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贷借款口子现金贷款,好下的,已有现金巴士,贷款123.千百块,钱有路,向钱贷,拍拍贷,

建议你读读这篇文章:&br&苹果公司避税解密&blockquote&以美国的苹果公司为例,该公司的控股公司和子公司结构之间的复杂关系让人云里雾里、眼花缭乱。&br&苹果电脑有限公司(apple computer ltd)是一家总部在爱尔兰的制造商;苹果股份有限公司(apple computer inc,ltd)也是一家设在爱尔兰的公司,拥有苹果电脑有限公司。苹果荷兰私营有限公司(apple netherlands BV)是一家离岸投资公司;而苹果电脑销售公司(apple computer sales corp)是一家设在美属维尔京群岛的公司,主要负责海外市场的销售,另外还有苹果开曼财务有限公司(apple computer cayman financial ltd).&br&苹果电脑是在新加坡生产,开曼财务有限公司将每台电脑以200美元的账面价格支付给新加坡子公司,开曼财务公司再将新加坡生产的电脑以每台900美元的价格卖给苹果美国公司,然后,苹果美国公司又以每台1000美元价格卖给经销商。尽管表面上每台电脑似乎在苹果不同的子公司之间转了一大圈,而事实是,所有这些只不过是账面上的处理,而经销商提货地点依旧是电脑的生产地新加坡。&br&但一圈转下来,通过转移价格方式,价格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每台电脑成本被抬高,这样一来,苹果公司在美国每卖出去一台电脑只有100美元的利润须上税,另外700美元的利润在开曼群岛规避了税收,由于在新加坡的外国公司可以享受免税,这给苹果公司带来了极大的税务节省。&/blockquote&&b&谷歌公司的避税高招&/b&&br&&blockquote&拥有着全球最大搜索引擎的谷歌公司自成立以来就一直有着杰出的表现,在规模、效益,特别是成本控制方面令对手不寒而栗。根据美国税法,美国公司的海外利润要缴纳25%-35%的税,而谷歌每年支付的税率只有2.4%,谷歌是如何实现如此低的有效税率呢?&br&答案很简单,谷歌采用的就是转移价格这个避税高招,即注册不同的&a href=&///?target=http%3A///qiye.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离岸公司&i class=&icon-external&&&/i&&/a&作为子公司,然后利用这些不同的子公司之间倒账,将收入转到低税率的避税天堂,将支出转到高税收的国家和地区。&br&谷歌公司所售出的并不是一般的商品,而是知识产权的使用。谷歌公司正是利用了知识产权难以定价,也没有统一的计税公式可以套用这一点,借助不同国家的税收差异达到省税的目的。&br&尽管根据美国税法,子公司必须为知识产权支付公平价格,但对于高科技公司新产品定价却没有合适的标准。对于科技公司来说,母公司为了少缴税,愿意把价格压得越低越好。&br&&br&谷歌选择的是爱尔兰和百慕大作为调节税收的据点。自20世纪60年代起,爱尔兰就追求利用低税率吸引跨国公司,允许利用爱尔兰转移收入,支付很少的税。&br&跨国公司在爱尔兰积累利润,然后,轻松的将利润汇至百慕大,一旦跨国公司的非美国利润进入百慕大,美国监管当局就很难跟踪了。根据爱尔兰法律,在哪里设立的子公司不需要上报任何损益表或资产负债表在内的财务信息。&br&具体来说,谷歌公司将在美国开发的知识产权和在欧洲、非洲和中东的特许权卖给总部位于百慕大的爱尔兰子公司——谷歌爱尔兰控股公司。这些知识产权继而被转让给谷歌爱尔兰控股公司旗下的都柏林业务部——谷歌爱尔兰公司。一家子公司支付知识产权使用费,其支出降低了爱尔兰应付税,另一家在避税天堂百慕大收取授权费,规避爱尔兰的税。谷歌的这个利用两家爱尔兰子公司避税的妙招被称为“双层爱尔兰汉堡”。&br&&br&欧洲、中东或非洲购买谷歌搜索广告后,将钱汇到谷歌爱尔兰公司,爱尔兰的公司税为12.5%,这个税率已经比美国低了一半,但是谷歌还是设法免掉,也就是把收入做成不在爱尔兰产生的。&br&谷歌为了转移收入,在爱尔兰注册了两家公司,一家是谷歌爱尔兰控股公司,其管理中心在百慕大。该公司在得到谷歌授权后可以使用谷歌知识产权产品。另外一家是控股公司旗下的一个有限责任公司,也就是控股公司的子公司——谷歌爱尔兰有限公司,办公地点在都柏林,有2000名员工,责任向全球销售谷歌网络广告,创造的利润占公司海外总利润的88%,其中大部分流向避税天堂百慕大。&br&由于爱尔兰税法在预扣税方面的豁免只正对欧盟成员国公司,而谷歌不是欧盟成员公司,为了避开爱尔兰的预扣税,谷歌都柏林公司的付款不是直接到百慕大,而是绕道荷兰没有员工的空壳公司。而钱一到税法宽松的荷兰,荷兰空壳公司将把约99.8%的特许权使用费转到百慕大。&br&由于荷兰夹在爱尔兰和百慕大中间,因此,这种做法有“荷兰三明治”之称。经过这样一个流程,谷歌的税在不知不觉中流失了。&br&其结果是,谷歌在三年时间内节约了31亿美元的应付税款,该公司利润提高了26%,而所有一切都是法律允许的。&br&&br&双层爱尔兰汉堡在拥有知识产权的公司中非常流行,全球数百家跨国公司都在使用,大多数IT公司也是如此,微软、思科、facebook都采用了相同的模式!&/blockquote&
建议你读读这篇文章: 苹果公司避税解密以美国的苹果公司为例,该公司的控股公司和子公司结构之间的复杂关系让人云里雾里、眼花缭乱。 苹果电脑有限公司(apple computer ltd)是一家总部在爱尔兰的制造商;苹果股份有限公司(apple computer inc,ltd)也是…
20年后阶级固化将更加严重,很少有人可以跨越阶级鸿沟,房地产也会成为区分阶级的标志之一,伦敦房价都要英国青年花46年收入去买。&br&很可能20年后青年已经完成了从愤怒到绝望,从祖国花朵到小确幸,甚至从拼搏人生到躺着要福利不给就闹事,宁愿吃低保也不加班的转变。&br&&br&那时候一线房价依然会相对高,依然会买不起,但是却不那么被关注了。&br&没有上车的人,已经永远挤不上车了,那还追什么车?有钱就花了及时行乐,反正出生就预见了人生的终点。&br&&br&准确说,欧美国家的消费主义和及时行乐,正是他们已经经过了快速增长阶段的拼搏奋斗,而在长期的阶级固化中消磨掉了戾气的结果,这也很可能是未来中国的样子。&br&&br&快速发展的经济体中,才有稳定的上升渠道。因为公司需要扩大,才会有岗位增加,才有人有机会中国式跳槽,才有人能选工作,而不是失业。这时候房价虚高的原因,正是人们有盼头,可以抢房。&br&一旦停滞,就会出现年功序列那种“维稳”玩意。日本失去了二十年,无数老百姓都沦为屌丝。&br&&br&但是,核心区域的房价,始终不会崩得很难看,因为是阶级标志啊。&br&&br&要是现在北上都50万一平米了,你还去关注房价吗?&br&还有人买得起,还有人改善住房,而且不会少。&br&但是估计空军已经早早的回二三线城市,甚至老家的农村别墅里小确幸了。&br&&br&未来,看看发达国家吧,富人区锁死,然后产业向二线三线转移,落后城市逐步发展,房价和收入比趋于稳定。老百姓小确幸,不再追求拼出个未来,明白了努力不出好日子,躺着要福利才有好日子。英国现在宅男沉迷游戏,二次元,比中国都严重呢。
20年后阶级固化将更加严重,很少有人可以跨越阶级鸿沟,房地产也会成为区分阶级的标志之一,伦敦房价都要英国青年花46年收入去买。 很可能20年后青年已经完成了从愤怒到绝望,从祖国花朵到小确幸,甚至从拼搏人生到躺着要福利不给就闹事,宁愿吃低保也不加…
专业投机原理+日本蜡烛图=足以
专业投机原理+日本蜡烛图=足以
这个问题,其实并不简简单单是个汇率问题。&br&&br&根据官方数据,中国的M2过去15年的平均同比增速是16%-17%左右,说这个数字可能大家都没概念,简单说就是大概四到五年翻一番。OK,如果中国的经济增速也达到了这个水平,那么货币发行没有问题。而实际上,中国过去15年平均GDP增速只有10%不到。按理这每年6%的货币就会推高消费品价格,但中国过去15年的平均通胀率只有3%不到,那剩下3%的钱,去了哪里?(这还是在承认官方数据正确的前提下)&br&&img src=&/60aa1bf35d019dca7316cb_b.png& data-rawwidth=&649& data-rawheight=&44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9& data-original=&/60aa1bf35d019dca7316cb_r.png&&&br&对,房价。中国的房地产价格不计入CPI,虽然只有平均每年3%的总货币超发,但是这是按总M2同比计的,按目前的M2总量,那就是每年约四万亿的规模。在CPI温和上行的背景下,扣除地段因素和数据修正因素(07年之后,你们懂的),中国核心区域房价同比增速过去十五年基本上与M2增速持平,因此中国的房子更多体现的是类似黄金的货币属性,而不是类似白菜的必用消费品属性。&br&&img src=&/81f816f50cdb7438118fa_b.pn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0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81f816f50cdb7438118fa_r.png&&&br&&br&货币超发的最终结果是财富重构,无论是过去十几二十年的房市,还是几轮起伏的股市,甚至大起大落的艺术品市场、新三板市场等等,都只是一种载体而已。要理解这个,我举三个人的例子,一个穷人,一个中产,一个富人,我这里定义穷富,是按基本消费占收入比重进行的。穷人把大部分收入都用于普通消费,因此很少有钱积存进行投资或是增值,实际上,尽管无风险利率对每个人都一样,但是因为货币增发导致财富积累效应完全不同,因为每个人的可支配资金的绝对数不同,而对财富积累很多都是有门槛的。比如对于工作相似背景接近的两个中产阶层,站在目前的时点看,在10年前买房和不买房的,在10年后,两个人的资产负债表完全不同,这个不同本质在于有没有使用杠杆跨过房地产自住或投资的基本门槛,因为中国一直以来较高的房价收入比,房价其实一直都是高的(现在很多80后觉得前几年房价低的原因是站在目前的收入看,这个收入不仅是日常增长,还来自经验和阅历增长后带来的累积效应)。而富人大部分的资金都是可支配可投资的,尽管存在投资渠道和成功失败的差异,但从概率上看,整个富人阶层比中产阶层拥有更为广阔的资产配置渠道和更多的信息空间,从而能够进行更快的财富聚集,而其中最大的一块就是房地产市场。即使除去这些,一个富人家庭(比如净资产一亿)比起一个中产家庭(比如净资产300万),按3%的无风险利率算,前者的利息一年就能覆后者的资产总量了。底层穷人则更加无法享受货币增发的好处,相反他们却要承受生活成本的上涨压力。&br&&br&所以从统计上讲,中国贫富差距拉大的根本原因并非是自由经济本身,而是在于货币超量发引起的资产价格上涨,而这些资产本身带有门槛,对于穷人和部分选择失当的中产,无法享受相应的好处,而大部分的利益被富人阶层占有。&br&&br&但这个与外汇有什么关系呢?&br&继续上图:&br&&img src=&/f3cefbb5a1_b.png& data-rawwidth=&624& data-rawheight=&41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24& data-original=&/f3cefbb5a1_r.png&&简单说,中国遇到了与80年代末的日本一样的问题,国内资产价格特别是房地产价格的上升,让富人的账面资产负债表变得极其好看,而觉得自己“很有钱”,除去各种其它因素(贪官转移资产、制造业转移、美元回流等),全球资产配置对这些人而言是必然的。而前面提到,这些年货币超发的大部分利益都被他们享受,而近期房价又有货币因素的大幅上升,富人的财富在近一年时间急剧增长。但与前些年情况不同的是,目前的国内经济环境已大不相同,之前富人大部分的投资还是在国内,而且比较多元化,因为国内经济环境整体较好(包括经济形势和制度环境(相对,对富人而言,ZF肯投资做事,不折腾,没有朝令夕改就是好的环境了)),国内外也存在较大的息差;而目前国内经济增长乏力,某些层面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情况(这个不可细说,大家意会就行,但富人阶层非常敏感),国内无风险利率急剧下行,而房价的上涨已经使得流动性下降,很难再找到大量接盘的人,在这种情况下,他们逐渐对币值贬值表现出较大担忧,缓慢的全球资产配置演变成较大的资本外流。&br&&br&当然,国外的对冲基金也嗅到了这样的机会,在去年提前布局做空人民币。但与日本情况不同的是,资本项下,中国对人民币是管制的,也就是说海外是不能直接拿国内现货做空人民币,而是采用融券离岸人民币的方式进行。去年,央行狙击海外对冲基金的方式不可谓不漂亮,央行逐渐抽干离岸人民币市场的流动性,而使得融券成本大幅上升,这样,因为外汇市场的高杠杆,使得很小的波动就会击穿成本线使得做空爆仓。然而,央行为什么在人民币贬值趋势下,要逆市场而为呢?&br&&img src=&/0d4d75bcba9a_b.png& data-rawwidth=&988& data-rawheight=&50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88& data-original=&/0d4d75bcba9a_r.png&&&br&&br&之前我把这样的行为简单理解为为了维护币值稳定的ZZ行为(就像97年金融危机RMB没有贬值那样)。而海通证券的姜超(据说要跳槽了)认为,这是因为如果资本持续外流,中国的外汇储备不够用了。我部分认同他的观点。虽然中国的外汇储备还有3.2万亿美元(去年单年流出了7000亿美元),但里面很多资产都是长期海外国债特别是美国国债,变现能力不强,如果外汇储备持续流出,外汇储备中的流动性的资产部分很容易就被抽干了,而中国的经常性项目(如外贸等)是开放的,资本外流总有各种方式进行(如虚假外贸等),一旦趋势形成并无法控制,不仅央行可能在未来无法兑付经常性项目的美元开支,为了对冲民众购汇美元而放出的巨大流动性,可能会带来更快的房价上涨及恶性通胀。这就是“蒙代尔不可能三角”中币值稳定和独立的货币政策之间的矛盾。而现在ZF对海淘的管理、对经常性项目的收紧、QDII额度的暂停等措施,实际上都是资本管制的具体措施而已。这些措施都是与人民币国际化和市场经济背道而驰的。&br&&br&我个人对此的看法,ZF目前的做法并非是长久之计,而是为了防止资金外流的权宜之计,在阻止资金大幅外流和外汇储备稳定后,人民币必然会出现缓慢或一次到位的贬值(前一种的概率可能较大),这里有四个原因:首先必须维持国内资产价格的稳定而不能让泡沫破灭以将资金锁定在国内并防止经济硬着陆,其次取决于人民币和美元的供需情况以及息差变化,还有国内和美国经济目前出现的反向演变,以及出口所面临的巨大压力。&br&&br&所以从战略上而言,目前ZF所释放的信息已经较为明确,即维持房价稳定&汇率稳定&人民币国际化&经济、利率、汇率等市场化改革。而同时想完成这些事情,在目前来看是不可能的事情,央行的一系列维持目前汇率的政策,实际上是这个战略下的一些战术作为而已。至于为什么会超发货币,为何ZF一定要维持房价稳定,以及这个战略的优劣,或是有人会问到的富人阶层或是赵家人的事情,并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br&&br&只说一个事实:极少部分人决定着大势,而大势决定大部分人的生存状态。&br&&br&&br&----&br&注:&br&1、文中数据来源:万德咨讯&br&2、部分观点来自海通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姜超
这个问题,其实并不简简单单是个汇率问题。 根据官方数据,中国的M2过去15年的平均同比增速是16%-17%左右,说这个数字可能大家都没概念,简单说就是大概四到五年翻一番。OK,如果中国的经济增速也达到了这个水平,那么货币发行没有问题。而实际上,中国过…
摘一段,以前看到的文字,讲的非常通俗易懂。&br& 1、什么是经济发展?&br&  简单的讲经济发展就是有钱,但钱从何来?钱只能印出来。那么到底是什么使印钞机不停的运转?&br&  假设一个岛上有1000口人,与世隔绝,人与人之间交换物品过活,但有时候你手里用来交换的东西不一定就是对方想要的,怎么办?于是人们就用都喜欢的金银作为交换的东西,于是交换方便了。但金银要磨损,携带也不方便,当交换活动频繁时,发现这个东西太繁琐,限制了交换活动,于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想了一个办法,就是由岛上的管理者发行一种符号,用它来代替金银,于是钞票出现了。&br&  刚开始这种钞票可以随时得兑换金银。大家都很放心,因为钞票就是金银。可是岛上金银的产量太小,当人们的交换活动更加频繁时,钞票不够用了,只能暂停交换。暂停交换的后果就是大家不生产别人想要的东西了,因为虽然别人用,但交换不出去,套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经济发展减速了。&br&  于是大家想了一个办法,成立一家钱庄,这个钱庄是大家的,由钱庄来发行钞票,印出的钞票借给想用钱的人,然后这个人有钱了再还给钱庄。于是银行就出现了。银行的出现,能保证交换活动更持续的进行,大家都拼命的生产,岛上的东西越来越多,银行根据产品的生产数量,不停的印制钞票,以保证交换能更深入的进行。&br&  后来人们的交换活动更频繁了,一家钱庄太少了,于是出现了很多钱庄,总要有个管钱庄的吧,于是指定一家钱庄管理其他钱庄,并且钞票只能由这家钱庄印刷,然后通过其他钱庄借给用钱的人,中央银行就这么也出现了。&br&  2、什么是对外贸易?&br&  有一天岛上的人发明了船,于是就到处划船跑,发现了另一个岛屿,那上面也有人,也有钞票,也像自己岛上这么活动。但自己岛上生产的东西多,那个岛上生产的东西少,1元钱在自己的岛上能买1斤大米,那个岛上的一元钱只能买半斤大米,于是另外岛上的钱来这个岛上买东西时只能2元换1元才行。于是汇率出现了。算好汇率后,他们开始互相买卖东西到对方岛上,这就是对外贸易。对外贸易丰富了人们的生活生产需要,使交换活动到了一个空前的高潮。&br&  3、什么是通货膨胀?&br&  由于岛上生产的产品太多了,以至于没法准确估计到底该发行多少钞票,发行多了的时候,因为没有那么多产品可买,产品就开始涨价,发行少了呢就开始降价,为了保证价格稳定,央行要求各钱庄要把一部分钱放在央行里面用来调节产品的价格,根据价格情况多放和少放。这就是存款准备金率。&br&  可是有一部分聪明人开始怎么才能把钱弄到自己手上,他在海边捡了一颗石子,说这个石子值100万快钱,把它卖给了一个人,这个人觉得整个岛上的钱加一起也没有100万啊,怎么办,于是向钱庄借,钱庄也没有这么多钱,于是把印钞机打开,印了这100万,借给了他买了这个石子。&br&  然后这个人开始卖这个石子,100万卖给了第二个人,由于第一个卖石子的人把钱花了,所以岛上的钱多了,所以这一百万可以筹集到,多买些产品就有了。但当把这个石子以200万转让的时候,钱庄只能又印了100万钞票,就这样钞票越印越多,可是当这个石子不停的流动转让时,大家并不觉得岛上的钱多,产品价格还是原来的那样。可是当这个石子不流通或流通的慢时,大家觉得钱多了,可是如果当持有石子的人把它扔到大海里,那就等于岛上凭空多出N多个100万来,怎么办,央行最害怕的就是这颗石子没了。它没了岛上产品的价格就会飞涨,就会通货膨胀。那么持有石子的人就绑架了岛上的经济。&br&
现在的中国,这颗石子就是房地产。
摘一段,以前看到的文字,讲的非常通俗易懂。 1、什么是经济发展? 简单的讲经济发展就是有钱,但钱从何来?钱只能印出来。那么到底是什么使印钞机不停的运转? 假设一个岛上有1000口人,与世隔绝,人与人之间交换物品过活,但有时候你手里用来交换的东西不…
首先你要了解外汇储备是怎么来的。&br&中国巨额的外汇储备,尤其是以国家的形式存在,更多是一种外汇制度不合理的畸形表现。&br&举个例子吧,这样形象点:&br&A公司把货物卖到美国,赚了100W美元,但100W美元不能带回来啊,只能把100W美元换成600W人民币,卖给谁呢?中国规定,你只能卖给国家。所以这次交易,我国的外汇储备多了100W美元;但与此对应的,国内货币市场多了600W人民币,中国巨量的M2,此为一重要原因之一。&br&N多这样的公司通过国际贸易积累了N多的美元,日元,英镑,欧元,统统都卖给国家了,国家手中就积攒了越来越多的外汇储备,但为什么基本都是以美元构成为主呢?因为美元安全啊,因为美国市场够大啊,因为买美国美国可以有利息啊,不然持有巨量的美元,那可就是存活期利息啊;但美元这么多年一直在贬值哦,所以,买美国国债,只能对冲其中一部份损失而已,总的来说,还是亏的;&br&所以国家持有这么巨大的外汇储备,是做雷锋啊,活雷锋啊,因为外汇贬值风险损失以及其他不可预知的风险,本来是这些做国际贸易的企业要承受的。所以,这是很大的国家负担。&br&其次,国外热钱或者说国际资本要进入中国,也只能把美元先卖给中国政府,换成人民币进入中国,与国际贸易一样,这样弄导致国内货币流动又大大的增加了,这些热钱是到中国来逐利的,理论上,他只要能进入中国,存在银行吃利息+每年人民币升值就已经有很大的无风险收益了,那这赚的是谁的钱呢?国家的呀,我把美元卖给中国政府,然后在中国吃利息,过了几年后,人民币升值了,换成美元,赚了好多呢,风险转嫁给政府了。&br&你看,这又是巨额负担啊。&br&为啥每次总理访问发达国家,都要签订巨额的采购合同啊,因为美元花不完啊,没地方花啊,而且以国家的名义做生意,只能搞大单啊,譬如飞机采购之类的。说难听点,无奈啊,早花早好啊;&br&&br&总的来说吧,巨额的外汇储备,对国家来说,一部分是权益,一部分是负债啊,每持有1美元,对国内市场就得多发行6元人民币啊,这些钱弄出来,造成人民币国内贬值,通货膨胀,对外升值。所以以后看到小白们说美国欠我们很多钱,你要一笑而过啊,哪天热钱都跑出去,外汇储备立马下降很多。&br&&br&成熟的市场资本流动是自由的,是藏汇于民的,国家没多少外汇储备,但民间储备是非常丰富的,而且持有方式是多样化的,譬如买美元债,买美股,买货物,买公司等等等等,反正呢,外汇放在老百姓手里比放在国家手中有价值,人民币国际化目前也在慢慢的尝试,以后会彻底放开的,这是一个国家成熟的标志之一。&br&回答的乱七八糟啊,看官们你们就将就着看吧,我也不是行业内人士。
首先你要了解外汇储备是怎么来的。 中国巨额的外汇储备,尤其是以国家的形式存在,更多是一种外汇制度不合理的畸形表现。 举个例子吧,这样形象点: A公司把货物卖到美国,赚了100W美元,但100W美元不能带回来啊,只能把100W美元换成600W人民币,卖给谁呢?…
转载自虎扑网:&a href=&///?target=http%3A///.html&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h&/span&&span class=&invisible&&tml&/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作者:大文豪曼因斯坦&br&&br&我不生产知识,我只是知识的搬运工:&br&有的人兼听则明,有的人兼听则乱,一个角度,一种分享,不喜勿喷&br&&br&在开始这个话题之前,我首先要说的是我并不是一个阴谋论者,什么共济会掌握世界之类我是从来不信的。对于官员,我一贯的观点是如果有三个选择,他们最后一定会选择最坏的那个,阴谋论这种东西实在太考验执行者的智商,而机构的智商历来都是不太够用。但是这事背后的蛛丝马迹又实在太过于匪夷所思,日本著名小学生曾经说过,当所有的可能全部被排除的时候,剩下的最后一个,不管看起来多么荒谬,那就是事实的真相,昨天深夜,我把所有的脉络理了一遍,来看看这个事情的过程,突然觉得很有意思。这些就当是路边社的呓语,我姑妄言之,你们姑妄听之&br&  1、老大哥的命门。今年最诡异的事情,莫过于楼市,往年楼市的回魂,都是有迹可循的,那就是一段时间内交易量放大,成交上涨以后,带来库存减少,房价上涨,但是这一轮楼市的爆发完全不同以往,首先是价格飙升,带动市场恐慌后才赢来成交上涨,那只无形的手过于明显。有人说是因为一月的放水,但是不对,周期不对,市场传导的时间需要一个过程,就比如如果今天放水,反馈到市场上至少要几个月,带来价格飙升也应该在年底,而这一波是一月放春节后立马立竿见影,时间节点不对。在开始这个话题之前,我们得先知道老大哥的命门是什么?相信很多人会异口同声的说,楼市。没错,楼市的确是个大问题,而且已经彻底绑架了中国经济,如果楼市玩蛋,那是一个大地震,但是他绝对不会是一个能威胁到老大哥的问题,金融市场的烂帐老大哥也是碰到不少,就比如世纪初,可谓是有丰富的经验,这是一个大问题,但是绝对不是一个生存问题。&br&  老大哥真正的命门是外储。从八十年代后,老大哥已经彻底融入世界经济,生产低级必需品,然后换来美元,然后再从市场上购买各种石油,南美的大豆玉米等粮食产品,这是一个循环,现在每年老大哥需要从市面上进口高达几千亿的石油,三分之一的粮食产品依赖进口,粮食自给是一个大问题,八十年代后,国人越吃越好,就是得益于全球经济,而不是金坷垃,像养猪养牛,从粮食到肉产品的转化都是一个固定的数据,你要养出多少吨的猪,必然要投入多少的饲料,所以你现在可以理解为什么外储才是一个生死存亡的问题。手中有粮,心中不慌。08年前,每年外储增加多少都是要上新闻联播大书特书的事情,因为这个是硬需求,楼市塌了可以咬牙还贷,可以上信贷黑名单,可以苦难行军,但是吃不起饭,买不起石油呢?很多人没有意识到,或者完全没有想到这个问题有多严重:过去中国的外储从高峰期下降了一万亿美金。&br&  老大哥难道不知道现在一二线楼市有多荒谬?再加把火那不就更加骑虎难下了?房产市场的问题在于库存,最理想的结果当然是把大家赶去三四线买房,给国家解套了,但是问题是没人会那么傻,所以这个问题不会有最优解,那么,我们来换个思路呢,既然我解决不了库存问题,那我放出风去让你知道我要保楼市。就像下围棋一样,我这里一条大龙看着很庞大,没人觉得我会弃子,但是我要是以这条大龙做掩护来做文章呢?其实围棋就是一个转换的游戏,如果弃掉大龙可以获得更多的利益,这并不是无法接受的事情。&br&  在过去的一年里,外储为什么持续减少,绝不是离岸市场的问题,那里的弹药有限,外储一旦要爆也是爆在国内,大家如果持续换美元避险,外储绝对顶不住,但是这大半年时间内,有一个现象你可以观察:那就是美元党的声音小了。外储一月到二月持续下降,但是到了二月三月就彻底站稳了,这出乎不少人的意料,因为按照道理说,汇市已经进入下行期,应该会越来越快才对,但是汇率虽然在节节败退,但是这半年时间内,他绝不是在溃败,外储一直稳定在32000亿左右,并没有减少,外汇持续贬值,但是央行并没有花掉太多弹药。外汇的表现和房产楼市的周期是完全一致的,彻底站稳的时间也是楼市起飞的时间,也就是说,这大半年时间内,这波楼市最大的成就就是彻底把社会游资全部锁在了一线房产,你想换美元?你没钱了,你没钱了,你没钱了。房产现在很难卖,要达到预期的价格,你看看成交量是多少,降价?降回原价你愿意吗?所以流动性彻底被锁死在一线市场,你还加了杠杆,你得还钱啊,以后美联储加息,你也只能站着看,因为你没钱了。这就是所谓的灯下黑,大家一波炒作中国的楼市问题,把这个问题看得有多么严重,但是我用一个大问题掩盖另一个生死问题,这用围棋上的术语,就叫交换。大家都觉得老大哥必须保楼市,这已经是宇宙真理了,但是你如果换个角度,假设这个大前提不存在呢?你仔细数数老大哥的历史,远的80前不提,近的比如90年代,这才过了多少年你就觉得老大哥改吃素的?历史上比这更严重的事情多了,只有吃饭的问题才是本质问题。况且到现在你还买得起五万一平房的那也绝不是老大哥要同情的对象。&br&  2、暧昧的美联储。我在很多论坛上看到一种论调,那就是中央会无限印钱,信贷猛增,所以未来一定是通胀,现在所有的人都抱着一种念头,就是疯狂抢购资产,等以后货币狂贬了之后扔一堆废纸给银行,问题是,未来真的会这样吗?这些话表面上看,似乎有点道理,无限印钞好像很符合我们过往对于ZF的印象,不就是缺钱,不就是欠钱,那就印啊。但是这件事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中国必须是一个闭关锁国的国家,内外资本完全无法流通,否则你印钱好啊,那有什么可怕的,你印到人人工资一两万,我出国潇洒去啊,我出国购物去啊,楼市汇市只能保一个这么简单的道理你们都说的出来,为什么你们会觉得无限印钞这事可行?要是汇率不倒,印钞有啥可怕的,到时候人人用雅诗兰黛,人人开宝马,人人背LV都不是梦,你们怕啥?问题是,这可能吗?中国的外储顶不住啊。&br&  而且,这个事情本身有其客观规律,08年全球金融危机,大量避险资金进入中国,所以推高了资产价格,央行可以印的出钞,但是现在是2016年,去年发生了一件大事,就是美联储开始要进入加息的周期,在加息周期用宽松政策?这是嫌命太长吗,这会直接刺破资产泡沫,导致资本进一步外流,你可以去翻翻央行过去的报告,看看外汇占款的趋势是什么?没记错的话,这个月又少了一千多亿,这就是大势。在这种情况下,为什么有人会认为这是一个通胀的周期,央行会无限印钱?也许有人说,那怕什么,上手段啊,但是中国是一个产品输出输入大国,他无法隔绝外部的联系,这个月IMF给中国加入SDR后出具了首份报告,肯定了中国的一些努力和指出一些问题,可以看出闭关锁国这绝不是高层的想法。&br&  话题回到美联储身上来,自从去年开始加息之后,美联储按兵不动,这一点让市场有点看不明白,有的人认为是经济表现不如预期,有人认为是英国意外脱欧导致了美联储不敢动。但是我觉得这看起来更像是一种等待,他在等什么?那我们来看看如果美联储在上半年加息国内市场会发生什么?由于社会游资,也就是筹码在市场手里,这时候对于资本外流会形成巨大压力,你只要想想过去几年释放了多少流动性就知道这冲击力会有多大。&br&  很多人觉得美国就是一定想要干掉中国,但是这是不对的,美国的财团在中国有着巨大的利益,同时,中国外储使用的是美元,这代表着双方在资本市场的分歧并没有宣传的那么大。现在是一个全球的市场,除了三胖,大家谁也离不开谁,实际上,这一轮新的全球金融危机策源地就在中国。所以美联储绝对不会想要中国这个世界第二经济体一波跳贬直接跪了,在这点上,双方是有共同语言的。今年年初,美国高层还放话对于人民币贬值不满,可见一斑,同时中国最高领导人也在峰会上承诺稳定汇率,其实中国境内的美元资本全部回流这也绝非美联储的本意,一旦人民币跳贬,这会导致这波加息变成夹生饭,进一步加大美国国内压力,最后变成一个比烂的游戏。美联储最理想的是人民币挺住,剪完羊毛就行,绝不是想要这羊带着人肉炸弹直奔家里来。&br&  不管美联储为什么不加息,但是在这个事情上的表现,双方体现出了一致的默契,至于这是无意的还是沟通过的就不得而知。现在中国市场上的社会资金,影子银行全部都给套在一线房产里了,而且套牢盘十分稳固,要知道,这一波暴涨直接翻了一倍啊,你想想这套牢盘能不稳吗?可以说,在加息风暴中,至少老大哥已经把篱笆扎起来了,后面扛几波风暴会不会伤筋动骨不知道,但是至少比原来强多了&br&  3、吹响的集结号。今年八月,信贷数据一出来,大大出乎市场的意料,很多人乐观的以为央行很快会霜降放水,但是这次央行是出乎意料的严厉,8月4日,发改委文件里出现了降息降准马上秒删,央行再次重申稳健的货币政策,8月11日,新华社撰文,中国绝不采取刺激宽松的货币政策,语气十分强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转变?因为你们的钱全部套在房产上了,这时候我不需要和你们讲道理了,你们挺住就是了。这就像那部电影,当集结号吹响的时候,没有援军了,老大哥已经撤了,你们好好的站最后一班岗吧。&br&  在八月的数据,有一条十分重要,但是容易被很多人忽略,那就是M2增速降到10.2%,这是历年新低,实际上已经标志着货币政策开始真正转向,按照市场传导,这一波会在年底前反应出来,时间大概是11到12月,今年的六月,就是中国地产的极值。如果我们来重新梳理下路径,差不多就是这样的:中国一线房产6月达到极值,开始转入稳健货币政策周期,年底楼市开始松动,因为有聪明人开始准备跑路,这时候的表现就一个词:震荡,同时经济开始准备全面迫降,估计会在明年全面着陆,同时美联储加速进入加息周期,人民币汇率贬值窗口关闭,不会再贬了,老大哥在两三波加息后压力全面增大,也会开始跟随美联储的步伐,这标志着新周期的彻底建立。这个周期钱会非常值钱,同时,个人背负债务会十分痛苦。&br&  以上就属于个人的一点脑洞大开的产物,如果未来央行继续霜降,你就可以把他们当路边社报道,说明老大哥的智商的确不足以负担这么大的阴谋,但是如果央行坚决执行稳定货币政策,同时美联储开始加速进入加息周期,你也许就该重新考虑下个人选择了。&br&---------------------------------------------------&br&更新一下,文章开头我已经说过,我不是原创,也只是搬运工&br&看到很多人说换外币我提醒一下,在这种情况下普通人换外币基本没用,除非人民币变成废纸,中国彻底崩溃,但是几乎没这个可能,印钞机已经停了,房市也被堵死了。当然如果你资金多到成百上千万,不反对你适当的进行资产配置,任何投资行为风险自负&br&这片文章其实就是把很多碎片连接起来组成了一副残景给大家看,也就是碎片思维,但并不是全景,这一点大家要清楚,大家可以把这副图拼凑的更完整兴许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br&任何时候,危和机都是并存的,无需极度悲观,财富是需要承载能力的,没有承载能力即使给你一个亿也会瞬间化为乌有,好好充实自己吧&br&··················································&br&没想到都这么久了还有这么多人在点赞,那就继续搬运两篇文章给大家看吧,两篇文章连起来看会更有意思,一篇是要保护目前的人民币之锚;另外一篇是要创造一个新的人民币之锚(貌似跑题了),不管对错,大家各取所需吧&br&&br&&br&以下是天风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刘煜辉在1月21日在清华五道口财富50人论坛内部会议发言速记稿整理。&br&&br&,对于中国来讲,没有什么悬念,只有一个事,要找回丢失的人民币定价的?。去年中期就曾经讨论过,能不能花18个月时间从根子上稳住人民币汇率愈发严重的贬值预期。现在看来,比想象的要难,时间上恐怕也要显著超出。&br&&br&我在这个系统中也混了十好几年,以我个人过去十多年的政策经验,深知这个系统的特点:不撞南墙不回头。这样一个利益强大的系统中,想要出现一个自我意识的觉醒过程,概率极低。但凡边际条件还能够回头的话,一定会有苟且发生。这回之所以下了这么大的决心、义无反顾的来做,反过来看,恐怕一定是碰到南墙了。研究者总希望用一系列指标来探轶这个系统的临界点,往往都莫衷一是。没有什么比反证法更灵的了,因为只有开船人的态度才能真切地感受到南墙的存在。&br&&br&2012年以来最大的变化是人民币资产的价格。虽然同是6.8的汇率,但资产价格恐怕早飙升到天上去了。上海去年中期拍的那个地王,七、八个篮球场那么大一块地拍110亿人民币,按照当时官定汇率6.7折成美元,在美国、日本、欧洲能买什么东西大家都清楚。日本东京银座核心商圈的公寓单体价格也就6万人民币/平米,在中国对等物业标的价格可能要翻个倍。&br&&br&如果将经济分为可贸易品部门和不可贸易品部门,这实际上反映了资源在这两个部门错配已非常严重。今天中国的核心问题是不可贸易品对可贸易品的相对价格已经非常离谱,即内部实际汇率(internal real exchange rate, IRER,也就是内部非贸易品与贸易品的相对价格)大幅升值。大量的资源要素都被吸收到不可贸易部门创造泡沫(地产和金融交易繁荣),可贸易部门、有效率的部门、制造业,受到越来越严重的挤出。从而压制出口利润,侵蚀其科研能力,影响制造业的竞争力。&br&&br&今天人民币汇率的问题事实上宣告了过去十年的金融改革路径的失败。2009年后,为了对冲经济下行的压力,中国试图“大力发展金融创新,用金融创新去引导实体经济的转型”,试图用金融自由化推动的货币宽松来降低实体经济的成本,最后却走出了个挤塌实体,动摇货币定价的负向反馈路径。实验宣告失败。由此带来的金融泡沫和资产泡沫所产生的挤出成本,远远超过了降准降息和无序的金融自由化所带来的所谓融资成本的下降,最终损毁了本国货币定价(汇率)的根基,把人民币对内定价的“锚”都给丢失,这就中国所经历的过去五年,也是我们今天为什么要义无反顾地抑制金融“炒来炒去”的繁荣,尽管前方的路可能已是“钢丝上的舞蹈”。&br&&br&日,中国的宏观政策事实上发生了重大转向,政治局会议第一次提出了“抑制资产泡沫”。随后我们看到之后的宏观政策非常明确地指向两个方向:第一是快速冷却房地产部门的资产创生速度,第二是全面清理金融内部交易性资产创造的繁荣,即金融降杠杆。&br&&br&金融去杠杆的刀锋又杀向了两个方向,一是债券泡沫,二是一二级市场联动的“资本游戏”对接的各种复杂的配资交易结构。过去青青的苹草哪最肥美,哪就是杠杠的栖身之所。臃肿的交易结构的清理所带来的压力将长时间地在金融市场中蔓延,你现在可以理解了吧,债为什么崩跌如斯,中小票为什么漫漫熊途,风格就是转化不了。 &br&&br&稳地基,还是稳增长?
2017年经济工作会议的语境虽然还是“稳中求进”,但这个稳的内涵可能已经发生了大的变化:稳地基。寻找人民币对内丢失的“?” &br&&br&我们正在经历的是:一个泡沫收缩的时间,一个由虚回实的过程,一个重塑资产负债表、重振资产回报率的阶段。&br&&br&这是我们认知今天正在发生的,以及未来一段时间将要发生的一切的基础。&br&&br&下面我展开谈几点2017年市场比较担心的几个问题。&br&&br&“楼市不拐,滞胀不止”&br&&br&第一个问题是宏观形态的判断。从数据上看,2016年是个典型的滞胀。你看工业增加值非常平,基本上就是6%附近上下0.1波动,但是价格因素却出现非常大的变化。PPI从-5状态拉倒+5,今年一季度可能会超过6, 落差有10个点以上。CPI虽然温和往上翘,幅度不高,但是大家也清楚中国CPI的弊端,它传统上不太能反映房价和与房价相关联的服务品价格的上涨。你从房价看年这波惊人地上涨,一线城市的涨幅比年的高点要高出50%,二线城市也高出20-30%,三、四现城市基本上和年的高点持平。所以经济中价格因素实际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经济增长的动能羸弱,这两者搭配在一起就是典型的滞胀。&br&&br&滞胀在经济学框架中去理解,其实很简单。就是经济中存在某种非健康的力量,对经济中健康的部分、有效率的部门形成越来越大的挤出。这种力量既可能是外生的,也可能是内生的。外生的比方说油价、农产品[股评]价格上涨,比方说上世纪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对西方经济的外生冲击。也可以是内生的,内生的通常讲的就是金融泡沫和资产泡沫。金融泡沫、资产泡沫对经济中的可贸易部门、制造业、有效率的产出部门,形成越来越大的挤出,经济系统中发生了严重的资源要素的错配。大量的资源要素被吸收到生产率更低的不可贸易部门去制造泡沫,可贸易部门获得资源要素的成本越来越高,宏观的结果就是供给侧出现下坠,就是我们常讲的潜在增长水平下移,供给侧下坠与靠资产泡沫和金融泡沫支撑的总需求之间,向下撕裂出一感觉特别不好的正向产出缺口,这就是理论上的通货膨胀:滞胀。如果从这个机制认识中国经济的话,从2011年开始,我们隐隐约约就已经进入了这种状态之中。因为从2009年开始,我们先后三次对房地产部门进行了苟且来对冲经济下行。2009年第一次,年第二次,2015年下半年到2016年第三次,三次苟且最后做成了一个天大金融泡沫和资产泡沫。&br&&br&为什么2016年之前这个机制的负效应没有从数据上明显地表现出来呢?是因为我们从2011年开始进入全球大宗商品和能源的周期性熊市,3-4年时间。每年中国从这个熊市中间获得数千亿美金的衰退性顺差(红利)的补贴。某种程度上中和了负向效应显性化的过程。延迟了滞胀效果的出现。&br&&br&但是2016年不一样,需求端我们第三次对房地产部门进行苟且,供给端我们又推行政去产能、压产量。供给和需求形成明显剪刀差,这一把价格就压不住。地产苟且是源头,行政去产能相当于添了一把柴。使得这种感觉一下子从隐性到显性。&br&&br&现在市场担心的是,2016年显性化滞胀在2017年会不会持续。&br&&br&从内部胀的因素来看,我个人持比较乐观的态度。因为我们这一把对楼市的调控,这一把金融和资产泡沫的挤压,我感知的信息,决策异常坚决。&br&&br&开篇我就讲过了,中国经济这回可能真是被顶到临界上了,这个体制就是不撞南墙不回头,遇到了一个绕不过去的“劫”,这个“劫”是什么?就是本国货币定价的基石受到严重损毁。长时间的金融杠杆和资产泡沫膨胀将“人无贬基”的地基给泡垮了,房子有了坍塌的风险,汇率出问题了,楼市有可能成为压垮人民币汇率的最后一跟稻草。所以这一次房地产调控从做出决策到执行力和过去18年中历次房地产调控都不一样。&br&&br&过去18年人民币一直延续着大的升值周期中,简单讲没真碰到过临界,所以我们每一次遇到经济下行时都有拿房子回头苟且的本钱,你看之前历次房地产调控,首先部委之间打嘴战就得吵半年,之后通胀真正起来了才会有一点点强硬的收缩措施出来。&br&&br&但这一次你看,国庆节前后不到20天的时间内我们史上曾经使用过的最强硬的行政手段,第一时间全部下去,就是一竿子捅到底,彻底要把这个市场的流动性打掉,简单讲就是不让你买了,抑制货币信用向那个方向流动,抑制你这个领域的资产创造的速度。那天谁讲,妈妈的年终工作会议上,领导讲这把房子还不拐头,最后一招就是把商业银行按揭全停了,不要做房贷了,全都停了。&br&&br&我个人判断,房子实际上已经进入了“闷骚”状态,就是流动性耗散,这一把房子都到了老百姓[股评]手里,老百姓在国民经济四个部门中间又是一硬约束部门。简单讲,老百姓手里有房子就像散户买了股票一样,如果这个家庭没有失业,恒常收入还在,他一般是不会进行资产抛售清算的,尽管家庭的资产负债表在受损。&br&&br&所以这样的一种状态,价格大家看着很平稳 ,我觉得是可以理解的。毕竟过去18年房子只涨不跌的神话,惯性极强,长程记忆深入人心,而且过去18年每次遇到经济下行风险的时候,政策都会找房子苟且来对冲,这个政策惯性给大家的印象非常强,惯性会持续。但是流动性耗散的状态一定会有一个资产重估的过程。从散户的角度来讲,一年不行,一年半,一定会越来越多失忆者会从房价中往外“爬”出来。金融信用环节对于房子流动性耗散的重估可能更快,因为房子是我们金融信用投放最重要的抵押品,我们实际上每天都会要面临资产流动性耗散的评估,比方说去年的房子抵押七折贷款给出去,今年流动性耗散状态我就会考虑进去,抵押可能只能放五折的贷款,这就是金融信用的收缩。&br&&br&一个被打入“闷骚”状态的市场,光靠长程记忆,价格能够撑多久?这可能是我们认知2017年最大的逻辑起点。“楼市不拐,滞胀不止”。复杂与简单或一念之间,顺着这个逻辑推演:我们或能在2017年见到一个胀缩切换的场景,所谓“胀若烟火、烟花易冷”,我们或能见证2016年的所谓周期复苏其实就是一场幻灭.......&br&&br&宏观经济学有两句名言。一句是“滞胀是经济周期的回光返照”,另一句是“滞胀之后是萧条”。第一句我同意,经济通向临界的前端恐怕就是那种最糟糕的状态“滞胀”,no zuo no si。第二句我觉得倒未必,可能完全看你是否能选对一个正确的政策组合。选对了,完全有可能避免萧条,或者能很快走出萧条。&br&&br&从内部政策选择来看,我个人感知是乐观的,因为中国现阶段胀的机制其实就是房子的“胀”。资产泡沫和金融泡沫对产业部门形成了很大的挤出,挤出了一个“胀”。如果你把房地产部门资产创造快速冷却下去,这个“胀”要形成很强的趋势就不太可能。&br&&br&但是今年隐约最大的不安还是来自于外部:外生通胀。去年的12月份我们开年会的时候,我就讲了这个问题,最大的隐忧就是油。外生通胀你控制不了。推高油价某种程度讲和川普未来全球战略利益的调整有很强的暗合性。可能是瓦解中国全球战略的一张牌。油价上去了,俄罗斯的财政和经济就会缓口气。石油国家和能源国家的经济和财政都会缓过来,和中国的离心力自然就会增强,因为我们和他们又没有什么意识形态、历史文化和价值观的认同,某种程度靠的就是过去几年商品和能源的熊市,我们收获衰退性顺差,将其转化为资本输出对外投资,然后把他们笼络在我们所设想的全球新秩序的框架内。我个人感觉川普有打这张牌的可能。唯一的制约来自美国经济对70美元以上的油价的承受能力。油如果从50上升到70以上对中国是什么样的情况?&br&&br&如果过剩的金融资本再冲击一下中国对外依存度很高的某些农产品的话,如大豆,大豆上去了,豆粕就会涨,豆粕是猪饲料,如果和中国的猪周期形成某种共振?大家可以看一下现在的猪粮比,整个养猪业,最近几年的集中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散养率下降很大。集中度提高的产业结构更容易传导成本上升的因素。&br&&br&输入性通胀起来,我们将非常被动,我们资产泡沫的调整刚刚开始,泡沫远没有落地,决定了产业部门ROE的恢复注定也是一个缓慢渐进的过程,经济新的动能很难很快出来,这样的组合,你的宏观政策是紧还是松,非常的尴尬,怎么办?&br&&br&2016年的滞胀是因为我们内部对房子再次苟且出来的,2017年则可能是外部输入,使你的滞胀进一步显性、持续。&br&&br&滞胀,金融投资做何选择,就是四个字:“关灯吃面”。权益、债无非就是谁跌的多,跌的少的问题。去年12月份以来,其实大家心里都明白,股债汇三杀出现过好几回,只有一个逻辑预期在形成,不愿说出口而已。外生通胀正在往里面传输,成为我们今年投资最大的威胁。&br&&br&找回人民币定价的“锚”?&br&&br&第二个担心的因素就是汇率,前面我也讲了中国的经济遇到了一个绕不过去的槛,本国货币定价的基石受到长期的金融泡沫和资产泡沫的冲击损毁严重。人民币定价国内的“锚”已经丢失了。地基损毁,房子就有坍塌的风险。&br&&br&2012以来最大的失误在于:国企不改革、财政不改革,经济中到处都是软约束的主体的条件下,金融自由化单兵突进,商业金融系统理论上存在的货币信用创造的无限性被释放了出来,这就是“洪荒之力”,金融交易性资产创造无序繁荣,资产泡沫终以冲击本国货币定价而呈现出巨大的灾难性。&br&&br&长时间金融混乱之后,一个个能够提供收益的非实体领域的资产陆陆续续都被玩坏。期限利差被抹平,信用利差被抹平,甚至可能把流动性溢价差也要抹平,资产的风险/收益的性价比变得越来越差,同时耗损的是产业资本,一天一天地被金融资本所挤出。&br&&br&我们试图靠体制所特有的“制度管制”来维持着这种扭曲(关门放水泡资产)。但越管制越资产荒,越荒越不进实体,大水漫灌债市和楼市,疯狂消灭一切收益率差。 当境内外利差压缩,资产价格gap裂口发散时,最后必然面对是资本外流。表象上看整个商业金融系统正在经历越来越严重的所谓资产荒,但硬币的另一面,问题的实质是本国货币定价的基石被毁掉了,正在累积越来越严重的贬值压力。&br&&br&今天汇率和资产的严重背离已经是一种客观存在,但这个信息对于金融交易来讲已经钝化,因为无论是交易者还是政策决策者心里都特别清楚,我们实际上已经失去了让人民币汇率与资产价格快速修正偏离的时间窗口,我们已经没有办法使汇率和资产这两个变量在短时间内实现接吻,如果要短时间内接吻一定是危机反应模式,这是宏观决策者不允许的,要尽力避免的。短时间内完成收敛而不成危机基本上是没有可能的。现实中也没有办法。&br&&br&交易者真正关注的是,如何不要让这种严重背离滑出体制控制的“轨道”,我们是不是还有这个能力,将这种严重偏离导入一种“时间换空间”的轨道之中,让时间慢慢地去熬,去找平稳地解决问题的方法。年所发生各种事件不断地冲击着交易者对于这个体制的“信任”,比方说楼市失控,房子差一点成为压垮人民币汇率的最后一根稻草;比方说金融杠杆交易的亢奋和无序繁荣,刚才徐忠局长讲到了金融系统内部杠杆的严重,月,银行对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净债权在2016年净增加居然达到了10万亿元以上,这个有点自杀式冲锋的味道,这种通过同业负债的方式,以期实现“弯道超车”式的资产扩张,导致了商业银行与央行之间、城商行和大型银行之间、银行和非银行机构之间,存在巨大资金裂口,只要央行略微紧缩一下流动性的投放,市场立刻就会“血溅五步”;再比方说想在国际货币市场一次性集中释放汇率贬值的压力,所有种种都有可能导致失控出轨,列车倾覆。这些都是今天我们市场所面对的重大风险。&br&&br&偏离已经这么严重的变量怎么调?当然最简单的办法是,你如果能在国际货币市场单方面释放汇率贬值的压力,这是最省事的办法,但是现实的情况你能办到吗?中美G2格局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镜像互补”(贸易分工-金融分工)的结构,两个十万亿美金的超级经济体合在一起超过全球总量三分之一强,而且未来还会继续上升。中美两个国家像这样水乳交融和利益攸关的关系,在人类经济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即便当年日本最牛的时候。这样的结构决定了人民币和美元之间事实上仍处在一个货币同盟当中,想脱钩事实上也脱不了。&br&&br&2016年人民币汇率逐步建立的类似于一种参考双“锚”的机制,可能会常态化,这是两个超级大国博弈下来的结果。美元和一篮子货币,谁弱,人民币和谁保持相对稳定。&br&&br&月份,美元弱,人民币更多盯住美元,所以篮子货币贬值了6%,6月份以后,英国脱欧,美元逐步走强,川普出来后,美元更强,这时候人民币和美元发生了脱钩(6.5到7),但这种脱钩显然是受到货币同盟强约束的,也就是说当全球货币都对美元贬值的时候,中国必须起到掩护殿后的作用,必须走到最后面,让其他人先贬值,所以你的篮子货币就只能横爬,保持稳定,意思是什么呢?人民币和美元看上去贬值,但是人民币和其他货币要保持升值状态,这可能是另一方能够接受的底线状态。&br&&br&当然中国最希望看到的是,美元能不能结束这种“川普式”的强势,休息一段时间。如果美元出现一波弱势的调整,人民币和美元勾在一起,能带下来 ,多少释放一点贬值的压力。最担心的是美元一直强,冲110,中国会很难受,因为人民币和美元是两头大象。当全球其它货币都对美元贬值的时候,你个大象怎么能抢跑道,怎么抢得过豺狼虎豹。你贬3-5%,人家一下子15%下去了,就全乱了。&br&&br&我们也曾经想过抢跑道。2015年6月我们股灾泡沫破裂的时候,当时人民银行就已经感到汇率和资产价格有点笼不住,想调,但是当时没有政治背书,不敢回头去戳自己经济的痛点:资产泡沫和货币信用的无序扩张 。想省事偷偷释放。所以接下来我们就有811和1月4日的汇率闯关,但众所周知,这两次闯得个乱七八糟,巨大的全球外溢性反应。才有了后来的G2背后协调。这条路走不通。&br&&br&所以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7月26日,政治局会议做出重大的宏观政策转向的决定,要抑制资产泡沫,撞了南墙才会回头的,我们没有路可以选了,我们只有这条路,中国只有把政策的矛头指向国内的金融泡沫和资产泡沫。只有压缩他们,才能把人民币对内的锚重新找回来,才能重新稳定我们已经快塌陷的本国货币定价的地基,这就是我们政策的选择。&br&&br&“钢丝上的舞蹈”&br&&br&这就引来了市场担心的第三个问题?我们既然决定了金融去杠杆,去泡沫的话,就会给金融投资带来一个困扰 ,我们会不会迎来系统性风险,至少一个局部,或者是某一个时间段释放的过程,这种释放会不会给风险偏好和风险溢价带来显著的冲击。&br&&br&去年10月24日以来的债市大跌,六个交易周时间把过去两年半的债市升幅全部跌掉,套利交易结构所累积的市场脆弱性多么严重。前段时间有领导问我金融去杠杆的效果。我说,第一阶段基本达到了效果,极端不健康的“央行信仰”和“央行绑架” 被打破了,利率升上来了,套利的交易结构遑遑不可终日,恨不得赶紧脱离苦海;但第二阶段才是个真正复杂的技术活,我们要在保持整个市场合理流动性、金融杠杆解构、以及更重要的是要为未来构建严厉的金融监管体系来约束影子银行的信用创造,这三者需要寻求平衡。金融杠杆解构过程,本身就是货币信用消失过程,没有紧的感觉是不可能的,没有痛苦是不可能。客观上讲,这是一场“钢丝上的舞蹈”。债券去杠杆只是金融系统杠杆清理的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后面非标的融资里还存在更为复杂的杠杆结构,比方说各种灰色的抽屉协议,比方说所谓一二级市场联动“资本游戏”对接的各种配资的交易结构,里面杠杆非常高。&br&&br&从规律上讲,要真正打破刚性兑付、道德风险的信用文化,启动一个系统风险释放过程是回避不了。简单讲,就是要弄死几个典型,杀鸡儆猴。徐忠局长最近有个讲话,我觉得理解上是非常到位的,他说中国的金融安全不是靠“保”出来的,每当要出事时,总派出几个“白衣骑士”去灭火,把问题盖住,是不能解决问题的。以后会造成更大的问题。这就像人的亚健康状态,身体有湿毒,不能排出,总靠药物去压制,久而久之湿毒淤积会把人的任督二脉都堵死,到那时就是病入膏肓。&br&&br&金融去杠杆去泡沫需要有排毒的过程。需要定向爆破。当然这个过程不一定发生在今年,但从规律上讲是避免不了的。&br&&br&市场应该还有一个担心的问题。就是川普到底能做多少,能走多远?如果真正的川普执行力非常强,能落地的话,我们或将面临一个非常明确的美元的紧缩周期,这对于中国在某种程度上来讲是致命的,毕竟我们前面犯了那么大的错误,浪费了那么多时间,真正一个三十年、四十年趋势改变的力量出现的时候我们会感到非常不舒服。这个问题我不想多讲,因为我们对此很无奈。&br&&br&我们能够做的是义无反顾地坚定地去找回我们已经丢失的“锚”,我们需要和川普去抢时间。&br&&br&希望我们一路走好&br&&br&最后我想谈谈我们讨论过的一些设想。有人说,我们驱动家庭部门(中产阶级)加杠杆去帮房地产去库存,来为国接盘,给未来的经济转型(投资-消费)造成多么大多么大的损害,但沉舟侧伴,历史已经翻篇,我们永远不可能设想再重新选择。的确,我们当初如果通过政府部门加杠杆帮房地产部门(企业)去库存,将库存直接转化为公共服务品(比方说公租屋)供给给家庭,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场景。&br&&br&但我们被一个强大的利益体系裹挟着走到了今天,怎么办?只能向前看,尽可能走好后面的路径。&br&&br&我们应该看到,经过这一把家庭加杠杆接盘,房子库存(另一种存在的形态是地方政府的债务)都转到了居民手里,这和年场景完全不一样,那是房子库存都积压在房地产部门手中,风险对接的是地方政府的“财政悬崖”,房子库存积压意味着形不成地方政府的各种收入,而当时支撑这个结构的是所谓的影子银行系统,高息短期的庞氏债务,每隔18个月都会有巨大的债务链断裂的压力,所以当时资产抛售价格暴跌隐患是比较大的。但现在不一样,居民是硬约束部门,这意味着楼市泡沫接下来刚性破裂的概率已经变小。老百姓手里有房子就有点像散户买了股票一样,如果这个家庭没有失业,恒常收入还在,他一般是不会进行资产抛售清算的,尽管家庭的资产负债表在受损。&br&&br&然后可以通过结构性公共政策选择将房子变成一摩擦力很大的市场,改变这种资产的金融属性(用文件的话来讲,就是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让流动性溢价耗损在漫漫时空通道中去重估,闷骚-阴跌-财富缩水-货币消灭,这可能是给房价设计的路径归宿。&br&&br&家庭的储蓄以及它所承载的杠杆是转移出来了,我们不能让这转移出来的部分重回房地产领域变成再次的库存堆积,也不能让它进入金融和资产交易环节去制造另外一个泡沫。&br&&br&所以你看到当下的政策取向,抑制房地产部门的资产创造,抑制金融交易性环节的活动,显著降低金融交易的收益率,抑制债务信用创造,希望减少挤出,让产业资本roe能止跌回稳转升,倒逼并创造条件(有深度、有广度、能融资的资本市场)来支持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深度融合(权益)。&br&&br&当然产业资本roe能更快更显著回升,光靠减少挤出还是不够的,还是要推进改革,来推动分配结构从政府向私人部门大幅度的转移。比方说财政政策要从投资转向为企业服务,为企业减负、减费,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比方说让劳动力市场变得更加流动,提高劳动力的使用效率。&br&&br&以上种种都是为了来重构人民币汇率稳定的基石,找回丢失的锚。&br&&br&----------------------------------------------------------&br&下面这篇是去年8月份的文章,结合了中国的金融改革,给人民币之锚指出了另外一条路——股市&br&&br&这里有的朋友说到印钞,似乎是个很火热的话题,那么我们就加个番外,来谈谈印钞。有无数的朋友说ZF会无限印钞,那么我要先强调下,至少在目前为止,我看到的情况,ZF印钞都是有理论依据的。上次没有理论依据印金圆券的那位现在还在流亡桃花岛呢,所以这是关系到权利的大事,经济的问题再严重也没权利严重。那么我们就来说说印钞。
第一,首先是外生货币,这个很好理解,你干出口血汗工厂拿回来外汇,或者别人来投资,带来一美元,你给他兑成六块五人民币,这样,央行就能有了六块五人民币的本钱,然后再通过货币乘数,让下面的商业银行通过放贷把水放到市面上去,这个放贷工具里最好用的就是房地产和上下游相关产业,所以说房产是过去中国最大的印钞机这点的确没错,但是注意了,外储是因,房产是果,因果因果,没有因就没有果。中国目前的经济秩序,本质上是朱一手打造的,不管风评如何,但是他的确是一位中堂一样的人物,实业和财政方面的先不提,在金融上,他制定了银行法,规定了现在央行运转的大框架,加入WTO,带来源源不断的美元,这是市面繁荣的基础,而同时,最重要的是他给人民币找到了美元这个最重要的锚点,这是一整个的体系。人民币在市面上号称小美元,你就可以知道他的特点,最主要的是找到美元这个锚点后,他可以彻底借用美元信用,所以外储是老大哥的根并不仅仅是我开篇说的那么简单,在这个章节你会发现更多深层次的东西,因为很多历史和政治因素,特别是80年代经济上的表现,人民币有一个锚点,取得信赖是十分重要的(额,自己体会,某些原因我就不展开了),这不仅仅是武力可以提供的,你只有有信用,别人才会来投资,才会相信你不是三胖一样的东西,你看三胖今天说开放就能开放吗?不可能啊,我要你那些废纸干啥。(当然,也许哪天三胖也聪明了,以人民币为锚弄币改,说不定他还真能吸引中国资本)。
所以这个锚就是一切的基础,大海上船只没有锚就会飘走,这个体系居然可以在朱之后十多年没有大修改的情况下独立运行,可见他的强大之处,而且从这个基础你也可以看出中美在经济上是多么的紧密,双方实际上是一个利益共同体,这个利益共同点是双方不会爆发冲突的真正基础,什么俄国中东那都是扯淡的路边社说法,但是有一个问题,在美国强势周期,美国需要对外输出美元,对内输入商品压制通胀的情况下,这个体系是完美的,但是一旦美元需要收缩,你这个就很碍眼了,对双方都形成了杀伤,首先是中方高达几千亿的顺差,简直不能忍,所以你要再继续贬值,灯塔也不同意,第二是美元回流,导致人民币的锚开始松动,所以中国前段时间开始储备黄金,实际就是为了稳定本币,要知道,美元之前,甚至包括美元都是金本位(有某些时间黄金不够了,以白银印钞),所以黄金的确可以起到一定的锚的作用,最大问题就是数量太少,少到跟流通货币比起来可以忽略不计,所以这就进入第二个章节,内生货币。
第二,内生货币,这个理论的研究在西方真正的开始成系统,来源于凯恩斯,没错,从这个章节开始,你会看到越来越多熟悉的词汇,实际上,老大哥过去几年的动作直指币改,就是打算开始用内生货币来弥补外生货币的流失,一堆水货经济学家只会跟着瞎参合,写出来的东西没有一篇能看的,弄一大堆故弄玄虚的词汇来忽悠人,连老大哥真正的目的都看不出来,这完全是摆在桌子上的。我一直觉得经济学就是要让人简单易懂,四个字能说明的不要写5000字,而市面上的文章,一堆数据,经常是七八十个图表都不知道他在谈什么,观点朝令夕改。
OK,回到这个话题上来,国内关于这方面的著作,目前比较权威系统的有《中央银行与货币供给》,作者是盛松成,翟春。盛松成,现任央行调查统计司长。于是,你可以看到越来越多重要人物开始浮出水面,然后把这些珠子串成一条线,主要脉络就出来了。
那么内生货币是怎么产生的?你把上面那本书读明白了就有系统的认识,当然了,我知道大多数人不读书,可能你直接翻也读不懂,那我直接放结论:金融创新推动货币内生性。还是看不懂?OK,再缩成两个字:股市。
在西方,股市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工具,就是因为他不仅仅是一个融资场所那么简单,同时他还是货币的源头之一,所以你可以想象为什么我们说现代经济学里凯恩斯主义这么重要,大家看经济里,股市是个重要指标,就是来自于此。这和中国股市有着本质区别,中国股市是一堆国有企业烂帐没法解决,所以干脆上市融资,坑股民的钱,所以中国发生股灾那叫赌场失火,重新装修就能开业了,美国发生超大股灾,那就是经济危机,性质和你炸了美联储差不多,所以美股必须讲究公平公正公开,监管的十分严厉就是在此,曾经有香港某些人还以为那跟港股一样,想去内幕交易,然后被FBI叫去喝茶原因就在于此。那么他的原理是什么呢?这是很难直接描述的,大体上,就比如特斯拉在股市上市了,业绩冲天,但是他现在产能不足,于是要扩大生产,就去找银行信贷,银行觉得你业绩好,没有偿付压力,给出贷款,于是特斯拉拿钱去买厂房造汽车拉动经济,于是这时候,货币的内生性就产生了,银行对自己的贷款负责,一旦出事,本金出了问题,被挤兑了,那就破产,于是去年国内也出台了银行破产法,破产后你的存款最多只赔50万,你可以看出这是一环跟一环的,所以美股的数据必须真实,一旦虚假,出现大面积的银行倒闭,整个国民体系就会出问题,所以在对数据造假上,监管机构十分严厉。同时,这还会让银行出现很大不同,那就是中国现在银行十分粗放,简单说就是吃利差,毫无技术含量,因为太复杂的东西,中国银行业人员素质完全跟不上,但是一旦这些体系打造起来,对从业者要求会增高。中国的银行之前必须高存准,因为他的体系十分原始,从业人员素质不高,还有体制内的因素,所以准备金就必须高。
那么回到那个话题上来,具体到股市,有什么变化呢?注册制。又一个熟悉的词。这就是要进行货币的内生性改革,彻底把一个赌场变成印钞厂,所以你可以知道老大哥这两年在股市的动作是什么意思,但是随着去年的那次股灾,短时间来看,要再启动恐怕有难度,所以你可以理解肖传雄这么黯淡离职的原因,要知道,这个级别很少会这么不体面…嗯,我们就不多说了
转载自虎扑网: 作者:大文豪曼因斯坦 我不生产知识,我只是知识的搬运工: 有的人兼听则明,有的人兼听则乱,一个角度,一种分享,不喜勿喷 在开始这个话题之前,我首先要说的是我并不是一个阴谋论者,什么共济会掌握世界之类我是从来…
4.29更。&br&没想到这篇帖子突然多了好多赞,谢谢大家。&br&再次强调几点:&br&&strong&文章尽量简化写成科普文,专业人士请绕道。&/strong&&br&觉得我写得太简单的,麻烦请不要在评论区撕逼。&br&&br&&strong&阴mao论者你们赢了。我表示打不赢你们,麻烦请不要在评论区撕逼。&/strong&&br&因为我无论举出什么样的例子,摆出什么样的事实,你们都会告诉我:统计局造假,财政局造假,你naive,ZF的数据你也信。&br&&br&最后欢迎探讨。&br&&br&2.22更。&br&说一下我写这篇科普的初衷。&br&很多人都认为我们的财富被不明不白的掠夺了,被超发的货币稀释了。不错,这种现象客观存在,但我并不认为这是央行/政府刻意为之的结果,而是收入分配、资源配置、以及资金洪流下资产轮动造成的。&br&所以,我希望站在一个偏宏观,以及更客观的位置来解释我们身边正在发生的一切。有了一些基础知识的铺垫,希望对大家理解经济周期、资产轮动,以及在未来选择合意资产有更好的帮助。&br&&br&-------------------------------------------------&br&已更完。谢邀。相同类型的问题被邀了很多次了,所以决定系统写一写。&br&收藏大于点赞数是怎么回事,收藏的童鞋们,看我码字码得这么辛苦点个赞吧。&br&&br&为了便于理解,这篇文章尽量简化写成科普文,专业人士可绕道。此外,&strong&坚称“银行的钱是政府的”、“国家可以随便印钱引发通胀”的人士请绕道,阴谋论者请绕道。&/strong&&br&&br&&p&来来来,让我们打开上帝视角,看看国家货币体系怎样运作。&/p&&p&中国人民银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的规定,在国务院的领导下依法独立执行货币政策,履行职责,开展业务,不受地方政府、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p&&br&也就是说,中国人民银行,我们的央妈,是货币发行机构。&br&&br&&strong&&u&【第一部分】&/u&&/strong&央行怎样发行货币,以及怎样流入实体&br&无耐心人士可绕过详述部分直接看结论&br&------------------------------------------------------------------------&br&详述部分&br&&p&&strong&问题一:央行能够随随便便“印钱”吗?&/strong&&/p&&p&答案是否定的。央行有一张资产负债表,货币发行(即你们理解的印钱),位于央行的负债端,每一笔负债,是有明确对应的资产的。以下是中国人民银行官网公布的央行资产负债表:&/p&&br&&img src=&/fd2d8fca85e7313af1fef_b.png& data-rawheight=&601& data-rawwidth=&57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75& data-original=&/fd2d8fca85e7313af1fef_r.png&&&br&&br&&p&这张表看起来有些复杂,让我们简化一下。&/p&&br&&img src=&/647d65dfd5a_b.png& data-rawheight=&75& data-rawwidth=&383&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83&&-&br&解释货币发行,这几个科目基本够用了。&br&&strong&一般来说,央行主要通过商业银行投放货币。&/strong&&br&&strong&第一种情况:&/strong&当国内企业获得对外贸易盈余/国外企业需要到中国投资时,需要将外汇例如美元,兑换成为人民币。这个过程实际上是:企业/个人向商业银行结汇,商业银行统一向央行结汇。企业和个人向商业银行结汇过程并不涉及货币发行(钱仍然在实体),&strong&而商业银行向央行结汇则涉及到货币发行&/strong&。商业银行将外汇交给央行换取人民币,在央行资产负债表上体现为:央行外汇储备资产(资产端)增加,同时从印刷厂“借出”一批崭新的人民币,记为货币发行项下——其他存款性公司存款(即商业银行存在央行的钱,也叫做准备金,派生过程按下另表)。这是2014年以前,外汇净流入时,我国货币主要的发行方式。&strong&简化一下:外汇流入,央行资产项下外汇储备增加,对应一笔货币发行增加。&/strong&&br&第二种情况:但是随着人民币贬值预期提升,外汇开始持续流出,第一种情形不再是主要的货币投放渠道。那么就依靠第二种货币投放渠道——央行借钱给银行。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借给银行一笔钱并规定还款期限,这种工具可以是逆回购/MLF/SLF等等等等各种花样百出的工具。在央行资产负债表上体现如下:&strong&资产端对银行债权增加,负债端体现为货币发行项下——银行(超额)存款准备金上升,对应货币发行。&/strong&&br&&strong&这意味着什么?每一笔发行出去的人民币都是央行的负债,一定要有对应的资产,才能有应货币发行。&/strong&&br&&br&第一个问题解释完毕。这个过程,发行的货币在央行资产负债表科目下体现为货币发行,用金融学术语是基础货币,也叫高能货币。&br&&br&&strong&第二个问题,基础(高能)货币如何派生?&/strong&&br&假设银行从央行处获得一笔资金,初始状态下,基础货币=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假设基础货币为B,存款准备金率为r(法定存款准备金率r0+超额存款准备金率r1),现金漏出率为m0&br&&br&派生过程如下:&br&派生第一次:银行向企业贷款B,企业获得贷款后,取出一部分现金(比例为m0)保证企业运作,金额为B*m0,剩下的钱继续存回银行(B*(1-m0)),银行将存款的一部分存回央行作为存款准备金B*(1-m0)*r,还剩下B*(1-m0)*(1-r)可以用于贷款。&br&然后进入第二轮派生直到第n轮。&br&&img src=&/78acbe8f1086e65bfe1cb9a_b.png& data-rawheight=&113& data-rawwidth=&112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21& data-original=&/78acbe8f1086e65bfe1cb9a_r.png&&&br&&br&将n轮派生产生的贷款、存款、现金和存款准备金分别加总,如右表所示。&br&其中,2、流通中现金+4、存款准备金 = B,即派生完成后,它们仍然等于基础货币。&br&将2、流通中现金+3、存款 = B/[1-(1-m0)*(1-r)],这个大致等于我们体系的M2,统计口径有细微差别。M2可以认为是我们体系最终形成的货币,它等于 基础货币乘以货币乘数。也就是说,1/[1-(1-m0)*(1-r)]——数字“1”扣除现金漏出率和存款准备金率的倒数——就是货币乘数。&br&&br&假设货币乘数是X,那么上表中:&br&1、人民币贷款总额 = BX = M2&br&2、漏出现金=BX*m0=M2*m0&br&3、存款=BX*(1-m0)=M2*(1-m0)&br&4、存款准备金=BX*(1-m0)r=M2*(1-m0)r&br&前文已经提到,第二项+第三项就是M2,广义货币供应量。&br&&br&&strong&为什么要费尽心机讲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因为这是货币创造的根源,央行正是通过调控上述派生过程中的某个参数,从而达到调控总的货币供应量的目的。&/strong&&br&&br&&br&例如,2014年以前,外汇流入-&基础货币投放大幅增加,为了使体系中货币供应量不致上升过快,央行主要采取两种操作: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公开市场操作。&br&&strong&首先,外汇流入会导致央行资产负债表膨胀(外汇储备和货币发行等额增加)。&/strong&&br&&strong&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本质上是冻结一部分高能货币,从而降低货币派生能力,降低货币乘数,但体系总基础货币不变。&/strong&&br&&strong&公开市场操作,是回收一部分高能货币。如央行向商业银行发行央票,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中,超额准备金减少,获得央票作为资产。在央行资产负债表中体现为,【发行货币】项下银行存款准备金减少(回笼了基础货币),同时,央行【资产负债简表】中第二项——发行债券金额上升。&/strong&&br&&br&详述部分完。&br&---------------------------------------------&br&&br&&strong&第一部分差不多讲完了,最后总结回答一下题主的问题:国家是怎样印钱,以及印的钱是怎样流入社会的?&/strong&&br&&strong&央行发行的货币是基础货币,每一笔发放出去的基础货币都是央行的负债,必须要对应一笔资产(主要两条途径:外汇储备和对银行债权)。&/strong&&br&央行发行的货币,先到银行手里,形成超额准备金,再通过贷款-漏出现金-存款-贷款-漏出现金-存款等环节不断派生进入到实体,从而形成总的货币供应量。&strong&也就是说,央行投放出去的货币,是通过银行进入实体的。&/strong&&br&你们看,在这个货币派生和进入实体的过程,政府&strong& 没 有 参 与 &/strong&任何一个环节。至于为什么我国贫富差距过大,以及YY中的既得利益阶层等问题,那是财富和收入分配机制的问题,跟货币发行没有关系。&strong&直白地说,在改革开放和经济转型进程中,有一波人看到并抓住了这个机会,而其他的大部分人,都只是默默无闻罢了。&/strong&&br&&br&-----------------------------------------------------------&br&&br&&strong&&u&【第二部分】&/u&央行怎样设置合意的货币供应量?&/strong&&br&&br&&br&&p&-----------------------------------------&/p&&p&详述部分&/p&&p&&strong&第三个问题,印多少钱。&/strong&&/p&&br&&p&普遍认可的央行最终目标:稳定物价,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其中就业和经济增长基本正相关,可以合并为一个问题;国际收支方面,央行在下一盘更大的棋,也涉及到国与国之间政治经济博弈,按下不讲。&/p&&p&所以央行最终目标可以简化为两个问题:稳定物价,经济增长,而这两个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矛盾的。在大众认识里面,通胀是很可怕的,“央行好坏坏,印那么多钱让我们老百姓手里的人民币贬值”。但在经济学界普遍的认识里面,温和通胀的环境是最好的,恶性通胀和通缩都会损害经济增长。因为在温和通胀下,企业盈利稳步爬升有利于再生产,在这种环境下由于居民名义收入是稳步增加的,同时温和通胀也不至于削弱购买力和需求,这是一个良性循环通道。&/p&&br&经济学常识告诉我们,如果为了刺激经济大量投放货币,最后的结果可能不是经济增长,而是高通胀。所以,通胀更多是一个约束性条件,约束央行和政府为了刺激经济而过多投放货币的行为。&br&&br&&p&&strong&所以,我认为央行主要目标应该是:在通胀约束下,保持经济相对平稳高速增长。&/strong&也就是说,央行要运用篮子里一系列货币政策工具,引导实体经济利率+控制货币供应量,从而达到在稳定通胀下保持经济相对平稳高速增长的目的。目前,由于我国尚未完成利率市场化,利率传导机制存在问题,因此,&strong&货币供应量即M2增速是目前我国重要的中间目标,从而达到调控经济的目的&/strong&。&/p&&br&&br&&img src=&/cf535af0ef10d7438015fbd6644705af_b.png& data-rawheight=&420& data-rawwidth=&83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38& data-original=&/cf535af0ef10d7438015fbd6644705af_r.png&&&br&&br&&br&继续,央行如何设定M2增速,以调控经济增长?&br&&br&&p&&strong&首先,货币供应增速应满足经济增长。&/strong&&/p&&p&&strong&要理解,货币在经济体系中,主要扮演着交易媒介的作用。&/strong&随着经济不断发展,货币交易需求不断上升,就会对货币量产生更大的要求。&strong&因此货币供应量应随着经济增长相应增长,才能不阻碍经济增长。&/strong&在古代以黄金/白银等硬通货为交易货币的时代,一般都伴随着通货紧缩,因为黄金/白银增长的速度跟不上经济增长的速度,这会对经济的进一步增长造成掣肘。这也是废除金本位制度的根本原因。当然金本位制度废除后,出现了一大波滥发货币的行为,各国受伤惨重之后开始意识到,货币发行权是一把双刃剑。&/p&&br&&p&&strong&第二,宏观经济调控,在经济过热时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在经济下行时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strong&&/p&&p&&strong&每个国家的央行货币政策都肩负着调节经济增长的任务。&/strong&就涉及到凯恩斯主义和古典经济学派的经典之争了。根本分歧在于,政策是否能够干预经济增长,凯恩斯强调政府干预,而古典经济学家认为,任何措施都没有什么卵用,经济该怎么走怎么走,钱放多了是会通胀。总体来看,政客更信凯恩斯,而经济学家更偏爱古典(总体总体,不要跟我argue)。这也是为什么政府出任何政策经济学界一片骂,不仅在我们国家是,在别国更是。古典经济学家普遍认为政府应该无为而治,应该放更多的精力在厘清市场体制,提升市场透明度,促进市场竞争等方面,使市场机制更好地发挥作用。&/p&&br&&p&这里,引入著名的费雪方程式:&/p&&p&PQ=MV 即 价格*产出=货币供应量*货币流通速度&/p&&p&假设货币流通速度不变,分别求偏导数再除以等式左右:&/p&&p&dP/P+dQ/Q=dM/M&/p&&p&即
通胀(物价变动幅度) + GDP实际增速
货币供应增速&/p&&p&货币供应增长扣除了实际经济增速后,就完全体现在通胀上。特别是,长期货币政策中性,即长期经济增速趋于自然增长率(内在增速),投放再多货币无法更改经济内在增长率,最终只体现为通货膨胀。&/p&&br&&p&&strong&然而,虽然长期政策中性,货币和财政政策中短期内能够作用于经济增长。&/strong&由于经济增长始终围绕着潜在增速波动(就好像价格围绕价值波动一样),&strong&政府总体政策方向,更应该是降低这种增长波动率,而非认为拔高经济增长到潜在增速之上。&/strong&&/p&&br&&p&论述部分完毕。&/p&&p&----------------------------------------------------------------------&/p&&p&实证部分,央行怎样设定货币增速目标?&/p&&br&每一年M2增速目标都经过了详细论证,简单来看,&strong&M2增速是综合考虑前一年M2增速,未来潜在经济增速和合意的通货膨胀率,以及调控需求的结果&/strong&。&br&可以看到货币政策逆周期调控的动作还是比较明显的。&br&&a href=&///?target=tel%3A&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i class=&icon-external&&&/i&&/a&年经济整体过热(虽然2008后来经济下滑超预期),所以M2整体是收缩的,M2增速目标定在16%,较2005年下降1%;&br&2008年底经济快速下行,2009年实行宽财政+宽货币政策,把M2增速目标上提至17%。但后来完全失控,当年全年M2增速高达27.7%,也为2011年通胀埋下祸根;&br&2011年下调M2增速,到2011年下半年由于通胀来势汹汹,货币政策进一步收紧,因此2011年M2实际增速大大低于目标增速。&br&2012年以后,由于意识到国内潜在增速下滑,每一年都在下调M2增速,但M2目标增速和实际增速相对于不断下行的GDP来说,还是偏高,即总体货币环境仍然宽松(刺激经济需要)。&br&&img src=&/f6d_b.png& data-rawheight=&451& data-rawwidth=&75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2& data-original=&/f6d_r.png&&&br&&br&&br&&br&&br&----------------------------------------------------&br&&strong&【第三部分】一些生活现象解释/解答&/strong&&br&&br&&br&&br&&br&&br&根据前面科普的一些基础知识,回答大家的问题。&br&&strong&第四个问题,央行/政府通过印钱剥削人民财富?&/strong&&br&前文强调,央行每发行一笔基础货币(负债),都要对应资产端地增加。这个资产端要么是来自外汇储备/黄金储备——主要是我国人民在全球贸易分工中创造的财富;要么是对机构——主要是银行——的债权。银行从央行处得到资金后,再以贷款形式投入实体(才有了后面的派生过程)。&br&什么是财富?如果A从银行处贷款30万(利息5万),买了35万的车,他就有35万的财富了吗?答案是,他的总财富仍然是0。如果B做小生意,从银行处贷款30万(利息5万),投入运营后赚了50万(不扣除本金),那么它的财富是15万=50万减35万。如果C拥有10万自有资金,投入后做小生意赚了30万(不扣除本金),那么它的财富是30万。&br&&strong&货币在发行和派生过程中是无辜的。在改革开放进程中产生了许多机会,一部分人通过进入某些领域,以远高于资本要求回报的利润率迅速累积起来财富。&/strong&&br&&strong&在现代金融体系下,恶性通胀的确会剥削人民财富。&/strong&一方面,普罗大众积累财富的速度追不上通胀速度,另一方面,如果借贷者(记住,货币体系中每一轮派生都需要银行贷款环节的参与)能够在恶性通胀中获利,获利额度大于贷款本息,那么理论上来说,财富的确是从多数派转移到少数人手中。然而,这种情况一般是不成立的,恶性通胀对经济损害很大,由于每个人手中货币的购买力急剧降低,需求将急剧减少,在实体经济赚钱变成一件很难的事情。所以,&strong&过度投放货币引发通胀,是几乎没有受益者的,不存在剥削。&/strong&即使过度举债的主体是政府,也同样会引发债务危机,它并不是获益者。&br&&br&&strong&也就是,在金融周期膨胀初期,通过举债盈利的人(还本付息之后还有大量盈余),能够迅速积累财富。当金融周期走到顶点时,绝大部分人盈利都不够还本付息,即陷入旁氏骗局。全社会总体进入旁氏周期之后,意味着明斯基时刻的到来。&/strong&&br&以下来自百度百科&a href=&///?target=http%3A///link%3Furl%3DfHj6VTv8FT-OaA_Mtds0pDMxWXCK_JDnKCdPdCjofYqP3sL0BcPlQt84aZNwst2ACPiGk9UcVPEJISNNRTQnba&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明斯基时刻_百度百科&i class=&icon-external&&&/i&&/a&&br&他的观点主要是经济长时期稳定可能导致债务增加、杠杆比率上升,进而从内部滋生爆发金融危机和陷入漫长去杠杆化周期的风险。经济好的时候,投资者倾向于承担更多风险,随着经济向好的时间不断推移,投资者承受的风险水平越大,直到超过收支不平衡点而崩溃。这种投机资产促使放贷人尽快回收借出去的款项。&br&&br&&strong&金融扩张与收缩过程,央行做的是宏观调控,但不负责财富分配。&/strong&&br&&br&&br&&br&&strong&第五个问题,M2(广义货币供应量)与GDP的关系。&/strong&&br&&u&有人说,美国的M2和GDP基本维持了1比1的对应关系,而截止到2015年末,我国M2总量为139万亿,GDP为67.6万亿,M2是GDP总量的两倍,这就是我们货币超发的证明。&/u&&br&&u&不能简单这样理解。&/u&&br&M2是广义货币(存量),GDP是国内生产总值(流量),货币在经济体中扮演的是交易媒介等角色。&br&M2和GDP1:1的对应关系不是金科玉律,但比值过高肯定是有问题的。&br&我们知道,M2=M0+存款。&br&进一步细分,&br&M1=M0+活期存款;&br&M2=M0+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各国具体口径略有差别)。&br&虽然定期存款可以随时转活期,但是,定期存款是不能用于资金划转、提取和支付的,所以,只有M1能够直接参与到经济和交易活动中。&br&&strong&我国M2/GDP过高核心原因是:国家金融体系运转过度依赖银行;金融深化程度不够。&/strong&&br&这两个答案实际上可以合并成一个。&br&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A公司有1万元银行存款,B公司需要借款一万元,那么A公司将钱从银行中取出,借给B公司,B公司再存回银行。那么实际上,A公司一万元存款变为一万元债权(也是资产),B公司增加一万元存款和一万元负债,净资产不变。而对于银行来说,A的存款变为B的存款,这个过程不影响M2。&br&银行的资产负债表&br&&img src=&/534405cff6be0d24b9d73fe8b2aac42d_b.png& data-rawheight=&41& data-rawwidth=&44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47& data-original=&/534405cff6be0d24b9d73fe8b2aac42d_r.png&&&br&但如果A把钱存在银行,银行放贷给B公司,B公司再存回银行。这时,银行账面同时拥有A和B公司存款,如下所示&br&-----------------------------------------------------------------------&br&&img src=&/f0d10b2be1a9e135fab124_b.png& data-rawheight=&61& data-rawwidth=&44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47& data-original=&/f0d10b2be1a9e135fab124_r.png&&&}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贷款新口子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