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军刀级别 昭和六十三年十三年日本军刀 日本军刀多少钱

详解日本军刀的前世今生 从西洋式到本土刀
日本军刀,主要是指1934年至1945年间旧日本“皇军”陆、海、空军官和士官佩带的颇具日本传统的指挥刀。德川幕府末期,日本采用法国式的训练方法。普法战争后,法国战败,日本便改向德国学习军事。明治十八年(1885年),以麦克尔少校为代表的德国军官来日本陆军大学任教,日本陆军的战术和军制从此师从德国,海军则为英国制。不仅如此,连指挥刀也西洋化了。旧式军刀明治天皇和重臣伊藤博文等,戎装时都佩西洋式的指挥刀。至二战之前,军官佩带有樱花纹饰的西洋式指挥刀,更有一种刀柄加长,西洋护格的东、西洋“合璧”的指挥刀,与日本式的军刀并行不悖。日,荒川五郎、栗厚彦三郎等在东京下议院向政府提出复兴日本刀剑的建议案,以提倡日本精神及固有文化,获得一致通过。一个月后,侵占我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以第6、第8师团和混成第14、第33旅团等部8万余众,分别向我长城冷口、主峰口、古北口等处进攻,长城抗战爆发。3月11日中国军队第29军第37师大刀队在赵登禹旅长的率领下,乘雪夜迂回至喜峰口日军侧后,摧毁敌炮兵阵地,歼敌服部炮兵大佐(上校)以下步、骑、炮兵3000余人,中国大刀凛凛生威。当时的日本报纸说:“自明治大帝造兵以来,皇军名誉尽丧于喜峰口以外,而遭六十年来未有之侮辱。”因此,在荒木陆军大臣、柳川陆军次官、山冈军务局长等皇道派头面人物的倡导下,日军遂于1934年废弃华而不实的西洋式指挥刀,军官一律改佩日本式的军刀以谋应对。图片:这把昭和13年制定的陆军制式军刀被称为“98式”(皇纪2598年),实质上它是94式的变形“在一对一的情况下,日本刀面对中国大刀并不占有优势,大规模白刃战时大刀更显威力。”“比较一下这两种刀就会发现:日本刀刀身很窄,但由于采用精钢作为原料,锻造及淬火的工艺十分精良,因而强度很高;刀刃锋利,波浪形的刀纹清晰可见;刀鞘及护手的外形精美,被世界各地的收藏家视为珍品。反观中国大刀,通体由整块钢铁打造,钢质一般;刀身特别是刀头部分较宽,刀尖呈上斜形类似《武经总要》中所描写的“前锐后斜”的宋代手刀;长柄末端有一圆环。虽然大刀无论在钢质,刀刃,工艺及外形上都比不上日本刀,但是大刀是根据实战需要而诞生的,钢质和工艺的要求低使得任何一个农村铁匠都能制造;宽厚的刀身让锋利的日本刀也对它无可奈何;在砍劈时运用自身重量来弥补刀刃的不足,所以在与日本刀的战斗中并不吃亏。”日本式军刀采用传统的“阵太刀”即长刀的形式,连刀鞘总长101厘米。军官刀与传统的日本刀相同之处是:刀柄以珠粒细密的白色鲛鱼皮包裹,长26厘米,并用丝带编花缠绕。刀柄近护手处用“竹钉”贯通固定刀身。护格(称“锷”或“镡”)为铜镀金,有镂空和不镂空两种。刀刃近护手处有日本刀特有的铜制夹刃(称“鎺本”)。传统日本刀是完全手工精心锻制,军官刀是机制加手工。一般日本刀刀柄与刀刃比例是1:4,军刀刀柄与刀刃比例亦如是,装配制式的刀柄与刀刃比例为1:2.36。刀柄双手持握,劈刺凶狠有力(图5)。笔者比对周玮先生援引仰木弘邦《古刀铭尽大全》所示的十一种不同的日本刀的柄形(与刀刃同铸的柄,非装配后的柄),军刀的柄形是所谓的“平横”形。军刀刃长61.5厘米,与日本刀的刀刃弯曲度大致相同,其弯曲控制在锋尖下5寸(称“物内”),砍劈时以此处力量最大,符合力学原理。 日本刀刀背(称“栋”或“脊”)有三种形制,三角、梯形、半圆,军刀采用的是三角形。刃尖(称“帽”或“鋩”)有30种之多,大同小异。依笔者而识,军刀的刃尖与日本刀“烧诘”形近似。此外,军刀刀鞘与刀有闭锁装置,刀柄上两侧的丝带下各有三朵并联的樱花铜饰,还有雕花的刀穗环和双面色编织的刀穗。刀穗是日本军刀重要的饰物,丝带内侧的色彩,以金、红、蓝为区分将、佐(校)、尉军阶的标志。平时佩带,亦有将佐把刀穗用两道皮扣扣在军刀长柄之上。刀鞘为金属制,棕色烤漆。军刀刀鞘有与刀带挂钩连接的环,陆军为单环,海、空军为双环。1935年士官也配发军刀,称九五式军刀。刀柄仿照军官军刀刀柄的花纹(如樱花和丝带缠花)用铜或铝压制而成(图6)。刀的闭锁装置如同日本三二式骑兵军刀,为桥式,但不在刀柄一侧,而是在刀柄上部(持握时手掌的虎口处)。手持32式骑兵刀的日本骑兵 此外,士官军刀刀刃有血槽,形制为日本刀中所称的“棒槽”式,即一条血槽由鎺本直贯刃尖。护格、刀穗环无花纹,刀鞘为皮制。士官军刀制作完全为机制,有不少与三八式步枪配用的三十年式刺刀一样印有三环(工厂出品标记)。大概是传统日本刀中革卷大刀“鞘用革包坚缝之”的影响,许多下级军官和士官为了保护军刀,用牛皮包住刀鞘,缝制精细。在寒区的士官冬季还将金属的军刀柄套上白布罩。日本军官受日本传统武士道的影响,钟爱自己的军刀,视其为精神象征。军官军刀是自费购置,除刀外装有统一规定外,刀身可自己选配。有些军官出身名门贵胄,将家族所传的名刀装配制式的军刀柄和鞘,带上侵略战场,识者可从刀刃上的花纹和夹刃辨知。如刀柄上刻有“广光”的军刀即是刀主装配制式军刀柄、鞘的日本名刀。图片:1938年占领广东汕头的华南派遣军毛利部队,注意红圈内的旧式军刀),并没有统一更换成新制定的刀装样式。可以说日本军队的佩刀实在是种类繁多。 “广光”为古日本武士刀三大名匠师之一冈崎正宗的直系传人,与同流派的秋广、广正、广次的制品虽有高下之分,但风格极相似。日本陆军装备的三八式6.5毫米步枪的表尺座后面有象征皇室的菊花图案(菊纹章)。日本军官军刀则饰以樱花,刀柄、护格、闭锁按钮、刀穗环、刀路铜饰、挂环座等处,计有大小31处樱花的纹饰。日本有句俗话。“花数樱花,人数武士”,这是日本人传统价值观的体现。樱花被日本人视为国花,甚至在日语中几乎所有美和好都用“樱”来修饰。日本人的樱花情结,主要是对樱花花期短暂,倏开倏落的方式的共鸣。在《百人一首》的和歌集中,纪有则咏樱花说:“春光空明丽,春日何悄寂;愁心醉不成,好花披满地。”花落时,一瞬间树上粉红的樱花全部飘落,仿佛逝去的一切。日本人认为,这如同慷慨捐躯的武士之魂。明治时期会津白虎队那样的死法,被视为武士道的典范。樱花凋谢的情景,是武士理想的归宿,正像当年日本军歌中唱的:“我们像樱花凋落那样为国捐躯。”军国主义薰陶之下,军刀成为日本军人的精神支柱。像步兵重视刺杀训练一样,军官从幼年军校开始就注重军刀搏杀的“剑道”训练。从明治时期,日本陆军中央和地方幼年学校(相当初中一二年级)即设有剑道课。据说曾任关东军参谋长,后成为首相的战犯东条英机大将,在幼年学校时热衷剑道,成为军官候补生时,常在激越的《川中岛》、《城山》萨摩琵琶乐曲声中挥刀而舞。剑道训练和竞赛的头盔护具日后也用于日本军队的步枪刺杀训练。这种竹剑、木枪及护具和日式的对刺训练方法,1923年前后冯玉祥将军在北京南苑练兵时,由留日士官生引进到我国的西北军中,因器材的限制,未能全军普及。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阅读:
相关搜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责任编辑:znguan]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
关于请教高人鉴别日本军刀(昭和十三年)的评论
显示更多评论
共有0人参与&评论有条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
精彩图集推荐缴获的日本军刀图片 日本军刀级别
新四军老战士孔诚:活捉日军少佐军官,缴获指挥刀
原标题:新四军老战士孔诚:活捉日军少佐军官,缴获指挥刀“当鬼子进入我们事先设好的伏击圈时,3颗信号弹腾空而起。见到信号,我们立即发起猛攻。向来为非作歹的日军根本没料到会中埋伏,跳下汽车企图顽抗。战士们勇猛冲杀,与鬼子直接展开白刃战。顿时,驳壳枪、步枪、机关枪一齐发出怒吼,一束束手榴弹直接扔进鬼子的汽车内,打得鬼子哇哇乱叫,血肉横飞。由于手榴弹在汽车内爆炸,汽油着了火,一时间,战场上火焰冲天。许多鬼子不是被打死,而是直接被炸死了。”成都永丰路一处居民院内,住着一位态度和蔼、随和好客的老人。走在大街上,看不出他和其他老头儿有什么区别。但你和他交流后才知道,这位老人有那么多气壮山河的故事。这位出生于湖南浏阳贫苦农家的老人,1937年就参加了红军,历任战士、班长、排长、连长、营长、团长等职,参加过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和康巴平叛等,先后5次负伤。1938年4月,他参加新四军苏南敌后先遣队,在韦岗伏击战中,带领全班战士歼灭日军土井少佐、梅泽大尉等50多人,缴获日军大量物资。在一次伏击战中,他还活捉了一名日军军官,缴下一把指挥刀。老人叫孔诚,他的抗战故事,要从小时候说起……身在苏区 16岁时加入少先队1917年10月,孔诚出生在湖南省浏阳县三口乡竹山村(现为三口镇金园村)一户贫农家庭。父亲是老实巴交的农民,靠给人做短工、到外地卖豆腐等,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小时候的生活是十分艰苦的。”孔诚回忆,由于家里实在太穷,7岁那年,他就给富农家放牛。9岁时,家乡爆发灾荒,加上父亲生病,一家人断了生计。“母亲带着我们姐弟在外,整整讨了一年饭。”上世纪30年代,浏阳东乡成了著名的革命根据地,穷人翻身做了主人。“我们这些贫农们有饭吃,是天大的好事。”孔诚说,当地群众的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农协会、赤卫队、少年先锋队等相继成立。孔诚的父母也积极参加了当地的红色组织,父亲是农协会成员,母亲任妇联主任。“爸妈都参加了苏维埃组织,我也没有落下。”孔诚在父母的影响下,参加了儿童团,担任团长,16岁参加了少先队。每天的任务是站岗放哨,盘查过往行人,监视反革命分子的行踪,为区农会赤卫军送信、送情报。后来,苏区被国民党军队占领。1935年1月,在当地一名地下党员的帮助下,孔诚翻山越岭走了一个星期,到平江黄金洞参加了红军,编入红军16师47团5连当战士,并化整为零展开了3年艰苦的游击战争。联合抗日 游击队改为新四军日,“西安事变”爆发。在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努力下,在全国人民一致高涨的抗日呼声下,蒋介石在停战协议上签字。1938年,湘鄂赣省委奉中共中央指示,派代表与国民党代表在平江县嘉义镇进行和平谈判,并签订停战协议。湘鄂赣地区红军游击队,集中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我所在部队编为一支队一团。昨天还是敌手,今天就要握手言和。本来是红军,突然改成国军,有的战士思想一时转不过弯来。”孔诚说,当时有人说这是“投降”、“叛变”,甚至有人开了小差。“为此,党组织要求干部和党员带头做工作。”孔诚说,当时给大家讲的是:“衣服换了,番号换了,但是我们的心没有换,我们依然是穷苦百姓的部队。”很快,部队克服了抵触情绪,适应了转变。1938年1月,一团部队在嘉义镇誓师出发,北上抗日。路过家乡时,孔诚顺带回了趟老家,一口气动员了家乡13名青年参军报国。归队后,在行军途中,孔诚被调到三营营部任侦察排长,不久又被调到一团团部侦察连任二排排长。深入敌后 军纪严明深得民心1938年4月,军部奉命向苏南敌后挺进,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同时决定,从一、二、三支队抽调有战斗经验的干部侦察员组成先遣支队,粟裕任司令员,率部深入敌后实施战略侦察。“我是我们一团选调的5个人之一,枪支也是全团最好的。”孔诚被编入一连任四班班长。孔诚等人从安徽岩寺出发前,时任司令员陈毅为他们做了动员会,“昔日的江南鱼米之乡,已变成目不忍睹的血肉疆场。日寇野蛮烧杀,土匪横行霸道,江南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中,盼望你们去
24小时滚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行政级别二十三级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