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小说说的是什么/心经小说说的是什么

《心经》到底在讲什么?--学佛网
&《心经》到底在讲什么?
发布:妙音居士&[ &]&& 日期: 7:49:00&&
  有位教授朋友,某一天告诉我说:从前我发愿每天清晨背诵一百遍《心经》,现在我每天背诵二百遍。  每天起床之后背诵《心经》,确实有平息心中杂念的神效。我知道有的人每天背诵《心经》一百遍、两百遍,甚至于五百遍 ...  佛经是用来背诵的吗?我的答案是否定的。  佛经是佛陀对众生所说的法,其用意当然是要佛弟子们欢喜奉行。如果不去践行,只是念了一遍十遍一百遍,甚至念十万遍,还是只停留在原地,什么也没改变。  很多法师开堂讲经,讲了几年,信众们只听得佛法殊胜非常,听完还是一头雾水,不知道如何依佛所说法欢喜奉行。如果我们不了解经文的原意,如何依佛陀所说去实践呢?  其实,庙堂就在你心中,不用往外追寻。心就是佛,佛就是开悟的自己,每个人都应该点燃心中的黎明,想通了生命的真理,成为自己身心的主人。―― 蔡志忠  心经是佛陀说法  《心经》第一段就是: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很多人因而误以为《心经》是观自在菩萨对舍利子说法,其实所有佛经大都是佛陀对弟子说法,《心经》是佛陀对十大弟子智慧第一舍利子说法。  佛教是心的教导  众生心生,则佛法灭;众生心灭,则佛法生。  佛教,可以说是佛陀对众生如何正确使用心的教导,人会产生痛苦烦恼都来自于我们自己的心,佛陀透过“心经”教导我们如何正确使用我们的心,令心寂灭不生妄想妄念,以达到寂静的智慧彼岸。  色与空  弟子问达摩说:“什么是色?”  达摩回答说:“眼前情境,即是色。”  弟子问:“什么是心?”  达摩说:“现在问我的,即是心。”  弟子问:“面对色时,心应该如何?”  达摩说:“色不自色,由心故色;心不自心,由色故心。”  弟子问:“怎么说呢?”  达摩说:“外在情境只是纯然情境,没有净垢分别。但由于我们的自我主观,生心分辨情境的好坏善恶。”  外在时空变化 = 情境,内在心识变化 = 心境。无明众生的心境易受外在变化情境所影响,现前情境如我们所期待,心情便很顺畅。情境不如预期,心境便坠落谷底。  名与色  弟子问:“什么是名?”  达摩说:“有形情境叫作色,无形的情境叫作名。我们的心受名色所束缚,因此便有际遇好坏差别。”  弟子问:“际遇不好之时,应如何?”  达摩说:“面对现前情境时,不要以自我的立场生心,便无际遇好坏。众生心生则佛法灭;众生心灭则佛法生。”  现前情境便没有所谓的善恶净垢分别,也没有心境好坏顺逆。不以自己的心评断际遇的好坏分别,于是心色两相生灭,没有心也没有色。  无眼耳鼻舌身意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一个人不可能两次踩进同一条河流。”  因为人已经不同,水也不同。  现在的我不同过去、未来的我,心识也随时间改变,人的一生中并没有一个不变的我存在,因此不要以过去的观念来评断当下。  无色声香味触法  外在的情境瞬时万变,如果我们不以主观分辨,只是随着变化而变化,无我、无分别、无内根感官、无外尘情境、无所差别,便能达到与万象融而为一的境界。  于任何情境,只是整体一生的刹那切片,而这就是我们的生命实相。人只能掌握当下瞬间,这样观察,就是觉悟。  涅之境  比丘问佛陀“如何达到涅之境?”  佛陀说:“比丘啊!当我们面对任何情境时,让感受只是纯粹的感受,心永远处于无来、无往、无始、无终、无住、无想的不生不灭状态,我称它为心涅。”  比丘说:“如何让心不生不灭?”  佛陀说:“比丘啊!涅就是心不随情境起作用。心不起作用,不生出苦,无苦就没有苦的消逝。这就是心不生不灭,是解脱之道的最高涅境界啊。”  修行即是修心,降服自己的心,于境不生分别。在任何当下心不生苦乐,心不起作用,三界心尽即是涅。  一切都在  一休还在当沙弥时,默然不语独坐参禅,师父微笑着领他走出寺门。  寺外弥漫清新空气,半绿草芽,斜飞小鸟,流动的小河。过了一个下午,师父领一休回寺内。刚入寺门,师父突然轻掩木门,把一休关在寺外。  一休不明白师父旨意,天色很快暗了,这时师父在寺内叫一休,一休便推开寺门走进去。  师父问:“外面如何?”  一休说:“全黑了。”  师父问:“还有什么吗?”  一休说:“什么也无。”  师父说:“外面清风、绿野、花草、小鸟、小溪一切依旧在。”  霎时,一休立刻顿悟。  白 丨话 丨心 丨经  当初,有位善于观察自我的修行者,依智慧到彼岸的方法进入深层思考。他发现:“众生以自我立场,评断现前情境的好坏顺逆,心生爱憎分别,痛苦烦恼便因而产生了!”  佛陀对舍利子说:舍利子啊!宇宙中凡是存在必然变化,凡是不变化必然不存在,我们的心也是如此。  舍利子啊!情境只是一时变化,没有好、坏、顺、逆、净、垢、增、减。我们的心要像镜子一样反映当下,不要想它怎么来、怎么去,不要以自我立场去分析眼前情境,也没有所要分析的对象,没有主观想法。眼前情境没有顺逆,内心也没有爱憎分别。  如果能达到这种境界,苦无从产生,也没有苦需要消除。身心与当下合一,无所欠缺,也无所得。  虽然无所得,但修行者依智慧到彼岸的方法,悟通生命实相。他的心没有挂碍、无有恐惧、远离颠倒梦想,豁然顿悟。  过去、现在、未来的开悟者们,都依智慧到彼岸的方法,达到最高觉悟。因此我们知道,智慧到彼岸的修行方法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是真实不虚的。  智能彼岸的境界,美妙得无法用语言描述,我来歌颂唱咏:去啊,去啊!去彼岸啊!大家都去彼岸,迅速完成开悟多美妙啊! 
(点鼠标右键另存为) &
&&&&&&&&&&&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全部:&&&&&&
点击查看本站五明频道类似内容:
(公众号:佛教为主)
(净土法门法语公众号)
(无量光公众号:素食等)
(学佛网个人微信号)
(微信打赏我们)
(无量光慈善公众号)秒懂《心经》 不可讲只可说!
《心经》乃佛经之首(资料图)文:清净《心经》乃佛经之首,佛经之心,佛经之重也。《心经》字数少,字义深,蕴含能量巨大。不了解《心经》,不敢说了解佛法。《心经》可谓一字一深义,一字一般若。依吾所得,不敢讲《心经》,只可说《心经》,说出来,且任大众指正。“观自在菩萨”,“观”是看又非看,看是用眼,观是用心,眼见为虚,心见为实,一种大圆满,首先“自在”是自有永有,一直都在,那是每个人都有的自我本性,一种用心去体悟的状态,而不是用肉眼能看到的状态。六祖说:“何其自性,本自清净;何其自性,本不生灭;何其自性,本自俱足;何其自性,本无动摇;何其自性,能生万法。”此自性实乃自在之本义、之本性也。其次,“自在”是指来去自由,不受身体拘束,此等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通过用心观每个人都有此“自在”之功能,就看你知不知道,会不会用,我们大多数人都是端着金饭碗讨饭吃。“菩萨”是梵语,是说那种发心“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人,此心一出,此志一立,离佛不远矣!“观自在菩萨”,是唐代玄奘法师所译,“观世音菩萨”是鸠摩罗什法师所译,显然观自在比观世音表达更形象、更准确。“行深波若波罗密多时”。“行”,首先要有行动,佛法是要在日常生活中行出来,做出来,如何做?佛法提出了六种方法,也叫六度一一“布施”也就是无偿奉献,“持戒”有所为有所不为,“忍辱”退一步海阔天空,“精进”百尺竿头更上一步,“禅定”以一念去万念,“般若”直觉灵性出现。此六法可直达开悟境地。知而不行,等于不知;知也不知,此生虚渡。“深”,佛法精深,但遍藏生活之中,行走坐卧,生俱来的直觉灵性,一个出生不久的孩子就能知道谁对他好,谁对他不好,凭的就是这种“般若”自性。老子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我们成年人知识越多,成见越多,离自性越远,长此以往,就失去了“般若”自性,“般若”用心,“智慧”用脑,此二者之区别。“波罗密多”即梵语,从此岸到达彼岸之意,此岸为现实人生,彼岸为理想人生。知道彼岸才能真正了解此岸,过好现实人在,最终到达理想人生。理想人生不在西天,就在每个人的心中,当下觉悟,即刻快乐!上微信搜【腾讯佛学】轻松关注佛学微信公众号。或下载【腾讯新闻】客户端, 获取更多精彩资讯。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阅读: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点击关注“腾讯佛学 ”
扫描左侧二维码即可添加腾讯佛学官方微信;
您也可以在微信上搜索“腾讯佛学”,获取更多佛学资讯。
[责任编辑:airyzhan]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这几个字是什么意思?--智敏上师的讲记--凤凰网博客
本博客内容主要是节选上师的讲课记录
你确定要删除此博文及其所有评论吗?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这几个字是什么意思?
下边我们就要摄正题了,《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这几个字到底是什么意思?般若我们讲了很多了,我们一开始到现在,讲的都是围绕般若这两个字来讲,到底般若是什么东西呢?我们不要讲那么多,讲多了反而迷惑了。
“般若”我们就是在讲义上开头写的,就是三个东西,就是实相般若、观照般若、文字般若。“波罗蜜多”,到彼岸,就是完成了;还有一个意思,这个事情完成的时候,经过的过程,要完成这个东西这些事情的方法,也叫波罗蜜多。
那么我们说般若波罗蜜多就是以般若的智慧来完成这个事情,什么事情?到彼岸。这个波罗密多直接的翻译就是到彼岸,那叫度,度就是渡河,渡什么河?生死大河。我们拿到般若这个东西了,就可以达到波罗蜜多的目的,达到这个目的就是度一切苦厄。一切生死的苦:三苦八苦、人的生死的苦、六道的苦、乃至分段生死、变异生死的苦,全部除掉了,波罗蜜多。
《心经》的“心”,我们都知道,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心,这是我们身体上最重要的一个部分,心脏不能坏的,心脏坏了就没有办法了。如果你眼睛坏了,坏了一个眼睛还能生存;手脚不行了,锯掉了还能生存。但是心脏坏掉了,完了,这个人必定死亡了。所以说心脏是最重要的那个部分,那么这里是打一个比喻。
我们的《心经》就是指我们的佛的一代显教里边,最重要的那一部分。我们前面说过的,佛的一代显教,三藏十二部四十九年所说的,总的来说,他的核心我们讲过了,就是般若。《大般若经》六百卷就是三藏十二部的核心,这是心哪,一个心。《大般若经》就是说的一代时教的这个中心,而我们这个《心经》又是《大般若经》里边的核心。
我们《心经》的“心”字,那是不一样的浓缩的原则性的东西,本来佛说的一代时教四十九年,三藏十二部,浩如烟海多的不得了,他的核心就是《大般若经》。《大般若经》的核心就是这个二百六十个字的《心经》。这两百六十个字,我看什么人都背的下来,《心经》我们早晚课都有,再怎么认不得字的人,老婆婆也背下来的。背下来了,不等于解下来了,但是背下来也好,把种子种下去了,这个就是《心经》的“心”的意思。
最后讲这个“经”,什么叫“经”?经也是翻译的名字,印度话叫修多罗,修多罗印度原来的意思是什么?一条线。佛说的法很多,各式各样的,等于很多的花,你摆在那里很乱,风一吹要吹散的,拿根线把它穿起来,就是花蔓了。
我们看看印度接待外宾都要散这个花蔓,一个花圈圈了,套在颈子上,这是表示恭敬。那么这个花我们用线把它穿起来之后,这个花就不会散掉了,也不会吹掉了。那么佛说的法我们把它连贯起来,这就是经,原来的意思就是这个意思。
那么为什么翻译成“经”呢?我们织布的时候不是经纬线嘛?一根经线,一根纬线,两个交织了的线就不会扯烂了,拿来拿去不要紧的。如果单是经的话,没有经线只有纬线,一扯的话,你一扯就烂掉了,那就不可收拾了。那么把经线这样的穿过去的话,成为一匹布,一匹布就是整整齐齐的,有条不紊的,那么经的原来的意思也就是这个。
但是到了后来,我们中国人,因为儒家有四书五经,天经地义不改变的叫经,那么有的人讲经也是不可改义的道理叫经。那么般若波罗密多这个道理不可比拟的,是万如如一的,平常的,这是一致的,这样子说叫经。实际上我们要理解,经的意思就是线,佛的法把他贯穿起来,不使他散失,把他有条理的穿在一起就叫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这个基本上我们每一字都解了,也可以解的般若是什么东西,那我们讲了三天,波罗蜜多那还是好讲,心也好讲,经也不难。那么总的讲的就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这是我们正规的说法。
还有一个不正规的说法,我到处碰到,四川也碰到,其他的地方听说福建也有。他说我们要学“多心经”,他把“多”拿开了,也就是把般若波罗蜜,拆开了,要这个“多心经”。
这个哪里有这个“多心经”的呢?经么就是一个,《心经》就一部的,没有多的。他们说,我们那里是“多心经”呀。那叫他念念看,一念都是一样的,就是那个经。
为什么要叫“多心经”呀?他说,我们这里传的是“多心经”呀。我说,你们怎么乱说了?这个印度话就是般若波罗蜜多呀,Paramita,这个“多”在后头连起来的,你把他拆开了怎么行呀?外道!
说老实话,他们外道不懂呀,他们看到念《心经》的感应很大,他们也要念。他们也不懂什么叫般若波罗蜜多,乱说“多心经”,心很多,这个东西真是胡扯了!这个有呀,上海可能也是有这样子的人。
(节选敏公上师《心经讲记-第四讲》)
有不一样的发现
<div class="num1_b" id="commend_num_
上一篇&&&&
下一篇&&&&
1927年生于苏州市,后随父母到杭州、上海市。1954年于五台山依上清下定上师披剃,依止当代高僧上能下海上师座下学修十三载,深得海公上师显密修行之心要。1992年兴办三门多宝讲寺。1995年,大吉上师授于敏公以上师位。1999年创办上虞多宝讲寺。至今讲授经论20余部,文集正在陆续出版中。
博主最近发表的 10 篇博文
凤凰博报微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心经是谁说的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