4.6万辆。PSA集团所期望的1+1>2的双品牌意图初期落空。 双品牌尝试中出现的“竞争>合作”问题不仅困扰着后续的307/C4组合,在另一个跨国企业现代/起亚集团中更是表现得有过之无不及。 从低端的雅绅特/锐欧组合到中级车索纳塔/远舰,再到SUV车型途胜/狮跑,现代企业在国内的每一对车型都是相生相克,令韩国人沮丧的是,原本设计是相互扶持,共同做大市场的双品牌,在中国市场却彼此成为最大的竞争对手。 从设计之初来看,一个集团内,两个品牌应该是相互补充、互不干扰状态下的产品交叉竞争关系。但两个品牌车型如果在同一市场的相互竞争如同内部争斗,大家不能合力对外,结果只能是两败俱伤。 “你可以说标致和雪铁龙是一家,也可以说不是一家,这正是PSA一个集团两个品牌的策略,在市场上它们是两个完全独立的品牌,某种意义上互为竞争对手,有不同的销售网络,不同的商务运作,不同的产品,但它们确实又是一家,这体现在对整个市场的战略规划上面。”雪铁龙中国商务部的一位人士告诉记者。 “双品牌战略的核心是错位竞争。”资深车评人钟师认为。错位竞争能够在市场上收获双份回报,但这取决于双品牌在市场定位上存在差异,并能够涵盖两种不同取向的市场需求。” 此外,即使双品牌能够实现差异化特征,其所在的市场还必须能够满足差异化特质所能够承载的市场容量。对相互竞争的双品牌汽车而言,要使其涵盖的市场需求都有一定规模,却并不是在每一个市场都能实现的。 实际上,无论是标致/雪铁龙所在的法国市场,还是现代/起亚所依托的韩国市场,由于市场竞争充分,市场需求取向千差万别,培育了差异化品牌特征的土壤。更由于这两对品牌在合并前都是独立存在的品牌,分别是由现代兼并起亚,标致兼并雪铁龙形成的双品牌格局,因此从历史、文化、消费传统而言,实现双品牌差异化竞争并不是难题。 但对中国这样一个刚刚迈入汽车社会的成长中市场而言,市场需求的多样化固然存在,但这种多样化的水平是有限的。 更多的情况是,不同的市场需求中会有一种需求一枝独大,压倒其他消费取向,形成市场效应。这是不成熟市场的典型特征,即市场消费的随机性。这样一来,看似完备的市场布局,却面临着失去重心的危险。这就使得错位竞争的双品牌战略与国际市场上比起来,效果会大打折扣。 反观大众/奥迪,丰田/雷克萨斯集团,它们的情形又不相同,由于各自定位突出,品牌特点鲜明,形成高低搭配、错落有致的战略格局,即使是在中国,消费者也可以有效区分双品牌的品牌内涵。与此相比,标致/雪铁龙与现代/起亚模糊的定位差别、相近的产品特质则让消费者难以适从。 但知易行难,双品牌差异化竞争看似简单,实际操作中并非易事。同一集团,不同品牌、定位相近的两个产品,想要避免市场上的内耗,实现相得益彰相辅相成,着实是一个难题。差异化趋同& PSA失意PSA决定在中国再赌一把。 尽管之前它所采用的“一个集团、两个品牌、共用平台”的发展战略在法国取得了成功,但自从将其移植到中国后,却迟迟没有开花结果。雪铁龙C2和标致206这对卵生组合非但没有形成双保险,却彼此成为对方的桎梏。 这一次,PSA不再遮遮掩掩,不但先期将标致307的两厢车型引入中国,随后不久又把雪铁龙C4一并拿来,将这对定位类似、风格趋同的两厢紧凑型车原汁原味地展现给中国消费者。这一次,意志更坚决的PSA又将收获怎样的惊喜或失望?“双保险”失效
“在推动PSA走向全球发展历程中,双品牌战略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现在标致雪铁龙在中国采取了同样的战略,我们对前景是看好的。”在C4上市后,雪铁龙中国公司商务部的有关人士这样评述。 PSA在全球推行的“双品牌、共平台”策略,由其前任总裁佛尔兹首创,现任总裁斯特雷夫继承并完善发展。在PSA旗下,从紧凑型车标致206和雪铁龙C2,到经济型轿车标致308和雪铁龙C4,直到高档车标致407和雪铁龙C5,都是双品牌战略的典型模式。 这种布局,曾经引起广泛争议:无论是标致还是雪铁龙,二者定位基本重合,彼此之间还存在一定竞争。二者是优势叠加,还是此消彼长? “一般观点认为,自己跟自己的品牌竞争,容易形成内伤,其实并不尽然。如果两个品牌经营得好,尤其是将细分市场规划好的话,这两个品牌互补的效果要远远大于竞争的力量,可以使企业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一位业内人士说。按照PSA官方此前对双品牌的定位区分,雪铁龙趋于运动、时尚,标致更加典雅、传统,由此形成的双品[FS:PAGE]牌战略互为补充,相辅相成。往更远处追溯,PSA双品牌的形成,很大部分是历史造成的。 1976年,标致汽车公司兼并雪铁龙后,将公司架构变成了标致雪铁龙,即PSA。集团自成立后,就实行了“一个集团、两个品牌”和“共用平台”战略,并取得了极大成功,从而在跨国汽车集团中独树一帜。从1998年至2002年,PSA对旗下标致雪铁龙品牌进行梳理,双品牌特点更加鲜明,PSA也进入快速发展期,5年间产销增长55%,成为欧洲排名第2、世界排名第6的跨国汽车集团。 国内消费者对PSA双品牌的初体验来得更晚一些,直到2006年雪铁龙C2上市后,与标致206的双生关系自此形成。但遗憾的是,由于此C2非彼C2,在引入中国后,雪铁龙对C2做了适应性改进,致使这对双子座车型除了品牌标识和车身外形不一样外,定位、卖点都非常类似。二者的联系早已远远超出PSA“共平台”的内涵。 虽然PSA此前在国内已经形成标致307、雪铁龙凯旋这样的双品牌组合,但由于二者定位不同,各自为战,没有形成PSA所期望的双品牌效果。但另一面,由于彼此距离甚远,也避免出现了相互倾轧、彼此争抢市场的恶果。 引入206/C2组合, PSA的意图是,像它在法国那样,形成双品牌协作共同御敌,再次实现1+1>2的设想。但结果却大相径庭,惨淡的销售结果地给PSA浇了一盆冷水。2008年上半年,206/C2组合非但没有超过它的老对手大众Polo,就连该级别车型的前3都没有进入。事后看来,PSA的双品牌战略并没有错,错只错在当初C2引入中国时发生了变形,导致206和C2的边界变得模糊,性格、定位趋同的两款车型共同拼抢同样的客户和市场,相互间的侵蚀和消耗也就并不意外。再试双品牌
第一次双品牌尝试的失败让PSA认识到,为了国产化改款而损失各自品牌的不同内涵,导致车型趋同相互牵制的结局实在是得不偿失。差强人意的凯旋和此后并不成功的C2为雪铁龙的中国化改型蒙上了阴影,所谓的国产化适应性改造并不总是能够取得成功。一位业内人士认为,今后全球化的趋势决定了中国需要与国际车坛接轨,差异化将越来越小,消费者更加喜爱原汁原味的车型,所谓专有的中国车型必要性不是很大。 PSA原先的产品引进策略却并不如此,三厢307、C4拉长后的凯旋以及206版C2,都是在原版车型上做出加减后的中国车型,虽然迎合了一部分市场需要,但失去原汁原味味道后的变型车却受到不少消费者质疑,更重要的是,这彻底打乱了PSA原先双品牌所强调的差异化布局和产品特征。 也许正是悟出了这个道理,PSA在中国的产品策略进行了调整,原汁原味成了新的产品特点。2008年年初,在经历近4年不断指责之后,两厢307终于在千呼万唤中出炉。 就在日前,与标致307出自同一平台的雪铁龙C4世嘉再次启动了PSA双品牌、同平台的征程。要通过双品牌战略续写辉煌,就必须做到,首先是努力让不同品牌的汽车从外观上看完全不一样,在这点上,雪铁龙C4和标致307在外观上就很不同。 C4世嘉问世,与标致307在中级车市场上形成了兄弟相争的态势。这也一直是PSA在国际市场上的一贯打法,C4与标致307的较量将成为真正贯彻和检验PSA双品牌战略意图的首对车型。C4和307联袂出击,表明PSA对标致206和雪铁龙C2此前的失利并不甘心。行销法国的“双品牌、共平台”策略为何到了中国就成了淮南之橘?一个很大原因就在于,来中国变了味后的C2改变原先双品牌的差异化特征,这正是犯了双品牌的大忌,兄弟阋于墙,看起来也就在所难免。 双品牌战略是PSA的企业特色,更是重要的市场战略,有效性实际上已经被PSA在全球市场上的业绩所证明。尽管307上市已经超过5年,但时至去年退市前夕,307在全球市场销量仍然同比明显上扬,而今年上半年,C4也同时保持着超过3%的增幅。从标致307和雪铁龙C4身上可以看出PSA良好的双品牌差异化布局,标致307偏重家用,雪铁龙C4偏重运动,两者市场定位和目标人群都有所错位,在相互竞争的同时,又相互补充,满足不同需求取向,从而涵盖整个市场区间。正是基于这种互补的错位竞争关系,C4和307才能在市场中分得各自的一杯羹而相互并不干扰。新品策略待考
保持双品牌产品的本来面貌,即使在向其他市场的移植过程中,避免破坏二者的差异化特征,是双品牌布局成功的必要前提。但这还不够,此前PSA在华双品牌战略失意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国产化产品上没有与时俱进。 在产品的全球同步化方面,日系企业值得借鉴,从一汽丰田卡罗拉到东风日产新天籁,基本都是同步甚至早于其他地区市场引入中国,这一方面是企业顺应中国汽车消费升级的需要,更是企业看重中国市场的表现。 相比之下,无论是PSA在中国目前主打的标致307还是206,在欧洲都已属淘汰产品,欧洲已经早早推出换代308和207。国内消费者对新产品的呼声也一直很高,但是PSA一直不同意引入新款产品,并声称成本过高是阻碍新产品引入的主因。但从日系车厂和其他公司的新品上市案例来看,这显然是推脱之辞。 双品牌的魅力在于差异化下的协同作战,如果不能保证产品常变常新,保持国际步伐推陈出新,让市场有新鲜感和吸引力,那么差异化便无从谈起,双品牌也就失去了发展的根基。现代起亚 攘外需先安内伊兰特与赛拉图,途胜与狮跑,索纳塔与远舰……在一个不太了解汽车的人看来,它们正是旗鼓相当的竞争对手,很难想像它们所代表的现代和企业品牌同属一个公司──韩国现代汽车集团。实际上,从它进入中国开始,现代汽车就不断面临着左右互搏的困扰。 这也难怪,现代、起亚在10年前还是花开两枝,两家企业不仅毫无关系,甚至产品针锋相对,只是在亚洲金融危机的打[FS:PAGE]击下,起亚汽车这个韩国资格最老的汽车公司,迫于无奈不得不“下嫁”现代汽车。时至今日,在韩国现代/起亚总部,历史形成的现代派和起亚派还会暗中较劲,互不服气。 当然,必须承认整合后的现代汽车集团相当成功。按照现代汽车董事长郑梦九的规划,现代品牌车型整体设计趋于保守,稳重而成熟;起亚品牌车型则把潜在购车者锁定为年轻、动感、激情的时尚人群。 凭借现代和起亚双品牌的互补优势,现代集团在韩国本土市场占有率超过70%,占据绝对垄断优势。而在进入美国市场20年后,现代起亚将它在美国市场占有率提高到了6.6%,这是1985年韩国现代汽车进入美国以来创造的最好成绩。 在进入中国后,同其他多品牌汽车集团面临的难题一样,现代也面临着如何整合资源、协同发力的问题。但是令人遗憾的是,现代和起亚在中国更多表现出的是一种竞争关系,除了在产品层面,伊兰特与赛拉图、途胜与狮跑、索纳塔与远舰这些车型共用平台之外,双品牌在营销和市场策略上并无任何联系。不仅如此,在品牌传播、产品宣传和消费者定位上,双方互相把对方当做自己最大的竞争对手,完全形同陌路人。同质化之忧
对于诸多采用双品牌的汽车企业来说,一大初衷就是摊低研发成本,共用平台。在这方面,现代起亚还是做得颇为成功,甚至有些专制,无论是在中国还是美国,现代起亚和为它配套的供应商都有着鲜明的韩国色彩,采购、物流都采用固定的韩国伙伴,这一方面降低了经营风险和成本,成为韩系车迅速获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但另一方面,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直接留下了反应速度偏慢和成本控制难降的弊端。 尽管现代企业已经成为闻名世界的大企业集团,但不可否认的是,相比通用、大众、丰田等老牌厂家,现代企业还是有差距。这首先反映在现代企业的产品线上,由于研发实力、资金背景等相对有限,导致现代起亚捉襟见肘,难以撑起庞大的产品线。 即使现代起亚在华分成了不同的产品组合,但由于二者在定位、性能和品牌文化上都过于相近,同出一个平台的伊兰特与赛拉图、锐欧与雅绅特、远舰与索纳塔也都是唇亡齿寒的关系,消费者难以体会其中的差别,往往会将二者视为直接竞争对手,双品牌战略很容易沦为一种恶性循环,无奈出现1+1&2的局面。 据说,现代起亚在华初期曾经为现代和起亚制定不同的发展方向,现代主推中高端轿车,而起亚主推经济型轿车。但随着起亚品牌的中高级轿车远舰上市之后,所谓分工荡然无存。有经销店人士曾经直言不讳地告诉记者,现代和起亚除了商标、售价和配置不一样外,其他完全一样。就连企业员工也这么认为,普通消费者更难以分辨二者的区别。 由于历史原因,现代和起亚双品牌采用的是并行结构,品牌特性相近,目标客户趋同,很难分清各自特点。此外,这种并行的品牌序列带来的一大问题是,难以形成大众/奥迪、丰田/雷克萨斯那样的高低搭配、错落有致、上下通吃的格局。双品牌同质化竞争,自然内耗大于共同御敌。定位之困
除了难以梳理的内部关系,摆在现代/起亚面前的一个共同难题是,如何将它在中国的品牌定位。与它在韩国一家独大,双品牌垄断市场不同的是,现代/起亚在中国面对的可谓是全世界最激烈的竞争。 下至雅绅特/锐欧,上至雅科仕/劳恩斯,现代起亚在国内每个细分市场都面临强劲对手,特别是在曾经占据领先地位的经济型轿车市场,国内自主品牌在逐步壮大,其无论在车型还是价格上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它们已经追近甚至赶超了以现代起亚为代表的韩系车的优势。 让现代起亚一直耿耿于怀的是,它在中国始终难以撬开中高级及以上级别车型市场的大门。实际上,无论是索纳塔还是远舰,车型技术丝毫不落后同级对手,在美国也取得不错的销售成绩,但由于品牌美誉度和影响力偏弱,现代起亚在这个领域一直难有起色。 前有其他强势品牌挤压,后有国内自主品牌追击。再加上双品牌间若隐若现的同门竞争关系,现代起亚在中国面临的多重压力一时难能缓解。整合之患
抛却品牌本身的同质化倾向不谈,现代起亚各自在华的合资企业也没有形成合力,导致二者渐行渐远。由于合作伙伴分属不同利益集团,合资双方之间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关系,双方的分歧远远大于共同利益,也就不太可能形成合作。 实际上,现代和起亚在华发展非但没有协同合力共同发展,反而屡屡出现相互拆台的迹象。2004年,就在起亚品牌中高级轿车远舰下线前一周,与它同平台的现代品牌汽车索纳塔整体降价10%。以至于远舰上市仅一个月就大幅降价近4万元,这种反常的情况在中国汽车市场实属罕见。据悉,现代索纳塔降价之前,曾经知会起亚方。但由于起亚韩方人员主导远舰价格,依然坚持高价入市,结果大败而归。 谁也没有想到,远舰首先受到的是来自同胞兄弟的打击,媒体和消费者此后也就专门将二者作为对比──不是合作伙伴,而是竞争对手。 记者曾经从一位北京现代汽车人士处获知,北京现代曾出于节省成本的考虑,有意向与起亚同享研发和零部件等平台,但出于自身利益和扩大市场的考虑,这个建议并没有被韩方人员采纳。目前现代与起亚在产品研发和零部件供应等各方面已经分开,双方使用独立的发动机供应商和物流供应体系。对于一个连零部件供应和物流配送都难以共享的双品牌而言,合力已经成为奢望。业内人士评析,在华发展的现代起亚“双品牌”格局早已是名不符实,两个品牌车型在同一市场的相互竞争竟然远大于相互协作,如果长此以往,现代汽车集团很可能面临双品牌割裂、两败俱伤的窘境。 还好,韩国总部方面已经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在全球范围内对[FS:PAGE]双品牌进行了更细致的梳理和划分。二者的定位和品牌内涵开始清晰。现代的品牌口号为“Drive your way”,起亚汽车的品牌口号为“The power to surprise”,按照现代集团中国的解释,现代品牌更加自信时尚,起亚品牌更加年轻动感。虽然现代和起亚不是“结发夫妻”,但既然已经走到了一个屋檐下,如何降低内耗、一致对外才是发展的根本,这也是双品牌双赢的关键。(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摘编。《汽车人》杂志& 电话010-)当前位置:
是兄弟还是对手丰田雷凌上市报价竞争丰田卡罗拉
  哈喽大家好,今天编辑为大家带来的是两款新车型,丰田雷凌和丰田
指导价:10.78-17.58万
变速箱:无级,手动,无级
发动机:1.2T,1.6L,1.8L
别:紧凑型车
,在本届上海车展上,这两款车都发布了中期改款的新样式车型。不过毕竟不是大改款,所以能看见的改变只在前脸出现。所以,此次“微整形”手术是否成功?让我们来对比一下这对本来就在很多环节几乎一样的“孪生”兄弟。
<li data-value="2款 1.2T CVT GL-i真皮特别版
请选择澳门安徽北京重庆福建广西贵州甘肃广东海南湖南湖北河南河北黑龙江江西吉林江苏辽宁宁夏内蒙古青海上海陕西山西山东四川台湾天津新疆西藏香港云南浙江
丰田 豪礼相送
请选择澳门安徽北京重庆福建广西贵州甘肃广东海南湖南湖北河南河北黑龙江江西吉林江苏辽宁宁夏内蒙古青海上海陕西山西山东四川台湾天津新疆西藏香港云南浙江
内容或广告合作
  丰田雷凌和丰田
指导价:10.78-17.58万
变速箱:无级,手动,无级
发动机:1.2T,1.6L,1.8L
别:紧凑型车
都是中期改款车型,所以两款车整体造型并没有发生太大变化,新车主要在细节上进行了很多调整,雷凌的格栅变为六边形,
指导价:10.78-17.58万
变速箱:无级,手动,无级
发动机:1.2T,1.6L,1.8L
别:紧凑型车
也同样在格栅处做了新的改变,两款车都比现款在售车型在外观上更显年轻化,尤其是雷凌的样式,更加接近年青人的审美。
商务合作:
平台提供网络广告、网络公关、内容合作、互动营销、数据库行销、经销商合作等多项服务,如有相关需求,可联系QQ:
全网底价, 0
更有机会赢取 iphone7
,名额有限
意向车型:
2017款 1.2T CVT GL-i真皮特别版
2017款 1.2T 手动GL-i真皮特别版
2017款 1.8L CVT至高版
2017款 1.8L CVT GLX-i
2017款 1.2T CVT GLX-i
2017款 1.2T 手动GLX-i
2017款 1.2T CVT GL-i真皮版
2017款 1.2T 手动GL-i真皮版
2017款 1.2T CVT GL-i
2017款 1.2T 手动GL-i
2017款 1.2T CVT GL
2017款 1.2T 手动GL
2017款 1.6L CVT GL
2017款 1.6L 手动GL
2016款 双擎 1.8L CVT领先版
2016款 1.6L CVT GL-i炫酷版(停售)
2016款 1.6L 手动GL-i炫酷版(停售)
2016款 双擎 1.8L CVT旗舰版
2016款 双擎 1.8L CVT精英版
2016款 双擎 1.8L CVT先锋版
2016款 双擎 1.8L CVT豪华版
2014款 1.8L CVT至高版(停售)
2014款 1.8L CVT GLX-i(停售)
2014款 1.8L 手动GLX-i(停售)
2014款 1.6L CVT GLX-i导航版(停售)
2014款 1.6L CVT GLX-i(停售)
2014款 1.6L 手动GLX-i(停售)
2014款 1.6L CVT GL-i真皮版(停售)
2014款 1.6L 手动GL-i真皮版(停售)
2014款 1.6L CVT GL-i(停售)
2014款 1.6L 手动GL-i(停售)
2014款 1.6L CVT GL(停售)
2014款 1.6L 手动GL(停售)
2013款 特装版 1.8L 手动至酷版GL-i(停售)
2013款 特装版 1.6L 自动炫酷型GL(停售)
2013款 特装版 1.6L 手动炫酷型GL(停售)
2013款 特装版 1.6L 手动至酷型GL(停售)
2013款 特装版 1.8L CVT至酷版GL-i(停售)
2013款 特装版 1.6L 自动至酷型GL(停售)
2012款 炫装版 1.8L CVT GL-i(停售)
2012款 炫装版 1.8L 手动GL-i(停售)
2012款 炫装版 1.6L 自动GL(停售)
2012款 炫装版 1.6L 手动GL(停售)
2011款 1.8L CVT GL-i纪念版(停售)
2011款 1.8L 手动GL-i纪念版(停售)
2011款 纪念版 1.6L 自动GL(停售)
2011款 纪念版 1.6L 手动GL(停售)
2011款 1.6L 自动GL天窗版(停售)
2011款 1.6L 手动GL天窗版(停售)
2011款 2.0L CVT GLX导航版(停售)
2011款 2.0L CVT GLX(停售)
2011款 2.0L 手动GLX(停售)
2011款 1.8L CVT GLX-S导航版(停售)
2011款 1.8L CVT GLX-S(停售)
2011款 1.8L 手动GLX-S(停售)
2011款 1.8L CVT GLX-i导航版(停售)
2011款 1.8L CVT GLX-i(停售)
2011款 1.8L 手动GLX-i(停售)
2011款 1.8L CVT GL-S(停售)
2011款 1.8L 手动GL-S(停售)
2011款 1.8L 手动GL-i(停售)
2011款 1.6L 自动GL(停售)
2011款 1.6L 手动GL(停售)
2011款 1.8L CVT GL-i(停售)
2009款 1.6L 手动GL天窗特别版(停售)
2009款 1.6L 自动GL天窗特别版(停售)
2009款 1.8L 自动GLX-i特别纪念版(停售)
2009款 1.8L 手动GLX-i特别纪念版(停售)
2008款 1.8L 自动GLX-i特别纪念版(停售)
2008款 1.8L 手动GLX-i特别纪念版(停售)
2008款 1.8L 自动GL-i天窗特别版(停售)
2008款 1.8L 手动GL-i天窗特别版(停售)
2008款 运动版 1.8L 自动GLX-S NAVI(停售)
2008款 运动版 1.8L 自动GLX-S(停售)
2008款 运动版 1.8L 手动GLX-S(停售)
2008款 运动版 1.8L 自动GL-S(停售)
2008款 运动版 1.8L 手动GL-S(停售)
2007款 1.8L 自动GL-i(停售)
2007款 1.8L 手动GL-i(停售)
2007款 1.8L 自动GLX-i(停售)
2007款 1.6L 手动GL(停售)
2007款 1.6L 自动GL(停售)
2007款 1.8L 手动GLX-i(停售)
2007款 1.8L 自动PREMIUM(停售)
姓&&&&&&&名:
提车城市:
手&&&&&&&机:
卡罗拉作为丰田的全球车型,一直保持优异的成绩。近日,乘联会公布了2017年2月的销售数据,中国汽车市场狭义乘用车销量144.8万辆,同比增长9.3%。(下图是2月轿车榜前20强)特别提示:由于统计口径的不同,乘联会的数据会少于厂家公布的数据,因为厂家统计的是出厂量,而乘联会统计的是终端销量。好了跟小编一起来了解了解吧。
近日,国外的媒体第一次曝光了一组全新卡罗拉的谍照,据了解,全新卡罗拉将采用丰田的TNGA(丰田全球模块化)平台进行打造,另外,诞生于该平台的车型还有新一代普锐斯和C-HR等车型。
日前,小编从海外媒体获得一组新一代卡罗拉谍照,具体外观还不得而知,但目前可知的是新款车型将会采用丰田的TNGA平台进行量产,诞生于该平台的车型还有新一代普锐斯和CH-R,车身长度将较现行车款略有缩减,也是卡罗拉车系自推出以来首度将车身尺码缩减。
一汽丰田新款卡罗拉(中期改款车型)的申报图于不久之前正式曝光。新款卡罗拉的外观经过了全新设计,相比现款车型变化较大,造型变得更加时尚。在动力方面,丰田新款卡罗拉将放弃现有的1.6L发动机,搭载1.2T、1.8L和1.8L混合动力三种动力系统的车型。
一般我们常见的新车发布,汽车厂商若是不想大费周章,都会选择将现款车型进行中期改款,丰富产品线。近日,我们得到了一汽丰田卡罗拉的申报图。新车外观方面不多不少延续了欧版卡罗拉的设计风格,和大家同样关心的是,酷炫的双擎外观依旧是我们最熟悉的,不曾消失。
更多延伸阅读文章
进入卡罗拉频道
厂商指导价:
10.78-17.58万
经销商报价:
车身结构:
指导价:13.68万
变速箱:无级变速
发动机:1.2T 116马力 L4
级&&&别:紧凑型车
精选文章推荐
成功汽车V1是一款销售海内外的微型面包车,报价3.68万起,有着非常不错的口碑。来自埃及的成功汽车用户Faisal(费萨尔)就对成功汽车有着非常高的评价,他拥有过3辆汽车,现在开的一辆是成功汽车V1,全家人都很认可。成功V1怎么样,下面我们跟着费萨尔的脚步,一同了解他与成功汽车的那些事。
发布日期:05月24日
北汽威旺全新MPV车型M50F已经正式上市。北汽威旺M50F是一款7座MPV车型,采用前置前驱布局,最大的竞争对手就是宝骏730。北汽威旺M50F车身数据表现,新车长宽高分别为18mm(带行李架车型高度为1748mm),轴距为2760mm。
发布日期:05月23日
现在如今中国的SUV市场越来越火热,也让各大汽车厂商逐渐的把很大一部分的重心转移到SUV的研发上来迎合市场,很多车型就如填上的繁星一般一闪而过,而有的车型就如磐石般坚挺,在越来越趋于年轻化需求的市场中,颜值高,甚至成为了很多消费者选择车辆的第一要求,今天对比的这款车用流行语来说就是“颜值在线”了,两款车都采用的小排量涡轮增压发动机,带来的好处就是无论是动力还是省油耗方面都做到了一个比较好的平衡,这
发布日期:05月23日
长城WEY VV7怎么样,长城WEY VV7什么时候上市。高端自主品牌长城WEY刚刚推出不久,于合肥五一车展,全新WEY VV7两款车型首发,新车共提供了六款配置车型,售价区间为16.78-18.88万元。
发布日期:05月23日
同类车型对比
卡罗拉 2017款 1.2T CVT GL-i真皮特别版
卡罗拉 2017款 1.2T 手动GL-i真皮特别版
卡罗拉 2007款 1.6L 自动GL
卡罗拉 2017款 1.2T 手动GL-i
同类型车推荐
12.59-16.29万
8.99-12.79万
7.88-11.38万
7.99-10.99万
22.98-24.98万
华泰iEV230
21.35-22.55万
热搜换一换
工商备案号:975
ICP备案号:黔ICP备号-8
贵阳公安网监备案:GYBA-第3516号
公网安备:34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是竞争对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