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德国拉巴洛条约签订德国民众对凡尔赛条约体系影响

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国际政治在职研究生现当代国关史题库(整理)
下载积分:2000
内容提示: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国际政治在职研究生现当代国关史题库(整理)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25|
上传日期: 02:57:19|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200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国际政治在职研究生现当代国关史题库
官方公共微信当前位置: >>
历史选修三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思维导图 时空素养英俄 德 法 意 塞 保 土 奥匈 主题理解高考大纲 课程标准第一次世界 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 1 大战爆发的 理解人类历史为什么发展到20世纪才 历史背景 会出现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 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
,认识德 2 大战的过程 奥集团失败的原因。 第一次世界 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认识世 3 大战的后果 界大战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影响。 [理解归纳能力]为什么到20世纪才会出现世界大战(1)、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世界 连成一个整体 (2)、20世纪生产力和科技进步,为世界大战 提供了物质和技术基础 (3)、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加剧 【史料实证】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下表是英、德、法、美的工业发展和殖民地占有情况 国家 年工业增长倍数 1913年工业产量居世界位次 1913年殖民地面积所占位次 英 德 法 美1.3 4.6 1.9 8.1 3 1 2 4 4 2 1 5 【史料实证】 材料二 漫画反映的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世界形势,这一时期德国外长皮洛夫在议会上公开宣称: “德国人向自己的一个邻国让出陆地,向另一个邻 国让出海洋,而给自己留下一钱不值的天空,这样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我们也要给自己一块光明之地、一块阳光下的地盘。”“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史料实证】(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基本现象?该时期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取决于什么? 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取决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对 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的利用程度。 (2)材料二反映了德国的什么要求?据材料二指出,德国将 要与哪两国产生矛盾?这又反映了哪两类性质国家的矛盾? 重新分割殖民地和争夺世界霸权。与英国、法国产生矛盾。 新兴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和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史观指导】1.全球史观:第一次世界大战充分体现了全球史观,30多个国家和地区卷入这场战争。2.社会史观:第一次世界大战提高了妇女的社会地位;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和平 主义思潮深入人心。3.革命史观:第一次世界大战促进了十月革命的爆发,推动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进程;推动 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运动。 【考题例证】(2013? 天津文综,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从德国打了败仗,“公理战胜强权”这句话几乎成了人人的口头禅。 ……德国倚仗着他的学问好,兵力强,专门侵害各国的平等自由,如今他打得大败, 稍微懂得点公理的协约国,居然打胜了。这就叫做“公理战胜强权”。 ――《独秀文存》 材料二 1918年11月,北京大学举行集会。胡适在演讲中说:“这一次协商国所以能 大胜,全靠美国的帮助。美国所以加入战国,全是因为要寻一个‘解决武力’的办法。” “如今且说美大总统所主张,协商各国所同声赞成的‘解决武力’的办法……” ――彭明《五四运动史》 (1)材料一中,陈独秀评论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为什么中国人非常关注这一事件? (2)材料二中的“协商国”主要指哪些国家?胡适为什么说“协商国所以能大胜,全靠 美国的帮助”?美国提出了怎样的“解决武力”的办法? (1)第一次世界大战。因为中国是一战的战胜国。 (2)英、法等国。战争前期美国向协约国提供了大量物资;美国参战,大大增强了 协约国的实力。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十四点原则”。 第二单元思维导图凡尔赛和约巴黎和会一 战 结 束其它和约凡尔 赛体 系调整欧 洲非洲 中东政 治格局国际联盟四国条约 华盛顿会议 五国条约 九国公约 华盛 顿体 系 调整了 亚太地 区的利 益构 成 国 际 关 系 新 格 局 时空素养巴黎和会国际联盟 华盛顿会议 鲁尔危机洛迦诺公约 非战公约1919192319251928 归还丹麦 “波兰走廊” 归还波兰的地区 莱 减少 13 %领土和10 莱茵地区 茵萨尔区但泽德 国波 兰%人口 !河阿尔萨斯 和洛林1914年德意志帝国 占 领 15 年萨尔阿 尔 萨 斯 主题理解1.巴黎和会召开的目的是战胜国瓜分战利品,建立战后国际关系新秩序。2.凡尔赛体系的形成标志着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列强在欧洲、非洲和西亚 地区确立了国际关系的新秩序。 3.华盛顿会议确立了战后帝国主义国家在亚洲、太平洋地区的新秩序, 它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但不会带来长久的和平。4.国际联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由战胜国建立的世界上第一个主权国家组 成的国际组织,对维护和平、促进国际合作和交往联系等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5.苏俄的和平外交实现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和平共处,《洛迦诺公约》 和《非战公约》的签订改善了法、德两国关系,暂时稳定和巩固了 欧洲和平局面。 [理解归纳能力]一、两次会议上列强的主要意图及认识 [理解归纳能力]二、比较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的异同1.不同点\对象 类别 巴黎和会 华盛顿会议背景目的 参加国协约国战胜同盟国,帝国主 义重新瓜分世界协调帝国主义国家在西方的 矛盾 美、英、法、意、日等,其 中关、英、法政府首脑 操纵和会 《凡尔赛和约》(规定了对 德国领土、殖民地、军 队和战后赔款问题)对奥 匈土保和约。讨论了国 际联盟问题美日争夺亚太霸权的矛盾激化协调帝国主义国家,尤其是美日在远东太 平洋地区的矛盾 九国参加,美国占主导地位主要内容《四国条约》拆散英日同盟;《五国条约》 限制海军军备,规定美英具有同等制 海权;《九国公约》多国支配中国: 《中日条约》收回山东主权评价①一战后资本主义列强对世界领土的再一次争夺。②它暂时调整了帝国 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③它不但没消除各大国之间的矛盾,而且埋下了更大冲突的种子 2.相同点(1)背景:在大国力量对比发生巨大变化的背景下召开的世界性会议。 (2)过程:会议都是由少数帝国主义国家操纵的,充满矛盾和斗争。(3)结果:①会议签订了带有大国强权色彩的一系列条约。 ②都涉及中国问题并侵犯中国主权。 ③条约体现了一定程度的民族自决原则,形成了大国主导下新的世界体系 (4)作用:新的国际体系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一定程度上维护 了世界和平。 【史料证史---论从史出】材料一 这次会议(华盛顿会议)对于中国显然是很重要的。中 国的主要对手是日本。中国非常盼望趁这个机会彻底解决山东 问题,要求国际上确保中国的安全,承认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 的平等地位。 ――《顾维钧回忆录》材料二美国首席代表休斯对代表团成员交底的说法是他“总是赞同这样一种理论,即本国决不会由于日本对中国的任何侵略而走向战争,因此最多只能做到使日本住手”。―《太平洋历史详论》 材料三日本人坚持中日联合经营胶济铁路要求,目的是通过控制铁路,变相控制整个山东,在遭到中国代表团强烈反对后,日本人又抛出一项建议,要求中国向日本银行家筹借一笔长期 贷款来赎买铁路??用意还是要长期控制这条铁路。??1922 年2月4日,中日双方正式签署《解决山东问题悬案条约》及 《附约》,中国部分收回山东主权。 ――《山东问题与华盛顿会议》 (1)依据上述材料,概括中、美、日在华盛顿会议期间关于山东问题的态度。(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为什么会部分收回山东 主权。 【解题分析】第(1)题要从三则材料中分别提炼出中、美、日 在华盛顿会议期间关于山东问题的态度,力求准确明了。第 (2) 题要从当时中国国内人民的斗争形势、美英法等国与日本在中 国的矛盾以及在华盛顿会议上中国代表团据理力争等方面进行 分析归纳。 答案:(1)中国希望解决山东问题,收回山东主权,维护国家 主权,取得与其他国家的平等地位;美国反对战争,改变日本独占中国局面;日本要求中日联营胶济铁路,长期控制胶济铁路,维持对山东的独占。 (2)中国人民不懈斗争,美英法等国与日本的矛盾与干预,中 国外交努力等。(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考题例证】(2016? 全国卷丙)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18年1月,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国会演说中提出了“十四点原则”。其主要内容 包括:公开外交、订立和平条约、公海航行自由、贸易平等、民族自决、裁减军费、 公正处理殖民地争议、建立国际联盟等。《泰晤士报》评论其“似乎没有考虑到形势 的某些严峻现实”。尽管交战双方接受“十四点”为停战基础,但是实力依然强大的殖 民大国英法只是口头赞同。“十四点原则”的实施严重受阻。 ――杨生茂《美国外交政策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威尔逊提出“十四点原则”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威尔逊“十四点原则”严重受阻的原因。【答案】(1)第一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防止大战重演、重建战后秩序成为关注的焦点; 苏俄政府发布《和平法令》产生很大反响;美国外交政策的变化。 (2)过分理想化;列强之间关系错综复杂,对战后和平的重建看法不同;美国的实力 还不足以主导世界;美国国会中意见分歧、反对力量强大。 (2016年海南单科卷历史31)【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20年苏俄取得国内战争胜利,开始寻求与英法等国的平等对话与合作,但未取得成果。 1922年4月,苏俄与德国签署了《拉巴洛条约》,该条约规定:两国政府和个人完全放弃 对战争费用以及因战争损失而要求赔偿的权利;德国放弃对它在俄国的国有和私有财产 被苏俄政府收归国有而产生的赔偿要求;立即恢复两国的领事和外交关系;两国按平等 互利和最惠国原则发展经济和贸易关系。 ――据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与《凡尔赛和约》相比,《拉巴洛条约》性质上 的不同。(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拉巴洛条约》对凡尔赛体系的影响。(6分)【答案】 (1)是处理两国关系的条约;签约方地位平等;条约内容主要围绕合作。(6分) (2)打破凡尔赛体系对苏俄的孤立;突破《凡尔赛和约》对德国的压制;冲击凡尔赛体系 第三单元思维导图 时空素养二战扩大 二战结束 重要会议 诺曼底登陆 希特勒上台 日本侵华 1931慕尼黑阴谋轴心同盟成立 1933突袭波兰 法国投降二战转折1936 二 战 初 大 期 欧 洲 战西 场 形 势 图洋西 班 牙英 国敦刻尔克比 利 时荷 兰法维希国史实: 1936年,公开武装干涉西班牙; 威 苏 1938年3月,吞并奥地利; 1938年9月,割占苏台德地区; 丹麦 1939年3月,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1939年9月,突袭波兰,波兰速亡 1940年4月,突袭北欧国家; 1940年5月,突袭西欧国家; 德 联 1940 年兰 6月,迫使法国投降,占领 波 国 法国北部;在南部建立傀儡政权; 捷克斯洛伐克 1940年7月,发动不列颠之战。 挪奥地利意大 利 地特点: 由局部战争演变为全面战争; 黑 海 法西斯处于战略进攻的有利态势。中海 战争的扩大(1941年6月至1942年6月)珍珠港“巴巴罗萨计划”扩大阶段大事年表:1941年6月,德军突袭苏联,苏德战争爆发 1941年8月,美英首脑大西洋会晤,发表《大西洋宪章》 1941年9月,苏美英三国莫斯科议定书,开始联合行动 1941年9月――12月,莫斯科战役,德国陆军第一次惨败,闪电战破产 1941年12月,日军偷袭珍珠港,美英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 1942年1月,苏中美英等26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 战争的转折(1942年6月至1943年2月)中途 岛太平洋战场北非战场阿拉 曼斯大林 格勒 苏联中国 本日东京 中途岛 夏 威 马 里 亚 纳 群 岛夷 群 岛瓦胡岛菲 律 宾瓜岛战役――美军从此牢牢掌握战场主动权所罗瓜达尔卡纳尔岛门群岛29澳 大 利 亚 年欧洲和北非战场英 国列宁格勒德国失去了苏德 战场的主动权 莫斯科 苏斯大林格勒联德法 国 意 西 班 牙自 美 国 摩洛哥 罗马 突尼斯国波兰匈牙利库尔斯克大意大利投降――法西斯 罗马尼亚 轴心国开始瓦解保加利亚利西西里岛土 耳 其北非登陆战后德意军队投 降――北非战事结束 阿拉曼利 比 亚 埃 及30阿 尔 及 利 亚 阶段战争特点重大事件 德国突袭波兰(日) 苏联建立东方战线(1939年9月到1940年8月) 德国突袭北欧西欧(月) 敦克尔克撤退 法国败降(1940年6月) 不列颠之战(月)爆发阶段 由局部战争演变为 (1939、9- 全面战争; ---1941、6) 法西斯处于战略进 攻的有利态势扩大阶段 战争规模空前扩大, (1941、 席卷世界 6―1942、6)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形成 转折阶段 战争形势发生转折, (1942、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6―1943、2) 转入战略进攻胜利阶段 (1943.2― ―1945.8) 反法西斯战争取得 全面胜利 为战后世界作安排德国突袭苏联(日) 莫斯科战役 日本偷袭珍珠港(日) 太平洋战争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1942年初)中途岛海战(1942年6月) 斯大林格勒战役(1942年7月―1943年2月) 阿拉曼战役(1942年10月) 北非战场胜利 意大利投降(1943年9月) 开罗会议(1943年11月)德黑兰会议 开辟欧洲第二战场(日) 法国光复 雅尔塔会议(1945年2月) 德国投降(日) 波茨坦会议 日本投降(日) 主题理解1.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 2.英法美等国的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扩张,推动了二战的爆发。3.反法西斯同盟的成立及在经济、政治和军事上的合作成为二战胜利的根本原因。4.二战后期的一些列国际会议奠定了二战后的基本格局。 5.把握二战发生的具体过程,反思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今天我们应更加珍惜和平。 [理解归纳能力]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规律,导致帝国主义国家之 间矛盾的日益尖锐。尤其是德、日经济的发展使其打破原来体系束缚的欲望愈 加强烈。 (2)经济危机: 20 世纪 30 年代的大危机起到催化剂的作用。经济危机最终 促成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的形成,把世界人民拖入战争的深渊。 (3)主要原因:法西斯蓄意发动侵略战争是使局部战争扩大为全面战争的主 要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前夕的局部反法西斯战争因孤立少援而未能 遏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4)诱导因素:西方国家的绥靖政策则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英、法、美 等国纵容法西斯侵略的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侵略扩张的嚣张气焰,加速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5)苏联的政策:苏联的中立自保政策给德国吃了一颗定心丸。德国一直担 心开战后东西两线作战,苏联在 1939 年与德国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客 观上导致祸水西引,也促进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二、对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相互配合的认识(1)政治上互相协作:为打败法西斯侵略者,反法西斯联盟经常进行双边或 多边的高级会谈,特别是美、英、苏三国首脑之间经常保持密切的联系。战争 期间共召开三次三国首脑会议,协调解决了许多重大问题,对当时和战后的形 势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经济上互相支持:为了充分发挥联盟国家的经济优势,保证战争的胜利 进行,各国在经济上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合作,这种经济上的联系与合作,对提 高盟军的作战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军事上互相配合:中国战场是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主要战场,在战略上拖 住了日本陆军的主力,有力地配合和支持了欧洲战场和太平洋战场,使日本无 力和德意做战略上的配合。苏德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主战场,苏联承担 了抗击法西斯集团元凶――德国的重任。为了减轻苏联的压力,英美盟军在西 欧和北非采取军事行动予以配合。 【史料证史---论从史出】史料 史料一 1942 年 4 月,罗斯福给丘吉尔的信中说: “你我两国人民要求开辟一个战场, 以便卸下俄国人 肩上的压力??即使还没有得到完全成功, 这毕竟是 一个巨大的收获,必须实现这个计划。 ” 解读 由史料一中“你我两国人 民要求开辟一个战 场”“卸下俄国人肩上的 压力”“必须实现这个计 划”等分析。 史料二 1942 年 5 月,丘吉尔在给苏联的《备忘录》由史料二中“登陆一事进 中写道:“我们正在为 1942 年 8 月或 9 月登陆一事 行准备”“无法在这方面 进行准备??事前很难预料到到时候能否具备实现 做出许诺”分析丘吉尔的 登陆的条件。因此,我们无法在这方面做出许诺。” 态度。 (1) 从史料一来看,对于 1942 年开辟第二战场问题,罗斯福的 主张是什么?为什么他这样主张?【提示】 罗斯福主张 1942 年开始开辟欧洲第二战场。苏联和美英军队可以从东西两个方向进攻德国,减少牺牲和损失。(2)从史料二来看,对于 1942 年开辟第二战场问题,丘吉尔持什么 态度?采取这种态度的目的是什么?【提示】 态度:丘吉尔和英国政府拖延甚至拒绝 1942 年开辟第二战场,目的是让苏德军队互相削弱。 目的:德军的削弱可以减少英国的牺牲,苏军的削弱可以减少 以后苏联同英国的对抗。 【考题例证】(2014年天津文综)(19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6年,当希特勒主张重占莱茵河非军事化地区时,德军将领们对于他的决定和 可能挑起的法国反应感到十分忧惧。由于他们的抗议,结果,(希特勒)最初只派遣了少数象征性的部队来作为一种试探……但是在1938年3月,当希特勒决心向奥地利进军时 他却不理会那些将领们的反对。――哈特《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1)材料一中希特勒采取了哪些行动?反映了希特勒怎样的心理变化?指出这些行动对 国际格局的影响。(5分) (1)行动:出兵莱茵非军事区、进军奥地利。(2分) 变化:从试探变为无所顾忌。(1分) 影响:打破凡尔赛体系对德国的约束。(2分) 材料二 正当独裁者们兴风作浪之际,西方民主国家正在严重的和平主义支配下摇来摆去没有定见。所谓和平主义,大体可以说是不顾后果而硬要坚持和平。英美两国许多人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实在是个错误,根本没有带来任何好处……对德国(的制裁)过于苛刻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大约140万法国人死亡;在法国人看来,再重复这样的人类灾难 实在是不可思议。……在大不列颠和美国,情形也差不多。人们对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 流血与损失念念不忘,既悲伤又恼怒。――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2)材料二反映了当时英法等国一种什么思潮?为何出现这一思潮?(4分) 思潮:和平主义思潮。(2分) 原因:许多人认为一战是个错误,带来重大伤亡,因而恐惧战争。(2分) 材料三 张伯伦与达拉第接受了希特勒的条件,然后对捷克政府施加极大压力,要它屈服即签署它自己的死亡证书。在英国的纵容下,法国宣告放弃所承担的保护捷克斯洛伐克的条约义务……张伯伦和达拉第各自回到国内,受到人们的欢呼。张伯伦对国人报告说,他 带来“我们时代的和平”――帕尔默《现代世界史》(3)材料三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与英法推行什么政策有关?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 分析其推行这一政策的原因。指出这一政策导致的最终后果。(6分) 政策:绥靖政策。(2分) 原因:英法等国流行和平主义思潮;认为一战后对德国的制裁过于苛刻;牺牲弱小国家 利益以自保,并将德国侵略矛头引向苏联。(3分) 后果: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1分) (4)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能得出哪些历史启示?(4分) 启示:对侵略和扩张行为不能姑息纵容,也不能牺牲他国来保护自己; 和平需要世界各国共同维护,要警惕历史重演。(4分) 第四单元思维导图二 战 结 束两 极 格 局 形 成冷 战 开 始美苏争霸(争锋)多极化局势出现两 极 格 局 结 束多 极 化 加 强 时空素养美苏争霸三个阶段 主题理解1.雅尔塔体系对维护战后世界和平秩序、清除法西斯主义、恢复和发展各国经济,都有 一定的积极作用。但该体系建立在美苏两国划分势力范围的基础上,带有明显的大国强 权色彩。 2.由于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冲突,使美苏双方从战时盟国转化为对手是美苏冷战形成 的原因。 3.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开启了美苏的冷战之门,苏联的 对抗措施促使冷战愈演愈烈。 [理解归纳能力]主题一1.相同点 (1)都是在世界大战破坏了原有世界体系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比较雅尔塔体系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异同(2)都是通过一系列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各主要国家重新瓜分世界和划 势力范围而建立起来的新的国际体系。(3)都是大国意志的体现,其形成都体现了大战前后各大国力量对比的消 变化,打上了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4)都随着主要国家力量的消长而走向瓦解。 [理解归纳能力]2.不同点(1)凡尔赛 ―华盛顿体系体现了英、法、美等多个帝国主义大国的意志;而 雅尔塔体系体现了美苏两国的意志。 (2)凡尔赛 ―华盛顿体系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而雅尔塔体系则 是帝国主义大国与社会主义大国的暂时妥协。 (3)凡尔赛 ―华盛顿体系是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关系格局;而雅尔塔 体系则超出了欧洲的范围。 (4)凡尔赛 ―华盛顿体系建立在战胜国对战败国掠夺的基础上,必然随着德 国等的崛起而瓦解;而雅尔塔体系则是两个战胜国之间的妥协,必然随着一方 的解体而瓦解。 (5) 凡尔赛 ―华盛顿体系的主要矛盾是战胜国与战败国及战胜国之间的矛 盾;而雅尔塔体系的主要矛盾则是两种不同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 主题二 全面分析美苏争霸[核心整合] 阶段 第一阶段 (20 世纪 特点 苏联 缓和:苏联签订对 美国 紧张:柏林墙的修筑引起美国等盟国 50 年代中期至 60 奥和约; 承认西德; 张,优势在美国 的恼怒;古巴导弹 年代初期) 赫鲁晓夫访美 危机既有缓和又有紧 第二阶段 (20 世纪 苏 联 处 于 攻 60 年代中期至 70 势, 美国转攻 年代末 ) 为守勃列日涅夫在欧洲采用 经济增长缓慢;尼 “缓和”战略,在亚、 克松就任总统后, 非进行扩张;加紧发展 对外战略从进攻转 军事力量 为防御 里根提出“以实力 戈尔巴乔夫提出“新思 求和平”的新“遏 维”,实行全面收缩战 制”政策;试图用 略 新一轮的军备竞争 拖垮苏联苏联处于守 第三阶段 (20 世纪 势 ( 全 面 收 80 年代 ) 缩 ) ,美国转 守为攻 【史料证史---论从史出】史料 史料一 百分比协定:1944 年 10 月 9 日丘吉尔飞抵莫斯 科,与斯大林密商巴尔干势力范围问题。后约定苏在罗马 尼亚可占 90%的优势,而英美在希腊可占 90%的优势。在 南斯拉夫,各占 50%;在匈牙利和保加利亚,苏占 80%, 英美占 20%。 解读 根据史料一中“密商 巴尔干势力范围问 题”及数据进行分析 评价。 史料二 1.外蒙古(蒙古人民共和国)的现状须予维持。 2.??经谅解,苏联的优越权益须予保证,而中国须保持 在满洲的全部主权。3.千岛群岛须交予苏联。 ――雅尔塔协定中有关苏联参加对日作战的条件根据史料二中“外蒙 古”“苏联的优越权 益”“千岛群岛须交 予苏联”等信息分析 评价。史料三 ??杜鲁门继任总统后,继续实现罗斯福的“世 根据史料三中“使美 界蓝图”, 1945 年 12 月 29 日在他致国会的咨文中郑重宣 国人民??来领导世 布:“胜利已使美国人民有经常而迫切的必要来领导世界 界”分析美国在二战 了。” 后的对外政策。 (1)通过史料一、二的信息,你对雅尔塔体系作何评价?【提示】 雅尔塔体系把东欧和希腊分别划为苏联、英美的势力范围,并 进行比例分配;美苏以牺牲中国的主权为妥协条件来加速日本 的投降。可见,雅尔塔体系建立在美苏划分势力范围的基础上, 带有明显的大国强权色彩。 (2)史料三体现出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怎样的对外政策? 结合战后初期的史实分析,美国的意图能否得以实现?【提示】 对外政策:称霸世界,掌握对战后世界的领导权。其意图不能 实现,因为美国的霸权政策受到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 抵制,出现了以美苏为首的两极世界格局。 【考题例证】材料一 冷战本身就是一场宣传战:各方都以一种绝对而坚定的方式宣传各自 的意识形态。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前苏联坚信,只有以战争的手段消灭资本 主义,共产主义才能赢得胜利;而美国相信,只有前苏联的共产制度崩溃后,这个世界才可能有持久的和平。正是受各自不同的意识形态的驱使,这两个超级大国踏上了冲突之路。――约翰? W.梅森《冷战()》 (1)材料一是否完整地揭示了美苏“冷战”对峙的主要目的?说明理由。 (1)没有。不仅是意识形态(或社会制度)问题,更主要的是维护各自的国家利益。 材料二正在修建中的柏林墙拆除柏林墙(2)根据上述图片和文字材料,归纳二战后国际格局的演变。客观性是衡量历史材 料价值的主要标准,上述图片和文字材料中哪些最具客观性?说明理由。演变:以美苏为首的两大政治军事集团形成了冷战对峙的两极格局; 两极对峙导致德国分裂和国际关系紧张;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走向结束。材料二中的图片。理由:属于实物图片,最具客观性。 第五单元思维导图A.局部战争 B.朝鲜战争 C.越南战争 D.南亚次大陆 E.海湾战争 主题理解几种类型 代表性战争 1.冷战中的热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2.世界长期热点: 四次中东战争3.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局部战争: 印巴战争和两伊战争 4.高科技下的局部战争: 海湾战争 [理解归纳能力]主题一 地区冲突产生的原因和教训[核心整合] 1.原因 (1)从历史上看,第三世界的许多国家之间,存在着民族、宗教矛盾或领土、 边界纠纷。其中有一些矛盾和纠纷,是帝国主义、殖民主义者有意制造而形成 的历史问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统治的崩溃,新兴 的独立国家在历史上形成的种种矛盾和纠纷开始表面化、尖锐化,成为影响国 际关系、引发战争的主要原因。 (2)从现实情况看,地区霸权主义的抬头也是第三世界国家之间频频发生战 争的一个重要原因。 (3)美国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为地区冲突推波助澜。美国总是从自己的战略 利益出发,使得既有的地区矛盾冲突越来越复杂,新的地区矛盾冲突不断产生。 2.教训 (1)发生冲突的国家往往两败俱伤, 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遭受灾难性的破坏。 (2)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应成为各国的共同目标;国家不分大小一律平等, 一切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都应当受到尊重;国与国的争端,应当遵循国际关 系准则,本着友好协商的精神加以解决,而不应当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 主题二两伊战争与印巴战争的异同[核心整合]比较项 领土 之争 不同点两伊战争 主要是由伊拉克想在该地区建 立霸权引起的 ( 阿拉伯河主权 归属问题)印巴战争 是英国殖民者“分而治之”政 策造成的(克什米尔归属问题 )战争 两伊战争持续 8 年,1988 年宣 印巴战争发生过三次,以后小 经过 布停战后没再发生 其他 有石油资源之争 规模武装冲突不断,直至今天 没有石油资源之争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解放运动高潮的背景下; 战争双方有 相同点 背景 领土之争、民族矛盾和宗教矛盾;英、美、苏等大国利用这些 矛盾进行干预,企图控制该地区 经过 背后都有美苏大国的插手; 联合国安理会都曾作出要求停火的 决议 都造成地区局势紧张, 双方损失惨重, 且没有一方取得决定性 胜利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中国家之间爆发的局部战争和武装冲 突相同点 影响特点 【史料证史---论从史出】史料史料一 日,英国首相艾德礼 声明,宣布最迟在1948年6月以前把政权转 让到“负责的印度人”手里??1947年3月 的印度是一艘舱中载满弹药而在大洋中着了 火的船。 当时的问题是在大火烧到弹药之 前把火扑灭。 史料二 印度和巴基斯坦两国本是同根生。 在十几个世纪中,生活在南亚次大陆的印度 教徒与穆斯林共同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近半 个多世纪以来,两国不断交恶的原因,归根 到底是“分而治之”的殖民政策造成的克什 米尔问题。解读根据史料一中“把政 权转让到‘负责的印 度人’手里”“大火 烧到弹药之前把火扑 灭”等信息分析英国 当局的主张和意图。根据史料二中“本 是同根生”“两国 不断交恶的原 因??克什米尔问 题”等信息进行分 析。 (1)根据史料一,概括并说明英国当局当时的主张及其意图。【提示】 主张:调整殖民政策允许印度独立。意图:将印度民 族 运动加以控制,使印度仍留在英帝国范围内,以便继续保持其统 治。(2)根据史料二,说明英国实行“分而治之”政策的目的。【提示】避免出现一个统一强大的印度,分裂则可以削弱其力量, 以便可以居中操控,继续保留英国在印度的影响。 【考题例证】 二战后,美国在亚洲地区先后发动了四次大规模的局部战 争。结合下列图片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考题例证】 (1)仔细阅读以上两幅图,判断它们分别指哪次 战争? (2)这两场局部战争在战略战术上有何相同和不同? (3)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美国发动这两场战争共同的目的是什么?答案 (1)朝鲜战争,海湾战争。 (2)相同:以联合国的名义组成多国部队。 不同点:朝鲜战争属于传统战争;海湾战争是高科 技战争,体现出高科技性。(3)推行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确保美国在全球的利益。 第六单元思维导图A.和平 B.联合国 C.反战和平运动 D.经济全球化 E.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主题理解1.联合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成立的新的普遍性的国际组织。2.联合国在“维和行动”中经历了由“不力”逐渐发展为“有力”的过程。 3.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和核武器的破坏力,促使人们觉悟,推动了世界保卫和平大会的召 开。 4.联合国以和平为主题确定的一系列纪念日反映了世界人民期盼和平的真诚愿望。 5.维持持久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成为人类的共同愿望,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主题。6.维护和平是促进发展的前提,促进发展是维护和平的有力保障。 [理解归纳能力]主题一1.制约因素制约和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因素[核心整合](1)少数国家对外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2)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和新殖民主义的存在,导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 差距的扩大。 (3)恐怖主义、民族矛盾、宗教矛盾、领土纠纷,对和平构成巨大威胁。 (4)两极格局结束,新的格局尚未形成,世界局势出现了许多不稳定因素。 2.促进因素 (1)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深入人心,二战后,世界反战和平运动为世界持久 和平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3)第三世界的崛起成为制止战争、维护和平的重要力量。 (4)世界政治、经济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5)中国的崛起,综合国力的不断加强,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理解归纳能力]主题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反战和平运动的特点与作用 (1)特点 ①内容:以反核运动为主,因为核武器对人类造成巨大威胁。 ②范围:社会各阶层广泛参加,涉及世界各大洲的许多国家及众多的国际 组织,具有真正的全球性。 ③组织:国际化趋向日益突出。 [理解归纳能力]④方式:具有民主性,反战运动基本采取合法的和平抗议活动,召开世界 保卫和平大会,成立“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委员会和世界和平理事会。 ⑤程度:具有深入性。世界人民的和平运动超出了单纯的反战、反核运动 的范围,与世界上的其他社会运动,如环境保护运动等交织在一起。 ⑥构成:出现了在和平主义旗帜下的超意识形态的合作。世界人民和平运 动的矛头直接指向当今某些国家中存在的军国主义及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2)作用 ①对制止战争、限制军备竞赛、裁军起了积极作用。 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各国政府及朝野政党的政策制定。 ③使和平的思想逐渐普及,为世界持久和平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史料证史---论从史出】史料 史料一 联合国之宗旨为: 一、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并为此目的采取有效集 体办法,以防止且消除对于和平之威胁?? 二、 发展国际间以尊重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为根据 之友好关系,并采取其他适当办法,以增强普遍和平。 ――《联合国宪章》 解读 根据史料一中“维持国 际和平及安全”“发展 国际间以尊重人民平等 权利及自决原则为根据 之友好关系”“以增强 普遍和平”等分析归 纳。 史料二 1965 年,根据第三世界国家的建议??安理 根据史料二中“这些增 会的非常任理事国从原来的 6 个增加到 10 个,经济及 加的名额,大多数给了 社会理事会的理事国从 1973 年起增加到 54 个。这些增 亚、非、拉国家”“第 加的名额,大多数给了亚、非、拉国家,这就使得联合 三世界??占据上风” 国中第三世界反对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的力量逐渐占 分析联合国的变化及原 据上风。――王春良《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史》 因。 (1)根据史料一,概括联合国的基本宗旨。【提示】 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发展国际间以尊重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为基础的友好关系,以增强普遍和平。(2)根据史料二,指出联合国发生的变化。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 原因是什么? 【提示】变化:联合国已逐渐成为发展中国家的讲坛,美国已无法操纵 联合国。 主要原因:从 20 世纪 60 年代后半期起,一大批亚非拉发展 中国家加入联合国,增强了第三世界国家的话语权。 【考题例证】(2015? 海南高考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国际联盟盟约规定:各缔约国为促进国际合作, 并保证其和平与安全起见 ,特允承诺不从事战争之义务 ,维护各国间公开、公正、荣誉之邦交, 严格遵守国际公法之规定;国际联盟大会有权处理属于国联行动范围以内或影 响世界和平的任何事项, 大会的决议 ,除盟约另有规定者外 ,均需出席大会的 成员国一致通过;行政院由五个常任理事国和四个非常任理事国的代表组成, 【考题例证】有权处理属于国联行动范围以内或影响世界和平的任何事项,行 政院的决议,除盟约另有规定者外,均需出席行政院会议的理事 国一致通过,如发生盟约所禁止的战争时,行政院可就制裁提出 建议。――于琳琦《国际联盟的历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际联盟与联合国宗旨的共同之处 (2)与联合国相比较,国际联盟在组织和表决程序方面存在哪些缺陷 使其宗旨难以实现? 【答案】 (1)共同之处: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国际合作和各国友好关系,防止 战争。 (2)组织方面:美、苏等大国长期没有加入国联,削弱了国联的影响 力;大会和行政院职能分工不清,影响解决问题的效率;没有直接 指挥的军事力量,无法有效展开“维和”行动。 程序方面:国联大会的决议需要一致通过,造成决策困难;行政院 决议需一致通过,没有强制执行决议的权力,缺乏执行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德国民众对凡尔赛条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