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经济危机“病根”在哪

>> 专家:中国别一厢情愿救俄罗斯 没法救也救不了
专家:中国别一厢情愿救俄罗斯 没法救也救不了
来源: &&&&&&编辑:吴晨&&
内容提要:面对俄罗斯经济突然陷入的困境,中国舆论场出现了该不该救俄罗斯的讨论。当普京强调必须扞卫俄罗斯的利益时,我们也别忘了中国的国家利益。
  而美国之所以会“玩脱”,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美国实体经济的空心化,令大量原本是中产阶层的产业工人失去了工作,而这些人的失业,直接导致了美国“借贷链条”的断裂,进而最终导致了“雷曼兄弟”的破产,以及“次贷危机”的出现。
  换句话说,如果想从根本上,真正挽救美国经济,美国必然要重铸以制造业为主的实体经济,进而造就出大量新的“中产阶层”。也只有如此,美国才能“痼疾尽去,重获新生”。可美国经济现在的情形是个什么样,大家想必心知肚明吧?
正像我前面分析的那样,在美元升值,以及国际油价持续走低的情况下,美国别说重铸制造业,在我看来,能保住其本土现有的制造业,美国就该烧高香了。
  国际油价持续走低
  而与实体经济的萎靡不振相比,美国当下的虚拟经济,尤其是金融领域可谓“红火的一塌糊涂”。怎么样,大家可否觉得这一幕很眼熟?没错,这一幕跟2008年时何曾相似?一方面,是实体经济的不断萎缩,破产,以及中产阶层的不断沉沦,消亡;另一反面则是“金融领域”的病态繁荣。
  美国当下的虚拟经济,尤其是金融领域可谓“红火的一塌糊涂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美国经济依旧再走老路,而2008年的金融危机早已告诉我们,美国走的“这条老路”乃是“死路”!
  所以在我个人看来,美国现在的经济形势与其说是“乐观”,到不如说是在经历一种“病态的复苏”。因为美国此次经济复苏,并没有治愈美国经济的“原始病根”,而是再度吹起了一个个新的“泡泡”来粉饰美国的繁荣,而当这些“泡泡”破碎时,美国必受重创。
相关新闻:
&&|&&&&|&&
版权所有: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号-1分享本文到:
在微信上关注24楼影院
movie24luo
(本文首发于日《南方周末》)
俄罗斯飞行员并非天生恶名,他们的名声在苏联解体之后败坏尤甚。推究起来,首先要归咎于俄罗斯航空工业(特别是民用航空工业)的整体崩溃。
岁末年初,北京雾霾严重,许多中国和西方航空公司的飞机都选择备降其他机场或返航,唯有俄罗斯航空公司的多个航班降落首都国际机场。许多人认为,俄罗斯飞行员的做法,生动体现了战斗民族的精神风貌。也有人认为,俄罗斯飞行员艺高人胆大。这些观点不能说全无道理,但是也不全然正确。
艺高人胆大的背后
俄罗斯飞行员非常重视仪表飞行等技术。这与俄罗斯相对复杂的气候状况,以及不算发达的机场设施密切相关。经常性的寒冷天气、风雪天象,使得俄罗斯飞行员在心理上对恶劣的飞行环境具有更强的适应性,在飞行中也具备更强的应对能力。笔者这么说,并非是认为俄飞行员的技能如何高超。事实上,他们的飞行习惯在国际民航业界颇有微词。
在执行飞行任务时,俄飞行员往往对安全裕度掌控得比较小。这与许多航空公司的要求不一致。例如,遇到雨雪和大雾等情况时,其他航空公司会要求机组人员第一时间选择备降。俄飞行员则可能先选择等待,如天气好转,即实施降落,如天气不好,也会待到余油不多再选择备降。
有人认为,俄民航飞行员带有军事飞行员的作风。这个观点颇有些道理。俄军飞行员素来以作风硬朗、动作大胆著称&&他们对飞行的固有风险毫不畏惧,对飞行事故带来的心理冲击适应能力极强。
笔者的朋友徐勇凌(空军功勋试飞员、国际试飞员)说,上世纪90年代,在俄罗斯格洛莫夫试飞院学习期间,一天早上俄罗斯发生战机坠机事故,他问教官,后面的飞行任务是不是要取消?而教官却反问他:&为什么?!如果这是战争,你能取消么?&于是,他和教官驾驶战机掠过跑道边仍在冒烟的残骸照常升空。
俄罗斯航空文化确实有自己独有的特点。苏联成立后,军事航空体育即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兴起,普通人可以近距离接触和参与航空教育及飞行体验。一战之后,利用倾销战争剩余物资武装起来的&谷仓飞行者&(美国对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风行乡村的航空马戏巡回表演团的称呼,他们常常驾驶飞机从谷仓高度掠过乡村,故而得名)驾着双翼机在美国乡村巡回表演。而苏联的航空教育与之相比,并没有晚几年。
但是,其中重要的差异是,苏联的航空普及教育带有浓厚的军事教育色彩&&其培养人才的目标,是为苏联航空兵服务。而美国当时的航空普及化运动,原本就是建立在战争剩余物资向经济价值转化的大方向上。
俄制飞机的病根儿在哪儿
在美国航空工业中,资本的力量是重要的驱动力。在苏联,这种驱动力则主要来自军事需要。苏联时代,航空工业主要为国防建设服务,产品多集中在军事装备领域,即便是民用产品,也主要出于&体现社会主义阵营优越性&,而并非出自商业成功的需求。
这决定了苏联民用航空工业具有忽视市场、轻视成本等弊端,政府的保护事实上削弱了民用航空产业的国际竞争力。长期以来,苏联在社会主义阵营内建立起以苏制飞机为绝对中坚的航空运输体系,却没有抓住时机通过全球合作方式实现飞机的制造、适航、运营标准与国际接轨。换句话说,苏联航空工业在鼎盛时期没能真正融入全球产业体系,只在自己的势力范围内孤芳自赏,而这种鼎盛事实上是脆弱的。
苏联解体时,其民用航空产业尚占据全球的近四分之一份额,原本庞大的民用航空产业似乎已经在饥渴的资本围困下做好了私有化的准备。然而,事实完全不是想象的那样乐观:苏联时期的指令性经济掩盖了航空产业中潜藏的老鼠&&政府高额补贴航空产业,而航空产业则被划分成数十个运行效率不高的封闭格局,每个部分直接向高层负责,相互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协作机制。
这与欧美完全相反。彼时,美国波音和欧洲空客已经通过合并融合成为盈利能力强劲的巨型企业集团,高效地管理复杂的制造过程及资本密集的研发工作,而俄罗斯企业则不行。政府的慷慨补贴枯竭后,苏联航空工业迅速下滑:原来年产数百架飞机的产量锐减到几十架。随后,整个产业不得不痛苦徘徊,俄制飞机日渐稀少,维护运营变得更加困难,成本也更高。
波音这样的企业通过整合全球资源实现了零备件迅速送达,而要想为一架出了故障的安东诺夫或伊留申飞机找到配件,却可能花费数周(如果能找到的话)。这样一来,运营俄制飞机的航空企业损失惨重。俄航空制造企业的在制品飞机也再无销路,一些在制品无奈地沦为零备件提供者,被肢解拆掉。
俄罗斯航空业走过的弯路
为了维持运营,各家航空公司只能&各显神通&&&搜罗配件、拼凑设备,维护保养也只能将就。至于替换掉接近寿命期限的飞机,更是无从谈起。苏联时期建立起的航空规范被肆意践踏,由此带来的后果相当严重&&最严重时,原苏联疆域范围内每百万次飞行有3次事故,比全球平均事故率高出12倍。
普京意识到西方大国不会真心对俄施以经济援手,将航空工业重新纳入国家的掌控。他把外国飞机进口的关税提升了20%,并且要求俄罗斯最大的航空公司&&俄罗斯航空采购国产飞机。2006年,俄罗斯完成了对航空工业的重整,成立了联合飞机制造公司。但是,这并未能制止产业的下滑。30年以上的老飞机并不少见,航空事故也越发增多。
事实上,对于民用航空这种早已建立全球通用规范的产业,国家保护就意味着封闭自守,意味着依靠国家权力保障缺乏公信力的产品的市场份额。换言之,也就等于让市场和顾客置身于不安全的运营环境之中。
凭借俄罗斯航空工业现在的实力,想要拿出能与波音、空客分庭抗礼的产品相当困难。俄罗斯只能重新让进口飞机关税正常化,允许国内航空企业进口西方飞机,以更新机队。至于国产飞机的腾飞,只能是一番从头再来的慢功夫。
俄罗斯发展航空工业带有苏联时期许多产业的标签&&计划经济体制习惯于自上而下地制定产品研发计划,而不是从市场需求出发自下而上地迭代出产品方案。在褪去苏联时代航空制造业鼎盛的光环之后,俄罗斯需要在巨大的落差中重拾信心,改弦更张。这不仅需要魄力,同样需要时间。
上一页1下一页
从该型飞机诞生地的苏联解体之日起,图-154的运行就已经处于一条渐行渐危的道路上,其安全记...
在电影《奥林匹斯的陷落》中,朝鲜极端分子使用武装运输机攻击白宫前,两架拦截战机却被武装运输...
航空急救的感人故事,究竟是真的还是假的?飞机上突发急症谁来管?俄罗斯的病根是懒!
最近石油价格狂跌,导致俄GDP总量不及我们广东一个省,现象上病根在于经济结构单一。难道毛子不知道这是他们的致命弱点吗?当然知道!前苏联怎么垮的?说到底就是老美操纵油价大跌的直接结果!为什么毛子不长记性?为什么明知问题摆在那里就是不解决?一说到问题深层次时,许多“砖家”就无语了!
我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曾专门从事对苏问题研究,九十年代跑遍独联体各国,同毛子有过十几年面对面直接交往,深知毛子病根若用一个字概括,那就是懒!保守地说,十个毛子九个懒!我曾写过一篇《俄罗斯在世界上为何如此之臭?》的博客,一针见血地直戳毛子的病根!一个几十年靠石油天然气养活的民族,早己过惯了养尊处优的闲散生活,让这些懒鬼酒鬼勤劳致富,比登天都难!世上治经济的药方从来不缺,但治懒的药方哪里找?
说有药方也有,那就是解体!苏联不是解体了吗?分出去的那些小国不敢再懒了,再懒就没饭吃了。俄罗斯继承了前苏联大部分遗产,它仍太厐大,苏联解体就是它最好的榜样,也是它唯一出路!所以俄罗斯只有继续四分五裂,才能逼他们的后代老老实实顺地垅沟找豆包吃!
& 附博文:
书面方式批八字回复问题,请登陆查看范文、服务方式和价格,用QQ或微信yangsenpibazi预约。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完不成主要经济目标?那是不可能的!_网易新闻
完不成主要经济目标?那是不可能的!
(原标题:完不成主要经济目标?那是不可能的!)
  关于经济 “要说中国经济完不成已经确定的主要经济目标,那是不可能的。”关于养老金“我想做个安民告示,从全面、长期来看,中国政府保障公民养老金发放是没有问题的。”关于医保 “争取用两年时间,使老年人跨省异地住院费用能够直接结算。”  A02版~A03版
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16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记者会,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应大会发言人傅莹的邀请会见中外记者,并回答记者提问。
记者会开始时,李克强说,欢迎大家来参加记者会,感谢你们对中国两会的关注和付出的辛劳。刚才主持人说了,时间有限,就单刀直入吧。
关注·金融市场
瞪大眼睛炼就加强监管的“火眼金睛”
路透社记者:近期中国股市和汇市的波动引起了国际投资者的高度关注。请问总理,您认为中国的金融市场目前面临哪些主要问题和挑战?中国政府对金融市场未来的发展和加强监管有什么计划?股市、汇市和债券市场将会有哪些重点改革措施?近期的市场波动会不会影响改革的进度?深港通会不会年内推出?
李克强:请你提第一个问题,你就把股市汇市等金融市场问题当“当头炮”,不过也可以理解。因为许多金融问题的表现往往早于经济问题的发生。但是金融的首要任务还是要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实体经济不发展,是金融最大的风险。去年我们采取了一系列像降息、降准、定向降准等措施,这不是量化宽松,我们始终注意把握货币供应量的松紧适度,主要还是为了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所以金融机构还是要着力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绝不能脱实向虚。
当然金融也有其自身的规律,要防范风险。我更关注的是金融机构本身,去年由于一些行业产能过剩、企业经营困难,金融机构不良贷款比例是在上升的。但是我们有抵御风险的能力,因为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超过了13%,高于国际标准,拨备覆盖率达到180%以上,高于我们设定的150%的标准,而且我们还可以利用市场化的手段降低企业的债务率。企业债务率高是老问题了,因为中国是以间接融资为主,但是我们的居民储蓄率也比较高。即便如此,不管市场发生怎样的波动,我们还是要坚定不移地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而且也可以通过市场化债转股的方式来逐步降低企业的杠杆率。
去年由于多重因素的原因,中国股票市场发生了异常波动,有关方面采取综合性稳定市场的举措,实际上是要防范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这一点是做到了的。下一步怎么办?前两天我们新上任的证监会主席对具体问题已经作了阐述,因为时间关系我不展开了。股市、债市、汇市这些金融市场,本质上都是市场,还是要推进市场化、法治化的改革。当然,政府有监管的责任,现在看,随着形势的变化,需要改革和完善我们的金融监管体系。要实现全覆盖,因为现在金融创新的产品很多,不能留下监管空白;要增强协调性,因为金融市场产品之间关联度比较高,协调要有权威;还要做到权责一致,中央有关部门和地方要分层负责,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置,防止苗头性的问题蔓延,也不能容忍道德风险。总之,还是要瞪大眼睛,炼就一双加强监管的“火眼金睛”。
关于“深港通”什么时候开通。我们已经开通了“沪港通”,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而且实践表明,对两地都有好处。现在内地和香港正在密切磋商,力争今年开通“深港通”。
关注·中国经济
中国的经济不会“硬着陆”中国市场还有很大的潜力
新华社记者:开年以来,世界经济金融形势很不稳定,中国也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有人担忧中国经济会一路下滑,甚至会击穿6.5%这条线,不仅会影响自身的全面发展和小康社会建设,也会拖累世界经济,请问您怎么看?
李克强:你可是问了一个大问题。不过要说中国经济完不成已经确定的主要经济目标,那是不可能的。
的确,世界经济现在复苏乏力,中国经济又深度地融入世界经济,会受到影响和冲击。中国经济本身也在转型,一些长期积累的矛盾在凸显,所以说下行的压力确实在持续加大。有一个很明显的特征,就是地区和行业的走势分化。我记得前不久有外媒报道,说是到中国的某个重化工企业,感到经济不景气,而到科技城看,那里的场面火爆,会令人以为经济还在以两位数增长,这跟我们下去调研的一些感受是类似的,说明中国经济是困难和希望并存,如果从底盘和大势来看,希望大于困难。
我们对中国经济长期向好充满信心,这种信心并不是凭空的,因为我们坚信只要坚持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就不会“硬着陆”。中国市场还有很大的潜力,人民群众可以说有无穷的创造力,但我们的政府部门确实还管了一些不该管的、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事情。同时,在保障公平竞争环境的监管方面又没有完全到位。所以通过推进改革,就可以激发市场更大的活力、人民群众更大的创造力,把亿万群众的勤劳和智慧更好发挥出来,就可以顶住中国经济下行的压力。像我们正在推进的简政、减税,这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措施都会释放市场的活力。
同时,中国新的动能正在生成,而且超出我们的预期。这几年中国经济增速是在放缓,但是我们还是实现了比较充分的就业,去年新增城镇就业1300多万人。今年一、二月份我们的服务业又增长了8.1%,其中包括研发等高技术领域,这也带动了传统动能的改造。我们的传统动能还有很大的潜力,因为我们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过程中,产业升级有空间。新型城镇化是最大的内需,特别是中西部地区,还有很多有效投资需求。我们把培育新动能和改造提升传统动能结合起来,形成中国经济的“双引擎”,就会闯过困难的关口,跃上希望的高原。
关注·去产能
必须做到过剩产能要去但大量职工的饭碗不能丢
彭博新闻社记者:去年在同样
的场合,您曾经说过,中国政府会继续下定决心推动壮士断腕的改革。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您说中国经济需要至少保持6.5%的增速。同时,不同的政府部门官员也表示,在化解过剩产能过程中不会出现下岗潮。我想问您,如何解决好保持中国经济一定增速以及避免可能产生不稳定影响的下岗问题,如何确保不会影响您本人所说的对中国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的改革议程的推进。
李克强:你问问题的时候很严肃,让我略感沉重。我可以肯定地说,中国会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改革和发展是不矛盾的,我们恰恰可以通过结构性改革来释放市场活力,支撑经济发展。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看到,的确产生了一些比较严重的过剩产能,主要是在重化工行业。现在我们已经选择了钢铁、煤炭这两个行业在去产能上先行突破,与此同时要避免出现大规模的下岗潮。
过去两年,我们在钢铁行业淘汰了上亿吨的产能,涉及到上百万职工。由于我们高度重视保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保证了大量职工转岗并得到妥善安置,可以说积累了经验。下一步要推进去产能,必须做到过剩产能要去,但大量职工的饭碗不能丢,而且争取让他们拿上新饭碗。对于一时还不能够做到的,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有能力进行妥善安置。中央已经建立了1000亿元主要用于转岗安置的专项奖补资金,如有需要还可以增加。当然,地方政府相应配套要跟上,我们需要做到的是双赢,在去产能、促发展、稳就业之间达到一个平衡,最终在去产能的过程中,实现重化工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关注·新经济
小微企业可以大有作为大企业可以有更大作为
《财经》杂志记者:我们注意到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新经济”这一概念,这是不是指现在新兴的电子商务和小微企业?这和您之前提倡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有什么关系?这些对缓解当前经济下行压力有什么作用?
李克强:我们说要发展“新经济”,是要培育新动能,促进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新经济”的覆盖面很广泛、内涵很丰富,它涉及一、二、三产业,不仅仅是指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以及电子商务等新兴服务业和新业态,也包括工业当中的智能制造、大规模的定制化生产等,还涉及到一产当中有利于推进适度规模经营的家庭农场、股份合作社,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等。发展“新经济”,小微企业可以大有作为,大企业可以有更大作为。目前很多大企业也在搞创客空间,有许多这样的例子。
传统动能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减弱是规律,很多国家都走过这样的路,尤其是发达国家,有很多先例。这个时候就需要新动能异军突起,来适应产业革命的趋势。而且新动能和传统动能改造提升结合起来,还可以形成混合的动能。发展新动能对于传统动能的改造提升很有意义。像我们现在推动去产能,就涉及到重化工企业,很多这样的企业用人过多,需要把富余员工转岗,而新动能发展起来就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这也使我们可以较大力度推动去产能。我们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际上是为大、中、小企业、科研机构等提供一个平台,使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有活跃的空间。
可以这么说,如果把亿万群众的创造力发挥出来、积极性调动起来,可以形成投鞭断流的气势,再加上背水一战的意志,就可以顶住经济下行的压力,而且促进经济的转型升级。一个国家的繁荣进步,还是在于亿万民众的参与,这也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全国财政收支开局良好当前经济运行趋稳向好
财政部16日发布数据显示,今年前2个月,全国财政收入同比增长6.3%,明显高于去年同期3.2%的增幅,反映出当前经济运行趋稳向好;另一方面,全国财政支出同比增长12%,凸显积极财政政策增效加力。
“不要低估中国实体经济的韧性和潜力,其实际表现比西方观察人士描述的要好得多得多。”美国耶鲁大学高级研究员斯蒂芬·罗奇对中国经济信心十足。
从GDP的绝对增量看,作为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GDP绝对值去年增加约6485亿美元,高于世界头号经济体美国的约4700亿美元,中国经济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25%。
英国《金融时报》评论认为,全球投资界往往把关注焦点放在中国的总体增长数字上,却很容易忘记一点:经过迅猛增长之后,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变得大得多,以绝对增量计算,中国对全球经济的贡献仍然比10年前多。
关于职工安置
去产能,人去哪儿?
国际劳工组织近日警告,2015年全球失业人数新增70多万,2016年和2017年还将新增340万,两年后全球失业人数将超过2亿。
从失业率数据看,2015年美国失业率5.3%,而欧元区失业率仍达10%以上,俄罗斯失业率接近6%,巴西达7.2%,南非失业率更是高达25%。
中国的数据如何?今年1月份,中国调查失业率统计范围扩大至全国所有地级市,调查失业率仍保持在5%以下。同时,2015年中国城镇新增就业超过1300万,比政府预定目标高出300多万。
“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今年有30个省份提出去产能安排,已有超过20个省份出台稳定岗位和分流安置职工相关政策。
去产能后的企业职工安置主要有以下几种渠道:
1.内部安置。在河北省,截至去年10月底产业结构调整涉及职工51.8万人中,企业内部转岗留用达24.87万人,占比接近一半。
2.外部转岗。一位社保业内人
士表示,去产能涉及职工的安置分流,尤其是关停破产企业,需要社保、工会等部门积极组织专项招聘会,将人员需求企业和去产能企业无缝对接,帮助职工外部转岗。
3.内退和公益性岗位“托底”。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表示,对于部分临近退休、就业困难的人员,要通过内部退养和政府提供公益性岗位等方式来“托底”。
关注·养老金
中央政府要督促地方按时足额发放养老金
中国新闻社记者:据了解,现在有些地方的养老金发放已经出现困难,一些市县在靠贷款发放养老金。请问总理,中央政府是坐视不管还是准备为他们买单?
李克强:你提的这个问题很尖锐,确实有个别地方发生了养老金发放困难的问题,但这是一地之难、一时之急。中国现在实施的是养老金省级统筹,省级政府有责任、也有能力通过多方筹集资金,来保证养老金的发放。确实有突出困难的,只要地方政府尽力了,中央政府是会给予补助的。这三年中央财政就拿了上万亿元,但有一条,地方必须尽职尽责,而且中央政府要督促地方按时足额发放养老金。
大家都有退休、需要养老的一天,这里我想做个安民告示,从全面、长期来看,中国政府保障公民养老金发放是没有问题的。我们去年养老保险收支结余3400多亿元,累计结余3.4万多亿元,我们还有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储备1.6万亿元没有动用,同时还能够划拨国有资产来充实养老基金。所以可以肯定地说,老有所养不会也绝不能是一句空话。
关注·医保
争取用两年使老年人跨省异地住院费用能直接结算
《中国日报》记者:在今年两会开始之前,我们和“今日头条”客户端共同发起了一个“我向总理提问”的网上投票调查。截至到目前,有大量网友参与了投票,选出了十大问题,和民生都紧密相关。目前来看,排在第一位的是加快推进医保的全国联网。有1000多万网友把票投给了这个问题,他们也许正在看直播,等待您的回答。对于解决这个问题,您有没有一个时间表?
李克强:首先要感谢你们运用网络投票的方式来了解民生的难处,给政府出题,这也是帮助政府改进工作。你刚才讲的事情我也经常听到。有些老年人退休以后和子女在异地生活,还帮助照看第三代,但是生病住院了还得回到原来工作的地方去报销。这些事情看起来是具体的事,但对碰到这个事的人或家庭而言,有可能就是天大的事。
政府下决心要推进基本医保全国联网,要在今年基本解决省内就医异地直接结算的基础上,争取用两年时间,使老年人跨省异地住院费用能够直接结算,使合情合理的异地结算问题不再成为群众的痛点。当然,这需要我们各有关部门下大力气。我们执政的目的是为什么?出发点和落脚点还是为了改善民生,就是要让群众对民生的呼声和要求,倒逼我们的发展,推动和检验我们的改革。
关注·五险一金
总体上有适当调整的空间各地情况不同
中央电视台记者:现在社会上降低“五险一金”的呼吁是比较集中的,如果一个职工工资条上一个月收入是8000块钱,他到手的收入实际上不到5000块钱,3000块钱都缴纳“五险一金”了。另外“五险一金”对于企业来说也是一个非常沉重的负担,他们觉得压力很大,企业和职工都希望能够少缴。但如果他们都少缴的话,那么本来就已经很紧张的社保基金,收支不平衡可能会变得更加紧张。请问总理,您怎么回应来自社会的这些意见?这样一个棘手的“两难”问题有没有列入您今年的政府工作议程,您准备怎么具体地解决它?
李克强:我在参加“两会”期间,一些代表和委员也提出来可以考虑适当地调整“五险一金”的缴存比例。党中央、国务院对此事高度重视,国务院去年就工伤、失业、生育保险实际上已经下调了缴存比例。
当然,“五险一金”从总体上看还是有适当调整的空间,各地情况不同。我前面已经说了,社会保障基金是充裕的,在国家统一规定的框架下,可以给地方更多的自主权,让他们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阶段性地、适当地下调“五险一金”的缴存比例,这件事是可以做的。总的来说,就是让企业多减轻一点负担,让职工多拿一点现金。
关于养老金
1375亿多元从哪里来?
提交审查的预算报告提出,自日起,按6.5%左右提高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此前,我国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已从2005年的700多元提高到2015年的2200多元。
据人社部统计,2014年,我国企业离退休人数已达到8015万人,即便不加上2015年退休的企业员工,按6.5%的增幅计,一年也要多出1375亿多元的养老金。“去年养老保险基金的总收入是2.7万亿元,总支出是2.3万亿元,当期结余3000多亿元。”人社部部长尹蔚民说。
关于社保费
近10个省市降低社保费率“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明确提出,适当降低社会保险费率。今年,一系列社保领域重要改革已经提上日程,为降低费率夯实基础。
人社部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金维刚表示,“适时适当降低社会保险费率是中央提出的要求,也是广大企业的呼声,并且也列入政府的工作计划。但是,由于费率调整涉及因素较多,具体什么时候能降、能降多少,暂时还无法预计”。
重庆、广东、天津、甘肃、江西、北京等近10个省市已相继出台文件,降低社保费率。
本版稿件综合新华社
关注·简政放权
还要防止任性、任意地检查
《人民日报》记者:总理,我是人民日报、人民网、人民日报客户端记者。我们注意到,简政放权的改革已经进行了几年,但也有一些企业和群众反映,现在很多事办起来还很难,特别是一些事情在办理的过程当中有找不到门的感觉。请问总理,针对这种现象和问题,您下一步准备怎么办?
李克强: 很高兴能够“一石三鸟”,不过不是打,而是答。简政放权可以说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关键。三年前就在这里,我曾经明确表示过,本届政府减少审批事项要达到三分之一,现在这个目标已经提前实现了。根据第三方评估,多数企业和群众对这样做还是比较满意的,但与此同时,确实还存在许多问题,有更高的期待。
我们现在审批事项还是比较多,而且保留的事项当中有很多标准不统一。前几天我到一个代表团参加审议,就有代表说他要办一个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群众很欢迎,但是这涉及到养老机构准入、医保定点、收费审批等,要跑多个部门,问题是这些部门的标准还不统一,所以让他一头雾水,像你讲的都找不到门了。这本身就束缚了产业的发展,也抑制了群众消费的需求。
所以简政放权必须一以贯之,遇到问题、碰到阻力就要设法去解决,这是削减部门利益的事情。我们就是要用减政府权力的“痛”,来换得企业、群众办事的“爽”。
今年要下决心再砍掉一批审批事项,而且直接放给市场,即使是需要审批的也要简化手续。尤其是要推进标准的统一。我们这两年推进商事制度改革,从证照合一到一照一码,就是一个统一标准的过程。结果激发了很大的群众创业热情,就是到现在,每天还有近3万个市场主体诞生。这个领域能做到,为什么其他领域就做不到?所以在这方面要下达硬任务、排出时间表。不仅如此,还有不少证照是没有必要的,今年也要砍掉一半。对那些于法无据影响群众创业热情、甚至损害群众利益的不合理文件要坚决清理,该废除的废除。
当然,我们说放权并不是放任。营造公平竞争环境的监管措施必须到位,还要防止任性、任意地检查,这样简政放权才能更有效,才能让生产力发展起来、群众得到好处。我们还要推动优化服务,比如像政务公开加上互联网,让群众少跑腿,还能够办成事。
关注·文物保护
发展文化可以培育道德的力量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 我是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在线网记者。我们注意到,两会前最后一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有一个议题是部署加强文物保护工作。请问总理,中国这么大,要解决的问题这么多,政府的工作又这么忙,这个问题有这么紧迫吗?
李克强: 谢谢你对国务院常务会议议题的关心。我想回答你的是,我们保护文物实际上也是在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滋养道德的力量,传承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来推动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现在经济领域有不少大家诟病的问题,像坑蒙拐骗、假冒伪劣、诚信缺失,这些也可以从文化方面去找原因、开药方。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也应该是道德经济。发展文化可以培育道德的力量。我们推动现代化,既要创造丰富的物质财富,也要通过文化向人民提供丰富的精神产品,用文明和道德的力量来赢得世界的尊重。
关注·政务公开
我们要让“权在用、云在看”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 我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央广网记者。您刚才谈到简政放权时提到了政务公开,大家对政务公开也是有越来越高的期待,每年依法申请公开信息的数量在逐渐增多。但是一些地方和部门不够“给力”,发布消息相对滞后,大家心里有些着急,有些意见。请问总理您怎么看?
李克强:政务公开和简政放权可以说都是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的关键,中央也明确要求,要推进政务公开,我们还要在若干方面进行努力。
首先,该公开的应该全部公开。公开是惯例,不公开是例外。尤其是涉及到公众利益的措施、财政预算收支情况等,都应该加大公开力度,让群众像扫二维码一样清清楚楚、一览无余。
第二,能上网的要尽可能上网。政府的权力清单要上网,权力的运行也要上网,要留下痕迹,这样可以减少自由裁量的空间。人们不是常说“人在做、天在看”吗?现在是云计算的时代,我们要让“权在用、云在看”,行使权力不能打小算盘。
第三,要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我们出台一些政策,是为了利民、惠民,群众看不懂、有疑问,那就要解释。一些合理的建议,该修改的就要修改。要让政策的内涵透明,而且也回应民意。今年“两会”前,我就要求国务院的部长们主动发声,回答记者的提问。不是有一个“部长通道”吗?我跟他们说:你们可不能记者一发问你就拱拱手一走了之,要把嘴巴张开,直截了当地回答问题。我听说今年部长们的表现还是受到记者们的欢迎的,是不是啊?
政务公开实质上是要让政府的权力受到监督,这样也有利于政府提高效率,而且从制度上来避免滥用权力。我们欢迎社会各界,包括媒体朋友们的监督。
关注·香港发展
香港一定会保持长期繁荣稳定
凤凰卫视记者: 我是凤凰卫视、凤凰网记者。最近一两年我们从香港回到内地的时候,被问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香港到底怎么了”。不久前,在大年初一香港旺角发生了骚乱事件,这也凸显了香港社会存在的一些问题。与此同时,香港的经济增速也是放缓的。目前在香港社会,大家都在讨论未来香港的出路在哪里。请教总理,在您看来,香港的出路到底在哪里?中央政府是否会出台新的措施来支持香港发展?
李克强: 要是再有人问你香港怎么了,我建议你回答:香港一定会保持长期繁荣稳定。中央政府“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针没有也不会改变。而且我们相信,特区政府有能力、香港民众有智慧处理香港遇到的各种复杂问题和局面。
说到发展,这既是香港自身的需要,也是国家的需要。当然,香港的发展要靠自己的努力。去年香港作为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长2.4%,这不算低了。香港还可以更多地发挥自身优势,当然也可以抓住国家发展的机遇。只要是有利于香港长期繁荣稳定,有利于增进香港民众福祉,特区政府提出来的事,中央政府都会全力支持。我对香港的前景看好。
关注·两岸关系
遵循“九二共识”什么问题都好谈
中天电视台记者: 台湾今年政党轮替,有舆论认为,政党轮替之后可能会对两岸关系未来的发展带来一些不确定性。请您谈谈对今后两岸关系前景的看法,大陆方面会不会继续推出促进两岸经济合作、有利于民生的新措施?
李克强: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确实造福了两岸民众,两岸经济社会关系也在不断密切,而且需要良性互动。记得去年我到福建考察,曾经开了一个台商座谈会,不少台商对大陆出台的经济举措很敏感,很多人都担心对台湾投资企业的优惠政策会不会改变。我们听进去了,回来就发了文件,明确对台资企业已有的优惠政策不得改变,要给“定心丸”。我们为什么这么做?因为我们是同胞啊。
我们还会继续推出有利于两岸经贸合作的举措,当然前提是要保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基石还是“九二共识”。只要遵循这一政治基础,大家都认同两岸属于一个中国,可以说什么问题都好谈。我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前景是乐观的,我们之间的血脉是分不开的。我相信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会造福两岸民众,改善民生。
精简审批事项“5+1”任务清单
国务院部门行政审批事项清单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清单中央指定地方实施审批事项清单工商登记前置审批改后置事项清单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清单地方政府工作部门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
●分9批取消下放国务院部门行政审批事项618项,占原有底数的
40%。其中取消491项,约占总数的80%。
●消除了“非行政许可审批”这一审批类别。共取消258项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占原有总数的57%,其他转为行政许可、调整为政府内部审批事项或其他权力并进一步改革。
●超额完成取消200项中央指定地方实施审批事项的任务。
●国务院部门行政审批中介服务大幅精简70%,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大幅精简85%。
从“端菜”到“点菜”
国务院部门行政审批事项削减三分之一的任务在2014年就已提前完成,2015年又从部门“端菜”向群众“点菜”转变,再次取消了一批行政许可事项,其中涉及金融领域简政放权、个人或企业资质资格认定、企业经营活动的占50%。
解决地方“接不住”
以前一些事项下放后,有的地方反映“接不住”。2015年的精简事项全部是取消,没有下放事项。
解决“办证多”
2015年,有关部门就餐饮企业重复办理的“餐饮服务许可证”和“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提出了由食品监管部门一家许可、统一监管的意见。国务院已经印发决定,将两证整合为一证,全国240多万家餐饮企业、1400多万从业人员将从中受益。
破解审批“中梗阻”
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审批难”问题,国务院印发《关于规范国务院部门行政审批行为改进行政审批有关工作的通知》,对解决审批时间长、手续繁、不透明等问题作出部署。各部门普遍编制了服务指南、审查工作细则等,实行受理单制度和办理事项承诺制等。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启用政务服务大厅,行政许可事项全部进驻,严格按规定流程和时限办理,去年做到了“零超时”。
关注·中美关系
中美关系向前发展是大趋势
美国全国广播公司记者:总理先生,您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一系列稳定中国经济增长的措施,这些都会有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但同时还存在一个不确定因素,就是似乎在中美这两个世界最大的经济体之间,在某些问题上始终存在一些分歧。您觉得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来改善中美关系?中方如何回应美方在有关问题上存在的一系列关切,包括市场准入、投资限制、对美国企业的公平待遇,开展公平贸易以便不要蚕食美国国内的就业岗位,以及美国总统大选中一些候选人提出的关切。
李克强:中美两国之间有广泛的共同利益,当然也存在着分歧,有的甚至还是比较尖锐的,这毋庸讳言。一段时间不少人纷纷议论中美之间的分歧,但是往往会忽视中美之间去年发生的一件重要事情,就是中国成为美国最大的贸易伙伴,贸易额接近5600亿美元,这本身就表明中美的共同利益是在不断扩大,而且远远大于分歧。
如何使中美关系健康向前发展,我想还是要遵循平等相待、互利共赢的原则。中美双方都表示,要积极推进中美投资协定谈判,我们将会逐步放开或降低美方对中国投资的准入门槛,但这应该是双向的,双方开放应该是对等的。我们希望美方在同我们进行《中美投资协定》谈判过程中,能够本着平等共赢的原则来推进。我相信,我们之间的共同利益会不断扩大。对于出现的分歧,我们之间有上百个对话交流机制,只要是出于诚意,管控好分歧,我相信中美共同利益还会不断扩大。在中美合作不断扩大的过程中,分歧的“量”会增加,但所占比例会下降。中美深化合作不仅有利于中美两国,也有利于世界。
中美经贸关系的发展是双赢的,对这一点,美国的商人们心里最清楚。现在美国正在举行大选,很热闹,吸引眼球,但是不管花落谁家,最后谁当总统,我相信中美关系向前发展的大势不会改变。中美建交几十年了,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但是中美关系向前发展是大趋势。
关注·周边问题
邻里纠纷是难以避免的事
埃菲社记者: 在过去两个月左右的时间里,由于朝鲜采取的一系列举动,美国正在加强在韩国的军事部署。同时在南海地区军事紧张态势似乎也在升级。另外,澳大利亚也在和美国磋商,要引入战略轰炸机。还有就是不包括中国在内的12个国家签署了TPP。您是否认为奥巴马总统的“重返亚太”战略已经给中国造成问题?您觉得在亚太地区还存在其他不稳定因素吗?
李克强: 你提了一系列的问题,我要一一回答时间不够。概括起来讲,你问的还是关于中国周边的问题。中国始终主张要有一个稳定的周边环境,友好的睦邻关系。维护地区稳定,实现睦邻友好,关键还是要靠地区国家共同努力。邻里发生纠纷,这也是难以避免的事情,但只要以诚相待,坚持用外交、和平手段来解决,完全可以维护地区的稳定。至于域外国家,像美国,可以说从来就没有离开过亚太,我们可以在亚太地区进行合作,管控好分歧。
中国正在推进现代化建设,发展是第一要务。我们需要一个稳定的周边环境与和平的国际环境,中国发展强大起来,是维护世界和平的有力力量,也有利于周边。中国将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也毫不含糊,这两者并不矛盾。我们希望,不论是域内国家还是域外国家,都能多做有利于地区稳定的事情,而不是相反,否则对谁都不利。
关注·中俄关系
经济合作方面有升温趋势
今日俄罗斯国际通讯社记者:
俄中双方曾多次表示,两国经济合作水平跟不上政治关系,双方承诺会努力改善这种局面,不仅致力于推动贸易往来,还将大力发展投资合作。然而我们看到,中国投资者并未大量进入俄罗斯,这是为什么?这是否与西方国家对俄制裁有关或者与俄罗斯经济情况有关?中国企业在与俄合作中是否受到来自美国等国的压力?此外,一些专家认为,中国并不想投资俄罗斯,而仅仅对该国廉价能源感兴趣,您对此有何看法?
李克强: 中俄互为最大的邻国,而且是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俄关系可以说是全方位的。习近平主席和普京总统经常会晤,我们不仅是政治关系好,在经济合作方面也是有升温趋势的,在诸多领域都有多项合作。中国始终遵循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原则和俄罗斯发展关系。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俄关系不会因为国际形势的变化受到影响,不受第三方的压力。当然,中国外交奉行不结盟政策,我们之间的合作也不针对第三方。我们还会继续推进中俄关系向前发展。
我说经济方面的合作也在升温,有一个例子,去年我们从俄罗斯的石油进口又增加了800多万吨。但是很不幸,世界大宗商品的价格下跌,我们整个进出口额,不仅是对俄罗斯,都是下降的,虽然数量没有减,但是贸易额下来了,这个责任不在我们双方。去年底我和贵国总理梅德韦杰夫先生进行了深入探讨,比如我们可以在油气上下游一体化方面进行合作,这样可以促进中方对俄的投资。我们还可以拓展贸易渠道,实现贸易多元化。我愿意看到明年你再参加这个记者会时,我能回答你,中俄经贸投资趋势出现了转折性的向好。
我对俄罗斯的朋友要额外加一句,这种向好也是表明世界贸易在向好,我们给世界贸易吹吹暖风。
关注·中日关系
不愿意看到再走回头路
日本经济新闻记者:去年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在韩国首尔举办。今年日本是主办方,中日韩三个国家之间,在包括朝鲜核问题和中日韩自由贸易协定等方面,能够合作的空间很多。请问,中方对今年的中日韩领导人会议有什么期待?为了出席这个会议,您将作为总理首次访问日本。很多专家认为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当中,日本企业能够发挥的作用很大。请问,您对中日经济关系的互补性有什么样的看法?
李克强: 去年我去韩国出席了中日韩领导人会议,这本是个一年一度的会晤机制,时隔三年才重启,的确是来之不易。是否还能够顺利进行,三方要互动。尤其是现在中日关系虽然有改善的势头,但是还不巩固,还比较脆弱,我们应该本着双方对历史问题的原则共识,而且做到言行一致。我可不愿意看到再走回头路。
讲到中日韩关系,也使我想到一个比较轻松的话题,就是最近韩国棋手和AlphaGO进行围棋人机大战,三国很多民众都比较关注,这也表明三国之间文化有相似之处。我不想评论这个输赢,因为不管输赢如何,这个机器还是人造的。中日韩三国或者说我们中日之间,应该有智慧来推动智能制造,发展科技合作,创造人们需要的高质量产品。而且中日韩三国经济占世界经济的五分之一、亚洲经济的70%,我们之间的互补性很强,可以携起手来去开拓更为广阔的世界市场。
中国外交4根支柱
大国外交,具体而言是与美国、俄罗斯、欧盟的关系;
周边外交;同发展中国家的关系, 即建立全球伙伴网络;
积极参与全球治理, 成为国际公共产品的贡献者。
当前的中欧关系已进入史上最佳状态,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也处于最好水平。至于中美关系,如果美方能更好地理解中国,如王毅所劝告的那样,“更多地学习体会一下中国五千年积淀的历史文化传统,不要动辄套用美式思维来判断中国。”
过去一年间的中国一方面践行着“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着力打造更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同缅甸妥善处理“成长中的烦恼”,另一方面有力有节地应对菲律宾等国在南海挑起争议的企图,还对中日关系的“病根”做出了明确诊断。
全球伙伴网络
去年的中非峰会已经传递出很多发展中国家的心声:“中国从来没有殖民过非洲,而是帮助非洲摆脱贫困,实现发展,为非洲带来了新生。非洲一直在寻找一位有着共同利益和真正可靠的合作伙伴,最终找到了中国。”事实上,“一带一路”同样是中国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实现合作共赢共享的方式。如今,已有七十多个国家和组织表达了参与这一宏大工程的意愿,三十多个国家签署了合作协议,成就了一台“大合唱”。
参与全球治理
记者会上传出的信息明确无误:中国有信心走出一条与传统大国不同的强国之路,不会像传统大国那样恃强凌弱、搞零和博弈。王毅举了中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的份额和投票权上升的例子,说明“中国并未另起炉灶”,而是会在现有国际秩序和体系中发挥更多作用。随着中国的发展,现有的秩序和体系也将实现完善和公平。本版稿件据新华社(来源:新文化报)
本文来源:华商网-新文化报 。更多精彩内容
请登录华商网()
责任编辑:黄欢_NN1650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俄罗斯经济现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