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有些职位胜任能力模型我看看自己是可以胜任的,可是还是被企业标注为不适合呢

博导只是一个岗位 是否胜任 不能看“胡子长不长”(图)_网易新闻
博导只是一个岗位 是否胜任 不能看“胡子长不长”(图)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对话人物:龚克,1955年6月生,湖南湘潭人。曾任清华大学副校长,天津大学校长,现为南开大学校长。
  对话背景:在长期任高校管理者的职业生涯中,龚克也是一名“改革者”,自2011年调任南开大学,他推动了系列改革,2012年南开大学成为首个从自主招生联考中退出的高校,南开大学最高议事机构—校务委员会首次纳入学生代表,这些举动引人关注。
  两会议程紧张,但遇到提问的记者,龚克总会停下来细细回答。两会记者微信群里也多给他贴上耐心、儒雅、敢言的“标签”。昨日中午,龚克接受了华商报记者的专访。
  教育不是灌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
  华商报:南开大学的最高议事机构校务委员会里固定有2位学生代表,这是您到南开后的决定,为什么这么做?
  龚克:这件事特别重要,我希望同学们能把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当成一种学习过程、一种社会体验、一种公民的民主体验、一种成长的经历和职业的准备。大学生都是成年人,都是成熟的学习者,在学校治理中应该发挥其作用。
  更重要的原因是,我希望大学能回归到立德树人的根本。大学的根本是育人,这是区别其他研究机构的基本特征,但我们现在在育人方面做得还不够好,为什么?我们容易有个误区,把专业知识的传授看成人才培养,忽略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教书和育人是不一样的,知识你可以灌输,但素质灌输不了。怎么做好育人?我特别认同一句话,“教育不是灌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学生不是水桶,要真正去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如果我们在制度设计、人才培养、管理服务等高等教育改革领域都抓住这个“本”,很多问题都会朝着符合教育规律的方向走。
  我认为大学教育改革就是需要建立起以育人为根本的学校工作格局,高考的改革方向也是一样的,应该从选分变成选人。
  教学更具有基础性要优先于科研
  华商报:去年有一位清华女教师方艳华因为重教学、轻科研被清退,学生请愿希望她留任;很多大学老师反映科研项目压力大,都顾不上教学了,你怎么看这种现象?
  龚克:科研和教学两者不能对立,对立起来没出路,作为研究性大学一定要将两者结合起来,上海也有类似的例子,教师教学做得非常好、但科研不行,这样的教师也值得尊重,也应该给他们开辟一条道路。
  但总体来看,国内外的大学老师都是教学和科研相结合的,因为只有在大量运用知识中才能真正理解知识。两者都必不可少,但教学更具有基础性,因此要优先于科研,这是我们的一个共识。
  华商报:怎么看研究生把导师称作“老板”,给老板做课题“打工”?
  龚克:“老板”的称谓是从美国学的,导师和学生在科研中是合作者,两者并不构成简单的雇佣关系,在我工作过的几个学校里,多数研究生和导师关系很好,也有很深的感情。
  当然我们也处理过个别研究生告导师的问题,但一般是个例,我们会把它看成是一个教训,我们也会一直通过各种政策引导教师。导师把学生当劳动力的现象,我不认为这是我们现在师生关系的主流。
  校长不是纯粹的行政管理者职业化要慎重
  华商报:您作为校长现在还担负其他研究项目吗?对校长职业化怎么看?
  龚克:我现在是彻底没有担负研究项目了,但是校长的职业化问题,我觉得要慎重考虑,大学毕竟是学术机构,校长不是一个纯粹行政管理者。我自己也在思考,在遴选校长时,是选一个有一定学术功底的人,还是选一个职业经理人就可以?我想很多人会选择前者,如果一个人根本没教过书,没搞过科研,但熟谙管理技巧,是否就能胜任校长?其实在美国很多校长的学术背景都不弱。
  华商报:近年来高校和党政领导互相调动的现象频频出现,您对此怎么看?
  龚克:对于高校校长走向党政部门,如果说他有这个能力,是没有问题的,这在国外很普遍,我挺乐于见到很多高校教育者到政府任职。
  对于从党政机关调任高校,往往以任职高校党委书记多,我认为这主要是看重这个人能带来的行政管理资源和经验,因为在行政管理上,党政机关和高校肯定有相通的地方。
  当然学校毕竟是育人的地方,还是建议要有一定的学术经验,这个我也有体会,我从清华大学到天津大学比较容易适应,到南开大学就较难适应,因为前面两所学校都是工科背景较强,而南开有文理科优势,我是工科背景,在教学管理中适应起来就有些吃力。
  将来高校改革要由学生和导师双向选择
  华商报:现在高校出现一批“80后”博士生导师,很多人不理解,这么年轻就到了博导一级,有的人在高校熬很多年都未必达到,您怎么看这种现象?
  龚克:你的问题里,有一句“博导一级”,这是现在很多人的认识误区,其实博导本来就不是一级,我们应该重新认识,博导只是一个岗位、一项工作。为什么我们总认为这是一种级别?是有历史原因的。
  上世纪80年代国家出台了研究生导师的遴选制度,逐渐的,博导硕导成了教师里的一个级别。
  我们应该改变这种观念,应该把博导的资格遴选变成对其招生条件的遴选,看他是否有科研项目、科研经费、研究成果。其实在国外,很多年轻学者都带研究生。青年学者和博士生的合作,是我们科研中最重要的生力军,国内这些年轻的博导,还有近年来通过国家千人计划引进的一批年轻学者,他们都参与了很多国家重大项目,让研究生和他们合作,为什么不可以?
  所以我建议大家不要用胡子长不长、资历够不够、级别高不高的观点来看待这个事情。有的教师可能认为我二三十年还没混上,你才二十几岁,怎么能当博导,其实一定要换思路,博士生是我们科研中最重要的生力军,谁是他们最合适的合作者,就应该找谁,而不是以年龄、资历判断。这也是将来高校改革的重要方向,由学生和导师双向选择,这项改革的实质是让研究生选择更好的合作平台,从事高水平的研究活动。
  华商报特派北京记者 陈琳 孙洪伟
本文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vipabc职员面试】为什么觉得你能胜任这个职位-看准网
vipabc职员面试为什么觉得你能胜任这个职位
在VIPABC面试比较复杂,步骤也很快。从开始到结束,共有4...
或,让我们更懂你,就能更多帮到你
我觉得面试困难
面试总体感觉一般
更多面试经验
小贴士:问题描述的越清楚,越能吸引老鸟来回答哟~
请输入问题
关注看准官方微信
下载看准官方APP
下载看准APP
点评工资任意看
查看5,608,972家公司的员工评价,预先看清你想去的每一家公司
向老鸟咨询
把你关于vipabc的问题大胆的提出来,这里的914位老鸟很乐意为你解答~
写下问题吧~
提交成功!请静静等待老鸟们回答~
扫描二维码
分享到朋友圈,邀请微信好友帮忙解答
下载看准APP
立享畅读全站爆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职位胜任能力素质要求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