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网络高清直播不知怎么少了铁血军事头条等好多台

张召忠究竟是不是真正的军事专家?
我怎么觉得他满嘴跑火车呢? 难道是因为国外情报机构在国内很大一部分工作就是搜集中国公开报道,比如电视节目、广播报纸之类的,然后从中寻找蛛丝马迹,分析出中国最近的军事动向等等。头几年的时候,张召忠经常让国外的情报机构神经紧张,有的时候甚至急得跳脚(比如093、094和巨浪),但是没多久这些情报机构就发现这是个满嘴跑火车放乌鸦的家伙,随后针对他的情报搜集也就停止了。本文内容于
16:45:56 被陈校长吃人肉编辑
猜你感兴趣
热门评论6楼28楼3楼20楼33楼
点击加载更多
更多精彩内容台湾电视台直播大陆阅兵,台湾网友竟如此评论
导读:不得不说,台湾论坛的界面是上个世纪90年代的吗?
很有意思的一段老视频 台湾民众看阅兵
猜你感兴趣
热门评论3楼4楼2楼5楼6楼
点击加载更多
更多精彩内容更多频道内容在这里查看
爱奇艺用户将能永久保存播放记录
过滤短视频
暂无长视频(电视剧、纪录片、动漫、综艺、电影)播放记录,
使用您的微博帐号登录,即刻尊享微博用户专属服务。
使用您的QQ帐号登录,即刻尊享QQ用户专属服务。
使用您的人人帐号登录,即刻尊享人人用户专属服务。
按住视频可进行拖动
把视频贴到Blog或BBS
当前浏览器仅支持手动复制代码
视频地址:
flash地址:
html代码:
通用代码:
通用代码可同时支持电脑和移动设备的分享播放
收藏成功,可进入查看所有收藏列表
方式1:用手机看
用爱奇艺APP或微信扫一扫,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铁血军事论坛网
方式2:一键下载至手机
限爱奇艺安卓6.0以上版本
使用微信扫一扫,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爱奇艺移动APP
其他安装方式:手机浏览器输入短链接http://71.am/udn
下载安装包到本机:&&
设备搜寻中...
请确保您要连接的设备(仅限安卓)登录了同一爱奇艺账号 且安装并开启不低于V6.0以上版本的爱奇艺客户端
连接失败!
请确保您要连接的设备(仅限安卓)登录了同一爱奇艺账号 且安装并开启不低于V6.0以上版本的爱奇艺客户端
部安卓(Android)设备,请点击进行选择
请您在手机端下载爱奇艺移动APP(仅支持安卓客户端)
使用微信扫一扫,下载爱奇艺移动APP
其他安装方式:手机浏览器输入短链接http://71.am/udn
下载安装包到本机:&&
爱奇艺云推送
请您在手机端登录爱奇艺移动APP(仅支持安卓客户端)
使用微信扫一扫,下载爱奇艺移动APP
180秒后更新
打开爱奇艺移动APP,点击“我的-扫一扫”,扫描左侧二维码进行登录
没有安装爱奇艺视频最新客户端?
爸爸去哪儿2游戏 立即参与
铁血军事论坛网
播放量数据:
7,429人已订阅
你可能还想订阅他们:
{{#needAdBadge}} 广告{{/needAdBadge}}
&正在加载...
您使用浏览器不支持直接复制的功能,建议您使用Ctrl+C或右键全选进行地址复制
安装爱奇艺视频客户端,
马上开始为您下载本片
5秒后自动消失
&li data-elem="tabtitle" data-seq="{{seq}}"& &a href="javascript:void(0);"& &span>{{start}}-{{end}}&/span& &/a& &/li&
&li data-downloadSelect-elem="item" data-downloadSelect-selected="false" data-downloadSelect-tvid="{{tvid}}"& &a href="javascript:void(0);"&{{pd}}&/a&
选择您要下载的《
色情低俗内容
血腥暴力内容
广告或欺诈内容
侵犯了我的权力
还可以输入
您使用浏览器不支持直接复制的功能,建议您使用Ctrl+C或右键全选进行地址复制讲述 | 相振华——我与军事电视的亲密接触
导读:“我与军事节目那些事儿”
与军事电视的亲密接触
原总装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正师职研究员
本来,电视征文的事我是知道的,但一直没往心里去,因为总觉得我不是电视人,这种事与己关系不大。直到有一天,解放军电视宣传中心新媒体部的梁鑫主任说,你与军事电视不是很熟吗?你也可以写一写呀。一句话提醒了我。还别说,回头一想,还真有不少与军事电视接触的往事,一幕幕,一段段,都见证着军事电视的成长,也凝结着我对军事电视割舍不断的情结。
20年前,我从北京军区机关到38集
“我与军事节目那些事儿”与军事电视的亲密接触原总装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正师职研究员相振华本来,电视征文的事我是知道的,但一直没往心里去,因为总觉得我不是电视人,这种事与己关系不大。直到有一天,解放军电视宣传中心新媒体部的梁鑫主任说,你与军事电视不是很熟吗?你也可以写一写呀。一句话提醒了我。还别说,回头一想,还真有不少与军事电视接触的往事,一幕幕,一段段,都见证着军事电视的成长,也凝结着我对军事电视割舍不断的情结。一20年前,我从北京军区机关到38集团军113师任政治部主任。那个时候,印象里的电视都是高大上的东西,可望而不可即。后来随着接触的频繁,我逐渐改变了对电视的认识。那是个风风火火的年代,风风火火的部队里,同样有着风风火火的军事电视记者的身影。在我任政治部主任的时候,部队正处在质量建设的关键时期,科技练兵开始在部队兴起。我到职后,发现基层有很多需要宣传的事情,特别是基层建设方面成效比较大。于是我就对新闻报道的王葆春说,要加强这方面的报道。率部队开展野营拉练王葆春是个志愿兵,与电视比较熟。当时负责军事宣传的是中央电视台的军事部,其中有个《人民子弟兵》节目。王葆春不知通过什么渠道把节目编导请来了。我们自然不能放过这个大好机会,便给他们提供了几大本关于基层建设的总结和典型事迹材料,还给他们介绍师党委首长对基层建设如何重视、如何下功夫抓的思路办法。但这些都没引起他们的兴趣。眼看采访陷入僵局,我们便谈起部队的各号人物,讲着讲着就讲到醉心革新创造的修理所长李秋贵。他们一听,立即来了精神,觉得这个人物好,有时代感。于是,他们全力投入对李登贵的采访。不久,一部《穷琢磨李秋贵》的专题片在中央台播出了。看着播出的片子,对比采访的前前后后,我感触颇多。我想,这大概就是军事电视的风格吧——关注时代,关注细节,关注官兵的点点滴滴。这好像是1996年年底还是1997年年初的事,也是我第一次与电视的近距离接触。那些年,国内外的大事比较多,香港回归,98抗洪,部队整编,大事一个接一个。这期间,电视台到部队采访的机会越来越多,为我们做了不少很有意义又有意思的节目。在不断地接触中我发现,他们对时代的感知力比较强,善于从时代的角度审视部队的发展进步,从时代出发捕捉部队中的人和事,因而做出的片子总是很给力,很耐看。这大概也是军事电视不断与时俱进的奥秘吧。二再一次近距离接触电视,是1998年。那一次,我不仅接触了记者,而且直接走进了演播现场。那是1998年的夏天或是初秋,解放军电视宣传中心的《和平年代》栏目创新节目形式,筹划组织了首届军校大学生电视演讲比赛。据后来栏目主任徐晓宁介绍,当时的时代背景就是即将进入新的世纪,对于新一代青年,包括军队的莘莘学子,能不能担当起跨世纪的重任,社会上确有不少议论。之所以组织这次演讲比赛,目的就是试图用电视演讲这种形式,展现当代军校学子的崭新精神风貌,激励他们在军队这个大舞台上建功立业。这个创意本身就是够新潮的,更为新潮的是,他们在评委的聘请和组成上,不仅有知名专家,而且有部队代表,我当时就是作为部队代表而坐到评委席上的。他说,这样做的基本用意就是多角度评价军校学员的演讲水平,既要有专家的眼光,还要有部队的尺度。这也是他们的一个创新点吧。我不禁为他们的这种颇具新意的创意策划而感到钦佩。一种新的创意策划哪怕只有一点点,也足见其良苦用心,而在这良苦用心的背后,是他们不断创新的追求。那天,我按照徐主任的要求,如期来到位于黄寺家属院的简陋的演播室。评委们陆陆续续来了。老徐一一向我作了介绍。我记得,他们中,有高等院校的教授,有播音方面的专家,其中好像就有新中国第一代著名播音员葛兰的名字。只有我一个是来自部队。比赛是在著名节目主持人孙小梅的主持下进行的。经过初赛、复赛,最后进入决赛,竞争非常激烈。我作为部队评委,总喜欢从部队的角度来审视演讲,更注重演讲中那种对军队的认识、对奉献的理解以及对责任使命的担当。这方面讲得比较到位的,我给的分自然就高一些,而对演讲的技巧包括语言的抑扬顿挫,其实并不怎么在意。这也许就是部队评委的特点和优势吧。经过激烈角逐,终于产生了冠亚军,记得好像是空军某学院的一位男生得了一等奖。在最后的评委感言中,我对他们说,听了你们的演讲,我深切感受到你们的一腔热血、一身朝气。我为你们感到非常自豪。部队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欢迎你们到我们部队来。还别说,赛后,还真有几个同学找到我,询问部队情况,要求到我们部队工作。我都对他们一一作了答复。为官兵讲课 与官兵交流这次比赛是首次,也是一个新的起点。由此开始,每两年举行一次的军校大学生电视演讲比赛,成为了军事电视的一个知名品牌,至今已举行了8届。三都说事业凝聚人锻造人,其实事业也能感召人,吸引人,包括吸引军事记者。只要部队工作活跃了,就会形成强烈的磁场效应,把更多媒体吸引到这里来。1998年后,部队上上下下兴起了探索治军的特点规律的热潮,我们也在这方面动起了脑子。经过调研,我们选择了部队政治教育。教育是部队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但多年来也存在着与官兵离得远、时效性差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要构建“五维一网”的大教育格局,形成无时无处不教育的局面。“五维”即“课堂教育、心理疏导、法纪规范、文化熏陶、大众传媒引导”,“一网”即“政治工作网”。到1999年上半年,我师的网路就已经连到班排了,各团也都建起了心理咨询站。“五维一网”的提出引起了人们对教育模式的重新认识,引起了教育观念的重大变革,也引起了部队教育格局的新的构建。这在当时还是一个新鲜事物,也是一个大胆的创新。正因为如此,上上下下都很关注。军区宣传部、总政宣传部派人多次进行考察,组织全军各大单位宣传部长来师调研,而后就是军区首长、总政首长的考察。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实践,总政决定向全军推广。在原北京军区召开的教育改革观摩会上介绍开展大教育情况。这期间,新闻媒体包括军事电视,没少往我所在的部队跑。他们说,这里有很多新东西可挖。北京军区记者站的渠陆军是一位很专业的专题片记者。1999年8月,他知道我们进行政治教育改革后,花了好几个月的时间,专门跑来为我们做了一个40多分钟的专题。本来,总政是要通过现场会的形式向全军推广的,考虑到安全等种种原因,没有成行。但宣传的步子一直没有停。2000年3月,总政宣传部组织中央媒体记者团来师采访大教育情况。向媒体介绍师开展教育改革、利用传媒引导的情况。我记得中央电视台军事部来的是新闻记者毛财旺。他到师里后,头几天我都见不着他。新闻干事告诉我,毛财旺来了后一头扎到基层,一面考察一面采访,接触的都是连排干部战士,更多地让他们出镜说话。这一点上,我感到中央台的记者都是一个秉性、一个路数,不由得对他们的这种风格有了新的感受。直到最后,他才来找到我,让我谈谈对大教育的认识。虽然没少在部队面前讲话,但头一次面对镜头,还真有些像基层官兵说的,有点“头上直冒汗,嘴里直发干,半天说不出话来”的感觉。好在我们聊了一会部队情况,心情放松了,讲起来也就顺溜一些了。再后来,我和毛财旺接触联系就更多了。他个子不高,人很敦实,走起路来风风火火,说话办事都很利索,为人非常热情。我们的大教育中有心理疏导的内容。他在采访中得知基层缺乏心理咨询和诊疗的专门人才,就给我们介绍了301医院的心理医生。那天,我们约好去301,他早早就到那里等着我,在他的陪同下,我们找到那位心理专家,就部队心理疏导问题与专家进行了很长时间的探讨。后来,我们与心理专家建立了不间断地联系。他们对部队的心理咨询和服务提出了很多宝贵意见。谈起这些,部队的同志总说,他们(记者)不光下功夫报道部队的新人新事,而且不遗余力地帮助排忧解难,真得好好谢谢他们。通过这些事,我也不由对军事电视记者有了深一层的认识。四在与军事电视的亲密接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神舟”5号飞船回收、迎接杨利伟从太空返回的那些日子。2001年,我从38集团军113师副政委的任上,调到原总装备部政治部,在宣传部任副部长,负责理论教育和文化。2003年10月,我国“神舟”5号飞船发射成功。首位航天员杨利伟在经过21小时的太空飞行后,将于10月16日凌晨在内蒙古的四子王旗着陆场降落。我奉命带部分中央媒体记者赴着陆场区采访。在“神舟”5号回收现场迎接杨利伟太空归来。由于搜救工具的局限,前往落区采访的记者被严格限制。当时前去采访的只有《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解放军报》各一人,新华社和中央电视台各两人,总装的《中国军工报》一人。而能够上直升机的只限新华社和电视台各两名、广播电台各一名记者。由于这次载人航天飞行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第一次,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世界都为之瞩目。我们有幸能作为历史的见证者,心情异常激动和兴奋。10月13日我们就来到落区,之后投入了紧张的采访。中央电视台前去的是冀惠彦。这是一位资深的战地记者,近年来大的军事行动,都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10月15日看完发射的直播后,我就召集记者们开会,讲了一些采访的注意事项,并对哪些人乘直升机、哪些人乘越野车作了安排。会上,大家都没什么意见。会后,冀惠彦找到我说,台里还有一个人其实早就来到落区,考虑到一个机子不够用,还是想让早来的那个人上。怎么早来了却没有报名呢?原来,他们知道进入落区名额紧张,就想了一个不得已的招法,先提前到来,自己联系吃住,一旦任务需要立马就能顶上去。这也真得难为他们了。这么冷的天,虽说是10月份,但草原的气温不比平原,夜间能达到零下六七摄氏度甚至零下10摄氏度。要不是为了这宏伟的事业,谁能在这个时候到这里受这份苦呢?虽说他们这样做不甚规矩,但其心可嘉,其情可原,我的心不由得动了。但报不上名也上不了机呀,我思忖再三,决定立即报告领导,立马进行协调,把原本我上机带队的名额让出来,让中央台的这位“不速之客”上飞机。一切按预定方案进行。日6时07分搜救直升机收到“神舟”5号发出的无线电信号。机上人员目视到返回舱。由5架直升机组成的空中搜救分队和14台专用车辆组成的地面搜救队立即从不同的方向迅速向落点前进。本来直升机送达首批搜救人员后会到越野车集结地接我们的。当我们看到飞船徐徐降落,兴奋得等不得直升机了,立马驱车向降落地点赶去。“神舟”5号返回采访现场最早赶到的央视记者不失时机地捕捉着飞船落地的点点滴滴——10月16日6时36分,地面搜救人员找到了“神舟”5号返回舱。稍后杨利伟出舱,神态自若,向大家频频招手,随后坐到专用椅子上,接受采访。7时23分,杨利伟在距返回舱约10米的一辆医疗车上进行体检。9时52分,杨利伟乘专机从内蒙古着陆场飞抵北京西郊机场。与刚从太空返回地面的首位航天员杨利伟在返京飞机上合影。直到此时,我才注意到这位扛着机器、不停地跑前前后忙着录像的“潜伏者”,只见他敦敦壮壮的身材,脸上红红的,任寒风吹割全然不顾,手也似乎被冻得比正常人粗了一些,这些都没影响到他的拍摄。他和冀惠彦密切配合,时而出镜,时而采访,忙得不亦乐乎。而正是这种忙乎,使全国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通过他们的镜头,看到了中国航天员遨游太空后完美返回祖国大地的境况,看到了中国人的豪迈和自信。后来我才知道,这位“潜伏者”名叫梁鑫,是当时军事新闻部的年轻记者、现在的新媒体部的主任。那一刻,我忽然感到电视记者真的很不容易,按现在的话叫“满拼的”,也感到电视记者的确神通很是广大。五从落区回来后,我便迅即投入到“神舟”5号的庆典活动之中。因为是第一次,各项活动都很隆重,标准要求也很高。我作为庆典活动的具体负责人之一,除参与庆功大会的组织工作外,主要负责文艺演出活动,先后组织了总装备部庆祝“神五”飞天圆满成功的文艺晚会、中央电视台心连心文艺演出以及总部的慰问演出。连续的的加班加点终于使我不堪重负,就在杨利伟应邀赴香港访问不久,11月4日清晨,我累倒在即将出差出门的那一刻,突发大面积心梗,连续抢救两个多月。患病后,我的工作基本退居二线,与电视的接触也渐行渐远,但偶尔回想起与军事电视的点点滴滴,电视的形象却愈发清晰。透过每天的新闻、专题,我仿佛看到了一个拥抱时代的军事电视,一个着力创新的军事电视,一个热情奔放的军事电视,一个敬业为本、认真负责的军事电视,真可谓“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些特有的元素构成了军事电视异彩纷呈的雄辉画卷。在这个画卷里,军事电视记者犹如一名永远冲锋的战士,脚踏着祖国的大地,背负着民族的希望,在强军兴军的大道上,向前,向前,向前前!关注天下风云,浏览察看网络信息。也许是与军事电视的缘分太深了,10多年后的2014年年底,军事电视中心新媒体中国军视网正式上线,并聘请我和另外3名老同志担负审核工作。这些年来,我虽然也曾帮助中心处理过一些内部材料,但真正接触新媒体,还是被中心的不断发展而感到欢欣鼓舞,真是今非昔比呀。我不由得想起那首脍炙人口的诗句“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今天的军事电视,不就是“别样红”的“映日荷花”吗?!祝福你,军事电视!奔跑吧,兄弟!在解放军电视宣传中心即将迎来成立20周年之际,中国军视网面向社会举办“我与军事节目的那些事儿”主题征文、微视频活动,于日正式启动,至今已两个多月,目前已收到征文、图片、视频近两千份。 由于军事专家、记者和广大网友们纷纷表达了投稿意愿,反响相当强烈,因此征文组委会决定将截稿日期延长20天,将于日正式截止,之后进入评审阶段。 想要投稿的战友和网友们,快快抓紧时间吧!征文进行时 投稿邮箱: 请注明“解放军电视宣传中心成立20周年‘我与军事节目的那些事儿’主题征文、微视频活动”字样,并留下真实姓名、地址和联系电话。 若想知道详细的征稿启事,快快点击本条微信最下方的“阅读原文”吧!来源:中国军视网作者:相振华运营人员: 董敏 MZ011
猜你感兴趣
点击加载更多
更多精彩内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铁血军事小说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