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撰写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告 中国审计 被引:6

如何撰写经济责任审计报告--《中国审计》2003年09期
如何撰写经济责任审计报告
【摘要】:党的十六大报告和纪检工作报告强调:要进一步加强审计部门在干部监督和廉政建设中的作用。2002年8月,在全国审计工作座谈会上,审计署提出了“积极稳妥,量力而行,提高质量,防范风险”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指导原则。为落实本次座谈会精神,2002年11月,审计署经济责任审计司组织各地审计机关就县市长、党政部门、乡镇长、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和方法以及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和审计评价等重要课题进行了专题研讨。《实务探索》栏目在本期刊登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论文的主要内容(节选)和一些相关文章,供各级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在工作中参考、借鉴。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F239.4【正文快照】:
经济责任审计报告是指审计组实施经济责任审计后,就审计工作情况和审计结果向派出的审计机关提交的审计报告,它是一种内部审计文书。经济责任审计报告是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集中体现,是整个经济责任审计的关键环节,它具有评价、鉴证、建议的作用。如何写好经济责任审计报告,笔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林玉标;[J];莆田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刘蕊;刘洋;;[J];中国证券期货;2012年1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君芳;[D];重庆大学;2007年
刘君芳;[D];重庆大学;2007年
姜凤平;[D];青岛理工大学;2009年
张雯静;[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刘梅;;[J];商业研究;2006年10期
裴玉;[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5年05期
黄彤;[J];财会通讯;2004年08期
韩永斌;[J];财会通讯;2005年07期
孙平;;[J];财会月刊;2006年17期
张丽华;;[J];财会月刊;2006年24期
陈雄智;吴伟琴;;[J];财会月刊;2006年35期
何艳青;;[J];财会月刊;2008年15期
刘然;;[J];当代经济;2006年01期
张曾莲;[J];广西财政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晓峰;[D];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
刘礼;[D];湖南大学;2006年
钟琼;[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刘君芳;[D];重庆大学;2007年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林秀红;;[J];时代金融;201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有华;车雪梅;王芳;侯本忠;郑厚清;王琳璘;;[A];全国内部审计理论研讨优秀论文集2011[C];2012年
梁秀根;黄邓秋;蔡赟;汪春信;;[A];全国内部审计理论研讨优秀论文集2011[C];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杜燕雯;[D];暨南大学;2011年
李金;[D];厦门大学;2008年
张雯静;[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叶淑芬;[D];华南理工大学;2009年
李雷;[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0年
陈巨涛;[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韵方;[J];审计研究;2001年06期
苏毅;[J];审计理论与实践;2001年02期
马正吉;[J];审计理论与实践;2002年05期
卢晓云;[J];广东审计;2003年12期
冯涛;[J];煤矿现代化;2003年05期
王斌;[J];陕西审计;2004年05期
吴源花;[J];龙岩师专学报;2005年01期
张永进,于华丽;[J];山东审计;2002年S1期
张秋萍;[J];中国石化;2004年12期
柏继民;[J];山东审计;2000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庆庭;;[A];第五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暨2004年中国煤炭学会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4年
;[A];福建省审计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A];全国内部审计理论研讨优秀论文集三等奖论文汇编[C];2011年
陈朝春;;[A];合作 发展 创新——2008(太原)首届中西部十二省市自治区有色金属工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朱生利;王秋菊;张燕;;[A];教育系统廉政探索(第四卷)[C];2012年
吴瑞勤;孟祥霞;;[A];中国会计学会审计专业委员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张勇;苏奕;;[A];中国会计学会审计专业委员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曾步望;;[A];创新创业与科学发展——瑞安市第十届自然科学优秀论文集[C];2011年
刘永宁;温桂铭;;[A];福建省审计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蚌埠市地方税务局课题组;;[A];全国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理论研讨暨经验交流论文汇编[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志峰;[N];中国审计报;2002年
本报通讯员
肖吕;[N];中国审计报;2000年
王岳(作者单位:淮安市楚州区审计局);[N];江苏经济报;2005年
鲁晓宇;[N];中国税务报;2004年
张建仕;[N];中国特产报;2002年
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李慧凝;[N];中国信息报;2005年
陈伍滨;[N];中国审计报;2001年
谢雪琳 孟斯硕;[N];第一财经日报;2010年
谢雪琳;[N];第一财经日报;2010年
艾敬伟;[N];中国审计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于保和;[D];东北财经大学;2003年
杨晓磊;[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刘更新;[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李曼静;[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张勇;[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李江涛;[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宋文阁;[D];江苏大学;2009年
王华;[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郭强华;[D];天津财经大学;2006年
邓集甜;[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董明秋;[D];东北财经大学;2002年
胡浩;[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佟牧;[D];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
张林军;[D];西北工业大学;2003年
李莹莹;[D];吉林大学;2010年
陈震;[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李雷;[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0年
夏翔;[D];兰州大学;2011年
吴永宏;[D];苏州大学;2004年
杨新;[D];西南农业大学;200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经济责任审计理论体系的研究
   经济责任审计是我国特有的审计监督形式。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经济责任审计已经成为我国审计工作中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对经济责任审计的理论研究还略显薄弱,论文希望能够在这方面做出贡献。 论文认为认识经济责任是认识经济责任审计的开始。经济责任人格化的审计对象,意味着经济责任审计实际关注的是主要负责人的经济责任,而不是主要责任人所在单位的经济责任。这是经济责任审计最根本、最显著的特点。所以本文以经济责任为主线展开研究。 论文经过法理分析,对组织责任与职员责任进行了分析,进而发现经济责任具有双重性,即经济责任在概念上包括主要负责人的“功”与“过”两层含义;经济责任受主要负责人双重身份的影响,具有了个人与社会两种属性。同时,论文对经济责任的双重性的界定、确认与评价原则进行了分析。在对经济责任双重性认识基础上,建立经济责任的评价模型,并利用实证手段确定模型的组成要素。通过行为学分析,论文认为经济责任审计实际上属于行为审计。然后将审计对象的实质内容进行抽象,得出经济责任是经济责任审计的本质审计对象。将困扰经济责任审计的伦理问题转变为法理问题。 论文希望建立经济责任审计的理论体系,使经济责任审计理论研究系统化。通过前文的研究,论文认定审计对象为经济责任审计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进而论文尝试着搭建了经济责任审计的理论体系。体系包括审计基本理论与审计应用理论,以审计对象为起点,通过审计规范相贯通,以审计报告为结束。论文为解决经济责任审计实践手段发展瓶颈,在审计方法论角度下,提出了审计理论体系的实践形式——责任导向的审计模式。 最后本文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对经济责任审计的发展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关键词]:;;
[文献类型]:硕士论文
[文献出处]:重庆大学2007年
中国知网客户端
海量文章,一站下载
万千书刊,个性订阅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经济责任审计报告撰写要点探讨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经济责任审计报告撰写要点探讨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研究--《山西财经大学》2010年硕士论文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研究
【摘要】:
做好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工作,对于保证经济责任审计质量,防范经济责任审计风险,充分发挥经济责任审计作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内容和方法都还很不明确和规范,给实际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和风险。为此,本文从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本质特征和我国经济责任审计多年的实践情况出发,运用逻辑推理和归纳分析等方法,对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内容和方法进行了系统研究。首先,研究了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内容,认为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内容应当是通过审查财政财务收支可以查明的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不应当包括非经济责任方面,也不应当包括通过财政财务收支无法查明的方面,对经济责任的评价应当包括积极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和消极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积极经济责任的评价方法与消极经济责任的评价方法,应当有明确的区别。其次,研究了积极经济责任的审计评价方法,认为积极经济责任的审计评价应当采用指标分析法,并就地方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的积极经济责任评价指标设计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第三,研究了消极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方法,认为消极经济责任的审计评价应当采用责任界定法,并就直接责任与间接责任的界定、主管责任与领导责任的界定、现职经济责任与前任经济责任的界定等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最后,研究了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结果的报告与利用问题,提出了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结果报告的规范撰写程序和内容要求,针对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财经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0【分类号】:F239.47【目录】:
Abstract7-10
1. 导论10-17
1.1 研究背景10
1.2 研究意义10-11
1.2.1 评价是经济责任审计的关键10
1.2.2 评价是经济责任审计的难点10-11
1.2.3 评价是经济责任审计的弱点11
1.3 文献综述11-15
1.3.1 有关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内容的观点综述11-13
1.3.2 有关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方法的观点综述13-14
1.3.3 有关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的观点综述14-15
1.4 研究方法15
1.5 内容体系15-17
2.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概论17-21
2.1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含义17-18
2.2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特点18
2.3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应当遵循的原则18-19
2.3.1 要紧紧围绕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评价18-19
2.3.2 要客观公正地进行评价19
2.3.3 要重点突出、详略得当、逻辑一致、语言准确地进行评价19
2.3.4 要审慎稳健地进行评价19
2.4 研究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要求19-21
2.4.1 对国外的评价方法不能生搬硬套19
2.4.2 不能夸大经济责任审计的能力19-20
2.4.3 不能把组织人事的考评方法无条件地引入经济责任审计评价20-21
3.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内容21-25
3.1 明确经济责任审计内容的原则21-22
3.1.1 要根据财政财务收支范围确定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21
3.1.2 要根据领导干部的职责范围确定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21
3.1.3 要根据经济责任的内涵确定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21-22
3.1.4 要根据审计权限的限度确定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22
3.2 经济责任审计内容的确定22-25
3.2.1 积极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22-23
3.2.2 消极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23-24
3.2.3 经济责任审计内容与其他审计内容的关系24-25
4. 积极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指标体系法25-32
4.1 指标体系法的含义和运用要求25-28
4.1.1 指标体系法的含义25
4.1.2 设计评价指标体系的要求25-27
4.1.3 运用指标体系法进行评价的要求27-28
4.2 地方领导干部积极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一般指标28-29
4.2.1 本级总体经济增长率28
4.2.2 本级财政收入增长率28
4.2.3 本级财政支出效率28
4.2.4 本级可持续发展能力28-29
4.3 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积极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一般指标29-32
4.3.1 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情况29
4.3.2 企业财务状况改善情况29-30
4.3.3 企业发展后劲增强情况30
4.3.4 企业内部控制建设情况30
4.3.5 企业社会经济责任履行情况30-32
5. 消极经济责任评价的责任界定法32-37
5.1 责任界定法的含义和运用要求32-33
5.1.1 责任界定法的含义32
5.1.2 运用责任界定法进行评价的要求32-33
5.2 直接责任、主管责任与领导责任的界定方法33-37
5.2.1 直接责任的界定33-34
5.2.2 主管责任与领导责任的界定34-35
5.2.3 其他各种相关责任的界定35-37
6.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结果的报告与利用37-43
6.1 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报告37-39
6.1.1 审计报告的构成内容37
6.1.2 经济责任审计报告撰写的基本要求37-38
6.1.3 经济责任审计报告撰写的基本程序38
6.1.4 经济责任审计报告的复核和审定38-39
6.2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结果的利用39-43
6.2.1 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原因39
6.2.2 保证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结果得到充分利用的对策39-43
7. 结论43-44
参考文献44-46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48-49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毛柏巍;[D];吉林大学;2011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吴秋生;;[J];会计之友(上旬刊);2009年09期
,吴秋生;[J];审计理论与实践;2002年12期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科学化课题组;;[J];审计研究;2005年05期
陈波;;[J];审计研究;2005年05期
刘英来;;[J];审计研究;2006年06期
王秀明;彭新林;;[J];审计研究;2006年06期
崔孟修;;[J];审计研究;2007年06期
陕西省审计学会课题组;段兴民;张海成;;[J];现代审计与经济;2009年04期
吴秋生;[J];中国合作经济;2005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袁桂林;谢玲琳;张清;;[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刘景梅;宋小强;;[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王洁林;;[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谢志华;张庆龙;;[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王金华,殷爽;[J];商业研究;2005年16期
刘梅;;[J];商业研究;2006年10期
吴秋生;;[J];商业研究;2012年03期
胡光志;[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苏慧;;[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年22期
瞿索函;;[J];财经界(学术版);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邢会强;;[A];中国法学会财税法学研究会2007年会暨第五届全国财税法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万文钢;余天京;刘文汉;邓仁杰;王劲;肖圣喜;中国石化审计局武汉分局课题组;;[A];全国内部审计理论研讨优秀论文集2011[C];2012年
黄文进;张阳;陈永昌;李向前;林文婷;姚婷婷;陈沁丽;陈小青;广东商学院联合课题组;;[A];全国内部审计理论研讨优秀论文集2011[C];2012年
郑霓华;陈龙井;王目平;石莹;刘国常;梁广全;杜燕雯;广州市公安局审计处课题组;;[A];全国内部审计理论研讨优秀论文集2011[C];2012年
;[A];全国内部审计理论研讨优秀论文集2011[C];2012年
陈少平;康海湘;张炼红;钟希余;刘朝晖;杨钰;醋卫华;黄春枝;;[A];全国内部审计理论研讨优秀论文集2011[C];2012年
娜日松;;[A];全国内部审计理论研讨优秀论文集2011[C];2012年
梁秀根;黄邓秋;蔡赟;汪春信;;[A];全国内部审计理论研讨优秀论文集2011[C];2012年
祝遵宏;;[A];中国会计学会审计专业委员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张勇;苏奕;;[A];中国会计学会审计专业委员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曼静;[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韩丽荣;[D];吉林大学;2005年
黎仁华;[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宋夏云;[D];上海财经大学;2006年
张晓瑜;[D];厦门大学;2006年
郭强华;[D];天津财经大学;2006年
费军;[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何瑞雄;[D];厦门大学;2007年
周勇;[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陈太辉;[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梦冉;[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王宏伟;[D];湘潭大学;2010年
王跃华;[D];湘潭大学;2010年
戴任群;[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刘颖辉;[D];河北工程大学;2010年
孙晖;[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卜美文;[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杜燕雯;[D];暨南大学;2011年
梁广全;[D];暨南大学;2011年
贺鼎凯;[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刘景梅;宋小强;;[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宋晴蔚;[J];财会通讯;2004年23期
吴昊洋;;[J];财会通讯;2010年13期
张勇;苏奕;;[J];财会月刊;2010年30期
郑生明;;[J];发展研究;2010年10期
张陵;;[J];广西电业;2010年Z2期
程显宝;高建来;;[J];环渤海经济瞭望;2009年07期
金财林;;[J];经济师;2011年02期
费军,陈绵云;[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3年18期
胡雪蓉;;[J];中国商界(上半月);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郑宣永;[N];中国审计报;2006年
审计署经济责任审计司;[N];中国审计报;2010年
审计署驻重庆特派办;[N];中国审计报;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周珺华;[D];长春理工大学;2002年
温炎生;[D];厦门大学;2006年
陈渝;[D];重庆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J];中国审计;2003年01期
刘力云;[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5年04期
秦荣生;[J];审计研究;2004年06期
冯均科;;[J];审计研究;2005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庆堂;[J];中国审计信息与方法;2003年09期
罗于婷;[J];江西审计与财务;2002年01期
蒙敏鲜;[J];广西审计;2000年03期
李协定;[J];中国审计;2004年01期
张佩华;[J];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王宇竑;;[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6年23期
朱智鸿;;[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7年10期
李素玲;[J];河北审计;2002年03期
王敏;[J];审计理论与实践;2003年08期
潘鸿华;;[J];现代商贸工业;2010年1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曾步望;;[A];创新创业与科学发展——瑞安市第十届自然科学优秀论文集[C];2011年
张勇;苏奕;;[A];中国会计学会审计专业委员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刘晓宁;;[A];高等学校纪检监察工作研究(六)[C];2008年
李雷;李学岚;;[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2011年年会暨第二十四次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林建仁;彭春燕;;[A];福建省审计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蒋为民;杨春桃;易艳红;;[A];北京教育纪检监察工作研究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陈庆庭;;[A];第五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暨2004年中国煤炭学会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4年
周大鸣;王俊荣;周荣星;;[A];山东水利学会第十届优秀学术论文集[C];2005年
张树芳;项佩泽;;[A];云南省机械工程学会第七届学术年会暨十三省区市机械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张树芳;项佩泽;;[A];第四届十三省区市机械工程学会科技论坛暨2008海南机械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王梓明(作者单位:中山市审计局);[N];中山日报;2005年
本报通讯员
卫升;[N];中国审计报;2005年
志峰;[N];中国审计报;2002年
万汝青;[N];永州日报;2007年
张晓梅 马云霄;[N];中国改革报;2008年
西安市社科院经济所所长
康志祥;[N];证券日报;2008年
本报记者;[N];中国审计报;2007年
李金武;谢祥涛;[N];中国审计报;2004年
何霞;[N];南方日报;2006年
康鸿飞;[N];中国审计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杨晓磊;[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于保和;[D];东北财经大学;2003年
张勇;[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邓集甜;[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颜剩勇;[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赵一平;[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赵俊湦;[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李曼静;[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张明;[D];复旦大学;2007年
郭红玲;[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卫蓉;[D];山西财经大学;2010年
王虹妍;[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杨新;[D];西南农业大学;2003年
胡浩;[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董明秋;[D];东北财经大学;2002年
张懋;[D];西南农业大学;2004年
代海杰;[D];暨南大学;2002年
刘君芳;[D];重庆大学;2007年
刘君芳;[D];重庆大学;2007年
卫滨;[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您的位置: >
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如何撰写
来源:中国会计网
  任期经济责任是指党政领导干部或企业领导人员在任职期间,对其所在部门、单位收支、财务收支或所在企业资产、负债、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以及有关经济活动应当负有的责任,包括主管责任和直接责任。开展任期经济责任是加强干部管理和监督的重要环节,是促进领导干部廉洁勤政、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重要举措。
  任期报告是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效果、质量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审计人员应该如何撰写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呢?
  一、审计报告的撰写必须强化风险意识
  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与其他常规审计相比最明显的特点是审计对象的特殊性,审计内容的一体性,审计程序的规范性等特点。相应地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所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也较多,审计质量难以全面保证,审计潜在的风险比较大。因此审计人员必须强化风险意识,提高经济责任审计的质量。从审计的实践看,这种潜在风险的考虑应该在审计报告中有所表述,即是要表述审计机关对审计结果承担责任的前提条件或需要说明的情况。由于各个审计项目不同,对审计结果所承担责任的前提条件或需要说明的情况也不一样,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种:
  (一)被审计单位承诺情况。按照广东省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的要求,被审计单位要向审计部门提供承诺书,主要对所提供资料的真实性进行保证。因此审计报告应对被审计单位的有关承诺情况进行说明,以避免因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资料不真实而承担审计风险。
  (二)重点审计范围。按照两个暂行规定的要求,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是要对被审计者整个任期的财政财务收支等有关情况进行审计,而实际工作中往往难以做到。一方面有的被审计者的任期较长;另一方面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临时性强,时间要求紧。因此在具体的操作中,审计人员有时不可能对整个任期进行审计;可能重点选择被审计者任期的后几年或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几个重点年度进行审计;而对其他的年度采取抽查或针对有关问题进行追溯审计的方式。这种情况下审计报告不可能全面对所有的经济责任及经营业绩进行认定或评价,因此审计人员在撰写审计报告时就要将这种重点范围加以说明。
  (三)重点审计内容。根据两个暂行规定的要求,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应当通过对被审计者所在部门、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情况审计或通过对被审计者所在企业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合法、效益情况审计来实现。但这里所说的真实、合法、效益涉及的审计内容非常多,也较复杂,审计不可能面面俱到。如企业存货是否需要盘点,应收账款是否需要函证、下属企业是否要全面审计等,都是要根据实际的情况来确定是否进行,或者运用统计抽样的办法查实。这种情况下审计人员要对被审计单位资产、负债的真实性认定就存在一定风险,因此审计报告对审计的重点内容应该加以说明。
  (四)利用其他部门的审计结果情况。考虑到任期经济审计的效率问题,审计人员在撰写审计报告时往往会利用其他部门的审计结果。如利用纪检监察部门、社会中介组织、主管部门、内审等对被审计单位的审计结果,对此审计报告也应加以说明。
  (五)对未涉及的事项及对其他有需要发表保留意见的事项要有说明。
  只有对上述的有关情况在审计报告中加以说明,审计报告所反映的审计结果才会更加真实,其他部门或领导对审计结果的利用就会更加客观科学。
  二、审计发现问题的表述要属性化
  由于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一个重点是要对被审计者应负的经济责任进行认定,而这种认定必须要有理有据。因此在审计报告中对发现问题的表述一定要突出问题所具有属性,即对该问题的表述要突出是具有主管责任或是直接责任的特点。在具体操作上要根据《广东省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实施办法(试行》和《广东省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实施办法(试行)》中对直接责任、主管责任的界定进行。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常发现一些审计报告对问题的表述往往是&某年某月你单位发生什么经济事项,违反了财经那一些&,然后认定被审计者对该问题应负什么经济责任。显然这种表述对直接责任或主管责任的认定缺乏科学的依据。
  三、高度重视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评价
  审计评价是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一个重要内容。评价的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对干部的监督和管理,影响到党和政府对干部使用的导向问题;也关系到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作用的最终实现,因此必须高度重视。由于两个暂行规定没有制定具体的评价指标体系及标准,在审计实践中对被审计者经济责任的评价出现了一些偏差,主要表现为:
  (一)审计评价及事不及人。由于任期经济责任的风险较大,一些审计人员害怕承担风险,只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状况进行评价而没对被审计者在任期内的工作状况,遵纪守法的情况进行评价或者只反映被审计者任期内所存在的问题,而没有对所存在的问题的性质、严重程度、后果及被审计者对这些问题所负经济责任进行评价,造成评价主次不分,背离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目的。
  (二)审计评价超出审计范围。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是加强对领导干部监督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而不是全部手段。因此,审计对被审计者的评价,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能从经济责任的有关内容进行。但在实践中有的审计报告总想全面评价被审计者的功过是非,从而超越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有效及相关的经济活动范围,把不属于经济责任的评价的内容加入其中,过多涉及其政治思想和工作事务。比如:&在任职期间,工作勤恳,充分发扬民主精神,为单位的发展壮大做了大量工作&或&在任职期间,被评为先进文明单位&等等,使审计评价脱离了&经济责任&的范畴,增加了审计的风险,事实上也是不科学的。
[责任编辑:编辑组]
内部审计延伸阅读
内部审计推荐阅读
内部审计热点文章
中国会计社区 | 版块推荐
服务中国会计行业 广告合作:010-
E-mail:.cn
Copyright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经济责任审计述职报告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