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中生产力促进中心的优势和竞争力的优势

论地区竞争力的本质_论文范文
免费论文网,4年品牌,如需帮助欢迎在线申请帮助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论地区竞争力的本质
本文导读:此文由免费论文网编辑整理,我们为您提供原创论文、免费论文、毕业论文、论文下载、工作总结、简历、论文写作指导等服务!蚂蚁论文网真诚欢迎您的光临与惠顾!这是一篇关于论地区竞争力的本质的论文范文,摘要:内容摘要:地区竞争力本质界定是地区竞争力的前提。本文分析理论界和工作对地区竞争力本质的差异,地区竞争本质上是区域间产业发展能力的竞争,地区竞争力的本质是地区产业发展能力,是生产力。并分析了竞争力、地区竞争力、产…
内容摘要:地区竞争力本质界定是地区竞争力的前提。本文分析理论界和工作对地区竞争力本质的差异,地区竞争本质上是区域间产业发展能力的竞争,地区竞争力的本质是地区产业发展能力,是生产力。并分析了竞争力、地区竞争力、产业竞争力和企业竞争力的内在关系。 关键词:地区竞争力、竞争力、企业竞争力。 概念是思考、认识问题的逻辑起点,对概念的不同理解将极不相同的理论结果和对策措施建议。,对地区竞争、地区竞争力的不同理解,将对地区竞争力来源的不同理解,并出不同的地区竞争力模型及地区竞争力的对策建议。界定地区竞争与地区竞争力概念的内涵和本质,是地区竞争力的前提。 一、地区竞争的本质 地区竞争是指两个的行政区域竞争性地公共产品,以便吸引投资与发展本辖区经济的间竞争①。与竞争,地区竞争特点: 1、地区竞争的主体是地方的竞争。二十多年的改革是在社会稳定的前提下渐进式的,其结果是的经济决策权向地方、企业和市场分散,经济社会发展由独立变成、地方和市场力量,地方行使越来越多的经济决策权,也承担了越来越多的社会经济发展的责任。市场经济体制,但历史的原因和特殊的经济结构及行政体制,地方社会经济运作中特殊的利益主体,在社会经济发展中依然扮演着的角色。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和,既是地方职能的,又是地方间竞争的产物。一,需要每个地方全力投入经济建设,国民经济整体发展;另一,地方发展地方经济的决策者和直益者,受任期政绩和辖区内物质生活的利益驱动,想方设法努力辖区汲取生产要素和经济发展资源的能力,辖区经济发展。,地区间社会经济发展的竞争主体是地区。 2、地区竞争的内涵是资源汲取能力的竞争。社会经济发展是由资本、劳动力、生产资料及其在生产过程中的社会和改进、自然资源条件社会发展的因素的,而关键生产要素是资本、技术、人才。现代科学技术进步,是加入WTO后国际全球化深化,市场分割弱化,生产要素流动性。地方发展的优势已不再是对传统土地、资源、产品等固定物质财富的占有,当代社会财富的价值越来越体现在全球市场竞争中的资金流、信息流、技术人才流及物流上,地区竞争能力更多体现在其对诸种流动财富的吸引力和财富新价值的能力,体现在流动财富强化区域经济地位的能力②。,地方地区竞争的主要内容和手段是尽在全球范围内搜索发展资源,组织经济活动,鼓励辖区企业投资,努力引进外来投资、外来人才和先进技术,使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向辖区内汇聚,经济发展“资源谷”。 3、地区竞争的是产业发展环境的竞争。地区要在国际国内竞争中获取持久的竞争优势,往往离不开当地独特的产业发展环境,是产业发展的人文环境。资本要增殖、企业要发展、产业要升级,有好的发展环境,才能吸引辖区外资金、人才、技术向区内流动。在WTO规则涉及的23个协议中,两项涉及企业,涉及,这更说明加入WTO背景下,地区竞争力的更大程度上取决于职能的转换,地区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行政竞争和管理经济能力的竞争。早期地区间竞争主要是制定优惠政策(如降低地价、减免税收等)向投资者特殊待遇。我国加入WTO地区竞争的,发展环境的竞争取代优惠政策主要的竞争工具。各地区,是经济发展 先行地区都投资环境,法规制度,,发展教育、科技、文化事业,国民素质,努力为投资者的基础设施,高效便捷的服务,的法制保障和安定的治安环境,的市场经济秩序、市场竞争环境和公平竞争条件,优良的自然、社会和产业发展环境。 4、地区竞争的本质是产业发展能力的竞争。产业是国民经济中以社会分工为基础,在产品和劳务的生产经营上某些相同特征或同一属性的企业或其它经济实体及其经济活动的集合。地区内不同产业的集合构成地区国民经济。区域内社会资源要配置到各个产业,并强弱不同的产业经济,从而决定地区社会财富的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地区经济不过是产业经济的空间,地区经济发展都要在地区产业经济活动上。是地区经济增长率提速、综合经济实力,经济竞争力的提升,程度上都取决于地区产业能力的强弱。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和实践也证明,和地区要提升经济竞争力,关键在于提升其产业竞争力。地产业发展能力强不强,能否稳步提升其经济竞争力,迅速经济和社会现代化的意义。,地经济发展能力以该地区众多产业发展能力的集合为基础,地区之间的经济竞争本质上为地区产业发展能力之间的竞争。 、、公平的地区竞争的意义。,地区竞争有助于发展社会经济,生活,社会福利,谋求持续发展。地方是行政序列的组织,又是地方经济发展的决策者和直益者辖区内企业和的利益保护者,是我国经济社会运作中特殊的利益主体。地方的多种职能决定其。行政序列的一级组织,任期政绩决定地方官员的前途和发展。地方提升行政任命制任期内的政绩,宏观调控指令,努力和上一级下达的发展。地方经济发展的决策者和直接收益者,在发展地方经济中追求地方利益最大化,从发展经济中获取更多的地区财政利益。地方企业和辖区的利益保护者,地方又努力企业发展环境,就业渠道,千方百计辖区企业发展和收入。,、、公平的地区竞争有助于、地方、企业和的利益,有助于社会经济发展,生活。,地区竞争有利于营造的产业发展环境,资源配置。能优化的投资环境,公平司法制度,高效服务的行政区域,就能吸引更多的资本、人才、技术流入。地区竞争使地区公共品建设,基础设施,健全司法执法制度,改革,既能营造的投资环境,使资本、技术、人才更多地流向发展环境好的地区,又有利于资本、技术和人才的产出效益,社会资源配置。地区竞争有利于制度创新。而言,制度创新“行动集团”的,降低制度创新成本,或授权试点,或对地区自主制度创新默认试行,总结后再由下令实施。地方是经济发展先行地地方,在地区竞争中权,辖区汲取生产要素的能力,尝试行政制度改革,引入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企业制度,程度上了自主制度创新,谋求潜在制度创新收益的“行动集团”③。在地区竞争中引入制度创新的需求诱致型制度变迁,从到内容都更本地经济发展和企业成长的需要,更能的默许和容忍,在拓展制度创新的内涵[1]&[2]&[3]&[4]&&下一页
和外延上更有意义。从制度创新的上看,有助于地方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制度创新,使地方和企业分享制度创新收益,制度创新的风险更小,成本更低,绩效更高④。 符合市场经济条件下职能安排的地区竞争对社会经济发展作用巨大。但地区利益的主体,地方在地区竞争中也不。地方是欠发达地地方保护辖区经济利益,运用行政手段防止外地商品流入,封锁本地资源,保护税利大户的不竞争、重复建设低开发区或产业项目等,取代或妨碍市场的不,地方甚至无止境地减低地价、税收等优惠政策恶化竞争秩序,引发人才争夺大战、招商引资大战、环境建设大战等非理性竞争。其实,地区竞争不同于 企业竞争。在竞争的企业之间,企业的常常是以企业的失败为代价的,前者要从后者那里夺走市场,结果是“零和博弈”。而地区竞争并“零和博弈”。地区在竞争中迅速发展会深化社会分工和地区分工,“产业关联”、“技术扩散”和“辐射效应”带动地区跟随发展。地区对地区竞争要有的认识。要制定政策、法律、法规规范地方竞争秩序,保护地区间公平竞争,生产要素在地区间配置,保障地区间发展。二、地区竞争力的本质 (一)竞争力的内涵及实质 竞争获胜的基础在于竞争力的。对它往往从不同上展开,不同机构、不同组织和不同决策者对竞争力的理解有的差异。有代表性的“竞争力”定义主要有几种: (1)竞争力是涉及到国与国之间经济关系的国际经济学概念,是指一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所处的地位。(樊纲,2002) (2)一国的竞争力是在国际市场上战胜对手的能力,更是谋求持续发展的实力。(邹薇,2002) (3)美国总统竞争力委员会《关于产业竞争力的报告》:国际竞争力是在自由的、的市场条件下,能够在国际市场上好的产品、好的服务,又能本国生活的能力。 (4)竞争力是在国际社会中与他国竞争所的优势,它实质上反映了综合国力发展的速度。(任海平等,1998) (5)《国际竞争力报告》(1996)课题组:国际竞争力是在经济体制下的国民经济在国际竞争中的综合国力的强弱程度,上也企业或企业家们在环境中地从事经营活动的能力。在《国际竞争力报告》(2001)中,该课题组把“竞争力”修改为“在世界经济的大环境下,与各国的竞争力相,其值和国民财富持续增长的能力。” (6)国际竞争力是指在国际的自由贸易条件下(或排除了贸易因素的假设条件下),一国某特定产业的产出品所的开拓市场,占据市场并以此获取利润的能力。简单地说,即是一国特定产业在国际市场上销售其产品反映出的生产力。(金碚主编,1997)我国学者对定义的内涵深化指出:一反映了或地区的经济实力;另一,地勾画出该或地区经济发展的趋势和。(费洪平,1998) (7)美国经济学家迈克尔?波特(Poter,1990):经济竞争力是指该国产业创新和升级的能力,即该国生产力高及持续生产力的能力。 (8)“世界经济论坛”(WEF)和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开发学院(IMD)《关于竞争力的报告》(1985)对“国际竞争力”定义为“企业和未来在各国的环境中以比国内国外的竞争者更有吸引力的价格和质量来设计、生产并销售货物服务的机会和能力。”而在1994年的《国际竞争力报告》中又对“竞争力”重新下定义为:“一国或企业在全球市场上均衡地生产出比竞争对手更多财富的能力。” (9)竞争力泛指在“自由竞争”条件下,个体或社会实体竞争制胜的能力。(包昌火等,2002) (10)国际竞争力是一国对该国企业价值所的环境支持能力和企业均衡地生产出比竞争对手更多财富的能力,是一国或一企业地将现有资产运用于转换过程而更多价值的能力。它包括一国或一企业发展的整体现状与,拥实力和增长的潜力。(王与君,2000) 综上所述,对竞争力的内涵可以从三个来把握: 1、竞争力是特定利益主体在国际国内市场上相利益主体所的生存和发展并由此获取收益的能力。从上述的定义分析,不同机构、不同组织、不同学者对“国际竞争力”的理解有的差别,但的落脚点都特定利益主体在竞争中生存、发展在竞争中获取收益的大小,也特定的利益主体能否在国际国内市场上比利益主体以更低的价格、更高的质量、更优的服务、的信誉来占领市场并由此获取收益。 2、对竞争力的是多层次的。竞争的利益主体可以划分为、地区、产业、企业等多个层次,对竞争力的有性地竞争力、地区竞争力、产业竞争力、企业竞争力等层次来。从资料分析,世界上国际竞争力组织的来自、企业界、学术界,对国际竞争力各有侧重。如何制定经济发展及外贸政策,着眼于的国际竞争力;企业界如何其公司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地位及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着眼于企业和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而学术界人员则倾向于从各个层次对国际竞争力⑤。美国总统委员会《关于竞争力的报告》(1984)也指出:“竞争力企业和国民经济有不同的含义”⑥。,脱离特定的利益主体而单纯竞争力,是不的,对工作也意义,而且会偏离科学的方向。 3、竞争力包含现实竞争力,更包含潜在竞争力。对国际竞争力,要特定利益主体现有生产要素国际国内市场竞争所的生存能力,而更特定利益主体相利益主体的未来发展潜力。正如美国总统竞争力委员会《关于产业竞争力的报告》中指出:“长期的竞争能力,包括该国经济长期增长的潜力该国经济结构及出口结构能够随国际市场需求变革的能力。”如企业层次的国际竞争力,要其现有经济实力,更应该其未来发展潜力,也该企业在国际国内市场竞争中的成长性。层次的国际竞争力,其落脚点要体现在该国产业及其企业持续创新、升级的能力。 4、竞争力的实质是生产力。竞争力上是涉及(地区)之间经济关系的经济学概念,包括着“优势”的概念。里,优势上(地区)间生产力的,生产力在概念上与所说的生产力概念实质区别,同样的含义,只是更强调与竞争对手的意义⑦。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体现在特定 利益主体,能否比利益主体更配置要素资源,生产,或者善于出差异性强的商品和服务,从而赢得优势和竞争优势的能力。美国经济学家迈克尔?波特(1998)也指出:“在上,&‘竞争力’的唯一意义生产力。国民生活的提升,需要企业提升和符合时代需求的生产力”⑧。美国总统竞争力委员会《关于产业竞争力的报告》(1984)指出:“在上,竞争力是以卓越的生产力绩效为基础的。”⑨,竞争的实质是生产力的竞争,竞争力的实质是生产力. (二)地区竞争力的内涵上一页&&[1]&[2]&[3]&[4]&&下一页
及实质 国内机构和学者对地区竞争力的定义大多数都脱胎于竞争力的内涵。从理论上理解,和地区不同行政管理层次的地域概念,借鉴国内外学者对竞争力内涵的来地区竞争力的内涵,也的科学性和性。从现有资料分析,主要有三种有代表性的观点: 观点主要强调地区资源配置能力。王秉安教授(2000):区域经济竞争力是指区域(省、市、县或)在大区域中与同一类型区域争夺市场和资源的能力,或者说是区域在大区域中相同类区域的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县域经济竞争力评价》县域经济竞争力是县域资源配置来获取竞争优势的能力。⑩ 另观点主要强调地区综合经济实力。河北经贸大学李宝新(2001) :地区竞争力是地区在政治、经济、社会基础建设、环境、科技等各个领域所能的先进程度的综合反映。统计局严于龙(1998)地区经济竞争力是地区(省、区、直辖市)国民经济在国内竞争中的综合实力的强弱程度。费洪平(1998)地区竞争力主要强调一地区在国内外贸易、金融、投资中的地位,强调一地区所的基础设施,所的科技、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状况,和对策干预等因素,为国际资本流动的条件. 种观点主要强调地区培育优势和竞争优势的能力。阳国新(1995)区域竞争力是指各经济区域所的商品在某一特定区域市场中占领的市场份额。王国辉(2001)和赵修卫(2001)则从核心竞争力的角度来区域竞争力。王国辉:地区竞争力是指“地区在内部软、硬环境等优于且不易被地区模仿的,能够给区内企业的发展条件,并地区经济,地区经济、、健康发展的独特综合能力”。赵修卫教授区域核心竞争力是区域经济竞争力的优势,是指区域所特,在资源、产品开发、生产、市场开拓及服务中,与地区相比的竞争优势,且不易被地区所模仿或学习的综合能力与素质。” 本文,参照上述关于竞争力的定义,地区竞争力应该定义为某个特定地区在国际国内经济竞争中优于地区所的生存和发展并由此获取收益的能力。而地生存和发展能力是以地区综合经济实力为基础,起关键作用的核心因素是地区资源配置能力和营造优势和竞争优势的能力。的地方是共产党下的一级行政组织,要先进社会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发展的主导力量,更应该利益的忠实代表。,地区在竞争中获取的收益体现为伴地区财政稳定增长的综合经济实力,还应该体现在的收入持续增长,生活社会生产生活环境。,地区竞争力也可以表述为特定地区在国际国内竞争中相地区更能优化资源配置,营造优势和竞争优势,从而生活的能力。,地区竞争的实质生产力的竞争,地区竞争力的实质生产力。三、地区竞争力与竞争力、产业竞争力、企业竞争力 关于竞争力的,学者,对“的国际竞争力”或“有国际竞争力的”&的提法本身就含糊不清,在层次上谈论“国际竞争力”意义。其理由有二:的主要经济是为其较高且的生活,而能要点,并不取决于含义不清的“()竞争力”,而取决于一国生产要素的生产力或生产率。任何不在所有产业都很强的国际竞争力。任何都只能在某个或几个产业较强的竞争力,而产业上却国际竞争力。在的层次上,唯一有意义的竞争力概念是指生产力。哪个“国际竞争力”,应该:“为特定的会特定产业中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企业的母国生产基地?”,在产品、企业、产业的层次上国际竞争力,的内涵、又容易理解,而且对工作更有意义。⑾学者则,国际竞争的利益主体是多层次的,可以是、地区,也可以是产业和企业。(地区)不直接某种竞争客体(产品或服务等)国际竞争,但(地区)所拥总体经济实力、管理体制、配套基础设施、外部经济秩序、综合经济资源等,则是该国(地区)产业、企业国际竞争必不可少的前提和基础。企业或产业构成国际竞争力的基础,而(地区)则是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外部和前提。,“的国际竞争力是有意义的&,只是间接”。⑿ 从理论上讲,任何事物的都有其的性。国内外许多机构、组织和人员多年来持续地对“竞争力”的,本身就说明“竞争力”的意义。和地区行政地域概念,其地理区位、经济区位制度变迁、产业升级的差异,不同的、不同的地区在国际国内市场上的地位是不同的,从而决定其国际国内社会上政治地位也差异。(地区)的政治经济地位,竞争力,所有(地区)都对“(地区)竞争力”,只是在(地区)层次上竞争力在(地区)产业、企业的竞争力上。竞争力是指在全球竞争中所的生存和发展并由此收益的能力。的生存和发展能力是以地区、产业、企业的竞争力提升为基础。在竞争中获取收益为综合国力和生活持续。从区域上看,是其管辖的所有地区构成的,的竞争力构成是由其管辖的所有地区竞争力的集合。的地区竞争力应该经济先行地区如何优势,经济欠发达地区为何竞争优势,如何有性地所有地区竞争力进而的整体竞争力。从产业上看,(地区)区域内所有产业构成一国(地区)的国民经济。区域概念的(地区)的竞争力是区域内所有产业竞争力的集合。一国(地区)的产业竞争力,意义在于寻求一国(地区)优势的产业,并以此主要产业发展,营造产业竞争优势,获取竞争收益。产业是国民经济中的分工原则,为社会某种需要而划分的,从事产品和劳务生产及经营的,是某种同一属性企业的集合。产业的竞争力同样同一属性的企业的竞争力的集合。同一属性的企业构成产业,所有产业的企业构成一国(地区)国民经济的基础。,(地区)竞争力由该国(地区)所有产业竞争力,进而由该国(地区)所有企业竞争力决定。 综上所述,用NC代表竞争力,AC代表地区竞争力,IC代表一国产业竞争力,EC代表一国企业竞争力,AIC代表地区产业竞争力,AEC代表地区企业竞争力,那么竞争力、地区竞争力、产业竞争力和企业竞争力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公式表述: NC={AC1;AC2;AC3;……}……① NC={IC1;IC2;IC3;……} (IC={EC1;EC2;EC3;……})……② AC={AIC1;AIC2;AIC3;……} (AIC={AEC1;AEC2;AEC3;……})……③ 四、结&&论 1、竞争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力量。市场经济市场竞争。竞争本质上为利益主体之间生存和发展能力的博弈,是利益主体之间生产力的竞争。地区竞争主体为地方之间的竞争,体现为地区之间资源汲取能力和产业上一页&&[1]&[2]&[3]&[4]&&下一页
发展环境的竞争,在于产业发展能力的竞争。 2、竞争获胜的基础在于竞争力的。竞争力指特定利益主体在国际国内市场上相利益主体所的生存和发展并由此获取收益的能力。竞争的主体可以划分为、地区、产业、企业等多个层次,竞争力也可以划分为竞争力、地区竞争力、产业竞争力和企业竞争力等不同类别。竞争力,要现实竞争力,更应该潜在竞争力。竞争力的实质是生产力。 3、地区竞争力是指某个特定地区在国际国内经济发展竞争中优于地区所的生存和发展并由此获取收益的能力,也可以表述为特定地区在国际国内竞争中相地区更能优化资源配置,营造竞争优势,综合实力的能力。地区生存和发展能力以地区综合经济实力为基础,起关键作用的核心因素是地区资源配置能力和营造竞争优势的能力。地区在竞争中的收益体现为地区综合经济实力,财政收入稳定增长,生活,社会生产生活环境。地区竞争实质是生产力的竞争,地区竞争力实质是生产力。 4、由其所管辖的地区构成,所有地区竞争力的集合构成竞争力。(地区)国民经济由区域内所有产业构成。(地区)竞争力区域所有产业竞争力的集合。产业是国民经济中按分工原则划分,从事同一属性的产品和劳务生产与经营的企业的集合。产业竞争力是同一属性的企业竞争力的集合。和地区竞争力,在于该国(地区)产业竞争力,基础在于企业竞争力,目的在于从优势,寻求竞争优势的产业群,并以此为主导(支柱)发展,营造产业竞争优势,获取竞争收益。注&释: 1、李军鹏:《论新制度经济学的政区竞争理论》,《行政管理》2001年第5期第52页 2、王缉慈:《论全球化背景下的地方产业集群―地方竞争优势的源泉》,《战略与管理》,2001年第6期第28页 3、4、杨瑞龙、杨其静:《阶梯式的渐进制度变迁模型---再论地方在我国制度变迁中的作用》,《经济》2000年第3期 5、金明律等:《中美关于‘国际竞争力’现状之》,《当代财经》1996年第1期第28页 6、9、转引自邹薇:《竞争力的源泉:从外生优势到内生优势》,《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1期第35页 7、金碚:《工业国际竞争力―理论、方法与实证》,经济管理出版社200&年版第30页 8、迈克尔?波特:《国际竞争优势》,华夏出版社2002年(中文版)第6页 10、来自http://www./jingzhengli.htm 11、参阅《工业国际竞争力---理论、方法与实证》(金碚主编),经济管理出版社1997年出版,第29页;《竞争优势》(迈克尔?波特著),华夏出版社,2002年出版,第6-10页。 12、黄先荣:《国际竞争力的现状极其对的启示》,《复旦学报》(社会科学报)1997年第2第65页 主要参考文献: 1、体改委,大学,综合开发院:《国际竞争力发展报告(、)》,大学出版社,、年版 2、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 3、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商务印书馆1972年版 4、金碚:《工业国际竞争力―理论、方法与实证》,经济管理出版社,1997年版 5、王秉安:《区域竞争力:理论与实证》,航空工业出版社,2000年版 6、王与君:《经济国际竞争力》,江西出版社,2000年版 7、樊钢:《发展的道理》,三联书店,2002年版 8、费洪平:《区域经济发展》,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9、包昌火:《竞争战略与竞争优势》,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 10、陈秀山:《现代竞争理论与竞争政策》,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11、胡大立:《企业竞争力论》,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年版 12、程选等:《我国地区优势》,计划出版社,2001年版 13、韦伟等:《地区优势分析》,计划出版社,1992年版 14、傅小随:《地区发展竞争中的及其利弊分析》,《地方管理》,2001年第7期 15、阳国新:《区域贸易与区域竞争》,《经济学家》,1995年第2期 16、李宝新:《地区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1年第10期 17、王国辉:《关于地区核心竞争能力的模糊评判模型》,《社会科学辑刊》,2001年第5期 18、张辉:《区域竞争力的理论探讨》,《软科学》,2001年第8期 19、赵修卫:《关于发展区域核心竞争力的探讨》,《软科学》,2001年第10期 20、严于龙:《我国地区经济竞争力》,《软科学》,1998年第4期 21、唐光霖:《诺思的与理论述评》,《政治学》,2000年第5期上一页&&[1]&[2]&[3]&[4]&
本文源自:转载保留版权,源头地址
------分隔线----------------------------
上一个法律常识:
下一个法律常识:
欢迎您的光临与惠顾
欢迎您的光临与惠顾求 索/2005/9
区域竞争力的内涵、本质和核心
夏智伦 李自如
(夏智伦,中南大学商学院博士生/李自如,中南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南,长沙,410083)
  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面临着东、中、西部和各级行政区域之间竞相发展,区域之间经济竞争加剧的新环境,区域经济发展已无法回避“如何提高区域竞争力”的课题。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对区域竞争力的研究已引起许多研究者的高度关注。然而,区域竞争力是“一个很难界定的概念”,或是“一个具有明确直观含义却又不易精确把握的概念”。笔者试图在综述国内外近年来发表的关于区域竞争力研究文献的基础上,以期对区域竞争力作一个比较清晰的界定。需要说明的是,本文讨论的区域,可以是省、市、县、经济区(圈)和国家等,特别是对国家竞争力,一般用“国际竞争力”来表达。
一 关于竞争力定义的研究
究,,不同组织和不同,还没有形成一个普遍一致的竞争力定义。从有关研究资料来分析,比较有代表性的“竞争力”定义主要有以下几种:(1)美国总统竞争力委员会《关于产业竞争力的报告》认为:国际竞争力是在自由的、良好的市场条件下,能够在国际市场上提供好的产品、好的服务,同时又能提高本国人民生活水平的能力。(2)美国经济学家迈克尔?波特(Porter,1990)认为:国家经济竞争力是指该国产业创新和升级的能力,即该国获得生产力高水平及持续提高生产
(WEF)和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开力的能力。(3)“世界经济论坛”
(1985)将“发学院(IMD)《关于竞争力的报告》国际竞争力”定
义为“企业目前和未来在各国的环境中以比他们国内国外的竞争者更有吸引力的价格和质量来进行设计、生产并销售货物以及提供服务的机会和能力。”而在1994年的《国际竞争力报告》中又对“竞争力”重新下定义为:“一国或一个企业在全球市场上均衡地生产出比竞争对手更多财富的能力。”(4)《中国国际
(1996)课题组认为:国际竞争力是在一定经济体竞争力报告》
制下的国民经济在国际竞争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国力的强弱程度,实际上也就是企业或企业家们在各种环境中成功地从事经
(2001)中,该课题组营活动的能力。在《中国国际竞争力报告》
把“国家竞争力”修改为“一个国家在世界经济的大环境下,与各国的竞争力相比较,其创造增加值和国民财富持续增长的能力。”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竞争力的定义至少要涵盖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竞争力是特定利益主体在国际国内市场上相对于其他
利益主体所具有的生存和发展并由此获取收益的能力。从上述的定义分析,虽然不同机构、不同组织、不同学者对“国际竞争力”的理解有较大的差别,但共同的落脚点都放在特定利益主体在竞争中生存、发展以及在竞争中获取收益的大小,也就是特定的利益主体能否在国际国内市场上比其他利益主体以更低的价格、更高的质量、更优的服务、更好的信誉来占领市场并由此获取收益。
(2),因而对竞区域竞争力、产业从研究资料分析,世界上研企业界、学术界,这些成员对竞争力的研究各有侧重。政府成员关心如何制定经济发展及外贸政策,着眼于研究国家或地区的国际竞争力;企业界成员关心如何提高其公司在市场上的竞争地位及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着眼于研究企业和产品的竞争力;而学术界人员则倾向于从各个层次对国际竞争力进行全面研究。美国总统竞争力委员会
(1984)也指出:竞争力对于企业和国《关于产业竞争力的报告》
民经济有不同的含义。”因此,脱离特定的利益主体而单纯研究竞争力,不仅是不可能的,对实际工作也没有指导意义,而且会偏离科学研究正确的方向。
(3)竞争力不仅包含现实竞争力,更包含潜在竞争力。对竞争力的研究,不仅要研究特定利益主体现有生产要素参与国际国内市场竞争所表现出来的生存能力,而更重要的是必须研究特定利益主体相对于其他利益主体的未来发展潜力。正如美国总统竞争力委员会《关于产业竞争力的报告》中指出:“一个国家长期的竞争能力,包括该国经济长期增长的潜力以及该国经济结构及出口结构能够随国际市场需求不断变革的能力。”如研究企业层次的国际竞争力,不仅要研究其现有经济实力,更应该研究其未来发展潜力,也就是该企业在国际国内市场竞争中是否具有较好的成长性。研究国家层次的国际竞争力,其落脚点要体现在该国产业及其企业是否具有持续创新、升级的能力。
(4)竞争力的实质是比较生产力。竞争力实际上是一个涉及国家(地区)之间经济关系的经济学概念,包括着“比较优势”的概念。在这里,比较优势实际上就是国家(地区)间生产力水平的比较,比较生产力在概念上与一般所说的生产力概念没有
实质区别,同样具有效率的含义,只是更强调与竞争对手相对的比较意义。在市场上,竞争力体现在特定利益主体,能否比其他利益主体更合理配置要素资源,提高生产效率,或者善于创造出差异性强的商品和服务,从而赢得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能力。美国经济学家迈克尔?波特(1998)也指出:“在国家层面上,‘竞争力’的唯一意义就是国家生产力。国民生活水平的提升,需要企业不断提升和创造符合时代需求的生产力。”美国总统
(1984)指出:“产业委员会《关于产业竞争力的报告》在国家水
平上,竞争力是以卓越的生产力绩效为基础的。”因此,竞争的实质是比较生产力的竞争,竞争力的实质是比较生产力。
二 对区域竞争力内涵的研究
国内机构和学者对区域竞争力的定义大多数都脱胎于国家
竞争力的内涵。从理论上理解,国家和地区都是一个不同行政管理层次的地域概念,借鉴国内外学者对国家竞争力内涵的研究来确定区域竞争力的内涵,也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从现有研究资料分析,主要有五种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
(1)财富创造论。研究者将区域竞争力定义为区域创造财富的能力。他们认为,“竞争力是一个城市在国内外市场上与其他城市相比,所具有的自身创造财富和推动地区、国家或世界创造更多社会财富的现实的和潜在的能力。”是指一个区域“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制度和人文自然条件下,创造出比其他地区更多的有效经济财富增加值的能力;”“一个国家在世界市场的环境和条件下,与世界整体各国的竞争比较,所能创造增加值和发展的系统能力水平;”等等。
财富创造论的思想,主要源自1994年IMD和WEF(TheGlobal究发表的《全球竞争力报告》中关于区域竞争力的定义,即“力。”,其最大优势是用经济的产出来直接衡量区域竞争力的强弱。
(2)资源配置论。研究者将区域竞争力定义为区域的配置资源能力。他们认为城市竞争力“是一种比较优势,也可以说是城市的凝聚力和吸引力;”“不完全取决于城市的大小,有多少资金,有多少建筑、土地资源,重要的是城市能否具备把关键土地等主要资源集中到关键环节、关键领域中去的能力;”是“一个城市对外来资源(包括人口、资本、技术和资金)的吸引力的大小;”“区域竞争力就是一个区域争夺大区域市场和资源的能力。或者可以说,区域竞争力是一个区域在其所从属的大区域中的资源优化配置能力等。”这一类定义突出投入与过程层面,力求将概念立足于经济学的基本原理:经济的本质是资源的优化配置。但如何通过选择衡量资源优化强度的指标来分析区域竞争力的强弱,是相对比较不容易的事情。
(3)产品提供论。研究者将区域竞争力定义为区域向大区域提供产品与服务的能力。他们认为,“城市竞争力是,一个城市生产适应大区域、国内、国际市场需求的产品和服务,同时增加实际收入、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是一个城市在一定区域范围内集聚生产要素,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能力。类似的定义还有,认为“经济竞争力的实质就是比较生产力的竞争,主要强调一国特定产业通过在国际市场上销售其产品而反映出的生产力。
这一类定义最直接。由于不同区域提供相同产品给同一市
场,于是就会出现竞争,因而必然产生竞争力问题。基于此,早于1986年WEF就给竞争力下过这样的定义:国际竞争力是企业目前和未来在各自的环境中以比他们国内或国外的竞争者更具吸引力的价格和质量来进行设计、生产并销售货物以及提供服务的机会和能力。OECD也有一个类似的定义:一个国家在自由公平的市场条件下提供经得起国际市场竞争的产品与服务,同时又能够长期维持和增加本国人民的实际收入。美国《关于产业竞争力的总统委员会报告》也认为,国际竞争力是在自由良好的市场条件下,能够在国际市场上提供好的产品、好的服务,同时又能提高本国人民生活的能力。
这一类型的区域竞争力应该属于一种狭义的区域竞争力,把竞争的注意力集中到产品或服务市场的竞争上。但必须注意到这么一个事实:区域之间的竞争不仅仅表现在区域产品和服务之间在大市场中的竞争,还更应该注意到区域之间对区域经济发展所需的各种各样战略性资源的竞争。
(4)经济实力论。研究者用区域经济实力来定义区域竞争力。他们认为,区域竞争力是指一个地区与国内其他地区在竞争某些相同资源时所表现出来的综合经济实力的强弱程度;城市竞争力是一个城市在与国内外其他城市竞争中所表现出的综合实力,往往可以用“城市竞争力”来描述和概括。
“区域经济实力即区域竞争力”一说极易引起争议,因为在IMD和WEF,,;,着眼于(5,对区域竞争力进行界定,试图对区域竞争力作更全面的定义。
基于以上的讨论,笔者认为,一个较为完善、合理的区域竞争力概念,至少应该包含以下几层含义:1)区域竞争力是一种立足现在、面向未来的能力:以区域的经济和社会的客观现状为基础,以支撑区域经济发展为导向;2)区域竞争力是一个相对性的能力:竞争力分析是一种比较研究;3)区域竞争力是一种综合性的能力:由区域的直接性竞争力要素(如企业竞争力等)、间接性竞争力要素(如国民素质竞争力等)、显在性竞争力要素(如经济实力竞争力等)、潜在性竞争力要素(如可持续发展竞争力等)、物质性竞争力要素(如基础设施竞争力等)和精神性竞争力要素(知识经济竞争力等)综合形成。
三 区域竞争力的本质:资源优化配置
人类为了生存和满足需要,就需要制造各种各样的产品,随
着人口的增多,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对产品的需求永无止境,需要投入的要素也越来越多,但要素相对于人类的需求来说总是短缺的,这就是资源的稀缺性。
区域经济发展同样面临着资源的稀缺性,一个区域要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要提高,经济结构要升级,生活环境要改善,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要进步,发展的需求也是无限的,然而支持发展的资源总是有限的。任何一个区域性的地方政府,不管是富裕地区还是贫困地区,总是感到资金、人才、技术缺乏,什么都缺乏。
由于资源稀缺的存在,就面临着选择的问题。人类无法满足自己的所有的无限需求,只能选择其中部分予以满足,而放弃
其他大部分的需求。人类需求的无限性,导致资源供应稀缺性,由于稀缺性导致选择不可避免性,就构成了经济学的基本问题。资源稀缺性决定了为达成经济目标就要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而经济学就是研究资源的优化配置,是研究如何进行有限资源的优化配置,因此,经济学的核心就是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来说,就是通过优化配置企业拥有的有限资源,达成企业目标。政府的任务,就是通过优化配置社会资源,达成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
为了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达到资源的合理利用,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将资源优化配置归结为两种形式:不可见之手和可见之手。所谓不可见之手是指依靠市场自身的力量进行资源优化配置,从微观经济角度讨论如何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这样使资源的优化配置,在一个竞争的市场环境得到实现。通过市场进行资源优化配置,可以调整生产者、消费者之间和他们之间的利益关系,然而市场调节资源也并非绝对理想,存在着“失灵”现象。针对这一现象,需要依靠政府力量进行资源优化配置,这称为可见之手,这是从宏观角度讨论资源优化配置,政府通过制定法规,参加经济活动,利用宏观经济政策等手段进行资源优化配置,保证经济的健康发展。
资源优化配置问题是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而区域竞争力是区域经济的范畴,也是一个经济学范畴,因此它脱离不了经济学的本质,也要研究一个区域或地区如何进行资源优化配置。但区域竞争力的概念又不同于传统的区域经济理论,虽然同样是讨论区域经济的资源优化配置问题,然而,区域竞争力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即竞争角度切入,域中去,,拥有、控制和转化资源,,为其自身发,,是一个区域为其自身发展对资源的吸引力和市场的争夺力。这里的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就是区域竞争力,表现在资源优化配置上,既有内部资源的有效安排,外部稀缺资源的容纳,又有内外资源的有效协调配合;这里也体现了区域竞争力的目标是,如何通过对区域内资源优化配置,确保区域经济运行和发展,以保证区域经济发展目标的达成。
四 区域竞争力的核心:创造竞争优势
区域竞争力的核心是创造竞争优势。区域间资源优化配置
的经济理论经历了一个层次深化的过程:绝对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竞争优势理论,前两者都属经典理论,后者则是近些年来刚刚被认同、富有生命力的概念。
绝对优势理论认为,区域分工应基于区域拥有的绝对优势的资源和条件,拥有一种资源绝对优势的区域与拥有另一资源绝对优势的区域,各自生产自己的优势产品,然后进行交换,两个区域都因此好起来,而整个区域也因此好起来。然而绝对优势理论受到了挑战,因为它无法解释这样的现象:即使一个区域在所有方面都比另一个区域差,它仍可集中生产自己有相对优势的产品来进行交换,使自己好起来。
比较优势理论对上述无法解释的现象作了回答。该理论指出,即使A区域生产的所有产品都比B区域具有优势,也能通过区域分工使双方都好起来,整个大区域也因此好起来。区域
分工只要基于其相对的比较优势上就能做到这一点,相对优势是指同一区域生产哪种产品更有利,那么这一点就是其相对优势,A区域虽然生产甲、乙两种产品都较B区域生产同样两种产品具有优势,然而,如果A集中生产其具有相对优势的甲产品(A生产甲比生产乙有利),而B也集中生产其具有相对优势的乙产品(B生产乙比生产甲有利,虽然B生产甲和乙都不如A生产有利),然后通过交换,达到区域内的资源优化配置。然而比较优势理论也遇上了困难:即使通过比较优势实现区域分工,但具有优势的区域(如上例中的A)得到的好处就一定会比不具优势区域(如上例中的B)多得多,也就是说条件不足的区域永远没有机会赶超条件好的区域。现实中的情况远不是这样,如没有资源优势的新加坡等都实现了他们经济上的赶超。
竞争优势从一个全新角度来讨论自己区域的优势问题。它认为区域可以通过实施恰当的提升区域竞争力的战略来创造自己的竞争优势,实现经济的赶超。最典型的区域竞争优势理论是波特《国家竞争优势》一书所讨论的,虽然它只是区域优势理论之一,却是讨论最全面、体系最完整的一个理论。该理论认为国家经济竞争的核心是各国同产业之间的竞争,竞争战略要素是产业结构与产业定位,实现竞争优势的基本竞争战略可分为成本领先、差异化、成本集中与集中差异化战略等。波特以造船业为例说明竞争优势:,提供多品种、高质量、高价格的船只;,提供质量足够好,;斯堪,集中生产特种船只),;而中,提供相对简单但属于标准型的船只,却,在世界造船业中取得一席之地。
区域竞争力理论是建立于竞争优势理论基础之上的,区域竞争力可以看成区域创造竞争优势的能力。具备了竞争优势的区域,就有可能使自己在区域中通过竞争来获取区域经济发展所需的战略资源。竞争优势理论认为,一个区域可以发展其它区域具有优势的相同产业,关键在如何正确地选择其竞争战略,创造竞争优势,实现赶超。
五 影响区域竞争力主要因素
一个区域要想获得竞争优势,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就必须找
到一些对区域竞争力具有重要影响的因素。本文把影响区域竞争力的因数分为7个,这7大因素相辅相成,共同构成区域竞争力的有机整体。
(1)产业竞争力
一个国家不同区域的竞争力的差异,其直接体现就是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前景,因为各种资源配置最终必须落实到各个产业部门,并形成强弱不同的产业整体竞争力,进而决定创造财富的大小。因此,区域内产业越具有吸引力,资源优化配置能力越强,就表明该区域的产业竞争力越强,区域竞争力也越强。可见,产业竞争力是区域竞争力的核心。
一个区域产业的发展及发展规模既要受到其他产业的影响,又影响着其他产业。如果地区各产业、各生产部门在生产上相互衔接、紧密配合,并形成合理的比例,则地区资源在各部门之间将得到合理的配置,相应地为地区创造的财富就会越多,地区的经济实力就会越强,竞争力也会越强。但是,地区的自然、
猜你喜欢的内容。。。
……1区域竞争力的内涵_本质和核心 区域竞争力的内涵_本质和核心区域竞争力的内涵_本...
……1、国家竞争力的内涵 国家竞争力是指国家产业创新和...区域竞争力分为三个层次:基础竞争力、核心竞争力和...持续创新是其本质特征。 (三)创新型企业的信念 ......
……一、准确把握区域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核心竞争力”理论来源于企业管理理论,是...和显示最大量的经济事实, 从而达到用最简洁的语言描述提示事物之 间本质联系的......
……界定地区竞争与地区竞争力概念的内涵和本质,是研 究地区竞争力的前提。 一、地区竞争的本质 地区竞争是指两个以上的行政区域政府竞争性地提供公共产品,以便吸引投资......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内涵_社会民生_生活休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内涵商业模式谁都可以...纯粹的技术并不构成永久的核心竞争力。但是某一领域的技术壁垒(如专利 技术)却......
……企业要构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从本质上来说,就是要完善 这个体系的建设, 并且...这是因为,一个企业的文化内涵,影响着企业的管理工作、人才队伍建 设的水平等较......
……一、区域核心竞争力的内涵与现实背景 (一)区域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1、核心竞争力...产业集群观点更贴近竞争的本质, 要求政 府专注于消除妨碍生产力成长的障碍, ......
……创新是国际竞争力的源头。 1、国家竞争力的内涵 ...区域竞争力分为三个层次:基础竞争力、核心竞争力和...持续创新是其本质特征。 (三)创新型企业的信念 ......
……竞争力的概念具有多层次性 、多角度性 , 其内涵 在本质上随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上述区域竞争力的概念主要 是把国家作为一个区域来研究 。 阳国新 ( 1995) ......
……企业集群与区域核心竞争力 : 内涵与关系和协作建立起来的组织 , 组织的结构介于纯市场和层 级两种组织之间 ,它具有稳定和灵活的双重属性 , 借助 这一特殊的组织......
……浙江师范大学 摘要 + 本文在对区域产业竞争力内涵界定的基础上,筛选了一组区域...从本质上看,区域产业竞争力是指在一国内 部各区域之间的竞争中,特定区域的特定......
……创新是国际竞争力的源头。 1、国家竞争力的内涵 ...区域竞争力分为三个层次:基础竞争力、核心竞争力和...持续创新是其本质特征。 (三)创新型企业的信念 ......
……区域 竞争 力定 义与 内涵研 究的主 要观 点,...如表1示。所 多社 会财富 的现 实 和潜 在 ...“ 三力 体 国际竞 争力 =核心竞争力 +基 争 ......
……区域综合竞争力实证分析》 《 一、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一...竞争力内涵在本质上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及其要求而不断发展、修正、完善的过程......
……并且 ritchie 和 crouch 已经揭示了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内涵,即其本质属性,因此...在客观世界中,旅游目的地是一个区域,包含了功能和性质各异的多种事物,时刻都......
……对区域竞争力定义研究的几个类型和对区域竞争力内涵...立足于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 经济的本质是资源的优 ...4 2003 一 、关于区域竞争力定义研究的述评国内学者......
……基于系统观的企业核心竞争力本质内涵探究_企业管理_经管营销_专业资料。基于系统观的企业核心竞争力本质内涵探究 内容摘要:核心竞争力是一个复杂性的系统现象,需要从......
……“竞争力”本质理解的差异,使得对区域竞争 力内涵的界定出现了误解和分歧,至今...由一个或多个核心城市、若干个相关城镇及其周边辐射地区(包括乡村和城乡结合部)......
……概念 , 并认为体系竞争力才 是区域竞争力的核心 ...二、 区域竞争力的内涵 区域竞争力是一个既具有...这类定义的依据是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 经济的本质是......
……1、国家竞争力的内涵 、 国家竞争力是指国家产业...区域的核心竞争力亦即区域的产业竞争力, 区域的核心...持续创新是其本质特征。 能通过不断的持续的创新,......
看过本文章的还看过。。。
您可能感兴趣。。。
最新浏览记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生产力经济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