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二战苏联战败为什么在苏芬战争和苏德战争前期败的那么惨

因为没有力量了,如果有力量他们要占领全球,要不怎么有要解放全人类的说法呢.
其他答案(共12个回答)
之前,苏联和芬兰进行了苏芬战争,苏联人想通过占领芬兰来使自己的防线前移来抵御德国人,目的是达到了一些,可代价非常大,让苏联人很后怕。这也是他们不愿意和德国人打的原因,能拖就拖。
和平解放台湾最好,当然台湾不肯的话,而且武力挑衅祖国的话,中国将要武力解放台湾,中国的军队是一流的,解放台湾只是时间的问题。
芬兰是为了自己的主权完整和尊严参与了二战中的巴巴罗萨计划,但芬兰军队收复第一次苏芬战争的失地后并未对苏联领地才去进攻行动,甚至没有帮助德军拿下近在咫尺的工业重镇...
1917年10月,列宁领导的无产阶级革命获得了成功。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刚刚诞生就面临严峻的考验:德军入侵、美英等联军的武装干涉和在美英帝国主义支援之下的地主资本家...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俄语: Союз Советских Социалистических Республик,CCCP
英语: Uni...
因为改名了,其实苏联从50年代开始就改名“苏联军”而不叫“苏联红军”,但是冷战期间可能为了渲染“苏联威胁”,西方媒体故意的始终叫“苏联红军”。
就像今天很...
大家还关注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2012年1月第31卷第1期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JournalofHeilongjiangCol;doi:10.3969/j.issn.1001-;浅析苏德战争前德国与苏联的外交博弈;(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浙江金华321004);“生存空间”要:希特勒上台之初就提出了理论,明确;战;德国;而对于德国来说,为了避免两线作战,希特勒必;关键词:希特勒;苏联;德
2012年1月第31卷第1期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ofHeilongjiangCollegeofEducationJan.2012Vol.31No.1
doi:10.3969/j.issn..3
浅析苏德战争前德国与苏联的外交博弈
(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浙江金华321004)
“生存空间”要:希特勒上台之初就提出了理论,明确展示了反共产主义的政治观点,并且开始了积极的备
战。为了避免战争,苏联开始与英法接触,但在认识到英法两国毫无诚意之后,转而与德国周旋,尽量避免单独对抗
德国;而对于德国来说,为了避免两线作战,希特勒必须在英法和苏联之间选择稳住其中一方,在权衡利弊之后,最终选择了苏联。双方在错综复杂的国际背景下进行着外交博弈。
关键词:希特勒;苏联;德国;外交博弈中图分类号:K512.54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88-02
所要做的便是孤立苏联。
“先西后东”希特勒在确立了的战略以后采取了一系列的外交政策。上台之初,德国并不具备与英法抗衡的实力,
:“凡尔赛体系各强国的正如希特勒对其属下律德克所说的
经济势力如此强大,我开始不能与之相抗衡,我势必与资本
[1]225”希特勒利用英法的反共心理,明确提出主义屈加周旋。
成功将英法的矛头转向了苏联,从而便了反共的政治主张,
利了自己的扩军备战。
1935年3月,;第二年,希特勒开始推行义务兵役制
,希特勒便冒险占领了莱茵非军事区当时德国的军事力
希特勒在上台之初提出了“生存空间”的理论,由于当
时英法等资本主义大国都非常敌视新生的苏维埃俄国,希特勒为了混淆视听,麻痹英法等国领导人,明确提出了反共产主义的政治观点,并且与日本结成了反共产主义同盟,由此开始了秘密且积极地备战。这些现象引起了苏联的高度重
苏联最高领导人斯大林开始积极地与英法等国领导人进视,
试图阻止战争的爆发,而德国为了避免两线作战也行接触,
积极地进行外交运作,由此两国开始了外交博弈。
“先西后东”一、德国战略的确立以及外交的成功
“生存空间”首先,希特勒的以及“种族主义”理论注定了苏联必然是德国想要消灭的国家,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尽管苏联拥有广阔的国土面积和众多的人口,但希特勒认为,空间和人数并不是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德国在一战中就曾击溃过俄国的百万大军。
其次,在当时复杂的国际背景下,希特勒认为德国的首要敌人并非苏联,而是毗邻的英法两国。希特勒上台之后迫切地想要进行领土扩张,但他首先需要面对的便是压在他们《凡尔赛条约》,一战结束后,英法两国对战败的德国身上的
,《凡尔赛条约》进行了赤裸裸的掠夺使德国不仅失去了其全部的海外殖民地,而且还要进行巨额的战争赔款,国内也
只能保留数量有限的部队维持治安。希特勒想要进行领土《凡尔赛条约》必须摆脱的束缚,而他们面对的直接对扩张,
手便是英法两国。
再次,在希特勒看来,当时的苏联实力并不十分强大,特别是1939年爆发的苏芬战争前期苏联的惨败使得希特勒更,而且在当时的欧洲对于苏联的共产
主义普遍存在防范心理,因此希特勒认定他在解决英法之前加坚定了他的想法
量尚不足以与英法抗衡,希特勒原本计划如果法国作出反应
但得到的回应却是英法两国的默许,这给予了希特就撤军,
勒侵略扩张以更大的勇气;1938年,希特勒强行吞并了奥地[1]267
;1939年,希特勒对捷克斯洛伐克提出了领土要利
,原本希特勒的这一过分要求应该遭到禁止,英法两
“祸水东引”国为了实现他们的阴谋,却再次纵容了希特勒求
的这一野心,甚至在捷克斯洛伐克和苏联代表缺席的情况下
《慕尼黑协定》。随后希特勒便占领签署了为世人所不齿的
了整个捷克,大大扩张了军事实力,为此后发动侵苏战争打
下坚实的基础。
二、苏联的外交努力以及战略思路的转变
“生存空间”“种族主义”希特勒上台后提出了和理论,这引起了似斯大林为首的苏联的极大重视。而希特勒在与“反共产主义同盟”日本组建了之后使得斯大林有理由相信
由此斯大林便开始了一系列的苏联是德国未来战争的指向,
外交努力,试图阻止这场战争的爆发。
早在1933年,联共(布)中央便作出有关为集体安全而斗争的决议,主张运用集体的力量来制止法西斯国家的侵略
收稿日期:
作者简介:袁锐(1987-),男,浙江常山人,硕士,从事历史课程与教学研究。
活动。1932年11月,法国便和苏联签订了《互不侵犯条
,1933年10月,约》法国外长保罗一彭古尔又主动建议苏联就希望能将苏联扼杀在摇篮里。因此,英法等国既不愿进行
战争准备,又想将法西斯的祸水引向苏联。其次,作为新生苏联处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关键时期,必然的社会主义国家,
想要营造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对于希特勒的不断扩张,苏联想方设法进行遏制。其首先考虑到的便是英法两国,试图通过与英法两国的合作共同遏制法西斯的扩张,但在与英法苏联选择与德国进行正面接触,以期能谈判无果的情况下,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够避免单独对抗德国的签订也是苏联与德国进行外交博弈的权宜之计,为的是能够赢得充分的[6]
时间来进行备战。最后,两线作战向来是德国最为忌讳的战争策略。希特勒想要发动世界大战,却又害怕两线作战,对于英法两国以及苏联他必须想方设法稳住其中一方,在当英法两国由于推行绥靖政策,长期疏于战时的国际背景下,备,战争准备不足,在希特勒看来,两国领导人都是软弱无能之辈,在短时间内对其发动战争必然有着出其不意的效果,或许可以迅速结束战争。而反观苏联的处境,虽然英法两国但英法的最终目标是要“祸水东与其进行了频繁地接触,
,引”所以难以达成实质性的协议。如此,苏联为求自保显然会寻求与德国进行正面接触。希特勒最终还是选择先稳住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苏联,而的签订也使德国免除了后顾之忧。
可使两国间的互不侵犯条约发展为互方面:如果形势需要,
助条约。苏联政府随即作出积极反应,于同年12月20日
[4]将建立集体安全体系的建议送交法国方面。
日,在外交接触的基础上,李维诺夫和新
双方一致同意尽快订上任的法国外长巴尔都举行首次会谈,
《东方公约》,立形成两国的政治和军事同盟,在欧洲建立一个集体安全体系。后因德国和波兰的坚决反对,苏联退而求其次,应法国和其他国家的邀请,于当年9月18日正式加人国联,并出任该组织的常任理事国,以便在国际舞台上扮演更积极的角色
《东方公由于巴尔都于10月9日在马赛遇刺身亡,于是约》也只得告吹。尽管接替巴尔都上任的法国新外长赖伐尔对法苏同盟丝毫不感兴趣,但苏联仍和法国在
《法苏同盟条约》]195,日签订了明确规定两国中的一方一旦另一方应立即给予帮助遭到任何一个欧洲国家的无端攻击,
和支援。5月16日,苏联又和捷克斯洛伐克签订了内容相《苏捷互助条约》。似的
在苏联的努力下,看似德国的战争政策将会得到有效的遏制,但形势却在几年后发生了变化。1938年3月,当苏台德危机刚爆发时,苏联政府便告知捷克方面,苏联在德国一《苏捷互助条约》所规定的旦进攻捷克的时候将忠实地履行义务,并通过各种渠道向英法作了通报。随后李维诺夫又于5月12日向法国政府建议苏法两国参谋部应就如何实施对捷援助问题进行协商,但未得到任何回应。随后苏联建议英包括召开三国参谋部代表会议,共同法两国采取紧急措施,协商反侵略的具体事宜,但英法仍置若罔闻。9月19日,苏联又向捷克发出明确信息,如形势需要,捷克又提出请求,那
。当苏台德危么苏联一定不折不扣地履行《苏捷互助条约》
机达到最高潮,欧洲局势空前紧张时,苏联在捷克边境集结
1个坦克军团、30个步兵师、10个骑兵师的大量兵力,随时苏联此时仍希望和英法联合行动,准备投入战斗。很显然,以遏制德国在欧洲的侵略。
但此时的英法两国已经一味地追求避战,妄图避开与德国的正面冲突,从而实现其“祸水东引”的战略目标。与苏联采取积极态度试图遏制德国对捷克斯洛伐克的侵略相反,英法两国首脑却在排除捷克斯洛伐克以及苏联代表的情况
,满足了德国的侵略要下签订了遗臭万年的《慕尼黑协定》
求。在此情况下,苏联开始重新评估自身的外交政策,以期
“橄能够摆脱不利的国际环境,寻求自保,在希特勒向其伸出榄枝”的时候,斯大林开始了与德国的频繁接触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将两国间的外交博弈推向
尤其以德国为主。条了高潮。两国从条约中都得到了利益,
约签订以后,德国避免了两线作战,可以从容地面对英法两
从而使得希特勒的“先西后东”的战略得以很好地贯彻国,
实施;对于苏联来讲,短时间内避免了与德国的正面冲突,为备战赢得了时间,但最终还是没能避免战争。对于条约的评价,学者们可谓众说纷纭,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一切国家外交战略的制定必然首先考虑本国的利益,这是亘古不变的定律。
参考文献:[1][M].吴象婴,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下卷[梁
-739.赤民,译.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J].史学集刊,1997,曹胜强.论1939年苏联的外交选择[
(4).[3]J].哈柳德军.论二战前希特勒对苏政策的形成与演变[2005,(1).尔滨学报,[4]J].俄罗斯研究,金重远.苏联外交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2005,(2).[5].安徽史周乾.重新认识二战前夕苏德关系的发展[J]
2001,(1).学,[6]J].高等函授学报:梁军.试论1940年的苏德柏林谈判[
2004,(1).哲学社会科学版,[7]J].华中师范大郭美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苏联外交[1999,(2).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8]《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张秀见.评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关
J].唐都学刊,2009,(3).系[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三的签订
日,苏联的莫洛托夫与纳粹德国的里宾
特洛甫在莫斯科签署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秘密协定
。从《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的历史背景来看,它有
其自身的必然性。
首先,希特勒上台以后不断进行着战争准备,但一战的硝烟尚未散去,再加上经济危机的打击,人民对于战争普遍持否定态度。由于当时西方与苏联的意识形态差异,西方早
三亿文库包含各类专业文献、中学教育、文学作品欣赏、应用写作文书、外语学习资料、高等教育、专业论文、18浅析苏德战争前德国与苏联的外交博弈等内容。 
 下面我就以我对二战中苏德战争的了解分析一下德国在开战之初为什么会以非常之...当时最影响斯大林 判断的就是 1940 年 11 月 12 日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访问...  浅析苏德战争前德国与苏联... 暂无评价 3页 1财富值 浅谈苏联社会主义 8页 ...任务有两个:一是展开外交主动, 试探德国国内是否存在反希特勒的反对派;二是苏...  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前,有人问丘吉尔对苏德战争持什么态度,他说:“如果希特勒入侵...B根据英国利益调整外交政策 C仇视社会主义苏联 D对德国入侵苏联表示同情 正确答案...  苏德战争的初期,苏联情况是,整体预敌不足,边境地区的通信枢纽与线路均遭严重...42 年之前德国海军尚能有效破坏英美对苏的支援,列宁格勒工业区的 原料输入与...  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后,德国敦促日本北上进攻苏联,实施预谋已久的战略配合,但日本最终也未能对苏宣战,其原因是①日本打算坐收渔翁之利②日本认为当务之急是...  《德国进攻苏联和日军偷袭珍珠港》教学设计浙江省乐清市虹桥镇实验中学 陈建双 张乐爱 一、教学目标 (一) 知道德国突袭苏联, 苏德战争爆发; 知道莫斯科保卫战宣告了...  为什么苏德战争初期苏军损失如此之巨大? 更新时间: 1941 年 6 月 22 日凌晨,法西斯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向苏联大举进攻,苏 联军民开始了...  苏联争取了更多时间备战,但也使波兰成为大国 博弈的...在德国突袭波兰后,苏联 则根据苏德条约及秘密议定...第四,使苏联外交政策有了重大转变。 在舆论宣传上,...  却只见徐先生攻击苏联军民在战争初期不作 为,苏联在战争初期的被动和困难是苏联...浅析苏德战争前德国与苏... 暂无评价 2页 ¥1.00 苏联在苏德战争初期失利...苏联为什么在苏芬战争和苏德战争前期败的那么惨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苏联东欧失败的原因有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