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代表看海投】宗庆后:收购欧洲优质中小企业 实现“工业4.0”的如何实现弯道超车车 如何通俗理解

《弯道超车:从德国工业4.0到中国制造2025》
---- 工业4.0 中国制造2025
发布时间:
【《弯道超车:从德国工业4.0到中国制造2025》】该书收录了多位学者文章,其中罗兰?贝格是罗兰贝格管理咨询公司创始人;王一鸣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李稻葵为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郑春荣为同济大学德国问题研究所所长;丁纯为复旦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主任。#工业4.0##中国制造2025#
&&&&背景信息:@自动化网官方微博
上海人民出版社近期出版了《弯道超车:从德国工业4.0到中国制造2025》,详细探讨“工业4.0”对当前“中国制造”如何转型升级为“中国智造”的启示,同时全面、客观、深入地阐释了德国提出“工业4.0”战略背后的深远意义。该书收录罗兰?贝格、王一鸣、郑新立、李稻葵、冯兴元等二十多位中外学者文章。
深度报道:&&&&&&&&&&&&&&&&&&&&&&&&&&&&&&&我要报料:
傲慢与偏见 ?真知与灼见 ?
有见解,更有派!
最聚影响力
自动化观世界&&&&弯道超车:从德国工业4.0到中国制造2025
自营订单满39元(含)免运费
不足金额订单收取运费5元起
邀请好友参加吧
版 次:1页 数:150字 数:印刷时间:日开 本:32开纸 张:胶版纸印 次:1包 装:平装是否套装: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3所属分类:&&&
下载免费当当读书APP
品味海量优质电子书,尊享优雅的阅读体验,只差手机下载一个当当读书APP
本商品暂无详情。我们如何在工业4.0时代实现弯道超车?
我的图书馆
我们如何在工业4.0时代实现弯道超车?
包政团队给您最经典的管理,与最前沿的企业转型成果包政老师微信号:baozi-guanlzh包政(管理智慧首席理论架构师、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导,最新著作《营销的本质》)早年,我曾经看过德国经济史学家鲁道夫·吕贝尔特的《工业化史》,以及李约瑟写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于是,我就不会被工业2.0、3.0、4.0,还有3.5这样“卡通化”的概念所忽悠。我知道,自工业化以来,企业在“生产活动领域”从未停止,这种进化是持续的,就像“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一样,是一个演进或演变的过程。德国人的努力已经持续了几百年,日本人的努力也持续了100多年。西北欧(欧洲西北部的简称,主要包括英国,爱尔兰,法国、德国,荷兰,比利时以及北欧诸国,常常不包括芬兰)人素有技术天赋,这与他们的思维方式密切相关,他们擅长思辨和分析。并且他们受新教伦理的洗礼,努力履行上帝赋予的天职。早在家庭手工业作坊时代,他们就笃信坚守本行。德鲁克在管理这本书上就说到了这一点,他的原话是“木匠坚守本行”。我把它概括为四句话“不遗余力、穷尽方法,精于一道、以此为生”。正是这样一种世代传承的习惯或者信仰养育了他们的专业化素养和职业化精神。相比之下,中国自孔子以来,人们崇尚的是“学而优则仕”的价值观。至今为止,专业人士依然是不被推崇的。有人曾经问我,你在学校担任什么职务?我说老师,专职的老师。接下来的问题就是:“你难道没有担任院长、副院长,哪怕是院长助理的职务?”我的回答依然是否定的。他好像很失望,随口说了一句,“真好,无官一身轻嘛”。从此我们就失联了,你懂的。而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就已经确立了教育立国、技术立国、贸易立国的方针政策。所以,这100多年来,他们在“生产活动领域”,在“工业技术基础”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并懂得依靠这个优势确立“企业经营模式”,赢得了全球竞争的市场地位。曾经一度在五大领域(家用电器、光学仪器、汽车、精密机床,和工程机械)把欧美企业逼入困境。(明治维新后的日本教育)在工业制造领域(主要是指技术的应用和产品的生产),德国和日本至今依然保持领先优势。这种优势在市场竞争领域中,集中表现在产品的质量、成本和交货期上。在产品的概念上,他们强化了三个元素,即技术(真)需求(善)和艺术(美)的融合。中国在产品的真、善、美上都存在的短板,短期内很难超越德国和日本。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的产业会因此而陷入困境。或者说我们现在不去努力跟进工业4.0就有麻烦,就不能弯道超车。有些学者似乎明白一点,说我们做不了4.0可以做3.5,果真如此?如果仅仅因为产品制造技术的落后,中国产业就会陷入困境,那其他发展中国家早该沦为乞丐了。一个国家的产业能不能避免经济危机,还得回归本质,回到事情的本源——这就是避免供求背离,确保生产活动领域再生产的良性循环。活下来不是难题,只要保持平衡就行,保持供求平衡就行。这跟一个生命体一样,维持平衡是关键,是生存法则。眼下中国要维持供求平衡,关键是两个领域,一是有效的产业组织方式,强化供求一体化关系体系的建设。二是社会制度改革,有效地缩小贫富差别和城乡差别,提高有支付能力的消费需求。美国没有德国那样浑厚的产品技术底蕴,也没有日本那样的工匠精神。但他们会跳出生产活动领域和制造技术基础思考问题,谋求产业的持续发展以及国家利益。可以说一个国家产业的持续发展,靠的是综合国力。综合国力讲的不是要素资源的简单叠加,而是要素资源的综合利用及其有效的配置。美国的做法就是借助福特基金会这样的机构,吸引各国优秀人才,进入大专院校和各类机构搞科研;或者,利用NASA这样的机构,吸引全球20多万科学家为他们工作。仅此一招,就可能使日本的技术立国和教育立国政策失效,使之不构成对美国产业的竞争优势。不仅如此,美国还利用微电子技术或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所谓制造业的信息化、智能化,这有可能使德国相对美国的比较优势丧失。(硅谷高科技公司分布图)美国公司曾经用计算机技术,改造汽车设计环节,提高了汽车的性价比,挽回了美国在与日本汽车业竞争中的败局。同样的,美国公司的全球定位系统,以及大数据提高工程承包项目的勘探、设计能力和施工进度,降低工程项目的总成本,包括建设成本和使用成本,从而在机械工程领域重新夺回霸主地位。我们不能简单地模仿美国、德国和日本的产业发展的路径,亦步亦趋。更不能在要素层面上思考问题,别人有的我也想有,别人做的我也应该做,照搬照抄,肯定没有出路。生存竞争的自然法则,一定是充分发掘自己的长处和优势,在自己的长处和优势条件上制定策略,按照策略集中配置资源,形成综合竞争能力。在生物界为什么各种生物都能够获得生存机会和生存空间,从而保持着生物的多样性?就在于他们懂得利用自己的有势资源和优势条件,确立自己的生存竞争策略。海龟在长期生存竞争中习得了一种本事,这就是耐心等待所有海龟都到达集聚地之后,再一起爬上岸下蛋。海龟们知道自己一次下不了多少个蛋,必须协同起来一起下蛋,确保小海龟们同时孵化出壳、冲向大海,确保海龟物种的延续。同样,小蜜蜂在大黄蜂和小黄蜂的生存竞争下,它能延续到今天,且生命力非常顽强,种群非常发达同样靠的是生存竞争策略。而这实际上基于它的竞争优势:它比大黄蜂能够耐受的温度高一度。并懂得协同起来,蜂拥而上,把前来侦察的大黄蜂团团围住,扇动翅膀集体升高体温,直到大黄蜂被烤死为止。同样,中国产业界应该形成自己的思维,寻找自己的优势资源和条件,形成自己的生存竞争策略,去抗衡西方的强势企业。本文为管理智慧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管理智慧(ID:shzb2010);作者:包政。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实现工业4.0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