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为什么必须具备四个文化自信源于 文库百度文库

“文化自信”为何成为“第四个自信”?
日 09:21:46
来源:求是网  作者:樊轩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
“文化自信”作为继“制度”“理论”和“道路”自信后,习近平提出的“第四个自信”,由来已久。早在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就曾指出,“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在今年召开的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再次指出,“我们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持文化自信。”
中华优秀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5000多年连绵不断、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优秀文化中传递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能够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
“继往圣,开来学”。文化自信是坚持中国道路的“推动力”。法治和改革是当下中国最突出的主题,其实,法治和改革的思想早已根植在我们的中华传统文化之中。对于法治,法家的代表作《韩非子·有度》中写道:“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东汉王符在《潜夫论·述赦》中也提出:“国无常治,又无常乱,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对于改革,《周易·系辞》中指出:“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可见法治和改革是我们长久以来的追求和夙愿,这也为坚持中国道路提供了历史依据、筑牢了精神支撑。
“形于中,发于外”。文化自信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向心力”。世界上最难的事之一,是把想法装进别人的脑袋,以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和对事物的看法。而中国文化作为一种基因、血脉和传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已经根植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同时,中华文明始终与时俱进,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过程中,使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逐渐活了起来,不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为实现中国梦、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文化来源于历史,也来源于创造,文化自信则来自于我们对于传统文化的掌握和对于现代文化的再创造。在坚定文化自信的过程中,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要结合本地情况从实际出发,取长补短、择善而从,讲求兼收并蓄,在不断汲取各种文明养分中丰富和发展中华文化。“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坚定“四个自信”,才能更加毫无畏惧地面对一切困难和挑战,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阔步创造新辉煌。
(作者单位:河北省沧州市委组织部)
( 网站编辑:程卫军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文化自信百度文库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