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环境保护法新亮点怎么样论述

解读新修订的《环保法》中环境监测的亮点-中新网
解读新修订的《环保法》中环境监测的亮点
  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将从日开始实施。这是环境领域的基本法25年来的首次大修。
  新修订的《环保法》要求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实行环保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制定经济政策应充分考虑对环境的影响,因而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加强环境监测工作是实施新法的关键因素。
  ★环评机构、环监机构等承担连带责任
  其中第65条规定,环境影响评估机构、环境监测机构以及从事环境监测设备和防治污染设施维护、运营的机构,在有关环境服务活动中弄虚作假,对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负有责任的,除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给予处罚外,还应当与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其他责任者承担连带责任。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行政法室主任袁杰特别举例说明,厂家勾结、在监测设备上造假、在运营防治污染的设施或者维护设施时弄虚作假,对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负有责任的都需要与其他责任者承担连带责任。另外,他还指出,有关这一问题在调研时收集了相当多的意见。这条规定相当于要求上述机构不仅需要接受法律规定的处罚,还要额外承担民事责任,是一条比较严格的规定。
  ★一把手做不好或“下课”
  新修订的《环保法》第68条规定了地方政府的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并具体规定了9种行为。其中第6种是如果地方政府篡改、伪造或者指使篡改、伪造监测数据的 ,直接负责人将会受到相关处分,如果造成严重后果,将给予撤职或者开除处分,主要负责人应当引咎辞职。
【编辑:史建磊】
>能源频道精选:
直隶巴人的原贴: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66833 34708 30649 18963 18348 16939 12753 12482 12188 12157
 |  |  |  |  |  |  |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 [京公网安备:-1] [] 总机:86-10-
Copyright &
. All Rights Reserved不能读取语音阅读器
您现在的位置:
新《环境保护法》内容与亮点
浏览次数:
发布日期:[]
【 字体:大 中 小】
【E-mail推荐
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新的《环境保护法》,并将于日起正式开始施行。新《环境保护法》作为环境领域的基础性、综合性法律,对于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环境公害,保障公众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共七章七十条,与原先相比,在立法理念、监管方式、公众参与和法律责任等方面都作了重大突破。一、主要内容&&& 新《环境保护法》主要规定了以下内容:&&& (一)确立了基本国策。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保护环境是国家的基本国策,并将6月5日定为环境日。&&& (二)明确了环保的基本原则:环境保护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公众参与、损害担责的原则。首次以法律形式提出环保优先原则。&&& (三)强调环境保护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从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三个层面作了规定,明确了各自的权利和义务。&&& (四)明确了区域、流域联防联治制度。重点强化区域、流域内建立协调机制,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测、统一的防治措施。&&& (五)确立了生态红线制度。要求在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等区域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严格保护。&&& (六)明确生态补偿机制。政府层面主要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同时鼓励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 (七)强化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从政府和企业两方面对信息公开作了要求,从制度上保障公众的知情权、监督权和参与权。&&& (八)严格法律责任。1、建立了按日计罚;2、环保部门可对超标或超总量的行为直接限产或停产;3、多种处罚手段并举。行政方面,除强化环保处罚外,对未批先建、无证排污等四类行为,可以对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处以治安拘留。民事方面,强化排污企业的环境侵权责任,鼓励公益诉讼。刑事方面,强化刑事追究。4、赋予环保执法人员查封、扣押的权力。&&& (九)强化对监管人员的责任追究。明确9种追责行为。有其中行为之一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记过、记大过或者降级处分;造成严重后果的,给予撤职或者开除处分,其主要负责人应当引咎辞职。二、亮点与创新&&& 目前,我国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有30多部,行政法规有90多部。作为环境领域基础性、综合性法律的新《环境保护法》,有诸多的亮点与创新:&&& 第一,立法理念有创新。一是新《环境保护法》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这在环保法律法规中尚属首次。同时,围绕生态文明建设规定了一系列措施,建立了考核机制,在原则、体制、机制、制度上基本都是比较顺畅的。二是执法理念上有创新。相比1989年《环境保护法》理念有新的突破,1989年的《环境保护法》规定以经济发展为优先,新的《环境保护法》规定以环境保护为优先,明确经济社会发展要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经济发展速度和总量要根据环境的容量和资源承载能力确定。&&& 第二,监管模式开始转型。传统的环境保护以1989年《环境保护法》为典型,它的环境监管是以点源为基准,一个个企业去监管。我们现在的环境污染是区域性、流域性的,包括农村的面源污染。新《环境保护法》对区域性、流域性的污染如大气雾霾,水流域污染专门做出了规定,并对农村面源污染进行了相应的规定。此外,引入许可证管理制度。虽然《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对此作了规定,但都是单项的,许可证应该是综合性的许可证,包括水、大气、固体、噪声等等。新《环境保护法》作为基础性的法律,对许可证管理做出了综合性的规定。&&& 第三,监管手段出硬招。比如说按日计罚,查封、扣押全有了,避免了过去环保部门在执法监管中由于缺乏执法硬招所遇到的尴尬。此次新《环境保护法》规定了对违法企业可以按日连续处罚,上不封顶;对违法排污设施、设备可以查封、扣押。这些措施有利于惩戒环境违法行为,总体上做到了过罚相当。&&& 第四,监督和参与体现环境民主。这次新《环境保护法》修订有一个重大特点,在法律责任之前专门设立了一章是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专门让老百姓去参与环境保护,监督环境保护工作,比如相关的社会组织可以提起公益诉讼。另一个重大的创新,让政府接受人大的监督。政府不仅要接受NGO的监督,还要接受人大的监督。更多法律知识
  核心内容:2014年最新修订的全文共7章70条,将于日起施行。以下由法律快车小编整理来自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和环保部的有关负责人对新环境保护法的亮点解读。
  新环境保护法经过&四审&,在万众瞩目中出台亮相。新环保法的修改是针对我国现在严峻环境现实的一记重拳。法律条款中亮点很多,其中立法理念、监管机制及都是此次修订的亮点。
  立法理念新
  新环保法总则第6条规定:&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公民应当增强环保意识,采取低碳、节俭的生活方式,自觉履行环境保护的义务&。信春鹰表示,环保法中每个人都是主体,都对环境污染有责任,环保问题要先从自身做起,同时也有与责任相适应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的权利。
  监管机制广
  新环保法第47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环境污染公共监测预警机制,组织制定预警方案;环境受到污染,可能影响公众健康和环境安全时,依法及时公布预警信息,启动应急措施。
  国家环境保护部政策法规司副司长认为,第一,各级人民政府及企事业都应当依照国家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做好相应的一系列工作。第二,应当建立环境污染的公共监测预警预案。第三,污染可能影响到公共健康和环境安全时,要公布预警信息。第四,要启动应急措施,减缓污染危险。
  管理机制转型
  新环保法第20条规定,国家建立跨行政区域的重点区域、流域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联合防治协调机制,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测、统一的防治措施。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曹明德认为,在北京等各地已经实行区域联防联控的基础上,将区域联防联控写入环保法对该机制而言是一个创新。
  环境保护部污染防治司司长在发布会上表示,这项联防联控机制之前取得了比较积极的进展。此次环境保护法的修改,会给环保部门执法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法律支持。
  法律责任严
  新环保法59条规定,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违法排放污染物,受到罚款处罚,被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依法作出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可以自责令改正之日的次日起,按照原处罚数额按日连续处罚。
【0个回复】
【0个回复】
【1个回复】
【1个回复】
【0个回复】
网站声明:法律快车网刊载各类法律性内容是以学习交流为目的,包括但不限于知识、案例、范本和法规等内容,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将问题与链接反馈给我们,核实后会尽快给予处理。
频道热门知识排行
频道热门法规推荐
微信法律咨询
扫一扫 随时随地为您提供免费法律咨询
法律快车 版权所有 2005-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证)粤B2-
客服QQ:(注:此客服QQ不进行法律咨询!)您当前位置:
新环境保护法有哪些亮点
  4月24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八次会议闭幕,通过了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从修正到修订,这部新环境保护法历经四次审议,将于日起施行。此次修订的环境保护法有哪些新亮点。  新举措——  建立公共检测预警机制  谈到环境保护,公众最为关心的就是对雾霾的治理。近年来,以雾霾为首的恶劣天气增多,雾霾成为了一些城市的最大危害。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对雾霾等大气污染,作出了有针对性的规定。  国家建立健全环境与健康监测、调查和风险评估制度;鼓励和组织开展环境质量对公众健康影响的研究,采取措施预防和控制与环境污染有关的疾病。  国家建立环境污染公共监测预警的机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立环境污染公共预警机制,组织制定预警方案;环境受到污染,可能影响公众健康和环境安全时,依法及时公布预警信息,启动应急措施。  国家建立跨行政区域的重点区域、流域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联合防治协调机制。  新制定——  划定生态保护红线  作为保护我国生态资源的重要方式,生态保护红线这一概念,自被提出起,就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今年年初,环保部印发了《国家生态保护红线— 生态功能基线划定技术指南(试行)》,成为我国首个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的纲领性技术指导文件。根据规划,2014年,环保部将完成全国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任务。  修订后的环境保护法首次将生态保护红线写入法律。新法规定,国家在重点生态保护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等区域,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严格保护。环境保护法同时规定,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或者委托专业机构,对环境状况进行调查、评价,建立环境资源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  新主体——  环境公益诉讼主体扩大  新法第五十八条扩大了环境公益诉讼的主体,凡依法在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的,专门从事环境保护公益活动连续五年以上且信誉良好的社会组织,都能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新标准——  按日计罚无上限  多年来,国家环境立法不少,但由于违法成本低,对违规企业的经济处罚并未取得应有的震慑效果,导致法律法规并未起到真正的约束作用。修订后的环保法第六章“法律责任”第五十九条明确规定,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违法排放污染物,受到罚款处罚,被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依法作出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可以自责令更改之日的次日起,按照原处罚数额按日连续处罚。  新职责——  明确政府管理  新修订的环保法,进一步明确了政府对环境保护的监督管理职责。第二十四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及其委托的环境监察机构和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有权对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进行现场检查。  对于履职缺位和不到位的官员,新法规定了处罚措施。第六十九条规定,领导干部虚报、谎报、瞒报污染情况,将会引咎辞职。出现环境违法事件,造成严重后果的,地方政府分管领导、环保部门等监管部门主要负责人,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法律咨询百科中的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律师。
相关服务:
相关文章:
环境保护法
"新环境保护法有哪些亮点"相关词条
百科知识推荐律师
热门词条榜
看该词条的用户还看了
热门找律师:
热门问题:
热点推荐:
Copyright@ 版权所有 找法网()- 中国大型法律服务平台&新《环境保护法》(全文)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监督管理;第三章保护和改善环境;第四章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第五章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第六章法律责任;第七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
新《环境保护法》(全文)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24日表决通过了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法律将自日起施行。法律条文从原来47条增加到70条。修订后的法律对于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止污染,保障人体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
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修订)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监督管理
第三章 保护和改善环境
第四章 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
第五章 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七章 附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公众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湿地、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第三条 本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
第四条 保护环境是国家的基本国策。
国家采取有利于节约和循环利用资源、保护和改善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使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第五条 环境保护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公众参与、损害担责的原则。
第六条 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的环境质量负责。
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防止、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所造成的损害依法承担责任。 公民应当增强环境保护意识,采取低碳、节俭的生活方式,自觉履行环境保护义务。
第七条国家支持环境保护科学技术研究、开发和应用,鼓励环境保护产业发展,促进环境保护信息化建设,提高环境保护科学技术水平。
第八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大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财政投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第九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环境保护宣传和普及工作,鼓励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社会组织、环境保护志愿者开展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营造保护环境的良好风气。
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将环境保护知识纳入学校教育内容,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新闻媒体应当开展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对环境违法行为进行舆论监督。
第十条 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全国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军队环境保护部门,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对资源保护和污染防治等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第十一条 对保护和改善环境有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人民政府给予奖励。
第十二条 每年6月5日为环境日。
第二章 监督管理
第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编制国家环境保护规划,报国务院批准并公布实施。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国家环境保护规划的要求,编制本行政区域的环境保护规划,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并公布实施。
环境保护规划的内容应当包括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的目标、任务、保障措施等,并与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等相衔接。
第十四条 国务院有关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组织制定经济、技术政策,应当充分考虑对环境的影响,听取有关方面和专家的意见。
第十五条 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制定国家环境质量标准。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对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对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中已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严于国家环境质量标准的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应当报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
国家鼓励开展环境基准研究。
第十六条 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根据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和国家经济、技术条件,制定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对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对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已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严于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应当报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七条 国家建立、健全环境监测制度。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制定监测规范,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监测网络,统一规划国家环境质量监测站(点)的设置,建立监测数据共享机制,加强对环境监测的管理。 有关行业、专业等各类环境质量监测站(点)的设置应当符合法律法规规定和监测规范的要求。
监测机构应当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监测设备,遵守监测规范。监测机构及其负责人对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
第十八条 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或者委托专业机构,对环境状况进行调查、评价,建立环境资源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
第十九条 编制有关开发利用规划,建设对环境有影响的项目,应当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未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开发利用规划,不得组织实施;未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建设项目,不得开工建设。
第二十条 国家建立跨行政区域的重点区域、流域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联合防治协调机制,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测、统一的防治措施。
前款规定以外的跨行政区域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防治,由上级人民政府协调解决,或者由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协商解决。
第二十一条 国家采取财政、税收、价格、政府采购等方面的政策和措施,鼓励和支持环境保护技术装备、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服务等环境保护产业的发展。
第二十二条 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在污染物排放符合法定要求的基础上,进一步减少污染物排放的,人民政府应当依法采取财政、税收、价格、政府采购等方面的政策和措施予以鼓励和支持。 第二十三条 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为改善环境,依照有关规定转产、搬迁、关闭的,人民政府应当予以支持。
第二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及其委托的环境监察机构和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有权对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进行现场检查。被检查者应当如实反映情况,提供必要的资料。实施现场检查的部门、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应当为被检查者保守商业秘密。 第二十五条 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违反法律法规规定排放污染物,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污染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可以查封、扣押造成污染物排放的设施、设备。
第二十六条 国家实行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纳入对本级人民政府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及其负责人和下级人民政府及其负责人的考核内容,作为对其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考核结果应当向社会公开。
第二十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每年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对发生的重大环境事件应当及时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依法接受监督。
第三章 保护和改善环境
第二十八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环境保护目标和治理任务,采取有效措施,改善环境质量。 未达到国家环境质量标准的重点区域、流域的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制定限期达标规划,并采取措施按期达标。
第二十九条 国家在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等区域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严格保护。 各级人民政府对具有代表性的各种类型的自然生态系统区域,珍稀、濒危的野生动植物自然分布区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域,具有重大科学文化价值的地质构造、著名溶洞和化石分布区、冰川、火山、温泉等自然遗迹,以及人文遗迹、古树名木,应当采取措施予以保护,严禁破坏。
第三十条 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应当合理开发,保护生物多样性,保障生态安全,依法制定有关生态保护和恢复治理方案并予以实施。
引进外来物种以及研究、开发和利用生物技术,应当采取措施,防止对生物多样性的破坏。
第三十一条 国家建立、健全生态保护补偿制度。
国家加大对生态保护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应当落实生态保护补偿资金,确保其用于生态保护补偿。
国家指导受益地区和生态保护地区人民政府通过协商或者按照市场规则进行生态保护补偿。
第三十二条 国家加强对大气、水、土壤等的保护,建立和完善相应的调查、监测、评估和修复制度。 第三十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农业环境的保护,促进农业环境保护新技术的使用,加强对农业污染源的监测预警,统筹有关部门采取措施,防治土壤污染和土地沙化、盐渍化、贫瘠化、石漠化、地面沉降以及防治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水体富营养化、水源枯竭、种源灭绝等生态失调现象,推广植物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县级、乡级人民政府应当提高农村环境保护公共服务水平,推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第三十四条 国务院和沿海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海洋环境的保护。向海洋排放污染物、倾倒废弃物,进行海岸工程和海洋工程建设,应当符合法律法规规定和有关标准,防止和减少对海洋环境的污染损害。
第三十五条 城乡建设应当结合当地自然环境的特点,保护植被、水域和自然景观,加强城市园林、绿地和风景名胜区的建设与管理。
第三十六条 国家鼓励和引导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使用有利于保护环境的产品和再生产品,减少废弃物的产生。
国家机关和使用财政资金的其他组织应当优先采购和使用节能、节水、节材等有利于保护环境的产品、设备和设施。
第三十七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组织对生活废弃物的分类处置、回收利用。
第三十八条 公民应当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配合实施环境保护措施,按照规定对生活废弃物进行分类放置,减少日常生活对环境造成的损害。
第三十九条 国家建立、健全环境与健康监测、调查和风险评估制度;鼓励和组织开展环境质量对公众健康影响的研究,采取措施预防和控制与环境污染有关的疾病。
第四章 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
第四十条 国家促进清洁生产和资源循环利用。
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推广清洁能源的生产和使用。
企业应当优先使用清洁能源,采用资源利用率高、污染物排放量少的工艺、设备以及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和污染物无害化处理技术,减少污染物的产生。
第四十一条 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防治污染的设施应当符合经批准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要求,不得擅自拆除或者闲置。
第四十二条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采取措施,防治在生产建设或者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医疗废物、粉尘、恶臭气体、放射性物质以及噪声、振动、光辐射、电磁辐射等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
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建立环境保护责任制度,明确单位负责人和相关人员的责任。
重点排污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监测规范安装使用监测设备,保证监测设备正常运行,保存原始监测记录。
严禁通过暗管、渗井、渗坑、灌注或者篡改、伪造监测数据,或者不正常运行防治污染设施等逃避监管的方式违法排放污染物。
第四十三条 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缴纳排污费。排污费应当全部专项用于环境污染防治,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挤占或者挪作他用。
依照法律规定征收环境保护税的,不再征收排污费。
第四十四 条国家实行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由国务院下达,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分解落实。企业事业单位在执行国家和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同时,应当遵守分解落实到本单位的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
对超过国家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或者未完成国家确定的环境质量目标的地区,省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暂停审批其新增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第四十五条 国家依照法律规定实行排污许可管理制度。
实行排污许可管理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按照排污许可证的要求排放污染物;未取得排污许可证的,不得排放污染物。
第四十六条 国家对严重污染环境的工艺、设备和产品实行淘汰制度。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生产、销售或者转移、使用严重污染环境的工艺、设备和产品。
禁止引进不符合我国环境保护规定的技术、设备、材料和产品。
第四十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企业事业单位,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做好突发环境事件的风险控制、应急准备、应急处置和事后恢复等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环境污染公共监测预警机制,组织制定预警方案;环境受到污染,可能影响公众健康和环境安全时,依法及时公布预警信息,启动应急措施。
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报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在发生或者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企业事业单位应当立即采取措施处理,及时通报可能受到危害的单位和居民,并向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后,有关人民政府应当立即组织评估事件造成的环境影响和损失,并及时将评估结果向社会公布。
第四十八条 生产、储存、运输、销售、使用、处置化学物品和含有放射性物质的物品,应当遵守国家有关规定,防止污染环境。
第四十九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农业等有关部门和机构应当指导农业生产经营者科学种植和养殖,科学合理施用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科学处置农用薄膜、农作物秸秆等农业废弃物,防止农业面源污染。 禁止将不符合农用标准和环境保护标准的固体废物、废水施入农田。施用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及进行灌溉,应当采取措施,防止重金属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环境。
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定点屠宰企业等的选址、建设和管理应当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从事畜禽养殖和屠宰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采取措施,对畜禽粪便、尸体和污水等废弃物进行科学处置,防止污染环境。 县级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农村生活废弃物的处置工作。
三亿文库包含各类专业文献、行业资料、各类资格考试、幼儿教育、小学教育、专业论文、应用写作文书、外语学习资料、中学教育、文学作品欣赏、2014新环境保护法全文及亮点解析18等内容。 
 2014 年修订的新环保法五大亮点 4 月 24 日, 十二届全国人大八次会议闭幕, 会议以 151 条赞成、 3 票反对、 6 票弃权, 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 ...  新环境保护法亮点_法律资料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解读新环保法六大亮点发布日期: 11:28 浏览量:182 屡次违法排污 将按日计罚 省环保厅解读新环保法...  新环保法亮点解读二 环境保护置于优先位置
16:47:41 【新环保法...2014教师资格材料分析辅... 2014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2014年幼儿园教师资格考...  新环保法亮点解读_其它_总结/汇报_实用文档。新《环境保护法》――向污染宣战的“利器” 2014 年 4 月 24 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 会第八次会议通...  新环保法亮点解读发布: 10:25:14 来源...票反对、6 票弃权表决 通过了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2014教师资格材料分析辅... 2014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新环保法亮点解读_法律资料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新旧...《环境保护法》条款 (2014 年 4 月 24 日第 9...应当全文公开; 发现建设项目未充分征求公众意见 的,...  2014新消法七大亮点解读 官方法规解读_法律资料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2014 新消法七大亮点解读消法实施 20 年首次全面修改 1993 年 10 月 31 日以专门法的形式规定...  共计 60 分) 1、2014 年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 “保护环境”被确立为我国的...是新修订环保 法的最大亮点: 新环保法改变了以往主要靠政府和环保部门单打独...  新环境保护法试题(多选)_从业资格考试_资格考试/...3 解析: ) ) ) 92、 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是指将...2014年新《安全生产法、... 7页 1下载券}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亮点怎么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