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2019中国宏观经济形势的走势:从中美两国的经济

如何判断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
密&&&&码:
在线动态数据
学习人数:1213
在线学员人数:2
上线课程数:2449
下线课程数:716
完成学期计划人数:24
单位学习率排行
省交通运输厅工程质量监督局
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
公路水运工程咨询公司
省公路管理局
省港航管理局
省道路运输管理局
省机场管理局
省交通运输厅机关服务中心
省交通运输厅机关
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学分:206.0
学分:165.5
学分:131.5
学分:103.5
学分:86.5
学分:84.5
学分:82.5
学分:81.0
学分:81.0
学分:78.0
课程学习排行榜
当前位置: &&
课程名称:
如何判断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
课程类别:
选修类型: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教授
课件时长:
课程介绍:
面对全球性的经济低迷,我国政府提出了“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的政府经济工作重点。本课程基于人民大学的社会调查结果,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这三个目标的关系进行了梳理,并提出了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基本判断。认为,从全国宏观数据看,虽然遭遇连续两年多的GDP增速回落,我国非农就业形势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恶化;而从长三角、珠三角的地区微观数据分析,经济形势恶化却非常严重。同时建议,制定宏观政策需要全盘考虑,防止刺激过度。最后认为,我国未来的制度红利仍会存在,但其中蕴含着巨大的政治和社会风险。中美经济发展走势比较研究--《宏观经济管理》2016年01期
中美经济发展走势比较研究
【摘要】:鸦片战争后100多年,中美两国在世界经济的地位发生了重大的历史性更迭。旧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失去第一经济大国的地位;美国原为英国殖民地,经过两次资产阶级革命,经济较快发展,在19世纪70年代初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建立社会主义制度,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逐步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中国65年的经济发展成就辉煌,相当于走完美国经济180年所走过道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光明,可以预见,在本世纪20年代中叶,中国GDP总量将超过美国;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发展目标之际,也是世界进入"中国世纪"之时。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F124;F171.2【正文快照】:
近几年来,国际媒体对中美两国经济发展问题争议颇多。有的认为,2014年底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经济体;有的认为,本世纪中国经济规模不会超过美国;有人提出,21世纪仍是美国的世纪;有的人则提出,中国世纪从2015年开始。因此,需要根据相关材料,对中美两国经济发展走势作一些比较研究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叶瑜;[J];中国经贸导刊;2000年12期
盛洪昌;[J];长春大学学报;2000年06期
刘明珂;[J];发展论坛;2000年05期
王友忠;[J];发展论坛;2000年12期
杨启先;[J];福建改革;2000年11期
赵虎;[J];甘肃农业;2000年03期
吴新华;[J];广西市场与价格;2000年02期
董新保;[J];海峡科技与产业;2000年05期
韩迪;[J];继续教育研究;2000年03期
周晓文;[J];吉林财税;2000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翟庆昌;李颖;李有为;杨雨;张宁;;[A];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报告 No.5()[C];2008年
司应武;查全胜;;[A];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报告 No.6()[C];2009年
薛志连;史珞;黄官清;;[A];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报告 No.6()[C];2009年
董辅礽;;[A];经济全球化和中国技术经济发展[C];2000年
张学天;;[A];海西工业化城镇化产业化发展问题研讨会专刊[C];2002年
迟树功;;[A];“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3年
王明贤;;[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岳远云;;[A];宜春市发展民营经济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张小华;;[A];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报告 No.4()[C];2007年
司应武;胡成杰;李婥青;张凤翔;查全胜;;[A];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报告 No.3()[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黄凤;[N];雅安日报;2007年
相恒波;[N];延边日报;2007年
本报评论员;[N];商丘日报;2008年
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 李文斌;[N];安阳日报;2009年
侯若志;[N];甘肃日报;2011年
孟振兴;[N];南宁日报;2012年
沈兴国;[N];绍兴日报;2012年
特约记者 龙许;[N];西江日报;2012年
托亚;[N];新疆日报(汉);2012年
刘永梅;[N];青岛日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赵岳阳;[D];吉林大学;2012年
周为民;[D];中共中央党校;1992年
蔡典维;[D];山东大学;2003年
马力宏;[D];复旦大学;2006年
崔妍;[D];吉林大学;2013年
钱滔;[D];浙江大学;2005年
公磊;[D];辽宁大学;2012年
吴丽燕;[D];厦门大学;2004年
邓江峰;[D];武汉大学;2007年
殷阿娜;[D];辽宁大学;201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人民日报热点辨析:我国经济中长期走势怎么看
&&&&来源:&&&&
  在经历30多年高增长之后,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速出现下滑。对于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及其走势有多种分析和判断,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有两种:一种观点认为,在经历30多年高增长之后,我国经济必然如同日本、韩国那样,要经历一个“大幅度”下台阶、转入中速增长区间(6%―7%)的过程。理由主要包括投资(基础设施、房地产、制造业“三只靴子”)拉动力减弱、要素投入成本上升、外需(即出口)增速从20%以上降至5%―10%。另一种观点认为,追赶型国家在经历一个持续的高增长期后通常都会出现增速下降现象,但不一定“大幅度”下台阶,“大幅度”下台阶不是必然规律。
  分析表明,在未来七八年内,至少有以下几个因素支撑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我国经济增长率不会过度偏离甚至明显低于7.5%左右的水平。
  改革开放30多年经济发展趋势。改革开放前28年,我国经济发展曾出现大起大落。改革开放后30多年,虽然经济增长仍然有波动和起伏,但波峰和波谷的高低差距逐渐缩小。目前,我国经济收敛于明显高于7.5%的水平上。即使从趋势线角度看,其收敛点也高于7.5%。这个趋势对于未来经济增长走势无疑具有相当的影响。
  人均收入水平及其差距。目前,我国收入差距比较大。这与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有很大关系,也就是说相当大一部分收入差距属于“发展中的差距”。缩小收入差距是我们的努力方向。但从我国发展阶段看,适度的收入差距仍然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的一种必然存在,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推动力量。特别是在劳动为主要谋生手段的条件下,收入差距将继续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空间。
  地区收入水平及其差距。我国自然地理西高东低,但经济地理东高西低,表现为经济发展水平东中西依次递减。但是,这个东中西依次分布的经济地理并非历来如此。比如,改革开放前,浙江经济在全国仅排在第十二位,从1994年起排名前移到第四位。东中西有差距是坏事吗?从一个角度看是坏事,最好是东中西协调发展。但是,西部比中部落后、中部比东部落后,是到目前为止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仍然客观存在的一种“发展中的差距”。从经济发展角度看,这种“发展中的差距”必然导致后进追赶先进、低收入追赶高收入,从而成为推动我国经济中高速增长的一个基础性动力。
  新人口红利正在形成。据估计,到2016年我国传统人口红利将消失。传统人口红利虽然已进入消失期,但新人口红利正在形成,主要表现为每年700多万大学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因而形成新的高素质劳动人口红利,会带来更多的经济剩余。这种新人口红利将成为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的一个重要支撑。
  工业化后期城镇化加速。我国城镇化已进入加速期,最近几年城镇化率几乎每年提高1个多百分点。这与其他国家城市化率超过30%达到70%前经历一个快速发展期、达到71%后进入平稳发展期是相吻合的。城镇化率大幅度提升,改变的不仅是人口结构,而且是消费结构,继之是产业结构。我们讲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其原发性动力就是人口结构变化和消费结构升级。所以,与我国城镇化发展加速过程相伴随的,不仅是消费结构大调整、大升级,而且是产业结构大调整、大升级,这两个过程的互动又必然在更高水平和更大力度上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向中高端水平迈进。
  全面深化改革带来发展红利。全面深化改革必然进一步解放生产力,从而带来新的发展红利。而从对外经济关系看,尽管到目前为止全球经济复苏缓慢、仍未脱离经济周期的下行通道,在外部市场还不那么宽松的情况下,我国出口需求仍然受到一定抑制,但在国际市场对中国制造具有一定程度依赖的条件下,通过进一步扩大开放、实施“一路一带”和自由贸易区战略,我国经济的优势还会进一步增强,国际市场对中国制造的依赖度还会进一步上升。这些都将对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构成重要支撑。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民营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 人民日报 》( 日 07 版)
(责编:王倩、文松辉)
善意回帖,理性发言!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观点集粹|精彩博客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014386',
container: s,
size: '234,60',
display: 'inlay-fix'
&&|&&0次下载&&|&&总6页&&|
您的计算机尚未安装Flash,点击安装&
阅读已结束,如需下载到电脑,请使用积分()
下载:5积分
0人评价6页
4人评价8页
0人评价6页
0人评价6页
0人评价52页
所需积分:(友情提示:大部分文档均可免费预览!下载之前请务必先预览阅读,以免误下载造成积分浪费!)
(多个标签用逗号分隔)
文不对题,内容与标题介绍不符
广告内容或内容过于简单
文档乱码或无法正常显示
若此文档涉嫌侵害了您的权利,请参照说明。
评价文档:
下载:5积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宏观经济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