泼机镇堵密村有哪些农村低保户户

可怜!镇雄鱼洞又一电力工人触电身亡!_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乌峰镇德政社区-村网通【全国村网通工程】
可怜!镇雄鱼洞又一电力工人触电身亡!
据网友爆料:4月15日,昨晚10点左右,位于镇雄县鱼洞乡瓜坞村大地村民组发生一起电力工人触电身亡的悲剧,据网友描述,死者姓张,今年30岁左右,镇雄县泼机镇堵密村人,在鱼洞供电所上班,据当地村民描述,当晚鱼洞瓜坞中心(大地)沙场放炮把电线打断了,张某去接电线,他去接线的时候把闸拉了的,但供电所另外的人不知道他去接电线去了,回去就把闸拉开,结果就发生了悲剧,据了解张某家中有两个孩子,有一个才有几个月大,目前死者是在鱼洞供电所,据说当地村民称那个炮很响,很远都能看见烟雾和声音。3月30日,镇雄果珠一工人在进行电力施工时不幸触电身亡在此提醒广大电力施工人员,电力工作安全无小事,在操作过程中切记注意安全。
发表评论请
相关热词搜索:
本文来源:村网通,转载请注明出处。本文由村网通注册用户发表,不代表村网通完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来源的作品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
扫一扫 进村站显示法宝之窗
案例与裁判文书 &
***不服***、***土地行政撤销一案行政判决书案
【全文】CLI.C.8373856
***不服***、***土地行政撤销一案行政判决书案
云南省昭通市中级人民法院
行政判决书
(2016)云06行终1号
  上诉人(原审原告)***。
  委托代理人邓书文,镇雄县泼机镇法律服务所法律工作者。代理权限:特别授权。
  被上诉人(原审被告)***
  法定代表人郑维江,县长
  委托代理人王军。代理权限:一般授权。
  委托代理人邓云峰。代理权限:一般授权。
  被上诉人(原审被告)***
  法定代表人郭大进,市长。
  上诉人***不服***、***土地行政撤销一案,经盐津县人民法院于日作出(2015)盐行初字第17号《行政判决书》,上诉人***不服,向本院提起上诉。本院受理后,依法组成合议庭对本案进行了审理。上诉人***特别授权的委托代理人邓书文、被上诉人***的委托代理人王军、邓云峰向本院提交了书面代理意见,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原审法院确认的法律事实是:本案争议地小地名为“张家水井老包”,位于镇雄县泼机镇堵密村,面积1.24亩,四至界限为:东至公路,南至胡彦明农地,西至山包顶,北至胡永思农地。原告***之父鲁正友持有的自留山证载明的“晋头沟”,四至界限为东至木瓦房,南至上二槽,西至冷庆沟,北至山王庙。争议地不在鲁正友的“晋头沟”自留山范围内。日,被告***向原告***颁发了镇林证字(2010)第0211xxx66860号《林权证》(以下简称6860号《林权证》),将争议地“张家水井老包”登记为“晋头沟老壳”并确权给***。日,原告***与案外人胡永思因争议地发生纠纷,同年9月9日,胡永思向泼机镇人民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9月13日,泼机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出具《调解终结书》,建议对争议地保持***使用的现状。胡永思不服,向***提交《林地产权争议调解申请书》,请求对争议地进行确权。***分管领导批示县林业局与泼机镇政府进行调查处理,泼机镇政府于日作出《关于堵密村冷庆沟组与官营组的林地纠纷调查报告》,建议县政府注销错发给***的《林权证》。日,镇雄县林业局作出《关于林改期间错发给泼机镇堵密村官营村民小组林业局林权证进行更正的通知》,告知原告***将林权证交由县林业局更正。日,镇雄县林业局作出《关于泼机镇堵密村冷庆沟组与官营组的林权争议情况处理报告》,建议县政府对错发给***的林权证进行注销并重新确权。同年3月14日,被告***作出《关于注销林改期间错发给泼机镇堵密村官营村民小组***林权证的决定》(以下简称《注销决定》)。日,镇雄县泼机镇林业站作出《限时让***提供鲁正友自留山证的通知》,告知原告***将自留山证交由林业站进行调查。同年5月18日,堵密村委会出具《关于鲁正友自留山使用证相关情况说明》,说明其发证依据为堵密村官营村民小组荒山底册,争议地不在荒山底册范围。同年7月16日,镇雄县林业局作出《关于收回6860号林权证进行更正的通知》,告知***将林权证交由林业局进行更正。日,***作出《关于对***持有的6860号林权证进行更正的公告》,对该证登记的“晋头沟老壳”林地予以注销。***不服,于日向被告***申请复议。同年3月17日,市政府作出昭政行复决字(2015)3号《复议决定书》(以下简称3号《复议决定书》),维持了镇雄县政府的《处理决定》。
  原审法院认为,根据《》第规定,被告***对***与胡永思之间的林权争议有处理的法定职权。***根据案外利害关系人提出的确权申请,对争议地的土地权属进行调查,根据相关证据证实,***享有的林地“晋头沟老壳”实际名为“张家水井老包”,不在原告***之父鲁正友自留山证上的“晋头沟”林地范围内。被告***向被告送达了通知书,限时让其提交自留山证与林权证,并公告注销错发林权证,并按照《》的相关规定,于日作出《关于对***持有的6860号林权证进行更正的公告》,将该林权证第1页宗地编号为5G1DYMSY00002的林地“晋头沟老壳”予以公告注销,其程序合法。被告昭通市政府作出的《复议决定》事实清楚、程序合法,依法应予维持。原告认为“晋头沟老壳”林地是其父鲁正友“晋头沟”自留山的续签、胡永思已经认可争议地属于原告享有;被告镇雄县政府作出《更正公告》未告知原告相关权利义务,也未举行听证,要求撤销该《更正公告》。但原告对其主张未提交相应证据,依法不予支持。依照《》第、《》第、2000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七条(四)项、《》第、《》第、第第一款之规定,判决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案件受理费50元,判由***负担。
  上诉人***不服,向本院提起上诉,要求撤销原判,确认被上诉人***日作出的《关  ······
关注法宝动态:
感谢法宝客户:
法宝通用产品
研发与应用
注意:只能下载当前页数据,下载异常请查看!
邮件主题:
邮件接收地址1:
邮件接收地址2:
转发人姓名:
转发人邮箱:泼机镇堵密村惊现千年古树
本网讯(镇雄网日)7月15日,位于镇雄县泼机镇堵密村垭口村民组的一株千年无名古树被笔者摄入相机。这棵古树生长在一块巨石的石缝中,胸围至少有
4.5米,要三四个大人才能合抱。
  居住在古树附近的曾巧珍老人今年已经91岁高龄。老人说:在上世纪“大跃进”时期,到处都在砍大树炼钢铁。人们准备砍伐这棵树时发现,砍开的树干竟然流出了红色的汁液,“就像出血一样”。大家觉得神奇,加之砍树的人又恰巧在这时摔断了脚杆,于是再也没有人敢动这棵树。大树侥幸存活下来。
古树生长在一块巨石的石缝中间,强悍的根系多数裸露在石头表面,从石缝钻进土壤吸收养分。虽然生存环境恶劣,但古树的枝叶十分繁茂,巨大的树冠像一把大雨伞。在树干约五、六米高的地方,弯弯曲曲的枝条盘错在一起,象几条栩栩如生的巨龙交错在一起,显得异常古怪,。
堵密村委会委员王道国介绍说,这棵古树树龄估计已逾千年,尤其难得的是古树在石缝中生长,历经风雨仍旧郁郁葱葱。“这棵树的所在位置就是我家的承包地,我们已对它进行保护,不准任何人对古树进行砍伐。至于古树具体的树龄有多长,树名叫什么,还有待相关专家实地考证”。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推荐佳作赏析
人物纪实您现在的位置: >
> 邹坤:一颗红心为乡民
邹坤:一颗红心为乡民
作者:郭运军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
& & 我是一名教师,偏偏受领了采访脱贫攻坚一线优秀村官邹坤的任务,因为我同时还有一个社会职务——云南省纪实文学学会理事、副秘书长。以纪实作家自居,既担职,就要有所作。
& & 早在三四年前,就听人说邹坤是堵密的名人了,不但是一个靠白手起家的民营企业家,还是个优秀村官、优秀共产党员,更值得一提的是,听说他还喜欢文学,梦想成为一名农民诗人。后来,又耳闻一次伤害事件,为了帮助维护弱势群体权益,是他亲自出面才圆满解决,这让我加深了对他的印象。但真正了解他这个人,还是从这次采访开始的。
敢说敢干的“直肠子”
& & 这是深秋的一个周末,我放下教学以外的冗余,驱车来到邹坤所在的镇雄县泼机镇堵密村茶叶坪。
& & “叔,你知道邹坤家住在哪里不?”村口遇见一位骑摩托车的大叔,我停车问道。
& &&大叔脚一蹬,摩托停住了:“三老板哪个认不得?那是大家公认的好人哩!”
& & “你从这条道穿过去,寻着路灯一直走,拐个弯就能见他家了。”大叔说。
& & 我谢过大叔,刚要走,大叔又问:“你们找三老板干啥?”我说:“久闻邹坤大名,今天来采访他。”他“啊”了一下,说:“如果你们要采访他,要先征求他同意。他这人从来都是干实事不图名利。”
& & “他脾气这么糟糕?”我心里犯了嘀咕,赶忙打听邹坤的情况,摸个底。
& & “他不是脾气糟糕!”大叔急了,“他是做好事不图回报。他这个人啊,话虽然说的有点重,但有理,最主要他这个人心肠太好了。”我趁势递过去一支烟,好让他给我多谈谈邹坤的情况。
& & 六月的一天,村中徐家和李家因宅基地起纠纷,老徐想把老李家留作通行的地块侵占用于日后建房,老李不甘心,双方战争越演越烈。如何平息这场纠纷?
& &&原来,老徐是村里出了名的“豹子胆”,几年前还没有撤乡并镇时,乡长带领干部去查办他家私开小煤窑一事,他躲在玉米地里向乡长乘坐的车辆和人猛砸石头,自此村里人就给他起了个“徐大胆”的绰号,对他敬而远之。
& & “走!马上去现场看看!”村委会领导才一组织安排,邹坤便闻声而动。
& & “怕是先想想主意,不要盲目行事,毕竟老徐不好惹,咱们又不是派出所的民警,不安全呀。”
& & “怕什么?咱们先把事实搞清楚,如果真是老徐家无理,这种歪风必须纠正!”
& & 通过现场走访了大量邻里乡亲,证实了老徐家侵占老李家用作通行地块的事实。而老李家修房时也存在将两家地界间的排水沟破坏了的不当之处。
& & 随后,邹坤把镇土管所工作人员请到现场,把双方当事人喊到一起:“老徐,你侵占老李家的土地一事证据都在这儿,今儿土管所的也来了,你今天必须将土地归还老李家!如果你要横来,我立马电话请派出所的民警过来,你将受到应有的惩罚。这个年代不是横不讲理、无法无天的年代,你要横来,我邹坤第一个不会给你留情面!”邹坤将证据摆在老徐面前,严厉而坚定的眼神看着老徐,等待老徐的答复。
& &&法理下,老徐服了。
& & 同时要求老李就破坏排水沟一事,向老徐家道歉。最终两家的纠纷得以平息,双方握手言和。
& & “那邹坤就是个很冷血的人了?”我故意挑逗起大叔的话题。
& & “不,他这人是刀子嘴,豆腐心,他的故事多着呢!”
& & 一次村里成老板家办酒席,一个身体有缺陷的人来蹭饭,帮忙的人见他邋里邋遢,便把客人吃剩的垢食盛来打发他,这一举动刚好被邹坤撞见,他立即大声呵斥:“他也是人,咋会拿这些残汤剩饭给人家吃?赶紧收掉!如果你们高兴就去盛一碗正常人吃的给他吃。”弄得这几个人面红耳赤,急忙道歉。随后邹坤给了他260元钱,让他们去添套新衣服,在场的人无不佩服和感动。他这人呀,心好!村里那几个身体有缺陷的人,哪个都得到过他的资助。
& & 大叔的一片赞扬声,更激发了我要立马去见邹坤的冲动。我谢别了大叔,直接走进邹坤家院坝。
& & 欣慰的是邹坤并没有拒绝我的采访,可能是因为我们是同乡,我又在乡里中学任教,我说只是为了完成任务,他欣然接受了采访。
& & 趁着他作准备的当隙,我仔细打量了一下他:寸头,身上干净,皮鞋锃亮,额头放光,眼睛小而有神,眸子里放射出几丝威严但不失诚恳,举手投足干脆利落,说话尖锐而耿直,很有条理性。
& & 我们很快进入了正题。对他了解的多了,距离也近了起来。
& & 他说话做事从不虚伪做作,对自己的成就从不隐晦,但是也从不自满。他有梦想,真实、平凡、远大的梦想——值得他一生乃至许多人一生追求的梦想。
& & 他是带工的老板,许多人都在他手下打工。因而,人们都称呼他为“邹老板”,或者“邹总”;因为他是村委委员,所以老百姓都叫他“邹同志”,我更愿意听别人亲切称呼他为“三老板”,因为他在家排行老三。
& & “三老板”,镇雄县泼机镇堵密村的这个“说一就是一,说二就是二”的直肠子。
& & “咱们去村里转转吧!”喝了几旬茶,我提议一起到村里串串寨子。
脱贫攻坚的“拓路人”
& & 一条公路蜿蜒地盘旋在半山腰,通到每家每户。家家户户门前都是宽敞的大坝子,全是水泥路,干干净净。一路上,村民见了我们,都热情地招呼着:“到我家来玩!”“进来坐坐!”
& & 我是第一次到茶叶坪村寨。这里民风淳朴,热情好客,高山一样的胸怀,老村长赵高兴家里珍藏着地区行署颁发的奖状和县政府颁发的奖状,都是表彰这个地方民风淳朴的。但我猜测咱们这么受欢迎肯定是因为坐着“三老板”的车,大家一见到他,就像见到自己的亲人一样,非要招呼我们进去坐坐不可。
& & 我们进了老村长赵高兴的家门,屋里屋外干净整洁,耄耋之年的老村长颤颤巍巍地将我们迎进门去,高兴得像个小孩一样,还让老伴去寨子里的商店买了包“软珍”——虽然不是很贵,但于他们而言,这是招待贵客的珍品,自己平时都舍不得抽这种烟的。老村长让我们做到上首,一番推让,“三老板”终于在上首正中坐下了。
& & 老村长又招呼老伴,让她把家里的包谷酒拿出来,“三老板”急忙阻止:“我们今天来不喝酒,就是想跟二伯父拉拉话而已。”
& & “拉话?别的有什么好拉的,就说说你吧!你呀,是个好人……”
& & “我都八十几了,也不会说那些虚假的话,客套的话我也不会说。但我要说句公道话,你是实实在在为老百姓办事的好干部,你当村干部三年多了,没有苛刻过哪家,也没有说让哪家吃亏。”顿了顿,喘口气,老村长继续“念叨”。“我当村长好多年,也活了这么大岁数,像你这样的好干部真的是不多了。不说远的,就是我们门前这条路,要不是你,估计修不好,更不可能有家家户户都通水泥路,汽车能够开到每家每户的门前。听说你自己私人掏腰包,就是不知道你垫支了多少钱?”
& & “12万5!”“三老板”呷了一口烟,说道。
& & “是了,这么多钱,你再是大老板,也垫不起多少啊!”老村长动情地抓住“三老板”的手,像抓住自己的孩子一样。
& & “孩子,也难为你了,不然真不知道这条路啥时候能通呢!想当初,这个寨子经常被偷,家里有几斤包谷、几袋洋芋都放不住,现在路搞好了,好多人家都搬进来住,热闹了,也就不担心了。你说你修路的时候是咋想的呢?”
& & “三老板”接过老村长递过来的烟,然后用他一贯干脆的说话方式说:“对这个路来说,我的想法就是,要保证水泥路硬化到每个农户家门口,要让他们拉煤出行什么的都方便,那么有了这个基础,后来搬进来的新住户,又可以在这个基础上,合理规划好自己的房屋建筑,只有这样,才叫真正实现了户户通。要致富,先修路嘛!下一步,我准备在这个基础上,再带领大家,成立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走出一条致富路来。”
& & 老村长连连点头,抓住“三老板”的手更紧了。
& & 当然,户户通水泥路也不是简单的事情。当初实施修路的时候,就遇到了很多阻力,一些农户不明就理,吃不透政策,所以不愿意让出地来修路,尤其是地里有成材的大树,更是视如珍宝,不愿意挪动,所以修路的政策难以执行下去。只有一个人的话乡亲们听得进,那就是“三老板”。他出面做通了这些“钉子户”的思想工作,又在政府资金不足硬化道路工程即将搁浅的时候,自己掏腰包来完善这个工程。
& &&“为什么别人说服不了那些‘钉子户’,他就能呢?”我非常好奇地问。
& & 老村长笑了,他说:“这个呀,你可以去问问寨子里的其他人,他们都知道,他们会告诉你的。”
& & 我暗暗叹服,若真是这样,眼前的“三老板”还真了不起。正思绪间,老晋进来串门,又把关于“三老板”的好事述说了一番。
& & 最让我肃然起敬的,除了他的无私,还有他的廉洁!
& & 以往的上半坡组,没有一条像样的路,一条狭窄的小路犹如被剪碎的花布,千疮百孔。村民们渴望路,就像孩子渴望母亲的乳汁。好在有政府关心,修路的事很快就动工了,可是政府扶持的5万元资金也远远不够!为这事乡亲们还闹出了矛盾。怎么办?心慈的“三老板”听到这个消息,深知一条宽敞平坦的公路对村民意味着什么,于是,他主动上前要求为修路出一份力。这下上半坡的乡亲们沸腾了,有村干部的支持,就有了主心骨,大家感动不已。挖掘、拉砂、铺路......过了不久,一条宽敞平坦的公路就蜿蜒在上半坡,盘旋流动在村民的心里、血液里、骨髓里。
& & 原来,邹坤把在茶叶坪开砂厂的二哥叫来商量,让二哥无偿赞助上半坡乡亲们铺路修路的所有原材料,二哥心地也好,也想为乡亲们做点实事,便欣然答应了,乡亲们的修路问题就此圆满解决。
& & 为了表示对他的感激,乡亲们凑钱买了八条烟,派许定勇等村民作为代表送往他的家中,他坚决不要,而且义正言辞地告诉他们:“帮你们修路并不是图这些,要是图利,你们拿来的这点东西我还真瞧不上。”乡亲们说:“你不要,那我们拿给你老父亲抽还不行?这样你都不同意那我们就要生气了!”实在推让不掉,他只得让父亲收下其中的一条,此事方才了结。
& & 我问他:“你怎么不收呢?那是老百姓的一点心意啊。”
& & “你是说烟?那怎么能收!帮老百姓办事,就要不图名不图利,否则还当什么村干部?那当我的老板岂不是更舒服?”清了清嗓子,他又说:“我希望乡亲们致富发展的路越来宽广,日子越来越幸福!”他说这话时,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
啥事都管的“孺子牛”
& & 在村里,邹坤不但为老百姓修路,还爱管“闲事”,管别人管不了,不愿管的事。按同事们的话说,这叫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按他自己的话说,这叫为亲人们办点小事,谁叫我这辈子和大伙是乡亲的!
& & 堵密村安家院子是矛盾纠纷集中的地方,谁说起这个地方都头疼,尤其是新上任的村干部,不通窍门,往往在那里吃了亏,老干部们就更有体会了,说那地方是个难啃的骨头,要是谁被分到负责这个地方,只能自认倒霉。“三老板”刚当村干部那时,领导考虑他是“新人”,不让他挂这个片区,但不让他挂谁愿意来挂呢?谁也不愿意!最后他提出采用抽签的方式来确定,自己一马当先,结果就幸运地抽到这块“骨头”。说来也怪,自从他挂这个片区以后,这个地方好管了,大家都听招呼,也都支持他,有啥事情都乐于找他。当然,只要有人找到他,他从不推辞,只要是他答应办的事情,从来都是落到实处的。正如同是村委委员的李茂所说的那样:“他是真正的为人民服务,干实事,乐于帮助村民,所以老百姓也都服他,村民们也都听他的。”
& & 我们刚一到陈家学家坐下,她的遗孀和遗母就招呼着要上酒,说没啥招待的,但是酒一定要喝,我们再三推辞,方才罢了。
& & 在耿直的彝家人看来,只有受他们尊敬的贵宾,才配享受他们家里的好酒好菜,否则,纵使你是多大的官,他们也最多客气一下而已。所以,受到这样的招待,我自是受宠若惊,但我知道,这是沾了“三老板”的好了。
& & 我不知道陈家学其实已经过世了。所以,我刚提起话头,问:“陈家学不在家?”她的遗母就“哗哗哗”地向外倒苦水:“死了,死了好久了。还是三老板帮的忙,要不是他呀,都不晓得咋个办。”一边说一边流泪。
& & 从她口中,我得知,原来这个陈家学死的时候,家里穷得连办丧事的钱都没有,这可咋办呢?他们想到了“贴心人”邹坤,不过,毕竟邹坤跟咱非亲非故,这种事,他会帮吗?怀着忐忑的心情,她们还是给邹坤打了电话。没想到,邹坤一接到电话,连夜从贵州铜仁的工地上赶回来,非但帮忙料理后事,还当场递上几百块钱给陈家学的遗孀,解了她的燃眉之急。
& & 世界上最大的帮助莫过于雪中送炭。正因如此,陈家学家感恩戴德,觉得邹坤是他们最贴心的人。村民们也都感受到,邹坤是真正为他们着想的。大家开始配合他,信任他,乃至依赖他。有什么事情,不管是不是他管,都会第一时间想到他;有什么困难,不管是大的还是小的,也都乐于寻求他的帮助。
& &&要知道,在质朴的山里人眼里,只有那些受尊敬的干部,才会有这样的“待遇”;在咱耿直的彝家人眼里,只有把你当成自己人,才会去一次又一次的“麻烦”你。
& & 当然了,“三老板”能够成为大伙的贴心人,并非只是他帮助陈家学这一件事。能成为大家都称赞的“好人”,绝非一家子或是一件事就如此的。
& & 所以,当我们走出陈家学的门以后,遇到了很多人,都热情地和他打招呼。还有的说:“你帮我们垫支的养老保险费,我们会尽快还给你的。”每当这个时候,他只是淡然的一笑说:“要得!不过有嘛就还我,我也紧张的很哩,你晓得的,我的工地上还有许多人等着吃饭,还有资金要周转呢。”
& & 虽然只是平淡的一句话,但我感受到,作为村干部的他实属不易。也许有人说:“他是老板嘛,不在乎那几个钱!”可谁不知道,这年头,老板也不好当,民工等工资,材料等钱买,夺标等钱作后盾呢。况且,再大的老板,若非有这种高山一样的胸怀,大海一样的气魄,谁愿意拿出自己千辛万苦挣来的钱资助他人,若非有一颗博爱的心,谁愿意做了善事却没要求回报呢?
& & ——他虽然是管理过几百人的老板,但是从来不把钱看得有多重。“钱能够花在资助贫穷的乡亲身上,才有价值!在扶贫攻坚的道路上,我能够利用的,就是我这些年的积累!”他如是说。
& & 是的,脱贫攻坚,这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英明决策,上上下下都在推行。只有打赢了这场扶贫攻坚战,才有可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干了三年村干部的邹坤很明确这一点,理论的修炼是许多干了十三年乃至三十年村干部都赶不上的。
扶贫济困的“好心肠”
& & 沿着水泥路,转了几个弯,我们来到了郎学淑家,正在点豆腐的她,见到我们,立即放下手里的活,招呼我们坐下。一坐下,她就“唠叨”了起来。
& & “三老板,欠你的钱,我们过一久再还哈。”她略带歉意地说。
& & “放心吧,你们什么时候还得起就还,不要纠结,不要太在意。”
& & “差多少钱?”我问。
& & “哟,起起落落两万多了。什么养老保险啊、医疗保险啊、年轻人结婚办事向他借的钱,好多次了,他从来没催我们还过,一次都没有。当然,他虽然不催,我们也是要尽快想办法还他的。人不能忘恩,人家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候帮助我们,我们也不能拖累他。”
& & “我家很困难,条件不好,你看我这条腿,到现在都是一掰一扯的,瘸了好长时间了。没钱医治,一直拖到现在。”她说着,伸出那条不好的腿给我看。确实,那条腿有些变形,明显看得出来有残疾。
& & “我到处去求人帮助我,但有谁愿意帮我!”郎学淑一脸委屈和难过。
& & “只有他,邹坤,听说我病了,没钱看病,立马就送钱来给我。我都不好意思开腔,他借钱给我,又没要求我啥时候还。好多次了,要不是他,我这病更是老火,说不定连老命都搭上了!”
& & “别这样说嘛,我只是觉得在乡亲们有困难的时候,应该伸出援助之手,很微不足道。”邹坤“一脸严肃”地回应说。
& & “要不是你,我们家不晓得要怎样过。”郎学淑有些激动。
& & 我以为这是故事的结尾了,正待起身,郎学淑转向我们,又“唠叨”了起来。
& & “还有,邹坤听说我的困难后,答应帮我留意着,只要有低保名额,就帮我争取。我儿子在他的工地打工,家里欠他那么多钱,他也没从工资里扣除过一分,工资全数发给我儿子,还跟我们说工资是工资,欠钱是欠钱。”
& & “他脾气不好,但是他心地很好!”郎学淑这话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我好奇地看着她。她见我看向她,才发现“失言”了,慌忙解释:“我不会说话,我的意思是呀,他看到哪个有错,就非要指出来不可,批评很严厉,让人听起来不舒服,但是经他指出以后,大家又很服气。”
& & 旁边一个读书模样的年轻人插话道:“刀子嘴,豆腐心。”
& & 我心里乐呵了。“刀子嘴,豆腐心。”这个说法还真适合他。
& & 我也终于明白,为什么修路的时候,没有人能拔得动的那些“钉子户”,唯独“三老板”邹坤能够做通他们的思想工作了。
& & 采访到现在,我该回去了。开车行驶在蜿蜒的盘山公路上,我的心情本就无法平静,突然堂妹的一个电话打来:“哥,听说你今天去堵密采访邹老板,请你帮我好好感谢他,前几天他给我送来1000块钱资助我读书,还说考上大学以后会继续资助我,送了我好些书,电话也留给我,说是有什么就给他打电话。”
& & 堂妹叫郭静,是个孤儿,很小时父亲就去世了,母亲也随之改嫁,留下她与祖母相依为命。小静很听话,学习也刻苦,就是家里没什么经济来源,很穷困。邹坤得知情况,决定对小静进行资助。
& & 采访过去了些时日,正当我的稿子“收笔”的时候,一个消息传来,不好!
力疾从公的“拼命郎”
& & 邹坤住院了!
& & 这事真让我有些吃惊,因为每次见到他,都是精精神神、风风火火的。“怎么可能呢?”我不止一次地自问,因为在我的印象里,他不像身体有恙的。但,这是真的!
& & 那是一个阴雨绵绵的夏日,邹坤驱车到六盘水结完了工人的工资,又连夜返回堵密村处理乡亲们的修路问题。由于连连奔忙,当夜,他感觉一阵胸闷,脸色也渐渐苍白起来。妻子急忙把他送往县医院,经检查,医生认为他是因为劳累过度,积劳成疾导致心脏出毛病,建议他到省城大医院再行检查,并叮嘱再三,要他多注意休息。邹坤听后,直起身子说:“我年纪轻轻的有啥大毛病,不去!”
& & 在妻子再三敦促下,他上省城医院检查的第二天,在昆华医院大厅里,邹坤感到一阵头晕,继而昏倒过去。经检查,医生告诉他是心脏功能间隙性停搏,需要安装心脏起搏器。
& & 原以为他会借此“消停”一阵子,谁知刚一手术出院,他又风风火火投入到工作中去了。
& & 而这次的住院,是按医嘱进行手术后恢复情况复查的。
& & 说真的,得知这个消息,我大吃一惊。不光是因为在他身上完全看不出是个装了心脏起搏器的“病人”,更是因为他的这份坦然、豁达。
& & 的确,他的精神,他的干劲,完全不是心脏有问题的人所能表现出来的!
& & 我曾经怀疑他当过兵,可是他没有。不过,他倒是说:“不想当领导的人,永远只能是个普通人。”这就是邹坤版的“拿破仑名言”。可能正因为这样,所以,他一直行走在逐梦的路上。正因为如此,上世纪90年踏出校门外出打工的那一天,他就立志要成为有作为的人,才会在1996年的时候成为中层管理,2010年的时候,独自带领团队拼搏,成长蜕变为一个民营企业家。
& & 远去商海鼓角争鸣,褪下老板的名片,他安安心心地在堵密村兼当起了村干部。每天,丰田车风驰电掣般向寨子中驶去,驶向他扶贫的地方,驶向他追梦的地方……
& & 我后来还得知他写了两首诗,诗中饱含了忧郁的情感,也彰显了豁达的力量,一首叫《小村》:
& 青山绿地茶叶坪,
& & 彩虹农家桃树林,
& & 飞鸟炊烟碧空尽。
& & 夏日春景,
& & 酌酒檐下谈光阴。
& & 另一首是《村官下乡》:
& &村官要下乡
& & 急把家务一阵忙
& & 起身出房门
& & 肚子咣当响
& & 小本子床榻放
& & 一碗冷饭吞下肠
& & 竹竿当拐杖
& & 大步流星上山冈
& & 山前忽然雨打石
& & 妻子急忙送衣裳
& & 遇溪沟
& & 溪水涨
& & 小组长挡不住拼命三郎
& & 抬来梯子架路梁
& & 进村寨,入民房
& & 话题直入社会抚养
& & 继而又问家中存粮
& & 问口粮,主人忙隐藏
& & 要抚养,主人不认账
& & 村官急得慌
& & 瞅着小组长
& & 山坡降夕阳
& & 全村跑三趟
& & 鸡狗闻风动
& & 主人绕得慌
& & 一哄二吓三好话
& & 钉子户感觉还是有点怕
& & 村官连更连夜串农家
& & 所幸还是遇到一些好人家
& & 尽管多多少少挨些骂
& & 还是要拼命工作来养娃娃
& & 邹坤,也何尝不像一首诗,这首诗释放出的精神力量,使我似乎看到了我们高寒山区脱贫致富的希望,也使我似乎看到了我们大山人下一代的希望。
滇ICP备号 技术顾问:
Copyright & 2011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
您是本网站第
昆明市新闻路331号报业尚都1417室
编:650233}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农村低保户名单查询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