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快的阿里股票多少钱一股股

滴滴打车天价补贴后的惊人内幕:为什么越烧钱越有钱?    程维在2014年下半年时说过一个数字,说滴滴花了15亿。算上上半年的补贴,下半年的红包,我的估算,滴滴和快的大概花出去有40亿人民币。天价补贴不是简单的送钱那么简单,里面有阳谋、有暗战,有刺刀见红,也有产品黑魔法。
  滴滴和快的在2014年掀起的天价补贴大战,是中国互联网一个标杆性事件,以至于很多公司在遇到推广难题时,就会想到一招:上补贴。
  滴滴通过天价补贴,1年时间就把一个创业公司拉到100亿美元市值的规模,为什么?
  团购大战时也流行烧钱大战,但是烧死了很多公司,为什么滴滴快的没有重蹈覆辙?
  天价补贴的4个惊人内幕
  2014年,滴滴和快的共补贴出了多少真金白银?
  程维在2014年下半年时说过一个数字,说滴滴花了15亿。算上上半年的补贴,下半年的红包,我的估算,滴滴和快的大概花出去有40亿人民币。
  天价补贴不是简单的送钱那么简单,里面有阳谋、有暗战,有刺刀见红,也有产品黑魔法。
  滴滴天价补贴背后的四个幕后关键点:
  第一个关键点,幕后第一推手是微信。
  2013年8月份,微信支付上线。但是,相比起的支付宝,微信支付一直缺乏一个很爆的应用场景,这个场景要满足三个条件:
  第一要移动化;
  第二要高频;
  第三要很痛点。
  我估计,创始人在第一次见到滴滴创使人程维时,就在考虑滴滴跟微信的捆绑。我跟打交道过多次,印象最深的就是他的“布局”能力,据说马化腾早期QQ的签名就叫“正在布局”。
  对于和滴滴合作,是求之不得,两家一拍即合。支付宝在移动端具有统治地位,微信支付正在崛起,双方一守一攻,攻的一方自然获得更大利益。
  2014年1月份,滴滴接入微信支付后。程维想做一次促销推广,他最初找腾讯要几百万的预算,腾讯回复说:你们的预算太少。最终给了滴滴几千万。
  补贴下去,效果惊人,滴滴的成交量暴涨,一个礼拜里补贴已经过亿。
  对司机和用户而言,绑定银行卡和信用卡有比较高的使用门槛,同时带来安全隐患,实际操作过程中很容易造成用户流失,接入微信支付就很方便,基本是一键搞定。再加上现金补贴,效果惊人。
  1月下旬,快的发动更加凶猛的补贴行动,对乘客和司机进行补贴。当时,滴滴的补贴取消,形势迅速逆转,滴滴的交易数据开始大幅下滑。
  有一天,程维在董事会上说:“两周以后,快的的数据可能开始超越我们。”所有人都惊呆了。
  结论是一定要让腾讯继续参与补贴。第一次补贴全是腾讯买单,后来达成的方案是腾讯和滴滴各拿50%。腾讯高层很爽快地表示同意。
  补贴大战全面开打。订单量迅速攀升,之后双方进入拉锯战,烧钱速度越来越快,从早期一天几百万到几千万,再到3、4月期时,一天能烧掉的1个亿。
  快的补贴十块,滴滴补十一;滴滴补贴十一,快的补十二。后来,产品经理马化腾出了另一个主意:每单补贴随机,十块到二十块不等。这样对方就完全无法跟进了。
  第二个关键点,这是一场有默契的战斗,甚至有点补贴秀的意思。
  有的人说,滴滴和快的是代理人大战,背后真正血拼的是腾讯和。这4家公司真的是打昏了头吗?
  肯定不是。我跟大家爆个料,这是一场有默契的战斗,双方高层在桌子下面一直有来往。
  要知道滴滴虽然是腾讯系公司,但是,程维以前在阿里巴巴,滴滴的也是阿里前高管。
  而快的的一个李治国也是前阿里高管。双方打仗最凶猛的时候,双方的投资人来往还是比较密切的,而且还促成了滴滴CEO程维和快的CEO吕传伟的见面。
  14年年5月16日双方各自宣布停止补贴,背后不可能没有经过商量。补贴金额在逐渐减少,有些城市甚至停止补贴,他们担心司机和用户粘性减弱导致订单量下降,但并未出现订单量骤然下降的情况,而是缓慢下降。
  一个滴滴高管告诉我,一开始疯狂烧钱时手不停颤抖,我们初衷是抢市场,但后来发现越烧钱越有价值,补贴大战不是零和游戏,而是正和游戏。
  刚开始烧钱时我们不知道到底是为快的还是为自己,但打车市场迅速膨胀,从原先几十万单一跃至几百万单。同时双方市场份额不但没有减少,反而起到教育市场的作用。与其把钱花在电视台广告上,不如直接让用户体验产品,这是补贴大战积累的最深刻经验。
  滴滴快的天价补贴背后,是两个巨头的阳谋大战:培养手机支付习惯,为手机支付圈地。
  但是,为什么腾讯+滴滴略胜一筹呢?
  第三个关键点,红包登场。
  14年5月停止补贴后,滴滴开始思考接下来策略。
  程维最先想到打车发红包这个产品创意,这个创意很了不起。滴滴红包是2014年牛逼产品,产品杀伤力极强。把补贴变成一个产品,用社交的方式放大传播。
  发红包是一个很好的社交激励方式,人都有炫耀和联络朋友的需求,有时你与别人打交道不知道找合适理由,但发红包是与别人联络的最好道具。
  用户都有分享的心态,美丽说满足小女人购物没处说的痛点,而滴滴红包让用户打车后分享给朋友,用户会忍不住发,如果不发到朋友圈或微信群感觉不爽。滴滴在发红包上很有章法,对手根本没法抄袭。
  打车红包第一招是拉新用户,用户分发到朋友圈能拉来新用户。
  第二招是请国内一线明星给用户发红包,利用明星效应推广产品。
  比如,黄晓明、海清、佟大为、Angelababy、王珞丹、李小璐等很多明星参与了“撒红包”的热潮,相当于从明星粉丝那里拉用户。
  第三招是通过企业冠名方式给用户发红包。
  据说,合作规模最大的是,发了几千万的红包,这成为滴滴的生财之道。
  第四招是在电视台发红包。
  滴滴是国内较早使用摇一摇发红包的产品,2014年圣诞节通过电视台综艺节目发红包,1月1日江苏卫视新春晚会摇一摇给用户发红包,吸引1700万用户参与,共送出3亿红包。
  第四个关键点:大数据。
  2014年12月,滴米上线。这是一个针对司机的积分奖励系统,靠大数据防司机挑单。我认为,滴米是一个比打车红包更牛的产品设计。
  打车软件的产品逻辑是如何让用户打到车,补贴考虑的是鼓励用户用车,如何激励司机让打不到车的用户打到车,这就要靠滴米。
  一开始做滴米时,程维面临两个选择,到底要不要告诉用户、告诉司机目的地。不告诉目的地的好处显而易见,司机不会挑活,但坏处是司机不想去那里直接拒载,这对司机来说不够人性。
  程维觉得信息透明化更符合互联网人性,但客观存在某个时间段某个地段司机不愿拉的订单,滴米由此诞生。
  滴米的出现,使过去“撒遍天下都是爱”的方式变成上下班期定向鼓励司机。北京司机很狡猾,晚上堵车不拉活,用户最需要车的时候在路边睡觉,等到平峰期再去拉活,反正北京不存在没活的时候。
  为了在高峰期调动司机,滴滴根据大数据分析用户在哪些时间段、路段、目的地打车难,在用户上下班高峰期直接奖励司机。
  滴米系统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好玩之处,比如3个司机同时抢一个用户,滴米能判断出这是一个好活,如果用户叫车10多秒后才有司机响应,说明不是一个好活。如果两分钟后还没司机应答,终于有一个司机应答,我们就给他滴米,加到一定程度后发现仍没人抢单,此时用户已呼叫三次,我们直接给司机加钱,5元、8元、10元一直加到最高16元,附近司机看不到1公里便去拉人,16元轻松进口袋,用户能听到“这一单是由滴滴为你奖励的司机16元”。
  滴滴内部人士说,滴米让滴滴的打车成功率提高了10%。
  滴滴快的完全是用钱干掉所有竞争对手,高峰期打车市场有40多个玩家,这种玩法非常野蛮,公司没有这么多钱根本玩不起。
  听到这里,你是不是感觉,天价补贴这种事情,跟自己没啥关系。这是拼爹的游戏,没有干爹玩不转。事实也如此,北京第一个做打车软件的觉摇摇招车,被秒杀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找到一个有钱的干爹。
  但是,我想说的是,滴滴快的40亿的天价补贴背后,有一堂移动互联网创业的必修课,不管是屌丝创业,还是高富帅创业,都必须借鉴。
  破坏性之刀:地推竞争力
  什么是程维的钱规则?
  从80万元创业,短短3年时间就成为市值百亿美元的公司,程维有什么破坏性的武器?
  这是程维的一堂移动互联网必修课:不是拼爹,而是拼地推竞争力。
  滴滴快的的补贴大战,让很多人频繁看到一个词:地推。说的直接点,就是地面推广。
  科宝博洛尼创始人蔡明过去认为互联网公司就会在天上飘,滴滴和快的天价补贴大战让他看到互联网公司的另一面:地面行动力也很强。他投资了一个O2O的e洗车项目,还专门从滴滴挖来一个高管。
  当时一个公司给e洗车设计一套300万立体推广方案,全被砍掉,说一分不投,全部补贴给用户,这招直接带来40%超高转化率,而且带来巨大的用户增长。
  另一句话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最大特征是直接把利益给用户,这是移动互联网市场最有价值的硬道理。
TOPS7373゜15626゜24739゜33276゜43107゜52523゜61949゜71744゜81697゜91582゜1022450゜115067゜211280゜311175゜410528゜510202゜69227゜79118゜89083゜98854゜10
天使 300万人民币 融资A轮 金额未透露 融资天使 金额未透露 融资B轮 10000万人民币 融资
市场及媒体合作李小姐010 37.cn投稿邮箱.cn
投资界微信
(C)清科集团版权所有京ICP备号-2京公网安备32号苹果要玩票大的!花60个投滴滴的钱吞下巨无霸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原标题:玩票大的!苹果要吞下这个巨无霸?可能要花60个投滴滴的钱!
  苹果公司一季度营收及利润双双出现下滑,iPhone销售量也出现较大幅萎缩。
  智能手机市场已经蓝海变红海,增长空间已十分有限,苹果不得不将目光投向非手机市场――比如本月初,苹果就以10亿美元投资滴滴。
  如今,又有一个与苹果相关的重磅新闻。这次,苹果可能要玩个更大的,这次它盯上的猎物可是投资滴滴金额的10倍,价值600亿美元的庞然大物。
设计台词:要玩就玩大的(图片来源:东方IC) 
  苹果考虑收购时代华纳
  据英国《金融时报》27日报道,三名知情人士表示,iPhone制造商苹果(Apple)的一名高管在会见媒体集团时代华纳(Time Warner)的公司战略主管时,提出了收购后者的可能性。
  知情人士表示,苹果收购时代华纳的商谈仍处于初始阶段,苹果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Tim Cook)和时代华纳首席执行官杰夫?比克斯(Jeff Bewkes)还没有参与进来。
  作为一家在美国的跨国媒体企业,时代华纳目前的市值接近600亿美元,旗下业务涵盖了出版、电影与电视产业、杂志报刊等各个方面,拥有美国家庭电影频道(HBO)、美国有线新闻网(CNN)和华纳兄弟(Warner Brothers)等众多知名事业和品牌。
  在今年初,时代华纳首席执行官杰夫?比克斯(Jeff Bewkes)暗示,该公司可能会出售。当时媒体对潜在的收购方进行了诸多揣测,其中传媒大亨默多克、苹果公司就包括在内。彼时时代华纳的股价不足71美元,有些投资者建议公司分拆其重要资产HBO或特纳广播电视业务,但是比克斯拒绝了这个建议。每经小编注意到,目前时代华纳股价较1月份时有所回升,其股价昨日报收74美元。
.数据来源:新浪美股
  提到时代华纳,2000年美国在线与时代华纳合并的案例也曾轰动一时,但是合并后的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公司在截至日的财政年度里出现了542.2亿美元的大幅亏损,创下了美国公司历史上季度亏损的最高纪录。日,美国在线―时代华纳正式发布公告宣布,自日起公司正式更名为时代华纳,从而将美国在线从公司名称中彻底去掉。美国在线被看作一个部门,而不是公司首要的一部分。
  美国在线和时代华纳的“天作之合”不但没有实现业界所期待的“1+1&
  2”的双赢局面,反而出现了“1+1如果此次苹果收购时代华纳能够成行,其能否避免美国在线式的悲剧,值得外界关注。
  苹果越变越“软”?
  一季度糟糕的业绩,让苹果公司备受煎熬,股价一路下跌不说,就连华尔街一些大佬级投资者也准备抛售苹果股票,这期间只有股神巴菲特的买入给了库克一丝安慰。
  为了寻求更多的增长点,苹果也将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领域,滴滴出行就是其中之一。从滴滴到时代华纳,苹果正在将投资方向往内容生产这样的“软实力”转变。
  据FT中文网报道,月初对滴滴投资10亿美元的苹果,已经开始生产内容。不久前,苹果为其流媒体服务苹果音乐委托制作了一个主题为“应用软件经济”(app economy)的系列视频,以及一部由嘻哈明星Dr Dre出演并制作的剧本系列剧。
  报道还称,苹果收购时代华纳的举动表明,在苹果主打产品iPhone的销售进入增长放缓阶段、现金储备达2160亿美元之际,苹果愿意考虑新的增长领域。
  每经小编注意到,类似国内小米、乐视等厂商推出的盒子业务,苹果也拥有自己的硬件产品Apple TV,用户可以通过Apple TV在线收看电视节目,但是有了硬件方面的承载,苹果在软件方面的建设则显得相对薄弱。
  苹果收购时代华纳就可以尽早推出独立的流媒体电视服务。通过当前的内容合作伙伴,苹果很难推出有吸引力的节目包。而收购时代华纳则可以得到苹果最想要的内容:
  CNN新闻、特纳体育(Turner Sports),以及来自HBO的流行电视剧,更不用说华纳兄弟的电影和电视节目了。
  据《纽约邮报》网站援引知情人士的消息称:
  苹果正在密切关注时代华纳一切可能的动向。一旦时代华纳决定对外出售,苹果就会给出报价。
  曾记否,乔布斯当年被赶出苹果,所以有了后来的皮克斯动画,最终皮克斯动画以74亿美元的高价卖给了迪士尼。如今,苹果要想往内容生产链条延伸,库克能否延续乔布斯在这一领域缔造的传奇。
  看不懂财经新闻怎么办?不懂赚钱技巧怎么办?扫描下面二维码或关注【搜狐财经:sohucaijing2013】微信号,给你想要的!
(责任编辑:田欣鑫)
&&&&&&</div
搜狐财经致力遇汇集变革力量,评出“中国最具变革力人物&#8226;公司”[]
图解财经:
今日主角: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滴滴到底值多少钱?
在现有业务受阻,新业务遥遥无期时,处境尴尬的滴滴却完成了新一轮55亿美金的融资,估值高达500亿美金。在这500亿美金估值背后,是滴滴的真实价值体现还是投资者操纵的一场击鼓传花的资本游戏?
作者: 刘学辉 刘彦领
来源: 砺石财经, ID: lishicaijing
文章仅为作者观点,不代表创伙伴立场
如有任何疑问,请后台联系我们
滴滴到底值多少钱?
滴滴到底值多少钱,这一直是中国资本市场的一个迷。
而就在前些天滴滴出行给出了新答案:滴滴完成最新一轮融资,融资金额55亿美元,经过这一轮融资之后,滴滴的估值高达500亿美元。相比2016年郭台铭旗下的鸿海精密投资滴滴时的340亿美元估值,又有了大幅提升。
据悉,该轮融资主要来自于交通银行、招商银行、软银和银湖资本四家投资公司。其中银湖资本属于新晋投资公司,此外三家公司都是滴滴的历史股东。
对于一个成立不到5年的创业公司而言,滴滴的融资额度与资本估值举世罕见、让人匪夷所思。
500亿美金,已经超过了京东的486亿美金与网易的349亿美金,距离百度的619亿美金也只有一步之遥。按照一家已经实现规模化赢利的成熟企业估值,给予滴滴上市前10倍的市盈率,500亿美金估值就需要50亿美金,也就是300多亿的净利润支撑。300亿净利润、甚至30亿元净利润对于经营困难的滴滴来说都是天方夜谭。如果滴滴是一家经营现金流非常充裕的公司,没有一家企业的管理层热衷于通过融资来大幅稀释自己的股权。
500亿美金,超过了上汽集团在A股的的市值,也超过了比亚迪、长城汽车与吉利汽车三家中国最优秀车企的市值总和,500亿估值与其说是滴滴的真实价值体现,不如说是投资人操纵的一场击鼓传花的资本游戏。
滴滴生逢其时。2013年开始,随着智能手机普及、移动支付大范围兴起与4G网络的全面铺设,给滴滴快速崛起提供了天时与地利,各路资本也蜂拥而至。从滴滴刚起步时,天使投资人王刚的70万开始,到A轮300万美元,B轮1500万美金,C轮1亿美元……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滴滴公司已经完成十三次融资,总额超过150亿美元,接近1000亿人民币,创造了中国非上市企业的融资纪录。
*滴滴融资数据统计 (根据公开报道整理)
出行业务寒冬
当各路资本还在疯狂的推高滴滴的资本估值时,滴滴的业务经营却逐渐进入寒冬。
滴滴出行的商业模式是有天然缺陷的,很难摆脱困境。涨价导致用户流失,用户流失导致司机流失,司机流失导致进一步的用户流失,就此陷入无解的死循环。
这有点像过去大家熟悉的团购行业。各家团购企业陷入无休止的价格战,价格战不仅导致团购企业无法盈利,更导致商家利益受损。而用户对团购平台没有任何忠诚度,只是盯着价格在各个平台流转。最终大多数团购网站消失,只留下了美团转型外卖、继续挣扎。
这也有点像网络视频行业的困境,视频网站的用户增长需要优质内容支撑,优质内容采购需要高昂内容成本,而内容带来的广告营收与会员付费收入又无法覆盖高昂的内容成本,企业只能缩减内容采购预算,减少内容采购预算导致优质内容匮乏,优质内容匮乏造成用户流失,用户流失导致广告收入下降,又是一个死循环。最终大多数视频网站关张,只留下优酷、爱奇艺、腾讯视频等依附BAT巨头下偷生。
面对商业模式带来的天然缺陷,滴滴也做了一些尝试,在容量有限的移动APP界面,陆续上线了快车、出租车、专车、顺风车、代驾、试驾、公交等多个产品,除了快车与出租车业务做得不错之外,其他产品并没有见到成效。在品牌管理领域有一个打不破的铁律,企业只可能在消费者心中建立一种清晰定位,要么你专业做快车,要么你专业做专车,要么你专业做代驾,企业不可能通吃掉所有业务。过度的品类多元化,只会损耗企业的品牌价值及客户对企业的专业认知。所以,只是简单的品类扩展无法挽救滴滴。
在经过年的互联网出行补贴大战后,滴滴逐渐取消对车主和客户的补贴,司机和乘客的热情开始消退。“滴滴已经不是最初的那个滴滴”。“打车难,打车贵”两大痛点,滴滴都无法很好解决。
公开数据显示,自2016年8月滴滴优步合并以来,这两个应用每天打开的人数都出现了明显下滑。其中,去年下半年,每天打开滴滴出行的用户比例从4.5%下跌至3.4%,下跌幅度达到了27%,优步中国则从原来的0.5%下跌至0.1%。 没有高额补贴,司机的收入较其他行业没有明显优势,活跃司机数量也始锐减。没有高额补贴,滴滴快车相比路边出租车已经没有任何价格优势,顾客也开始流失。
屋漏偏逢连夜雨,除了取消补贴带来的司机与乘客流失,出行订单大幅下滑与网约车新政加速落地也不无关系。日,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纷纷发布网约车新政细则,网约车本地户籍本地车牌几乎成为各个城市的标配。主要依靠私家车挂靠模式的滴滴出行首当其冲。同月,滴滴出行方面称,该平台在上海的41万名司机中,仅有不足3%具有上海本地户籍。
滴滴本以为联合投资人做掉了快的、做掉了优步后,中国的互联网出行领域将天下太平,没有预料的是,迅速崛起的共享单车开始迅速挤压滴滴的空间。滴滴曾提供这样一个数据,大约70%的出行需求集中在3公里,人均每天3公里出行频次约为两次。而短途出行正是共享单车的优势,等待时间更短、更自由、更便宜。
寻找新故事
在现有的出行业务遇冷,无法支撑如此高的估值时,滴滴只能寻求新的故事。
对于55亿美元的新一轮融资,滴滴表示了在布局国际化与前沿智能交通科技上的决心。滴滴创始人程维说,“成为智能交通技术的领导者,并通过积极的国际化部署推动世界交通和汽车产业变革,是滴滴发展的核心愿景。”
全球化方面,滴滴出行采用合纵连横政策拓展海外市场。梳理发现,自2015年至今,滴滴出行已先后投资包括东南亚地区的Grab、美国Lyft、印度Ola、巴西99 Taxis等出行平台,并于去年11月宣布与安飞士巴吉集团(Avis Budget Group)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共同为中国用户在近175个国家和地区提供境外租车服务。在国际市场上滴滴将面临Uber的激烈竞争。同时,国际市场上对网约车的态度并不明晰,此前,包括韩国、意大利、法国等多个国家对Uber进行禁止,滴滴出行出海似乎也将面临同样难题。
在4月28日的融资消息中,滴滴出行表示,依托人工智能技术优势,滴滴出行已具备条件在智能驾驶和智慧交通方面取得系统性突破。目前公司已经在硅谷成立美国研究院,借此吸纳顶尖科技人才,并计划在关键技术领域进行深度投资。今年1月,滴滴出行创始人兼CEO程维表示,全球最大的出行平台、全世界最大的无人驾驶和新能源汽车运营商是滴滴出行未来的主要目标。
从当下情况来看,无人驾驶领域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只是望梅止渴的业务,距离商业化还很遥远。滴滴出行在这一领域能否赶超谷歌、百度等巨头暂且不论,要想在这些业务上有所突破,投资人还要做好再拿出上百亿美金去投入的心理准备。但是,未来是否还有新的投资人愿意为滴滴遥不可及的梦想买单,老的投资人是否还有耐心维持这个脆弱的估值泡沫?即使投资人把赌注放到了无人出行领域,商业价值又有几何?
入局无人驾驶汽车,进军造车领域.......滴滴出行的选择看似很多,但貌似又没有真正的出路。
在最近一轮融资前,滴滴管理层的股份已经稀释到8.4%,员工持股10%,腾讯和阿里各持11.4%和9.5%,余下的股东持股比例均未达到5%。本轮融资后,滴滴管理层股份将再次被稀释,大概只有7.48%。
滴滴早已经不是程维的滴滴,而是各路资本共同维护的滴滴。在对滴滴的千亿投资中,各路资本都投入重注,滴滴只许成功,不许失败。一旦滴滴估值下跌,无法完成上市,对这些投资人将是致命打击。
所以,投资人们小心翼翼的维持着滴滴的天价估值,四处奔走去为滴滴融资的不是程维,而是滴滴的这些投资人们。滴滴融资就像一个击鼓传花的游戏,为了保证现金流支撑,在几任投资者的卖力包装与推介下,未上市滴滴的估值就已经高达500亿美金,这些投资人在滴滴估值泡沫之前,必须想法设法找到下一个接盘人。
但高估值往往给企业创始人带来巨大束缚,因为他们不得不花费巨大精力去维持估值泡沫不被捅破,而不得不做一些只给投资人看、但没有实际价值的业务选择。
在滴滴的融资材料中显示,滴滴出行预计2018年在美国启动上市,这是滴滴投资人们最后的救命稻草,他们需要尽最大努力,帮助滴滴上市,只有滴滴上市,他们才能把这块烫手的山芋交给二级市场投资者,实现安全退出。现有业务已经不能支撑估值,投资者们就需要滴滴讲转型的新故事,需要滴滴发展成为技术驱动型公司,这样才有可能进一步融资,为最后一步的上市做准备。
面对如此困境,滴滴未来何去何从?不是无休止的并购重组,不是无休止的向投资者伸手要钱,滴滴的重中之重,而是要探索出真正有价值的、能够实现正向现金流的商业模式创新。
我们不想过早否定滴滴的未来,但笔者想提醒滴滴的管理团队一定要保持清醒,500亿美金只是资本泡沫,而不是真实业绩的体现, 击鼓传花的资本游戏一旦终止,有可能让滴滴瞬间崩盘。这不是危言耸听,也不是我们愿意看到的。
程维接下来要做的,就是不再做资本的傀儡,抛开企业高估值带来的压力,在商业模式上探索出真正的突破性创新,使滴滴安全着陆,而不是依赖业内开玩笑所称的滴滴核心竞争力——“柳青的融资能力”。
不破不立,创新商业模式,打破互联网出行领域的行业瓶颈,才是滴滴自救的唯一之路。但这首先需要程维打破投资人给滴滴套上的资本枷锁。
参考资料:孙麒翔,《滴滴出行完成新一轮融资 或拓展海外市场》
号外: 创伙伴目前正在寻找一名创投类文字记者加入我们,坐标中国硅谷深圳湾创业广场,欢迎自荐或推荐(推荐成功创哥在深圳请你大餐),联系微信:chbwechat,简历邮箱:bp@chb.vc,我们一起跟创业者&投资人搞事情~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嘀嘀、快的背后,腾讯、阿里分别砸了多少钱?_网易科技
嘀嘀、快的背后,腾讯、阿里分别砸了多少钱?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文/宋宣(微信号:barensong)
此刻,嘀嘀、快的正在经历一场巨头主导下的支付大战,双方都甩开膀子:补贴!广告!骂战!这不禁让巴人想起了一年前惨烈的推广补贴大战,今天这一幕重新上演了!而与一年前不同的是,如今的嘀嘀快的已然有了腾讯阿里的支持。而大战背后,巨头们对于线下支付的揪心与焦虑已显而易见。
微信掷千金输血 支付宝高层撑腰指挥
腾讯和阿里到底在怎么支持嘀嘀快的呢?巴人近日得到了两则业内八卦,侧面看出,腾讯、阿里还是颇为较劲的。
一位内部员工向巴人透露,嘀嘀在还未获得腾讯3000万美金投资时便开始了与微信支付的对接,为此,嘀嘀特意派出团队赴深圳与腾讯接洽。而腾讯方面则夸下海口,每月给嘀嘀400万人民币用于支付活动补贴。但让“干爹”没想到的是,活动一开始,这400万就花完了。
知情者透露,目前,嘀嘀平均一天用在支付上的补贴款就高达200-300万。而刚刚出现的支付故障事件更是让微信方面20分钟之内就赔了60万。
而此次事件又恰逢“理财通”上线,支付与理财流量的叠加最终造成大量用户出现支付不成功、确认短信收不到的情况。这背后也反映出,腾讯近期对于支付、理财的重视,而其中略有焦急的心态也溢于言表。
阿里则更是捉急,据说,快的与支付宝的合作由支付宝副总裁樊治铭亲自指挥,而命令则可以直接传达至北京及各地商务团队。在与洽谈融资已慢于腾讯投资嘀嘀的情况下,阿里高层显然不希望再丢掉这一役。而快的北京员工则向巴人透露,目前,其办公区满满的堆放着各种补贴代金券,其第二批小规模发放的代金券范围已扩大到全体用户,打车成功后可直接在支付宝折现。此前承诺的5亿补贴已悄然开闸。
而快的为了进一步降低的哥使用支付宝的门槛,在最新的的哥版本中加入了虚拟账户功能,没有支付宝的的哥在接受付款时,钱将被直接打入的哥在快的上的虚拟账户,而之后,快的则会告知司机如何使用支付宝,并最终将现金打入其银行卡或支付宝中。
巨头的阳谋,"习惯"很重要
在的哥看来,腾讯、阿里就是俩冤大头,投资了两家不挣钱的创业公司苦哈哈的给司机造福利。但事实上,腾讯阿里更加深远的目的是通过打车App培养用户的线下支付行为。谁能够抢占支付的第一入口,谁便能做足O2O文章,腾讯、阿里都不希望失去这块肥肉!而对于谋求上市的阿里而言,意义则更加深远。
显然,嘀嘀、快的在近一年的时间里已培养起了自己丰盈的用户群。而在整个交易流程中,唯独缺少了支付环节。嘀嘀22日上午提供给巴人的数据显示,仅一个上午微信支付就接到了10万次打车付款请求,在如此高频度的支付行为绝对是绝佳的用户培养渠道,比起支付宝转账时希望用户手机确认的培育行为要靠谱的多。
而从微信将嘀嘀打车入口放置在“我的银行卡”中,也不难看出,巨头正在不遗余力的提高支付入口的曝光度,而打车App已然已经成为微信支付与支付宝的“流量来源”。巴人相信未来,微信支付、支付宝之间的战争绝不仅是纠结于打车App,更广泛的线下支付战争才刚刚开始。
本文来源:财经网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腾讯股票多少钱一股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