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人蒋介石真的不抵抗吗为什么发明不抵抗政策

“人生的完美力学”——纪念钱伟长诞辰105周年
纪念钱伟长诞辰105周年
他是一名科学家,被誉为我国“力学之父”,与钱学森、钱三强并称科学界著名的“三钱”;
他是一名社会活动家,曾任全国政协副主席,身体力行推动国家发展;
他是一名教育家,一手创办了上海大学,时刻关注民办高校、基础教育的发展;
他就是钱伟长,一位受中西文化熏陶的大家,一生成功扮演了科学家、社会活动家、教育家等多重角色;
他跨越了整个世纪,用一生完成了他的完美力学,他是我们每一位上大人心中的偶像。
今日,我们共同纪念钱老诞辰105周年
弃文从理:从偏科生到物理专家
在18岁那年的高考中,他以中文和历史两个100分的成绩走进了清华大学。
钱伟长属于“偏科生”,在数理上一塌糊涂,物理只考了5分,数学、化学共考了20分,英文因没学过是0分。但正是这样一个在文史上极具天赋、数理上极度“瘸腿”的学生,却在一夜之间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弃文从理——这个决定缘于他进入历史系的第二天,这一天正是1931年的9月18日,日本发动了震惊中外的“9.18事变”,侵占了我国的东北三省,而蒋介石却奉行不抵抗政策,说中国战则必败,因为日本人有飞机大炮。从收音机里听到了这个消息后,钱伟长拍案而起,他说:我不读历史系了,我要学造飞机大炮。
起初,物理系主任根本不收他,经他软磨硬泡才勉强同意,但只能试学一段时间。为了能尽早赶上课程,他早起晚归,来往于宿舍、教室和图书馆之间,废寝忘食,极度用功。毕业时,他成为了物理系中成绩最好的学生之一。
毅然回国:投身祖国科研建设
1935年,钱伟长考取了清华大学研究院,在导师吴有训的指导下做光谱分析。为呼吁抗日救国,他参加了“一二·九”学生运动和民族解放先锋队。1937年北平沦陷,他到天津耀华中学任教近一年。1939年初经香港、河内到昆明,在西南联合大学讲授热力学。那一年,他考取了庚子赔款的留英公费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突发,船运中断,改派至加拿大。去加拿大留学,是英国人安排的行程,先让他们在上海等着。当得知所乘船只要经过日本,让他们在横滨逗留3天后再起程时,钱伟长和其他公费生一致认为,在抗日战争期间,经留日本有损国格,于是他们全体愤然离船,大家一齐把加有日本签证的护照扔到了黄浦江里。后来,英国人道歉说“不知道你们会有如此强烈的爱国心”。
1940年8月,钱伟长终于赶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学习,主攻弹性力学,不久他就和老师联合发表了一篇论文,与爱因斯坦等著名学者的文章刊登在一本文集里,那时,钱伟长到加拿大学习才刚刚一年。
1942年,钱伟长获得了博士学位。在此后的4年里,他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和喷射推进研究所与钱学森一起从事航空航天领域的研究工作,在固体力学和流体力学领域成果卓著。然而,正当钱伟长在美国的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他却选择了回国,在母校清华大学当了一名普通教授。
〈 万 能 科 学 家 〉
在科研上,钱伟长什么领域都去研究,在什么领域研究都有收获,于是有人戏称他为“万能科学家”。
1968年,这位56岁的科学家又被分配到北京首都特钢厂做了一名炉前工,在那里,他同样做出了贡献。
炉前工很苦,用的铁棒足有52公斤重,一般人是拿不起来的,钱伟长同样也拿不起来,但他发挥了自己懂力学的优势,把铁棒的一头放在一个和炉子一样高度的铁架子上,再去另一头把铁棒按下去,这样就拿起来了。工人们试了后都说好,于是就把10个炉子前都做了铁架子,钱伟长一时成了发明家。
甘为人梯:大刀阔斧改革教育
“将来我们一定要回国办一个比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还要好的大学,让美国人到中国来留学。”早在美国留学时,他就与同窗好友憧憬未来。
人民日报曾提及,投身教育事业、培养杰出人才,是钱伟长老先生的夙愿。他在对我校上海大学发展规划的设想中,他高瞻远瞩、大刀阔斧地实施了一系列教育管理改革,鲜明地提出了加强实践教育的思想,并对理解在校学生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 邓 小 平 同 志 任 命 的 终 身 校 长 〉
1983年,邓小平同志亲自批示调任钱老为上海工业大学校长。1994年,已是之年的钱伟长老同志担任新组建的上海大学校长。在任上海工业大学和之后新成立的上海大学校长的27年里,他始终辛苦耕耘,乐在其中,一直是不拿学校工资、不要学校住房的“义务校长”。
他把培养自强不息、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作为根本目标,提出了破除学校与社会之间、教与学之间、各院系与学科之间、教学与科研之间“四堵墙”的口号,推行学分制、选课制和短学期制,引进交叉学科的理念,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培养,有力地推动了高校教学管理改革。
“从义理到物理,从固体到流体,顺逆交替,委屈不曲,荣辱数变,老而弥坚,这就是他人生的完美力学!无名无利无悔,有情有义有祖国。”
——2010年感动中国颁奖辞
今日,我们共同缅怀钱老,更应学习钱老的精神——“自强不息,先天下之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钱老,您是我们永远的榜样!
钱老,上大也将成为您永远的骄傲!
编辑&排版 | 杨钰莹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日记首度披露蒋介石的五大坏毛病(图)
|&&|& | &| &| &|
日记首度披露蒋介石的五大坏毛病(图)
蒋介石从1915年开始到1972年,57年从未间断写日记,这在政治领导人中非常少见。
  美公开蒋介石1918年-1931年日记 学者杨天石漂洋过海在美研究两月―――
  今年3月31日,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正式对外公开蒋介石1918年至1931年的日记。这是“蒋介石日记原本”的首次公开,吸引了世界各地研究蒋介石的学者的目光。从日记开放首日起,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杨天石教授就在胡佛研究所开始研究,除该所工作人员,他是第一位去看蒋介石日记的历史学家。不久前,杨教授在美国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研究后回国。在他的办公室里,他首次接受了媒体的专访。
  蒋介石1923年访问苏联时碰了“大”。
  蒋介石早年对苏联非常向往。早在1919年,蒋介石就萌生了赴俄考察的愿望。当年1月1日,蒋介石在日记中写到:“近年拟学习俄语,预备赴俄考察一番,将来做些事业。”此后,他经常研究俄国形势,注意俄国革命的消息,把俄国革命看成是“一个新纪元”,并且还说过“如果有人攻击俄国革命,必与之力争;如有人攻击共产党,必竭力为之辩护。”
  1923年蒋介石终于圆了访苏梦,作为孙逸仙代表团的团长到苏联进行访问。此次访苏,蒋介石对苏联的印象有很满意的地方,对苏联的领导人也有赞扬的一面,并且还称加里宁非常慈祥,像一个中国的老农。但是,蒋介石回国后的第二年就严厉指责苏联。杨教授介绍说,其原因就是蒙古问题。蒋介石访苏的主要目的是想在蒙古的库伦(现乌兰巴托)建立国民党的军事基地。
  当时的北京正受直系军阀的统治,推翻直系军阀有两条路线。一条是从广州出发北上,路途遥远而艰辛。这就是北伐;而另一条路线则是从库伦出发南伐,途中只要经过河北的张家口等地就可以杀入北京。杨教授说,蒋介石当然希望选择后者。
  但是,苏联拒绝了蒋介石的要求。蒋介石显然对此非常不满。他在日记中说:“求人不如求己”,“各国都是考虑自己的利益,什么朋友啊、盟友啊,都靠不住。”苏联拒绝国民党在库伦建立军事基地是促使蒋介石对苏联失望、反感的重要起点。
  蒋介石此次访苏,还看出苏联的一些毛病。杨教授从日记中发现了几句以前没有看到过的话:“苏俄是少数人种当国,排斥异己,我很替苏俄担忧。”据杨教授分析,这很有可能是在批评斯大林,因为斯大林是格鲁吉亚人,不是俄罗斯族。不过,杨教授强调,这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蒋介石回国后,曾向孙中山进言,不同意联俄,受到孙中山的批评。孙说:你顾虑过头了。
  蒋介石和共产党争夺领导权。
  杨教授对记者说,蒋介石曾是孙中山联共政策的支持者。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他说过两句非常有名的话:“没有共产党员参加的国民党不是真正的国民党”,“没有共产主义的三民主义是假的三民主义”。但是,蒋介石又认为,三民主义是救中国的唯一主义,中国革命必须由中国国民党领导,只能有一个司令部。他说:国民党是大党,共产党是小党,小党要作牺牲,跨党的共产党员都要脱离共产党,参加国民党。抗战初期,蒋介石还提出,国共两党都取消,合成一个大党。后来,蒋介石的这些思想又进一步发展为“一个主义、一个党、一个领袖”,不允许三民主义之外的其他主义存在,也不允许国民党以外的其他党存在,逐渐成为法西斯主义。
  对日“不抵抗主义”始于1928年。
  我们一直认为,蒋介石的对日不抵抗政策始于“九?一八”事件,但张学良生前多次声称“不抵抗政策”是他自己的决定,而不是蒋介石的命令,这样,蒋介石是否主张过“不抵抗政策”就成历史疑案。此次杨教授看蒋介石的日记时发现,早在1928年,蒋介石就有过不抵抗的决定。当时,蒋介石率兵北伐,抵达山东,日本人出兵占领济南,制造“五?三”惨案,开枪射击中国人民,残杀中国外交官蔡公时等17人,想给蒋介石下马威,不想让蒋北伐。5月10日,南京国民党两个重要人物到山东与蒋开会,研究对日态度,到底是打还是不打。蒋介石的日记中写到:“决定不抵抗主义。”后来也就因此有了北伐军绕道继续北上的行动。这篇日记确凿地证明,蒋介石的不抵抗并非从“九?一八”开始,早在3年前的1928年就已经有了这种决定。蒋介石在日记中写到:此行的“主要任务是北伐,是打倒张作霖;和日本人打,北伐就无法进行了。”杨教授说:当时怎样处理才正确?需要深入研究:“这段日记解决了疑案,又提出了新问题。”
  蒋介石在国民党内部如何后来居上,成为一名独裁者?
  对于这个问题,杨教授说,蒋介石从得到孙中山的信任,到赶走汪精卫,再到掌握党政军大权,这之间经历了三个阶段。
  早先,蒋介石是孙中山身边少数具有军事素养的人。蒋在日本学过军事学,受过专业训练,这样的人,孙中山身边不多。因此,尽管蒋介石很任性,但他还是得到了孙中山的信任。
  另外,蒋介石曾做过一件非常符合孙中山的心意的事,那就是在辛亥革命后暗杀光复会领袖陶成章。杨教授说:“辛亥革命之前,孙中山和陶成章就有很大的矛盾;革命后,矛盾更厉害。孙光明磊落,不会主张派人去暗杀陶,但除掉陶,符合孙的愿望。”蒋介石的日记中有这样一段话:“我把陶成章杀掉,这件事我没有向孙先生汇报过,孙先生也没有和我谈起过,但是,我想这件事符合孙先生的愿望。这是他后来信任我的重要原因。”这确实是蒋介石的内心独白。
  赶走汪精卫可以说是应了“秀才遇见兵”这句古话。汪精卫革命资格比蒋介石老,是蒋上升途中的最大障碍。但汪是文人,没有部队,没有枪炮。当时有一个师汪有可能掌握,师长王懋功,汪想提拔他为军长。在编序列时,留下一个军的编制,没有指定军长,这让蒋介石很是紧张;另外,汪精卫减少了蒋介石当校长的黄埔军校的经费,给了王懋功。这两件事都让蒋介石大起疑心。之后,蒋介石借故将王懋功押走,并在日记中记录了他的心情:“把王懋功押走了,我心里的石头落地了。”不久就发生中山舰事件,汪生气出国,至此,蒋介石前进的路途上的障碍就被排除了。
  杨教授说:蒋介石不懂现代民主是怎么回事。孙中山曾认为西方的“三权分立”还存在缺陷,因此创立五权宪法,即行政、司法、立法、监察、考试五种权力各自独立。孙中山对之非常满意,称其为世界上破天荒的政治体制,可以解决西方政治的很多缺点。但蒋介石却在日记中说,“五权”上面必须由总统制管着,不然就会权力分散。杨教授说:只有权力集中,没有民主,没有制衡和监督,那当然是专制和独裁了。
来源:北京科技报
国际在线综合
国际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在线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电话:010-
留言对话框
书人书讯v&& 13:39:14v&& 13:35:48v&& 08:36:28v&& 13:25:14v&& 13:22:54v&& 09:53:27
&&网站推荐&&&&&&&&&&&|&&|&&|&&|&&|&&|&&|&&|&&&&&
•&&•& •& •& •& •& •& •&&&•&&•&&•&&•&&
•&•&
文化艺术论坛
•&•&•&•&•&电视剧:张学良将军
播放来源:
&&&&&&&&随着日军侵华野心的日趋膨胀,东北战事一触即发。奉系军阀张作霖在沈阳附近的皇姑屯站被日本关东军炸死。随后,奉军归顺南京国民政府,张学良被南京国民政府任命为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至此,中国东北军诞生。日本关东军制造了“柳条湖事件”,并且以此为藉口,炮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中国东北军奉命不抵抗。结果,一夜之间沈
发布时间:
&&&&&&&&张作霖做火车回奉天的途中火车被日本人炸了,张作霖临死前要学良快回奉天。
发布时间:
&&&&&&&&日本军队想斩草除根,封锁了所有要道围堵张学良,审讯记录证明大帅是关东军炸死的。
发布时间:
&&&&&&&&张学良要戒掉大烟,张作相支持张学良经过选举张学良当上东北保安总司令。
发布时间:
&&&&&&&&日本提出了三点要求要张学良合作,张学良没又答应,张学良接见南京代表。
发布时间:
&&&&&&&&蒋介石当上国民政府主席,张学良被任命为国民政府委员。
发布时间:
&&&&&&&&杨宇庭利用日本人帮助,想趁张学良脚跟不稳夺取东北,张学良决定易帜。
发布时间:
&&&&&&&&张学良举行易帜仪式正式加入国民政府,杨宇庭借为父做寿拉拢人心。
发布时间:
&&&&&&&&蒋介石、阎锡山等人为了争夺各自的利益展开了军阀大战。
发布时间:
&&&&&&&&张学良跟蒋介石会面令阎锡山很惶恐,张学良跟苏军开战。
发布时间:
&&&&&&&&张学良为了强国加强了军队建设,在东北修建铁路,办东北大学。
发布时间:
&&&&&&&&蒋介石、阎锡山都想收买张学良帮自己一方,张学良最终倒向了蒋介石。
发布时间:
&&&&&&&&张学良率兵出关帮蒋介石赢了阎锡山,张学良因此也赢得了北方的大部。
发布时间:
&&&&&&&&日本关东军想要密谋东北,战争一触即发,此事张学良正患伤寒养病。
发布时间:
&&&&&&&&日本发动了侵占东北的战争,张学良依从蒋介石命令采取不抵抗政策。
发布时间:
&&&&&&&&放弃东北后在各界舆论压力下,蒋介石不得不让张学良辞职以缓解压力。
发布时间:
&&&&&&&&张学良西渡归来蒋介石设宴欢迎张学良归来,并任命张学良为剿总副总司令。
发布时间:
&&&&&&&&蒋介石调东北军去西北剿共,张学良很不情愿的接受了命令。
发布时间:
&&&&&&&&高团长被红军放回来跟张学良谈了很多,中央派代表跟张学良谈判。
发布时间:
&&&&&&&&张学良会见了中共代表后又见了周恩来,并发现西北军杨虎城也跟中共有联系。
发布时间:
&&&&&&&&张学良想努力说服蒋介石抗日,中共方面也在研究如何才能逼蒋抗日。
发布时间:
&&&&&&&&蒋介石发现张学良和杨虎城和中共有联系,想把他俩分开。
发布时间:
&&&&&&&&张学良和杨虎城召集军官下达命令,西安事变正式开始。
发布时间:
&&&&&&&&何应钦想用军事打击东北军,并派飞机对张学良部队进行轰炸。
发布时间:
&&&&&&&&蒋介石写给何应钦的信被张学良扣下,周恩来来到西安跟张学良商议如何解决事变。
发布时间:
&&&&&&&&宋美龄飞到西安见到了蒋介石,最后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发布时间:
&&&&&&&&东北军将士劝张学良不要去南京,最终张学良还是跟蒋介石去了南京。
发布时间:
&&&&&&&&张学良以为他很快就能回到西安,可是南京方面还是审判了他,还判了他十年徒刑。
发布时间:
&&&&&&&&宋美龄等人为张学良求情,蒋介石不答应反而软禁了张学良。
发布时间:
&&&&&&&&张夫人回国来看张学良,宋美龄写的西安事变回忆录蒋介石不让发表。
发布时间:
&&&&&&&&上海八一三抗战让张学良义愤填膺,恨不能马上奔赴抗日前线。
发布时间:
&&&&&&&&张夫人生病去美国治疗,赵四小姐回来陪伴张学良。
发布时间:
&&&&&&&&张学良来到重庆还以为蒋介石要用他,没想到蒋介石把他送到了台湾。
发布时间:
&&&&&&&&蒋介石下野,李宗仁代总统下令释放张学良、杨虎城,可是保密局不执行李总统的命令。
发布时间:
&&&&&&&&张学良写的自诉被蒋介石改成忏悔录,张学良终于被恢复了自由。
发布时间:
&&&&&&&&张学良终于跟赵四小姐举行了婚礼,他赴美探亲的请求也被批准了。
热门电视剧九一八事变和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
&正当国民党统治集团调动兵力大规模”围剿“红军的时候,日本帝国主义者发动了武装侵略中国东北的战争。发生在沈阳的九一八事变,是日本政府长期以来推行对华侵略扩张政策的必然结果,是它企图变中国为其独占殖民地而采取的严重步骤。
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是蓄谋已久的。还在清朝末年,它就通过发动甲午战争和1904年至1905年在中国东北进行的日俄战争等侵略扩张行动,迫使清政府订立 不平等条约,侵占中国台湾,并把中国东北的南部地区强行划为自己的势力范围。日本在中国东北设立殖民机构,如关东都督府、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简称满铁)、驻奉天总领事馆等,建立关东军,对东北进行全面的政治、军事控制和经济掠夺。日至7月7日,日本政府召开东方会议制定《对华政策纲要》。会后,日本首相田中义一根据会议精神起草一份奏折呈送天皇(即”田中奏折“)。东方会议和“田中奏折”,确立了先独占中国东北、内蒙古进而侵占全中国的扩张政策。
1929年秋爆发的世界性经济危机,使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帝国主义国家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之间、资本主义国家内部工人和资本家 之间的矛盾空前尖锐。为了摆脱危机,帝国主义各国政府在对国内各阶层人民进行残酷统治和压榨的同时,加快了对外侵略扩张的步伐。日本受到这次经济危机的猛 烈冲击,国内阶级矛盾日益激化。面对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日本统治集团更急于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以缓和国内的阶级矛盾,摆脱经济危机带来的困境。 1931年上半年,日本政府及其在中国东北的殖民机构加紧进行武装侵略的一系列政治、军事部署。从九一八事变开始的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完全是在精心策划下发动的。
日夜,日本驻中国东北的侵略军――关东军自行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铁路, 并以此为借口,突然袭击中国军队驻地北大营和沈阳城。9月19日晨,日军侵占沈阳,随即在几天内侵占安东(今丹东)、海城、营口、辽阳、鞍山、铁岭、本 溪、抚顺、四平、长春、吉林等20多座城市及其周围广大地区。9月,辽宁(除锦州及辽西)、吉林两省沦陷。11月,黑龙江省基本沦陷。1932年1月,锦 州及辽西地区沦陷。2月,哈尔滨沦陷。至此,在短短四个多月内,整个东北百万平方公里的大好河山,沦为日本的占领地。
日本所以能够如此轻易地 实现它的侵略计划,主要是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府对日本的侵略实行不抵抗政策的结果。九一八事变前,日军已在中国东北制造多起事端(如万宝山事件、中村事件等),其侵占东北的野心早已昭然于世。但是,蒋介石既忙于国民党内部的派系斗争和军阀混战,更忙于调集军队“围剿”红军,而置民族危机于不顾。 1931年7月至9月,蒋介石调集30万大军对中央根据地进行第三次“围剿”,并亲赴南昌督战。七八月间,他连续致电张学良,训令地方当局压制人民对日本 挑衅的反抗。中村事件发生后,他在8月16日的电报中称: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不予抵抗,力避冲突。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国民党南京政府竟电告东北军:日军此举不过寻常寻衅性质,为免除事件扩大起见,绝对抱不抵抗主义。
张学良在1928年底实行东北易帜的时候,本想通过依附南京政府来增强自身抵抗日本的实力,不料却被蒋介石拖入关内内战的漩涡,使东北的防务受到削弱。1930年9月和1931年7月,东北军十几万人先后进驻北平(1928年6月北京改称北平)、天津一带。尽管如此,九一八事变发生时,日本关东军只有1万多人,而中国东北军留在关外的兵力仍有十几万。但这些东北 军部队多次接受力避冲突的训令,在日军的突然袭击面前,除小部分违反蒋介石的命令奋起抵抗外,其余均不战而退。
蒋介石采取不抵抗主义的基本理由是”攘外必先安内,统一方能御侮“。他所谓的安内,主要是指继续“围剿”工农红军、镇压抗日爱国力量和排除内部异己力量。他所谓的攘外,在此时其实不过是谋求同日本侵略者的妥协。同清朝末年以来的反动统治者一样,蒋介石总是把国内革命人民看作致命的敌人,决心用主要的力量来对付。他认定“外寇不足虑,内匪实为心腹之患”,因此,必须“先清内匪再言抗日”。他由于不愿发动人民,因而十分缺乏争取抗日斗争胜利的信心。他袭用过去中国统治者以夷制夷的故伎,把制止日本侵略的希望完全寄托在企求英、美等国出面干涉上,幻想依赖国际联盟(简称国联)压迫日本撤兵。9月21日, 南京政府就九一八事变向国联提出申诉,并向全国宣告,“要求国人镇静忍耐”,“信赖国联公理处断”。
但是,为英、法等国操纵的国联并不像国民党政府所希求的那样,对日本实行制裁措施。国联理事会对日本的侵略不作任何谴责,只是劝告中日双方协商日方撤兵事宜。日本对国联作出的限期撤兵的决议拒 绝接受,国联也无可奈何。1932年1月,国联成立由英、美、法、德、意五国代表组成的调查团,随即来中国东北进行调查,并于10月公布国联调查报告书。 报告书总的倾向是牺牲中国,姑息日本的侵略行为。它提出一个对中国东北实行国际共管的方案,反映了英、美、法等国不甘心日本独占而要共同控制中国东北的企图。但是日本以宣布退出国联加以抗拒。日本这种放肆侵略中国和大胆对抗国联干预的行为,加深了它同英、美、法等国之间的矛盾。后者不愿日本扩张其在华势力,损害它们自身在中国的权益,但又想利用日本对付苏联和遏制中国革命运动的发展,坐收渔人之利。同英、法两国相比,美国对中国东北地区的贸易和投资在九一八事变前有较快的增长,它对日本的不断扩张表示明显不满。九一八事变后,美国政府提出所谓“不承认主义”。实际上,这个“不承认主义”所维护的并不是中国的主权,而是美国的在华特权和利益。虽然美国限于种种条件还不愿对日本作出多少实质性的反应,但美、日两国统治者都看到,它们之间围绕中国问题的利害冲突将会发展下去。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上册,中共党史出版社2002年版)
(责编:陈小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蒋介石为什么不抵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