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传统医药杂志仓储业及医药物流业运行需整合哪些因素

查看: 4781|回复: 1
2014年仓储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签到天数: 2 天连续签到: 1 天[LV.1]初来乍到
[导读]2014年各类企业加大投资,仓库设施建设呈现大型化、网络化趋势,电商仓库成为建设热点,公共仓储企业积极参与托盘循环共用试点、城市共同配送试点,仓配一体化服务形成一定规模,在相关政策驱动下,低温仓储业发展持续向好,冷库租赁正在向低温配送中心发展,电商仓储网络正在形成,电商自营仓储与电商公共仓储同步发展,双11的“爆仓”现象大为缓解......
(一)各类企业加大投资,仓库设施建设呈现大型化、网络化趋势,电商仓库成为建设热点
1、仓储地产企业发展较快,仓库网点逐步向二、三线城市延伸。据中仓协调查,目前我国大中型仓储地产企业有11家,其中,外资企业5家即普洛斯、嘉民、丰树、安博、维龙,内资企业6家即宝湾、宇培、新地、百利威、上海易商、广州富力。这11家仓储地产企业截止至2014年底,仓库总面积为2120万平米,较去年增长了近44%,增幅远远大于全国营业性仓库与仓储服务企业的增幅5.8-13.8%,约占全国通用仓库面积的2.3%。其中,普洛斯已运营仓库面积达106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3%,业务已覆盖至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天津、济南、青岛、苏州、宁波、南宁、成都、重庆、西安、珠海、厦门、福州、郑州、南京等35个主要城市。嘉民已运营仓储项目总面积约140万平方米;宝湾在全国经营的仓储设施126.5万平方米;新地物流运营仓库面积约80万平米;安博运营仓储面积约220万平方米;百利威物流约有仓储设施57万平方米(请参阅本书《2014年全国通用仓储企业排名》)。各家仓储地产企业业务网点均已实现了国内一、二线城市及重点区域城市的覆盖,逐步建立起我国仓储地产的全国网络。
2、商业地产企业扩展物流业务、进军仓储地产。因住宅市场受到国家政策的影响,商业地产企业纷纷“跨界”,进军仓储地产市场。日,北京万科与河北廊坊市国土开发建设投资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就基于京津冀一体化战略下的仓储物流等方面的建设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宣布正式进军仓储地产。商业地产企业中,最早进入仓储领域的应是广州富力地产,其投资30亿元的空港物流园已于2010年正式挂牌。先后涉足仓储地产的,还有金地集团、中粮地产、绿地集团、上海复地、恒大地产、珠江投资、华润置地、嘉里建设、招商地产等诸多家传统商业地产开发企业。
3、中外各类财团先后进入仓储地产领域,仓储地产企业与物流服务企业联手建设仓库设施。2014年2月,普洛斯宣布获得中资财团(包括大型中资保险机构、中银集团投资和厚朴基金等)最高达25亿美元的投资。6月,普洛斯与五洲国际控股有限公司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开展包括开发及经营商业物流园、建设物流及储存平台、配送平台等在内的广泛合作。8月,普洛斯与中储股份达成战略合作协议,设立合资公司,合资公司对中储股份未来拓展的用于现代物流设施开发的物流用地将享有优先开发权。此外,普洛斯也享有对中储股份现有土地和设施再开发时与中储股份的优先合作权。6月,荷兰汇盈资产管理公司宣布,向中国仓储开发和运营公司易商投资至多6.5亿美元,共同组建合资公司,在全国范围内开发、持有并运营标准化、现代化的仓储物流地产。黑石投资基金、凯雷集团、厚朴基金、嘉民物流基金、平安不动产等金融大鳄,开始对仓储地产加大投入。在未来,地产基金和投资银行将在仓储地产发展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4、电商物流需求快速增长,适用电商的专用仓库严重紧缺,促进电商公共仓库的建设和电商企业自建仓库网络。普洛斯在广东东莞投资100亿元建设的电子商务物流项目,总规划面积约1800亩,项目将建成广东省乃至珠三角的跨境、境内电子商务企业一站式电商物流服务平台。与此同时,电商企业自建仓库步伐加快。2014年,国内各大电商不惜重金继续加紧自建物流体系。7月,当当网位于天津武清的“银河1号”仓储中心正式运营,其一期的10万平方米主要用来存储和配送图书,二期10万平米也正在建设中,负责东北、华北和港澳地区的配送。从2013年至今,菜鸟网络先后在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杭州、武汉、郑州、重庆、成都等15个城市布点仓储中心,仅在天津就拿地1500亩。相比菜鸟网络,京东的步伐更快,已在全国34个城市拥有82个仓库,总建筑面积超过130万平方米。唯品会到2014年,已拿到肇庆大旺900亩土地,江苏昆山与普洛斯300亩,计划再自建350亩;天津武清合作共建300亩,准备再拿地1000亩;在湖北鄂州葛店已购地1500亩,建成70万平方米仓库;成都1500亩,计划7月份开工建设。计划到2015年,唯品会将完成物流自建体系,届时,90%的订单将会由唯品会自己配送。
(二)公共仓储企业积极参与托盘循环共用试点、城市共同配送试点,仓配一体化服务形成一定规模
为解决我国物流成本居高不下,标准化体系不够统一的格局,商务部以托盘循环共用系统为切入点,组织开展全社会商贸物流标准化研究工作。中国仓储协会在商务部指导下,完成《商贸物流领域标准化研究》和《托盘循环共用及其标准体系研究》2项课题研究,并以此为基础,与商务部研究院共同起草《托盘循环共用系统建设发展指引》印发各省市商务部门。商务部据此会同有关部门开展商贸物流标准化试点示范工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装备技术、服务流程、内部管理等标准化实施工作,选择部分试点城市(北上广等地),对标准化托盘更新及叉车等相关设备,以及托盘管理信息系统的升级改造,给予财政支持。
托盘循环共用的核心就是标准托盘在供应链各个环节(实际就是在各个仓库)之间周转使用、即带托盘运输与配送。也就是说托盘循环共用是共同配送的一种技术手段。这也是中国仓储协会近年来在商务部指导下参与研究、推动托盘循环共用的内在背景。近年来,许多仓储企业在过去开展加工配送服务的基础上,不同程度地参与了全国22个城市共同配送试点、3个城市的托盘循环共用试点,仓储企业在各个城市两项试点企业中约占到30%以上。据中仓协对100家规模以上的典型通用仓储企业调查,2014年配送量增加了6.2%,配送收入增长了4.9%,配送收入占全部仓储收入的比例达到了46.9%。
随着国内电子商务飞速发展,对电商后端仓储与配送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物流供应链被提到一个新的高度。在这种认知下,仓配一体化成为电商物流和第三方物流的新方向。当前很多企业已经开始进行仓配一体化的尝试,一类如亚马逊和京东等大的平台,拥有自建仓储和配送团队保证客户体验;二类如网仓科技、科捷是专于仓储、整合配送;三类如顺丰、圆通、申通等速递公司,专长是快递分拨中心,近两年来各快递公司都在不同程度地涉足仓配一体化的配送中心建设与运营。
(三)在相关政策驱动下,低温仓储业发展持续向好,冷库租赁正在向低温配送中心发展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中,提出了要“加快发展主产区大宗农产品现代仓储物流设施,完善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等发展目标。各地方政府对于冷链产业的财政支持力度也进一步加大。2014年银川市获得中央财政3200万元补贴用于大型农批企业、流通企业的冷链仓储、配送中心建设;吉林农产品冷库获中央财政补助3638.6万元;福建省建宁县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冷库项目获补助280万元;杭州萧山5个冷链项目获补助1250万;国家投资650万元支持海南冷链物流项目;重庆计划建设50万吨容量的冷库,目前一期15万吨已经开始运行;武汉将建成近10万吨容量的智能化冷库。据中仓协冷藏库分会调查数据,2014年全国新增冷库容积1217万立方米。
冷库租赁正在向低温配送中心发展。这是一个老大难问题,也是我们中仓协一直在推动的发展方向。经过调查分析,近年来还是有进步的。从中仓协冷藏库分会的调查分析,目前,公用冷库中储存型冷库占65.85%,其它为市场配套型冷库与配送型冷库,自用冷库中生产储存型冷库占91.56%,配送型冷库占7.38%。从中仓协对30家低温仓储企业的调查数据看,2013年这些企业的加工包装收入增长了3.9%,配送业务量增长9.6%,配送收入增长了23%,占冷藏总收入的16.8%。河南众品组建了专门的以全国冷库网点为依托的“鲜易供应链公司”,在全国拥有177万立方米冷库、在30个城市拥有低温仓配中心。无锡天鹏集团下属无锡天鹏菜篮子工程有限公司,是全国实施冷库统一集中管理的业内标杆企业,2014年5月与其它企业合资成立了专门的冷链配送公司,专业从事生鲜、冷冻食品、医药食品、电子产品等的低温运输与配送。目前,该公司业务范围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低温干线运输,以江浙沪地区为主,辐射华东其他省市;二是城市配送,以无锡地区为主,辐射周边城市,24小时配送,配送网点达到500--700点的规模。今年6月被无锡市政府认定为“无锡市首批城市共同配送试点企业”。
生鲜电商的爆发,为低温仓储行业提供又一轮增长动力。顺丰推出的“顺丰冷运”项目,在整合顺丰现有物流、电商、门店等资源的基础上,为生鲜食品行业客户提供冷藏仓储、冷运干线、冷运宅配、销售、供应链金融等一站式解决方案,并即将在全国启用10个冷库。这是典型的仓配一体化低温配送中心。
(四)电商仓储网络正在形成,电商自营仓储与电商公共仓储同步发展,双11的“爆仓”现象大为缓解
1、电商渠道下沉,物流服务网络向三至六线城市扩张。2014年,中国网民规模达到6.49亿,网民中农村网民占比27.5%,规模达1.78亿,较2013年底增加188万人。这意味着,农村电子商务将进入蓬勃发展时期。随着一、二线城市市场日趋饱和,三、四线城市和中西部地区成为电商发展新市场,物流服务网络也随之向三、四线城市加快扩张。2014年,京东将渠道向三到六级的小县城大力渗透,目前已覆盖全国90%以上的县城区域。菜鸟网络联合日日顺物流,在中国2800多个县建立物流配送站,布局17000多家服务商,解决了三、四级市场的配送难题。当当网也将重点布局三四线城市,在3年内完成100个仓储布点,周边300公里范围都能实现111全天达承诺(即上午11点前下单当日送达,凌晨1点前下单次日送达)。
2、跨境电商迎来海外仓建设潮。2014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意见》提出,将创新和完善多种贸易平台;出台跨境电子商务贸易便利化措施;鼓励企业在海外设立批发展示中心、商品市场、专卖店、海外仓等各类国际营销网络。越来越多的企业纷纷涉足海外仓建设,以打破跨境电商物流瓶颈。2014年,中国进出口企业500强的天津利和进出口集团与云动力公司签署合作协议,主要合作内容之一就是为从事跨境零售业务的中国卖家建设海外仓,实现境外仓储物流配送服务等。大龙网尝试“跨境O2O”模式,在俄罗斯建设“海外仓”,为其进军俄罗斯婚纱市场在物流环节保驾护航,其商品从客户定制到送达所需物流时间由建设“海外仓”之前的45~60天减少至最长7天,而供应商物流成本几乎没有增加。根据eBay提供的数据显示,选择使用澳洲仓和美国仓的卖家,已经分别上升到30%、27%。通过海外仓,物流时间大大缩短,有的快递时间甚至不到2天,深受外国买家的欢迎。海外仓式的本土化运营,将是未来跨境电商的主要发展趋势。
3、在电商公共仓储方面,基本上保持了前两年的格局。一些传统仓储企业转型做电商仓储的,基本上还没有形成规模,一些新兴的专业电商仓储企业,有些变化,五洲在线被菜鸟收购,杭州网仓科技公司得到了发展,其电商仓库网点已经发展到40个,菜鸟的“地网”搞了两年之后,于2015年5月发布了成果:整合了上千家优质物流服务商;在全国12个节点城市建设仓储系统,通过社会化协同的方式形成一张覆盖全国的骨干网络;搭建无缝的全球网络,打通进口线路,各国邮政信息直连,设立多个海外仓,货通217个国家和地区;超过1200个村全部实现了村淘商品送货入村;全国拥有超过2万个菜鸟驿站。还有中联网仓,投资3亿元,在江苏丹阳建成五层共5万平方米的仓库,从奥地利进口了价值1亿元的箱式输送机和滑块分拣机。从日开仓运营至今,中联网仓的日平均单量超过3万单,接近利润平衡点。
4、实体零售业O2O条件下的仓储资源整合也开始起步。苏宁云商的仓储资源整合主要依靠仓库改造,将各门店改造成小型仓库,当消费者在线上下单后,系统直接抓取离消费者最近的门店,直接从门店库房出货,将所有门店改造成“快递点”,出货后可做到最后一公里配送。大润发飞牛网O2O模式增加了仓储资源新增及合并模式,将生鲜电商仓库跟门店生鲜仓库连在一起,即在门店原有仓库基础上增加了1000多平方的生鲜仓库,既供应门店又供应电商,从而降低商品损耗度。同时,大润发利用门店作为发货仓库,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客户体验程度,实现O2O业务额全面攀升。
5、“双十一”包裹 “爆仓”现象大为缓解。2014年“双十一”电商销售额805亿元、包裹量4.1亿件,比2013年增长127%、比2012年增长4倍多,但没有再出现前两年那样严重的“爆仓”现象。主要得益于出台了3个方面的对策:一是增加仓储网点布局,提高物流响应速度。各电商平台不仅比拼营销创意,在仓储物流环节也展开竞争。为了把“双十一”订单尽快配送到消费者手中,电商平台在各大枢纽城市提前布仓。京东商城在成都新增服装百货、小家电等5个仓储中心,总面积达6万平方米。二是运用大数据平台预测各区销量,提前备货。百世汇通的合作商家对西南地区的销量进行预测后,提前把货发到成都,储存在百世汇通的仓库。亚马逊也提前通过大数据对各个地区消费者的购物习惯进行分析,计算出“双十一”期间的供货情况,并在仓储上做好相应准备。三是仓配一体化的运作模式、相关设备技术的应用以及业务流程优化。
(五)医药物流网络化建设,打通医药供应链各环节,实现医药仓储物流透明化和可追溯
随着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医药电商行业逐渐兴起,一些大型医药流通企业开始在线上发力,建设电商医药网络,推动企业多元化发展,保障药品物流各环节的安全。如为了在线上拓展业务,九州通医药集团成立了“好药师”,经过不断推广优化,迅速占领了医药电商行业的高地,在行业里颇有名气。6月,国药控股与复星集团成立合资公司,计划在3~5年内斥资5亿~10亿美元,建设全国范围的医药物流网络,并已将首个医药物流项目定址杭州萧山。12月,国内最大医药电商平台七乐康宣布成立广州七乐康现代医药物流有限公司,自建现代医药物流系统,这是国内首张医药B2C物流牌照。江西省最大的集医药物流、医药仓储、医药线上线下交易、金融服务、展览展示于一体的医药物流园项目正在桑海开发区建设,该项目总投资10亿元人民币,占地面积480亩左右。江西樟树新签约5个药都医药物流园项目,合同资金达36.5亿元,主要建设自动化仓储物流中心、冷链物流中心、中药材储备基地、生物制药孵化区、医药城、会展中心等。
随着医药物流网络化建设的不断优化,供应链各环节,如仓储与配送环节、转运环节等将实现透明化及可追溯,医药物流供应链脱节现象将得到极大改善。
(六)中药材现代物流体系破题,中药材的集中、规范仓储将与药品物流体系对接
在2013年中国仓储协会与中国中药协会共同完成商务部研究课题《中药材现代物流体系建设研究报告》的基础上,2014年,中药材物流领域发生几件大事:一是在商务部市场秩序司、中国中药协会的支持下,中国仓储协会于5月8日成立了中药材仓储分会;二是商务部办公厅于日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中药材现代物流体系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提出了中药材现代物流体系建设的发展目标、指导思想、发展原则、六大重点任务、四项保障措施。三是由中仓协与中药协共同组织起草的《中药材仓库技术规范》(SB/T)、《中药材仓储管理规范》(SB/T)两项行业标准,经商务部批准实施,《中药材气调养护技术规范》行业标准也通过了审定、并上报审批;四是中仓协与中药协在安徽亳州召开中药材物流标准宣传贯彻会议,并建立“中药材现代物流体系宣传推广基地”。商务部的《指导意见》与各项标准的核心内容就是:通过建立集约化的中药材产地加工基地、统一包装标准、建设专业性的中药材仓库、对中药材实施统一的集中仓储管理、用气调养护技术取代长期存在且损害中药材品质的硫磺熏蒸技术,确保中药材流通中的安全与品质,并实现中药材的物流体系与信息追溯体系的无缝对接、实现药品经营质量管理(GSP)、药材生产质量管理(GMP)与中药材物流质量管理(GWP)的有效对接。
经过近两年的调查研究,我们也发现了如云南文山等地的集约化加工基地,如亳州药都物流、陇西中天药业、河南禹州等公司的成规模的中药材专业仓库,经过标准的宣传推广,药都物流公司原出租的仓库已经有60%转变为统一的仓储管理,并已经启动了中药材担保融资监管服务,甘肃定西科技局组织全区的中药材专业合作社与广大农户推广使用气调养护技术,九州通中药材公司、成都中药材天地网等企业正在全国规划建设中药材仓库网点,中国供销集团中药材交易中心在探讨网上交易中药材的同时也建立了几个中药材定点仓库,亳州华运药业公司正在建设10万平米的中药材高端仓库,康美、天时利等一些医药上市公司纷纷加大投入建设中药材物流基地。
(七)各方共同推进绿色仓储与配送,取得初步成效
近年来,节能降耗和产业升级,推动绿色产业发展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仓储与配送行业是节能减排的重点领域。在商务部流通司的大力支持和全面指导下,中国仓储协会于4月成功举办“首届中国绿色仓储与配送大会”,发布了《中国绿色仓储配送发展报告》,启动“中国绿色仓储与配送行动计划”,倡导利用现代绿色仓储与配送新技术与新模式,按照政府推动、市场主导、广泛联盟、系统推进的原则,全面推进中国绿色仓储与配送的发展。该“计划”得到了企业的积极响应,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反响,各项重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创造了较大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仓库屋顶分布式发电装机容量近千兆瓦;百家企业库区照明系统改造,可节约电费40%;冷库节能技术推广应用初见成效。绿色仓储与配送成果初显。
签到天数: 2 天连续签到: 1 天[LV.1]初来乍到
(八)危险品企业退城入园工作进入高潮,利于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促进产业链持续健康发展
随着石油化工产业的稳定发展,为危化品仓储物流行业提供了利好因素。据中国仓储协会危险品仓储分会统计测算,2014年全行业危化品仓库建筑面积达到7731万平方米,同比增加了5.1%;液(气)体储罐容量达到11767万立方米,同比增加了6.6%;整体仓储能力达到19498万吨/立方米,同比增加了5.9%.通过对业界23家规模以上企业调查统计,企业平均资产总额、企业平均储存量、企业平均吞吐量、企业平均主营业收入、企业平均利润、危险品仓库和危化品储罐平均仓租价位等八项经济技术指标均有稳定提升,平均提升幅度在6%左右。
随着我国十二五规划布局既定方针的公布,危化品企业退城入园将是我国深化改革的一大重要举措,它对改善城市危险源散乱分布状况,保障城市安全和环保具有重大意义,同时也是促进产业升级与优胜劣汰的大好时机。据调查估测,目前全国已有65%的危化品企业进入专业化工园区,尚有35%的企业正在进行或正在筹划搬迁。
危险品园区优越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条件及一体化的建设模式,一方面为仓储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市场资源、稳定的市场需求及良好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也促使危险品企业在退城入园过程中,不断优化与调整发展思路。主要表现在:首先,企业规模趋于扩大,据中国仓储协会危险品分会调查统计显示,目前,2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危化品仓库约1000家,同比增长了10%,约占总数量的40%,占总储存量的65%。5万立方米以上的大型储罐库约有1350家,同比增加了12%,约占总数量的45%占总储存量的70%。其次,仓储设施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现代化立体仓库市场份额逐渐加大。再次,仓储作业机械化、自动化水平大幅度提高。第四,危化品仓储安全技术不断创新,危化品仓储安全得到保障。第五电子商务、无纸化办公基本普及,各仓储环节均实现电子化,作业效率大幅提高。
(九)金融仓储发展进入调整期,各方就防范存货融资风险与规范担保品管理形成广泛共识
年,“上海钢贸案”与“青岛有色金属事件”的接连发生对我国金融仓储整体发展产生了极大影响,并使违规贸易融资中潜藏的风险加速暴露出来。两起案件的背后,都能发现假仓单、仓单重复质押问题。深层次问题的集中暴露,引起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业内广大企业的重视,金融仓储发展进入调整期。
受“上海钢贸案” 与“青岛有色金属”事件的影响,国有大型银行存货融资业务规模在2014年呈明显下降趋势;一些中小银行、地方银行、信用社等仍采取积极的态度,制定标准与管理办法,全面开展对担保存货第三方管理企业的准入、评价与管理工作;国有大型仓储物流公司继续缩减业务规模,甚至暂停该业务。而民营仓储企业把握时机迅速发展,仅四川一省,2014就成立了24家专业性的金融仓储公司,但业务经营规模普遍较小,全年监管担保存货的授信额一般在几亿、10亿、20亿元不等,也有个别民营仓储公司注册后一直未开展业务。
为推动金融仓储业的健康有序发展,中国仓储协会宣布成立金融仓储分会,发挥行业组织作用,制定国家标准,贯彻实施相关政策法规,开展相关资质评价与行业自律,促进经营管理方式的创新与金融仓储企业服务、管理水平的提高。5月,与中国银行业协会、世界银行国际金融公司(IFC)联合召开“第二届担保存货管理国际研讨会”,就如何促进我国担保存货管理的持续健康发展达成共识。6月,由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联合支持,中国仓储协会战略支持的中国物流金融服务平台上线仪式暨新闻发布会在京举行,开启物流业与银行业有效融合的大平台建设,对于物流业和银行业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9月,根据商务部《关于促进仓储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关于“开展仓储从业人员的资质培训与认证工作,逐步实行持证上岗制度”的要求,在中国银行业协会的支持下,举办首届金融仓储经理人培训班,系统提升“金融仓储从业人员”的现代物流理论水平。与中国银行业协会合作,历时2年完成的国家标准《担保存货第三方管理规范》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于12月正式发布实施,不仅对我国担保存货第三方管理的健康发展、进一步扩大存货担保融资规模、保障存货担保融资安全有着积极作用,对我国仓储业转型升级与创新发展也有着重要意义。
(十)自助仓储由一线城市向二、三线城市发展,市场需求有待开发
2007年,自助仓储这种基于都市存储服务的新概念储物方式初次被引进国内,最先出现在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14年,我国(不包括香港地区)自助仓储企业约共有30家,除了北京、上海、深圳三大城市市场规模扩大外,自助仓储业务逐渐向二三线城市发展。其中,北京8家,万福金安、考拉迷你仓、ok迷你仓、安东自助仓储、美立方自助仓储、一立方自助仓储、好迅达(便宜仓)、比邻空间仓储服务;上海9家,好易仓、悠悠空间、u-store自助仓、蜗牛仓储、史道蕊迷你自助空间、上海MiniCC、上海精灵储存迷你仓、中航储存易、士多哈StorHub(趣存自助仓);深圳4家,好管家、爱丽斯(乐库乐存)、深圳圳阳(大众迷你仓)、七道空间迷你仓;广州2家,百宝仓及无忧迷你仓;成都2家,易储安及凯和迷你仓;杭州也出现了第一家自助仓储企业——树袋熊自助仓储。
从经营模式上,国内自助仓储仍然仿照国外模式,依据国际通用自助仓储标准打造标准仓库与服务。业务渠道不断扩宽,为企业用户提供文件、票据、展会用品等存储服务;为个人用户提供隐私物品、收藏品等存储服务;为家庭客户提供家具、过季衣物等存储服务基础上,增加为电商商户提供存储服务,一些仓储公司又推出了更为便利的便携式仓储,随着自助仓储不断发展,自助仓储服务更加专业化,一些企业设有专门的文件仓、红酒仓、雪茄仓、贵重品仓等。从用户群体上看,自助仓储用户已逐渐呈现“本土化”特征,本地人使用自助仓储的比例已经超过了外籍人士。
由此可见,我国自助仓储业在一线城市得到市场和用户广泛认可的同时,正逐渐向二三线城市发展,但无论是从经营模式、业务模式还是客户群体方面,自助仓储市场均有待进一步开发。
(十一)仓储业标准化建设进入整体推进阶段
2014年,中国仓储协会在进行商务部课题《商贸物流领域标准化研究》时,共整理出我国已发布的物流及相关标准947项,其中商贸物流标准397项。经过研究,最后提出商贸物流相关重点标准共217项,其中,已发布标准104项(国标73项,行标31项);在制定标准47项(国标35项,行标12项);拟制定标准66项(国标31项,行标35项)。其中已发布的仓储标准共51项(国标18项、行标33项),在制定标准11项。已发布的51项仓储标准中基础标准7项、作业标准4项、管理标准15项、技术标准25项。这些标准凝聚了国内外物流行业的创新成果,贯彻实施这些标准对于统一现代仓储理念、促进仓储设施与技术进步、提高仓储管理与服务水平有着直接的规范与导向作用。
近年来中国仓储协会组织起草并经国家发布的仓储标准有:《仓储绩效指标体系》(GB/T )、《仓单要素与格式规范》(GB/T )、《担保存货第三方管理规范》(GB/T )、《低温仓储作业规范》(GB/T )和《中药材仓储管理规范》(SB/T )、《网络零售仓储作业规范与评价》(SB/T )。
来源:中国仓储协会秘书处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标准医药仓储物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