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可以凭借哪两种权利来取得财政部专员办权利大么收入

> 问题详情
政府凭借政治权力,以土地为征税对象无偿征收货币,以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工具称为()。A.土地税B.土
悬赏:0&答案豆
提问人:匿名网友
发布时间:
政府凭借政治权力,以土地为征税对象无偿征收货币,以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工具称为()。A.土地税B.土地增值税C.土地营业税D.耕地占用税请帮忙给出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
为您推荐的考试题库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1我国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A.国有企业利润B.费收入C.税收收入D.债务收入2纳税人违反税法将受到法律的制裁,这体现了税收的(&&)。A.公共性B.无偿性C.固定性D.强制性
我有更好的答案
相关考试课程
请先输入下方的验证码查看最佳答案
图形验证:
验证码提交中……
享三项特权
享三项特权
享三项特权
选择支付方式:
支付宝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QQ:
请您不要关闭此页面,支付完成后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QQ:
恭喜您!升级VIP会员成功
常用邮箱:
用于找回密码
确认密码:403 Forbidden
403 Forbidden
nginx/1.4.6 (Ubuntu)中国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来源及其规模
我的图书馆
中国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来源及其规模
中国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来源及其规模&声明:本文发表于《地方财政研究》2010年第4期,引用或转载时请注明。&[内容提要]&在1994年分税制改革框架下,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按照财政收入来源主要可分为税收收入、中央转移支付收入、非税收入、债务收入和制度外收入。财政部的决算数据能够说明地方财政收入的一般预算规模和中央转移支付对平衡地方财政收入的作用,但却不能够说明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实际来源和规模。在中国很多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中,非税收入的比重超过了税收收入,但很多非税收入并没有被纳入统计,也没有被纳入进预算内管理。中国地方政府的债务规模也达到了惊人的规模。因此,综合来看,中国的宏观财政负担非常重。近年来地方财政改革的目标主要集中于规范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管理和平衡地方政府收支,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今后改革的方向需要进一步聚焦到公共财政制度建设上来,在促进地方政府职能合理化的基础上使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来源及其管理更加符合建设现代国家和保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要求。地方政府职能的合理化决定了地方财政收入的规模和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而财政收入的来源及其管理则决定了国家性质和命运。[关键词]&中国地方政府&&财政收入&&财政收入来源&&财政收入规模中图分类号:F812.43&&&&&&&&文献标识码:A&前言&2009年8月,福布斯杂志推出了2009年全球税负痛苦指数排行榜,中国大陆排名全球第二税负痛苦地。事实上,自2000年中国大陆开始进入福布斯的统计开始,中国的排名就一直非常靠前。虽然福布斯的全球税负痛苦指数的计算缺乏科学性,但正确估计中国的宏观税负是件非常艰难的事情,甚至可以说是不可能的,其中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缺乏关于中国政府财政收入的准确数据,特别是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准确数据,而这也使得大多数基于《中国统计年鉴》和各省市统计年鉴公布的数据进行的研究与实际情况相比存在很大的偏离。本文希望对中国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基本情况进行探索,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中国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构成情况;第二部分主要分析中国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规模;最后提出关于中国地方财政收入改革的主要思考。&一、中国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构成&1950年以来,中国国家财政制度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历史阶段:1950年至1979年为统收统支阶段,1980年到1993年为分灶吃饭与财政包干阶段,1994年至今为分税制阶段。在统收统支的30年间共产生了7种财政管理模式,在分灶吃饭与财政包干的14年间共产生了3种财政管理模式(如表1所示),在不同的财政管理模式下,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构成都存在明显差异。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中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财政关系趋于稳定,但一些主要税种的分享比例也经历了调整,比较大的有1997年对证券交易印花税、金融保障营业税分享比例的调整,2002年对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分享比例的调整,2004年对出口退税负担比例的调整以及2008年对跨省市总分机构企业所得税分配办法的调整等。表1 &1950年以来中国国家财政制度与财政管理模式实行时间财政管理模式&&&统收统支阶段1950高度集中,统收统支划分收支,分级管理1958以收定支,五年不变收支下放,计划包干,地区调剂,总额分成,一年一变定支定收,收支包干,保证上缴(或差额补贴),结余留用,一年一定收入按固定比例留成,超收另定分成比例,支出按指标包干定收定支,收支挂钩,总额分成,一年一变部分省(市)试行“收支挂钩,增收分成”分灶吃饭阶段划分收支,分级包干划分税种、核定收支、分级包干财政包干分税制阶段&1994年至今延用包干制下中央地方财政支出范围;将税种统一划分为中央税、地方税和中央地方共享税;核定地方净上划中央收入基数;逐步建立较为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1994年分税制改革确定了中国地方政府现有税收收入构成,主要包括中央与地方共享收入以及地方固定收入(如表2所示),但这不是中国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全部,甚至对很多地方政府而言还不是地方财政收入的首要构成。综合国家财政部地方财政收入决算表、国家财政部《关于加强政府非税收收入管理的通知》和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实际,本文认为,中国地方财政收入构成可以按照财政收入来源和财政收入管理两种方式进行分类:按照财政收入来源(分类A)可以将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分为税收收入、中央转移支付收入、非税收收入、地方债务收入和其他收入;而根据财政收入的管理方式(分类B)可分为预算内收入、预算外收入、债务收入和制度外收入(如表3所示)。本文主要按照财政收入来源对地方政府财政收入进行研究。表2 &1994年分税制下中国地方政府一般预算内财政收入构成收入来源分享比例(%)备注&&中央与地方共享收入增值税中央752009年开始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允许企业抵扣其购进设备所含的增值税地方25&所得税企业所得税中央60除铁路运输、国家邮政、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三家政策性银行、中石化及中海油等企业外。2003年前中央与地方各分享所得税50%,2003年调整为中央60%,地方40%地方40个人所得税中央60地方40&资源税海洋石油资源税中央100海洋石油开采企业没有向中央上缴这一税收,而是以矿区使用费的形式上缴,从而使资源税成为单纯的地方税种地方0其他资源税中央0地方100&证券交易印花税中央971997年中央与地方分享比例由50:50调整为80:20,2000年后调整为97:3。只有上海和深圳分享地方3地方固定收入营业税地方100不含铁道部门、各银行总行、各保险公司总公司集中交纳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地方100不含铁道部门、各银行总行、各保险公司总公司集中交纳的部分契税、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印花税、耕地占用税、烟叶税、土地增值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表3 &中国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构成分类A具体组成分类B税收收入增值税(25%)、企业所得税(40%)、个人所得税(40%)、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契税等主要税种和表2所列的其他税种&预算内收入中央转移支付税收返还一般性转移支付(财力性转移支付)专项转移支付&&&预算内收入&&&预算外收入&&&非税收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在《2008年全国性及中央部门和单位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目录》中236个项目中,有141个项目与地方财政相关或全部归于地方财政,除此之外,各地政府还出台有种类行政事业收费项目)专项收入(排污费、水资源费、教育费附加等)罚没收入政府性基金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地方国有企业上交利润)国有资产与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其他非税收收入,如彩票公益金、以政府名义接受的捐赠收入、政府财政资金产生的利息收入、行政许可收入债务收入直接债务收入债务收入间接债务收入:主要是城投公司负债其他收入制度外基金、制度外收费、制度外集资摊派、制度外罚没和“小金库”等制度外收入&&&&二、中国地方政府财政收入规模&(一)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规模按国家财政部的财政收入决算统计口径,地方财政收入主要由税收收入(包括国内增值税等14种税收收入和其他税收收入)、非税收入(包括专项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和其他收入)、中央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组成。以2008年为例,全国财政总收入61330.35亿元,占全国GDP的21.4%,其中,中央本级收入32680.56亿元,占全国财政收入的53.3%;地方本级收入28649.79亿元,占全国财政收入的46.7%。但2008年中央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达到22990.76亿元,地方上解中央收入为946.37亿元,从而使中央财政可支配收入调整为10636.17亿元,占2008年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为17.34%;地方财政可支配收入达到50694.18亿元,占2008年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达到82.66%,上升了35.96%。从财政支出来看,全国财政总支出62592.66亿元,其中,中央本级支出13344.17亿元,占全国财政支出的21.3%,出现了2708亿的财政赤字,后调入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1100亿元,实际财政赤字为1608亿元;地方本级支出49248.49亿元,占全国财政支出的78.7%,出现了1445.69亿元财政盈余。图1表示了中央与地方财政收入调整与平衡过程。&&图1 &中央与地方财政收入调整与平衡过程&&全国财政总收入61330.35亿元&中央本级财政收入32680.56亿元占53.3%&&地方本级财政收入28649.79亿元占46.7%&&中央财政收入9689.8亿元占15.80%&地方财政收入51640.55亿元占84.20%&&&税收返还与转移支付22990.76亿元&中央可支配财政收入10636.17亿元,占17.34%&&地方可支配财政收入50694.18亿元,占82.66%&&全国财政总支出62592.66亿元&中央本级财政支出13344.17亿元占21.3%&&地方本级财政支出49248.49亿元,占78.7%&财政盈余1445.69亿元财政赤字2708亿元&&&&&&上解收入946.37亿元&&&(二)中央转移支付对地方政府财政平衡的效果按照分税制改革和财权与事权匹配的要求,每一级地方政府应有较为固定的财政收入来满足本级政府履行各项职能的支出。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是严重不对等的,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的平衡主要通过地方上解收入、中央的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来实现。2008年,地方上解中央财政收入946.37亿元,中央对地方的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净额22990.76亿元,相当于中央财政收入的68.4%和地方本级支出的46.7%。图2显示了1994年至2009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的规模,图3显示了2007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的均衡效果。从图2可以看出,自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的规模不断扩大,其中2008年在2007年基础上增加了33.4%,2009年预算数比2008年将增加28.4%。2007年,中国地方本级支出的36.7%来源于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其中中西部地区本级支出的54.1%来源于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而从图3可以看出,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对中部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的财政支出产生了较好的均衡效果。吴亚伟和毛加强(2009)对陕西省的研究表明,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对平衡西部地区特别是西部贫困地区可支配财力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如表4所示)。图2 &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的规模&&&&数据来源:历年《中国统计年鉴》,2009 年数据为预算数。图3 &2007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的均衡效果(东部=100)&注:根据2007 年预算执行数计算,本图来自财政部网站(www.)。&&&表4 &中央转移支付对陕西不同地区的财政平衡效果&&年份20002005地方财政收入(亿元)地方可支配财力(亿元)人均财政收入(元)人均可支配财力(元)地方财政收入(亿元)地方可支配财力(亿元)人均财政收入(元)人均可支配财力(元)陕南11.3430.43126.25338.7812.3259.54134.85651.70关中70.7895.5329.08444.01108.83193.89485.44864.85陕北15.0329.48287.43563.7768.92101.761255.251853.37&&&&数据来源:地方财政收入、地方可支配财力、人均财政收入来自吴亚伟和毛加强(2009),人均可支配财力根据吴亚伟和毛加强(2009)相关数据计算。&&&&&(三)中国地方政府的非税收入规模从财政决算表可以看出,非税收入是中国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非税收入是指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其他组织,依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履行管理职能、行使国有资产或者国有资源所有权、提供特定服务或者以政府名义征收或收取的税收以外的财政性资金。按照国家财政部的决算数据,中国地方政府非税收入近年来占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一直维持在20%以下(如表5所示)。表5&&年中国地方非税收入情况表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非税收入(亿元)占一般预算收入比重(%)非税收入(亿元)占一般预算收入比重(%)非税收入(亿元)占一般预算收入比重(%)非税收入(亿元)占一般预算收入比重(%)2768.818.63575.819.54320.518.35394.6818.8&&数据来源:财政部网站(www.),百分比根据计算获得。但表5显示的非税收入数据显然未能涵盖所有的甚至是大部分的中国地方政府非税收入,其占一般预算收入比重是被严重低估的。以中国中部省份湖南省为例,财政部关于非税收入的决算数据明显低于湖南省财政厅公布的相关数据(如表6所示)。从表6可以看出,进入财政部决算中的湖南省非税收入只相当于湖南省财政厅公布数据的1/3。2005年至2008年湖南省财政厅公布的非税收入相当于同期地方税收收入的1.5倍。2009年上半年,湖南省完成非税收入317.21亿元,相当于同期地方税收的1.13倍。事实上,湖南省财政厅公布的非税收入数据也不包括所有的非税收入,如近年来占地方财政收入很大比重的土地出让金。根据国土资源部的统计,2006年全国土地出让收入达到7600亿元,2007年猛增到13000亿元,2008年虽受金融危机影响,仍维持在9600亿元水平。表6&&湖南省非税收入数据对比表(单位:亿元)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财政部决算数据省财政厅公布数据财政部决算数据省财政厅公布数据财政部决算数据省财政厅公布数据财政部决算数据省财政厅公布数据127.4381155.2444195.961623673933.4%34.95%31.8%31.9%数据来源:财政部决算数据来自财政部网站(www.),湖南省财政厅公布数据来自湖南省非税收入网()。&&&&&(四)中国地方政府债务收入规模地方政府通过发行债券来筹集财政收入是世界上很多国家的通行做法,但《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第28条明文规定,中国“地方各级预算按照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编制,不列赤字。除法律和国务院另有规定外,地方政府不得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实际情况却是,中国各级地方政府通过各种变相的方式举债,地方政府债务目前已经达到了惊人的规模。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地方债务课题组粗略统计, 2004 年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至少在10000 亿元以上, 其中, 地方基层政府( 乡镇政府) 负债总额在2200 亿元左右, 乡镇平均负债高达400 万元。而根据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的估算,目前我国地方债务总余额在40000亿元以上,约相当于2008年GDP的16.5%,财政收入的80.2%,地方财政收入的174.6%,其中,直接债务超过30000亿元,约相当于GDP的12.9%,财政收入的62.7%,地方财政收入的136.4%。2009年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名义下,中央政府代发了2000亿地方政府债券,而各级地方政府为刺激经济增长大上项目更是将导致地方债务激增。据统计,除中央政府40000亿投资计划外,各地的投资计划达400000亿,在地方政府进行的大规模投资中,约2/3的投资资金是通过地方政府负债的形式获得的。通行的做法是将优质土地通过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对相关的投资公司注资,然后通过土地抵押这一“金融杠杆”获得巨额的银行融资。以重庆市为例,2009年重庆确定了100项重点建设项目,项目总投资达3562亿元,其融资任务主要由政府组建的八大投资公司完成。2008年,重庆市八大投资公司的贷款余额为6200亿元,2009年5月增加到7800亿元,全年可望达到8500亿元(邢少文,2009)。以小财政翘动大城建的现象在东部和西部普遍存在,一些地方的债务率远远超过了风险控制警戒范围。&三、关于中国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改革的思考&在考虑中国政府非税收入和制度外收入,特别是地方政府非税收入规模的基础上,中国学者对2007年中国政府的财政收入规模进行了估算,通过不同方法的估算结果皆超出了100000亿元,占当年全国GDP的比重也超过了40%,这还不考虑政府的债务收入。从本文提供的各种数据也可以看出,如果只看税收收入,中国的宏观税负在国际上是较低的,但如果考虑政府的其他收入形式,中国的宏观财政负担非常重。本文认为,导致这一结果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在中国转型时期的增长模式下,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承担了太多投资职能,在相关激励制度下,各级地方政府和政府官员都在为经济增长而竞赛;二是中国从中央到地方都没有建立起对政府财政权力形成有效制约公共财政制度。地方政府强大的财政筹资能力和筹资意愿进一步巩固了政府主导型的经济增长模式,保证了中国近年来经济的快速增长,但是地方政府财政收入除税收收入外大量游离于预算之外,这使地方政府及其官员的自由裁量权不断膨胀,权力滥用导致的腐败和社会特权化现象也越来越严重,最终使人们不能不担心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国家性质的异化等问题。近年来,中国政府非常重视地方财政改革,主要包括部门预算改革、非税收入管理改革、地方债务管理改革、清理整治“小金库”和“省直管县”财政制度改革等,改革的目标主要集中于规范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管理和平衡地方政府收支,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今后改革的方向需要进一步聚焦到公共财政制度建设上来,在促进地方政府职能合理化的基础上使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来源及其管理更加符合建设现代国家和保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要求。地方政府职能的合理化决定了地方财政收入的规模和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而财政收入的来源及其管理则决定了国家性质和命运,“不同的国家收入来源对于解释国家形式之间以及它们如何与其国民交往之间存在的差异显得十分关键”(Moore,2004),“财政史使人们能够洞悉社会存在和社会变化的规律,洞悉国家命运的推动力量,同时也能洞悉具体的条件,特别是组织形式发展和消失的方式” (Schumpeter,[),而政府着眼短期财政需要所采取的做法会产生具有破坏性的长期后果(诺思,1994)。&主要参考文献:&在福布斯杂志的全球税负痛苦指数排行榜中,中国大陆2002年排名第三,2004年排名第四,2005年排名第二,2006年排名第,2007年排名第三,2008年排名第五。&数据来源:各项财政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财政部网站(www.),百分比依据相关数据计算得出。&数据来源:同上。湖南省是全国率先对非税收入进行规范化管理的省份,分省、市、县成立了非税收入征收管理局,对非税收入进行集中和透明化管理,这使我们能够获得相关数据,但详细数据仍是不清楚的,而且其所公布的数据只能是已经纳入财政归口管理的数据,不包括未被纳入财政归口管理的非税收入,对于后者目前尚无相关数据。如宁夏石嘴山市2008年可支配财政收入为19.98亿元,但2009年该市确定的110个重点项目计划总投资达466亿元;内蒙古新安盟2008年可支配财政收入为10亿元,2009年计划固定资产投入为126亿;陕西省榆林市2008年可支配财政收入为70亿元,计划从今年起的4年内,投资660亿元推进以公路、铁路为主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江苏省淮安市2008年市区可支配财政收入有15亿,今明两年市区城建基础设施投入为243亿元。根据熊彼特(1996,第307-309页)的介绍,法国的军事工程师沃邦在1707年出版的《什一税计划》就深刻地认识到,财政措施会影响经济有机体的每一个细胞,认识到如何筹措一定数量的资金关系很大,会带来截然不同的结果,要么使经济陷于瘫痪,要么使经济繁荣兴旺。韦伯(1997)认识到国家的财政收入方式对私人经济活动的结构具有重要的影响,并特别关注到某些特定的财政收入方式对现代理性资本主义兴起究竟是起促进作用还是阻碍作用。现在这一研究思路也成为很多研究者的共识,如Friedman(1977)从国家收入类型角度研究了国家的规模和形式,认为与贸易是主要的财政收入来源对应的国家是大国,与租金是主要财政收入来源对应的国家是小国,而与劳动是主要财政收入来源对应的国家是具有共同文化背景的封闭型国家;Burke (转引自Levi, )提出,“国家的收入就是国家”;Hobson (1997: 7)强调,“正如利润和资本积聚是资本主义的神经中枢一样,税收收入和财政积聚构成了国家”;而我国台湾学者葛克昌(1995,第140页)也指出:“按财源为国家之物质基础,犹资本之于公司,财源之取得方式足以影响国家之性格,尤其是基本法律秩序”。分享&&&&&&0顶
馆藏&135990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从政府财政收入来源看中美两国政府 7278字 投稿:曾芖芗-范文大全-就爱阅读网
从政府财政收入来源看中美两国政府 7278字 投稿:曾芖芗
汽车后市场之汽车保险的现状 (一) 从第一份汽车保险保单第三者责任险保单到政府强制责任保险,再到汽车保险局的成立或未得到赔偿判决基金建立,再到无过失责任保险,无不体现了车险为保障受害人因车险损失能得到赔偿而做得努力。 当然保险公司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但…会 计 与 审计 浅 析 电信 企 业财 务 管理 存 在 的 问题 及 对 策 建 议 郑 华 ( 鼎 市 电信 公 司 , 建 福 鼎 3 5 0 ) 福 福 5 2 0 摘要 : 本文论 述 了电信 企业财 务管理 内外部环 境的 变化 , 出…FBT—6型自动比表面积测定仪K值标定 仪器原理: 本方法根据一定量的空气通过具有一定空隙率和固定厚度的水泥层时,所受阻力不同而引起流速的变化来测定水泥的比表面积。 仪器的检验及标定: 1,透气检验 用随机配送的橡胶塞塞紧压力计容筒接口,设定必要参数… 从政府财政收入来源看中美两国政府 除了观察一个政府是否是民选政府来看它是否是为国民服务的这个方法之外,看一个政府到底是为谁服务的另一个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分析它的收入来源,就像分析一家企业一样.一个企业的收入来源是决定这家企业为谁服务的最简洁的判断方法,因为谁是该企业的衣食父母,该企业就会自觉地为它服务,政府也不例外,它的财政来源简单地决定了它的服务对象. 那么分析中美两国政府的财政收入来源或成份,也就间接地分析了该政府的性质. 1. 美国政府的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个人所得税,它占全部财政收入的70%以上,公司或企业所纳的税不到20%,其它的是国债等. 从这个政府收入来源构成上可以看出,美国政府是名副其实的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和是以百姓利益为先的政府.因为个人所得税占政府财政来源的主要部分,所以政府必须想办法使百姓的收入提高才能最后获得自己的那份财政收入.换句话说,也就是如果百姓的收入提高了,政府的财政收入才有可能按比例相应提高.反之,如果百姓的收入降低,政府的收入也要相应降低.所以百姓是政府的衣食父母,政府会竭尽全力地为提高国民收入努力工作,让人民首先富裕起来. 2. 再来看中国的政府财政收入来源构成,正好和美国的情况倒过来,从企业来的收入占70%多,特别是三资企业,而个人所得税只占很小的比例. 明显的,中国政府的财政收入来源是企业,是资本家,而不是老百姓,~~~~~这个政府的各项经济政策的价值取向必然是倾斜于企业和资本家的,换句话说,~~~~,帮助它们赚钱的政府.比如,中国政府的税收是从企业直接获得,其中有增值税17%,企业所得税35%,营业税3%等等...企业纳的税越多,中国政府的收入也就越多,当然政府的政策也必然是为资本家服务的,这是毫无疑问的,最后它自己的直接利益将决定它的政策指向. 从上面中国政府的财政来源构成,可以解释很多中国现在经济层面的很多问题. 1. 为什么中国政府希望长久保持中国人的低收入,中国政府对外宣称中国的劳动力是世界上最便宜的.显然,它是希望以此引进更多的国外企业,从而可以得到更多的企业税收,只要能吸引外商,老百姓的收入越低越好.所以,在中国,打工仔打工妹的工资和中国这几年的经济蓬勃发展一点也不挂钩,4-500元一个月实行了多年一点没变还有走低的趋势,这实在是血汗钱.中国政府的各项经济政策都是旨在保护投资人的,给外商优惠,批土地,大兴土木为企业投资入住打好条件,在基本建设上投资不遗余力,还美其名曰:改善投资环境.然而,工人的工作条件,安全保证,收入都没有什么硬性的政府政策. 政府有钱为企业铺路,而为中国农村的教育,住房条件,公路,医疗,环境保护等政府就没钱(主要是没兴趣)办.中共政府这样全心全意地为资本服务获得了资本家们的赞赏.有趣的是,在大陆的三资企业都在积极地向地方党组织要求,希望可以在他们的厂子里建立中共的党支部,或是党委什么的,直接让~~~来替他们剥削工人.在制止工人罢工,管理工人偷懒,让工人用雷锋的精神在资本家的企业里"无私贡献"等方面有资本家绝对比不了的优势. 这样,政府和台商港商就可以同舟共济"共同闷声发大财".说实在的,从剥削工人的技巧上看,绝对是世界上最高明的组织,拿手绝活就在于可以剥削了你还让你高高兴兴的,自愿做牺牲,死而无怨,所以资本家们要想在中国赚大钱,就非请~~不可. 2. 人民币和美元的到低该升值还是贬值的问题,就是一个把谁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问题.升值就会直接影响到政府的收入,而人民币贬值国民收入就会受到影响.而从历史上看,中国政府的外汇政策明显的是倾向于贬值的,既使在GDP8%,外汇储备3800亿美元的情况下,也不愿人民币生值.中国现在已经可以生产世界上几乎所有的东西,如果不是为了转移资产和移居海外,中国要那么多的外汇储备有什么用?买什么呢?等中国什么都能生产了,外汇的需求就会更低,而中国政府仍不愿人民币升值,这显然和其收入主要来源是从企业中来有决定性的关系.3.中国的股市暴跌,企业被沉重的税赋压得半死不活,然而政府需要保障的是自己的收入,而不是工人赖以为生的企业,杀鸡取卵式的税收入政策,几乎就是中国国有企业的必杀手段.股民们还在翘首以待,希望自己的股票能有升值的一天.然而中国政府不是从股民手里受税而是直接从企业釜底抽薪,把钱在投资人还没闻到味之前就拿走了,股民们还不知道自己的投资早打了水漂,能从一只羊身上剥下两张皮是中共的拿手好戏. 4. 中国政府的财政税收这几年都在以25%以上的年增长率大幅度地,远远高于GDP,也远远高于国民收入增长的速度在增长,这就是一个明显的证据!而中国政府的财政支出用于社会的却越来越少,教育从过去的2.5%降低到2%(25%的下降),医疗保险,社会保障,环境保护,都甩包袱让社会自理了. 如果说美国政府的税收政策是割韭菜的话(割了一茬又一茬),那么中国政府的财政政策是拔箩卜,拔一个少一个,所以需要不断的引进才能维持增长. 中央财政主要收入项目。国内增值税13915.99亿元,完成预算的95.6%,增长3.1%,未完成预算主要是工业品出厂价格水平下降减少了收入。国内消费税4759.12亿元,完成预算的107.3%,增长85.3%,比预算超收主要是执行中提高烟产品消费税税率增加了收入。进口货物增值税、消费税7729.15亿元,完成预算的96.7%,增长4.6%;关税1483.57亿元,完成预算的78.1%,下降16.2%,主要是进口额比预计减少较多。出口货物退增值税、消费税6486.56亿元(账务上作冲减收入处理),完成预算的96.7%,增长10.6%,未完成预算主要是出口额比预计减少较多。企业所得税7618.82亿元,完成预算的100.2%,增长6.2%。个人所得税2366.72亿元,完成预算的99%,增长5.9%。证券交易印花税495.04亿元,完成预算的202.1%,下降47.9%,超过预算主要是股票交易量比预计数增加。车辆购置税1163.17亿元,完成预算的119.9%,增长17.5%,主要是汽车销售量增长较快。非税收入2536.66亿元,完成预算的123.6%,增长48.2%,主要是清缴企业欠缴的石油特别收益金等增加了收入。(二)中央财政主要支出项目执行情况2009年预算安排,按照中央的决策部署,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农业、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就业、保障性住房、科学技术、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投入。在预算执行中,预备费的安排也主要用于上述领域,使各项重点支出(包括中央本级支出和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得到较好保障。1.农林水事务支出3501.24亿元,完成预算的101.6%,增加792.93亿元,增长29.3%。其中,中央本级支出318.69亿元,对地方转移支付3182.55亿元。完善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水稻、小麦、玉米、棉花良种补贴实现全国全覆盖,大豆良种补贴在东北地区全面实施,启动马铃薯原种补贴试点,农机具购置补贴覆盖到全部农牧业县,上述补贴共1123.5亿元。测土配方施肥补贴范围扩大到所有农业县。推动现代农业发展,支出65亿元。农业综合开发投入165亿元,支持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标准农田2660万亩,增加粮食综合生产能力327.3万吨。农业保险保费补贴59.7亿元,累计参保农户达到1.27亿户次。对农村低收入人口全面实施扶贫政策,并提高扶贫标准,补助资金197.3亿元,覆盖扶贫对象4007万人。加强农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支出1168.7亿元,大力支持南水北调等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对3970座大中型和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使6069万农民受益。中央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支持的国家级公益林扩大到10.49亿亩。2.教育支出1981.39亿元,完成预算的100%,增加377.69亿元,增长23.6%。其中,中央本级支出567.62亿元,对地方转移支付1413.77亿元。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支出666.1亿元,全国近1.5亿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享受免除学杂费和免费教科书政策,中西部地区约1120万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获得生活费补助。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支持解决880万农民工随迁子女的就学问题,对符合当地政府接收条件的全部免除学杂费、借读费,补助资金51.7亿元。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政策稳步实施。启动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支出80亿元,改造校舍1.2亿平方米。加强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等建设,支出11.3亿元。对约426万名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免除学费,补助资金24亿元。全国约470万名高校和1120万名中等职业学校品学兼优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获得国家奖助学金资助,支出162.3亿元。从日起,中央高校博士研究生普通奖学金标准由原来的240-280元/月提高到1000元/月。启动中央高校减轻债务负担试点工作,补助103亿元。实施“211工程”等,支出420亿元,促进高等教育发展。3.医疗卫生支出1277.14亿元,完成预算的108.2%,增加422.69亿元,增长49.5%,超预算主要是增加了基层医疗卫生支出。其中,中央本级支出63.5亿元,对地方转移支付1213.64亿元。积极支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央财政支出1162亿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达到8.3亿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8亿人,财政补助标准达到人均80元。支持未参保的关闭破产国有企业退休人员参加当地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加大城乡医疗救助力度,资助困难城乡居民参保,减轻医疗费用负担。在30%的基层医疗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支持2.9万所乡镇卫生院、5000所中心乡镇卫生院建设。建立完善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保障机制,实施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296.66亿元,完成预算的98.4%,增加553.07亿元,增长20.2%,与预算的差异主要是救灾支出实际数低于年初预计。其中,中央本级支出454.36亿元,对地方转移支付2842.3亿元。社会保障支出2905.75亿元,增加414.24亿元,增长16.6%。在320个县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分别按月人均15元、10元增加城乡低保补助资金,支出540.85亿元。对全国城乡7570多万困难群众发放一次性生活补贴,支出90.67亿元。对企业养老保险基金共补助1326.29亿元,开展做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试点,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并向特殊对象倾斜,普遍建立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制度。提高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补助173亿元。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就业资金支出390.91亿元(加上列入其他科目的就业资金为426.21亿元),增加138.83亿元,增长55.1%。在政府公共投资工程建设中,积极推行以工代赈。允许困难企业在一定期限内缓缴基本养老保险等5项社会保险费,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等4项社会保险费率,帮助困难企业稳定就业岗位。继续实行鼓励下岗失业人员从事个体经营、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的税收扶持政策。落实代偿学费和国家助学贷款等政策,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实施鼓励骨干企业及科研项目吸纳和稳定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优惠政策。完善困难高校毕业生就业援助制度。对2100万返乡农民工、城镇失业人员等实施特别职业培训计划。5.保障性住房支出550.56亿元,完成预算的111.7%,增加368.66亿元,增长202.7%,高于预算主要是加大了保障性住房建设支持力度。其中,中央本级支出26.43亿元,对地方转移支付524.13亿元。提高对地方新建廉租住房的投资补助标准,加强廉租住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解决260万户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支出330亿元。加快实施国有林区、垦区、煤矿等棚户区改造,帮助解决130万户居民住房问题,支出100亿元。推进少数民族地区游牧民定居工程,使9.2万户游牧民实现定居,支出23亿元。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80万户农村居民受益,补助40亿元。6.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320.73亿元,完成预算的114.6%,增加67.92亿元,增长26.9%,超预算主要是增加了农村公共文化支出。其中,中央本级支出154.75亿元,对地方转移支付165.98亿元。大力推动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支持博物馆、纪念馆和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免费开放,中央财政对1444家博物馆、纪念馆给予经费补助。农家书屋、广播电视村村通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顺利实施,大遗址、重点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得到加强。7.粮油物资储备等事务支出1746.62亿元,完成预算的98.1%,增加647.89亿元,增长59%。其中,中央本级支出805.43亿元,对地方转移支付941.19亿元。继续实施粮食直补,支出151亿元。加强储备体系建设,支出721.19亿元,逐步增加中央储备粮油库存和临时存储粮油库存,有色金属、特种钢材等重要物资储备增加249万吨。支持大幅度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补贴利息费用99亿元。实施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以及家电、汽车以旧换新政策,补贴320亿元。促进商贸流通服务业发展,完善农村流通体系,支出76亿元。8.科学技术支出1512.02亿元,完成预算的103.5%,增加348.79亿元,增长30%。其中,中央本级支出1433.85亿元,对地方转移支付78.17亿元。强化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支出946.76亿元。加快推进科技重大专项,支出328亿元。实施十大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支持4441个技改项目,促进企业技术改造和自主创新,支出技改资金200亿元。推动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促进产学研用有机结合。9.环境保护支出1151.8亿元,完成预算的93.1%,增加111.5亿元,增长10.7%,低于预算主要是退耕还林补助据实结算,实际数少于预测数。其中,中央本级支出37.9亿元,对地方转移支付1113.9亿元。推动节能减排,支出567.47亿元。支持1318个重点节能项目、132个循环经济和资源节约重点项目,促进1116户企业开展节能技术改造。不断提高环境监管能力,共推动497个环境监测站和617个环境监察执法机构开展标准化建设。实施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等重大减排工程,建设了1049个项目。支持城镇污水处理设施配套管网建设1.38万公里。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推广高效节能空调500多万台、高效照明灯具1.5亿只。推广高效节能产品和新能源汽车。加快发展可再生能源,支出76.79亿元。推动实施金太阳工程,发展光伏产业。促进生物质能源、风电等发展。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推进草原生态保护,支出466.36亿元。在1465个村庄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示范创建。10.公共安全支出1287.45亿元,完成预算的110.9%,增加414.41亿元,增长47.5%,超预算主要是增加了政法装备和办案经费。其中,中央本级支出845.79亿元,对地方转移支付441.66亿元。实施政法经费保障体制改革,加大对地方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县级政法经费补助,加强政法司法能力建设。政法机关、武警部队的信息化工作继续强化。11.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支出969.99亿元(不含用车辆购置税、彩票公益金等安排的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支出),完成预算的100%。其中,中央本级支出130.6亿元,对地方转移支付839.39亿元。按照规划用于住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重建、生态环境治理等方面。12.国防支出4829.85亿元,完成预算的102.1%,增加728.44亿元,增长17.8%。其中,中央本级支出4825.01亿元,对地方转移支付4.84亿元。支持改善军队官兵生活待遇,加强信息化建设,适当增加装备及配套设施,提高军队抢险救灾应急能力等。13.交通运输支出2178.71亿元,完成预算的115.4%,增加606.77亿元,增长38.6%,超预算主要是车辆购置税超收按规定相应增加公路建设支出。其中,中央本级支出1069.18亿元,对地方转移支付1109.53亿元。推进高速公路网、铁路客运专线、西部干线铁路等建设,支出765.1亿元。提高中西部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农村公路建设补助标准,新建和改造农村公路38万公里,支出620亿元。对城市公交、农村道路客运等部分公益性行业给予油价补贴,支出105亿元。取消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补助地方260亿元。支持邮政改善服务,支出61亿元。14.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326.63亿元,完成预算的101%,增加111.45亿元,增长9.2%。其中,中央本级支出1084.22亿元,对地方转移支付242.41亿元。主要用于保障机关正常运转,以及支持地方落实自主择业军转干部退役金。15.国债付息支出1320.7亿元,完成预算的96.3%,增加42.01亿元,增长3.3%。 汇总以上各项支出,2009年中央财政用在与人民群众生活直接相关的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保障性住房、文化方面的民生支出合计7426.48亿元,增长31.8%。如包括环境保护、交通运输等方面涉及民生的支出,中央财政实际用于民生的投入还要更大一些。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合计7253.1亿元,增长21.8%。其中:支持农业生产支出2679.2亿元,对农民的四项补贴(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支出1274.5亿元,促进农村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支出2723.2亿元,农产品储备费用和利息等支出576.2亿元。地方对中央税收返还和一般性转移支付的安排,也有很大部分用于民生和“三农”支出。
从政府财政收入来源看中美两国政府 除了观察一个政府是否是民选政府来看它是否是为国民服务的这个方法之外,看一个政府到底是为谁服务的另一个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分析它的收入来源,就像分析一家企业一样.一个企业的收入来源是决定这家企业为谁服务的最简洁的判断方法,…中国汽车维修连锁的现状和将来 聚集时尚颠覆潮流大秀特色美味难挡演绎缤纷炫酷生活彰显健康生活理念足不出户享受快捷真诚合作共享市场元洲装饰共享未来油价涨教你水代油艺术之炭环保之炭行业之先科技之先绿色能源前景广阔移动洗车省时省力全新科技…神经病学第六版 1.Foster-kennedy syndrome:额叶底面肿瘤(常见于嗅沟脑膜瘤)可出现同侧嗅觉缺失和视神经萎缩,对侧视乳头水肿,称为福斯特-肯尼迪综合征。(P7) 2.Gerstmann syndrome:古茨曼综合征。为优势半球…企业控制存 货成本 财务管理 的基 本思路探讨 朱 晓 艳 ( 河南省第一建筑工程集 团有限责任公 司 河南 ? 州 郑 摘 400 ) 5 00 要 加入 WT O以来 ,世界 范围内的企业 竞争 ,主要取 决于企业成本 管理 ,关键是 相对成本 …就爱阅读网友整理上传,为您提供最全的知识大全,期待您的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
邀请好友扫一扫分享给TA或者 长按上图保存二维码,使用微信扫一扫右上角的"相册"扫码,再分享好友或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票据权利的取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