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次运动极大的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在中国的传播

以下试题来自:
多项选择题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特点是()
A.进步知识分子起了推动作用
B.马克思主义宣传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C.马克思主义同非马克思主义展开斗争
D.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
为您推荐的考试题库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A.无产阶级以独立姿态登上政治舞台
B.发生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之后,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一部分
C.是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D.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起了领导作用
A.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B.目的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C.工人阶级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D.在俄国十月革命影响下发生的
A.最早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
B.出任北大文科学长并直接领导了五四运动
C.领导了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作了思想准备
D.联系进步青年和社团,指导和推动运动发展
A.《新青年》杂志
B.《时务报》
C.《中外纪闻》
D.北京大学
A.反对封建专制统治
B.反对愚昧,促进科学事业的发展
C.促进中国的富强
D.促进中国对社会主义思潮的研究非师范生能考教师资格证吗?专科生能考中学教师资格证吗?教师资格证是网上报名还是现场报名?报名入口在哪里?梦想当老师却有很多问题不明白,环球为您解答所有问题....
2017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报考条件查询
学历需为国家承认学历,部分省市要求较高
到指定医院领取《教师资格认定体检表》并进行体检。
普通话测试
申请认定教师资格证,必须有普通话证
《教师资格认定申请表》
在中国教师资格网申请填写下载。
非师范生类考生
报考要求与师范生一致,无需另外参加考试
《思想品德鉴定表》
一般各省或市认定公告提供下载
教师资格证
教师资格证
教师资格证
报考流程热点问题
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问题咨询
幼儿园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有哪些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有哪些
初中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有哪些
高中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有哪些
各省考试信息查询
――――――――――――――――――全部省份――――――――――――――――――
教师资格证考试书籍问题咨询
其他书籍问题咨询
教师面试 常见问题
教师资格证 面试注意事项
教师资格证面试成绩查询相关推荐
教师资格证 面试分数线
教师资格证 面试通过率
教师资格证面试通过后怎么领证
教师资格成绩查询入口
无忧取证班
顶级名师,齐全课程,顶级服务
零基础,对相关知识了解少自学能力差。
备考指导教材精讲
考点强化真题解析
模拟考试学科知识
1、全套学科知识
2、10年教学经验名师授课
3、覆盖100%考点
4、全程督学,不怕懒惰
5、智能题库畅游题海
6、课程依照国考大纲站靠,不走弯路
2017年教师资格考试课程安排表
签约直通班
无忧取证班
超值会员班
全程精讲班
业界名师,齐全课程,顶级服务
业界名师,齐全课程,顶级服务
考试必备,超划算,实力派
性价比超高,学霸首选
一次通关妥妥的
零基础,对相关知识了解少,自学能力差。
零基础,对相关知识了解少,自学能力差。
有一定的学习基础和自我约束力,想一次通关的考生。
基础扎实,学霸型选手
备考指导 教材精讲
备考指导 教材精讲
考点强化 真题解析
考点强化 真题解析
模考试题 学科知识
模考试题 学科知识
普通话 智能题库 面试直播特训
普通话 智能题库 面试直播特训
面试基础理论 面试学科示范
面试基础理论 面试学科示范
面试基础理论
面试基础理论
面试学科示范
1、全套学科知识;2、10年教学经验名师授课;3、覆盖90%以上考点;4、全程督学,不怕懒惰;5、智能题库畅游题海;6、课程依照国考大纲展开,不走弯路;
1、全套学科知识;2、10年教学经验名师授课;3、覆盖90%以上考点;4、全程督学,不怕懒惰;5、智能题库畅游题海;6、课程依照国考大纲展开,不走弯路;
1、全套学科知识;2、10年教学经验名师授课;3、覆盖90%以上考点;4、课程依照国考大纲展开,不走弯路;
1、全套学科知识;2、10年教学经验名师授课;3、覆盖90%以上考点;4、课程依照国考大纲展开,不走弯路;
1、名师团队实时答疑;2、QQ群交流辅导;3、赠送智能题库(不含学科);4、送正版配套教材(不含学科);5、量身定制学习方案;6、在线老师全程督学;7、1对1辅导
1、名师团队实时答疑;2、QQ群交流辅导;3、赠送智能题库(不含学科);4、送正版配套教材(不含学科);5、量身定制学习方案;6、在线老师全程督学;7、1对1辅导
1、名师团队实时答疑;2、QQ群交流辅导;3、讲义下载;4、量身定制学习方案
1、名师团队实时答疑;2、QQ群交流辅导;3、讲义下载;
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最新信息
& & & 教案精选:高中历史《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
以下是第二资源教育网()小编精心搜集整理的,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基础知识目标: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和标志;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及基本内容;新文化运动的意义;巴黎和会对中国问题的无理决定;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五四爱国运动的意义。
二、思想教育目标:
1.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它促使人们追求民主与科学,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2.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彻底地反对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表现了伟大的力量。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三、能力培养目标:
1.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对新文化运动与五四爱国运动意义的分析,培养学生从历史背景出发,联系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与影响,从而提高其分析问题的能力。
2.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对新文化运动与五四爱国运动关系的分析,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之间互相影响的辩证关系认识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课重点: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本课难点:为什么说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五、板书设计 :
一、新文化运动
1.兴起的背景 2.兴起的标志 3.主要内容――四提倡、四反对
4.代表人物 5.历史意义 6.十月革命后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二、五四爱国运动
1.导火线:巴黎和会的外交失败 2.五四运动的爆发――日
3.“六三”后五四运动进入新阶段――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4.五四爱国运动的初步胜利 5.历史意义
六、教学过程&
导入 &新课:
问:五月四日是中国的什么节日呢?(五四青年节)
这个节日是怎么来的呢?它起源于一场伟大的爱国运动――五四爱国运动。这场政治运动的先声――新文化运动,则如一股沁人心脾的清风,唤醒了人们的沉睡的思想,促进了广大人民尤其是青年学生的觉醒。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回到那个民族命运飘摇的岁月,那个令无数青年热血沸腾的年代。
讲授新课:
问:辛亥革命之后,资产阶级革命派为维护民主共和的成果,同北洋军阀进行了哪些斗争?(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
这些都是政治领域里的斗争,政治领域里的斗争必然要放映在思想领域里。新文化运动就是当时一批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在思想领域里同封建势力的斗争。
(板书)一、新文化运动
任何一场运动的出现都不是偶然的,都有其深刻的历史原因,都是源于一个特定的历史时代(看书,课本正文的第一段及小字部分)
(板书)1.兴起的原因
一方面,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之后,在政治上大搞独裁统治,进而复辟帝制,为其复辟帝制服务,极力推行尊孔复古的反动政策;另一方面,一些帝国主义分子在政治、军事、经济方面破坏辛亥革命的同时,在思想文化上也支持袁世凯的尊孔复古政策,这更助长了袁世凯的反动气焰。
在这两股反动势力的推动之下,一时间复古思想到处泛滥,一批激进的民主主义者不能容忍这种局面,于是就掀起了一场波澜壮阔的新文化运动。
(板书)2.兴起的标志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提出了民主和科学的口号,号召青年们从消极、保守、退缩、闭塞的思想束缚下解放出来,树立其积极、向上、进取、求实、科学的精神,向腐朽的封建意识进行斗争。新文化运动开展起来了,其后,《青年杂志》又改为《新青年》。《新青年》发表了大量的宣传新思想的文章,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这场新文化运动究竟想向人们宣扬什么呢?请同学们找出新文化运动的这样内容。
(板书)3. 主要内容――四提倡、四反对
  【第二教育资源网
― 作文素材】
  以下是小编为各位同学整理的中国文学常识之“五四”新文化运动高举的两面大旗,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五四”新文化运动高举的两面大旗:反对旧礼教,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
  温馨小贴士:您可以访问第二教育资源网()查看更多与本文《中国文学常识之“五四”新文化运动高举的两面大旗》相关的文章。
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导学案】
重点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主要内容。 难点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新青年》的诞生以及新文化运动【学法指导】1.新文化运动:事件&内容&方法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三提倡三反对新文化运动的意义&新文化运动猛烈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中国知识分子受到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冲击了――受到洗礼――创造条件2.整合教材。可以“背景──标志──代表人物──基本内容──斗争锋芒──发展──历史意义”为线索,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进行有机的整合,以提高梳理知识、驾驭知识的能力。【知识结构】
1、新文化运动星期的背景是什么?它的兴起反映的实质是什么?它的影响是什么?【C】
2、根据教材归纳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A】主要内容&具体阐述&代表人物&重要作品
 3、评价历史事件的主要方法是什么?据此你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是什么?【D】
4、近代前期资产阶级维新派和激进民主主义者对待孔子和儒学的态度的特点及原因:【C】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1、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背景、概况、特点和影响各是什么?【B】
2、填写下表,新文化运动前期和后期的比较 【D】
相同点&性质&
不同点&性质&
【演练广场】 1:一战期间,陈独秀等人在上海出版一份以青年为对象的刊物,发刊词有这样两句话“笃古不变之族,日就衰亡;日新求进之族,方兴未已”。作者“求变”主要针对( )A.思想观念 B.军事技术 C.经济组织 D.教育制度2:新文化运动时期,李大钊发表文章,认为孔子是“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为“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是“保护政治之偶像”。其本质目的在于说明( )A.儒家思想是封建社会的理论基础 B.孔子是历代专制统治的标志C.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统治是“吃人”的历史 D.孔子提出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理论3:以下著作、杂志为代表的历史运动中,最为彻底的批判了封建思想,动摇了封建统治思想基础的是( )
&4:一般来说,思想启蒙运动总是发生在社会变革之前,而新文化运动却带有对辛亥革命“补课”的性质,主要是因为它( )A.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B.彻底完成辛亥革命未能完成的任务 C.第一次高举起社会主义的大旗 D.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5:毛泽东在评价新文化运动时说:“他们对于现状,对于历史,对于外国事物,没有历史唯物主义的批判精神,所谓坏的就是绝对的坏,好的就是绝对的好,一切都好。”这里毛泽东指的是( ) A.一味崇拜西方文化,抹煞传统文化 B.脱离了当时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 C.倡导资产阶级民主否定马克思主义& D.没有走上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6:(2008年广东文基24)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创刊号上宣称“批评时政,非其旨也。”这预示着新文化运动 A.纯粹是一场学术文化运动 B.将思想革命作为救国的根本 C.旨在推翻当时的共和政体 D.以陈独秀的右倾思想为指导 7:(2009上海历史卷,20)1915年,陈独秀在某杂志的创刊号上发表了一篇激情喷涌的文章,称“青年如初春,如朝日……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刊发该文的杂志是 A、《新青年》 B、《少年中国》 C、《青年杂志》 D、《每周评论》8:(2009广东历史卷,8)日,国民党上海特别市执行委员会宣传部编辑的《五四特刊》认为,五四运动输入的西洋思想“不是陈腐便是过火”。“过火”的思想指的是 A.马克思主义 B.自由恋爱观 C.实业救国论 D.民主和科学思想
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课标要求&1、 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究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2、概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识记新文化运动兴起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过程中的基础知识 ,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和发展;民主与科学的主要含义;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成立;理解,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传播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2、过程与方法:(1)、以历史人物和重要历史地名、刊物为话题,组织一些再现历史情境的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2)对本课的史实可联系必修1专题去学习。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掌握:新文化运动是先进的中国人为振兴中华,改造黑暗的旧中国而进行的新的探索。(2)中国要富强,必须要提倡民主与科学。在学习中感受新文化运动中主要代表人物在反封建斗争中表现出的无畏的探求真理的精神,激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使命感。(3)了解和学习先辈。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和为真理而斗争的品德。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难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1、识记新文化运动兴起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过程中的基础知识。2、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民主与科学的主要含义;3、理解: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传播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4、通过对新文化运动兴起背景的分析,引导学生理解政治、经济与思想文化的辩证关系。二、过程与方法1、以历史人物和重要历史地名、刊物为话题,组织一些再现历史情境的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教学设计 & (音乐 送别)方案一:导入新课,大家好,我来自―,很荣幸能和大家相识,心情特别激动。今天将有我和大家一起来学习《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一课,让我们来重温这段历史,领略先辈们那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和胸怀,首先大家先请看一段视频资料感受一下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他们当时认识到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封建专制,但民主共和仍与中国擦肩而过,)插入视屏由此可以得出:国家贫弱的根源在于封建思想和封建传统的阻碍。为了刷新国民的观念,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以振兴中华为己任,以重铸国魂为理念,在意识形态领域里掀起了一场波澜壮阔的新文化运动。方案二  & 导入新课,大家好,我来自―,很荣幸能和大家相识,心情特别激动。今天将有我和大家一起来学习《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一课,首先大家先请看一段视频资料感受一下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自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以来,自强不息的中国人就不断地进行抗争与探索。地主阶级洋务派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指导下,展开了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但在甲午海战日本的打击下破产;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了“兴民权倡新学”的维新变法运动,最终以戊戌六君子喋血的悲剧而告终;在三民主义思想的指导下资产阶级革命派掀起了轰轰烈烈的辛亥革命,推翻了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先进的中国人由此得出新的结论:国家贫弱的根源在于封建思想和封建传统的阻碍。为了刷新国民的观念,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以振兴中华为己任,以重铸国魂为理念,在意识形态领域里掀起了一场波澜壮阔的新文化运动。
展示教学目标(课件)这节课我们进行一场知识竞赛,一、&新文化运动 (20世纪初的中国是那些因素促成了这场运动的发生呢?要解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去追问那个特定的时代,)(结合刚才的视频和下面的资料及图片,看看 ,想想,分别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方面谈谈新文化运动发生的背景。学生总结回答)1、&新文化运动的背景(自主学习)经济方面: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根本原因)(在政治上要求更多的民主权利) 政治方面: & ①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师:但是民国还不到三年作为民国大总统的袁世凯却导演了这样一幕。视频中 袁世凯祭孔、祭天。大搞尊孔复古,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生:当皇帝,②袁世凯加紧复辟帝制,实行专制独裁,政治黑暗。& 思想方面:①在辛亥革命爆发,推翻清朝封建统治,使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
必修三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一、学法指导  1.新文化运动:事件&内容&方法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三提倡三反对新文化运动的意义&新文化运动猛烈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中国知识分子受到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冲击了――受到洗礼――创造条件  2.整合教材。可以“背景──标志──代表人物──基本内容──斗争锋芒──发展──历史意义”为线索,对“新文化运动” 的内容进行有机的整合,以提高梳理知识、驾驭知识的能力。  二、知识结构&三、重难点分析  1.新文化运动前期和后期的比较  (1)共同点:  ①从性质上看,前后两个时期都带有资产阶级文化思想的性质;  ②从领导者方面来看,前后两个时期有些领导者是相同的;  ③从形式上看,两个时期都是通过着书立说开展文化宣传,同时都经过了长期激烈的争论;  ④从作用来看,都是当时社会先进思潮的主体成分,都开阔了人们的眼界,提高了人们的认识。  (2)不同点:  ①从性质上看,前期属于纯粹的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性质的思想文化运动;后期则带有大部分无产阶级新民主主义性质。  ②从领导者上看,前期是由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来倡导,带有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后期他们当中的一部分人继续领导,但已经转化为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或马克思主义者,同时又加入了一批新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如毛泽东等。  ③从内容上看,前期主要是追求民主和科学,提倡新文学、新道德;后期主要是宣传马克思主义。  ④从阵营上看,前期表现的较为一致;后期由于马克思主义的传人引起了一些争论,尤其是问题与主义之争,使新文化运动阵营发生分化。  ⑤从范围上看,前期主要局限于局部地区、少数知识分子;后期则进一步扩大了区域,有更多的人加入到运动当中来,且马克思主义还与工农运动结合起来。  ⑥从作用上看:前期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在社会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起了一定的社会启蒙作用;后期影响深远,它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为传播,成为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重要因素。  2.对新文化运动的认识新课标第一网  (1)性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思想解放运动  (2)内容:新文化运动分前后两个阶段  前期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三提倡三反对”,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与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后期李大钊极力地宣传马克思主义。  (3)特点:  ①与当时关系到中华民族之生死存亡的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密切的联系在一起,从而使自己获得了借以开拓前进的契机和力量。  ②在文化选择上,敢于面向世界,在破旧和开放中锐意立新。  ③以“科学”与“民主”作为旗帜,使当时那场异常复杂的文化运动有了相对统一的走向。  ④抓住了要害,对当时作为阻碍中国社会向前发展之主要惰性精神力量的封建传统文化,进行了空前彻底的批判。  (4)进步性:  ①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新文化运动前,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在宣传各自的政治观点时,都没有彻底地批判封建思想。经过新文化运动,封建思想遭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批判,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②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中国知识分子在新文化运动中,受到一次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洗礼。这就为新思潮的传播开辟了道路,也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事业的发展。  ③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也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新文化运动启发了民众的民主主义觉悟,对五四爱国运动起了宣传动员作用。  ④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能够使语言和文字更紧密地统一起来,为广大民众所接受,从而有利于文化的普及与繁荣。  ⑤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启发了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使他们选择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和推进革命的思想武器。这是新文化运动最重要的成果。  (5)局限性:  ①没有同群众运动相结合;  运动的倡导者忽视人民群众,没有把新文化运动同广大群众相结合,使文化运动局限
&一、课前系统1、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是《历史3(必修)》的第3个专题──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课程标准要求为: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从近代反抗史的角度看,它是旧革命的总结和新革命的曙光,它对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进行深刻反思,同时带来了对封建旧文化的彻底批判,并做好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思想准备。从近代探索史的角度看,它是旧思想的发展,新思想的肇始。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先进的中国人从师夷长技、君主立宪、实业救国与民主共和,发展到了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民主科学,随着俄国十月革命的发生,在新文化运动的后期,更加进步的社会主义思想成为改造中国的思想武器。与初中内容相比,本部分显然在初中的基础上,作了进一步的深化。初中教材只是讲到了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时间和标志。所以,从这节课的内容编排看,还需要重点讲解。通过本课的学习,一方面能使学生建立完整的近代思想发展史的知识结构;另一方面对正确认识其发展规律具有关键作用。2、学情调查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二学生,他们思想活跃,对多姿多彩、内容丰富的历史知识十分感兴趣,尤其现在的教材图文并茂,更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理性思维的能力有较大提高。但由于他们对知识的掌握还没有形成体系,没有达到一定的广度;对历史现象的认识也没有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分析问题还缺乏深度。所以,在教学中应用创设情景、启发式谈话法和讨论法,既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也利于培养和提高其历史思维能力。当今的学生与以往相比,更需要对世界的了解与关注,真实感受到历史与生活的联系,历史与个人的联系,感受到科技的发展进步对人类的生活方式方式、交往方式及思维方式产生的巨大影响,想让历史贴近自己。由此看来,基础知识的讲述是必要的,但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理应提到更高的层次。3、教学目标【内容标准】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知识与能力】通过对新文化运动背景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当时思想界的混乱,新型知识分子面临着严峻的形势。掌握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并通过新旧势力的论战说明社会每前进一步都与先进人物的奋斗是分不开的。新文化运动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自身的缺陷,但是它对推动中国的思想解放所做出的贡献是不能抹煞的。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培养学生辨证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让学生知道历史的进步并不是直线式的,经常会有曲折,甚至还出现倒退的现象。那些为国家富强和民族进步做出巨大贡献的人都具有敏锐的眼光和非凡的勇气,尽管有这样和那样的缺陷和不足,但他们是值得尊敬的。【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难点】如何评价新文化运动4、教学方法<P style="MARGIN: 10.5pt 0 TEXT-INDENT: 2
一、教材分析&课标要求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本课属于必修Ⅲ文化发展历程的“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这一单元中的第二部分,它上承“西学东渐与维新变法思想”,下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讲述了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的兴起、主要内容及其历史影响,说明了中国人思想领域的质的飞跃。学习本节内容要从这一大的历史趋势出发,引导学生透过现象把握历史发展的本质特征,进而形成正确看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和方法。要充分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让学生在政治专题和经济专题相应内容的回顾中形成认识;提高对材料的解读能力。&二、学情分析&虽然学生在初中时已学过新文化运动的有关知识,但大多数学生历史知识的储备并不充分,历史思维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对历史的领悟力还比较欠缺,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因此对新文化运动这段历史还不能形成理性认识。不能够深刻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并进而分析、探讨其对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所以,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理解能力,采取深入浅出、生动形象的方法进行教学。可以通过提供大量的图片、文字或视频等材料,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和深化,以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思维。&三、设计思路& &1、 问题引领……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思维能力提升&教师根据本节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设计成几个问题,引领学生在课前和课堂上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在次基础上训练提升思维能力。&2、教学内容上,遵照认知规律,先让学生了解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 &(五)新文化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主要内容 (1)&&& 兴起的背景P116―117 【1】政治方面:辛亥革命失败以后,列强支持袁世凯称帝,加紧侵略中国。国家情况一天天坏下去。中国先进分子为改变这种局面寻找新出路。 【2】经济方面: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要中国实行民主政治,以更好地发展资本 【3】思想文化上方面: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和留学风气日盛,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介绍到中国,而辛亥革命又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但是,袁世凯在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逆流,具有民主思想的知识分子不能容忍。 新文化运动就这样孕育而生了 (2)&&& 兴起的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了《新青年》,大量发表抨击尊孔复古的文章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3)&&& 前期的指导思想P117△3 西方民主和科学的思想 (4)&&& 主要内容P118△1△2△3 ①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 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③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④发展到后来还宣传十月革命,介绍马克思主义。& &&2.(1)新文化运动新发展的表现(P119&#8226;3)介绍十月革命,传播社会主义 (2)李大钊第一次举起了社会主义的大旗(P119△1:2) (3)影响P119△2 ①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②中国知识分子受到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推 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 ③对五四运动的爆发起了宣传动员作用。 ④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为先进的知识分子所接受,作为拯救国家、改造 社会的思想武器 &&3.五四运动的背景、爆发和经过 (1)&&& 背景P120―P121 国际方面【1】一战期间,日本、美国尤其是日本已成为侵略中国的主要国家,这促使人民反帝情绪高涨 【2】十月革命胜利为中国人民指出了解放道路 国内方面【1】北洋军阀政府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出卖国家权利;对内掠夺,人民负担沉重。 【2】军阀之间不断混战,人民苦不堪言。 【3】阶级基础: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得到发展,工人阶级队伍壮大,罢工不断发生。阶级矛盾加深。 【4】思想基础:新文化运动的开展推动了人民的思想解放,促使先进分子开展爱国运动 (2)&&& 导火线(P121△2:1)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3)&&& 爆发时间:日 (4)&&& 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合约上签字” (5)&&& 经过P121―P122 运动中心转移:5月4日,北京大学等校三千多名学生,在天安门前集合,举行示威游行。他们高呼:“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口号。他们一致要求惩办卖国贼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愤怒的学生还火烧了曹汝霖的住宅。北洋军阀政府进行镇压,逮捕了许多学生。 第二天,北京学生实行总罢课,全国各地学生纷纷响应。 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初步胜利:从6月初起,为支援学生的爱国斗争,上海工人举行罢工,商人也罢市。各地工人也纷纷罢工。运动的中心由北京移到了上海。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给北洋军阀政府重大压力。军阀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三人的职务。此后,全国人民为拒签和约进行斗争,在巴黎的中国代表没有在和约上签字。五四爱国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4.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1)&&& 性质: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2)&&& 各阶层的地位: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了先锋作用。 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在运动后期发挥了主力军作用。李大钊、陈独秀等先进知识分子指导和推动了运动的发展,并起了领导作用。 (3)伟大功绩:五四运动波及全国二十多个省,一百多个城市,比辛亥革命有更广泛的群众基础,它的伟大功绩在于“启导广大人民的觉悟,准备革命力量的团结”。 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思想基础。 十月革命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五四运动发生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识记新文化运动兴起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过程中的基础知识。2、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民主与科学的主要含义;3、理解: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传播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4、通过对新文化运动兴起背景的分析,引导学生理解政治、经济与思想文化的辩证关系。二、过程与方法1、以历史人物和重要历史地名、刊物为话题,组织一些再现历史情境的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2、对本课的史实可联系必修1专题去学习。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中国要富强,必须要提倡民主与科学。在学习中感受新文化运动中主要代表人物在反封建斗争中表现出的无畏的探求真理的精神,激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使命感。教学重难点1、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2、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谈话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导课:北京大学校园景致一组:从清华园到未名湖得出――,作为中国首屈一指的高等学府,北大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新文化运动迅速展开之时,正是北大起飞阶段)北大红楼――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建筑;北大图书馆、文化部。新文化运动领军人物曾经在这里执教。现已成为新文化运动纪念馆。那么,这场轰轰烈烈的思想文化运动是怎样兴起的呢?新课学习: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有人说“新文化运动”是“情绪主义”的产物,是几个青年凭空捏造出来的?1、兴起的背景:思想方面:在辛亥革命爆发,推翻清朝封建统治,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进一步传播。经济方面: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政治方面:袁世凯专制独裁、复辟帝制。政治黑暗。(直接原因―本课引言)教师过渡:儒家思想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不断被人改造,成为统治阶级维护封建专制的工具。袁世凯亦是如此,掀起尊孔复古以为复辟帝制服务。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无法容忍如此的丑剧上演,奋起反击。陈独秀----引言(可打在投影上)。具体陈独秀是如何做的呢?投影――陈独秀早年留学日本,曾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参加了辛亥革命及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斗争。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发表抨击尊孔复古的文章。他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提出了民主和科学的口号,向封建主义及其意识形态发动了进攻。人权就是民主,陈独秀提出了政治民主、信仰民主、经济民主、社会民主和伦理民主的主张,号召人们拿起民主这个武器和旧的意识形态进行斗争。关于科学,陈独秀认为,不论什么事物,如果经科学和理性判定为不合于现今社会的,即令它是祖宗所遗留的,圣贤所深爱的,政府所提倡的,都一文不值。号召人们坚持科学的精神,成为自然界的统治者和主人。陈独秀还向青年提出六项希望,即“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像的”。他期望培养出一代“意志顽狠,善于不屈,体魄强健,力抗自然,信赖本能,不依他人为活,顺性率真,不饰伪自文”的新国民。陈独秀举起了新文化的大旗,揭开了一场规模空前的新文化运动的序幕。2、兴起概况:(1)兴起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发表《警告青年》提倡民主与科学,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归纳投影)教师过渡《青年杂志》在第二年改名为《新青年》,1917年迁到北京。(2)主要阵地:正是由于蔡元培的学术方针,《新青年》迁到北大,新文化运动的干将汇集北大,使《新青年》、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3)代表人物(4)学生人物介绍:蔡元培是著名民主革命家和教育家,他在学术上实行“兼容并包、百家争鸣”的方针。他在担任北大校长期间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提倡学术研究,展开百家
点击下载:本课课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新文化运动中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论著(2)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意义能力目标:(1)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分析,指导学生从历史背景出发,联系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与影响,从而提高其分析问题的能力。(2)通过指导学生阅读书中有关白话文的材料,培养学生对于历史新事物的鉴别和理解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用李大钊、鲁迅等人在反封建斗争中的勇敢精神和先锋作用,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2)感受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思想大解放,她的两面旗帜就是“民主”与“科学”,新时代的青年必须增强民主与科学意义。教学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教学难点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的矛头对准孔教?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导入:1898年,一个18岁的中国青年到南京参加科举考试,考场里有个考生聚精会神地念着自己的八股文,每到得意处便大喝一声:“今科必中!”这个青年在一旁看得发呆,心想若是此等迂腐之人考中举人得了势,不知会把国家搞成什么样子。从此之后,他对封建制度深恶痛绝,踏上了寻求真理、救国救民的革命道路。1915年9月,这位曾投身于辛亥革命的志士在上海创办了一本名为《青年杂志》的月刊,不久改名为《新青年》。正是这本杂志高举起“科学”与“民主”的大旗,拉开了一场思想启蒙运动的序幕,这场思想启蒙运动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新文化运动。出示课题。出示教学目标、重点、难点。为什么称为新文化运动呢?新文化是与旧文化相对而言,是对千百年来的历史沉积而成的封建文化的无情批判。那么为什么会在20世纪初的中国产生这样一场新文化运动呢?首先我们来看新文化运动的背景。1、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学生们回忆一下辛亥革命最大的成果是什么?(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师:中华民国成立后,从西方传入的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观念,受到知识阶层,尤其是青年学生的欢迎。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以后又是怎样做的呢?(出示袁世凯登基、祭孔图片)。这些说明了什么?什么是孔子之道呢?指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其核心内容是三纲五常(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通常指仁、义、礼、智、信)。历代统治者以此来束缚人们的思想。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在文化领域里推行尊孔复古的反动政策。引导学生思考:尊孔复古是反动的封建逆流,而帝国主义在当时处于先进的资本主义,它们为什么支持尊孔复古?教材中的“对内对外,两无遗憾”是什么意思?讨论:新文化运动是不是几个青年凭空造出来的呢?2、新文化运动的内容看影片片断同时思考下面几个问题: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口号、代表人物、内容。(多媒体先出示问题,然后播放影片)。看完影片后,提问: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是什么?生回答后投影展示《青年杂志》、《新青年》,并简单介绍。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什么?(民主、科学)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有哪些?投影出示陈、李、胡、鲁四位人物。今天我们有幸请来了这四位人物,大家鼓掌欢迎,先请四位做自我介绍。然后我们请这几位新文化运动的主将来谈一下自己的观点。这是在《新青年》旗帜下聚集起来的一个生气勃勃的知识群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马克思主义运动观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