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谷基督徒聚会还应相互洗脚吗

下一篇:&&上一篇:
&&&录入:离箭红尘&&
责任编辑:离箭红尘
你可能也喜欢Related Posts
众说纷纭Comments
相关评论共有
本作者更多文章
赞助商链接
作者:谢迦勒&&2008-04
作者:华美&&2013-10
作者:未知&&2013-11
作者:华美&&2014-02
作者:耶米玛&&2014-02
作者:邹辉&&2012-02
作者:庄汉夫 &&2011-06
作者:tianyoucn&&2013-06
作者:华美&&2013-10
作者:林时新&&2011-04
Copyright © 旷野呼声
| 联系邮箱:kuanye.
版权声明:凡来源处注明为“本站原创、旷野呼声作者、原创投稿旷野呼声”的文章需经本站同意才允许转载(转载时需注明来自旷野呼声),否则即被视为侵权行为。
对于非本站原创的文章可以允许转载,但是原作者与来源不可更改。
本站部分文章资源来自互联网及读者投稿,如果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或文章报道不实,请及时联系我们。在基督里“彼此洗脚”_杭州基督教会思澄堂
当前位置: >
在基督里“彼此洗脚”
供稿:思澄堂 发表于:
《在基督里&彼此洗脚&》
&&&&& 时间:(周六下午)
团契:百合木屋
地点:西溪湿地
经文:约13:14;腓2:1-5
主领:应圣林弟兄
分享:张效法牧师
《约》13:14&我是你们的主,你们的夫子,尚且洗你们的脚,你们也当彼此洗脚。&
《腓》 2:1-5&所以在基督里若有什么劝勉,爱心有什么安慰,圣灵有什么交通,心中有什么慈悲怜悯,你们就要意念相同,爱心相同,有一样的心思,有一样的意 念,使我的喜乐可以满足。凡事不可结党,不可贪图虚浮的荣耀,只要存心谦卑,各人看别人比自己强。各人不要单顾自己的事,也要顾别人的事。你们当以基督耶 稣的心为心。&
&百 合木屋&从前年成立到现在已经有一岁半了,我们八对夫妻过去在主灵的感动中成立团契,如今我们要常常以主道的洁净来自洁被主使用,以后我们要以主爱的彰显 来作为追求的目标,活出基督的馨香之气,让众人从&百合木屋&看见主和主的同在,为更多的家庭带来祝福,成为主赐福的通道。
神 给我们有圣经&&神的道,作为镜子自我光照;神也用主内弟兄姐妹&当面的责备强如背地爱情&的直言作为自我反躬自省的平台,我们彼此以爱为原则,用温柔的 话相互劝勉,使我们彼此提醒,相互&洗脚&,把自己没有看见,也是很难发现的缺点和污垢,在大家真爱的提醒和圣灵的光照中悔改,使我们在主的赦免中成圣, 能够更好、更长时间的被主使用。正如保罗所说:&要用水藉著道把教会洗净,成为圣洁,可以献给自己,作个荣耀的教会,毫无玷污、皱纹等类的病,乃是圣洁没 有瑕疵的。&(弗5:26-27)
&据说洗脚有很多好处。洗脚可防治足部疾患,如脚气、脚冻、脚干裂,及下肢麻木、酸痛、肿胀等病症;还可防治感冒、关节炎、高血压、神经衰弱、眩晕、失眠、便秘等病症。
洗脚需要正确的方法:先取适量温水于脚盆中,不要太烫或太凉,水深以够覆脚面为宜,浸泡30分钟,反复搓揉足背、足心和脚趾。洗完后半小时内上床睡觉,感觉最好。
据中医保健养生的说法:&春天洗脚,升阳固脱;夏天洗脚,暑湿可祛;秋天洗脚,肺润肺濡;冬天洗脚,丹田温灼。&坚持洗脚,刺激穴位,舒经活络、颐养脏腑、益智补脑、延年益寿。
洗脚最好用温水,容易去污活血。彼此洗脚也要注意&温度&,不能太烫,免得烫伤;也不能太冷,免得没有果效。&
一、洗脚的前提:在基督里
&所以在基督里若有什么劝勉,爱心有什么安慰,圣灵有什么交通,心中有什么慈悲怜悯,&
&在基督里若有什么劝勉,&信徒之间的劝导与鼓励,一面是因彼此与基督的关系而有,一面也以基督为其范围。
&1、用爱心彼此劝勉:&爱心有什么安慰,&指出于爱心带着温柔的言语。
在主里互相劝勉,是基督徒应尽的责任。能叫人心得安慰的,不是口才、学问好,是凭真爱的流露,特别是在爱里用温柔的言语。
&&&&什么是真爱?&&用我的心把他的心包围起来。
2、用生命相互交通:&交通&即相交,同领之意;&圣灵有什么交通&,指信徒一同有分于圣灵,或在圣灵里彼此相交。
信徒之间缺乏灵里的交通,就是缺乏生命的交流;我们惟有常在灵里有交通,才会供应别人,也才会叫自己得到供应,因而长进。
许多时候,我们只注意个人与神之间&纵&的交通,却忽略了信徒彼此之间,以及众教会之间&横&的交通。&魔鬼惯用的技俩,就是在信徒之间制造隔膜,从而引起误会与偏见,然后予以各个击破。
3、用慈悲怜悯表达:&慈悲&内在情感,同情心;&怜悯&仁慈,怜恤。&慈悲,&指内里的感受。&怜悯,&指外在的表达。
若安慰人不得法,结果不但不能安慰人,反倒使人愁烦。
彼此劝勉的生活,是基督徒该有的情形;可惜在今日教会中,肯接受别人劝勉的人实在太少了。
只有在基督里,才能彼此劝勉;在基督之外,劝勉徒生问题。
我们若有什么从基督而来的话,由圣灵的感动而有的劝勉,便不可积压在心中,而应当在爱中说诚实话(参弗4:15)。
&&&&二、洗脚的目标:三个相同
&&& &你们就要意念相同,爱心相同,有一样的心思,有一样的意念,使我的喜乐可以满足。&
&&& &圣灵有什么交通&直译是&灵里的团契&。
& &&1、意念相同:不是指一致的思想,是指心思和意念,应朝向相同的方向和目标。彼此有&同心合意&。
& &2、爱心相同: &爱心相同&指&彼此的爱&。不厚此薄彼,有不同程度的爱。
&& 3、心思相同:我们不能合一的难处,不在于灵,乃在于有不同的心思和情感,而不体贴对方。&有一样的心思&即&齐心&的意思。
真爱的劝勉产生意念相同;爱心的安慰产生爱心相同;圣灵的交通产生一样的心思。
我们的同心,不只叫神喜乐,并且叫神有满足的喜乐。
三、洗脚的提醒:不贪荣耀
&凡事不可结党,不可贪图虚浮的荣耀,只要存心谦卑,各人看别人比自己强。各人不要单顾自己的事,也要顾别人的事。你们当以基督耶稣的心为心。&
&1、不贪虚浮的荣耀:只顾自己的面子。明知自己的意见是错的,却还要坚持己见,这是一个&贪图虚浮的荣耀&的人,因为只顾自己的面子和别人的赞赏,而不顾神的称许。
&2、不单顾自己的事:夫妻本是一体,不要只顾自己的事&&感受、面子、想法和做法。但也不是说不要&顾&自己的事,是&不单顾&自己的事。人若不顾自己的事,就是一个懒惰的人;若不顾别人的事,就是一个骄傲且无情的人。夫妻应当顾念对方的需要。
3、不看自己比别人强:&看别人比自己强&是谦卑的标志;只有谦卑的人,才会发觉别人的长处,也知道自己有不如别人的地方。凡事商量,顾及对方的感受,尊重对方。这样吵架就会减少。
我们若看对方身上的长处,就会看见自己的短处,就能&看别人比自己强&。
骄傲的人很难与人相处,是合一最大的障碍。
凡是说:&我&有什么权柄,永远不会谦卑。
&谦卑&的意思是把自己降卑,像&地毯&(原文)那样,摊在地上,让别人在我们身上行走,觉得柔软而舒服。真实&谦卑&的表现,在于顾到别人的益处。
结语:大家对某一对夫妻提出缺点,众人为我洗脚。记住:《箴》27:5节说:&当面的责备,强如背地的爱情。&今后,我们的团契要定时&彼此洗脚&,以利长进;夫妻之间也要相互&洗脚&,及时沟通,消除误会,增进爱情。
&&当以基督的心为心&指出合一的关键就是以基督的态度与行动为效法的对象。
&以基督的心为心,是教会、家庭合一的根源。只有以基督那&倒空自己&的心怀为心怀的人,才能顾念到别人的益处。
在家中,都以基督为中心,都注目基督,以他的心思、行为为心思、行为时,才会产生真实甜美的交通与合一。洗澡与洗脚
“洗澡”代表重生得救时的罪恶洗除、涂抹,基督的血洗去了罪的刑罚,一次完成。“洗脚”则代表基督徒在日常生活中与罪的争战,他们在每天的事务中甚易被世界沾染。
本文的题目或许会使不少读者心里作笑,觉得有&俗不可耐&之嫌。但当一些基督徒初读《约翰福音》13章的经文时,确实会产生关于洗澡与洗脚的问题。
在逾越节前夕,耶稣就洗门徒的脚,并用自己所束的手巾擦干。挨到西门彼得,彼得对他说:&主啊,你洗我的脚吗?&耶稣回答说:&我所作的,你如今不知道,后来必明白。&彼得说:&你永不可洗我的脚。&耶稣说:&我若不洗你,你就与我无份了。&西门彼得说:&主啊,不但我的脚,连手和头也要洗。&耶稣说:&凡洗过澡的人,只要把脚洗,全身就干净了;你们是干净的,然而不都是干净的。&(参约13:4--10)
为什么&凡洗过澡的人,只要把脚洗,全身就干净了&?这于我们的文化和现实中都甚难理解,当中又有怎样的背景和灵性层面的含义?
一、背景解释
洗脚是犹太人日常生活中最为基本的一项内容。当时巴勒斯坦鲜有用石头铺成的道路,更没有现代社会的水泥路或柏油路,都是较为原始的泥路。旱季时,尘土飞扬,雨季时,泥泞不堪。而犹太人所穿的鞋又极为简易,由鞋底和几条绳子便能做成,很像旧时的草鞋或现代的人字拖鞋。这类鞋除了保护脚底免受摩擦之外,完全起不到任何防尘、防水的作用。所以,无论是晴天或雨天,只要外出行走,双脚必会沾满灰尘或泥巴。这也是为什么在古时犹太人的家门口,都会摆着各类盛满水的水缸,以便家人或宾客洗脚之用,而洗脚的工作自然由家中最卑微的仆人担任。
耶稣所说的&洗过澡的人,只要把脚一洗全身就干净了&的情形,有以下两种可能:
一是日常生活中,洗过澡全身干挣了的人,因为要事或急事外出,待回家后,双脚又沾上灰尘,只需冲洗双脚,就全身干净了。
二是按照犹太人的传统,参加他人的宴席必先洗澡,而在赴宴席的路途中,双脚自然会沾满尘土,抵达主人家后只需洗掉脚上的灰尘,当然就全身干净了。
二、灵性寓意
在教会历史中,很多人都认为耶稣和门徒关于&洗澡&和&洗脚&的对话,必有弦外之音或某些属灵层面的含义。从文法上看,&洗过澡&原文的时态表示&一次完成&的动作;&把脚一洗&原文的时态显示这是&从过去到现在不断发生的事情&。
所以,一般传统的解释认为,&洗澡&代表重生得救时的罪恶洗除、涂抹,基督的血洗去了罪的刑罚,一次完成。&洗脚&则代表基督徒在日常生活中与罪的争战,他们在每天的事务中甚易被世界沾染。以致屡屡犯罪,所以要常求神洁挣、赦免,就如经常走路被尘埃泥泞弄污,故要时常清洗,不断重复。
耶稣以卑微的仆人身份给门徒洗脚,也是给门徒以效法之榜样,学习谦卑之功课。面对十字架,门徒仍然为地位和声望而争论不林,而那位谦卑的人子却&束上手巾&,&弯下腰&,一一为门徒洗脚,这是何等的良苦用心,凡古今追随基督之人,岂不效其榜样,俯就卑微?
就如奥古斯丁所言:&如果你问我什么是上帝对我们的要求,我要告诉你,第一是谦卑,第二是谦卑,第三是谦卑。这不是说此外再无别的教训,而是因为如果在我们所有的行动之前没有谦卑,我们的努力将毫无意义。&
《天风》页读经阁。作者:浙江省宁波市基督教协会副会长兼总干事陈志华。日礼拜天15:10扫描,日礼拜五15:02审核校对。更多《天风》2015年9期文章,欢迎点击阅读!
《天风》期汇总
(责任编辑:admin)
------分隔线----------------------------最后的晚餐:先为我们洗脚的上帝(约13:1-38)--不寐之夜--凤凰网博客
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
你确定要删除此博文及其所有评论吗?
最后的晚餐:先为我们洗脚的上帝(约13:1-38)
各位弟兄姐妹平安。我们今天将从伯大尼的筵席到最后的晚餐。在这两场晚筵之间,马利亚洗耶稣的脚,耶稣为门徒洗脚,交相辉映。我们至少可以从两个方面来领受两场洗脚的共同真理。第一、在这个邪恶淫乱的世代,在这个彼此用脚互相踩踏又互相厌弃的世界,耶稣和门徒的彼此洗脚,将神的爱如灿烂的日光,穿透了整个黑暗。第二、但是,魔鬼及其世界因此会加倍恨我们。根据创世纪3:15,他们要伤我们主的脚跟,也要伤害我们的脚跟。然而,这两场洗脚,先从我们的主开始再到我们,我们都准备好了。耶稣是基督,我们跟随。我们在基督里将干干净净地迎接蛇的后裔对我们的杀害。因为我们怀着这样的信心——无论在这个世界它们怎样猖獗,无论怎样的邪恶必胜;天父上帝已经膏立基督为王,已经将那恶者和万有放在了祂的脚下。实际上我们在基督里已经得胜,我们不再为胜败而战,因为胜败已定;我们只是收割,就这样地潇洒。约翰用洗脚代替圣餐信息一直令人费解;但也许我们可以从犹大找到突破口(另参路加福音22:1-7)。犹大在这段叙事中贯穿始终。这一点恰恰与符类福音的圣餐记事一致。耶稣舍身流血的原因是犹大的出卖,而犹大卖主指向一个吃人的世界,这个吃人的世界将被“这是我的身体”所颠覆和更新。请注意约翰福音13章这个交叉信息:约翰福音13:2(魔鬼已将卖耶稣的意思,放在西门的儿子加略人犹大心里)与约翰福音13:27前后呼应(他吃了以后,撒但就入了他的心)。而中间的经文是16-17,基督和祂的教会位于这场吃人筵席的中心。不值得一提的是,约翰福音13章及后文所引起的所谓约翰福音与符类福音在最后晚餐以及耶稣受难时间上的冲突,不过是一个因为粗鄙和卖弄导致的假问题,不在CSMP的话下;而对约翰福音13章的结构迷失,以及在“洗脚礼”和反圣礼主义两个极端之间的做作,则是加尔文主义者的积习难改。约翰福音最后的晚餐,从始至终贯穿着女人的后裔与蛇的后裔之间的冲突,这个冲突在一定程度上是围绕教会展开的属灵战争。约翰福音13-17的耶稣讲道,都是针对门徒的,因此围绕的就是教会这个主题。在约翰福音13章,藉着洗脚基督吩咐我们以相爱、殉道和传道来应对世界之王的逼迫。相应地,约翰福音13章可以平行结构如下:一、基督(1-11);二、教会(12-20);三、撒旦(22-30);四、教会(31-38)。其中第二部分和第四部分平行,不断深入地解释洗脚的神学含义:指向基督的十字架、神的爱和教会的彼此相爱、以及门徒的十字架。主已经复活,又吩咐我们在这个仇恨我们的世界里更加彼此相爱;我们的脚已经洗干净了,蛇的后裔可以前来。我们正与黑暗之子分别,藉着福音使命成为世界的光。愿我们从始至终相信:“圭必不离犹大,杖必不离他两脚之间,直等细罗(就是赐平安者)来到,万民都必归顺”(创世记49:10)。阿门。一、基督(1-11)1逾越节以前,耶稣知道自己离世归父的时候到了。他既然爱世间属自己的人,就爱他们到底。2吃晚饭的时候,(魔鬼已将卖耶稣的意思,放在西门的儿子加略人犹大心里)。3耶稣知道父已将万有交在他手里,且知道自己是从神出来的,又要归到神那里去。4就离席站起来脱了衣服,拿一条手巾束腰。5随后把水倒在盆里,就洗门徒的脚,并用自己所束的手巾擦干。6挨到西门彼得,彼得对他说,主阿,你洗我的脚吗?7耶稣回答说,我所作的,你如今不知道,后来必明白。8彼得说,你永不可洗我的脚。耶稣说,我若不洗你,你就与我无分了。9西门彼得说,主阿,不但我的脚,连手和头也要洗。10耶稣说,凡洗过澡的人,只要把脚一洗,全身就干净了。你们是干净的,然而不都是干净的。11耶稣原知道要卖他的是谁,所以说,你们不都是干净的。如果将约翰福音13:1-11进一步交叉结构,我们就会突然注意到首尾呼应的是“耶稣知道”(ε?δω,1)、“耶稣知道”(ε?δω,3);“你如今不知道(ε?δω),后来必明白(γιν?σκω,6)”、“耶稣原知道”(ε?δω,11)……这就意味着,这里要突出强调的乃是神在十字架事件上的完全主权和基督的完全顺服。而在这样的前提之下,相关经文就不仅仅指向洗脚了。如:“他既然爱世间属自己的人,就爱他们到底”;这应该更多指向耶稣定意要为众人死,并要一直带领教会走祂走过的路。而中间洗脚的简单过程(4-5),也应该与这份爱密切相关——不仅仅指向所谓罪的洁净,更指向在基督里的有“分”:与基督同死同活。1、最后的晚餐(1-3)1逾越节以前,耶稣知道自己离世归父的时候到了。他既然爱世间属自己的人,就爱他们到底。2吃晚饭的时候,(魔鬼已将卖耶稣的意思,放在西门的儿子加略人犹大心里)。3耶稣知道父已将万有交在他手里,且知道自己是从神出来的,又要归到神那里去。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将1-3交叉结构。其中1和3强调祂知道一切,知道这是最后的晚餐。而在这个知道的前提之下,首尾呼应强调两个事实:一方面,“他既然爱(?γαπ?ω)世间属自己的人,就爱(?γαπ?ω)他们到底”;这是讲基督和教会的关系。第1节中有两次提到“世界”(κ?σμο?),因此这里的爱指向耶稣十字架上的舍命以及升天之后的同在;而这两方面的爱都浓缩在圣餐真理之中。另一方面,“父已将万有交在他手里”,这是讲基督和万有的关系。如果说前者指向基督的死,好牧人为羊舍命;后者则指向基督的复活和再来:祂胜过一切,是万王之王。晚餐是在离别之前举行的,因此显得至为重要:“你们每逢吃这饼,喝这杯,是表明主的死,直等到他来”(哥林多前书11:26)。这里再一次强调逾越节,让我们将逾越节的羔羊和过红海以及会幕中祭司的洗礼连接起来。不仅如此,出埃及记12:11与这里的信息也是平行的:“你们吃羊羔当腰间束带,脚上穿鞋,手中拿杖,赶紧地吃,这是耶和华的逾越节”。中间2节是晚餐及其灵界背景:魔鬼和犹大合作吃人,或者说人鬼吃情未了是吃神的根本原因。而在这个方面,约翰福音的启示是最为深刻的。虽然第2节有不同的版本分别支持“晚餐结束的时候”或“吃晚饭的时候”,但任何一种理解都无法与4节协调:因为一般来说,洗脚是饭前的预备。除非我们将2节视为总论和倒叙,只是在提前重复27节的事实。我个人支持将κα? δε?πνου γενομ?νου直译为:有一个晚餐开始了:and a supper began to be。没有什么充分的理由用“撒旦的心”取代“犹大的心”,并将撒旦的工作在2节与27节分成两个阶段。因为耶稣明明说:它起初就是杀人的,起初就是说谎的。另外,“吃晚饭的时候”,与“逾越节之前”,完全可能不指同一天;而即使指向同一天,这里的逾越节也可以作比较宽泛的理解,指向整个逾越节期(τ?? ?ορτ?? το? π?σχα)。人鬼吃人的基本方式是“卖”。约翰福音已经三次提到犹大是卖主之人(6:70-71,12:4)。卖,παραδ?δωμι,to give into the hands (of another)。这个字的基本含义是把谁交到谁的手中。所以我们看见派发圣餐的基本动作是主耶稣主动将自己的身体和血交在门徒的手中:“你们拿这个”,“递给他们”,“耶稣就蘸了一点饼,递给加略人西门的儿子犹大”。而这个字的引申含义是“绳之以法”;这是用司法审判完成的杀害(马太福音4:12,5:25,10:17,10:19,27:2)。报官并交付人民舆论,是出卖的题中之义;因为买主必须是有钱有枪有权有德有人阶级。就出卖主体而言,总是至近之人(马太福音10:21,17:22;路加福音22:21)。这不仅可以确保卖杀的成功,也确保对被卖之人在心灵上的双重杀害。杀人总是用说谎来遮盖的,好骗人欺神(马太福音26:48)。这个规定性动作就是犹大之吻:我卖你是为了爱神,这“神”还可以是公义、人民、教会各种大义名分。但就目的而言,卖人是为了牟利,就是三块钱那点儿事。但为了确保成功,卖人总是有计划地实施并且需要周详的合谋(马太福音26:15-16)。而就动机而言,这场交易是为了满足私欲或发泄怨恨和嫉妒(马太福音27:18),由于嫉妒如阴间般残忍,买卖人子就是要追求让对方受苦至死,特别是羞辱和孽杀而死(马太福音10:21,18:34,20:18-19)。总之,“卖”出于恨,目的是为了“杀”(马太福音24:9-10,26:2)。在希伯来文中,恨(??????)本身有吃神的儿子的含义;而杀((?????,创世纪4:8)在构词法方面就包含着将人的脚举起来的意思;或者人对人围猎或追杀(?????,出埃及记20:13)。事实上,当上帝第一次宣布禁止人杀人的诫命的时候,就是用人吃人来类比的(创世纪9:3-6),神将吃血与杀人同义,而这场宣告与圣餐中的血可以完全平行。而最后,卖主之人将被咒诅和审判(马太福音26:24;创世纪9:6)。犹大在约翰福音的圣餐记事中被特别强调(约翰福音13:6,12-13)。上帝的儿子主动进入这个吃人的世界,藉着被吃拯救世人,这应该是约翰福音圣餐论的重点。2、洗门徒的脚(4-5)4就离席站起来脱了衣服,拿一条手巾束腰。5随后把水倒在盆里,就洗门徒的脚,并用自己所束的手巾擦干。一般来说,洗脚是晚餐必经程序(路加福音7:36,44)。换言之,洗脚本身就是晚餐的一部分,两者有一个共同的主题,都指向耶稣的死;区别是,前者告诉我们耶稣被谁害死:蛇的后裔造成的脚伤;后者告诉我们耶稣是为谁而死:为你们舍的,为你们流出的。此时晚餐已经都摆设好了,耶稣从中站起来。4节有三个主动词:起来(?γε?ρω)、脱衣(τ?θημι,to set, put, place)、束腰(διαζ?ννυμι)——拿(λαμβ?νω)是动词分词,用来修饰束腰。束腰这个动作也出现在约翰福音21:7;很有可能,耶稣至少是半身裸露的。这不仅让我们排除了女性门徒在最后晚餐中出现的可能性,更让我们回想到创世纪3章中亚当的赤裸、创世纪9章中挪亚的赤裸,以及十字架现场耶稣的衣服被士兵剥光。但耶稣的赤裸是通过“拿一条手巾束腰”遮盖的。λ?ντιον这个字在圣经中只出现这2次,在希腊文作品中,λ?ντιον常指仆人开始工作之时围在身上的“围裙”。而按犹太人的文化习惯,给别人洗脚是奴仆、妇女、学童的工作。耶稣给门徒洗脚,降卑自己服侍教会,而且是服侍门徒的脚(最脏的部分),这应该是这段经文最基本的含义(路加福音22:25-30;马可福音10:42-45;腓立比书2:6-8)。但是,耶稣给门徒洗脚有更深的含义,乃是为了让门徒在祂的脚伤或死中有分(创世纪3:15;约翰福音12:7,13:8),而最终目的是为了让他们在基督的复活以及国度中有分(路加福音22:28-30;出埃及记3:5;约书亚记5:15;约翰福音3:5,希伯来书12:14)。所以,脚的洁净不仅指洗礼中的赦罪,更指向为主而死;因为人不死,就不能生;但若与基督同死,就必与基督同活(哥林多前书15:36;罗马书6:8;哥林多后书13:4;以弗所书2:5;歌罗西书2:13;帖撒罗尼迦前书5:10;提摩太后书2:11;哥林多后书4:10)。洗澡和洗礼是洁净全身,指向赦罪;但是,洗脚则指向殉道。耶稣将门徒的脚洗干净了,一方面让他们可以圣洁见主,进入国度;另一方面,也等于向魔鬼和犹大组成的人类宣示:这是我的身体,这是我的肢体,你们可以吃。我们准备好了,你们随便。说的更彻底一点,耶稣给门徒洗脚,乃是呼召他们将来和祂一起去死,一起复活,一起坐在新耶路撒冷。这是保罗的见证:“但我断不以别的夸口,只夸我们主耶稣基督的十字架。因这十字架,就我而论,世界已经钉在十字架上。就世界而论,我已经钉在十字架上……从今以后,人都不要搅扰我。因为我身上带着耶稣的印记”(加拉太书6:14,17)。3、与彼得对话(6-11)6挨到西门彼得,彼得对他说,主阿,你洗我的脚吗?7耶稣回答说,我所作的,你如今不知道,后来必明白。8彼得说,你永不可洗我的脚。耶稣说,我若不洗你,你就与我无分了。9西门彼得说,主阿,不但我的脚,连手和头也要洗。10耶稣说,凡洗过澡的人,只要把脚一洗,全身就干净了。你们是干净的,然而不都是干净的。11耶稣原知道要卖他的是谁,所以说,你们不都是干净的。彼得在约翰福音6章的圣餐记事中也出现了,这里再一次成为焦点。彼得不明白耶稣洗脚是什么意思,正如今天教会、特别是教会领袖不明白耶稣洗脚是什么意思。彼得和教会领袖只能领受或看见到这个层次:震撼和感动耶稣的降卑,以至于惶恐不已;最多是仅仅将洗脚定格在洁净罪、互相遮盖、彼此相爱这个层面,以至于将这段经文撒娇成洗脚礼。一方面,“你永不可洗我的脚”——于是我竟然给你洗脚、他们教会在洗脚秀中自我感动;另一方面,他们从来不相信赦罪的洗礼,于是控告和不安:“主阿,不但我的脚,连手和头也要洗”。彼得根本想不到主说的“我若不洗你,你就与我无分了”是什么意思——殉道和国度。彼得的反应让我们想起施洗约翰的反应:“约翰想要拦住他,说,我当受你的洗,你反倒上我这里来吗?”(马太福音3:14)。也想起施洗约翰的见证:“约翰回答说,我是用水施洗,但有一位站在你们中间,是你们不认识的,27就是那在我以后来的,我给他解鞋带,也不配”(约翰福音1:26-27)。耶稣颠覆了施洗约翰和彼得关于基督的想象,所以彼得的反应是情理之中。但是耶稣不仅将“义仆”这个基督身份显示出来,而且也邀请门徒分享这个仆人的工作:谦卑至死。请注意耶稣在这里说的三句话。第一、“我所作的,你如今不知道,后来必明白”。这意味着,耶稣洗脚是别有深意的。应该首先指向祂的十字架,然后指向教会的十字架;最终指向天国的产业和荣耀。而门徒如果不经历这一切,根本不可能明白耶稣洗脚的真正含义。第二、“我若不洗你,你就与我无分了”。这进一步将洗脚与国度联系在一起。第三、“凡洗过澡的人,只要把脚一洗,全身就干净了。你们是干净的,然而不都是干净的”。这句话真正的目的应该是在告诉我们,基督和使徒最终是怎样罹难的,是谁将我们的主和我们自己交付死地的。而这一点,正是圣灵在11节中所解释的。在这段经文中,“洗脚”的“洗”用的是ν?πτω这个字(5,6,8,10;5次)。而“洗澡”一词用的是λο?ω,to bathe, wash。λο?ω在新约圣经中共出现6次,这里是完成时——已经洗过澡的人就不需要再洗手洗头了;但是洗澡之后走路将脚又弄脏了,在饭前需要重新洗脚。但是主的意思应该是双关的:门徒已经经过了洗礼,罪已经赦免了(“你们是干净的”);但是,他们还没有做好殉道的准备,还没有准备好走十字架的道路。事实上也证明了这一点:十字架下面门徒的鸡飞狗跳和落荒而逃。我们信仰基督面临两大拦阻,这是普世价值和我们自己的罪性产生的拦阻或瞎眼。第一、我们是否能够接受一个受难的基督,这是约翰福音12章要阐释的问题。第二、我们自己是否愿意跟随这位受难的基督,这是约翰福音13章要解释的问题。这两个问题不解决,我们所信的基督就不是圣经启示的基督,而所谓的基督徒根本就不是基督的门徒。然而这里反复强调这个真理:基督爱我们且爱我们到底,所以才洗我们的脚。这就意味着,我们只有经历基督的受难我们才能进入上好的福分;这是大爱,这是至福,见证如云(希伯来书3:14,6:4,12:10;彼得后书1:4;启示录1:9,20:6;申命记12:12;约书亚记22:25-27;撒母耳记下20:1;以斯拉记4:16;尼希米记2:20;使徒行传8:21;以弗所书5:5)。这天国的福分,这天上的赏赐不仅在将来会倾倒在我们身上,即使在今天,当我们真的开始甘愿为主牺牲,为主劳苦,为福音不顾性命,我们的生命是何等喜乐平安,我们的人生才真正开始获得了重生、重量和意义。祂实在是爱我们,并只有祂知道何为真爱,何为幸福。这里再一次强调:“耶稣原知道要卖他的是谁”。我也知道,我幸福地等着它们。它们的手段仍然是“卖”,手段一定更脏,更令人作呕。我知道。二、教会(12-20)12耶稣洗完了他们的脚,就穿上衣服,又坐下,对他们说,我向你们所作的,你们明白吗?13你们称呼我夫子,称呼我主,你们说的不错。我本来是。14我是你们的主,你们的夫子,尚且洗你们的脚,你们也当彼此洗脚。15我给你们作了榜样,叫你们照着我向你们所作的去作。16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仆人不能大于主人。差人也不能大于差他的人。17你们既知道这事,若是去行就有福了。18我这话不是指着你们众人说的。我知道我所拣选的是谁。现在要应验经上的话,说,同我吃饭的人,用脚踢我。19如今事情还没有成就,我要先告诉你们,叫你们到事情成就的时候,可以信我是基督。20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有人接待我所差遣的,就是接待我。接待我,就是接待那差遣我的。现在主耶稣起来自己向门徒解释洗脚所代表的基本含义。我们可以将这段经文结构如上。其中12-13是引论:一方面,耶稣再一次强调,门徒不可能明白这是什么意思;另一方面,耶稣在两个意义上强调祂是夫子和主——先上十字架而门徒随后;教导门徒真理。而14-20至少可以让我们看见洗脚的三重应用。但在14-20这个交叉结构中,中心是16-19指向的基督受难和教会的十字架,只有在这个基础之上,上下两翼的应用才有根基:彼此洗脚(14-15)和福音使命(20)。1、彼此相爱(14-15)14我是你们的主,你们的夫子,尚且洗你们的脚,你们也当彼此洗脚。15我给你们作了榜样,叫你们照着我向你们所作的去作。门徒要效法基督,彼此洗脚(12-17)。首先,基督来作仆人,作人下人,不是人吃人,而是被人吃。其次,祂遮盖和洁净了我们最恶心的罪。这是两方面的功课。第一、人没有资格骄傲和自义。第二、人没有资格指着别人的罪骄傲自义。相反,教会从此不是在揭短中相咬相吞,而是在包容中彼此相爱。忍无可忍吗?但洗脚的爱才是真爱,你要恒久忍耐。一个新的人类就是从这里诞生了。如果说脏脚代表人类各种不堪的罪,彼此洗脚也有互相帮助、互相遮盖、互相饶恕、互相建造的意义(提摩太前书5:9-10;彼得前书5: 1-7;歌罗西书3:13)。但是我们自己是做不到的,唯有常常仰望主的爱。从消极的角度上说,基督徒有所不为:最圣洁的人子尚且洗我们的脚,我们没有任何资格和权力钉别人的十字架。我们永远不向别人的肉身扔石头,我们只是承受别人的石头;我们永远不弃绝任何软弱的人,我们只是被软弱的人弃绝。从积极的角度上说,这是主的命令,我们必须彼此洗脚;无可推诿,没有借口,只有顺服。而那些将别人的脚血肉模糊还替天行道的种类,不过是撒旦一党的,已经有地火为他们存留。2、同作后裔(16-19)16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仆人不能大于主人。差人也不能大于差他的人。17你们既知道这事,若是去行就有福了。18我这话不是指着你们众人说的。我知道我所拣选的是谁。现在要应验经上的话,说,同我吃饭的人,用脚踢我。19如今事情还没有成就,我要先告诉你们,叫你们到事情成就的时候,可以信我是基督。以经解经,16节的含义首先是指向门徒跟随主上十字架的。耶稣走过的路我们也要走,我们也要被钉,也要被蛇的后裔咬伤脚跟。正如马可福音10:39所说:“我所喝的杯,你们也要喝。我所受的洗,你们也要受”。而约翰福音15:20已经充分解释了这句话:“你们要记念我从前对你们所说的话,仆人不能大于主人。他们若逼迫了我,也要逼迫你们。若遵守了我的话,也要遵守你们的话”。我们还可以提前预读约翰福音15:17-25,就一目了然了:“17我这样吩咐你们,是要叫你们彼此相爱。18世人若恨你们,你们知道(或作该知道)恨你们以先,已经恨我了。19你们若属世界,世界必爱属自己的。只因你们不属世界。乃是我从世界中拣选了你们,所以世界就恨你们。20你们要记念我从前对你们所说的话,仆人不能大于主人。他们若逼迫了我,也要逼迫你们。若遵守了我的话,也要遵守你们的话。21但他们因我的名,要向你们行这一切的事,因为他们不认识那差我来的。22我若没有来教训他们,他们就没有罪。但如今他们的罪无可推诿了。23恨我的,也恨我的父。24我若没有在他们中间行过别人未曾行的事,他们就没有罪。但如今连我与我的父,他们也看见也恨恶了。25这要应验他们律法上所写的话说,他们无故恨我”(另参马太福音10:24-25;路加福音6:39-40)。诗人早就预言了这一切。一方面,仇敌死死咬着我们的脚跟或我们的罪,或我们的义:“犬类围着我。恶党环绕我。他们扎了我的手,我的脚”(诗篇22:16);“在患难的日子,奸恶随我脚跟,四面环绕我,我何必惧怕”(诗篇49:5);“他们聚集,埋伏窥探我的脚踪。等候要害我的命”(诗篇56:6);“他们为我的脚设下网罗,压制我的心。他们在我面前挖了坑,自己反掉在其中”(诗篇57:6);“耶和华阿,你的仇敌,用这羞辱,羞辱了你的仆人,羞辱了你受膏者的脚踪”(诗篇89:51);“在他们以先打发一个人去。约瑟被卖为奴仆。18人用脚镣伤他的脚,他被铁链捆拘”(诗篇105:17-18);“人将世上被囚的踹(原文作压)在脚下”(耶利米哀歌3:34);“仇敌追赶我们的脚步像打猎的,以致我们不敢在自己的街上行走。我们的结局临近。我们的日子满足。我们的结局来到了”(耶利米哀歌4:18)……另一方面,神会拯救祂的子民,不至失脚,反要再度站立,高过四面的仇敌:“义人见仇敌遭报,就欢喜,要在恶人的血中洗脚”(诗篇58:10);“他使我们的性命存活,也不叫我们的脚摇动”(诗篇66:9);“使你打碎仇敌,你的脚踹在血中,使你狗的舌头,从其中得分”(诗篇68:23);“求你叱喝芦苇中的野兽,和群公牛,并列邦中的牛犊,把银块踹在脚下。神已经赶散好争战的列邦”(诗篇68:30);“我的眼目时常仰望耶和华。因为他必将我的脚从网里拉出来”(诗篇25:15);“他从祸坑里,从淤泥中,把我拉上来,使我的脚立在磐石上,使我脚步稳当”(诗篇40:2);“我们的心没有退后,我们的脚也没有偏离你的路”(诗篇44:18);“因为你救我的命脱离死亡。你岂不是救护我的脚不跌倒,使我在生命光中行在神面前吗”(诗篇56:13)……所以耶稣在这里进一步告诉我们怎样受难:“同我吃饭的人,用脚踢我”。我们只有靠着主的拣选(18)和信心(19),才能胜过魔鬼。有另外一只脚突然从桌子底下横空出世,令人毛骨悚然,防不胜防。耶稣这里引用的经文出于诗篇41篇:“1眷顾贫穷的有福了。他遭难的日子,耶和华必搭救他。2耶和华必保全他,使他存活。他必在地上享福。求你不要把他交给仇敌,遂其所愿。3他病重在榻,耶和华必扶持他。他在病中,你必给他铺床。4我曾说,耶和华阿,求你怜恤我,医治我。因为我得罪了你。5我的仇敌用恶言议论我,说,他几时死,他的名才灭亡呢?6他来看我,就说假话。他心存奸恶,走到外边才说出来。7一切恨我的,都交头接耳的议论我。他们设计要害我。8他们说,有怪病贴在他身上。他已躺卧,必不能再起来。9连我知己的朋友,我所倚靠吃过我饭的,也用脚踢我”。首先,我们因言获罪,因向穷人传福音被恨。其次,仇敌总是在我们遭难的日子、病重在榻的日子幸灾乐祸、落井下石。再次、仇敌一口两舌,舆论杀人,阴谋诡计。最后,伤害总是就近伤害——你的门徒,你的学生,你的同工,甚至你自己家里的人(马太福音10:36)。我们所受的苦乃是耶稣所受的苦,匪夷所思的疯狂,正派掩映中的下流。3、分别光暗(20)20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有人接待我所差遣的,就是接待我。接待我,就是接待那差遣我的。我们的主吩咐我们,洗净脚之后就可以上路了,往普天下去,直到地极作祂的见证。这是我们的脚的正确用途:“凡不接待你们,不听你们话的人,你们离开那家,或是那城的时候,就把脚上的尘土跺下去”(马太福音10:14)。我们不是一味地等在那里与基督同作女人的后裔,等候蛇及其后裔来咬我们的脚跟;我们是不顾着一切,主动上路去传福音。但是家有猪狗、路有狼蛇;你必须做好准备。然而我们应该预备更大的喜乐:家人在远方接待我们。我们的脚一直走在回家的路上,走在与天国的家人团聚和重生的路上。这是脚下的两条道路。第一、平安的路:“76孩子阿,你要称为至高者的先知。因为你要行在主的前面,预备他的道路。77叫他的百姓因罪得赦,就知道救恩。78因我们神怜悯的心肠,叫清晨的日光从高天临到我们,79要照亮坐在黑暗中死荫里的人。把我们的脚引到平安的路上”(路加福音1:76-79)。第二、犯罪的路:“15杀人流血他们的脚飞跑。16所经过的路,便行残害暴虐的事。17平安的路,他们未曾知道。18他们眼中不怕神”(罗马书3:15-18)。耶稣这里预言犹大的出卖,也预言基督教的兴起,并且借此宣告祂是基督。19节中的“信我是基督”,原文即“信我是”:πιστε?σητε ?τι ?γ? ε?μι,ye may believe that I am。 福音之旅,传道人及家人的接待,在两约中同样见证如云(创世记18:4,19:2,24:32,30:30,43:24,49:19;出埃及记3:5,12:11;约书亚记10:24;士师记19:21;诗篇119:101,119:105,132:7;箴言1:15;以赛亚书52:7)。耶稣来所行的一个重要的神迹也与脚有关,祂是医治脚伤的神,祂医治瘸腿的和瘫痪的。有一种脚伤我们要特别小心:那就是犹太王亚撒的脚伤:“亚撒年老的时候,脚上有病”(列王记上15:23)。亚撒的病根在这里:“于是亚撒将耶和华殿和王宫府库里所剩下的金银都交在他臣仆手中,打发他们往住大马色的亚兰王希旬的孙子,他伯利们的儿子便哈达那里去”(列王记上15:18)——亚撒勾结亚述,出卖教会,践踏弟兄。而耶稣医治好我们,就吩咐我们起来行走,承担福音的使命。而我们用我们的脚,见证了一件新事。旧事是:“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以手还手,以脚还脚”(出埃及记21:24)。新事是:“5你却要凡事谨慎,忍受苦难,作传道的工夫,尽你的职分。6我现在被浇奠,我离世的时候到了。7那美好的仗我已经打过了。当跑的路我已经跑尽了。所信的道我已经守住了。8从此以后,有公义的冠冕为我存留,就是按着公义审判的主到了那日要赐给我的。不但赐给我,也赐给凡爱慕他显现的人”(提摩太后书4:5-8)。而在主复临的时候,我们就会完全看见一切的仇敌成了基督的脚凳(撒母耳记下22:39;列王记上5:3;诗篇47:3;诗篇99:5,110:1;以赛亚书49:23)。不仅如此,耶稣这里洗门徒的脚,并差遣他们出去,也指向旧约膏立祭司的真理。首先我们在出埃及记30:17-21中看见了会幕中洗脚的一幕:“17耶和华晓谕摩西说,18你要用铜作洗濯盆和盆座,以便洗濯。要将盆放在会幕和坛的中间,在盆里盛水。19亚伦和他的儿子要在这盆里洗手洗脚。20他们进会幕,或是就近坛前供职给耶和华献火祭的时候,必用水洗濯,免得死亡。21他们洗手洗脚就免得死亡。这要作亚伦和他后裔世世代代永远的定例”。然后我们来看彼得的见证:“惟有你们是被拣选的族类,是有君尊的祭司,是圣洁的国度,是属神的子民,要叫你们宣扬那召你们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彼得前书2:9)。我想彼得一定记得最后晚餐这一幕。正是从这里开始,基督的祭司要走向世界了:“凡你们脚掌所踏之地,我都照着我所应许摩西的话赐给你们了”(约书亚记1:3)。一方面,以色列人要下海走干地;另一方面,以色列人就是跟随祭司过了约旦河:“等到抬普天下主耶和华约柜的祭司把脚站在约旦河水里,约旦河的水,就是从上往下流的水,必然断绝,立起成垒”(约书亚记3:13)。所以最后的晚餐洗脚这一幕,乃是按牧了一个祭司的国度。这个见证是不能废的:“约书亚另把十二块石头立在约旦河中,在抬约柜的祭司脚站立的地方。直到今日,那石头还在那里”(约书亚记4:9)。这是国度的开始:“凡你们脚掌所踏之地都必归你们。从旷野和利巴嫩,并伯拉大河,直到西海,都要作你们的境界”(申命记11:24;另参申命记33:1-29)。三、撒旦(21-30)21耶稣说了这话,心里忧愁,就明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你们中间有一个人要卖我了。22门徒彼此对看,猜不透所说的是谁。23有一个门徒,是耶稣所爱的,侧身挨近耶稣的怀里。24西门彼得点头对他说,你告诉我们,主是指着谁说的。25那门徒便就势靠着耶稣的胸膛,问他说,主阿,是谁呢?26耶稣回答说,我蘸一点饼给谁,就是谁。耶稣就蘸了一点饼,递给加略人西门的儿子犹大。27他吃了以后,撒但就入了他的心。耶稣便对他说,你所作的快作吧。28同席的人,没有一个知道是为什么对他说这话。29有人因犹大带着钱囊,以为耶稣是对他说,你去买我们过节所应用的东西。或是叫他拿什么周济穷人。30犹大受了那点饼,立刻就出去。那时候是夜间了。在上述交叉结构中,26-27是中心:魔鬼及其仆从犹大建立了吃人的筵席,是圣餐真正的属灵背景。“现在却是你们的时候,黑暗掌权了”(路加福音22:53b)。22-25与28-29,强调门徒对谁卖主的事完全无知,这也意味着他们对信仰和圣餐真理的完全无知,因此,必须对门徒进行真理的教导(哥林多前书11)。最外围的经文是21与30,耶稣预言被卖及这个预言的应验。1、预言及应验(21,30)21耶稣说了这话,心里忧愁,就明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你们中间有一个人要卖我了……30犹大受了那点饼,立刻就出去。那时候是夜间了。在约翰福音中,约翰福音13:21节已经是第三次谈到耶稣的“忧愁”(ταρ?σσω,11:33,12:27);这忧愁不仅面向十字架,可能指向耶稣与门徒的暂别,以及门徒面临的软弱和分散。这忧愁甚至也出于对犹大的怜悯——那人已经无法拦阻了。你是否突然想到一个卖你的人,你知道他要卖你了,他也知道你知道他要卖你了——但无论是他自己还是你,对结果都无能为力。只剩下一种情绪充满了你的心,充满了你的不寐之夜,那就是“忧愁”。一方面,你只能承受这被卖的命运;另一方面,他只能经历犯罪及其结果。正是在这个背景之下,耶利米哀歌就是可以理解的。很多时候,我们盼望这一切只是想象,只是梦幻;我们多么渴望这不是真的,特别是来自自己身边的出卖和伤害不是真的。但这是真的。当主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的时候,我不知道主的心是否在流血,但我的心在流血。我想起神对该隐的忠告,但那个忠告无效:“6耶和华对该隐说,你为什么发怒呢?你为什么变了脸色呢?7你若行得好,岂不蒙悦纳,你若行得不好,罪就伏在门前。它必恋慕你,你却要制伏它。8该隐与他兄弟亚伯说话,二人正在田间。该隐起来打他兄弟亚伯,把他杀了”(创世纪4:6-8)。当你身边的人起来卖你的时候,你更别无选择,只有忧愁。但最终你要起来,将脚洗净,平静地预备赴难。没有慷慨,只有忧愁。问题是,谁是伤害别人的犹大,谁是卖主的叛徒呢?主说:“你们中间有一个人要卖我了”。这一点让我们特别恐惧。一方面,卖主的人就在“你们”中间,就在我们的内部,我们却从无察觉。另一方面,在不同程度上,犹大的罪也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身上,我们都是潜在的犹大。无论是哪一个方面的威胁,都是每一位基督徒特别需要警醒的。因此圣经告诫我们:“8务要谨守,儆醒。因为你们的仇敌魔鬼,如同吼叫的狮子,遍地游行,寻找可吞吃的人。9你们要用坚固的信心抵挡他,因为知道你们在世上的众弟兄,也是经历这样的苦难”(彼得前书5:8-9)。然后我们看见犹大卖主的行径:“30犹大受了那点饼,立刻就出去。那时候是夜间了”。耶稣主动将饼递给犹大:你若愿意,就吃我吧。而“犹大受了那点饼”,表明犹大蒙受了主的恩典的。实际上他也领了圣餐,只是因为不信,就吃喝自己的罪了。犹大只是领受了一点点(ψωμ?ον)的饼,这个一点点的饼在约翰福音13章中4次被强调(13:26,27,30),这似乎提醒我们,对福音一知半解的人更可能是卖主吃人的罪犯。这个道理类似创世纪6章所说的伟人:一部分真理,一部分血气;然后他们会起来以真理的名义在别人的生命和尊严上挥霍自己的血气。一些人特别容易得热病,原因也是一样。由于标榜或自我感动为真理的缘故,他们会出卖任何人。他们收集掌握别人的信息,为编造制作之后用来卖钱或报复。他们吃了一点饼就成了妖精。我曾对福建说过这样的话:“你这妓女阿,要听耶和华的话”(以西结书16:35)。为什么呢?因为妓女或人尽可夫的意思,就是她可以出卖任何事,任何人,任何项目;并可以向任何人出卖。这就是一点饼惹出的血案。下面我们就看见这灭亡之子怎样的急不可耐:“立刻就出去”,ε?θ?ω? ?ξ?λθεν,went immediately out。她(他)的那点“真理”和私欲苟合起来,激动她必须起来奔走,无法控制(雅各书1:15);或者知道被耶稣看见了,更要先下手为强,果然摩洛。没有任何人勉强他,是他(?κε?νο?!)自己“义不容辞”的。一个不断经历教会、牧师、丈夫、婚姻以及公司的人,最有可能不断拥有出卖别人的机会和吃人的劣迹——因为你必须靠出卖和控告所经历的人与事才能让自己的背叛合理化,又成为下一站的投名状。这是人类历史上最黑暗的一幕,黑暗降临了,黑暗掌权了。这不仅是耶稣的暗夜,人类的暗夜,实际上更是犹大的暗夜。连夜起来害人,首先显示了犹大犯罪的迫不及待,这是热病的典型症状。其次,也让我们看见这灭亡之子真的进入黑暗之中了。?ν δ? ν?ξ,and it was night.。实际上系动词?ν的用法是imperfect;黑暗渐渐降临,一直在扩张和蔓延。2、门徒的无知(22-25;28-29)22门徒彼此对看,猜不透所说的是谁。23有一个门徒,是耶稣所爱的,侧身挨近耶稣的怀里。24西门彼得点头对他说,你告诉我们,主是指着谁说的。25那门徒便就势靠着耶稣的胸膛,问他说,主阿,是谁呢?……28同席的人,没有一个知道是为什么对他说这话。29有人因犹大带着钱囊,以为耶稣是对他说,你去买我们过节所应用的东西。或是叫他拿什么周济穷人。虽然耶稣如此清楚地告诉门徒,他们中间有人要卖祂;但是,门徒对这种黑暗以及到底谁是那黑暗之子完全一无所知;更对自己里面的黑暗一无所知。他们之中甚至可能有人会攻击耶稣有被迫害妄想,因为他们也是属灵瞎眼的。门徒的彼此对看,彼得和约翰的彼此交流,在这个黑暗的夜晚更具有悲剧性。一方面,他们之所以要追问是谁,可能出于他们的自义:都觉得是别人卖主,但自己绝对不会。我们接下来将看见彼得的豪言壮语及其破产。另一方面,他们要利用这种危险显示自己的忠心和爱主。这是彼得和约翰特别滑稽的两种姿态。首先是彼得要演神的义怒,要清君侧,要抓阶级敌人,好显示自己怎样的惟我独信:“西门彼得点头对他说,你告诉我们,主是指着谁说的”。我们在教会以及社会中太熟悉这种愤青了:你告诉我敌人在哪里,我去灭他。今天这个世界总是上演彼得演义:在别人的罪中,罪人起来像神一样踩踏和杀害罪人。我们可爱的彼得首先就陷落在这种大罪中;他绝对不会放过别人的罪,绝对不会放过揭露别人的丑闻复仇和自义的机会;但对自己的软弱一无所知。全世界就是由彼得和约翰两种小丑组成的——将来我在天上见到他们,还会这样说他们——约翰负责揭露,彼得负责审判。或者约翰负责将女人带到广场,彼得负责扔石头。我们有足够的相关经文支持我们对彼得这样的认识;而那两位雷子,在撒玛利亚的村庄里,早就陷入过这种宗教暴行。然而我们的主甚至没有将犹大交给彼得和约翰审判,因为即使审判犹大这样的恶人,彼得和约翰也不配。苍蝇不能起来扮演天使天军。然而我们应该为五旬节之后的彼得和约翰赞美主,新造的人,何等佳美!其次,我们看晚宴上使徒约翰的另类表演。和很多传道人理解的不同,我自己对约翰这种卖萌、特别是藉着别人犯罪而加倍显示自己与主特别亲密的猩猩作态,不以为然。我不认为约翰后来不断重放这些镜头是为了显示基督偏爱他,而更可能是出于一种深刻的反省。我们即使按常识看也能远离那种滥情:一个如此腻味耶稣的门徒,在耶稣被审判和被杀害的日子里,仍然是大祭司的朋友,仍然躲在耶路撒冷的“地下室”里瑟瑟发抖。而“侧身挨近耶稣的怀里”,“就势靠着耶稣的胸膛”,首先只是犹太人吃饭之时正常的姿态——斜躺着的约翰,离耶稣最近,仅此而已。但是,是教会的传统将这个姿态解释过度了,他们就是要强吻耶稣,显示自己比别人更有圣灵、与主更亲密的人。约翰在这里强调他是主所爱的,只是出于感恩,也出于反省。在某种意义上,约翰的依偎与犹大的亲吻,存在一种共同的罪性:捆绑基督。约翰问耶稣:“主阿,是谁呢?”这种亲昵似乎主要是为了窥探一点儿重要的隐私,好翻过身来与彼得分享或炫耀。我们看不见约翰对这个严重局势任何进一步的反应;只是从这句话中看见和彼得一样的自负:不管是谁,但绝对不是我;谁都可以卖你,但我绝对不会。而约翰这个问题,甚至是一种试探:试探耶稣挖出来并消灭犹大,最终结果,十字架计划流产于这场“肃反运动”。门徒认不出谁是叛徒。圣经记载这一幕,不仅表明魔鬼的狡猾,也用此对比基督的全知和门徒的不知。使徒们只是和我们一样是普普通通的人。其中西门彼得和使徒约翰是他们的代表,与之呼应的是“同席的人”,“没有一个知道是为什么对他说这话”。耶稣的话是:“我蘸一点饼给谁,就是谁”。我们可能很诧异,因为耶稣的言行如此清楚,就是指向犹大的;但竟然没有一位门徒能想到犹大就是叛徒。这是为什么呢?我想其中一个特别重要的原因是:一直以来,犹大都是教会特别重要的同工,不仅掌握着教会的经济命脉,也一直深孚众望。这和他精于属灵表演有关,我们刚刚在约翰福音12:1-11中欣赏过那政治正确的爱心表演。对于这样的光明天使,一般人不可能想到他会卖主。这也是这个世代的普遍现象:我们清清楚楚地看见了那些主流在吃人,但仍然有那么多的人为他们的“正义”喝彩。所以若非圣灵的光照,我们不能认识“社会福音”背后的撒旦本质。我们甚至将犹大的卖主行动看成是侍奉主的壮举,是爱心大使。犹大已经博得了门徒的好感,人们不惮以最大善意推测他。犹大的确深有乃父之风。3、犹大与撒旦(26-27)26耶稣回答说,我蘸一点饼给谁,就是谁。耶稣就蘸了一点饼,递给加略人西门的儿子犹大。27他吃了以后,撒但就入了他的心。耶稣便对他说,你所作的快作吧。现在我们进入中心部分。这两节经文可以结构如上。首先,耶稣的话语首尾呼应,让我们看见我们的主是主动受难的,是耶稣主动在面对十字架,毫无恐惧,步步推进。这也再一次让我们看见约翰福音的十字架叙事,总是强调基督对事件的掌权。“耶稣便对他说,你所作的快作吧”。正如撒旦进入犹大的心,那个动词(ε?σ?λθεν)是主动的一样;这里的第一个“作”(ποιε??)也是主动的,而且时态显示是犹大自己正在着手作的(present)。换言之,犯罪出于魔鬼和犹大自己。26a这句话是耶稣回答使徒约翰的,甚至也是对所有门徒说的。但是,除了犹大自己可能相信了耶稣的话,没有任何一个门徒相信耶稣。他们实际上宁可相信犹大是好人,也不相信耶稣的说法(有人卖我)和解释(就是犹大)。这是一种令人窒息的悲剧——人们相信那如此欺骗、陷害和诬告你的卑鄙小人是无辜的,是受害者甚至是天使;但你无论怎样呼喊,人们却对你的冤情和命运无动于衷,甚至把你看成是病人,是控告自己学生的——“你若没有做错什么,人家为什么卖你呢?”主耶稣阿,何等孤独!值得强调的是,约翰福音13章与约翰福音6章的平行。其中第6章重点在圣餐是什么,而13章重点是圣餐的原因。而两章经文最后都聚焦在犹大身上。其中约翰福音6:70-71强调:“70耶稣说,我不是拣选了你们十二个门徒吗?但你们中间有一个是魔鬼。71耶稣这话是指着加略人西门的儿子犹大说的。他本是十二个门徒里的一个,后来要卖耶稣的”。而约翰福音13:26-27让我们看见,犹大是怎样开始卖主的。耶稣的预言完全应验。符类福音都记载了犹大在最后的晚餐上暴露了卖主的恶谋(马太福音26:21-25;马可福音14:18-21;路加福音22:21-23),并且都强调:“他吃了以后,撒但就入了他的心”。犹大的罪就是吃人。这是约翰福音唯一一次用“撒旦”(Σαταν??)来指魔鬼,可能是为了突出“仇敌”(adversary)这个概念。约翰福音13:2说:“魔鬼已将卖耶稣的意思,放在西门的儿子加略人犹大心里”;但到这里再度证实魔鬼对圣餐的入侵,“撒但就入了他的心”。四、教会(31-38)31他既出去,耶稣就说,如今人子得了荣耀,神在人子身上也得了荣耀。32神要因自己荣耀人子,并且要快快地荣耀他。33小子们,我还有不多的时候,与你们同在。后来你们要找我,但我所去的地方,你们不能到。这话我曾对犹太人说过,如今也照样对你们说。34我赐给你们一条新命令,乃是叫你们彼此相爱。我怎样爱你们,你们也要怎样相爱。35你们若有彼此相爱的心,众人因此就认出你们是我的门徒了。36西门彼得问耶稣说,主往哪里去。耶稣回答说,我所去的地方,你现在不能跟我去。后来却要跟我去。37彼得说,主阿,我为什么现在不能跟你去?我愿意为你舍命。38耶稣说,你愿意为我舍命吗?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鸡叫以先,你要三次不认我。在约翰福音13章的平行结构中,耶稣向门徒进一步解释了洗脚的含义。实际上也是在总结马利亚膏抹耶稣的脚和耶稣为门徒洗脚的含义。马利亚膏抹耶稣,指向耶稣的受难;而耶稣为门徒洗脚,指向门徒的彼此相爱和门徒的殉道或教会的十字架。需要补充的一个信息是,马利亚在耶稣的脚前,可以回应旧约如下相关信息:路得在波阿斯脚前(路得记3:4,7-8,14);亚比该在大卫的脚前(撒母耳记上25:24,41)、书念妇人在以利沙的脚前(列王记下4:27,37),以及以斯帖在王的脚前(以斯帖记8:3)。这些罪人的重生,以及死而复活的见证,最终应验于基督在十字架上的工作。另外注意彼得在约翰福音6章和13章的同时出现。约翰福音13:31-38也可以交叉结构。彼得代表教会。其中31-33指耶稣的十字架(对应马利亚香膏抹主);与之呼应的是36-38,指彼得的十字架(与之呼应的是耶稣为门徒洗脚);中间34-35综合12-13两章的信息,教导门徒彼此相爱。加略人犹大出去之后,耶稣向门徒预告了两个事实,发布了一道新命令。1、耶稣的十字架(31-33)31他既出去,耶稣就说,如今人子得了荣耀,神在人子身上也得了荣耀。32神要因自己荣耀人子,并且要快快地荣耀他。33小子们,我还有不多的时候,与你们同在。后来你们要找我,但我所去的地方,你们不能到。这话我曾对犹太人说过,如今也照样对你们说。这段经文也可以分成两部分。其中31-32围绕耶稣之死强调基督和父神之间的关系;而33围绕耶稣之死强调基督和我们的关系。首先,耶稣很快就要离开,或者说受难复活升天。耶稣将这种分离定义为圣父荣耀圣子。荣耀时刻开始(12:13,27,28)。如今(ν?ν)即现在。31-32有5个“荣耀”。主要指三种荣耀。第一、耶稣的十字架:如今人子得了荣耀(?δοξ?σθη),神在人子身上也得了荣耀(?δοξ?σθη)。第二、天父的计划完成。原文中间还有一节经文:“如果神在祂里面得了荣耀(?δοξ?σθη),If God be glorified in him”。第三、耶稣的复活:神要因自己荣耀(δοξ?σει)人子,并且要快快地荣耀他(δοξ?σει)。荣耀单单属于神;而只有神定义的这个荣耀才是真正的的荣耀。我们知道,人看十字架为羞辱,但神却看为荣耀。这是一场颠覆(哥林多前书1:18-25)。其次,我们看耶稣之死与我们的关系。耶稣再一次提醒门徒,祂要赴死了。这个提醒不是为了博取教会的同情,而是盼望他们预备心灵,迎接黑暗的时候到来。免得到时候惊慌失措,甚至否认主名。而且也是教导他们珍惜有光的时候,行走在光明中,作光明的事业。小子们:τεκν?ον,little children。这个字在福音书只在这里出现1次,但在约翰一书中反复出现,表明神对信徒的怜悯、爱、忍耐以及孜孜不倦的教导。“我这话曾对犹太人说过”,可以参考约翰福音7:33-36,8:21-22。无论是犹太人还是门徒,神爱他们。只是人并不珍惜耶稣第一次的道成肉身,耶稣很快就要离开了,人无动于衷。“后来你们要找我,但我所去的地方,你们不能到”。这句话不仅指向耶稣的死难和升天;也为下文作了铺垫:我们只有跟随基督的十字架之路,才可能进入耶稣所在的地方。耶稣先去了,为我们预备地方去。2、教会的新命令(34-35)34我赐给你们一条新命令,乃是叫你们彼此相爱。我怎样爱你们,你们也要怎样相爱。35你们若有彼此相爱的心,众人因此就认出你们是我的门徒了。基督徒被赋予了一个重要的使命,就是彼此相爱。基督徒不是神,基督徒也不要演神;更不要吃人演神:“众人虽然为你的缘故跌倒,我却永不跌倒”(马太福音26:33)。但是,基督徒力所能及的本分是爱。上帝从来没有把演神的重担加给人,像神一样乃是蛇的恶谋。正因为如此,约翰一书5:3b说,“并且他的诫命不是难守的”。马太福音11:30也说,“因为我的轭是容易的,我的担子是轻省的”。所谓新命令:?ντολ?ν καιν?ν,A new commandment。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首先是“命令”,这是基督徒必须执行的,无条件执行。任何借口都在神面前毫无用处。其次是“新”。一方面,新应该是针对十诫而言的,十条诫命已经被耶稣完全了,基督徒要将彼此相爱作为唯一的诫命。另一方面,这新是面对世界的:魔鬼的儿子们互相剥皮,神的儿女互相洗脚。这新命令特别强调时间性:要趁着有光的时候在光中行走(约翰一书2:7-8;约翰二书1:5)。还是那个道理:在基督两次降临之间,教会应该将救恩放在审判之前。新命令与新约密切相关(耶利米书31:31-34)。主为彼此相爱作了两点解释。第一、面对基督或在神面前:“我怎样爱你们,你们也要怎样相爱”,主的爱是我们的榜样,包括舍命和作仆人。如果你只是想吃人,如果你的爱只是进一步想成为人上人,就与爱无关。这两方面的道理进一步解释在约翰福音15:12-17,为朋友舍命,用结果子取代吃人。第二、面对世界或在人面前:“有彼此相爱的心”。原文没有“心”这个概念。主更强调,彼此相爱是作基督门徒在世界里唯一的标志或记号:“众人因此就认出你们是我的门徒了”。基督徒要进入世界,基督徒在世界面前要成为彼此相爱的见证。换言之,你是否是基督徒,要看你在世人面前对基督徒的态度。如果一个基督徒在世人面前对自己的弟兄毫无爱心,他根本就不是基督徒。如果藉着相咬相吞取悦于世界,这种行为表明这些人不仅根本就不是主的门徒,而更可能是魔鬼的儿子。还是那个道理,真理可以争辩,但只有神是生命的审判主。这个真理与哥林多前书第6章是联系在一起的。关于何为彼此相爱,可以参考约翰一书的相关论述。首先约翰一书进一步重申了这条新命令。约翰一书3:23,“神的命令就是叫我们信他儿子耶稣基督的名,且照他所赐给我们的命令彼此相爱”;约翰一书4:21,“爱神的,也当爱弟兄,这是我们从神所受的命令”。信是爱的基础,而彼此相爱首先是教会的宪章,而不适用于外邦人。那么到底怎样才能做到彼此相爱呢?约翰一书充分讨论了彼此相爱的真理。第一章,彼此相爱的前提是人在神面前“认自己的罪”,而不是认别人的罪(约翰一书1)。一个从不认罪的人,他的使命就是定罪。这人就是邪教徒,就是魔鬼之子。第二章,主命令我们彼此相爱,并让我们看见彼此相恨的根源是爱世界,而人因为爱世界就会彼此嫉妒,彼此践踏。但是,基督徒和世人一样,会用大义名分对这个动机撒谎,并在谎言之下加倍害人。第三章、彼此相恨的罪出于魔鬼,但神命令我们彼此相爱。第四章、神在基督里先爱了我们,所以我们应该彼此相爱。神就是爱,这是我们相爱之源。第五章、靠着圣道圣礼建立信心胜过世界,并为弟兄的罪代求(另参加拉太书6:2 )。3、彼得的十字架(36-38)36西门彼得问耶稣说,主往哪里去。耶稣回答说,我所去的地方,你现在不能跟我去。后来却要跟我去。37彼得说,主阿,我为什么现在不能跟你去?我愿意为你舍命。38耶稣说,你愿意为我舍命吗?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鸡叫以先,你要三次不认我。彼得又说话了,我们里面的彼得又说话了。这里有两次对答,我们看见了自己在神面前的两种可怜状态,也让我们两次重蹈基督的爱与保守。第一、我们无知。除了这个世界,我们不知道还有更好的去处。我们不明白耶稣从哪里来,也不知道祂往哪里去;更不知道怎样到祂那里去。“洗”是唯一让我们前往基督的道路。耶稣藉着这个问题教导彼得,以后要走上殉道之路。这一点我们可以参考约翰福音21:18-19,“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你年少的时候,自己束上带子,随意往来,但年老的时候,你要伸出手来,别人要把你束上,带你到不愿意去的地方。19耶稣说这话,是指着彼得要怎样死荣耀神。说了这话,就对他说,你跟从我吧”。第二、我们无畏。彼得不认识自己的软弱,于是发下了如此壮烈的誓言:“彼得说,主阿,我为什么现在不能跟你去?我愿意为你舍命。”于是耶稣让我们认识自己是谁,我们会在危险中否认主,与犹大伯仲之间。关于彼得三次否认主,我们会在后文详加考察。四福音书都记载了彼得三次否认主的事实(马太福音26:33-35;马可福音14:29-31;路加福音22:31-34)。这是最后晚餐上的预告。彼得一方面不明白耶稣的话;另一方面,即使有勇气为主舍命的人,也未必能与主同钉十字架。人可以为公认的义光荣牺牲(约翰福音10:11-18),但没有人靠自己愿意分享耶稣的死——十字架代表咒诅和屈辱。值得一提的是,彼得三次否认主的预告,与最后一章耶稣三次坚固彼得平行。令我们感慨的是至少有两点。其一,就连彼得也要否认(?παρν?ομαι)主,主的内心是否苍凉绝望;其二、即使彼得也否认主,主仍然继续爱着我们,继续十字架的道路。只有祂是神,祂真认识自己的羊;祂真爱我们,并爱我们到底。这个底也指向彼得越过底线了,但是,我们的主站在底线之上。我们的主就是我们最后的底线,永远的底线——只有祂在那里等着我们一路迷失,脚伤累累地到达,然后为我们洗脚。在任何我们覆水难收、无地自容的地方,主在那里。“6这样的知识奇妙,是我不能测的。至高,是我不能及的。7我往那里去躲避你的灵。我往那里逃躲避你的面”(诗篇139:6-7)。阿门。任不寐,日附图:已是黄昏(4)
有不一样的发现
<div class="num1_b" id="commend_num_9
上一篇&&&&
下一篇&&&&
并且人要奉他(耶稣基督)的名传悔改赦罪的道,从耶路撒冷起直传到万邦。
博主最近发表的 10 篇博文
凤凰博报微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基督徒的家园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