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以农民为主体的中国,为什么在中国大地十月革命命的一声炮响之下,就能迅速接受根植于近代工业社会的马克思主义

一个以农民为主体的中国,为什么在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之下,就能迅速接受根植于近代工业社会的马克思主义-_星空见康网
一个以农民为主体的中国,为什么在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之下,就能迅速接受根植于近代工业社会的马克思主义
一个以农民为主体的中国,为什么在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之下,就能迅速接受根植于近代工业社会的马克思主义
一个以农民为主体的中国,为什么在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之下,就能迅速接受根植于近代工业社会的马克思主义?求答案
其一,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为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提供了契机。 其二,近代中国所面临的现实以及中国人的“双重超越”理想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矗 其三,马克思主义的内在逻辑与中国传统的思维模式相类似。
首先要使国家独立。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统治,进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说明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并不能带领中国走向成功。 戊戌变法,会跟到底是由于他们还是太过依赖腐败的清政府...
选B 农民   农民阶级和工人阶级一样,都深受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剥削和压迫,它们有着共同的革命要求...
中国供销合作社是以农民社员为主体的集体所有制的合作经济组织。这是《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章程》(200...
义和团运动是以农民为主体的反帝爱国运动()对或错
除义和团运动,中国近代史上...
你可能想看的相关专题当前位置: >>
中国近代史考试复习资料
中国近代史纲要简答.论述题签 1.论述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及其特点 2.论述中国近代社会的阶级构成和阶级关系的变化。 3.近代历史上.中国人民是如何反抗外来侵略的? 4.论述鸦片战争前.中国面临的国内外形势。 5.论述外国资本一帝国主义是如何侵略中国的。 6.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图谋未能实现的 原因是什么? 7.论述近代中国历次反侵略斗争失效的原因。 8.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是怎样一步步觉醒 的? 9.简述外国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10.为什么说第一次鸦片战争史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11.简述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 12. 简述中国的工人阶级是怎样产生的 . 具有哪些特 点。 13.简述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和主要矛盾。 14.简述清中叶以后.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主要表 现。 15.外国列强是如何对近代中国进行政治控制的? 16.外国列强是如何操纵中国经济命脉的? 17.简述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及其关系。 18.简述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对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 相互关系。 19.19 世纪 70―90 年代.帝国主义列强是如何在中国 划分势力范围的? 20.论述《天朝田亩制度》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21.论述《资政新篇》的主要内容.并对其作出评价。 22.论述太平天国起义的历史地位。 23.论述太平天国起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24.论述洋务运动的历史地位。 25.论述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26.论述戊戌维新运动的历史地位。 27.论述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28.简述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 29.简述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其失败原因。 30.简述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教训。 31.简述天京事变的原因及其后果。 32.简述什么是洋务派及洋务运动的发展历程。 33.简述洋务派举办民用企业的目的和形式。 34.简述维新运动兴起的主要原因。 35.简述什么是维新派及维新运动的发展历程。 36.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是如何宣传维新 主张的? 37.简述维新派和守旧派论战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38.简述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 39.简述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发展历程。 40.百日维新期间新政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如何认识维 新新政? 41.论述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42.同盟会成立前.资产阶级革命派是如何宣传与组织 反清斗争的? 43.如何评价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学说? 44. 论述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的内容 . 意义及其局限 性。 45.如何评价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 46.辛亥革命为什么会失败?其失败说明了什么? 47.如何评价北洋军阀政府的黑暗统治? 48.辛亥革命失败后.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是 如何捍卫革命果实的? 49.简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以及局限性。 50.预备立宪为什么会失败? 51.简述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 52.什么是保路运动和武昌起义? 53.简述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性质及其局限性 54.简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性质及其内容 55.袁世凯是如何篡夺辛亥革命成果和复辟帝制的 56.什么是“二次革命”? 57.简述清末民族危机加深和社会矛盾激化的主要表 现。 58.何谓清末“新政”? 59.为什么说五四运动前的新文化运动是近代中国一 次伟大的思想启蒙运动?他有什么局限性? 60.五四运动与辛亥革命前的民主革命运动相比有哪 些不同的新特点和历史意义?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中 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61.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 变”.具有划时代的伟大意义: 62.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的民主革命 纲领的依据和内容是什么?有何重大意义? 63.试论述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历史意义.失败的原因和 教训。 64.简述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及历史特点。 65.为什么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 思列宁主义? 66. 五四运动爆发的时代条件和社会历史条件是什 么? 67. 中国早期接受 . 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是哪几类 人?68.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的主要活动有哪些?有 什么特点? 69.共产党早期组织开展了哪些活动.有何意义? 70.中共一大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71.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开展了哪些工农运动?有何意 义? 72.新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73.北伐战争取得胜利进军的原因有哪些? 74.简述早期新文化运动发生的历史背景。 75.筒述早期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 76.为什么说大革命失败后.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成 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目标 77.中国革命为什么只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 权的道路 78.论述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 革命新道路的探索。 79.论述中国共产党发动和开展的土地革命 80.论述土地革命战争前中期中国共产党内连续出左 倾错误的表现.原因及危害 81.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 悠关的转折点? 82.论述红军长征的.经过及其伟大意义。 83.筒述国民党在全国范围建立统治的历程。 84. 筒述国民党政府实行的一党专政的军事独裁统 治。. 85.简述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 展的特点 86.简述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中间党派的政治主 张及主要代表。 87.简述八七会议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地位。 88.简述南昌起义的经过和历史意义。 89.简述秋收起义和井冈山根据地建立的历史意义。 90.简述中国的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和条件 91.简述“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内容及意义。 92. 试论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背景 . 经过和意 义。 93.怎样评价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的地位和作用? 94.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95.为什么说抗日战争是持久的.最后胜利属于中国 96.中国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有何重大意义? 97.抗日战争能够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98.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经验有哪些? 99.20 世纪 30 年代日本准备和发动侵华战争的表现有 哪些? 100.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怎样深重 的民族灾难? 101.全面抗战之前,共产党人与部分国民党人进行了 哪些合作抗日? 102.中国共产党坚持,扩大 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的策略总方针是什么? 103.为什么说抗日游击战争具有战略地位和作用? 104.整风运动的主要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105.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 怎样的贡献? 106.试述抗日真正胜利之后的国内外形式 107.为争取抗战胜利.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主根据地 开展了哪些建设? 108.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内容有哪些? 109.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进 行了哪些努力? 110.分析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陷入全民的包 围中并迅速走向崩溃的原因 111.试述解放战争时期中国的主要民主党派及其历史 作用。 112.试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格 局形成的历程。 113.试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和 《共同纲领》 的指定。 114.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115.试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主要原因和基本 经验。 116.简述抗日战争胜利前后的三种见过方案并对其作 出评价。 117.简述重庆谈判的基本过程及其历史意义。 118.简述人民解放军是如何由战略防御转入国国规模 的战略进攻的。 119.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经济纲领和党在新民 主主义革命阶段的总路线和总政策。 120.简述《五四指示》和《中国土地法大纲》的主要 内容。 121.简述解放战争时期土地改革运动的积极作用。 122.筒述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统治区政治经济危机加 深的表现和第二条战线形成的过程。 123.简述台湾和少数民族人民对解放战争的贡献 124.简述三大战役的基本情况 125.简述七届二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及历史意义。 126.简述《论人民民主专政》关于建立人民民主专政 的新中国的主张。 127.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是如何领导各族人民 彻底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的 128.为什么说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必然性?129.中国为什么选择了社会主义工业化这条道路 130. “一五”计划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举例说明“一 五”计划的成就。 131.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是如何成就的.有哪些成 功的经验 132.为什么说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时中国历史上的最伟 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133.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基本 制度的建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 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134.简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任务 135.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的主要考验有哪些 136.建国之初人民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来恢复国民经 济 137.新中国是怎样打破帝国主义的外交封锁.打开外 交局面的 138.新民主主义社会存在着哪些种类的经济成分 139.建国之初中国共产党开始采取哪些措施向社会主 义过渡? 140.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特点是什么 141.有中国特点的农业合作化道路的基本原则和方针 是什么 142.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有什么特点? 143.为什么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历史开辟了一 个新纪元 144.中共八大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功绩是什么? 145.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建设社 会主义道路的早期取得了哪些成果? 146.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的基本内 容及其意义是什么 147.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建设 社会主义道路的早期出现了哪些失误?这些错误的性 质是什么?如何正确分析这些错误? 148.毛泽东等老一代革命家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 道路作出了哪些理论贡献? 149.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报告主要阐述了哪些内 容?报告的发表有什么意义 150.陈云的 “三个主体.三个补充” 重要思想的主要内 容是什么? 151.如何评价反右派斗争及其严重扩大化的影响? 152.如何评价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153.“大跃进”运动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154. “大跃进” 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主要教训有哪些? 155.“文化大革命”爆发的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是什 么? 156.社会主义探索时期取得了哪些成果? 157.为什么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158.试举例说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怎 样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前进的 159 试举例说明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怎 样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的跨世纪的发展 160.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议如何评价毛泽东的历 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作用 161.邓小平南方谈话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是什么 16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思想的主要内容有哪 些.它的提出有什么重要意义 163.中共十七大报告是如何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 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 16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取得了哪些成就?这些成就说明了什么道路 165.20 世纪以来.中国经历的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 是什么?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 166.“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在怎样的历史背 景下展开的有什么历史意义 167.四项基本原则的具体内容有哪些?搞好“四个坚 持”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有什么现实意义 168.《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重 要内容和意义有哪些? 16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是什么 170.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什么 171.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的主要内容是 什么 172.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是怎样的 173.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根本要求是什么?树立和落 实科学发展观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有什么重要意义 174.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175.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176.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77.中共十七大的主题和完成的使命。 178.简述中共十七大报告对改革开放历史进程和经验 的总结。 179.中共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 求有哪些? 180.天平天国农民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 181.井冈山根据地创建的历史意义 182.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对抗日战争历史进程的 阐述 183.新中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和平赎买政策的特 点?184.中共八大对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国内主 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的阐述? 185. 论述中国革命统一战线中的两个联盟及相互关 系? 186.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的意义 187.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对抗日战争历史进程的 阐述 188.新中国对资本主义工商采取和平赎买政策的特点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1.论述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及其特点 答: (1)近代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前 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后. 随着外国资本主 义的入侵.中国社会发生了两个根本性的变化。 1.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鸦片战争以后. 西方列强通过发动侵略战争 . 强迫中国签订了一系列 不平等条约.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领海主权.关税主 权.司法主权等.并一步步的控制中国的政治.经济.外交 和军事. 中国已经丧失了完全独立的地位. 在相当程度 上被殖民地化了.大 N 是.西方列强并不能对中国进行 直接的殖民统治 . 近代中国仍然维持着独立国家和政 府的名义. 它与殖民地尚有区别. 因此被称作半殖民地 国家。 2.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随着外国资本 主义的入侵. (1)促使中国传统的封建的自给自足的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 中国的农业经济也日益依附于世 界资本主义. 并成为其市场体系中的一部分(2)促进 了中国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 . 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生 发展造成了某些客观条件 . 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 关系.不再是完全意义上的封建社会了。 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有一定的发展 . 但并没 有成为中国经济的主要形式. 在中国资本主义经济中. 外国资本及依附于它的官僚资本居于主导地位 . 在中 国农村中. 地主剥削农民的封建生产关系占着明显优 势. 这样. 中国的经济既不是完全的封建经济. 也不是完 全的资本主义经济.而成为半封建经济了。 (2)近代中国半殖民的半封建社会的特点是 1.资本一帝国主义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 命脉. 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 日益成为支配中国 的决定性力量。 2.中国的封建势力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外国列 强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3.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 度的根基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 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4. 中国资本主义有所发展 . 并在政治. 文化生活中起了 一定的作用. 但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题. 在帝国 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下. 他的发展很缓慢. 力量很软 弱. 他的大部分与.外国资本一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 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5.由于近代中国处于外国列强的争斗和间接统治之中. 加上中国地域广大 . 以及在地方性的农业经济的基础 上形成各具势力的存在. 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 政治和 文化发展是极不平衡的。后来.外国列强还分别支持不 同的政治势力以分裂中国.使中国处于不统一状态。 6.人民毫无政治权利和生活的极端贫困化。在外国列 强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 . 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 农民日益贫困化一直大批的破产 . 过着饥寒交迫和毫 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2.论述中国近代社会的阶级构成和阶级关系的变化。 答:伴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中国近代社会的阶级 构成和阶级关系也开始发生了新的变动。 (1) 旧的封建统治阶级即地主阶级继续拥有大量的土 地. 掌握着国家政权. 对人民实行专制统治.但自身也有 了很大变化. 晚清时代. 因镇压太平天国由军功擢升的 官僚地主. 在兼并土地和剥削农民方面与过去地主相 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民国时代大大小小军阀利用武力. 占有土地。一部分地主开始投资于新式工商业.成为资 本家.但是.大部分地主仍依靠地租剥削为生. 农民与地 主的阶级矛盾十分尖锐。 (2) 旧的被统治阶级即农民阶级。 仍是近代中国社会 人数最多的被剥削阶级。由于土地兼并严重.不少自耕 农失去土地.向贫农或雇农转化。破产或失去土地的农 民流入城市成为产业工人的后备军 . 农民阶级是中国 革命的主力军。 (3)资产阶级是近代中国新产生的阶级.它是在外国 资本主义入侵的影响和刺激下. 主要由一些买办.商人. 地主. 官僚投资新式企业转化而来的. 中国资产阶级分 为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两部分。由于他 的力量较小 . 又与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有千丝万缕的 联系.具有两面性.即革命性和妥协性。 (4)近代中国诞生的被压迫阶级是工人阶级.中国工 人阶级的很大一部分比中国资产阶级的年龄和资格更 老一些. 它的社会力量和社会基础也更广大一些.鸦片 战争后. 外国资本在广州.上海等地经营近代工商业.其 中产生了中国最早的一批产业工人 . 中国工人阶级是 近代中国社会中最先进.最革命.最有力量的阶级。 3.近代历史上.中国人民是如何反抗外来侵略的? 答: 1840 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有 两个层面。 (1)人民群众的反侵略战争。1841 年 5 月.广州三元 里人民起义时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 反侵略武装斗争.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后期. 太平军曾多 次重创外国侵略者.1884 年.中法战争时期.香港的中国 造船工人和码头工人举行罢工.拒修法国舰艇. 拒送法 货. 商人也举行罢市. 台湾人民也曾多次反抗侵略者.如 1895 年 《马关条约》 签订.台湾人与刘永福所率领的黑 旗军共同抗击日本侵略等.1900 年.义和团和部分清军 与八国联军进行了殊死搏斗。 (2)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1841 年 2 月.广东水师 提督关天培战死虎门.1842 年 6 月.江南提督陈化成灾 吴淞西炮台以身殉国等。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1859 年 6 月.英法联军进攻大沽炮台.守军沉着应战.击沉.击 伤军舰多艘.战争期间.提督史春椿.乐善战死。中法战 争期间.1884 年 8 月.刘铭传的守军多次击退法军.1885 年初.法舰炮轰浙江镇海炮台.也被击退.3 月.冯子材率 领清军和当地民众去的镇南关大捷 . 在中日甲午战争 中. 左宝贵战死平壤. 致远舰管带邓世昌. 经远舰管带林 永升在 黄海战斗中英勇牺牲.北洋舰队统帅丁汝昌.定 远舰管带刘步蟾在威海卫战斗中为国捐躯。 正是由于中国人民前仆后继. 英勇斗争. 才使我们国家 和民族历尽劫难.屡遭侵略而永不灭亡。 4.论述鸦片战争前.中国面临的国内外形势。 答: (1)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封建统治走向衰落.落后的 生产关系严重制约着生产力的发展 . 国内阶级矛盾十 分尖锐. 而此时的世界却发生了急剧的变化. 在欧美许 多国家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并开始了工业革命.生产 力发展迅速。 (1)鸦片战争前的中国是一个封建社会。在经济上 . 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 . 实行自给自足的自然经 济. 在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在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 核心.在省会 结构上.是族权 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 中国封建社会的 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 清中叶以后.中国社会由盛转衰. 各种社会矛盾激化.种 种迹象表明.中国封建社会已走到了尽头。 (2)鸦片战争前.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鸦片战争 后. 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等主要国家先后确立. 工业革 命迅速发展. 资本主义发展十分迅速. 整个资本主义世 界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商品生产的无限增长 . 需要开辟新的原料市场和产品 市场. 寻求新的殖民地. 开辟新的市场和转移国内矛盾 的需要. 促使西方列强发动新的侵略战争. 他们把目标 瞄向中国。 5.论述外国资本一帝国主义是如何侵略中国的 答:自 1840 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以来.外国资本―帝国 主义以军事侵略为前奏. 在政治上侵犯中国主权.经济 上掠夺中国财富.文化上麻醉中国民众. 列强的侵略.使 中国社会发生急剧变化 . 中国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会。 (1)军事侵略。资本一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 首先和主要的是进行军事侵略 . 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不 平等条约. 通过不平等条约. 资本一帝国主义列强侵占 中国领土.勒索巨额赔款。 列强在战争中屠杀中国人民. 还公开抢劫中国财富 . 肆意破坏中国的文物和古迹。 1860 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2)政治控制。控制中国内政《天津条约》允许外国 公使常驻北京. 这些公使并非普通的外交官. 操纵中国 外交.列强侵略中国. 总是军事侵略伴着外交讹诈并行. 然后取得利益后再“一体均沾”享有领事裁判权把持 中国海关. 中国海关的高级职员全部由外国人充任.长 期把持中国海关大全. 勾结清政府. 镇压中国人民的反 抗斗争.扶植.收买代理人。 (3)经济掠夺.控制中国通商口岸.剥夺中国关税自主 权 . 对华倾销商品 . 对华资本输出 . 操纵中国的经济命 脉。 (4)文化渗透。宗教渗透和侵略.一些外国传教士一 直充当列强侵略中国的先锋. 他们以传教为掩护.在中 国沿海进行过长达数月的间谍侦察活动 . 刺探收集军 事情报. 并鼓吹对中国进行侵略. 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 西方教会中一部分人利用传教和传播西学的名义为外 国列强侵华制造舆论.大肆宣扬“种族优劣论”.19 世 纪末叶.帝国主义者又炮制了所谓的 “黄祸论” .即中国 威胁论。 在列强的侵略下 . 中国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也在不断加深.在 20 世纪 三四十年代 . 中国的部分地区甚至成了日本帝国主义 直接统治的殖民地。 6. 19 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图谋未能实现 的原因是什么? 答: 19 世纪末期.帝国主义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而他们瓜分中国的图谋并未实现.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1) 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相互制约。 瓜分中国. 变中国为自己的殖民地是外国列强的共同心愿 . 但是 彼此之间又有许多纠葛.矛盾.甚至可能爆发战争.因此. 列强各国经过协商. 咋换瓜分中国.保全清政府.以使其 成为统治中国的工具.实行“以华制华” 。 (2) 帝国主义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的最根本原因 是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 在义和团 反帝爱国运动期间. 中国人民以其不畏强暴. 敢于敌人 血战到底的气概. 打击了侵略者. 使他们不敢为所欲为 的瓜分中国。7.论述近代中国历次反侵略斗争失效的原因 答:自 1840 年至 1919 年.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的斗 争都失败了.究其原因有两方面: (1)社会制度的腐败.清中叶以后.封建统治日趋衰落. 进入近代以后. 社会制度没有根本改变. 相反却更加腐 败. 腐朽的清王朝统治者为了自身的私立. 不惜出卖国 家和民族的利益. 总是把防止人民的反抗放在首位.担 心人民群众动员起来以后危及自身的统治.宣扬“防民 甚于防寇“常常压制.破坏人民群众和爱国官兵的反侵 略斗争.导致反侵略失败。甚至在反侵略斗争取得一定 胜利的时候. 腐败的清政府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力主 避战求和.为此不惜割地.赔款。很明显. 不推翻腐朽的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制度 . 中华民族要取得反侵 略斗争的胜利.是不可能的。 (2)经济技术的落后.进入近代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强 国经过工业革命. 经济和技术飞速发展. 而中国经济技 术落后的局面没有改变.经济总量较小. 工业技术落后. 洋务运动和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没有改变这种局 面. 必然导致被动挨打.经济技术的落后. 又使中国在武 器装备. 军队素质.综合实力等方面远远落后于帝国主 义列强.这是中国军队在战场上失败的重要原因。 (3) 经济技术的落后是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重要原 因.但根本的原因还是社会制度的腐败。 8.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是怎样一步步觉醒 的? 答: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寻找救国救民的真 理.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1) “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和早期的维新思想。 林则徐除主张严禁鸦片 . 组织渔民等以抵御外国侵略 以外.还注意了解西方.赞成正常的对外贸易. 成为近代 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1843 年.魏源编撰了 《海国 图志》. 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19 世纪 70 年代以后.马建忠.王韬.郑观应.薛福成等。人不仅主 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 . 同时也要求吸纳某些西方的 政治.经济学说. 他们一般都反对列强的侵略. 维护民族 独立和国家主权. 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 主张变革封建 专制制度. 具有一定程度的反对封建专制的民主思想. 对中国社会发生了广泛的思想影响。 (2)救亡图存与振兴中华。中日甲午战争以后.帝国 主义列强图谋瓜分中国 . 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紧 要关头.中国人的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1985 年.严 复在《救亡决论》一文中响亮的喊出了救亡的口号 . 此后.严复翻译了 《天演论》 .激发人们的危机意识和民 族意识.1898 年 4 月.康有为疾呼.要求中国人要发愤自 救。 (3)民族危机激发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增强了中华民 族的凝聚力.救亡图存成了时代的主旋律。1894 年 11 月.孙中山创立革命团体―兴中会.喊出了“振兴中华” 这个时代的最强音。近代以来.中国的志士仁人正是怀 着强烈的危机感和民族意识。 在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这 面爱国主义大旗之下. 历尽千辛万苦. 去探索挽救中华 民族危亡的道路的。 9.简述外国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答:从 1840 年起.英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发动一系 列对中国的侵略战争. 主要有第一次鸦片战争 . 第二次 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主要有《南京条 约》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 政治控制主要表现为.控制中国内政.操纵中国外交.享 有领事裁判权. 把持中国海关.以及勾结清政府.镇压人 民反抗.扶植.收买代理人.经济掠夺主要表现为.控制中 国的通商口岸.剥夺中国的 关税自主权.对华倾销商 品. 对华输出资本.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 文化渗透主要 表现为.利用宗教进行渗透和侵略.鼓吹侵略有功和 “种 族优劣论“.为侵略战争制造舆论。 10.为什么说第一次鸦片战争史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答: (1)鸦片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1842 年 8 月 29 日.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 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接着.1843 年 10 月.签订了中 英《虎门条约》 。之后. 英法又分别与清政府签订了中 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 。 (2)通过这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英国等列强在中国赚 取了大量侵略特权。如:割占香港岛.破坏了中国的司 法主权.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 中国逐渐沦 入了国家政权形式上仍然存在。而主权受制于外国列 强的半殖民地社会。 (3)鸦片战争后.随着五口通商和西方商品在中国的 侵销. 一方面. 促使中国传统的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 经济开始解体. 中国的农业经济也日益依附于世界资 本主义. 并成为其市场体系中的一部分. 另一方面.促进 了中国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 . 中国资本主义的发生发 展造成了某些客观条件 . 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 系. 不再是完全意义上的封建社会. 而是一个半封建社 会了。 (4)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 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 发生质的变化。中国由原来的封建国家逐渐转变为半 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国的主要矛盾由封建主义与人 民大众的矛盾变成了帝国主义.中华民族的矛盾.人民 大众与封建主义的矛盾. 随着舍狐疑主要矛盾的变化 . 中国逐渐开始了反帝发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 因为如此.鸦片战争才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11.简述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 答: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是近代中国产生的新生的阶级. 具有鲜明的特点。 (1)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分为士层和中下层两部分。 民族资产阶级的上层大都拥有规模较大的企业 . 经济 力量比较雄厚. 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联 系比较密切。 中下层所办企业一般规模较小.资金较少. 经营状况鱼不如上层所办的企业 . 与外国资本主义和 本国封建势力联系较少.且矛盾较大。 (2) 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 民族资产阶级在其生存 和发展过程中. 一方面收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 主义的压迫 .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参加反帝发封建的革 命或在斗争中保持中立。另一方面因其力量薄弱.又与 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 斗争中缺乏彻底的革命性。这就是中国资产阶级的严 重特点和双重性格. 这就决定她不可能引导中国的民 族革命走向胜利。 12. 简述中国的工人阶级是怎样产生的 . 具有哪些特 点。 答?1)近代中国诞生的被压迫阶级是工人阶级。中国 工人阶级的很大一部分比中国资产阶级的年龄和资格 更老一些. 他的社会力量和社会基础也更广大一些.鸦 片战争后.外国资本在广州. 上海等地经营近代工商业. 其中产生了中国最早的一批产业工人。19 世纪 60 年 代以后.在洋务企业中.又产生了一批产业工人.70 年代 以后. 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中. 中国产业工人队伍 又一次得以扩充。 (2)中国工人阶级的特点。 1.它深受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和资产阶级三重压迫和剥 削.劳动条件差.龙洞时间长.工资待遇低.又毫无政治权 利.其革命性最强。 2. 它人数虽少. 但相对集中. 从地区上讲主要集中于上 海.广州.武汉.天津等大城市.从行业上讲主要集中于防 止.面粉.采矿.铁路等行业.便于形成革命的力量和传播 先进的思想。 3.它主要是有破产农民和家庭手工业者转行而来的。 同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 便于结成工农联盟.因此.中国 工人阶级是近代中国社会中最先进. 最革命. 最有力量 的阶级。 13.简述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和主要矛盾。 答: (1)中国经历了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国封建社会的 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经济上. 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皇帝贵族.官僚和 地主占有大量土地. 而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则占有 很少的土地. 封建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尖锐.小 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 . 她曾有利于 封建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 但又束缚了生产力的 发展. 中国封建社会的地主. 商人和高利贷者往往结合 在一起. 最大限度的剥削农民. 农民还需向政府缴纳各 种苛捐杂税和从事各类摊派徭役.生活极度困苦。 政治上. 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皇帝 拥有绝对统治权 . 设置各级官僚机构以加强对中国的 统治. 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一定程度上维护 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 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中 国封建社会的生机和活力。 文化上. 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自汉武帝独尊儒术以后.儒 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正统思想。以三纲五常为伦 理道德规范.儒家思想还与道教. 佛教.以及其他思想相 融合.共同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 社会结构上 . 十足全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 度. 核心是宗教家长制. 君权. 父权. 夫权占主导地位. 这 一社会结构曾有利于社会稳定和封建秩序的规范 . 但 后来日益成为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桎梏。 (2)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 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 级的矛盾。 14.简述清中叶以后.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主要表 现。 答:乾隆朝后期.清王朝由强盛转向衰落。 (1)政治上.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官僚只能大.官僚机 构膨胀.各级官吏贪污成风.营私舞弊.贿赂公行.巧取豪 夺. 无所不用其极.削弱了清政府的统治能力。 (2)经济上.人口大增长.各级官吏和地主大肆兼并土 地. 造成人均土地占有量逐年下降. 无地或少地的农民 日益增多.流民不断增加.地租剥削赋税征收.苛捐杂税. 徭役摊派逐年加重.广大农民生活日渐困苦。 (3)思想文化上.厉行专制主义.大兴文字狱读书人动 辄以片言只语获罪.整个社会万马齐喑.一片死寂。 (4) 军事上.军力衰败.军备废弛.八旗兵无所事事.不劳 而获.绿营也是军纪荡然.不堪一击。 (5)对外关系上.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 易. 使中国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 世纪初英国大肆向中 国走私鸦片导致中国白银大量外流 . 中西贸易长期有 利于中国的局面发生逆转 . 这就破坏了清政府财政收 支平衡.导致了银两兑铜钱的比价上升。 15.外国列强是如何对近代中国进行政治控制的? 答: (1)控制中国内政。 《天津条约》允许外国公使常 驻北京. 这些公使秉承本国政府的旨意. 直接对清政府 法号施令.驻京公使成了清政府的太上皇。 (2)操纵中国外交.列强侵略中国总是军事侵略伴着 外交讹诈并行.取得利益后再“一体均沾”中国政府在 办理对外交涉中也经常任用洋人.任期操纵。(3) 享有领事裁判权。 1843 年.英国通过签订中英 《五 口通商:章程》获得了在华的领事裁判权.1844 年.中 美《望厦条约》.扩大领事裁判权.各国援例而行。 (4)把持中国海关.中国海关的高级职员全部由外国 人充任. 由于他们的任期长. 熟悉中国情况.因而往往比 外交官所起的作用还要大。 (5)勾结清政府.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太平天 国农民起义 . 义和团运动等都是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 合绞杀下失败的. 《辛丑条约》 中.列强强迫清政府做出 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反对或加入任何反对他们的组 织的承诺.并规定清政府各级官员对人民反抗斗争 “弹 压惩办”不力.即行革职.永不叙用“。 (6) 扶植.收买代理人.1861 年.奕?掌握了负责对外交 涉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后. 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中. 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朝统治者与西方列强勾结到了一 起.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列强有限度的支持洋务官僚.有 些洋务派官僚则对外采取妥协方针。 《辛丑条约》 签订 前. 慈禧太后表示“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列 强也对中国推行“保全”的政策.清政府就成了洋人的 朝廷。其后.列强又支持袁世凯. 袁世凯死后. 又扶植北 洋各派军阀.进行割据和混战。 16.外国列强是如何操纵中国经济命脉的? 答(1)在中国开办工厂.形成了对中国近代工业的垄 断.使中国民族工业难以独立发展。 (2)迫使清政府举 借外债. 以还赔款.清政府对外赔款数额巨大. 国家财税 难以为继。便举借外债.并以关税.盐税担保. 而这两项 为清政府重要财政来源. 列强通过控制这两项税收.扼 住了中国财政的咽喉。 (1)在中国设立银行.使之成为对华输出资本的枢纽. 这些银行及其分支机构操纵中国外汇. 经办对华贷款. 投资开设厂矿. 发行纸币. 形成在中国金融系统中的垄 断地位.成为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中心。 (2)控制中国近代的交通运输业.铁路成为列强控制 中国.扩大势力范围.获取政治.经济利益的工具.沿海和 内河航运业大都被外资公司所控制。 (3)给中国的农业经济造成了严重破坏.外商低价收 购中国农副产品作为其工业生产原料 . 并向中国大量 倾销工业品. 利用剪刀差进行剥削. 加速了中国传统农 业的萎缩和衰败。 17.简述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及其关系。 答(1)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帝国主义与中华民 族的矛盾. 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是两对主要矛 盾. 而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乃是各种矛盾中最 主要的矛盾。 这两对主要矛盾相互交织在一起.贯穿了 整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始终 . 并对中国社会的发 展变化起着决定性作用。 (2)两对主要矛盾之间的关系. 当外国列强向中国发 动侵略战争时. 为避免亡国灭种的危险 . 中国内部各阶 级.除了汉奸.卖国贼外.能够暂时团结起来共同对敌.阶 级矛盾降到次要地位. 而民族矛盾上升到主要地位.当 外国侵略者同中国封建政权相勾结 . 共同镇压中国革 命. 尤其是封建地主阶级对人民的压迫特别残酷时.中 国人民往往用战争的形式反对封建政权 . 这时阶级矛 盾就上升为主要矛盾 . 国内战争发展到直接威胁帝国 主义在华利益以及中国封建地主阶级统治时 . 外国列 强往往直接出兵.镇压中国人民. 援助中国反动派.这时 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主义完全公开站在一条战线上。 18. 简述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对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 相互关系。 答: (1)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 以来中华民族始终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 1.求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2.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两大历史任务是 既相互区别. 又相互联系的。 (2)区别:两者的主体. 内容是不一样的。前者要改变民族遭压迫.人民受剥削 的地位和状况. 是要从根本上推翻中国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的统治秩序. 解决生产关系问题. 后者是要改变 近代中国经济. 文化和社会落后的地位和状况 . 是要充 分发展近代民族工商业.解决生产力问题。 (3)相互关系:只有完成第一大任务. 才能为第二大 任务的完成创造条件。 1.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时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 民共同富裕的前提条件。只有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 放. 才能废除列强同中国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才能 推翻封建专制制度. 改变买办的和封建的生产关系.解 放生产力.开辟走向现代化的道路。 2.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最终目的是使中国走向 现代化. 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 使中华 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19.19 世纪 70―90 年代.帝国主义列强是如何在中国划 分势力范围的? 答:中日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瓜 分达到高潮.纷纷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 (1)俄国一直把中国东北视作自己的势力范围.《马 关条约》 规定割让辽东半岛给日本.引起俄国强烈不满. 它使联合法.德.迫使日本将辽东半岛还给中国。 俄国以 此为借口迫使清政府与之签订了 《中俄密约》 《旅大租 地条约》 《续订旅大租地条约》等.东北全境成了俄国 的势力范围。 (2)1989 年 3 月.德国强租胶州湾.将山东划入自己的 势力范围。 (3)1989 年 11 月.法国强租广州湾.并要求清政府不 得把云南.两广割让给他国. 滇.桂.粤三省便成了法国的势力范围。 (4)1989 年 2 月英国要求清政府不得将长江沿岸各 省租与他国. 长江流域成了英国的势力范围.6 月.强租 深圳河以南 . 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及附近岛屿的中国 领土 99 年.7 月 1 日又强租威海卫。 (5)1898 年 4 月.日本要求清政府不得把福建省让与 他国.福建成了日本的势力范围。 (6)美国由于来得较迟.便于 1889 年 9 月至 11 月间 照会各国.提出了 “门户开放” 政策.即美国可以获得他 国在中国获得的所有权益。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20.论述《天朝田亩制度》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答: (1) 《天朝田亩制度》的主要内容 1.确立了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根据 “凡天下田.天下人 同耕”的原则.田地分为 9 等.好坏搭配.不论男女老幼 按人口平均分配.16 岁以上分一整份.16 岁以下分一 半。 2.规定了农副业产品的生产与分配.都以农村政权的基 层组织“两”来实行管理.每 25 户为一两.分得土地的 农民都要参加农副业生产劳动.每“两”生产的农副业 产品.除满足自家外.余则归国库。 支出也由国库统一分 配。 3.《天朝田亩制度》涵盖了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的 多方面问题. 通过这个方案. 太平天国领导人希望建立 一个“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 均匀.无人不保暖“的理想社会。 (2) 《天朝田亩制度》的意义。 1.他是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 改革方案. 代表了农民要求平均分配土地的强烈愿望. 反映了农民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普遍要求 . 比历代 农民起义所提出的口号更深刻一些。 2.这个纲领.并没有超出农民小生产的狭隘眼界。他所 追求的理想天国 . 是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 然经济. 是一种小自耕农心目中的没有商品流通.商品 交换和绝对平均的理想社会.是不切实际的空想。 21.论述《资政新篇》的主要内容.并对其作出评价。 答:1859 年.洪仁\向洪秀全提出《资政新篇》.作为 统筹全局的建议。 (1) 《资政新篇》的主要内容。 在政治方面.主张“禁朋党之弊“.加强中央集权.学习 西方.制定法律.制度。 在经济方面.主张发展近代工矿.交通.邮政.金融等事业. 吸取外国的科学技术. 奖励科技发明和机器制造.提出 “准富者请人雇工“即提倡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制。 在经济方面.主张发展近代工矿.交通.邮政.金融等事业. 吸取外国的科学技术. 奖励科技发明和机器制造.提出 “准富者请人雇工”.即提倡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制。 在思想文化方面.提出设新闻官. 设“暗柜”. 用以监督 官员.改革弊政.主张革除缠足.溺婴等社会陋习.提倡兴 办学校.医院和社会福利事业。 在外交方面.主张同世界各国交往.通商. 强调外国人不 得干涉天朝内政。 (2) 《资政新篇》具有两面性.它是一个带有鲜明的资 本主义色彩的改革与建设方案。 但是.通篇未涉及农民问题和土地问题。作为农民战争 的领导人所提出的治理朝政纲领而忽略了这一点 . 这 与洪仁\长期没有参加农民革命斗争的实践有关。这 一致命的弱点 . 决定了这个方案从一开始就缺乏实施 的阶级基础和社会条件。 22.论述太平天国起义的历史地位。 答:1851 年到 1864 年.近代中国爆发了太平天国起义. 他虽然失败了.但它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1)它沉重 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动摇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 太平 天国起义坚持了 14 年.革命的势力先后扩展到 18 个省. 其规模之大.时间之长.影响之深. 是以往历次农民起义 都比不上的。 在太平天国起义的影响下.各地各族反清 起义风起云涌。如南方和东南沿海各省的天地会起义. 北方的捻军起义.西南.西北的各族起义等。 天京陷落后. 太平军余部仍坚持战斗 4 年之久。这些斗争加速了清 王朝的衰败过程。 (2)它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具有了不同于 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太平天国建立了自己 的政权.提出了 《天朝田亩制度》 .比较完整的表达了千 百年来农民对拥有土地的渴望。 《资政新篇》 则是中国 近代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 . 反映出太 平天国具有了不同于以往农民战争的历史特点。 (3)太平天国对孔子及儒家经典予以严厉批判.太平 军所到之处 . 毁掉孔庙 . 砸碎孔子牌位 . 洪秀全还设立 “删书衙” .删改四书.五经。 这些都在一度程度上削弱 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4)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有力的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太平天国领袖们拒绝不平等条约.严禁鸦片贸易。1861 年.清政府公然宣布 “借师助剿” .中外反动势力勾结在 一起镇压太平天国 . 太平天国将士们与英法军队和由 外国军官指挥的“常胜军” “常捷军”进行了英勇的斗 争。 (5)在 19 世纪中叶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太平天国 农民战争时间最长. 规模最大. 它和其他亚洲国家的民 族解放运动汇合在一起 . 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在亚洲的统治。 23.论述太平天国起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答:1851 年到 1864 年.近代中国爆发了太平天国起义. 但最后失败了.其失败的原因和教训有以下几个方面。 (1)太平天国失败的根本原因. 是缺乏先进阶级的领 导。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带有 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既不能提出完整.正确 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 . 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 团的团结.无法制止统治集团内部腐化现象的滋生。 太 平天国定都天京后. 农民起义固有的矛盾与弱点 .就充 分地暴露了出来。 他们大搞封建等级制.安于享乐.追求 奢华的生活.勾心斗角.争权夺利.酿成内讧悲剧。 (2)太平天国的失败还在于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太 平天国是以拜上帝教来发动.组织群众的.但是.拜上帝 教义不是科学的思想理论. 不仅不能正确指导斗争.而 且也无法维持内部长久的团结.给农民战争带来危害。 (3) 太平天国领导人笼统的把信奉上帝的西方人都视 为 “洋兄弟” 。 说明他们对外国资本主义列强侵华野心 的警惕性非常不够.缺乏理性的认识。 太平天国起义的发生和失败表明 .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会. 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力量. 但他不能担负起领导 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 23.论述洋务运动的历史地位 答: 19 世纪 60 年代到 90 年代.洋务派在中国开展了洋 务运动.产生了多方面的历史作用。 (1) 促进了中国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洋 务派以“求强”.“求富”为目标.集中力量优先发展军 事工业. 同时也发展若干民用企业. 使资本主义经济成 份在社会经济中明显增长 . 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早期 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2)成为中国近代教育的开端。为了培养新式外交 . 军事.科技人才. 洋务派开办了一批新式学堂. 派出了最 早的官派留学生.这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始。新式学堂 打破了旧式教育和科举制度的一统天下 . 培养了一批 近代科技军事人才。这些学生归国后大都成为重要的 专业人才。 (3)传播了新知识.打开了人们的眼界.洋务派翻译了 一批西学的书籍. 介绍西方近代的科学文化知识 .给当 时的中国带来新知识.新学问.开阔了人们的眼界。 (4) 引起了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的变化。 洋务运动的 兴起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冲击了传统的价值理 念.社会风气也有所改变。传统的“重农抑商”.“重义 轻利” .商为 “四民” 之末的观念都受到很大冲击.商人. 商业在社会中的地位明显提高。在对世界和中国自身 的认识方面.传统的 “夷夏观念” 也有所改变.西方的科 学技术不再被视为“奇技淫巧”.“西学”成为中国求 强求富得学问。 24.论述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答:洋务运动以失败而告终.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1) 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 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 “中 学为体.西学为用” .目的是要维持行将毁灭的清朝封建 统治。然而新的生产力与封建主义的生产关系及其上 层建筑是不能相容的 . 洋务派只注重西法练兵和办企 业. 而不去改变落后的政治制度. 只是在封建制度的母 体上. 嫁接西方近代生产技术的枝芽. 其结果只能是失 败。 (2) 洋务运动对西方列强具有依赖性。 洋务派官员积 极引进西方的“船坚炮利”的同时.也就进一步加深了 对西方列强的依赖性。 面对西方列强的政治.经济压力. 洋务派多是在“以夷制夷”的幌子下妥协退让。 (3) 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 洋务派所办的新式 企业在管理方面仍采取封建衙门式的管理方法 . 使洋 务企业缺乏应有的生机和活力。洋务派兴办的军事工 业完全由官方控制. 经营不讲效益. 造出的武器大部分 质量低劣。官督商办的民用企业的管理 . 也是清政府 “专派大员.用人理财悉听调度” .商人没有发言权。 企 业内部官僚化.贪污中饱.挥霍浪费等现象。 (4)清朝统治集团中的顽固势力多方阻挠.百般破坏. 也是其失败的原因之一。 26.论述戊戌维新运动的历史地位 答:1898 年 9 月 2 日.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维新运 动失败.但却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1)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维新派在国难当头.瓜分危 机迫在眉睫的关头挺身而出. 掀起了变法图存. 维护民 族独立和发展资本主义的救国运动 . 反映了时代的要 求。 (2) 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 维新派冲 破了洋务派 “中体西用 “思想的局限.鼓吹民权.提倡设 议院.主张用君主立宪制来取代君主专制制度。尽管维 新运动未能成功.但在一定程度冲击了封建制度。 (3)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维新派大力传播方的社会 政治学说.宣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社会进化等观念.批 判封建君权和封建纲常伦理 . 有利于民主主义思想在 中国的传播. 在维新派的推动下. 形成广泛的文化革新 运动.并对近代教育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4) 改革了社会风气。 维新派主张革除吸食鸦片及妇 女缠足等陋习.主张“剪辫易服“.倡导讲文明.重卫生.. 反跪拜等。 27.论述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答: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 戊戌维新运动失败后的主要原因在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 当时.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十分弱小. 民族资产 阶级的社会基础相当狭窄。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 虽然广泛地进行了变法维新的舆论动员 . 但所争取到 的有力支持者甚少。维新派既无严密的组织.又不掌握 军队. 也没有发动群众. 把希望完全寄托在一个没有实 权的皇帝身上.其结果只能是失败。 (2)维新派自身的弱点和局限。 1. 不敢否定封建主义. 在政治上 . 维新派不敢根本否定 封建君主制度. 而是幻想通过和平. 合法的手段实现君 主立宪制.让资产阶级及开明绅士的代表参加政权。 在 经济上. 维新派要求发展民族资本主义. 但却没有触及 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 在思想上.维新 派提倡学习西方 . 但却仍要借封建思想的权威孔子之 名来“托古改制“。 2. 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 维新派疾呼救亡图存 . 却一直 幻想西方列强能帮助自己变法维新。而帝国主义列强 绝不愿意中国成为一个独立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变 法中曾允诺帮助中国的英国与日本没能给予维新派实 质性的具体援助。 3.脱离人民群众。维新派的活动范围基本上局限于一 些官僚士大夫和知识分子 . 没有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 支持。维新派不仅脱离人民群众.而且害怕人民群众。 28.简述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 答: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历史意义.一是沉重打击了封 建统治阶级. 二是把旧式农民战争推向最高峰. 三是对 儒家思想的批判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根基 . 四是打击了 外国侵略势力。 太平天国失败的根本原因 是缺乏先进 阶级的领导. 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的代表. 他不能 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 29.简述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其失败原因。 答: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一是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早 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二是成为中国近代教 育的开端。 三是传播了新知识.打开了人们的眼界.四是 引起了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的变化。 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在于他的封建性 . 对西方列强的 依赖性以及管理上的腐朽性。 30.简述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教训。 答: (1)意义:第一.它是一场爱国救亡运动.二.它是 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 第三. 它是一场思 想启蒙运动.第四.他改革了社会风气。 (2) 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以慈禧 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争辩。维新派自身的局限性主要 表现在. 不敢否定封建主义. 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脱离 人民大众. 这些都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所致 .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 . 企图通过封建统治者进行 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根本行不通。 31.简述天京事变的原因及其后果 答: (1)1856 年 9 月.天京事变爆发.东王杨秀清.北王 韦昌辉先后被杀.翼王石达开率部出走后败亡。造成这 一事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① 农民起义队伍中固有的许多矛盾与弱点越来 越明显的暴露了出来. 农民既是劳动者又是小私有者 . 既同地主阶级项对立. 又同封建生产关系相联系 .建立 在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分散的小生产基础上 的农民政权. 不可避免的带有封建的属性. 最终还是会 向封建政权演变的。 ② 太平天国制定了森严的封建等级制 . 各级官 员之间. 上下尊卑的等级界限十分严格. 太平天国领导 集团在生活上追求享乐. 在政治上争权夺利 . 诸王及将 领与士兵之间的关系逐渐疏远 . 诸王之间更是彼此暌 隔.猜忌日生.洪秀全深居内宫.不思进取.把天国大事交 给东王杨秀清.杨秀清则自恃功高.一切专擅.1856 年 9 月.发生了天京事变。 ⑵太平天国制定了森严的封建等级制. 各级官员之间. 上下尊卑的等级界限十分严格 . 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在 生活上追求享乐. 在政治上争权夺利 . 诸王及将领与士 兵之间的关系逐渐疏远.诸王之间更是 “彼此暌隔.猜忌 日生” 。洪秀全深居内宫.不思进取.把天国大事交给东 王杨秀清.杨秀清则“自恃功高.一切专擅” 。1856 年 9 月.发生了天京事变。 (2)天京事变的严重后果。 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 他大大的削 弱了天平天国的领导和军事力量 . 严重挫伤了革命的 士气. 造成了严重的危机. 清军重新对天京形成了包围 之势。 为了挽救危局.洪秀全提拔了英王陈玉成.忠王李 秀成等一批年轻的将领. 封洪仁\为干王总理朝政.但 是.这已经无法挽回败局。1864 年春夏.天京被湘军攻 破.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失败。 32.简述什么是洋务派及洋务运动的发展历程。 答:19 世纪 60 年代到 90 年代在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一 系列“自救”运动.称为洋务运动。 (1) 洋务派。 19 世纪 60 年代.西方列强逐步加深了对 中国的侵略. 太平天国农民起义 也极大的冲击了清政 府的统治.封建统治阶级中的部分成员如奕?.曾国藩. 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刘坤一等.主张学习西方的武 器装备和科学技术.以“自强” “求富”为目标.兴办洋 务.这些官员被称为洋务派。 (2)洋务运动的发展历程 从 19 世纪 60 年代.在封建统治阶级内部形成了洋务派. 倡导洋务运动的首领是恭亲王奕?.1861 年.清政府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作为宗理洋务的中央机关。 随之 设立南洋.北洋通商大臣.南洋大臣由两江总督来兼领. 北洋大臣由直隶总督兼领上海和天津成为南北举办的 重要基地。 洋务派自 19 世纪 60 年代开始举办洋务。是从近代军 用工业着手的。从 19 世纪 70 年代开始.洋务派除了继 续办军事工业以外.还开始举办民用企业。洋务派还建 立了新式海陆军.创办新式学堂和派遣留学生。 洋务运动自身的缺陷都限制了他的发展 . 中日甲午战 争中. 洋务派经营多年的北洋海军全军覆没. 标志着洋 务运动的失败。 33.简述洋务派举办民用企业的目的和形式 答:从 19 世纪 70 年代开始.洋务派除了继续办军事工 业以外. 还开始举办民用企业。经营轮船.电报.采矿冶 炼(当时称为轮.电.矿)与纺织工业四个部门。 (1)目的。洋务派是打着“求富”的招牌办民用企业 的.即“稍分洋商之利” 。他们办民用企业的目的.主要 是为了解决办军事工业煤铁等原料的需求 . 交通运输 的需要 . 以及企图以民用企业的利润弥补军用工业的 亏空。 (2) 形式。 洋务派举办的民用企业的资金全部或大部 分由政府筹集. 也吸取一部分商股. 主要由政府派官员 管理.有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几种形式。其中.多数 都采取官督商办的方式。最重要的官督商办民用企业 有轮船招商局. 开平矿务局. 天津电报局和上海机器织 布局。这些官督商办的民用企业虽然受官僚的控制 . 发展受到很大的限制 . 但基本上是资本主义性质的近 代企业。 34.简述维新运动兴起的主要原因 答:甲午战争后.在中国历史上掀起了一场思想启蒙和 爱国救亡运动.史称维新运动.其兴起的原因有多个 (1)他是列强在华划分势力范围.民族危机急剧激化 的产物。 (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是维新运动兴起 的物质条件。 (3)再亲维新思想家的宣传.其代表人物有冯桂芬.王 韬.薛福成.马建忠.郑观应.陈虬.陈炽.何启.胡礼元等人. 他们在从事洋务活动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仅仅依靠新 式枪炮船舰和兴办企业 .还不能是中国富强.因而进一 步要求清政府吸收西方国家进步的政治制度和文化 . 进行自上而下的社会政治改革.发展资本主义工商化。 (4) 中日甲午战争后.人们普遍对洋务派所标榜的 “求 富”.“自强”的口号发生怀疑. 逐渐形成了一种共识. 既要救国. 只有维新. 维新思想呗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 受 . 迅速形成颇有声势的变法维新的社会思潮 . 并于 1898 年发展成为一场变法维新的政治运动。 35.简述什么是维新派及维新运动的发展历程 答:(1)维新派。中日甲午战争的惨败造成了中华民族 新的民族危机.激发了新的民族觉醒。此时。代表民族 资本主义发展要求的知识分子站在 了救亡图存和变 法维新的前列. 积极主张不仅要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 . 而且要学习西方的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 . 其代表人物有康有为 . 梁启超. 谭嗣同. 严复等. 他们被 称为资产阶级维新派。 (2) 维新运动的发展历程 . 以康有为. 梁启超. 谭嗣同. 严 复等为主要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以各种方式宣传变 法主张. 培养骨干力量.制造社会舆论.重点则放在争取 光绪皇帝及其周围的帝党官员的支持上 . 希望通过他 们自上而下的实行变法。1898 年 6 月 11 日光绪皇帝 在维新派的推动和策划下.颁布 “明定国是” 诏书.宣布 开始变法.在此后的 103 天里.光绪皇帝颁布了一系列 变法上谕。史称“百日维新” 。1898 年 9 月 21 日慈禧 太后发动政变.重新 “训政” .将光绪皇帝囚禁于中南海 瀛台. 同时下令搜捕维新派人士. 除京师大学堂和各地 新式学堂被保留外. 其余新政措施均被废弃. 一切旧制 随之恢复.戊戌维新运动宣告失败。 36.以康有为 .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是如何宣传维新 主张的? 答:以康有为. 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为主要代表的资 产阶级维新派.主要通过以下行动宣传变法维新主张。 (1)向皇帝上书.康有为曾先后 7 次向光绪皇帝上书.其 中最著名的是他在 1895 年联合在京参加会试的举人 共同发起的“公车上书” 。 (2)著书立说。康有为写了《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 考》和《人类公理》等著作:梁启超写了《变法通义》. 谭嗣同写了《仁学》.严复翻译了英国博物学家赫胥黎 的《进化与伦理》的前两篇.名为 i《天演论》 。 (3)介绍外国的变法.康有为向光绪皇帝进呈了 《日本变 政考》 等书.希望中国以日本的明治维新为榜样.走自上 而下的社会改革道路。 (4) 办学会. 办报纸 . 设学堂. 影响较大的学会有强学会 . 南学会. 保国会等.影响较大的报纸有梁启超担任主笔 的上海《时务报》.严复主办的天津《国闻报》以及湖 南的《湘报》等.重要的学堂有康有为主持的广州万木 草堂. 梁启超任中学总教习的长沙时务学堂等. 他们还 向光绪皇帝建议设立京师大学堂。 37.简述维新派和守旧派论战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答: (1) 维新运动的高涨.引起了守旧势力的反对.维新 派和守旧派之间的论战主要围绕以下三个问题展开. ① 要不要变法。守旧势力坚持“祖宗之法不能 变”.维新派指出.世间的完事万物“无时不变,无事不 变”. “祖宗之法”必须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有所改变. 中国面临着被瓜分的严重危机. “能变则全. 不变则亡. 全变则强.小变乃亡”.只有维新变法.才能挽救危亡。 ② 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守旧派 认为民权一说无一益而有百害 . 维新派运用西方资产 阶级政治学说. 对封建专制制度进行批判. 认为只有兴 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制.才是当时中国理想的政 治方案。 ③ 要不要废八股 . 改科举和兴学堂. 守旧势力认 为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是不可改变的。维新派通常科 学制度是统治者牢笼天下的愚民政策. 要求废八股.改 科举和兴学堂。 (2)维新派和守旧派的论战.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思想 和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 论战涉及 的领域十分广泛 . 比较集中的反映了近代中国在文化 思想领域中中学和西学.新学和旧学之争.通过 这场论 战. 进一步开阔了知识分子的眼界.解放了思想.也开始 改变了社会风气 . 为维新变法运动做了思想舆论的准 备。 38.简述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 答: (1)是封建专制政权和地主阶级对农民的政治压 迫和经济剥削, (2)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的阶级矛盾普 遍激化. 鸦片战争中清政府所消耗的战费. 战争赔款都 摊派给各省担负. 其结果便层层转嫁给农民. 鸦片战争 后. 外国商品的输入和鸦片贩卖年年激增. 加速了中国 社会的经济的萎缩. 影响人民生计.五口通商后.上海代 替广州的地位成为全国首要的通商口岸 . 使得原来从 湖北. 湖南到广州的一条主要商路和由江西至广州的 一条次要商路.骤然冷落.大批运输工人因而失业。 (3) 天平天国发生前十年 . 包括广西在内的全国自然灾害 频发.大量灾民流离失所.残酷的压迫和剥削. 迫使广大 人民走上了反抗的道路。 39.简述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发展历程。 答:太平天国农民战争从 1851 年开始至 1864 年结束. 历时 10 余年。 (1)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1851 年 1 月.洪秀全率领 拜上帝教教众在广西省桂平县金田村发起起义 . 建号 天平天国.3 月.洪秀全在东乡宣布称天王.9 月攻克永安. 进行封王建制和整顿军纪等. 随后. 起义军从广西经湖 南。湖北.江西.安徽。1853 年 3 月.天平天国攻克南京. 改名天京.定为太平天国首都。 (2)达到全盛时期.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先后进行 了北伐. 西征和天京城外的破围战. 到 1856 年上半年. 除北伐失利外. 太平军在湖北.江西.安徽和天京附近的 战场都取得了胜利. 控制了大片地区. 达到了军事上的 全盛时期。 (3) 由胜转衰.再到失败.1856 年.发生了天京事变。 太 平天国农民运动由胜转衰.1864 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国 农民运动失败。 40.百日维新期间新政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如何认识维 新新政? 答: 1898 年 6 月 11 日至 9 月 21 日.清政府进行了百日 维新.其主要内容: 政治方面.改革行政机构.裁撤詹事府.通政司.鸿胪寺等 闲散重叠机构.撤销湖北.广东.云南三省.督抚同城的巡 抚.裁汰冗员.澄清吏治.提倡廉政.准许创办报纸和上书 言事.经济方面.设立农工商总局和铁路矿务局.保护.奖 励农工商业和交通采矿业. 提倡开办实业. 奖励发明创 造.设立农会.注重发展农业。提倡西法垦殖.改革财政. 编制国家预决算等。 军事方面。裁撤绿营 . 改练新式陆军 . 采用西洋兵制 . 筹设武备学堂等。 文教方面.改革科技制度.废八股.改试策论。广设学堂. 创办京师大学堂.提倡西学. 设译书局.选派学生出国留 学等。 这些新政的内容 . 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 阶级的先进文化科学的传播都是十分有利的 . 它给开 明绅士和民族资产阶级提供了参与政治的机会 . 并在 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封建官僚制度 . 这在当时的历史条 件下是有进步意义.但是.在这些诏令中。 只字未提维新 派梦寐以求的君王立宪. 可见. 百日维新没有触动清朝 统治基础.改革是很不撤底的。 第三章 辛亥革命 41.论述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答:1911 年 10 月 10 日.辛亥革命爆发.这有其深刻的 社会原因。 (1)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一方面.外国列强 对中国的侵略日益扩大. 民族危机加深。 《辛丑条约》 签订后. 列强加强了对清政府的政治控制. 竭力扩展在 华经济势力。 外国在华投资规模急速扩张.铁路.矿山的 权利成为列强掠夺的重要目标。另一方面.社会矛盾激 化.民变四起.社会急剧动荡.一场大的风暴即将来临。 (2)清末“新政”的破产.清王朝于 1901 年 4 月设立 督办政务处.宣布实行 “新政” 。 1906 年清政府宣布 “预 备仿行宪政” 。1908 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制定了 一个学习日本实行君主立宪的宪法。但又规定了 9 年 的预备立宪期限。 (3)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发展。随着 20 世纪初民族资 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 民族资产阶级及其相联系的社会 力量也有了较大的发展。为了冲破帝国主义.封建主义 的桎梏. 发展资本主义. 民族资产阶级需要自己政治利益的代言人和经济利益的维护者。随着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清政府兴办学堂派留学生而逐渐形成一批资产 阶级. 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成为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骨 干。他们接触了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的思想文化。深感 到民族危难深重。在群众斗争的推动下.他们走向清政 府的对立面.开始探索救国救民的新道路。 42.同盟会成立前 .资产阶级革命派是如何宣传与组织 反清斗争的? 答:同盟会成立前.资产阶级革命派进行了广泛的宣传 与组织反清斗争。 (1)著书立说.传播革命思想.章炳麟的《驳康有为革 命书》 。驳斥康有为的保皇观点. 歌颂革命是“启迪民 智.除旧布新” 的良药.强调中国人有能力建立民主共和 制度.邹容的 《革命军》 .阐述了在中国进行民主革命的 正义性和必要性.号召人民推翻清朝统治.建立 “中华共 和国”.陈天华的《警世钟》和《猛回头》.抨击了外国 列强瓜分中国的罪恶图谋. 揭露了清政府的卖国行径 . 号召人民推翻这个“洋人的朝廷” (2)成立革命团体.进行反清斗争。1894 年.孙中山创 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组织。尔后.以黄兴为会 长的华兴会 . 以蔡元培为会长的光复会以及科学补习 所.岳王会等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相继成立。革命团体的 建立为革命思想的传播和革命运动的发展提供了不可 缺少的组织力量。也为成立全国性的资产阶级政党奠 定了组织基础。 (3) 成立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党―中国 同盟会。1905 奶奶 8 月 20 日.孙中山.黄兴等人在东京 成立中国同盟会.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 立民国. 平均地权“为纲领. 机关报为《民报》.它的成 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43.如何评价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学说? 答:1905.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纲领概 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后被称为三民主义。 (1)民族主义的内容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一是 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二是变“次殖民地”的中国 为独立的中国. 并明确将民族主义和民族复仇主义区 分开来. 民族主义的提出. 最大限度的孤立了清朝统治 者. 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但他没有明确的反帝主张.也 没有明确的把汉族军阀.官僚.地主作为革命对象.从而 给了这部分人后来从内部和外部破坏革命以可乘之 机。 (2)民权主义的内容是“创立民国” 。即推翻封建君 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孙中山指出. 革命者打倒满清政府. 从驱除满人这一方面来说 .是民 族革命. 从打倒君主专制制度这一方面来说. 是民族革 命。民权主义的提出.为资产阶级革命提出了一套建国 方案. 在理论上解决了当时民主革命迫切需要解决的 革命目的问题. 但它没有明确广大劳动人民在国家中 的地位。也难以保障人民的真正权利。 (3)民生主义的内容为“平均地权”.即核定地价.按 价征税.涨价归公.按价收买。 孙中山鉴于西方资本主义 发展过程中的诸多社会问题 . 试图探讨一种一劳永逸 的办法. 即使中国走向富强. 又可避免两极分化.贫富悬 殊.“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必其功于一般”.但是.民生 主义没有正面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 . 不能满足农民的 土地要求.难以成为发动群众的理论武器。 (4)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学说.提出了一套资产阶级共 和国的建国方案 . 是一个比较完备的民主主义的革命 纲领。它在社会上产生了积极影响.推动了革命思想的 传播和革命运动的发展。 44. 论述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的内容 . 意义及其局限 性。 答:1905 年至 1907 年.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和以 康有为为代表的改良派.分别以 《民报》 和 《新民丛报》 为舆论阵地展开论战。 (1)论战的主要内容。 1.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这是论战的焦点。改良 派竭力为清政府的民族和阶级压迫政策辩护 . 认为中 国只可改良 . 立宪。革命派控诉清政府卖国媚外的罪 行。强调救国必先推翻清王朝。认为革命是疗治社会 的捷径。 革命付出牺牲.换取历史的进步.革命就是为了 建设. 破坏与建设是革命会招致天下大乱和帝国主义 干涉的理论。 2.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改良派认为中国国民没有 享受民主权利.当 “共和国民” 的资格.革命派则认为当 代中国.不是“国民恶劣”.而是“政府恶劣”.自由.平 等是人类的本性.革命本身就是启发民智的方法。 3. 要进行社会革命. 改良派反对土地国有 . 反对平均地 权.竭力美化封建土地所有制。革命派则认为中国的社 会经济制度弊病百出. 必须废除封建土地制度 . 把土地 收归国有.以解决民生问题。 (2)论战具有重大意义。 1.论战划清了革命与改良的界限.使人们清楚地认识到 实行民主革命的必要性.参加到革命的行列。 2.论战使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三民主义思想得到了更 加广泛的传播. 促进了革命力量的壮大. 为推翻清朝统 治的革命斗争奠定了思想基础。 (3)论战的阶级局限性和历史局限性。 1.革命派未能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不仅不敢旗帜鲜明 的提出反帝口号.反而希望争取帝国主义的支持。 2.革命派停留在对民主制度的形式理解上.缺乏对民主建政的深入认识 . 其方案也不十分具体和具有可操作 性。 3.革命派未能把土地制度改革和反对封建主义联系起 来. 从而无法真正解决农民土地问题. 这些阶级和历史 的局限不可避免的会影响辛亥革命的进程和结局。 45.如何评价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 答:1911 年爆发的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是中国人民救亡图存 . 振兴中华的 一个里程碑.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1)推翻了清王朝在中国的统治 .沉重打击了中外反 动势力在中国的统治。辛亥革命后.帝国主义和封建势 力在中国再也不能建立起比较稳定的统治 . 从而为中 国人民革命斗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2) 宣告了封建君主制度的结束和民国的建立。 他结 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 建立了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 . 颁布了中国第 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 . 使民主共和的 观念开始深入人心.形成了 “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 之“的民主主义观念。 (3)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它激发了人民的爱国热情 和民族觉醒.开启了思想进步和民族觉醒的大门。 (4)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 了新的变化。 他推动了民族资本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社 会风气的改变和人们的精神解放。 (5)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 为亚洲各国人民的革 命斗争提供了范例. 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 高涨。 46.辛亥革命为什么会失败?其失败说明了什么? 答: (1)辛亥革命之所以失败.在于它的领导者资产阶 级革命派本身存在许多弱点和局限性。 1.提出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革命纲 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仅没有明确的反帝纲领.甚至幻 想以妥协退让来换取帝国主义的承认和支持 . 他们只 强调反满和建立共和政体 . 并没有认识到反对整个封 建统治阶级. 致使一些汉族旧官僚. 旧军官也混入革命 阵营.并把政权交给了同样是封建势力代表的袁世凯。 2.有充分发动和依靠民众.不敢依靠反封建的主力军农 民群众.反而指责农民 “行为越轨 “.甚至压制人民的革 命行动 . 正因为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农民没有被动 员起来.这个革命的根基就显得相当单薄。 3.有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发挥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 有力的核心作用.同盟会的组织松懈.派系纷杂.缺乏一 个统一和稳定的领导核心。辛亥革命后.有的主张解散 同盟会.有的另建党派.自立山头.正如孙中山所说.辛亥 革命的失败.“非袁氏兵力之强.乃同党人心之涣。 (2)辛亥革命的失败表明. 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没 有能够救中国. 先进中国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 . 为中国 谋求新的出路。 47.如何评价北洋军阀政府的黑暗统治? 答:袁世凯窃夺辛亥革命的果实之后.建立了代表大地 主和买办资产阶级利益的北洋军阀政权 . 开始了北洋 军阀统治中国的时期。 (1)在政治上.北洋政府实行军阀官僚的专制统治。 1. 世凯为首的封建军阀大力扩充军队 . 建立特务. 警察 系统.制定《暂时新刑律》.《戒严法》等一系列反动法 令.剥夺《临时约法》规定给予人民的言论.出版.集会. 结社等各种政治权利. 任意逮捕. 杀害革命党人和无辜 民众.人民群众毫无政治权利可言。 2.世凯毁弃辛亥革命过程中孙中山苦心缔造的资产阶 级民主制度. 民国初年. 表面上看 . 有约法. 有国会. 有众 多的公开活动的政党. 中国似乎是一个民主共和国.而 实际上 . 全部政权都操纵在以袁世凯为首的封建军阀 手中. 他们对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竭尽摧残之能事.北洋 军阀为了巩固专制统治. 不惜投靠帝国主义 . 甚至为了 达到专制独裁的目的.袁世凯公然复辟帝制。 (2)在经济上.北洋政府竭力维护帝国主义.地主阶级 和买办资产阶级的利益。军阀.官僚本身就是大地主. 他们以各种手段兼并土地.还通过 “清丈地庙” .征收各 种苛捐杂税等手段. 对农民进行压榨 . 军阀和官僚还借 助于政治势力. 组成官僚买办资本集团. 操纵. 垄断财政 金融和工业. 运输业. 有些军阀拥有数百万乃至数千万 之财产.与此同时.广大人民却生活于极端困苦之中。 (3)在文化思想方面.北洋政府尊孔复古。1913 年 6 月. 袁世凯向全国发布《通令尊崇孔胜文》. 不久.又命 令全国恢复孔.祭孔典礼.恢复跪拜礼节.中.小学恢复尊 孔读经。一些清朝遗老遗少.保守分子纷纷组织尊孔复 古团体.发行尊孔刊物.攻击民主共和.宣扬封建伦常.甚 至要求将孔教定为“国教”.企业图用封建思想遏制人 民思想解放的潮流.维护其反动统治。北洋军阀政府从 政治上 . 经济上和文化思想上对辛亥革命进行了全面 的反攻倒算.中国重新落入了黑暗的深渊。 48.辛亥革命失败后 .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是 如何捍卫革命果实的? 答: 辛亥革命失败后.面对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以孙中 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仍然坚持革命的立场 . 为捍 卫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成果进行了一系列斗争。 (1)发动“二次革命” 。为反对袁世凯刺杀宋教仁和 “善后大借款”.1913 年 7 月.李烈钧在江西湖口通电 讨袁. 其他地方如上海. 安徽. 湖南. 广东. 福建等地也先 后响应。 战争主要在九江.南京一带进行.史称 “赣宁之 役“.又称“二次革命”.坚持了两个月之久。(2)组织中华革命党。1914 年 7 月.孙中山在东京正 式成立中华革命党 . 中华革命党坚持反对袁世凯专制 统治的正确方向. 但其要求党员个人绝对服从领袖.并 采用打指模的封建入会方式.遭到黄兴等的公开反对。 (3)发动护国战争.为反对袁世凯称帝.1915 年 12 月 25 日.蔡锷宣布云南独立.护国运动爆发.1916 年 3 月 22 日.袁世凯取消了帝制.6 月 6 日.袁世凯在人民的唾骂 声中死去。 (4)发动第一次护法运动。1917 年 7 月中旬.孙中山 为反对段祺瑞破坏 《临时约法》 .拒绝恢复国会.率领部 分国会议员南下广州. 发动了第一次护法运动。8 月. 国会非常会议在广州开幕.9 月 1 日.孙中山当选为中华 民国军政府大元帅. 但由于西南军阀的排挤. 他被迫离 粤赴沪。第一次护法运动失败。 (5) 发动第二次护法运动。 1919 年 10 月.孙中山将中 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 1920 年 8 月.孙中山传令 粤军陈炯明部回师广东 . 讨伐桂系军阀岑春煊。陆荣 廷。11 月.孙中山重返广东.恢复军政府.领导第二次护 法战争。1921 年 9 月.孙中山平定广西.统一两广。随 后发布北伐令. 以捍卫约法. 恢复民国.但遭到陈炯明的 反对.1922 年 6 月.陈炯明炮轰孙中山的驻地。8 月 9 日.孙中山离开广州再赴上海。 第二次护法战争的失败. 标志着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 49.简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以及局限性。 答: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说那个的资产阶级 民主革命。 第一.他推翻了清王朝.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 势力. 第二. 他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 度.创立了中华民国。 第三.开启了思想进步和民族觉醒 的大门. 第四.促使社会风气的新变化。第五. 打击了帝 国主义在华势力。 辛亥革命失败后的根本原因在于资产阶级革命派自身 的软弱性。表现为.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 纲领。没有充分发动和依靠民众。没有建立坚强的革 命政党。它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 不通. 民族资产阶级不可能领导中国的民族民主革命 取得最后胜利。 50.预备立宪为什么会失败? 答: (1)1906 年清政府宣布“预备仿行宪政”.1908 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制定了一个学习日本实行君 主立宪的宪法.但又规定了 9 年的预备立宪期限.没有 能够挽救清王朝。 (2)清政府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延续其反动统治. 而不是真正要寻求革新。清政府迟迟不答应资产阶级 立宪派提出的关于速开国会的要求 . 还镇压了立宪派 的国会请愿运动.并借立宪之名加强皇权.1911 年 5 月. 责任内阁成成立时.国务大臣 13 人中有 9 人是满族.而 满族中皇族又达 5 人.因而被讥为“皇族内阁” 。这就 不仅引起立宪派不满 . 而且加剧了统治集团内部汉族 官僚同满族官僚的矛盾。 51.简述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 答: (1)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阶级基础是中国民 族资产阶级。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 20 世纪初获得了一 定的发展。从 1895 年至 1911 年间.新设立资本额超过 万元的民族资本厂矿达 800 家.资本累计金额达 1.6 亿 元。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及其 相联系的社会力量也有了较大的发展 . 民族资产阶级 也需要自己政治利益的代言人和经济利益的维护者。 这正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形成的阶级基础。 (2)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骨干是一批资产阶级.小资产 阶级知识分子.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他们随着清政府学 堂.派留学生而逐渐形成。他们接触了近代西方资本主 义的思想文化.深感民族危难深重。 在群众斗争的推动 下. 他们走向了清政府的对立面. 开始探索救国救民的 新道路。 52.什么是保路运动和武昌起义? 答: (1)保路运动是一场关系民族权益和个人利益的 运动。1911 年 5 月.清政府为了筹集借款.宣布“铁路 干线收归国有” .并将粤汉.川汉铁路的路权出卖给帝国 主义. 引起湖北. 湖南. 广东. 四川四省民众的强烈反对 . 四川省尤其强烈。一开始各省立宪派倡导文明保路 . 但遭清政府镇压。署理四川总督赵尔丰甚至下令向请 愿群众开枪.当场打死 30 多人.造成成都血案.广大群众 在同盟会会员的参与下. 掀起了全川的武装暴动.即保 路运动.“引起中华革命先” 。 (2)随着革命形势的成熟. 湖北新军中的共进会和文 学社决定在武昌举行起义。 1911 年 10 月 10 日晚.新军 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打响了武昌起义第一枪 . 当夜 占领武昌.三日之内. 革命党控制了武汉三镇. 成立了湖 北军政府.推黎元洪为都督.武昌起义 到 11 月 9 日.湖 北. 湖南.陕西. 江西. 山西. 云南.浙江. 江苏. 贵州.安徽.广 西.福建.广东等 13 省和上海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在其 他省份 . 也爆发了各种各样的武装起义和群众自发斗 争.清政府的统治土崩瓦解。1912 年 2 月 12 日.清帝退 位.在中国延续了两千余年的封建帝制终于覆灭。 53.简述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性质及其局限性 答: (1)南京临时政府是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 政权。 ①在人员构成上. 资产阶级革命派控制着这个政权.除 孙中山作为临时大总统拥有统治全国和统率海 . 率军 之权外. 陆军. 外交等重要部的总长和所有各部的次长 全由革命党人担任 . 同盟会会员在作为国家立法机关 的临时参议院中也占多数。 ②在实行的各项政策措施上 . 集中体现了中国民族资 产阶级的愿望和利益 . 也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广大中国 人民的利益.如扫除种种封建弊端.保护人权。 鼓励发展 资本主义工商业. 禁止种植和吸食鸦片等. 改革文化教 育制度. 否定忠君尊孔教育. 废止小学读经.禁用清政府 学部颁布的各种教科书等 (2)南京临时政府的局限性 ①企图用承认清政府的利益与列强所定的一切不平等 条约和一切外债.来换取列强承认中华民国。 ②没有提出可以满足农民土地要求的政策和措施 . 反 而以保护私有财产为借口 . 维护封建土地制度以及官 僚.地主所占有的土地和财产。 54.简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性质及其内容 答: (1) 1912 年 3 月.临时参议院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 法 .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 性质的法典。 (2 临时约法的基本内容有: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民国 全体.而以参议员.临时大总统.国务院.法院行使其统治 权。 设国务总理.作为政府首脑.内阁辅佐临时大总统作 为行政机关.行使行政权.设法院.行使司法权.设参议院 为立法机关.行使立法权。参议院有弹劾大总统和国务 院的权利.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享有人身.财产.集会. 结社. 出版. 言论等自由. 享有请愿. 陈述. 考试. 选举与被 选举等民主权利。 (3) 临时约法以根本大法的形式废除了两千年来的封 建君主专制制度.确认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55.袁世凯是如何篡夺辛亥革命成果和复辟帝制的 答:从 1912 年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成果到 1916 年复 辟帝制.最后走向失败.过程是这样的: (1)利用帝国主义列强.立宪派和旧官僚制造“非袁 莫属” 的舆论.逼迫清政府认命他为内阁总理大臣.组织 责任内阁. 同时他以武力压迫革命党人. 孙中山不得不 表示同意让位。 (2)逼清帝退位.1912 年 2 月 12 日.清帝退位.2 月 13 日.袁世凯声明赞成共和.孙中山也提出辞呈.2 月 15 日. 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3 月 10 日.袁世 凯在北京就职。 (3)任大总统后.毁弃孙中山缔造的资产阶级民主制 度.1913 年 3 月.他指使心腹收买刺客暗杀了宋教仁.10 月.他强迫国会议员选举自己为正式大总统.11 月.下令 解散国民会.使国会不足法定人数.无法开会.1914 年 1 月. 解散国会.5 月炮制了一个中华民国约法. 用总统制 取代内阁制.不久.又通过修改总统选举法.使大总统不 仅可以无限期连任.而且可以推荐继承人 (4)公然复辟帝制.1915 年 12 月 12 日.袁世凯发表接 受帝制申令.31 日.下令以 1916 年为中华帝国洪宪元年. 复辟帝制活动遭到举国反对.袁世凯从 1 月 1 日到 3 月 23 日只当了 83 天皇帝就被迫取消帝制。 56 什么是“二次革命”? 答: (1) 1913 年 3 月.袁世凯指使心腹收买刺客暗杀了 宋教仁。 同时.为了对付革命党人.他与列强签订 “善后 大借款” 合同.用盐税作抵押.引起了革命党人的强烈反 对.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举行“二次革命” (2)1913 年 7 月.李烈钧在江西湖口通电讨袁.不就黄 兴在南京宣布讨袁 . 其他地方如上海. 安徽. 湖南. 广东. 福建等地也先后响应。 战争主要在九江.南京一带进行. 史称“赣宁之役”.又称“二次革命”.这场斗争只坚持 两个月就失败了。 57. 简述清末民族危机加深和社会矛盾激化的主要表 现。 答:清末.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 (1)外国列强扩大对中国的侵略.民族危机加深。 《辛 丑条约》 签订后.列强加强了对清政府的政治控制.竭力 扩展在华经济实力。 外国在华投资规模急速扩张.铁路. 矿山的利权成为列强掠夺的重要目标。 1904 年至 1905 年日俄战争后 . 俄国将所取得的中国东北南部所有一 切权益“转让”日本。英国侵入西藏地区.德国则企图 将势力延伸到原属英国势力范围的长江流域 . 中华民 族的危机日益深重。 (2)社会矛盾激化.民变四起.清政府为支付对外赔偿 和对内搞 “新政” .1901 年至 1911 年 10 年间财政开支 激增 4 倍.人民负担加重.激起了民众的普遍反抗。 人民 群众的反洋教斗争.农民.手工业者的抗捐.抗税.抗租和 抢来斗争. 工人罢工斗争. 少数民族与会党的起事层出 不穷。还发生了拒俄.拒法. 抵制美货等爱国运动.以及 收回利权运动和保路运动等。 社会急剧动荡.一场大的 风暴即将来临。 58 何谓清末“新政”? 答:清政府于 1901 年 4 月设立督办政务处.宣布实行 “新政” 。 (1)改革官制.整顿吏治.1901 年 7 月改总理各国事务 衙门为外务部. “班列六部之前”.新设商部. 学部和巡 警部等中央部门。 (2)改革兵制.训练新军.各省筹建武备学堂.裁汰绿营 和防勇。 (3)改革学制.提倡新学.从 1906 年起废除科举考试。 (4)奖励工商.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举起俄国十月革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