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我买了一套房正好是南宁整栋民房出租房子的中部,太阳光进不来。我能否告开

热门推荐:
23岁那年,我大学毕业3年,在本地一家都市报做新闻记者,待遇1500元/月,没心没肺,存款为零。
但我却无数次想买套房子来结束被房东无穷无尽变相涨价,甚至骚扰的暗淡出租房生活。
知道我这个念头后,我妈连甩我三个成语:异想天开、天方夜谭、痴人说梦。
的确,以我当时的情况,买房有点异想天开。父母都在农村,供了三个大学生已属不易,基本帮不上忙。
可我就是倔强地认为梦想可以实现,哪怕是一无所有。
2011年7月,我竟然真的买了人生的第一套房――43平米的小公寓,南北通透,窗外是成片的樱花丛。
2012年的春天,结束了多年颠沛流离的出租屋生活,搬入新家。窗外的樱花开得正盛,我躺在白色的公主床上睡得特别安心。
美式田园风格,开放式厨房,两排大大的书架装满了这些年我买的书,订做了很多柜子,足以容纳我多年收纳的小物件。简约、纯净,一切,都是我想要的样子。
4年后的今天,我已在那套小小的房子里完成了人生的转折――告别单身。结婚生子后,我搬到了更大的房子。但那套小小的房子,一直是我心里最温暖的地方,那里留存着我最拼搏,最努力的时光。
如今,那套房子留给了刚刚大学毕业的弟弟,他也将在那里完成毕业到成家的过度。
我想,每个人的青春里,都需要有那么一个角落,来装放无处安放的青春。
时隔多年,当初买房的模样依然清晰,趁着记忆未减退,来写写这段青葱的岁月,希望所有想买房的年轻人都能朝着想要的轨迹前进,因为地域时间都不同,可能不算有代表性,仅为草根代表的分享。
梦想还是要有,万一实现了呢?
我为什么想买房?
房租不断上涨,碰到好房东要靠运气,暂且不说周边居住环境差,连想买个心仪的家具还得考虑下次搬家的负担。
当时给自己算了一笔账,眼前房价处于上升期,再过几年可能面临存够了首付,房价涨了一倍的可能,当前每月的房租和还贷的金额相差不大,差的就是首付问题。
2010年下半年开始,一手房、二手房,大大小小的楼盘看了不少,喜欢的买不起,价格低的看不上,就这样兜兜转转就到了下半年。
2011年4月,日报一位同行给我发来消息:看到一套性价比不错的,佳境天城、43平米公寓、毛坯新房、售价14万元,可以去看看。
下午就约了卖主看房。交了首付办了贷款未收房,南北通透,新房、采光、位置、户型都还不错,第一眼就很喜欢。
卖主是同龄人,他说,看到地产形势好,便投资了几套房子,等候升值,但低估了还贷压力,只好抛售一套公寓。
了解大概情况后,我给我们俩算了一笔账,他是2009年买的,花了12万元,目前售楼部所售价格是15万元左右,过户费如果我全捡,那我不如到售楼部买划算,如果对半分,他也就能挣个1万元左右,且他必须先还清银行贷款才能交易。以他目前的资金情况,根本无法实现。
于是,我建议他在原价的基础上,稍微挣一点卖给我,我因为跑房产新闻多年,对房产政策和市场形势都比较了解,加上和开发商比较熟,可以找开发商重新签订一份购房合同,直接承接银行贷款,省去过户环节,他可以直接拿着首付款和挣的部分走人。
当天下午,他就采纳了我的建议,把房子以12.6万元的价格卖给了我,按照协议,我需一个月内支付他4.2万元。
那时能想到的唯一办法就是借。能不能借到,其实心里也没底。
这里需要插播一段的是,那时因为喜欢写东西,加上刚刚毕业,人傻时间多还不经夸,一听到别人说你稿子写得好,就屁颠屁颠写得更起劲了,也不管什么报酬不报酬,帮人做了不少免费活。加上在报社做了一档知名度还不错的专栏,或许积攒了一些好人缘。
借钱之路算是比较顺畅:一个做二手房的老总直接拿了2万块钱给我,并叮嘱不要有压力,不着急还,什么时候存够了再还。理由是一次采访,让他认可了我的能力和人品。
剩余的,这个朋友5000,那个1万,这个2000的,七拼八凑,房子总算是有了着落。
如果不逼自己一把,你永远不知道自己潜力有多大
一夜之间,背着4.2万元债务,接下来还要存契税、装修保证金、物业费等费用去拿钥匙,为了减少房租开支,还得想办法尽快装修入住。
除了会写点东西,别无特长,只能想着能否通过写作来挣点钱。
那时候因为系列采访稿,开始接触到很多本地企业家,起初是帮忙写写软文挣点稿费。慢慢发现本地的企业普遍存在一个现象:没有专业的企划人员,老板也不懂文字。这座小城,很多老板都是靠挖煤或做小本生意起家,对企业文化不懂,也没这个概念。随着企业的逐渐做大,开始有打造企业文化的意识,多个企业家在交谈中也透露想要招募此类人才的想法。
得知这信息后,我开始尝试着去兼职做企划,新闻专业毕业,在新闻单位呆了3年,对企业报纸及组稿应该是得心应手。
最早是帮一家酒店做了一份企业报,从版式、栏目到组稿,都是一个人摸索;再后来开始帮本地的门户网站做策划,写文章;然后是做企业内刊;最后还涉足了房地产文案。
稿费从几十块钱一篇到200、300元一篇,再到房地产文案2万元一年,慢慢开始有点积蓄。
2011年9月,去收了房,准备装修。
现在想来,装修那段时间可能是我这辈子最充实、最辛苦的半年,上班、兼职、工地监工,常常是刚到单位就被项目经理通知要去买这个买那个,每个月工资发下来就去买一样材料,这个月买个柜子,下个月买地板,请不起装修公司,就自己请施工队。
为了省钱,装修图纸是用稿子和设计公司交换的,衣柜是用稿子和家具店互换的,墙纸、沙发也是用稿子换的,连用来写稿的第一部二手笔记本电脑都是用稿子和一家眼镜店换的。
那段时间,每天白天都处于奔跑状态,要做好本职工作,要做好兼职,还要去建材市场买材料。舍不得打车,公交车不到的地方就走路,赶时间就奔跑,哪怕是大冬天都是大汗淋漓。有次坐公交车,甚至出现幻觉。
每天晚上就是不停地写稿。没有灵感的时候就大半夜跑到小区楼下去荡秋千。所有的商业文案都是靠浏览网站、逛论坛、看其他成功的文案自己总结摸索出来的,那段时间晚上12点之前没睡过觉。
半年后,装修完工,装修风格是自己喜欢的美式田园,所有物件都是自己精挑细选的,哪怕是那么穷,我也没对未来居住的家有过半分将就。
2012年年初,我搬进了新家,所有的文艺、小资情结,都在这个小小的空间里得以释放。
同年,遇到了我现在的老公,因为“一个女孩子独自在这个城市打拼买房立足,能力肯定不错”得到家人认可,感情进展顺利。
2013年4月,举办完婚礼后,一个人的房间变成了二人世界。同年,我还清了所有的借款。
2015年,因为怀孕,我们搬离了公寓,开启三口之家的生活。同年下半年,还清了银行的贷款。
现在想来,当时一无所有成功买房不外乎以下几点:
不知者无畏的冒险精神。人生有时候就是这样,瞻前顾后可能一事无成,当然盲目的冒险也可能摔得头破血流,但适当的冒险可能会提高成功率。
别给自己留后路。有多少人一边喊着辞职,一边停滞不前;有多少人一边喊着挣钱,一边享受现世安稳?不过是因为还没到山穷水尽的地步,只要有后路可循,任何一丁点的挫折都可能成为放弃的理由。
一定要有一项立足的技能。空有满腔鸡血是不行的,最终还得靠实力说话,靠能力立足。如果想在某个行业有所建树,或者想通过某个领域挣更多的钱,一定要成为那个领域的专家。
不将就就值得拥有更好的。哪怕是最困难的时候,我也没有想过要简陋装修下,哪怕是简短几年的过渡房,我也希望把它打造成可以盛放我梦想的地方,哪怕是慢一点,付出多一点。
把目标细化。没有人能一口吃成大胖子,从首付、拿钥匙、装修、买家电到入住,我都是把目标细化到具体的小目标,然后一个一个去攻破。
最后,我想分享的是,努力真的累不死人。现在看来,觉得以前很疯狂,但当时是享受这个过程的,每一个小目标达成时,只有满满的成就感。所以,不要畏惧自己的梦想,不要剥夺梦想实现的权利,哪怕在别人看来是白日梦,只要你心里坚定,也可能有朝一日变成现实。
愿每一个有理想的人,都能如心所愿。
  文 | 源本小姐,简书作者,公众号:拾荒时光(yycm)
  【石小投的话】
  23岁给自己买房,这件事很了不起,可见作者的勇气。更可贵的是,作者看到了房子未来的升值,“ 眼前房价处于上升期,再过几年可能面临存够了首付,房价涨了一倍的可能”,这种眼光与头脑正是投资理财中重要的优势。想必正因为此,作者大学毕业就领先同龄人积累了财富。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以洞见和趣味服务于以新商业领袖为主的全球化新经济时代读者
为价值而生 | 原创 | 深度
新媒体的实践者、研究者和批判者。
全球市场,深度解读,就在凤凰iMarkets
金融小故事,有趣又有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上海整栋大楼出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