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毕业与日本陆军军校毕业是什么军衔的有哪些人

503 Service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503 Service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openresty/1.11.2.4  抗战时期国军为什么挡不住日军,看看数据就知道了。日军甲等师团,军队数量接近3万人,国军甲等师8000人。杂牌师两三千人。王牌对王牌,国军4个师人数才抵得上1个日本师团,轻重机枪,一样的军人数量,人家火力是我们的4倍,重武器方面,完全不是一个级别。日军有压倒是的炮火支援,专业化很强,打动很准,国军远远是比不上的。日军有重炮,由于交通不便,一直没有怎么用,远距离炮火支援以小口径山炮为主,进一点重型迫击炮压制,在进一点小型迫击炮,掷弹桶压制。在加上轻重机枪压制,日军炮兵定点清除国军火力点,往往日军还没有冲锋,国军阵地死伤过半。还不算人家的坦克飞机。国军完全是死扛。一个有战斗力的部队,伤亡超过40%,基本上就被打残。需要到后方修整。国军往往刚上去,就是伤亡过半,又不能后撤。,基层军官更是损失殆尽,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候往往连长营长,排长一天要换好几个。国军往往是成建制的被消灭。运气好能够撤下来,指挥官基本上剩不了几个。所以日本师团击溃国军十几个师,国军不丢人。  中国最优秀的军队,军官,军人在抗战第一年,基本上被消灭。空军基本上被消灭,海军基本上被消灭。蒋介石手里剩下的基本上是农名兵,学生兵,战斗力有限。 士兵是需要训练的,说白了就是砸钱,要天天练枪,但是当时的中国太穷了,练不起,往往没放几枪就被送上了前线,当去炮灰,军官是要有时间培养的,不是随便拉个人就能当指挥官的。所以国名党高层一直要求下面的部队死守。(随便拉只队伍就能胜任)。所以中国伤亡非常大大。最后老蒋拼光了老本撤到了四川。日军兵力有限,没有足够的兵力在进攻,国军压根就不敢反攻,死守,用人命去填,用生命换时间,也许还有戏。如果反攻的话纯粹死路一条。 抗战初期老蒋基本上拼光了一切,十几年攒下的老本都没有了。自己还差点被炸死。黄埔军校,全国各地的讲武堂多年来培养的精英损失殆尽。(黄埔军校是世界军事史上死亡率最高的军校,没有之一,就算是在抗战中侥幸活下来,后来有经历了国共内战,文革,总之活下来的人很少),如果有人说老蒋亲日。我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想的。我想在中国近代史上最仇恨日本的领导人就是老蒋。  我们的历史书上一直强调的是国民党的腐败无能,不得人心,消极抗日,从来没有提过当时日本的强大。当时的亚洲第一工业强国,亚洲第一陆军强国,战争初期横扫大半个亚洲,亚洲第一空军强国,也许是世界第一空军强国,太平洋战争初期空军完全压着美国打,亚洲第一,世界第二海军强国,重创美国海军,横扫欧洲十国舰队。  面对这样的强敌,以伤亡3000多万人的代价,中华民族最终取得胜利,难道我们不应该感觉到自豪吗?  我们需要的是正视这段历史,而不是歪曲它,不要让它再度重演。(目前,不说GDP,日本是亚洲第一工业强国,不说军队数量,日本陆上自卫队仿效一战战败德国,以军官和士官为主,职业化比率之高,单兵装备之精良,亚洲第一。空军方面,不算数量,现代程度,亚洲第一,单机平均价格世界第一。海军方面,作战能力亚洲第一,现代化程度,亚洲第一。军舰服役期限之短,世界第一。反潜能力,亚洲第一,世界第二。)  以上的数据,应该不太准确,没有专门去精确查资料,只是个大概。有误的地方还请见谅。
楼主发言:7次 发图:0张 | 更多
  @wqwying2008 建议楼主先搞明白和日军师团相对应的是中国军队哪一级编制再发表您的高论。
  @燕云18骑-17 04:52:21  @wqwying2008
建议楼主先搞明白和日军师团相对应的是中国军队哪一级编制再发表您的高论。  -----------------------------  我不是什么专家,也不会研究数据,写的只是个大概状况。日本侵华扬言3个月灭亡中国,结果是基本上消灭了当时中国最精锐的军队,基本上消灭了中国的海军,空军。国军基层军官伤亡殆尽,高级将领死了一大批。我就是不愿意看历史书上写的"消极抗战"。
  顶  
  @wqwying-17 10:52:58.0  我不是什么专家,也不会研究数据,写的只是个大概状况。日本侵华扬言3个月灭亡中国,结果是基本上消灭了当时中国最精锐的军队,基本上消灭了中国的海军,空军。国军基层军官伤亡殆尽,高级将领死了一大批。我就是不愿意看历史书上写的"消极抗战"。  —————————————  写的好  
  抗战中,黄埔军校生牺牲率达95%  黄埔军校与美国西点军校、英国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俄罗斯伏龙芝军事学院等并称“世界四大军校”  ●抗战八年,200多名黄埔教官学生担任师长以上职务,指挥全国2/3的抗日之师  ●据资料显示,抗战胜利后,黄埔军校毕业生幸存者仅一万一千多人,相比抗战期间入校受训的20万学生,黄埔军校生在抗战中的牺牲率高达95%  黄埔军校联结着中国近代战史上绝大部分军功显赫的名字,除国民党军中的3000多员将领外,也为共产党培养了53位将军。这所在因陋就简的条件下草成的军事学府,与美国西点军校、英国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俄罗斯伏龙芝军事学院等并称“世界四大军校”。  抗战八年中,有200多名黄埔教官学生担任师长以上职务,指挥全国2/3的抗日之师。黄埔军校挺起了中国军队抗战的脊梁。
  第一期  日入校,6月16日举行开学典礼,同年11月31日毕业。学生人数初入校时500余人,随后军政部讲武堂学生120余人也并归本校,合计毕业生为645人。学习科目单设步兵一科。在学时仅为半年。各学生多来自全国各地,主要是由军校筹委会委托参加国民党“一大”的代表,包括国民党人和共产党人,在开完大会后回到各地通过两党地方组织所推荐介绍的党、团员和进步青年。他们先在原地初试,然后到广州参加总复试,才正式入学。   第二期  1924年8月至10月分批入校,学生多从各地考取,人数计449人,学习科目从步科扩增为炮、工、辎、宪五科,修业期间原定六个月。但为适应军校战斗的需要,却迟至日才正式毕业。  第三期  1924年冬陆续进校,学生多从上海和广州各地考选,录取人数达1300余人,1926年1月毕业。经过甄别考试,实有毕业人数为1233人。学习科目分设步兵和骑兵二科。学生入校后,先受入伍生教育三个月,经过考试合格才转为学生,为学生实行入伍生制度之始。   四期  1925年7月至1926年1月分批入校,初为入伍生。1926年3月经入伍生升学考核转为学生,并举行隆重的开学礼。学习科目分步、炮、工、政治和经理五科,同年十月毕业。学生人数2654人。
  第五期  1926年3月以后陆续分批考取入校,初为入伍生,分驻沙河燕塘等地。十一月经升学考试转正式学生。学习科目分步、炮、工、政治、经理五科。年底奉命将炮、工、政治三科随北伐军北上,进驻武昌授课,与当地新收的男女学生的入伍生总队合称为武汉分校。由于1927年,在革命阵营曾形成武汉政府和南京政府分裂对峙的局面。使本期学生毕业典礼也分在武昌和南京两地举行。在武昌毕业者,由恽代英主持毕业典礼;在南京毕业者,由何应钦主持毕业典礼。参加南京典礼的毕业生是奉命自广州黄埔本校而来。据南京本校统计,本期毕业生为2418人。  第六期  本期学生,有黄埔本校和南京本校之分。两者情况各有不同:   黄埔六期,先是李济深于1928年5月以中央政治会广州政治分会名义将本校改名国民革命军军官学校。学生原在1926年10月正式入学,学习科目有步、炮、工、经理四科,计入伍生达4400余人。其学生来源广及缅甸、越南、朝鲜、南洋群岛等地。但这六期学生与五期学生一样,亦因国共分裂与斗争和地方势力的破坏,使学生星散特多,留在黄埔本校的学生至1929年2月毕业者仅718人。为与南京本校六期一总队有别,该期称黄埔六期二总队。   南京六期,1927年底,在南京原拟筹备成立中央军事政治学校,至1928年3月再改名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作黄埔本校的延续。而将原黄埔本校学生改作南京本校的预科生。首批学生是来源于黄埔本校招收的第六期入伍生。他们因国共分裂使学校一度陷于停顿而分散各地。至1928年初,陆续应南京本校和同学会之召而陆续到杭州集中受训,计有1026人。不久转往南京受训,故称南京六期学生。另有部份在南京新考取入伍的学生,以及原长沙分校学生,武汉分校学生,学兵团学兵,福建陆军干部学校学生,第十四军、四十四军军官讲习所学生及第二十六军军官团学员等,都相继并入本校,分成步兵第一、二、三、四大队、和炮兵大队、工兵大队、交通大队及辎重区队等,都编入第六期学生行列,使本期学生增至3534人,于1928年3月正式开学,1929年5月先后毕业。实计毕业生为3252人,称南京本校六期一总队,与黄埔本校六期二总队共计毕业生为3970人,统称为本校六期学生,都派往各地国民革命军中服务。   第七期  和第六期学生一样,亦有黄埔本校与南京本校两地学生之分:   黄埔七期学生,是日以原本校学生军和军士教导队学员资格,经考试入学,计1400人,称为预科生。1928年秋,第八路军干部学校学员也并入本校作入伍生入学,计800人。两类学员都于1928年12月经升学考试,转为正式学生。学习科目分为步兵、炮兵、工兵和辎重兵四科,并续开外语班,按学生志愿与程度,分英、法、德、日四班授课。初期在沙河燕塘本校入伍生部开学,1929年4月才迁回黄埔本校上课。同年9月10日,蒋介石曾以国民政府名义命令将该校名“国民革命军军官学校”再加上“黄埔”二字,称为“国民革命军黄埔军官学校”。1930年8月举行毕业考试,9月26日举行毕业典礼,经考试及格毕业生实为666人,称七期第二总队。  第八期  1930年5月在南京入校,成立入伍生团,计712人。编制与原黄埔时期入伍生团相同,而增设尉官班长,学生在学时间则延长为三年年制。其中规定学生在学限期,第一学年为入伍生教育,使之明了军队生活,熟谙军士以下勤务;第二、三学年为学生教育,学习各兵科初级将校必要之学术及指挥技能。并改革了传统的苏式和日式的教育,采用德式教育;规定各学生必须认学英、德、日三种外国语的其中一种。新的招生规定,须持高中毕业文凭方能报考,使学生在文化素质和教育程度得以保证。在此期间,另有1932年3月续办的武汉分校学生,并归本校。于是原南京本校学生分步兵、骑辎兵、炮兵、工兵、通讯兵五科,1933年5月毕业,5月20日举行毕业礼,毕业生505人,称南京八期一总队,原武汉分校学生则迟至11月毕业,计毕业生1240人,称南京八期二总队。两队毕业生合计为1745人。另一说为1774人
  第九期  本期学生,扩大到黑龙江和黄河流域,包括豫、鲁、陕、燕、辽等省分别招来。实行入伍生一年,本科生两年的制度。对入伍生,继续实行严格的新兵教育、上等兵教育和下士教育。外语班除第八期原有的英、德、日文三种外,并加开俄文班和法文班。1931年3月进校,1931年5月开学。设步兵大队,下分步兵一队,步兵二队和步兵三队,另有骑兵、炮兵、工兵、交通兵、自动车兵各一队。1934年4月修业期满、5月8日举行毕业典礼,毕业生654人。  第十期  本期学生,自1933年春由全国各省教育厅会同各省保安处,分别进行两次招生。经各省取录后再到南京举行复试,招收学生计lll8人,于1933年9月进校,编为入伍生团。为适应入伍生投考之踊跃和报国之心切,又加收备取生而成立入伍生预备班。后者修业时间延长半年,主要补习自然科学和外国语。入伍生和入伍生预备班都先后经考试转为正式学生。计入伍生转为学生者940人,分步、骑、炮、工、交通等科,1936年6月毕业,称十期一总队;预备班转为学生者621人,亦分步、骑,炮、工、交通等科,1937年1月毕业,称十期二总队。   第十一期  本期学生,主要在北平、洛阳、汉口、南京、上海、广州等地广为招考。前来投考的热血青年不下万人,录取者先后于1934年9月到南京入学。计经考试录为正取生者700余人,编为入伍生第一团,称十一期一总队;录为备取生者称入伍生预备班,编为十一期二总队,修业期延长半年补课。第一团于1935年11月修业期满,并分发各部队实习三个月,1936年1月升学转正为学生,1937年8月毕业,分骑、炮、工、交通等科,计毕业生605人;预备班分步兵、炮兵和交通等科,1937年10月毕业,计毕业生664人。   第十二期  本期学生,日在南京入学,计652人;另有要塞炮学校学生转入本期学习,计103人,合并组成入伍生团。次年9月9日分科:计步兵四连、炮兵一连、工兵一连和通讯兵一排。日升学,是为第十二期学生总队,计740人。随之毕业于武昌。   第十三期  日在南京入学,计1490人,日升学,是为十三期学生总队。分科后有步兵六队,骑兵一队,炮二队,工兵二队和交通兵一队。1938年9月毕业于四川铜梁,实计毕业生1412人。   第十四期  本期1937年先后在武昌、成都等地分头向全国招生,陆续到武昌、成都入学。直属成都本校的学生有三个总队:第一总队1937年冬在武昌应试入学,取录者多是高中毕业学生,及曾受军训的大专学生和公教人员为主,文化素质较高,计669人,称十四期一总队。1938年11月毕业于四川铜梁安居镇。在学时间仅一年多;第二总队1937年10月在武昌入校,随之向铜梁迁移,招收的多是有志从军报国、拯求民族危亡的爱国学生。1939年毕业于铜梁,计1510人,称十四期二总队。在学时期为两年。又一批是1937年九月在成都入校,原属成都分校招考的学生。自南京本校校部迁抵成都后,将之并来本校统一施教,称十四期六总队,计1520入。1939年1月毕业,是本校学生在成都入校并毕业的首期学生。本校三个总队学生合计为3700人,还有各地分校各自招生受训的都纳入本期序列,称第十四期第三、四、五、和七、八、九、十总队毕业生。其学生人数多少,未见统计。   本期自1937年底南京迁校以来,最终确定以原成都分校改为本校校部的部署陆续完成。分校各期学生皆奉命以成都本校教学要求统一施教。是时成都地区北较场、西较场、南较场、皇城遗址及外西草堂寺、青羊宫等地,均是本校学生的驻地。教学组织除扩编政治部,加强政治教育外,又添设军官教育队、恢复高等教育班、加设战术研究班、校尉官研究班、射击训练班、技术训练班和特务长训练班等,军事教育也相应完善。至此,经历近两年来流离播迁的艰难岁月,又而在抗战大后方开始正规生活、学习和训练的进程。在八年抗战,中输送大批军事人才。学生毕业后也大都分配到抗日前线。  第十五期  1937年10月,军校当局以武昌为基地,继续大批招收爱国抗日青年,日入学,计1559人。先在武昌作入伍生受训三个月。是时因日军准备围攻武汉,形势吃紧。学生乃奉命转移重庆,璧山而进抵成都本校就学。计有步兵大队,炮兵大队,工兵大队和辎重兵队,通讯兵队分科训练,称十五期第一总队,并代训空军学生大队,计272人,日毕业,共计毕业生1831人。在学时间约两年半。另有本斯第二、三、四、五、六、七、八总队属各地分校受训,亦相继毕业,总人数未见累计。   第十六期  本期招生计分三个总队:第一总队,日入校,驻成都南较场,计1597人。分编步兵第一、二、三大队、炮兵大队、工兵大队、骑兵队、辎重兵各一队,分科受训,日毕业,另代训空军学生97人,共计毕业生1693人。在学时间两年;第二总队日招考取录,驻四川铜梁受训,分第一、二、三大队,主要培训步兵,1939年10月毕业,计毕业生1629人;第三总队,1939年春天入校,驻成都北较场,分第一、二、三大队,主要接受适应抗战需要的政治教育和步兵教育。1940年4月毕业,计毕业生1165人,在学时间实一年。合计三个总队毕业生为4287人。   第十七期  本期1940年初开始分批招生,计成都本校有三个总队:第一总队日开学,驻于成都本校西较场,计1527人。下分步兵第一、二大队、炮兵队、骑兵队、工兵队、辎重兵队。在学时间两年,日毕业;第二总队日开学,驻于四川铜梁,计1374人。下分三个大队,十二个中队。主要受步兵教育,日毕业;第三总队日开学,驻成都北较场,计1030人。下分三个大队,九个中队,日毕业。三个总队毕业生共为3931人
  第十八期  本期自1941年初陆续招生,直属本校的有两个总队:第一总队日入伍,计1600人。因原校址不足,分驻于草堂寺、青羊宫等地。次年升学后才将步兵大队,工兵大队迁北较场,特科大队迁西较场。1943年2月毕业、毕业生实1215人;第二总队日正式入伍,驻成都南较场,计1237人,分为步兵六队,骑兵一队,炮兵二队,工兵二队,辎重兵一队通讯兵一队,日毕业。本期连同各地分校毕业学生共为十四个总队,七个独立大队和三个独立中队,包括步兵、骑兵、炮兵、工兵、辎重兵、通讯兵及适应抗战亟需之兵种。其分校毕业总人数尚未见确切统计。   第十九期  本期自1941年先后由各大城市分区招生,本“抢救沦陷区知识青年之旨”,由校本部派员深入各战区加以甄选。各地青年应选后于1942年春天陆续到校。5月成立两个总队于成都草堂寺。12月25日开始入伍生训练,1943年3月分科受训。计第一总队称步科总队,下分七个队,另有炮兵两个队,共为九个队998人,仍驻草堂寺;第二总队称特科总队,下分骑兵一队,炮兵三个队,工兵二个队,辎重兵,通讯兵各一队,计902人,驻西较场。同年12月升学转为正式学生受训,合计1890余人,同时各地分校招收本期学生亦有七个总队和一个独立大队,共为九个总队,一个独立大队,实际人数不明。  第二十期  本期学生于1944年3月在成都南较场入伍。初分为十个队,同年八月分科后,分驻成都本校西较场,南较场,合编为步兵一个大队,辖四个中队,(内有一中队是广西六分校并来);炮兵一个大队,辖两个中队;工兵一个大队,辖中两个队;通讯兵一大队,辖三个中队。其余骑兵,辎重兵各一独立中队。迨后步、工、通三个队又迁驻北较场,合计步、骑、想工、辎、通六科,计学生1116人。日毕业。各地分校亦于此时相继结束,并归本校。  本期学生毕业,正逢抗战胜利,日本投降之后,全国人民都一致要求重建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中国。但国内战争随即又爆发。无奈自该期毕业生起,不少而又成了为内战服务的工具。   第二十一期  本期学生于1944年5月在成都入伍。计编步兵十一个大队;辖三十八个中队;骑兵一大队,辖三个中队;炮兵二大队,辖五个中队;工兵二大队,辖五个中队;辎重兵一大队,辖四个中队,通讯兵二大队,辖四中队,还有战车独立一中队。其中各大队内,由西安督训处调归本校,则达二十个中队之多,人数甚众。他们因入伍和到校时间先后不一,考试毕业日期也随之有别:计步兵第一、二大队所辖六个中队,于日毕业,其他各队在日毕业,惟步兵第六和第十一大队,工兵五个中队,通讯兵五个中队及战车三个中队,复以成立较迟,乃于日才毕业。   总计本期毕业生达6038人。人数激增,为历期毕业生所不及。且逢本校奉命改制,于1946年元旦将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易名为“陆军军官学校”,实际恢复1924年成立之初的校名,长达二十余年担任校长的蒋介石,改任名誉校长。委任一期学生,成都本校教育长关麟征升充校长。改制的宗旨是要将本校办成”国军初步干部养成教育的摇篮”。  于是本期学生开始,实行各兵科普及教育之实验,并试行各兵科之综合教育。毕业后,亦派入军中服务。
  看到四大军校就笑了,不知道黄浦一期学了几个月?说实话就一速成班,连蓝翔技校都不如。  少喷了,日军火力强国军火力弱,那抗美援朝美军火力强不强?志愿军火力又弱不弱?结果又如何?  蒋是一开始算错了数,想在上海打,让国际调停,结果骑虎南下。精锐基本上打残。绝对不是雄材大略,吸引日军主力延长江而上。以空间换时间。是日军南下时蒋决了黄河,冲走了不少鬼子,出现了黄泛区走不了。不然蒋早就被包饺子了。
  @wyxren
01:30:46.0  看到四大军校就笑了,不知道黄浦一期学了几个月?说实话就一速成班,连蓝翔技校都不如。   少喷了,日军火力强国军火力弱,那抗美援朝美军火力强不强?志愿军火力又弱不弱?结果又如何?   蒋是一开始算错了数,想在上海打,让国际调停,结果骑虎南下。精锐基本上打残。绝对不是雄材大略,吸引日军主力延长江而上。以空间换时间。是日军南下时蒋决了黄河,冲走了不少鬼子,出现了黄泛区走不了。不然蒋早就被包饺子了。  —————————————  你這樣講就不對了,那個時代跟現代唸書可以比嗎?現代培養醫生的醫學院要讀幾年?你要不要查查孫中山當年的醫學教育讀了多久?一個班級才二個學生,所以他是第一名畢業  
  @union0
03:19:32.0  你這樣講就不對了,那個時代跟現代唸書可以比嗎?現代培養醫生的醫學院要讀幾年?你要不要查查孫中山當年的醫學教育讀了多久?一個班級才二個學生,所以他是第一名畢業   —————————————  現在文盲可以當兵嗎?以前當兵的有幾個讀過小學?你以現代標準看80-90年前的教育不對了吧。  
  @wqwying2008 :很有见解、、、、
  @wqwying2008
10:52:00  @燕云18骑-17 04:52:21   @wqwying2008 建议楼主先搞明白和日军师团相对应的是中国军队哪一级编制再发表您的高论。   -----------------------------   我不是什么专家,也不会研究数据,写的只是个大概状况。日本侵华扬言3个月灭亡中国,结果是基本上消灭了当时中国最精锐的军队,基本上消灭了中国的海军,空军。国军基层军官伤亡殆  —————————————————  师团相当于军。  国军精锐损失严重,但还是有的。几次长沙会战打得不错,光靠薛岳的天炉战法也是不行的,还要有能打的部队。  国军赴缅远征军就是精锐,这些基本上保留到内战时期,也是国军王牌,像新1新六,5军。  
  @李_1986
22:55:00  @wyxren
01:30:46.0   看到四大军校就笑了,不知道黄浦一期学了几个月?说实话就一速成班,连蓝翔技校都不如。   少喷了,日军火力强国军火力弱,那抗美援朝美军火力强不强?志愿军火力又弱不弱?结果又如何?   蒋是一开始算错了数,想在上海打,让国际调停,结果骑虎南下。精锐基本上打残。绝对不是雄材大略,吸引日军主力延长江而上。以空间换时间。是日军南下时蒋决了黄河,  —————————————————  这美国人要像日本人那样神经病的打仗估计得玄  
<span class="count" title="万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当前位置: &
& 陆军军官
价格(元)
装订:平装
开本:16开
装订:平装
开本:16开
装订:其它
装订:平装
尺寸:长4.50*宽4.50*高0.20(cm)
尺寸:长3.9*宽2.9(cm)
尺寸:长6.1*宽4.1(cm)
装订:平装
开本:16开
装订:平装
开本:32开
装订:平装
开本:16开
装订:平装
开本:16开
装订:平装
开本:16开
装订:平装
开本:16开
装订:平装
开本:32开
材质:不详
尺寸:长4.5*宽4.5*高0.18(cm)
装订:平装
开本:32开
装订:平装
装订:平装
开本:32开
版次:一版一印
装订:硬精装
开本:32开
装订:硬精装
开本:大16开
版次:一版一印
装订:平装
开本:16开
装订:平装
开本:16开
装订:平装
开本:16开
装订:平装
开本:16开
装订:平装
开本:16开
装订:平装
开本:大32开
装订:平装
开本:32开
尺寸:长15.5*宽10.3(cm)
尺寸:长1*宽1(cm)
装订:硬精装
装订:平装
开本:大32开
装订:平装
开本:32开
尺寸:长19.7*宽15.7(cm)
尺寸:长6*宽6*高0.30(cm)
尺寸:长2*宽2(cm)
装订:平装
装订:平装
开本:16开
装订:平装
开本:32开
装订:平装
开本:64开
装订:平装
尺寸:长35*宽25.5(cm)
装订:平装
装订:平装
开本:64开
版次:初版
纸张:其它
刻印方式:其它
尺寸:长30.8*宽18.3*高1.6(cm)
纸张:白纸
刻印方式:石印
尺寸:长20*宽12*高0.5(cm)
装订:平装
开本:32开
版次:一版一印
装订:其它
开本:其它
装订:平装
装订:硬精装
......到页
Copyright(C)
孔夫子旧书网
京ICP证041501号
海淀分局备案编号
购物车共有0件商品,合计:0元
图书已成功添加到收藏夹!中国最著名两所军校:二十万毕业生抗日战死十九万
中国最著名两所军校:二十万毕业生抗日战死十九万
中国曾有两大著名军校,这两所军校走出来的学生,深刻影响了中国的近代史。第一所: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简称保定军校,创建于1902年,停办于1923年,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所正规陆军军校,校址在河北保定市,前身为清朝北洋速成武备学堂。民国后改称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学校的最初负责人是冯国璋,当时称总办(即校长),1906年,改由段祺瑞接任。其后,军事专家蒋百里、第二次直皖战争中任皖军总指挥的曲同丰等都先后担任过校长。从北洋武备学堂算起,保定军校训练了近1万名军官,其中1600多人获得将官军衔,蒋介石、白崇禧、张治中、邓演达、陈诚、叶挺、傅作义,还有歼灭日军最多的薛岳将军都是毕业于此。保定军校实行的是强迫的野蛮教育,即所谓向日本、德国学来的精神教育,对学员训练严酷,非打即骂,曾致学员疯癫。蒋百里任校长时,多受段祺瑞掣肘,自戕以对,闻名天下。保定军校三巨头蒋介石、总参谋长何应钦、副总参谋长白崇禧保定军校毕业的学生大都走上国共军队的高层,其中很多人也是后来黄埔军校的老师。保定军校自建立之日起,即标榜“军人以保家卫国,服从命令为天职”,“军人不问政治为高尚 ”,形成保定军校学生一种职业军人的特点。第二所:黄埔军校日,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于广州黄埔长洲岛正式成立,通称黄埔军校,蒋介石任校长,1927年迁到南京。黄埔军校是中国近代最著名的一所军事学校,培养了许多在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中闻名的指挥官,主要将领出自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一至六期,是国民政府北伐战争统一中国的主要军力。无论是中国共产党,还是中国国民党,其军事骨干有不少都是出身于黄埔军校的。据不完全统计,在国民党方面,少将军官以上的黄埔师生有255人,其中,上将38人,中将159人;在共产党方面,1955年人民解放军授衔时,10位元帅中有5位、10名大将中3名出身黄埔军校,此外,还有17名黄埔出身的上将和中将。抗战中的黄埔军校学生黄埔军校对中国做出的最大贡献是在抗日时期,据日本投降后的统计资料显示,黄埔毕业生在战后幸存者仅一万一千多人,相比之抗战期间入校受训的20万学生,“黄埔系”在抗战中的牺牲率高达95%,八路军牺牲的最高将领左权和中国远征军中的戴安澜将军也都是该校学生。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雪落尘埃,如历史留的些许痕迹。
作者最新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军校毕业是什么军衔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