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释出的善意,台湾民众抗议蔡英文到底有没有感

  在昨天上午的国台办例行记者会上,发言人安峰山发布了大陆有关部门出台一批便利台湾同胞的政策措施,内容涉及出行便利、教学科研、法律服务、就业创业等多个领域。对此,上海台湾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台海研究》主编倪永杰接受中评社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些措施面向台湾民众的需求,经过中央统一协调与各部门各地区事先调研,台湾民众一定会有感。他认为,大陆方面此举意在改变当前两岸关系向下沉沦的趋势。
  大陆为台民众雪中送炭 扭转当前两岸关系不利局面
  该举措的发布时间刚好在民进党当局执政一周年之际。对此,倪永杰分析,上台一年来,民进党当局的一些倒行逆施和开历史倒车的政策,引起了岛内民众的强烈不满,也是民进党执政失败的主要原因。他说,大陆基于两岸一家亲的骨肉亲情,希望尽大陆所能,发挥大陆的资源优势,为台湾民众雪中送炭,特别是是台湾民众最关心的在大陆发展、就学、工作、生活,能否得到大陆方面在法律上更多的支持和保护。
  “想台湾民众之所想”,倪永杰说,大陆方面出台的这些政策举措,旨在为两岸关系发展增加动力,削弱民进党“反中”对抗的两岸政策对两岸关系造成的负面影响,使两岸关系发展得到更多民意支持和动力支撑,改变目前两岸关系向下沉沦的趋势,为两岸关系发展营造更好的气氛,释放更多的政策利多来扭转当前的不利局面。
  台当局或受到更大岛内民意压力 若不调整将付出代价
  去年“520”以来,台湾当局一再强调所谓“善意”的回应,那么此次大陆对台湾民众释放的政策利多与善意,是否会促成民进党当局切实响应大陆善意,适时调整其两岸政策?倪永杰认为,大陆在两岸关系中的主导性与话语权是非常强的。
  “现在不管怎么样,我们是面对台湾民众的需求和所思所想,单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他表示,这些政策覆盖面广,内容非常详尽,都是台湾民众在大陆所关心的议题,这些政策一定能得到包括台湾年轻人在内的广大台湾民众的支持,也会激起他们对民进党大陆政策的高度不满。他分析,这种不满有可能使民进党继续对抗下去,也有可能让民进党在强大的民意压力下被迫调整大陆政策,对两岸关系发展采取比较务实、积极的态度,支持两岸交流活动,支持两岸民众的往来。
  “台湾当局政策究竟往哪个方向走,要看后续的政策发展,我想台湾民众一定会欢迎大陆这些政策的出台,一定会对台湾当局构成更大的压力”。倪永杰指出,若台当局不转变现有政策,他们将付出代价。
  相关举措由中央协调各部门配合 政策效果可期
  此次惠台政策的颁布,是以大陆各个主管部门各自发布的形式体现出来,结合前段时间两岸舆论热议的“国民待遇”话题,问及未来大陆是否会以更高的级别或更大的政策框架来颁布类似政策举措?倪永杰认为,由各个部门发布是因为这些政策分属他们各自业务范围,但他指出,各个部门都是围绕中央对台方针政策统一做安排的。
  “从新闻发布会了解到,习总书记非常重视台湾同胞合法权益的保障以及政策的便利,涉及到的相关部门都是经过统一协调来推动的”,他认为,在这个时候密集释放政策,涉及面广,针对性强,可行性高。“我觉得有效性也会很高的,台湾民众一定会有感”。他说,这就牵涉到在中央统一指挥协调下,大陆各个部门积极配合,事前深入调研,并清除政策上的壁垒和障碍,更多地照顾台湾民众的需求,使他们在大陆有更多发展机会,他们的合法权益有更大保障,增加在工作、生活、学习、创业上的政策便利性。
  倪永杰表示,这些政策对台湾民众,特别是对想到大陆发展的台湾民众有很大的吸引力,持续实施下去政策效果也是可以预期的。他认为,今后在大陆的中央与各地方、各部门的联动协调下,“一些有条件的省市比如东部对台湾民众的权益保护与落实会更快、更彻底、更有效,其他省市也会逐步推广起来”,他告诉记者。
责任编辑:倪永杰:大陆释出的善意台湾民众一定会有感
中国台湾网
在昨天上午的国台办例行记者会上,发言人安峰山发布了大陆有关部门出台一批便利台湾同胞的政策措施,内容涉及出行便利、教学科研、法律服务、就业创业等多个领域。对此,上海台湾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台海研究》主编倪永杰接受中评社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些措施面向台湾民众的需求,经过中央统一协调与各部门各地区事先调研,台湾民众一定会有感。他认为,大陆方面此举意在改变当前两岸关系向下沉沦的趋势。大陆为台民众雪中送炭扭转当前两岸关系不利局面该举措的发布时间刚好在民进党当局执政一周年之际。对此,倪永杰分析,上台一年来,民进党当局的一些倒行逆施和开历史倒车的政策,引起了岛内民众的强烈不满,也是民进党执政失败的主要原因。他说,大陆基于两岸一家亲的骨肉亲情,希望尽大陆所能,发挥大陆的资源优势,为台湾民众雪中送炭,特别是是台湾民众最关心的在大陆发展、就学、工作、生活,能否得到大陆方面在法律上更多的支持和保护。“想台湾民众之所想”,倪永杰说,大陆方面出台的这些政策举措,旨在为两岸关系发展增加动力,削弱民进党“反中”对抗的两岸政策对两岸关系造成的负面影响,使两岸关系发展得到更多民意支持和动力支撑,改变目前两岸关系向下沉沦的趋势,为两岸关系发展营造更好的气氛,释放更多的政策利多来扭转当前的不利局面。台当局或受到更大岛内民意压力若不调整将付出代价去年“520”以来,台湾当局一再强调所谓“善意”的回应,那么此次大陆对台湾民众释放的政策利多与善意,是否会促成民进党当局切实响应大陆善意,适时调整其两岸政策?倪永杰认为,大陆在两岸关系中的主导性与话语权是非常强的。“现在不管怎么样,我们是面对台湾民众的需求和所思所想,单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他表示,这些政策覆盖面广,内容非常详尽,都是台湾民众在大陆所关心的议题,这些政策一定能得到包括台湾年轻人在内的广大台湾民众的支持,也会激起他们对民进党大陆政策的高度不满。他分析,这种不满有可能使民进党继续对抗下去,也有可能让民进党在强大的民意压力下被迫调整大陆政策,对两岸关系发展采取比较务实、积极的态度,支持两岸交流活动,支持两岸民众的往来。文明上网,理性发声。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当前位置: &
“张夏会”上大陆释放的善意令台湾媒体惊讶(2)
扫描到手机
11:38:54 & & &
上海台湾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倪永杰表示,这次&张夏会&不仅涉及当前两岸关切的内容,还包括金门民众关心的议题,展现出看得见、摸得着的&有感&结果。对于张志军参访企业并与民众互动,倾听基层声音,倪永杰认为,这是&接地气&的做法,也是重要的开端。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院长刘国深也认为,&张夏会&照常举行,展现大陆在两岸政策上的自信与格局;即使大陆内部有人质疑&已经签的协议都不过,还谈什么&,但基于为两岸民众谋福利的考虑,大陆方面仍继续推动两岸的制度化协商。还有岛内舆论将此次&张夏会&视为给蔡英文的警告。台湾《联合报》24日发表评论文章称,在民进党主席蔡英文29日访美前,&张夏会&在两岸昔日战地登场,象征意义极强。夏立言与张志军一致强调&九二共识&对维系两岸关系的重要性,台面下的意义是除了两岸两会之外,陆委会和国台办两个官方单位也是在&九二共识&下进行对话交流,让蔡英文美国行无法闪躲&九二共识&的问题。文章还注意到,张志军所到之处,除了零星的&台联党&人士抗议外,不见民进党旗帜出现,显见民进党为展现执政的企图心,已经微调两岸政策,但两岸官方将&九二共识&牢牢定锚之后,民进党如何扬帆,是各方观察蔡英文美国行的重点。
(责任编辑:邢立楠 CM022)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精彩高清图推荐:只要当局肯释出善意 谢长廷王金平均称愿访大陆
只要当局肯释出善意 谢长廷王金平均称愿访大陆
  日 10:35:24  来源:中国台湾网
&&& 据港媒报道,台湾“行政院长”谢长廷1日上任后,2日首度接受日本媒体专访时表示,站在台湾人民利益的立场,如果有需要,他愿意赴大陆访问。同于1日获选连任台湾“立法院长”的王金平,3日上午接受专访时也表示,只要台湾当局释出善意,他愿意扮演积极角色,率团赴大陆就促进两岸和平进行访问与沟通。 &&&&谢长廷认为,大陆最近释出相当大的善意,例如最近表明大陆和台湾都是中国的一部分,这个说法比以前柔软许多;春节两岸“直航”包机及派代表赴台参加辜老的追悼会,也都是善意的表现。 &&&&对于台湾要制定“新宪”的问题,谢长廷称,新“宪法”和“统独”无关,为了维持海峡现状,台湾不会改变“分离分治”的事实。至于“正名”问题,谢长廷说,“正名”运动并不是现在最优先的课题,强制推动此事将给台湾带来危险;对大陆来说,这是敏感问题,在台湾内部目前也还未获得共识。 &&&&王金平指出,和解不单只是台湾内部朝野与政党重视的课题,同时也必须积极与大陆沟通,缓和两岸逐渐升高的紧张趋势。王金平强调,只要扁当局释出若干善意,“立法院”可以为两岸破冰扮演主动积极的角色,如果得到行政部门的授权,他相当乐意率团前往大陆就促进两岸和平,进行访问与沟通。 &&&&王金平强调,两岸破冰与恢复协商机制,仍须靠握有行政权力的行政部门释出若干善意;所谓若干善意,当然包括“台独”议题。他相信只要扁当局与民进党在“台独”路线问题上释放善意,对岸自然会有相对的响应;两岸只要同意搁置敏感的政治意识形态,就民生与经济等议题展开沟通协商,从包机“直航”到开放两岸观光,都是可以更进一步发展的空间,也可藉此促进两岸彼此的了解,化解不必要的歧见。 &&&&对于扁当局有意借重亲民党主席宋楚瑜推动两岸事务,王金平指出,两岸的发展与会谈,关键不是在由谁去推动、由谁去谈,也不管“立法院”两岸小组如何去推动两岸关系的发展,执政者没有向对岸释出善意响应,一切都是空谈。(言恒)
(责任编辑:董晓)
相关新闻/图片:
发表评论: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新华网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频道精选
新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新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新华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新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新华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新华网管理协调部 电话:010--
华 网 检 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台湾民众看大陆阅兵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