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度亡灵的经文水差经

【国学知识】四大名注——三国世说,水经文选
“注”是注释体例之一。其中有四部,不论从文学史还是史学的角度来看都具有很高的价值,分别是:
南朝宋裴松之注《三国志》
南朝梁刘孝标注《世说新语》
北魏郦道元注《水经》
唐李善注《文选》
这个说法出自钱穆先生的《中国史学名著》,流传最广。(一说是段注说文、郦注水经、刘注世说新语、李注文选)
还有把裴松之注《三国志》、刘孝标注《世说新语》、郦道元注《水经》放在一起叫做“三大名注”的说法。
另一说“三大名注”是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南朝裴松之的《三国志注》、唐李善的《文选注》。
一、裴松之注《三国志》
陈寿撰写的《三国志》有些地方过于简略,有些地方甚至是故意地歪曲历史。晋以下一百三十余年,到了南北朝时期,南朝(宋齐梁陈)的宋文帝已经发觉了这个不足,于是命中书侍郎裴松之进行增补、注解、纠错。裴松之收集了大量的史料,最可贵的是他并没有武断地进行取舍,而是把存疑、矛盾的地方“并皆抄纳,以备异闻”(裴《上三国志注表》)。
《三国志注》
二、刘孝标注《世说新语》
刘孝标名峻,南朝梁时人。他的注为《世说新语》漫画式的描写补充了很多翔实的背景资料。以德行第一的第一段为例:
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1)为豫章太守,(2)至,便问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3)主簿曰:群情欲府君先入廨。陈曰:武五式商容之闾,席不暇煗。(4)吾之礼贤,有何不可?(5)
注1:《汝南先贤传》曰:陈蕃字仲举,汝南平舆人。有室荒芜不扫除,曰:大丈夫当为国家扫天下。值汉桓之末,阉竖用事,外戚豪横,乃拜太傅,与大将军窦武谋诛宦官,反为所害。
注2:《海内先贤传》曰:蕃为尚书,以忠正忤贵戚,不得在台,迁豫章太守。
注3:谢承《后汉书》曰:徐穉字孺子,豫章南昌人。清妙高跱,超世绝俗。前后为诸公所辟,虽不就,及其死,万里赴吊。常豫炙鸡一只,以绵渍酒中,曝干以裹鸡,径到所赴冢隧外,以水渍绵,斗米饭,白茅为藉,以鸡置前。酹酒毕,留谒即去,不见丧主。
注4:许叔重曰:商容,殷之贤人,老子师也。车上跽曰式。
注5:袁宏《汉纪》曰:蕃在豫章,为穉独设一榻,去则悬之 。见礼如此。
三、郦道元注《水经》
现在我们能找到的《水经》和《水经注》注的那本《水经》并不是同一部著作。按照时间顺序来说就清楚了:学过历史的都知道有《山海经》这本书吧?其中在《海内东经》的篇末纪录了26条河道的情况,约500余字,后人把这一段摘出来,称为《水经》,这就是较早的一部——秦《水经》。
后来汉代涌现了一批水利专家,终于在汉末形成了一部专著——汉《水经》,也就是郦道元作注的那一本了。汉《水经》纪录的河流有一百三十七条之多,为郦注奠定了基础。不过汉《水经》已经散佚,找不到原书了,而且郦注中没有提及作者,只能从《水经注》里看到其中的一百二十三篇了。
不论秦《水经》还是汉《水经》,记述都极为简略,而且以水文地理为主。而郦注中则涉及了更为广泛的知识,例如土壤矿藏、农业水利、地理变迁、历史故事、碑刻题记等等。
《水经注》
四、李善注《文选》
李善是唐高宗时人,为了注《文选》他引用了大量古籍,虽然《文选》并非赖李注而流传至今,但李注《文选》对于保存其他古籍贡献非小。
(来源:国学网)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经文-有水从其中涌出来
&&过了些日子,到割麦子的时候,参孙带着一只山羊羔去看他的妻,说:“我要进内室见我的妻。”他岳父不容他进去,说:“我估定你是极其恨她,因此我将她给了你的陪伴。她的妹子不是比她还美丽吗?你可以娶来代替她吧!”参孙说:“这回我加害于非利士人不算有罪。”于是参孙去捉了三百只狐狸,将狐狸尾巴一对一对地捆上,将火把捆在两条尾巴中间。点着火把,就放狐狸进入非利士人站着的禾稼,将堆集的禾稼和未割的禾稼,并橄榄园尽都烧了。非利士人说:“这事是谁作的呢?”有人说:“是亭拿人的女婿参孙,因为他岳父将他的妻给了他的陪伴。”于是非利士人上去,用火烧了妇人和她的父亲。参孙对非利士人说:“你们既然这样行,我必向你们报仇才肯罢休。”参孙就大大击杀他们,连腿带腰都砍断了。他便下去,住在以坦磐的穴内。
&&非利士人上去安营在犹大,布散在利希。犹大人说:“你们为何上来攻击我们呢?”他们说:“我们上来是要捆绑参孙,他向我们怎样行,我们也要向他怎样行。”于是有三千犹大人下到以坦的穴内。对参孙说:“非利士人辖制我们,你不知道吗?你向我们行的是什么事呢?”他回答说:“他们向我怎样行,我也要向他们怎样行。”犹大人对他说:“我们下来是要捆绑你,将你交在非利士人手中。”参孙说:“你们要向我起誓,应承你们自己不害死我。”他们说:“我们断不杀你,只要将你捆绑,交在非利士人手中。”于是用两条新绳捆绑参孙,将他从以坦磐带上去。
&&参孙到了利希,非利士人都迎着喧嚷。耶和华的灵大大感动参孙,他臂上的绳就像火烧的麻一样,他的绑绳都从他手上脱落下来。他见一块未干的驴腮骨,就伸手拾起来,用以击杀一千人。参孙说:“我用驴腮骨杀人成堆,用驴腮骨杀了一千人。”
&&说完这话,就把那腮骨从手里抛出去了。那地便叫拉末利希。
&&参孙甚觉口渴,就求告耶和华说:“你既藉着仆人的手施行这么大的拯救,岂可任我渴死,落在未受割礼的人手中呢?”上帝就使利希的洼处裂开,有水从其中涌出来。参孙喝了精神复原,因此那泉名叫隐哈歌利,那泉直到今日还在利希。当非利士人辖制以色列人的时候,参孙作以色列的士师二十年。(士师记15)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过路阴阳风水经文解释
过路阴阳风水经文解释
过路阴阳风水经文解释(论水)过路阴阳风水经文解释(论水)过路阴阳又称为金锁玉关,因为早年北方的风水先生游走南方看风水,每经过一个村屯只是一走一过,就可以迅速快捷说出见到的阳宅风水,并且准确率非常之高,一语道破先机,对于阴阳宅的兄弟房份,富贵荣枯,都能一一点出;过路阴阳的实用与准确性,是其他任何一门风水所无法比拟的,在近代术当中,有其独特的魅力,另无数风水爱好者与风水从业者为之倾倒。但是过路阴阳的理论经文深奥难懂,并且寓意深远,没有一定的易学基础,根本就无从下手,也不能很好的领悟其中的奥秘,北京易经学院的刘恒老师整理注释过路阴阳的歌诀,供大家参考。解释水1、—、一白方 过路阴阳之坎水。解释坎卦之三山:A、过路阴阳之解壬水没几郎8句在8句下边释壬:天干第九位:五行中为水;壬方有15度水,应先绝中男,这里说的某一户在阴阳宅上壬山为水,如已生了长男,那么中男肯定不存在。如此妇已经了,那么此腹中不是,就是生下后早夭,其年龄多在七岁(虚岁),或未成丁时,四柱上有这么一个说法,人在七虚岁时出生柱与太岁克地冲,应有灾难。在地形上好似一支流去的箭的形状。如果堪舆上先天后天再无救的情况下,此人定消失。B、过路阴阳之子水一条沟 6句子方有水,象一条小河或小沟,直流进来,直流出去,或者一直流去,没有返顾之意,主无子,且穷,老不无依靠,只有招婿或者外出谋生,自食其力。为啥要外出?北方有水是流荡地。如中男一直住在坎水之地,凶死无疑。如果离开了这个是非之地,凶死之说一笔勾销了。子水形同橐囊袋。橐囊皆是盛物的袋子。小的无底的袋子称为橐;大的有底的袋子称为囊。也就是说在子方有一条南北流向的小河,有一种小河一直流去很远,汇入大河大江大海。还有另一种小河,流去不远即被堵死,这种形状似同橐囊袋。如是象这两种橐囊袋地形,伤亡者是女同志。c、北京易经学院过路阴阳之癸水女妇不育,8句单癸水,主妇女不生育,在旧社会的男尊女卑的时代,认为女同志不生育是女方的责任,因而遭到丈夫的打骂。D、下面再将整个坎卦是水时的断语解释一下 10句如果坎方水流入艮位、震位、巽位、那坎为水,震为水对中男、长男就有绝族的危险了,可见凶到一定程度。坎水形同七字形或树丫叉或其它形状,皆主财产一时兴旺,不久便逐渐败光了。也就是说凭劳力得来的钱才或不义之财,虽然一时家有,但也免不了赔个精光。
热门文章HOT NEWS
孔子曾经这么说:“假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大过虽是“阳刚大者的过失”,但因为“刚爻虽有过失而居中,下巽谦逊
HOT ARTICLES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中国基督教网站所有。未经中国基督教网站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电子刊物不得转载。非营利性电子刊物转载须遵循本网站声明,且注明出处及链接(URL)。
Copyright & 2002 - 2014 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 \ 中国基督教协会 版权所有经文解读——水中电光
香海禅心圣严法师
众生无缚无解脱,一切世间不可说;世间非内亦非外,如彼水中电光像。──六十华严经卷二八 十忍品水中电光此偈的意思是说,众生本来无所谓束缚也无所谓解脱,一切的世间现象也都没有什麽好议论的,而且世间也没有心内和心外之分,这些就像打雷时映在水中的电光那样,看来似有,其实是幻非真。这是在表达空的观念,同时也在形容大菩萨的心胸襟怀及其无边的智慧。佛和菩萨已得解脱,众生既不在他们的心外也不在他们的心内,由他们看众生,众生同於佛,但他们还是要那麽忙碌地度化众生,何苦来哉?既然知道世界是虚妄的,何必来来去去度众生?然而,只要多一点修行的工夫,努力持戒、修定,多看佛经,自然而然会体验到:世界与众生固然虚妄,可怜的众生,却不知世间虚妄,惹来无尽的苦恼,佛菩萨就自然而然地要努力度众生了。智慧越高的人,自私自利、自求安乐的心越少,慈悲利他的心越强。好比一口水井,挖得越深井越空,出水量也越大,而为供给更多,就挖得更深更大,出水也就越来越多。所以,空和有之间的关系,不是凡夫能够想像得到的。“众生无缚无解脱”,众生本来不被烦恼所缚,也没有需要解脱的问题,佛菩萨还有什麽事好做呢?“一切世间”既然“不可说”,释迦牟尼佛为什麽还要讲那麽多佛法?世间既不在心内也不在心外,又在那里?一般人认为,众生被烦恼束缚,所以需要用佛法来修行解脱;也认为世间现象是可以观察、说明、理解的;又认为内心世界和心外环境是历历分明的。如果明白了第四句话“如彼水中电光像”,就能体会到前三句话的涵义了。第四句话点出了主格的众生及宾格的世间,事实如光如影、如幻如化,众生不明真相,所以有烦恼有痛苦的束缚,一旦明白了真相,便与诸佛菩萨相同,当下便知本无烦恼困扰,又何须求取解脱。上述这些都在世间发生,就众生而言,一切都是有的;从佛菩萨来看,梦里明明有六趣众生,觉後空空无大千世界。没有众生的演员,没有世间的舞台,那还有什麽心内心外。不过,映在水中的电光,还是让你看得清清楚楚,只是少了一个看得眼花撩乱的人。(文:圣严法师)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阅读: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点击关注“腾讯佛学 ”
扫描左侧二维码即可添加腾讯佛学官方微信;
您也可以在微信上搜索“腾讯佛学”,获取更多佛学资讯。
[责任编辑:airyzhan]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道教经文唱诵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